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語文教案【集合8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jù),有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語文教案8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語文教案 篇1
第一節(jié)漢字的起源
教學目標
(1)了解漢字的起源
(2)了解漢字的造字方法和字體演變
教學重點
理解漢字的起源、造字方法和字體演變
教學難點
對漢字的起源、造字方法和字體演變的理解并能正確地解決在生活實踐中遇到的問題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悠悠中華五千年,中國有著太多太多讓外國人仰慕的東西,包括四大發(fā)明,文字等等,而漢字則是見證中國悠久歷史的重要載體,今天句讓我們一起走進漢字,走進中國,《語言文字應用》第三課教案。
二、推進新課
北京奧運會將要舉行,圣火傳遞儀式也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那么我們首先來看看奧運會的會徽。
1、漢字的起源
(1)結(jié)繩記事說(2)八卦說(3)書畫說(4)倉頡造字說
課堂活動:文字游戲
2、漢字的造字方法
(1)象形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文字描摹實物的形狀)
(2)指事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見意。上、下是也。(文字由指示性的符號構(gòu)成)
(3)會意會意者,比類合誼,以見指撝。武、信是也。(匯合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字構(gòu)成一個新字)
(4)形聲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5)轉(zhuǎn)注轉(zhuǎn)注者,建類一首,同意相授。考、老是也。
(6)假借假借者,本無其字,依聲托事。令、長是也。
課堂活動
3、漢字的演變
(1)甲骨文(2)金文(3)小篆(4)隸書(5)草書(6)楷書
課堂活動:書法欣賞
三、課堂小結(jié)
四、課外延伸
課后"小試身手"
五、板書設計
第二節(jié)規(guī)矩方圓--漢字的簡化和規(guī)范
學習目標
了解什么是異體字和異形詞。2.了解對漢字的使用進行規(guī)范時哪幾種字不能隨便寫。
3.了解漢字簡化和規(guī)范的原因及方法。
教材正文全解
引子解釋
孔乙己賣弄"茴"字有四種寫法,確實不錯。不同時期,同一漢字,寫法不同,就造就了"茴"字的四種寫法("茴"字四種寫法見"教師用書"P78)。古代的漢字屬于表意性文字,字形結(jié)構(gòu)的表音表義傾向,使得漢字的筆畫、結(jié)構(gòu)日益復雜起來,或者是因為一個字從單義變成了多義,因此,出于從字形上分化區(qū)別意義的需要,往往也在原有的漢字上增添成分。例如"云",本來就是表示云彩的象形字,后來表示說話的"云"(如人云亦云)也用這個字表示,為了區(qū)別字義,于是人們在原字基礎上增加偏旁"雨",構(gòu)成形聲字"云"表示云彩的意義,原字"云"表示說話的意義,如"古人云"。有些字結(jié)構(gòu)上疊床架屋,越來越復雜,越來越繁難。
俗話說物極必反,漢字結(jié)構(gòu)繁化到登峰造極的時候,其不便使用的弊端也充分暴露出來了,于是人們又在使用過程中開始簡寫漢字,省改筆畫,形成了一大批簡化字。實際上,漢字簡化是伴隨著漢字發(fā)展始終的,從復雜到簡單,這也是世界文字發(fā)展的共同規(guī)律,也是漢字發(fā)展的必然趨勢,這種發(fā)展趨勢是不可阻擋的,是不以個人的意志為轉(zhuǎn)移的。從金文到大篆,從大篆到小篆,從小篆到隸書,再從隸書到草書、楷書,漢字每一階段的發(fā)展變化,都伴隨著筆畫結(jié)構(gòu)的簡化。
活動解說
1.用字不規(guī)范現(xiàn)象何其多(課本"你認識這些字嗎?"補例"教師用書"P78)
當你走在上學的路上,或節(jié)假日上街時,你也許會注意到這樣一個現(xiàn)象,許多商店的招牌用的是外國文字或繁體字,許多廣告、招貼之類的錯別字、生造字隨處可見。如賣家具的大字招牌"家俱店",網(wǎng)吧門口是"一網(wǎng)情深",服裝店門口是"衣衣惜別",飯店門口是"食全食美"。你有沒有想過,這種用字混亂的現(xiàn)象將對社會造成什么樣的惡果?對你使用漢字會產(chǎn)生怎樣的不良影響?
