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與孩子溝通的技巧
家長與孩子溝通的技巧 篇1
初三家長與孩子的溝通技巧
也許你從來沒想到過,自己隨便說出來的一句話,會對孩子小小的心靈產生多么重大的影響。那么,哪些話會帶來解決問題并讓孩子快樂的魔力,而哪些話應該是永遠從我們的大腦中抹去的呢?
就算是要表達同樣的意思,你選擇什么樣的表達方式和什么樣的詞語都將對孩子有很大影響——即便你認為他們有時候根本沒有聽到你在說什么。
在與孩子交往的過程中,無論你是提出要求,給出答案,或者與他談談條件,達成妥協(xié)。你所使用的語句可能讓孩子更加樂于合作,更加自信,但也可能令他們感到挫敗和失去信心。
那么,哪些話會帶來解決問題并讓孩子快樂的魔力,而哪些話應該是永遠從我們的大腦里抹去的呢?
1、“你自己來做決定吧!
如果你想讓孩子做某件事,或者是停止做某件事,我們建議你這樣說。這么說是為了讓孩子了解:他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
舉個例子吧,你可以對你的女兒和她的小伙伴說:“你們來做決定,是想留在這里安靜地玩,還是到外面去?”五分鐘后,孩子們依舊大聲喧嘩,你就可以再告訴他們:“我知道了,看來你們是決定到外面去了!
很簡單的兩句話,你不僅讓孩子們明白了前因和后果的關系,你也不會被女兒看作是個“壞警察”——她能很清楚地了解:是她自己做的決定,自己選擇了這樣一個結果。
2、“媽媽愛你,但媽媽不喜歡你這樣做!
身為父母,總免不了有時候會責備孩子。這個時候,最重要的是要將事情本身與做事情的人分開——這樣,你的孩子會知道自己做了一件不好的事,但這并不意味著自己是個不好的人。
在批評孩子的同時告訴他“媽媽愛你”,這樣做也能提醒你自己,批評孩子的目的是幫助他分清對錯,而不是處罰他。如果能這樣想,你也就更容易在孩子的錯誤面前保持冷靜了。
3、“你其實是想說什么?”
有的時候,小孩子會因為生氣或者激動而變得情緒失控,他無法說清自己的感受,只是不停大喊:“我不要你!”“我討厭你!”在那個瞬間,可憐的小家伙唯一能夠想到的就是這些詞了。這個時候,就需要你來幫助孩子更好地了解和表達自己的情緒。
除了溫和地詢問:“你其實是想說什么?”你還可以給他一些參考答案:“你生氣是不是因為小明哥哥泄露了你的秘密?”等你的孩子逐漸學會了解自己的內心感受,初中化學,那么,即使你不在旁邊,他也可以清楚地向周圍的.人表達自己的感覺了。
4、“你來試試幫我解決這個問題!
如果你的孩子做什么讓你生氣的事——吃飯的時候不停地哼唱幼兒園學的新歌謠,或者試圖用手里的青菜畫一幅畫——你可以這樣說。說得就好像問題出在你自己身上,然后請你的孩子幫你想一個解決的辦法。比如:這個辦法就是等吃完飯,你開始洗碗的時候,他再唱歌給你聽。
這是個有魔力的句子,它可以讓孩子感覺到自己的行為是受歡迎和受尊重的,讓他可以不把你看作是他的對立面。如果令你滿意的唯一的解決辦法是讓孩子完全停止自己正在做的事情,那么,你們可以一起想辦法讓孩子能記得什么事情在什么時間不能做。
5、“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
“西西有洋娃娃,所以我也要一個!薄靶∶靼职肿屗员苛,那我也可以吃”,這是小孩子們最常用來跟你討價還價的簡單邏輯。
在這樣的情況下,你一定要清楚地告訴他:“不同的人不同的需要。”你要讓孩子了解,“每個人只有在他真正需要的時候才能得到!北热,隔壁的小姐姐配了眼鏡,并不意味著樓里所有的小孩都可以得到眼鏡。表哥的鞋子小了,并不意味著所有的兄弟姐妹都需要買雙新鞋。
家長與孩子溝通的技巧 篇2
一、重視第一次家長會。
一般新生入校不久,學校就會組織第一次家長會,為的是給教師和家長建立一個初步溝通交流的平臺。在這次家長會上,新班主任一般會簡單的介紹自己和班級的情況,這個家長會你一定不能缺席,通過這個家長會,你會對老師氣質風格有一個總體的評價,等今后具體打交道時會把握好分寸。
二、主動和老師聯(lián)系。
發(fā)現(xiàn)孩子成績或其它方面有問題,你可以主動和老師聯(lián)系。如果電話不方便?梢约s定老師在他(她)工作不忙的情況去學校辦公室里面談,談話時,把問題和自己的想法簡單講給老師,不要過多的傾訴自己的不滿和怨憤,多聽聽老師給你的建議。每學期期中或期末學校都會召開學生家長會,散會后,你可以利用這個時間再多和老師聊幾句,千萬不要因為等老師談話的家長多就放棄機會,因為為了開好家長會,班主任一定進行了大量準備,對每個學生的情況都心中有數(shù),但限于時間,很多話不能全部說出。抓住這個時機和老師交流,你會對孩子有一個更全面的了解。
