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入口免费视频_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99_波多野结衣国产一区二区三区_农村妇女色又黄一级真人片卡

談談如何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

時間:2022-02-08 10:19:57 教育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談談如何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

  孩子有著良好的行為習慣,需要從小培養(yǎng),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談談如何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希望大家喜歡。

談談如何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

  談談如何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 篇1

  摘 要:教育家指出:播種行為可以收獲習慣,播種習慣可以收獲性格,而播種性格可以影響一個人的命運。一個具有良好習慣的孩子處世為人猶如順水行舟,自己快樂、輕松,別人也愉快,而養(yǎng)成不良習慣的孩子卻會常常感到別扭,與人難以協調,自信心成就感都缺乏,由此可見,良好的行為習慣可使人終身受益。幼兒好動好玩,自制能力差,是非分辨能力弱,他們的行為習慣一旦養(yǎng)成,再改變確非易事。本文首先闡述了幼兒不良習慣的表現及成因,分析了培養(yǎng)幼兒養(yǎng)成良好習慣的意義,并嘗試歸納出若干幼兒養(yǎng)成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措施,重點闡述如何通過幼兒在園一日生活常規(guī)的培養(yǎng)來培養(yǎng)幼兒的良好行為習慣。

  關鍵詞:幼兒 良好 行為習慣 培養(yǎng)

  良好行為習慣指是指符合幼兒身心發(fā)展要求,在生活衛(wèi)生、道德品質和學習多方面所表現出來的穩(wěn)固的自動化行為。幼兒期是孩子行為習慣形成的最佳時期。眾所周知,低齡幼兒正是走向自我行為的起步階段,為此這一時期培養(yǎng)孩子的行為習慣是很重要的,也是好習慣形成的關鍵期!皬母5摫稜柊l(fā)明幼兒園以來,世人漸漸的覺得幼兒教育之重要;蒙臺梭利畢生研究幼兒教育以來,世人漸漸覺得幼稚園之效力;從小學校注意比較家庭送來的與幼稚園升來的學生性質,世人乃漸漸覺得幼兒教育實為人生之基,不可不乘早給他建立得穩(wěn)。兒童學者告訴我們,凡人生所需之重要習慣、傾向、態(tài)度多半可以在六歲以前培養(yǎng)成功。換句話說,六歲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時期。這個時期培養(yǎng)得好,以后只顧順著他繼長增高的培養(yǎng)上去,自然成為社會的優(yōu)良分子;倘使培養(yǎng)得不好,那末,習慣成了不易改,傾向定了不易移,態(tài)度決了不易變”正如陶行知所說的“好習慣養(yǎng)成了,一輩子受用,壞習慣養(yǎng)成了,一輩子吃它的虧!钡拇_,良好的習慣是孩子進步的階梯,而不良的習慣一旦形成,等長大了,再想糾正已十分不易。孩子早期獲得的經驗,將在一生中留下深刻的痕跡。因此,對幼兒進行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是當前幼兒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是幼兒品德教育的重點。

  一、幼兒不良行為習慣的表現

 。ㄒ唬┎涣嫉男l(wèi)生習慣

  不喜歡刷牙、洗臉,不注意洗手的方法,隨便沖沖水就算了;飯前便后不會主動洗手,吃食物時不注意個人衛(wèi)生,愛挑食,經常把不喜歡吃的食物丟在地面或桌面;打噴嚏時不會捂住嘴巴,喜歡用手指摳鼻子,睡覺時吃被角、吮手指等。

 。ǘ┎涣嫉钠返铝晳T

  不主動向他人問好,指責大人的批評,對他人提出的建議不及時給予反應;隨地丟垃圾,不愛護公共物品;以自己為中心,不懂得尊老愛幼,不與他人分享玩具、食品;排隊時,不會謙讓,見到他人摔倒后不主動幫助反而大聲嘲笑等。

 。ㄈ┎涣嫉膶W習習慣

  不懂得收拾自己的學具,經常丟三落四;不能自己完成簡單的任務,喜歡依賴他人,不認真傾聽他人的講述,愛開小差;不按時完成作業(yè),喜歡看電視,或邊看邊做。

  二、幼兒不良行為習慣的形成原因

 。ㄒ唬蔼毶鷷r代”造成幼兒形成自我中心行為傾向

  現在的幼兒在家庭中的地位發(fā)生了變化,往往是幾個大人圍著一個孩子轉,孩子成為家庭的中心,家庭教育方式也大多表現為寵愛多、教育少、順從多、要求少,在這種特殊的環(huán)境中,孩子很容易變成家里誰也管不了的“小霸王”,幼兒自我為中心欲望過強,完全不把大人的話當回事。大人因為對孩子的溺愛,舍不得罵,連句大聲的話都不對孩子說。在家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想要什么就給什么,從而導致了一系列不良后果,一些幼兒為此養(yǎng)成了諸多不良習慣,這就滋長了幼兒的“自私心”也就為自我為中心創(chuàng)造了條件基礎。