2."繁"帶來的麻煩
亂用繁體字常常會帶來令人啼笑皆非的"麻煩"。究其原因,一種情況是沒有搞清楚繁體字的意義和簡化字的來源。有些簡化字其實并不是由繁體字形簡化而來的,而是很早就已經(jīng)有了,有自己的音和義,后來才又借來代替另一個繁體字。對這些簡化字,應當認真辨析原來的意義和代替繁體字后的意義;另一種情況是沒有搞清楚一個簡化字對應多個繁體字的情況,致使混亂。對此,應當根據(jù)意思判斷究竟簡化的是哪一個繁體字,不能張冠李戴。另外,使用簡體字和繁體字時一定要遵守社會規(guī)范。目前,在祖國大陸,只有簡化字才是法定的規(guī)范字,繁體字即使用的是本字,也是不規(guī)范的,更不能將繁體字和簡化字混雜使用。
要點解析(課本P46"漢字該怎么簡化")
1.漢字簡化的方法:
《漢字簡化方案》規(guī)定漢字簡化的'方法,-是"省",二是"并",三是"又并又省"。
"省",即簡省字的筆畫;"并",即把某幾個字合并,保留其中一個筆畫少的字。"又并又省",即不但合并某些單字,而且造-個新字形來表示。
2.三種字不能隨便寫(課本P46-47):
(1)不寫繁體字;
(2)不用異體字;
(3)不寫不規(guī)范的簡體字。
3.漢字簡化和規(guī)范的原因:
(1)簡化字減少了字符的筆畫,容易書寫,節(jié)約了書寫的時間,有利于人民群眾掌握文化,也符合漢字發(fā)展的總趨勢。
(2)使用簡化字符合國家的法律規(guī)定。
(3)繁體字難學、難認、難寫、難用,也難以適應現(xiàn)代社會對漢字機械化、信息化處理的需要。
(4)使用異體字和不規(guī)范的簡化字會造成漢字使用時的混亂局面。影響正常的交際和交流,減小了它的"工具"的功能。
4.不是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使用繁體字和異體字。
根據(jù)法律規(guī)定,有些場合可以使用繁體字,如書法作品中;有些場合可以使用異見"教師用書"P78課本P46體字,如翻印古籍、姓氏等特殊情況時但絕不能因此而濫用繁體字和異體字。
課后練習:1.(小試身手)一、二、三。
2.補充練習:見講義。
第三節(jié)漢字的結(jié)構(gòu)--方塊的奧妙
教學目標
1、掌握漢字三種構(gòu)件的定義及區(qū)別
2、掌握漢字架構(gòu)的方法和拆解的規(guī)則
3、了解漢字架構(gòu)在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重難點
構(gòu)件的定義與架構(gòu)拆解的規(guī)則
教學設計
1、方塊的奧妙
漢字由各個部件構(gòu)成,構(gòu)成字的部件都合理地安排在方框內(nèi),相互平衡,使得每個字從視覺上看都疏密得當,重心平穩(wěn),結(jié)構(gòu)對稱,肥瘦適中。這就是方塊的奧妙。
2、漢字的構(gòu)件--筆畫
漢字中最小的單位就是筆畫。
筆畫指構(gòu)成漢字字形的各種形狀的點和線,按寫字時從下筆到提筆計算。
現(xiàn)行漢字的五種基本筆畫是:
橫一豎丨撇丿點丶折乛
3、漢字的構(gòu)件--部件
部件是漢字基本的構(gòu)形單位。
部件是由筆畫組成的具有組配漢字功能的構(gòu)字單位。
一方面,不管筆畫多復雜,只要串在一起分不開,都可以作為一個部件看待,如"事、串、重";
另一方面,只要能夠拆開作為獨立的結(jié)構(gòu)單位,就可以都看作是部件,如"燃、涃"。
4、漢字的構(gòu)件--偏旁
偏旁是構(gòu)成漢字的最直接的單位。
偏旁是對字中表義或表音成分的分析,而部件是對現(xiàn)代漢字內(nèi)部結(jié)構(gòu)系統(tǒng)分析的結(jié)果。
一般說來,偏旁是指合體字(包括會意字和形聲字)中的表音或表意單位,獨體字(象形字和指事字)不能再拆分,也就沒有偏旁一說。
5、補充:部首
部首是具有字形歸類作用的偏旁,是專為漢字分類檢索而設立的部目,即字典、詞典中各部的首字。
部首不等同于部件,如"鼻、黑、麻、鹿"等都是《新華字典》中的部首,也都可以再分出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基礎部件。
6、小結(jié)
部件是漢字外部結(jié)構(gòu)分析得到的結(jié)構(gòu)單位,是字形結(jié)構(gòu)中的構(gòu)字成分,如"云"中的"二、厶","豎"中的"刂、又、立",都是部件。
偏旁是會意字和形聲字的組成部分,或表音或表意。
一般地說,部首是表義的偏旁。部首也是偏旁,但偏旁不一定是部首,偏旁與部首是整體與部分的關(guān)系。
7、漢字的架構(gòu)
特征:都是有方有隅的方塊形,所有部件都以占方占隅的形式進入這個方塊形。
在方塊形中建構(gòu)符號的各部件以占位、排列的方法表音表義,是漢字書寫的思維方式。
例如品字第一個口占了上方,第二個口占了左下隅,第三個口占了右下隅。
同樣是三部件建構(gòu)的唱字就不一樣,口占了左方,第一個日字占了右上隅,第二個日字占了右下隅。
8、筆畫組合的原則
既講究組合的位置,又講究書寫的順序。
筆畫的組合位置:
彼此分離→"二、八",
彼此連接→"上、廠",
彼此交叉→"十、力"。
-9、筆順的基本規(guī)則
①先橫后豎:十②先撇后捺:八
、蹚纳系较拢毫軓淖蟮接遥捍
、菹韧夂髢(nèi):回⑥先中間后兩邊:辦
第四節(jié)《咬文嚼字--消滅錯別字》
教學目標
了解古今漢語中存在錯別字的現(xiàn)象和原因
教學重點
古今漢語中存在錯別字的現(xiàn)象和原因,做練習鞏固知識
教學難點
幫助學生學會如何讀準字音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生活中的諧音現(xiàn)象
1、"錯"字招牌:
課文中舉的例子
課外的例子
2、錯字"百出":
一是亂早簡化字
二是濫用外文字
三是生造網(wǎng)絡字
3、概括"錯字"與"別字"的區(qū)別
4、為什么會寫錯別字:
A、誤用聲旁相同的字
B、誤用和混淆同音詞
C、不了解成語或典故的意義和用法
補充課堂活動:最常見的別字
(見課件)
完成課后"小試身手"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了解愛迪生愛科學,刻苦鉆研,堅持不懈,后來成為世界著名的科學家,引導學生向愛迪生學習,愛科學,學科學。
2.學習本課生字;理解“世界聞名、省吃儉用、頑強、合適、不懈”等詞語;會用“節(jié)省、頑強、合適”造句;了解句與句的關(guān)系。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能復述愛迪生進行實驗的故事。
教學重點:
1.通過重點詞、句、段,體會愛迪生熱愛科學、不懈努力的。
2.了解段落中句與句的關(guān)系,弄清敘述層次。
教學過程:
。ㄒ唬⿵土暽衷~。
垃圾瓶瓶罐罐燃燒聾瞎
省吃儉用頑強合適價錢便宜
。ǘ┙虒W另一部分生字詞。
愛迪生做實驗,要用上各種各樣的化學物品。如:
磷(l0n)是一種非常容易燃燒的化學物品。
。ㄈ├^續(xù)學習課文。
第2、3自然段
1.12歲的愛迪生在火車上賣報。賣完了報,他做什么?請你們自己讀第2自然段。
2.學生自讀。
3.這一自然段中,什么是你沒有想到的,使你很感動?(12歲的報童賣完報,想盡辦法在火車里做實驗。)
4.車長同意他在吸煙車廂占一個角落。我們可以想見,愛迪生怎么向車長提出要求,車長才同意的。如果你是愛迪生,你會怎么說?
