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新教學設計!小班社會《會哭會笑的娃娃》含反思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常常要根據(jù)教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那么大家知道規(guī)范的教學設計是怎么寫的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新教學設計!小班社會《會哭會笑的娃娃》含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活動目標:
1.懂得玩過玩具后要把它放回原處,學習收拾玩具的方法。
2.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3.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xiàn)出來。
4.初步培養(yǎng)幼兒有禮貌的行為。
5.探索、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活動準備:
1.一個會哭、會笑的娃娃。
2.一些散放在各處的玩具。
3.根據(jù)玩具的特征,制作玩具標記貼在玩具架上,幫助幼兒建立常規(guī)意識。
活動過程:
1.送娃娃回家。
尋找哭聲:將玩具娃娃丟棄在一角,使其發(fā)出哭聲,帶領幼兒尋找哭聲是從哪里來的。
找到娃娃后抱一抱、親一親,引導幼兒關心娃娃。
請幼兒將娃娃送回家,使其發(fā)出笑聲,啟發(fā)幼兒想像自己找不到媽媽時會怎么樣,使幼兒懂得玩完玩具后要送玩具回家。
2.幫玩具找家。
找一找還有什么玩具沒有在自己家里,請幼兒幫助它們回家。(即按玩具標記擺放)
3.游戲“誰走錯了家”(先請幼兒閉上眼睛)。
先將部分玩具拿出玩具柜,散放各處或調(diào)換位置。
請幼兒睜開眼睛觀察什么玩具走錯了“家”,幫助玩具回家。
4.欣賞兒歌:寶貝玩具
寶貝玩具真有趣,天天和我做游戲,輕輕拿,輕輕放,收拾整齊要牢記。
活動建議:
在游戲時經(jīng)常提醒、鼓勵,幫助幼兒逐漸形成良好習慣。
活動評價:
1.能夠關注娃娃的哭聲同情找不到家的娃娃。
2.能認真仔細地尋找散落在地上的玩具并把它們送回各自的“家”。
活動反思:
開學以來,我發(fā)現(xiàn)孩子們玩完玩具的時候,經(jīng)常把玩具亂扔,掉在地上的就亂踢或就當沒看見,不會把玩具放回原來的地方,也不知道輕拿輕放。通過社會活動對幼兒進行一些教育,知道自己班里有許多玩具,玩過玩具后要把它放回原處,然后通過幼兒的親身操作,讓幼兒知道了一些正確行為:輕拿輕放,不亂扔,懂得了以后在游戲活動中都應該好好玩玩具,收玩具。這樣就能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地上的玩具放回筐子里面。
【新教學設計!小班社會《會哭會笑的娃娃》含反思】相關文章:
小班社會笑比哭好反思12-20
小班社會《做個笑娃娃》教案反思05-07
幼兒園小班健康教案《笑和哭》含反思04-06
幼師小班社會領域教案《做個笑娃娃》附反思04-05
《睡吧,布娃娃》小班教案含反思06-16
小班笑和哭教案04-24
笑比哭好小班教案05-26
幼兒園中班教案《哭娃和笑娃》含反思05-10
小班語言《笑》教學反思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