- 相關推薦
如何開展考生誠信教育
導語:我們的教育中最根本的目的是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人,最重要的是培養(yǎng)具有高尚品德的人。那么又如何從學生實際出發(fā),讓學生誠實,不說謊話呢?
一、教師,誠信教育的中流砥柱。
“學為人師,行為人范,謂之‘師范’”,此謂為師之根本。其中“行為人范”更是蘊涵“身教勝于言教”的道理。老師的思想行為,很大程度地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思想行為。以教師的誠信人格魅力影響學生,才能把誠實守信教育落到實處。
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曾說:“在教育中一切都應以教育者的人格為基礎,因為只有人格才能影響人格,只有人格才能形成性格。”人格魅力是新世紀德育工作者不可缺少的素質。蘇聯政治家、教育家加里寧曾指出:“教師的世界觀,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對每一現象的態(tài)度,都這樣或那樣地影響著學生。”“教師的一舉一動都處在最嚴格的監(jiān)督之下。”教師的模范作用體現在很多方面,是全方位的,尤其是一些細節(jié)的東西,往往在學生心理產生重要影響,如果一名教師說話不算數,不講信用,那么他的學生就不能信任他,他就難以培養(yǎng)出合格的誠信道德公民。教師要以高尚的誠信人格影響學生,做好表率。只有這樣,才不會失信于學生,才能在學生心目中形成榜樣人格。人格力量是無窮的,是主動、具體、形象、富有感染力的教育資源,教師以身作則、言教與身教相結合,一定能帶領出一批具有誠信人格的高素質人才。
教師作為誠信教育的中流砥柱,責任重大,面臨更新的挑戰(zhàn),任重道遠,在教育的第一線,更要加強“學習型社會”的觀念,在不斷擴充專業(yè)知識的同時,更要注重知識魅力和人格魅力的結合,做一個高素質、高品格的現代教師。
二、學生,誠信教育成敗的主體。
作為被教育者的中學生,無疑,是開展誠心教育的關鍵。我們應該采取步步為營的策略,不能“揠苗助長”,更不能聽之任之,讓其性格自由發(fā)展。
(一)、滲透認知,培養(yǎng)誠信理念。培養(yǎng)學生誠實守信的文明習慣,前提是“知”,課堂是滲透誠信教育的主渠道,我們可以通過學科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誠信理念,讓學生“知”誠信的重要性及丟失誠信的危害性。一個人如果丟失“誠信”,將寸步難行、眾叛親離,最后是走投無路;如果政府缺少誠信,政府就沒有凝聚力而只是圖有虛名的空殼;媒體如果缺少信用,人們就不會相信媒體而失去存在的基礎;而作為學生,就應該從出勤、聽課、做作業(yè)、值日、勞動等具體事情做起,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達到校內校外一個樣,老師在與不在一個樣,人前人后一個樣。
(二)、形成系列,規(guī)范誠信行為。誠信教育應當藝術化。一是通過挖掘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中華民族優(yōu)良的倫理道德,吸納國外進步的道德準則、道德規(guī)范,采用多種途徑、多種方式對學生廣泛深入地進行倫理道德教育,讓學生的舉止文明;二是案例式施教,列舉正反實例教育學生,既注意大力宣傳誠信方面的各種典型,反復說明誠信是做人、立業(yè)、安身立命的基本準則。同時應認真剖析欺詐的若干實例,深入剖析其危害,讓假冒偽劣、冒名頂替、不講信用等劣跡成為“過街老鼠,人人喊打”而遺臭人世。
(三)、樹立典型,激發(fā)誠信情感。學生誠信教育的形成是知識和情意結合發(fā)展的過程,在“知”的基礎上生“情”,行為教育必須與情感教育結合,才能把學生的行為轉化為內在的品性,從而達到“知”“情”統(tǒng)一,否則,這種誠信教育是機械的、被動的、不持久的。中學生正處于心理與行為共同發(fā)展的關鍵期,對生活有新奇感,對老師懷有崇敬感,誠信習慣容易養(yǎng)成,可塑性強。正確地引導、幫助讓其對誠信行為意識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因而把誠信知識內化為誠信情感,從“知誠信”到“要誠信”。
(四)、注重持久,養(yǎng)成誠信習慣。“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誠信品格的形成,必須要通過長期不懈的習慣養(yǎng)成教育來落實。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點,決定了其行為的短暫性和易改變性,往往出現“虎頭蛇尾”的不理想狀態(tài),因此,外界意識和行為的強化作用極其重要。在加強青少年的誠信教育中,始終一以貫之,加強誠信意識教育的反復性,注重誠信行為的持久性,使誠信行為意識變成一種誠信行為習慣。