5.后來,車長又為什么把他趕走了,而且還打聾了他的耳朵?
當車長把愛迪生那些心愛的瓶瓶罐罐、化學藥品扔到車外時,他會怎么樣?
6.這兩個自然段說的是一件什么事?
:愛迪生在火車上做實驗,不小心著了火,被車長趕走了。
。ㄋ模├^續(xù)學習課文。
1.愛迪生為了研究科學,耳朵被打聾,對于12歲的少年該是一次多么大的打擊!生活又是那樣地貧窮,對于很多人來說,可能再也堅持不下去了,但是愛迪生是怎樣做的?
指點:這一段開頭第1句就很明確地告訴我們“愛迪生鉆研科學的決心沒有動搖”。
2.整個這一段都是講他鉆研科學的決心怎么沒動搖的。緊接這總說的`一句,后面講了幾句?每句講的是什么?第1句與后面幾句是怎么聯(lián)系起來的?
3.齊讀第一句。第2、3、4句各指名一人讀,以弄清段落中句與句的關(guān)系。
4.這一段的內(nèi)容能用一句話概括嗎?
指點:這就是“愛迪生鉆研科學的決心沒有動搖”。作者把這一句概括全段內(nèi)容的話,寫在全段的開頭,我們一看就明白了。
第5自然段
1.自讀課文。
2.從上一段學習的內(nèi)容,我們一看就明白,這一段寫的是什么。
3.指點:寫的是“愛迪生試制電燈”。這一內(nèi)容也是用一句話寫在段落的開頭。
4.誰能根據(jù)全段的內(nèi)容具體說說這一段寫的是什么?
5.提示:這一段中的“常!薄皩嵲凇薄安恍浮薄敖K于”這些詞語告訴我們什么?(不懈:即不放松。)
6.齊讀全段,突出上面這些詞句。
7.結(jié)合教學“躺”,發(fā)準后鼻音;突出字形教學,寫好“身”最后一筆。
教學“供”(g3ng),就是“給”的意思。組詞:供給、供應、供不應求、供銷。
8.現(xiàn)在看看這一段講了幾層意思。
第一層(第1句):總的說愛迪生試制電燈。
第二層(第2、3句):說愛迪生為了找到合適的燈絲,廢寢忘食地做實驗。
第三層(第4句):說他終于找到了合適的燈絲。
最后一段
1.上課一開始,我們說愛迪生是“發(fā)明大王”,這是為什么呢?讀了最后一段就明白了。
2.齊讀。
。ㄎ澹⿵褪稣n文。
各自準備,從第3、4、5自然段中擇其一段,講講愛迪生怎么熱愛科學,刻苦鉆研。
(六)課后練習及作業(yè)。
1.造句:節(jié)省頑強合適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詞語。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習文中人物的對話描寫。
4.通過人物動作、語言和心理活動的描寫,體會“八兒”一家的其樂融融。
教學重點
文中人物動作、語言和心理活動的描寫。
教學難點
體會“八兒”一家的其樂融融。
教學準備
學生查找資料,了解“臘八粥”的相關(guān)民俗。有條件的可以找來沈從文《臘八粥》的全文,仔細閱讀,對小說全文的大概內(nèi)容先有一個整體的把握。
教學過程
一、讀題導入
今天,我們學習《臘八粥》,請一個同學來讀一下課題。
二、初讀課文
1.指名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2.請其他同學們認真在心里跟著讀。
3.這篇文章圍繞臘八粥講了一件什么事?
4.學生匯報,教師點撥。
三、默讀課文,圈畫批注
1.文中的主要人物是誰?——“八兒”。
2.“八兒”這個人物并不是一層不變的,請默讀圈畫相關(guān)語句
3.學生圈畫后匯報。
4.教師及時總結(jié):
他的心理活動變化構(gòu)成了本課的`線索,可以此為突破口。從“迫不及待”到“苦苦等待”到“美妙的猜想”再到“親見時的驚訝”。
四、總結(jié)升華
1.文章中有關(guān)臘八粥熬煮的描寫也不可忽視。如第一自然段寫的:“把小米,飯豆,棗,栗,白糖,花生仁兒合并攏來糊糊涂涂煮成一鍋,讓它在鍋中嘆氣似的沸騰著,單看它那嘆氣樣兒,聞聞那種香味,就夠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況是,大碗大碗地裝著,大匙大匙朝口里塞灌呢!”