  自我中心行為傾向明顯的兒童很難進行角色換位,不能從他人的角度思考、處理問題。家庭環(huán)境是幼兒產生自我中心行為的重要因素。家庭是幼兒直接面對的簡化的社會環(huán)境,是幼兒生活的主要空間,家庭成員的角色,責任感,幼兒父母受教育程度等都對幼兒行為(包括自我中心行為)觀念產生影響:幼兒父母受教育程度往往透過其教育觀、教養(yǎng)方式作用于幼兒。幼兒自我中心行為具有性別差異。從總體看,男性幼兒自我中心行為較女性幼兒更明顯;就自我中心行為外現的不同行為傾向而言,男性幼兒更多地表現為霸道、任性;女性幼兒更多地表現為自私傾向。

 。ǘ┎涣嫉募医谭绞街L了幼兒不良行為習慣

  家長忽視、放任、甚至縱容幼兒不良行為,主要表現:由他去,什么都不管。孩子哪去了、與誰玩、作業(yè)完成情況怎么樣?是一問三不知。遷就孩子的錯誤,老師批評他辯護,與同學吵架他反面鼓勵,如有的家長說,“兒子你把人家打了不要怕,打傷了我去給你付醫(yī)藥費,只要自己不被人家打了就是了。結果使孩子以自我為中心、情緒幼稚、依賴性強、受挫能力差、助長貪欲(精神、物質上都不會輕易滿足)及種種惡習。

  另外,過分寵愛的教育方式在家庭教育中最為普遍,占所有不良家教方式的一半以上,造成的心理問題也最多、最嚴重。愛得過度、沒有原則、包辦代替,造成了孩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孩子倒點開水,怕燙著,孩子想洗個碗,怕摔破;寫作業(yè),給削好鉛筆,寫完了,替他們整理好書包。美國有一項研究成果表明,愛勞動與不愛勞動的孩子相比,長大后的犯罪率為1∶10,失業(yè)率為1∶15。對一個什么事都不會干的孩子,將來生存都有困難,我們還怎么希望他有出息?這同時也給學校的教育工作帶來了一定的壓力,例如在幼兒園,還有很多小班的小朋友不能適應自己吃飯,這和孩子在家里受到家長的過度保護,家長沒有注重培養(yǎng)孩子的自理能力有關的。所以在幼兒園的教育中家園互動成了一個很重要的內容。

  (三)家長自身不良行為習慣對幼兒潛移默化的影響

  家庭是幼兒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幼兒的第一位老師。在家庭這樣的教育環(huán)境中,家長的一言一行無意之中成了孩子模仿和學習的榜樣。因此,要使孩子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家長必須注意自身的行為習慣,切忌自己做的是一套,要求孩子的又是另一套,讓孩子感覺無所適從、不知所云。例如,要培養(yǎng)孩子從小對閱讀的興趣,家長可以利用業(yè)余時間跟孩子一起逛書店,陪孩子—起讀書、看報,把書本上的一些內容讀給孩子聽。試想,如果家長自己整天沉迷于紙牌、麻將,又該如何去要求孩子呢?因此,家長首先應該對自己要嚴格要求,以身作則,率先垂范,做孩子學習的好榜樣。