三、運用新媒體平臺互動。
隨著新媒體的快速發(fā)展,微信微博迅速成為時尚快捷的溝通交流平臺。家長可以通過微信圈和老師進行實施互動交流。有的班主任已經(jīng)建立了自己班級的家;游⑿湃。把好的經(jīng)驗文章分享給家長。同時把它作為展示把室內日常學習管理的窗口,每天發(fā)發(fā)圖片讓家長及時了解班級動態(tài),你一定不要錯過這個這個好的交流平臺,每天都上去看看,定有不少收獲。
四、敢于亮丑。
孩子在家里有什么壞習慣,在社會上是否接觸了不良的人,這些你都要特別留心,一旦發(fā)現(xiàn)有問題,不要替孩子遮掩,也不要用粗暴的辦法打罵,要及時和班主任老師取得聯(lián)系,了解孩子在校情況,和老師一起想辦法幫孩子改正錯誤。
五、和老師溝通的禁忌。
很多家長望子成龍,希望老師對孩子好一點,于是就給老師送,害怕不送禮孩子在班里受氣。有的家長禮數(shù)周全,班科任全部送到。殊不知這樣做是害了孩子,老師一旦收禮,在教育孩子是肯定會有所顧忌,這樣容易放任孩子的缺點和錯誤,反而是害了孩子。近年來,師風日下,和家長盲目送禮不無關系。其實,大多數(shù)老師還是愛崗敬業(yè)的,只要是聽話愛學習的孩子老師肯定喜歡。只要家長不送禮,師風自然就會好轉,風清氣正的環(huán)境才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
家長跟孩子老師溝通注意事項
主動聯(lián)系
有些父母有一種誤解,認為主動聯(lián)系會打擾老師的工作,擔心老師工作繁忙不歡迎父母主動來聯(lián)系。其實,老師忙的就是教育孩子,父母主動來交流,不僅能讓老師感受到家長在孩子教育上的積極態(tài)度,還可以提供許多孩子發(fā)展過程中的重要信息,幫助老師更全面地了解、理解孩子,讓雙方展開有效的配合。
經(jīng)常聯(lián)系
父母千萬不要忽視針對孩子點滴的進步與老師進行交流,更不要等問題成了堆再去和老師聯(lián)系。平時,孩子的發(fā)展是一種比較平穩(wěn)的量變過程,但是質變就孕育其中。要想發(fā)現(xiàn)微小的變化,抓住閃光點,在萌芽狀態(tài)時實施教育,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那就必須經(jīng)常聯(lián)系。
經(jīng)常定期的聯(lián)系,可以使每一次聯(lián)系逐漸變得簡短、有效率。由于是經(jīng)常聯(lián)系,就不必每次都介紹前面的.情況,能突出主題,只交流新情況、研究新措施。
適時、適度聯(lián)系
聯(lián)系的頻率要因孩子情況而異,更要尊重老師的意見,一般以一周至兩周聯(lián)系一次為宜:間隔太短沒有必要,還會增加老師的負擔;間隔太長,則會失掉經(jīng)常聯(lián)系的優(yōu)勢。
把話說在當面
不要害怕和老師溝通,老師最不怕的就是有話當面說,最害怕的是瞞他、騙他。千萬不可當著孩子一套、背著孩子一套,更不可當著孩子埋怨老師、指責老師,降低了老師的威信也就降低了父母自己的威信。
對老師把話說清楚,有助于老師全面認識自己的孩子,也有助于老師的工作。只是父母在做這件事情的時候,要全面了解情況,力爭傳達給老師的信息是符合實際的。
家長與孩子溝通的技巧 篇3
家長與孩子溝通的技巧
1、在學會傾聽孩子的同時,家長要學會向孩子傾訴。溝通是互動的,是雙方面的。如果家長只一味傾聽孩子的想法,那你的孩子就可能會變成一個只喜歡吐苦水、尋求別人幫助卻不會傾聽別人的想法幫助別人的人了。
2、如果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或者當孩子的玩具壞時,或當孩子和小伙伴鬧別扭時,孩子會難過上好半天,父母應該說:“我也很難過,我們一起來想想有什么好辦法可以解決這件事情好嘛?”相信孩子聽到這樣的話一定會有不同的表現(xiàn)。
3、父母應該知道多大的孩子理解多少的話,如果父母盡說些孩子無法理解的話,或提出一些孩子達不到的要求。這不僅讓孩子覺得辛苦、壓力大,親子間對話也勢必難以搭得上線,就很容易形成交流不暢而使雙方之間有代溝的產生。