2.學習作者語言的妙處。
3.當堂積累下來。
板書設計
臘八粥
沈從文
主人公:“八兒”
迫不及待
苦苦等待
美妙的猜想
親見時的驚訝
語文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談禮貌》是一篇說理性質(zhì)的文章,告訴我們“學會禮貌待人,恰當?shù)厥褂枚Y貌語言,就能使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更加和諧,社會生活更加美好“這樣一個道理。為了說明這個道理,課文舉了三個典型事例。第一個事例來自小說《說岳全傳》,用牛皋和岳飛問路時的不同的態(tài)度和語言,說明“禮到人心暖,無禮討人嫌“;第二個例子來自于生活,用小朋友踩了女青年的長裙主動道歉的事,說明“禮貌待人可以在人與人之間架起一座理解的橋梁“;第三個例子來自一個偉人小故事,用周總理安慰理發(fā)師的事,說明“文雅、和氣、寬容的語言,不但溝通了人們的心靈,而且反映出一個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養(yǎng)“。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詞,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懂得禮貌待人,使用禮貌語言能使人和人之間的關(guān)系更加和諧,社會生活更加美好。
4、初步感知說理性文章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課文中三個生動的事例,從中明白禮貌待人,使用禮貌語言的好處。
教學難點:
懂得禮貌待人能使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更加和諧,社會生活更加美好。教育學生從小學會以禮待人,養(yǎng)成使用禮貌語言的習慣。
教學準備:
自制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漫談禮貌。
1、同學們,上課之前,你們有什么問題想我嗎?你還知道有哪些禮貌用語?我們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是一個“文明古國,禮儀之邦”。禮貌待人,使用禮貌語言,有怎樣的好處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篇專門談禮貌的課文。(板書:談禮貌)
2、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不理解的詞語可以借助工具書或同桌相互交流。
2、出示五個生字,指生帶讀,你已經(jīng)記住了哪個字?怎么記的?會記還要會寫,觀察田字格,描紅,你覺得哪個字最難寫,范寫,學生寫。
3、交流不理解的詞語
4、指名分節(jié)讀課文。
5、獲取信息的能力是學習能力的一種體現(xiàn),通過讀課文,你獲取了哪些信息,這些都是作者的觀點,為了說明這些觀點,作者舉了三個事例,用自己的話說說哪三個故事,最后作者又總結(jié)了觀點,這就是我們這篇文章的結(jié)構(gòu),你想到了我們以前說過的哪篇文章,這些就是說理文
三、精讀故事,感悟禮貌
1、課文用3個小故事來說明講禮貌的好處,我們先來談談第一個故事。
2、牛皋、岳飛分別是怎樣問路的呢?請同學們自由地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動筆畫一畫,畫好之后讀一讀,思考:通過朗讀,你認識了一個怎樣的牛皋和一個怎樣的岳飛?
3、感悟牛皋的粗暴無禮
。1)指名讀牛皋問路的內(nèi)容。
(2)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牛皋?是從哪兒體會到的?
。3)你能通過朗讀表現(xiàn)牛皋的無禮嗎?(指導學生抓住“吼”讀好牛皋的語言)
4、體會岳飛的彬彬有禮
。1)指名讀岳飛問路部分的'內(nèi)容。
(2)從這些文字中,我們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岳飛?是從哪兒看出來的呢?(動作謙遜,言語文雅)
。3)指導朗讀:帶著感受,加上動作讀一讀,感受岳飛的彬彬有禮。
5、找三位同學上臺表演,分別扮演牛皋、岳飛和老人。
6、小結(jié):同樣是問路,牛皋和岳飛采用了不同的方式,就有了截然不同的結(jié)果,這正如俗語所說——(板書)禮到人心暖,無禮討人嫌。作者用這樣一個事例說明在請別人幫忙的時候,應該講禮貌,因為——禮到人心暖,無禮討人嫌。作者還給我們舉了哪兩個事例呢?又說明了什么道理呢?我們下節(jié)課繼續(xù)學習。
四、總結(jié)全文,拓展升華
1、看板書總結(jié)
2、說一說,你認為什么是禮貌?
禮貌到底是什么呢?禮貌其實很簡單,
禮貌是在課堂上,當一個同學發(fā)言時,你能夠?qū)P膬A聽。
禮貌是當別人的發(fā)言不盡人意的時候,你能夠不嘲笑別人或拿別人的發(fā)言開玩笑。
禮貌是當你贏了,你能夠不炫耀;當你輸了,你仍然能夠微笑著為贏者送去掌聲。
禮貌是當老師在批評一名同學時,你裝作視而不見,而不是盯著那個同學看。
禮貌是有人掉了東西,你幫助他撿起來。也許他們距離物品比你近,但出于禮貌,你還是要做出彎腰去撿的姿勢。
禮貌通過你的一言一行來表現(xiàn),
禮貌在一個個細節(jié)中得以彰顯,
它是這樣簡單,
就在你我他的不經(jīng)意間……
這節(jié)課通過學習這篇議論文,懂得了禮貌的重要性,希望同學們都要做到講禮貌,讓別人都喜歡你,愿你擁有更多的朋友,能夠和別人友好和諧的相處。
板書設計:
19 談禮貌
話題:禮貌待人,使用禮貌語言是傳統(tǒng)
。1)問路(古人) 和氣 得到幫助
例證
(2)踩裙(今人) 道歉 減少矛盾
。3)刮臉(偉人) 寬容 提高修養(yǎng)
語文教案 篇5
一、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14個生字,會寫6個字。
2、借助“我的詞語庫”,鼓勵學生自主積累詞語。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鼓勵學生讀出自己的感受。
4、讀懂童話故事,感受朋友間的友情。
二、教學重點
1、正確認讀14個生字,會寫6個字。
2、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教學難點
1、在識字教學中,注重學生識字方法和能力的培養(yǎng)。
2、感悟朋友間的友情,特別是通過人物語言感悟心情,讀出自己獨特的情感體驗。
四、教學準備
1、識字、詞語卡片。
2、掛圖或課件。
3、重點語句投影片。
4、學生自制小動物頭飾。
五、教學時數(shù)
六、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讀題感悟,認讀“玫瑰”。
1、隨板書讀題,這是什么樣的小院?怎樣讀出開滿了玫瑰花?
2、隨課題識記:玫瑰
3、你還想知道什么?