  (四)不良社會現象對幼兒行為習慣的影響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fā)展,許多城市的幼兒物質生活都很豐富,同時,由于社會競爭的激烈家長普遍不想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所以很早就讓幼兒接受好的教育,不輸給別人,培養(yǎng)各方面的才藝,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導致了孩子之間合作氛圍的弱化。另一方面,貧富階級之間距離的拉大,幼兒過早的接觸“提前消費”和“自我享受”思想,致使幼兒學會浪費食物、浪費社會資源,相互攀比,同伴有的他也必須要有,好的東西先給自己,從小養(yǎng)成了不良的行為習慣。自大和自卑的潛意識容易在幼兒心里造成不良的影響。例如筆者了解到在小學存在這樣的現象,一個班里有很多的同學都玩電腦游戲,并且經常在班里進行討論,沒有接觸過的小孩就會覺得是很多的挫折感,便要求父母滿足其學玩游戲的需求。有關調查顯示:城鎮(zhèn)93%、農村75%的小學生身上隨時有2-50元的現金;在中學生中,城鎮(zhèn)100%、農村90%的隨身帶有現金,有的還有銀行卡,其數額少則幾元,多則數百元。與此同時,浪費現象同樣驚人:有的小孩花上幾百元去辦生日宴,有的每逢同學聚會、過生日都要送鮮花、送禮物等。另外,當今的社會風氣直接影響了幼兒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如:廣州電視臺曾經報道過,在一輛公共汽車上,一位老爺爺上車后,司機播放了三次“請給予有需要的人讓座”的提示,都沒有人讓座。生活即教育,我們迫切需要為孩子的成長塑造一個良好的社會氛圍,而這需要多方努力。

  三、培養(yǎng)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意義

 。ㄒ唬┯幸嬗诤⒆拥纳眢w健康

  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包括個人衛(wèi)生(注重個人衣物的清潔,勤洗手洗澡,注意預防疾病等)和公共衛(wèi)生(不隨地吐痰、扔垃圾);良好的生活習慣(不挑食、按時吃飯睡覺等),有益于孩子的身體健康。

 。ǘ┯幸嬗诤⒆佣米粤⒔⒆孕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讓孩子自己獨立完成他自己能做的事(穿衣服、整理自己的衣物,幫忙倒垃圾等),會讓孩子感到自己的能力。同時,家長輔以贊同和鼓勵,孩子的自信心就會逐漸增強。

  (三)有益于提高孩子的社會交往能力

  懂得關心、尊敬、愛護、幫助他人,自覺遵守公共秩序等。如:到他人家做客主動叫人,對于他人給予關心會說“謝謝!”,不隨意拿別人的物品。這些也是基本的道德原則。

 。ㄋ模┯幸嬗诤⒆羽B(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良好的學習習慣能夠使孩子在學習過程中集中注意力,持之以恒有毅力。這是影響孩子將來學業(yè)成就的.最重要的一個行為習慣。

  四、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途徑

 。ㄒ唬﹥(yōu)化幼兒園的日常教育是幼兒良好行為習慣培養(yǎng)的基本途徑

  人是社會的一分子,只有學會了交往才能更好的生存。由于“獨生子女”的家庭是“4對1”的比例,孩子常以“自我”為中心,在與他人交往中容易與他人發(fā)生沖突;因此,在幼兒園日常教育中我們經常以集體、小組的教育形式,幫助孩子在老師與同伴的幫助下,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幼兒走進幼兒園的那一步開始,就進入了我們常規(guī)教育中,在每一環(huán)節(jié)的教育,我們怎樣更好的使幼兒自覺的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這是值得我們進一步探討的,經過一年的實踐研究,我們總結以下幾點要素:

  1.教育形式接近于生活游戲。

  幼兒年齡較小,對良好習慣的形成并沒有多少的認識。因此,教師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要通過講故事、唱兒歌等讓幼兒易于接受的方式,使幼兒明白不好習慣會給人們帶來危害,良好的習慣不但有利于身心健康,而且對個性的發(fā)展和優(yōu)良品質的形成都有重要的影響。如:在生日會上,通過對同伴的祝福、關心,分享快樂的心情等活動,使幼兒懂得要關心他人,增進同伴之間的感情。又如:在角色游戲“做客”中進行角色表演,讓幼兒懂得如何接待客人,知道到別人家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慢慢的在日常生活中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2.統一一日生活目標,利于全園的常規(guī)教育。

  在以往的教育中,我們發(fā)現老師接班最頭疼的一件事就是幼兒的常規(guī)培養(yǎng)。因為,每個老師的教育目標不一致,導致各班的常規(guī)教育展現“孔雀開屏——各有千秋”的現象,新老師接班的第一件事就是要花費一段時間與精力糾正幼兒的常規(guī)。為了減少老師接班的顧慮,我園根據各班幼兒的年齡特點,發(fā)展需求,制定了不同年齡段的常規(guī)要求,讓老師有目標的進行教育,使全園的常規(guī)教育統一化。