4、家長不要用“我命令你……”、“我警告你……”、“你最好趕快……”、“你馬上給我……”、“你怎么那么笨……”、“我不允許……”、“限你在五秒鐘內……”、“我數(shù)到一、二、三……否則……”、“你應該……”、“你真笨”、“你好環(huán)”、“你太讓我失望了”、“不可以……”等等帶有指揮、命令、警告、威脅、責備、謾罵、拒絕等負面意義的說話語氣。
5、常變換新鮮的話題會引起孩子的興趣,例如:“你猜猜看今天我發(fā)生了什么事?”、“你知不知道為什么小孩子最喜歡恐龍?”、“如果有一天,太空人真的不到地球……”等問題,相信會比“今天過得好不好?”“快樂不快樂”更能吸引孩子。因此有時一些啰嗦的話反而起到更好的效果,只是要運用得當。
6、父母可以帶領孩子觀察身邊的各種事物,如一花一草一木,路上車子的顏色、造型、品牌,街上行人的穿著打扮、說話內容、百貨櫥窗等,都可以成為談話的素材,孩子的觀察力會自然而然地提高。
7、營造一種良好的知識環(huán)境。孩子學習要有一個好的小環(huán)境,不求高檔,但求氛圍,學生學習的時候要避免不必要的家庭閑談,朋友聚會等等盡量少在家中接待。還有,就是要創(chuàng)造和睦、祥和、穩(wěn)定的家庭氣氛,父母不要經(jīng)常打架、吵鬧,影響了孩子的心理發(fā)展。
8、恰到好處的贊美是父母與孩子溝通的、潤滑劑。家長對孩子每時每刻的了解、欣賞、贊美、鼓勵會增強孩子的.自尊、自信。切記:贊美鼓勵使孩子進步,批評抱怨使孩子落后。
9、對孩子做到最多地欣賞優(yōu)點,盡量地包容缺點,用放大鏡看孩子,要知道世界上沒有完美的孩子,再完美的孩子都有自己的缺點的。父母無條件信任自己的孩子是與孩子溝通交流的重要基礎。
家長與孩子有什么溝通問題
1、多說教少傾聽
許多家長和孩子交談時,只顧自己暢所欲言,這其實是在堵塞孩子的耳朵或讓他們閉嘴,發(fā)展下去就演變成為最常見的錯誤——說教。時間一長,孩子渴望交流的愿望便會被壓抑住。
2、漠視孩子自尊
家長在某些問題和決定上有自己的原則,并堅持自己的意見是對的,但這并非意味著要忽視孩子的意見。無論孩子的意見如何,讓他發(fā)表出來起碼有兩大好處:一是孩子至少被征求過意見,他會更易于接受最后的決定;二是這會使孩子的自尊心得到滿足。許多家長在“關鍵”問題上總喜歡“封殺”孩子的意見,這就抑制了孩子與父母進行交流的欲望。
3、不給孩子解釋
許多家長往往不明白“孩子的觀點往往與大人是不同的”這個道理,所以和孩子交談時缺乏足夠的耐心,他們往往在未聽完孩子的話就發(fā)火,或者把孩子對某事的態(tài)度或看法說成是小題大做,這樣,得不到理解的孩子就很難對父母的苦心加以理解。
4、喜歡強硬措辭
許多家長總是難以忘記自己“教育者”的角色,以至于和孩子溝通時總是難以保持平靜,“你要”“你應該”“你不能”等詞語常常掛在嘴邊,結果是家長談得越多,就越可能說一些不該說的話,這樣,孩子就漸漸失去了與家長交流的愿望。
家長與孩子溝通的技巧 篇4
1、轉變固有的傳統(tǒng)觀念。
家長與孩子如果不能溝通,實際上就等于家長完全喪失了教育權力。因此家長首先要尊重孩子,把孩子看成是和自己一樣有人格的人。科學研究證明,只有尊重孩子,孩子才能有自尊心,而惟有自尊心才是孩子自我發(fā)展的強大動力。其次是要有正確的人生觀,不要逼著孩子去考一百分,而要讓孩子有高尚的人格,度過能夠充分發(fā)揮自己潛力的幸?鞓返囊簧
2、掌握相應知識和能力。
首先,家長要了解孩子的年齡特點,當孩子幼小的時候,家長要更多帶領他、教導他,當孩子逐漸長大,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主張的時候,此時家長就要更多地與他商量,應該學會向孩子請教,主動地和孩子建立朋友關系。
其次,家長要理解孩子是在這個時代成長起來的,不要經(jīng)常說自己小時候如何如何……歷史已經(jīng)一去不復返,孩子只能成長在電視和網(wǎng)絡的當代,家長只有認真地理解時代,才能更好地理解當代的孩子。
再次,要定時溝通。我們知道,家長為一家生計奔波忙碌確實不易,但孩子畢竟是家長的未來,自己生命的延續(xù),就算再忙也應該擠出時間與孩子溝通,時間可以不用很長,關鍵要有質量,如有些交流需要全家一起,歡快熱鬧;而有些溝通則需要有一個溫馨恬靜的角落。一次艱苦的遠足,常常可以增進彼此的理解;而一段在山林的度假,又往往可以相互有新的發(fā)現(xiàn)。