(二)借助拼音,整體讀文。
1、借助拼音朋友,認真讀準每一個字音,并把生字畫出來。
2、同桌抽讀識字新詞卡,互相幫助讀好每個詞的字音。
3、把會認字朋友放回課文中,學生再次練讀,并標出自然段序號。
4、指名讀書,師生評議,教師重點指導學生讀不好的語句。
(三)讀中自悟,質(zhì)疑問難。
1、自己讀文,想想你都讀明白了什么,畫出不明白的地方。
2、學習小組交流。
(1)用讀的方式表達自己讀懂的地方。
(2)把組員共同的'問題歸納出來。
3、抓住難點問題,引導全班交流。
為什么說“這是咱們的友情花”?“這是森林里最漂亮地方”?可以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也可以結(jié)合同學間的故事,用讀或說的方式都行。
(四)自選角色,情感體驗。
1、今天咱們一起來到這開滿玫瑰花的小院,你最想當誰呀?
2、自選角色,自由組合,用表演讀的方式再現(xiàn)當時的情境,把自己的感受讀出來。
3、組間評讀,深入體會人物心情。
。1)教師引導學生讀好人物語言,把當時小動物的心情讀出來。
(2)指導后教師與學生分角色再次朗讀,把體驗到的讀出來。
(五)課外延伸,推薦故事。
同學們特別喜歡這個童話故事,一定還想讀到這么有趣的故事。老師向大家推薦《安徒生童話選》、《格林童話》這兩本書,希望同學們認真閱讀,一個星期后,我們召開故事會,每人要講一個精彩故事。
語文教案 篇6
教學設想:
這是一篇民間故事,語言通俗、夸張,情節(jié)曲折、生動,很受學生們歡迎。因為容易理解,所以教師不必多講,可讓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能動性,以課本劇的形式通過學生的表演來理解體會。
教學目標:
1、學習民間故事:情節(jié)完整、人物形象鮮明、層次結(jié)構(gòu)清楚
2、領(lǐng)會本文寓意:對待惡人不能怯懦,要敢于斗爭善于斗爭
教學方法:以學生自學為主,討論、表演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同學們聽說過《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盜》的故事了嗎?聽說過《神燈》的故事嗎?是呀這些故事伴隨我們長大,給了我們無數(shù)美好的幻想,這些故事都是出自一本古代阿拉伯民間故事集《一千零一夜》。這是一本神奇的書,今天我們要學習其中的一篇——《漁夫的故事》。
教學達標:
1、了解文學常識:你知道《一千零一夜》的'故事嗎?給大家介紹一下
2、自讀課文解決生字、詞并且初步了解故事情節(jié)
3、教師拋磚引玉,提示性表演開頭:
我是一個窮漁夫,以打魚為生。我打了一輩子的魚,養(yǎng)成了一個習慣——每天只撒四次網(wǎng),這就足夠我維持一天的生活了?墒墙裉煳乙呀(jīng)撒了三次網(wǎng)了什么也沒撈到,難道今天這么倒霉嗎?我再撒一次看看,上帝保佑我撈一條大魚。(做撒網(wǎng)狀)哎呀怎么這么沉,上帝真的保佑我撈著大魚了。(做用力拉魚網(wǎng)狀)
4、學生排練。
兩人一組自愿組合,排練在魔鬼和漁夫之間發(fā)生的故事,通過排練熟悉語言,進一步了解課文細節(jié),體會人物形象。教師提示可以利用現(xiàn)有的條件做道具。
5、學生表演。
.每一對學生表演完,請同學來評價表演的優(yōu)點與缺點,讓下一對表演的同學引以為戒。找三對學生表演較好。
6、教師小結(jié):
漁夫的故事告訴了我們一個什么道理?總結(jié)出:對待惡人不能怯懦,要敢于斗爭還要善于斗爭,既勇敢又要機智。
開拓擴展:
這是一個古代阿拉伯的民間故事,我國古代有沒有類似的故事?(東郭先生)
能力延伸:
通過這篇民間故事的學習,你能總結(jié)出民間故事的特點嗎?
欣賞體會:
動畫片《皇帝的新裝》中節(jié)選:“老大臣看新衣”一段,讓學生進一步了解在課本的基礎上怎樣表演得更加生動,加深對表演課本劇的理解。
內(nèi)容概括:這篇介紹了關(guān)于《漁夫的故事》教學設計一,漁夫的故事,希望對你有幫助!
語文教案 篇7
[教材簡析]
課文由兩首古詩組成,都是寫由讀書而生發(fā)的感想,我想,作者的編排意圖也正是如此吧。
《冬夜讀書示子聿》是南宋詩人陸游的作品,是說詩人陸游用冬夜讀書生發(fā)的感想來教育兒子子聿。前兩句的意思是說,古人做學問是不遺余力的,而青少年時期花的功夫往往要到年老時才能有所成就。后兩句是進一步地告誡兒子,意思是說,從書上得到的知識終歸還是有限的,要深切地了解必須親自實踐才行。這首詩告訴人們,做學問一定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一個既有書本知識,又有實踐經(jīng)驗的人,才是真正有學問的人。
《觀書有感》一詩是南宋著名理學家、教育家朱熹。這首詩告訴我們,正像源源不斷地活水使池塘變得如此清澈,人需要不斷讀書,不斷汲取新的知識,心智才能更加開豁,更加敏銳。
這篇課文分兩課時教完,第一課時朗讀并初步尋找兩首詩的共同點,激發(fā)學生深入探究的欲望,然后,側(cè)重學習第一首詩,突破讀該首詩明白道理這個教學難點。第二課時側(cè)重學習第二首詩,明白道理,并比較兩首詩的異同并導行
[目標預設]
1、能正確、流利、有節(jié)奏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嘗試背誦古詩;
2、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
3、能借助課文插圖領(lǐng)悟詩的文字和意境美,初步領(lǐng)悟知識和實踐的關(guān)系,懂得不斷讀書、不斷汲取新知識的'重要性。
4、在整體了解的基礎上,著重學習并背誦《冬夜讀書示子聿》。
[重點難點]
能借助課文插圖領(lǐng)悟詩的文字和意境美,初步領(lǐng)悟知識和實踐的關(guān)系,懂得不斷讀書、不斷汲取新知識的重要性。
[設計理念]
1、注意引導學生朗讀背誦,體會語言之美;
2、引導學生交流閱讀體驗,領(lǐng)悟詩情、詩意、理趣、導行。
[設計思路]
初讀感知——整體感知——比較朗讀——精讀感悟(側(cè)重第一首)——讀背體會——理趣導行——導讀課外詩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明確目標
1、 背誦顯身手。
相信不久前學的陸游的《示兒》,在座的能背的肯定有不少,有誰愿意一顯身手,背給大家聽聽?