  3.持久性的強化教育。

  一個人的良好行為習慣并不是一下子就形成的,需要有一個從生疏到熟練,再由熟練到自然化的過程。要完成這一過程必須持久性的、逐步強化,特別是對記憶能力、控制能力相對比較差的幼兒來說,持久性的教育是尤其重要。我們常會發(fā)現有的班級一段時間在進餐方面的常規(guī)會比較好,但過一段時間就會有所退步,又如:上下樓梯時有許多幼兒常常忘了要遵循“右上左下”的規(guī)則,往往會在人多情況下,發(fā)生擁擠的情況。這就是老師的疲勞效果產生的結果,稍一放松,幼兒就會逐漸忘記要求,從中途返回起點,老師的教育將從新開始。因此,教師就要通過持久性的強化教育,利用各種事例或請值日生代為提醒幼兒遵守規(guī)則。使幼兒逐漸養(yǎng)成自覺遵守的好習慣。

  4.榜樣鞏固教育成果。

  培養(yǎng)幼兒良好行為習慣不僅要靠說,更需要靠周圍人和環(huán)境潛移默化地引導教育,以及及時的表揚贊許。如:在排隊拿杯喝水時,幼兒和教師一起排隊等待,讓幼兒感到:我們一定要“排隊”,老師也是這樣做的!有個別幼兒進步了,教師及時的表揚會增強他們的榮譽感和自信心。有助于幼兒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和鞏固。

  5.讓環(huán)境與幼兒對話。

  環(huán)境(墻壁、走廊、樓梯)是幼兒的好朋友,幼兒在自由活動的時候常喜歡看看這里,摸摸那兒,觀察周圍的事物。因此,他們的觀察力往往集中于他們周圍的環(huán)境。我們在每個角落貼上一些圖文并茂提示小標語,提醒幼兒注意的內容,讓環(huán)境感染幼兒,使幼兒在活動中自覺地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ǘ┘覉@合作,讓家長與教師一起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在園行為常規(guī)

  1.堅持教育的一致性和一貫性,及時與幼兒園溝通,家園同步教育。

  成人對孩子采取一致性的教育和堅持一貫性的教育是使孩子鞏固地掌握行為習慣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的保證 。它要求家長和老師、家庭其他成員(祖父母、保姆)對孩子的教育態(tài)度和教育要求一致。如果家長與老師對孩子的要求不一致會形成孩子在園在家兩個樣。因此,家園及時溝通,家長與老師密切聯系是十分重要的。

  2.堅持正面教育,家長應以身作則,為幼兒樹立榜樣。

  俗語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幼兒知識經驗貧乏,分辨是非、理解問題、對事物具體形象的了解能力較差。因此,在培養(yǎng)幼兒良好行為習慣時應正面引導,講清道理。讓他們知道什么是正確的,什么是錯誤的。應該怎么做,為什么要這樣做等。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榜樣,以鼓勵為主調動孩子的上進心,不能用語言諷刺、挖苦孩子,這樣會刺傷孩子的自尊心。

  綜上所述,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對于幼兒一生的發(fā)展有著重大的積極意義,它主要要通過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持續(xù)不斷地努力,同時也需要社會營造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來保障。

  談談如何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 篇2

  我國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說:“習慣養(yǎng)得好,終身受其益;習慣養(yǎng)不好,終身受其累!彼脑挼莱隽损B(yǎng)成良好生活習慣的重要性。幼兒階段是人身心發(fā)展的關鍵時期,大腦結構和機能發(fā)展尤為旺盛的時期,可塑性很強,是培養(yǎng)良好行為習慣的最佳時期。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會成為人一生永恒的財富。對此,我結合十幾年幼兒教育教學實踐經驗,淺談以下幾點。

  一、發(fā)揮幼兒園的教育作用,幫助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ㄒ唬└鶕⒆拥哪挲g特點,采用孩子感興趣的方式進行培養(yǎng)

  1.利用游戲,養(yǎng)成習慣。喜歡游戲是孩子的天性,他們喜歡在有趣的活動中接受教育。在他感興趣的游戲活動中,幼兒能按照一定的要求,約束自己的行為,不會隨心所欲。如:站隊時不能擁擠,玩玩具時不能爭搶。這些都是讓幼兒在日常生活中主動形成的生活習慣。但有的幼兒不能很好地按要求去做,這就需要我們耐心教誨。如:拿我們班的鄒姓小朋友來說,他總是喜歡學習動畫片里的打斗場面,常常把小朋友當“試驗品”。我們就在“我們好好玩”的游戲中,讓孩子學會怎樣與小朋友開心的玩耍。在以后的活動中,我們都要時時提醒孩子們好好玩耍,遵守規(guī)矩。通過游戲,對孩子良好生活習慣的養(yǎng)成是很有幫助的。