(五)、注重誠信教育的滲透性。誠信教育必須溶入學校德育中去,成為學校德育的有機組成部分。學校德育是個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誠信教育必須滲透到這一工程的各個層面和環(huán)節(jié)中去。比如學?梢酝ㄟ^精心組織的主題道德教育活動推進道德誠信教育,讓學生在重大事件、重要紀念日、班隊主題會等活動中,尋覓誠信的足音,呼喚誠信的主題,感受誠信的力量。學校還可以通過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進行德育,并滲透誠信教育內容。
三、環(huán)境,誠信教育不可忽視的依托。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不僅僅是對中學生,環(huán)境對每一個人的影響都是深遠的!環(huán)境是多方面的,包括家庭環(huán)境、校園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等等。
(一)、實施“誠信”教育,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相結合。
家庭是孩子接受道德教育最早的地方,是誠信教育的啟蒙學校,現在的中學生大多數是獨生子女,父母既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也是子女的終身教師。家長在孩子的誠信教育中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這種角色不單是經常性的誠信理念教育,更重要的是父母的身教示范作用。而有的家長卻幫孩子撒謊,學生交上來的小制作、小發(fā)明、小論文等有的就是出自父母之手,他們還常對孩子“諄諄教誨”:“社會復雜啊!老實人要吃虧的!”“世道復雜,人要圓滑,撒點謊很重要”等等。那么孩子就會形成不良的誠信道德。生活中確有誠信者受屈、狡詐者獲利的事情,但那不是主流,家長應正確引導孩子,擔當起對子女進行誠信教育的最佳指導教師的責任,讓子女從小就把誠信作為一種生活習慣加以督促,從而讓學校的誠信教育有一定的觀念基礎,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相結合,相互促進,相互補充,才能取得應有的教育效果。
(二)、實施“誠信”教育,必須凈化校園環(huán)境。
在青少年的成長過程中,學校教育更易于為青少年所接受,如果學校“誠信”教育卓有成效,將會對學生的一生都產生重要的影響。學校應造就一種“人人講誠信、處處有誠信”的氛圍,培養(yǎng)學生“以講誠信為榮、不講誠信為恥”的道德規(guī)范,讓學生時時處處感受到“誠信”,受到“誠信”的感染,擯棄和遠離虛偽與欺詐,說老實話,干老實事,做老實人,講求信用。青少年學生在學校所受的誠信教育好壞,將直接關系到他將來的人生走向,所以,好的校園環(huán)境不僅僅是一個學校辦學好壞的硬性指標,更關系到學生將來步入社會后給社會帶來的效應。
(三)、實施“誠信”教育,重視社會風尚對學生的影響。
社會道德氛圍對學生們的影響向來是不可忽視的。因為學生思想的單純性和好奇心決定著他們的接受程度,由這一問題所導致的性格變異,將直接作用于他們的人生。尤其是對社會產生濃厚的認知興趣的中學生,在性格塑造和道德養(yǎng)成上,外部社會的影響力很可能就超過了內部教育的促進力,F今社會,隨著物質文明的快速發(fā)展,存在很多超出青少年心理抵制的誘惑,加上青少年思想處在一個即將成熟而未成熟的過渡期,有自己的判斷,但是,很多判斷都是需要引導的。稍有不慎,容易使他們產生逆反心理。因此,家長、教師及一切教育工作者要重視社會影響的分析與引導,不停斷地加強青少年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形成教育。
【如何開展考生誠信教育】相關文章:
開展誠信教育的活動總結03-09
開展誠信教育活動總結03-17
如何緩解高考生的壓力06-04
開展校園誠信教育的活動總結03-18
考生如何輕松應對高考?02-07
高考生如何調整心態(tài)06-04
高考生家長如何呵護孩子?04-30
高考生如何報志愿06-04
如何開展高效的課堂04-30
如何開展勵志教育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