學生背誦。
2、 咱也露一手。
學生自由背誦,只要背全完整的一首就給予掌聲。(樹立學生學詩的信心,激發(fā)學詩的興趣。)
3、 我們學新詩,首先明題意: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兩首新詩,板書“冬夜讀書示子聿”“觀書有感”(板書課題)
。1) 學生嘗試介紹詩人并試說題意。
。2) 引導交流討論。
由學生介紹陸游。(字、號、為人以及主要作品)
“示”指示,訓示的意思。“子聿”陸游有七子,陸聿是陸游最小的兒子。陸游在寒冷的冬夜讀書,心有所感,寫下這首詩來教育、訓導自己的兒子。
教師根據(jù)學生討論情況適當增減宋代理學家朱熹的有關(guān)知識點。
作者讀書,心有所感,于是寫成這首著名的七絕。
過渡:今天我們就來研究這兩首詩,先研究這兩首詩有什么相似之處。
二、 比較學習,朗朗上口
1、比較兩首詩的題目,找出相似之處。(都是寫讀書后產(chǎn)生的感想)過渡:有哪些不同之處呢?我們先通過朗讀來尋找。
2、讀出詩“味”來。
要求讀得抑揚頓挫,朗朗上口。(自由練讀)
4、 指名朗讀。(相機指正讀音與節(jié)奏)
5、 全班有感情地朗讀。
6、 試著初步比較。(說到即可,不必要求詳細完整)
7、 帶上你的理解朗讀。
三、 自主學習,清除障礙
過渡,我們先在第一首詩中考考你的理解水平。
1、 學生自主學全詩。自學要求:讀通讀懂詩句,了解新字新詞的意思,能說說全詩大意。
2、 讀一讀,想一想,議一議。
同桌間交流討論,相互取長補短,增進理解。
3、 談一談
指名說說古詩大體意思。
4、 釋疑難
(1)正音: 聿(yù) 躬(gōng)
。2)詩中字詞:學問、無遺力(不遺余力,全力以赴)、始、成、終、絕知(深入透徹地理解)、躬行(親自實踐。躬,親自)
四、合作探究,精讀感悟
1、讀一讀。
在理解大意之后,你準備怎樣讀?讓學生根據(jù)理解來朗讀,把握詩中精華。(相機指導:前兩句“無遺力”要突出強調(diào),“少壯工夫” 與“老始成”的對比味道,通過朗讀強調(diào)做學問必須日積月累,甚至不惜花費畢生精力,付出異常艱辛的勞動。)
(后兩句:要突出“要躬行”,讀出“紙上得來”與“躬行”即“知”與“行”對比的味道,強調(diào)要獲得真知,關(guān)鍵在于“行”即必須親自實踐。如果止于書本,花再多的功夫到老未必有成。)
2、說一說。
。1)提問:讀懂了這首詩,你覺得感受最深的是哪句詩?說說你的理由,和大家一起分享。
(2)練說。引導并鼓勵大家大膽、充分地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3)指點。
第一句告訴我們:做學問不是一件簡單容易的事,年輕時必須不遺余力,全力以赴,到了老年時才有可能有所成就,不能心存僥幸,以為不付出或者少付出就有所作為、有所成。詩人強調(diào)做學問必須全力以赴,付出艱辛勞動,甚至不惜花費畢生的精力。如談遷、司馬遷、李時珍等。
第二句詩告訴我們:從書本學到的知識畢竟是膚淺的,不夠完善的。要真切透徹得理解,還必須親自實踐才行。書本知識學習必須與親自實踐密切結(jié)合,書本上學到的東西,一定要通過實踐才能真正了解,變成真正的學問。
3、想一想。
(1)提問。
詩人為什么說“少壯功夫老始成”?不花功夫行不行?少花功夫行不行?
“紙上得來終覺淺”,詩人是不是不重視甚至忽視書本知識的學習?
“躬行”真的那么重要嗎?
(2)思考
。3)交流
五、誦讀體會,擴展古詩閱讀
1、朗讀背誦
2、陸游的詩
游山西村(宋 陸游)
莫笑農(nóng)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語文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通過朗讀積累“陰、陽、乘、燭、以、及”等虛詞的意義和用法,并疏通文意。
2.指導學生通過反復閱讀欣賞精彩的寫景片段。
3.體會本文簡明生動的語言風格。
教學重點及難點
1.積累相應實詞、虛詞。
2.背誦全文。
課時分配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中國版圖上自古有五座大山最為有名,被稱為“五岳”,它們分別是東岳泰山,西岳華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而其中的泰山又被譽為“五岳”之尊。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清代姚鼐的《登泰山記》,領(lǐng)悟泰山的高峻雄偉。
二、作家作品
。▍⒁娬n文注釋及教師教學用書)
三、整體把握
1.朗讀課文,正音。
2.默讀課文,結(jié)合書下注釋疏通文意。
補充注釋:
泰山之陽,汶水西流;其陰,濟水東流:古時稱山南水北為陽,山北水南為陰。
當其南北分者:在,正。
乘風雪:趁,冒著。
余始循以入:相當于“而”,表順承。
及既上:到。
蒼山負雪:背負。
明燭天南:名→動,照。
戊申晦:農(nóng)歷每月最后一天。
稍見云中白若摴蒱數(shù)十立者:依稀看見。
絳皓駁色:或紅或白,顏色相雜。
盡漫失:模糊缺失。
極天云一線經(jīng):盡。
僻不當?shù)勒撸浩А?/p>
3.理清思路:
問:全文共5段,每段要點是什么?