  2.結合兒歌,培養(yǎng)技能。在日;顒又校霂、洗手、入睡、穿脫衣褲、上下樓梯都是極為瑣碎但又十分重要的日常生活。我們可以以“編兒歌”的形式,將日常生活規(guī)矩讓幼兒熟記。如,洗手這一過程,我和孩子們一起編了一首《洗手歌》:飯前洗洗手,先把小手打打濕,再用肥皂搓搓手。手心搓一搓,手背搓一搓,指尖搓一搓,清水洗一洗,甩甩小手真干凈。

  3.堅持正面教育,多表揚多鼓勵。教育專家陳鶴琴指出:“積極的鼓勵比消極的刺激好得多”。幼兒會對自己正確的行為獲得鼓勵而為之喜悅,從而使好的生活習慣繼續(xù)保持。對于小班幼兒來說,表揚與鼓勵往往是達到教育目的最有效的方法。我發(fā)現當小朋友把玩具弄得滿地都是時,大聲斥責是起不了多大效果的.,而這時你輕輕地說一聲:“我來看看哪些小朋友最棒,能把地上玩具撿干凈!比缓笤俦頁P幾個正在撿玩具的小朋友真能干,其他小朋友都會來參與撿玩具,地上的玩具會在頃刻間被收拾得干干凈凈。

 。ǘ┓磸陀柧,形成習慣

  一個好習慣的養(yǎng)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養(yǎng)”不難,養(yǎng)成就需要很大的堅持,需要不斷的強化。在這個過程中,很容易感覺疲勞以致于忽視,從而使壞習慣卷土重來。特別是小班的孩子,他們基本上還沒有自覺的意識,需要成人的提示和幫助。所以,教師把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滲透于孩子們日常生活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內容要具體化、生活化,有可操作性。如:餐前便后必須洗手,吃飯時不講話,飯后要擦嘴、漱口,吃完飯才能離開座位等。習慣的養(yǎng)成,我們要在平時提醒、督促,還可以結合孩子喜歡的“扮家家”游戲中練習、強化?傊晳T要與幼兒生活的每一環(huán)節(jié)緊扣,保證幼兒生活作息有規(guī)律,最終才能培養(yǎng)出良好的行為習慣。

  二、家園配合,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

  新《綱要》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

 。ㄒ唬┺D變觀念,樹立正確的教育觀

  我們要常利用家長會、校園育兒知識宣傳欄等,向家長介紹培養(yǎng)良好習慣的方法,讓家長知道習慣培養(yǎng)的重要性,特別強調家園配合,形成合力。有的孩子在幼兒園有良好的習慣,回到家里就改變了。究其原因就在于幼兒園有嚴格的行為規(guī)范,有良好的激勵機制;而家長沒有制定嚴格的行為規(guī)范,一味對子女溺愛、嬌慣,某項規(guī)定一旦破例,良好的習慣也隨之打破了。

 。ǘ┘议L要發(fā)揮表率作用,注意言傳身教,以身作則

  由于孩子的可塑性、模仿性強,父母的言行舉止對他們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因此,家長要發(fā)揮表率作用,注意言傳身教,以身作則。另外,父母還要采用適當的教育方法,循序漸進引導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如:孩子吃飯時把米粒弄到地上,做事時不小心損壞了東西,家長不能一味地斥責孩子,要用賞識的眼光去肯定他們在活動中的積極表現,加以引導,培養(yǎng)孩子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家長不僅要告訴孩子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什么,還要告訴孩子為什么要這樣做,如何才能做得更好。

  總之,培養(yǎng)良好的生活習慣是幼兒園工作的重中之重,比學習知識更為重要。但這一過程需要社會、家庭、幼兒園多方的共同努力。只要我們堅持不懈,耐心抓、反復抓,最終定能促成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的養(yǎng)成,從而為孩子以后的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談談如何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相關文章:

如何培養(yǎng)幼兒的良好行為習慣10-27

如何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07-12

小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如何培養(yǎng)10-21

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02-22

如何培養(yǎng)良好的行為習慣(通用5篇)08-04

如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精選5篇)03-16

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方法03-10

如何在自主活動中培養(yǎng)幼兒關愛他人的良好行為習慣10-20

班主任應該如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