學生默讀,討論,明確:
第1段:總寫地理環(huán)境,點出泰山及其最高峰——日觀峰的位置。
第2段:登臨泰山,重點記敘登山的艱難及到達山頂后所見景象。
第3段:重點描寫泰山日出的美麗壯觀。
第4段:人文景觀。
第5段:補記自然景觀。
四、布置作業(yè):
1.課后練習一、二。
2.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導入:
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已經(jīng)大體了解了文意,把握了作者的思路。作者如何詳寫登山過程以及泰山日出的美景呢?這是我們這節(jié)課討論的內(nèi)容。
二、登山過程和路線。
問:作者如何詳寫登山路線和經(jīng)過呢?
默讀課文,分析討論
明確:作者先從北京到泰安,歷經(jīng)齊河,長清,泰山西北谷,長城。
作者登山的路線是:南麓、中谷、中嶺、天門、西谷、山巔。
最后見到了山頂?shù)拿谰埃骸吧n山負雪,明燭天南”,“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徠如畫”,“半山居霧若帶然。”
學生用原文復述課文。
三、泰山日出
問:文章是怎樣描寫泰山日出的?
明確:文章通過景物變化寫泰山日出,以時間為序,依次寫出了日出前后景物的變化,展現(xiàn)了一幅泰山日出的.美景。
例如寫云,日出前是“足下皆云漫,”稍后是“極天云一線異色,須臾成五彩”,然后又有“紅光動搖承之”。
寫山,日出前是“白若摴蒱數(shù)十立”后是“絳皓駁色,而皆若僂”。
四、文中比喻,擬人手法的運用。
1.“蒼山負雪,明燭天南。”
這是初登山頂時剎那間的感受,作者不說冰雪覆蓋青山,卻說青山背負白雪,賦予靜態(tài)的青山以動態(tài),用語新穎、傳神。然后說泰山上的雪像蠟燭一樣照著天南,形象生動地繪出了積雪的光彩。
2.“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徠如畫,而半山居霧若帶然。”
這是在山頂上遠望和俯視所得到的畫面,作者縱目遠晀,夕陽照耀著泰安城,汶水、徂徠好像自然天成的山水畫,而山腰間停留的云霧好似飄帶,使人感到那種特有的寧靜氣息,而且設喻新奇,給人以美的享受。
3.“回視日觀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絳皓駁色,而皆若僂。”
這一比喻寫出了日觀以西諸峰的特點,更顯日觀峰的雄偉,且形象生動。
五、總結(jié)
本文充分體現(xiàn)了姚鼐的散文風格,尤以泰山日出一段最為精彩,極受人們推崇。通過對其它景物的描寫,來烘托所要描寫的景物,這種寫作手法也很值得我們借鑒。
六、布置作業(yè)
1.背誦全文
2.選取一觀察點,描寫日出。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通過朗讀積累“陰、陽、乘、燭、以、及”等虛詞的意義和用法,并疏通文意。
2.指導學生通過反復閱讀欣賞精彩的寫景片段。
3.體會本文簡明生動的語言風格。
教學重點及難點
1.積累相應實詞、虛詞。
2.背誦全文。
課時分配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中國版圖上自古有五座大山最為有名,被稱為“五岳”,它們分別是東岳泰山,西岳華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而其中的泰山又被譽為“五岳”之尊。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清代姚鼐的《登泰山記》,領(lǐng)悟泰山的高峻雄偉。
二、作家作品
。▍⒁娬n文注釋及教師教學用書)
三、整體把握
1.朗讀課文,正音。
2.默讀課文,結(jié)合書下注釋疏通文意。
補充注釋:
泰山之陽,汶水西流;其陰,濟水東流:古時稱山南水北為陽,山北水南為陰。
當其南北分者:在,正。
乘風雪:趁,冒著。
余始循以入:相當于“而”,表順承。
及既上:到。
蒼山負雪:背負。
明燭天南:名→動,照。
戊申晦:農(nóng)歷每月最后一天。
稍見云中白若摴蒱數(shù)十立者:依稀看見。
絳皓駁色:或紅或白,顏色相雜。
盡漫失:模糊缺失。
極天云一線經(jīng):盡。
僻不當?shù)勒撸浩А?/p>
3.理清思路:
問:全文共5段,每段要點是什么?
學生默讀,討論,明確:
第1段:總寫地理環(huán)境,點出泰山及其最高峰——日觀峰的位置。
第2段:登臨泰山,重點記敘登山的艱難及到達山頂后所見景象。
第3段:重點描寫泰山日出的美麗壯觀。
第4段:人文景觀。
第5段:補記自然景觀。
四、布置作業(yè):
1.課后練習一、二。
2.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導入:
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已經(jīng)大體了解了文意,把握了作者的思路。作者如何詳寫登山過程以及泰山日出的美景呢?這是我們這節(jié)課討論的內(nèi)容。
二、登山過程和路線。
問:作者如何詳寫登山路線和經(jīng)過呢?
默讀課文,分析討論
明確:作者先從北京到泰安,歷經(jīng)齊河,長清,泰山西北谷,長城。
作者登山的路線是:南麓、中谷、中嶺、天門、西谷、山巔。
最后見到了山頂?shù)拿谰埃骸吧n山負雪,明燭天南”,“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徠如畫”,“半山居霧若帶然!
學生用原文復述課文。
三、泰山日出
問:文章是怎樣描寫泰山日出的?
明確:文章通過景物變化寫泰山日出,以時間為序,依次寫出了日出前后景物的變化,展現(xiàn)了一幅泰山日出的美景。
例如寫云,日出前是“足下皆云漫,”稍后是“極天云一線異色,須臾成五彩”,然后又有“紅光動搖承之”。
寫山,日出前是“白若摴蒱數(shù)十立”后是“絳皓駁色,而皆若僂”。
四、文中比喻,擬人手法的運用。
1.“蒼山負雪,明燭天南!
這是初登山頂時剎那間的感受,作者不說冰雪覆蓋青山,卻說青山背負白雪,賦予靜態(tài)的青山以動態(tài),用語新穎、傳神。然后說泰山上的雪像蠟燭一樣照著天南,形象生動地繪出了積雪的光彩。
2.“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徠如畫,而半山居霧若帶然。”
這是在山頂上遠望和俯視所得到的畫面,作者縱目遠晀,夕陽照耀著泰安城,汶水、徂徠好像自然天成的山水畫,而山腰間停留的云霧好似飄帶,使人感到那種特有的寧靜氣息,而且設喻新奇,給人以美的享受。
3.“回視日觀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絳皓駁色,而皆若僂!
這一比喻寫出了日觀以西諸峰的特點,更顯日觀峰的雄偉,且形象生動。
五、總結(jié)
本文充分體現(xiàn)了姚鼐的散文風格,尤以泰山日出一段最為精彩,極受人們推崇。通過對其它景物的描寫,來烘托所要描寫的景物,這種寫作手法也很值得我們借鑒。
六、布置作業(yè)
1.背誦全文
2.選取一觀察點,描寫日出。
教學目標:
1.鑒賞本文簡練的語言。
2.在反復誦讀中了解泰山的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
教學過程和步驟:
一、試讀全文
1.提示以下句子的音節(jié)組合:
當其/南北分者
與知府/朱孝純/子穎/由南麓/登
酈道元所謂/環(huán)水也
而半山/居霧/若/帶然
大風/揚積雪/擊面
稍見/云中/白若摴蒱/數(shù)十立者
極天/云/一線異色
是日/觀/道中石刻
其遠石刻/盡漫失
至/日觀/數(shù)里內(nèi)/無樹
2.以下幾處凡須連讀以明確語意的,用底線標示:
余始循以入
磴幾不可登
望晚日照城郭
極天云一線異色
視日觀以兩峰或得日或否
是日觀道中石刻,自唐顯慶以來;
至日觀數(shù)里內(nèi)無樹,而雪與人膝齊
二、第一段導讀
1.汶水,濟水怎樣分流?誦讀原文語句。
“泰山之陽,……陽谷皆入濟”。首先介紹泰山突兀于汶、濟二水之間,山南有汶水潺潺西流,山北有濟水淙淙東去,“陽谷皆入汶”,“陰谷皆入濟”點出了萬壑爭流的壯美景觀,名山傍水,分外壯觀。
2.古長城橫亙于哪里?誦讀原文語句。
“當其南北分者古長城也”,這句既點出古長城在泰山南北山谷的分界處,成為兩水分界線,又寫出泰山形勢之險,依山筑城。
3.怎樣介紹日觀峰?誦讀原文語句?
“最高日觀峰,在長城南十五里”。以古長城作為參照物,寫日觀峰,既點明泰山最高點,也為這次泰山之行樹起了一塊指路牌。
4.小結(jié):這幅泰山地理概貌圖,猶如電影的遠景鏡頭,又如繪畫中的鳥瞰圖面。作者系用由“面”(兩水)到線(古長城)再到點(日觀峰)的寫法,為后文的敘述設下伏筆。
5.誦讀。要求層次分明,字音清晰。前兩句重音在“陽”“陰”“陽谷”“陰谷”上;后兩句,前句輕讀,后句重讀。
三、第二段導讀
1.由三人分讀第二段,并全段由幾幅畫組成?
2.為第一層內(nèi)容擬標題:旅游路線圖?/p>
3.劃出自京師至泰安的有關(guān)動詞,品味其作用。
“乘”,好像風雪隨作者駕馭,比“冒”“頂”多一份生動!俺孙L雪”乃全文點睛之筆,作者悄悄埋下一條貫穿全文的伏線,為登山之難,覽之豪興創(chuàng)造了條件。
“歷”“穿”“越”“至”,一氣讀來感到作者不辭漫長的旅途和行程的艱辛,正頂著風雪由遠而近,快速行進,以歸返自然,縱情登山攬勝。其游興之豪,向往之切溢于言表。
4.為第二層內(nèi)容擬標題:登臨泰山圖。
5.劃出自山麓至山頂?shù)耐緩剑纷x登山之險。
作者從南麓出發(fā),取道泰安城下的中谷,半道經(jīng)由中嶺,復循西谷,到達山頂,重點表現(xiàn)一個“登”字。作者好像一個導游,引導我們一道攀登,突出“險”字!俺扇缛菀讌s艱辛”,山高達四十五里,石級竟七千有余,從中嶺到山巔,有不少山崖像門戶一樣擋著山路,人們稱之為“天門”,峰巒險峻,霧重冰堅,攀行何其艱難,正如作者在《歲除與子穎登日峰觀日出作歌》一詩中所寫:“堅冰登滑澄如脂”“攀空險才到頂”,登山充滿苦趣,但樂趣亦在其中。
6.為第三層內(nèi)容擬出標題:晚清文照圖
【語文教案】相關(guān)文章:
語文優(yōu)秀教案優(yōu)質(zhì)教案語文03-07
《語文樂園》語文教案11-20
有關(guān)語文教案范文 語文優(yōu)秀教案06-02
語文下冊教案12-14
關(guān)于語文的教案02-02
語文趙州橋教案11-28
語文下冊的教案01-10
語文教案(經(jīng)典)11-06
[精選]語文教案09-05
(精選)語文教案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