3、打開和孩子溝通的渠道
親子關系是孩子降臨世間的第一個人際關系,他對孩子身心的健康發(fā)展是十分重要的,而融洽親子關系也是與孩子溝通的'有效渠道。首先要允許孩子有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允許討論,允許爭論;其次是善于引導孩子,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有句話說得好:“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父母只有了解孩子,知道孩子想什么,愿意做什么,父母才能對癥下藥,找到溝通的捷徑。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溝通是一個緩慢發(fā)展的過程,彼此都需要相互理解,尤其是父母,應該多理解孩子,多給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和諧的氛圍,只有這樣才能架起心靈的橋梁,才能使孩子健康、愉快地成長。
家長與孩子溝通的技巧 篇5
1、嘮叨不休
一些父母唯恐孩子不聽話,遇事就反反復復嘮叨個沒完,一會兒讓孩子注意這,一會兒又讓孩子注意那,這個要這么做,那個要那么做;有的父母在孩子犯了錯誤 時還喜歡揭孩子的老底,把孩子過去的“劣跡”統(tǒng)統(tǒng)翻出來,一一數(shù)落給孩子聽,大有不把孩子搞得灰溜溜誓不罷休的意思……
豈不知,正是這些做法造成了許多孩子的逆反心理!
當孩子過多地接受了重復不斷的教育內容時,他的大腦會對這些信息進行自然的屏蔽,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左耳朵進,右耳朵出”。更為不利的是,如果家長 經(jīng)常采用這種“敲木魚”式的教育,孩子過一段時間就會聽煩了、聽膩了,變“麻木”了。即使他明白家長說得十分有理,可能也不樂意聽、不樂意照著做了。
2、提出過高要求
一些父母很少考慮孩子的能力、年齡和原有基礎等因素,盲目對孩子提出一些過高的、不切實際的要求。例如硬性地規(guī)定孩子考試成績一定要“雙百”,至少也要 在班里位居前三名;一味地要求孩子多學知識:今天強迫孩子參加這個補習班,明天強迫孩子去上那個輔導課,琴棋書畫樣樣都不能缺……
這些強人所難、拔苗助長式的做法會給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理壓力。日久天長,當孩子感到心力交瘁、再也無法承受這些壓力時,他們就會奮起以言語或者行動來反抗。
3、不顧孩子的'意愿
一些父母為使自己的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將來能“成龍成鳳”,在安排孩子的學習內容時常常盲目跟風,互相攀比。舞蹈、鋼琴、繪畫、外語、書法……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與財力,但卻沒有真正考慮孩子的實際興趣和愛好。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強扭的瓜不甜”。如果孩子對家長一廂情愿安排的學習內容不感興趣、不心甘情愿地去學,他是肯定學不好的。這時家長倘若再擺出長輩的架勢采取高壓政策逼孩子就范,就很容易使孩子產生強烈的逆反心理。
4、對孩子專制粗暴
一些家長在教育孩子時依然信奉“不打不成材”、“棍棒底下出孝子”。孩子做錯了事或者達不到自己的要求時,就開始大發(fā)雷霆,動輒打罵、罰跪、罰站甚至逐之門外……
這些做法是非常錯誤的。個性較溫順的孩子經(jīng)常會屈服于父母的威嚇,但同時也遭受了巨大的心理傷害,因此而變得膽小、懦弱和自卑;而個性較剛強的孩子則會產生與父母對立的情緒,并不時地以反抗的形式來回應家長。最終逆反成性!
5、對孩子過分溺愛
一些父母從來都一切以孩子為中心,對孩子百依百順,即使孩子犯了錯誤,仍然對孩子過分遷就。長此以往,孩子會想當然地認為,犯錯誤沒有什么大不了的,反 正爸爸媽媽也不會批評自己,由此而會養(yǎng)成不允許別人批評、指正的習慣。不言而喻,當父母想對其進行管教時,被寵壞了的孩子自然不服管,只會對抗!逆反!
家長與孩子溝通的技巧 篇6
高中階段是孩子成長的關鍵時期。思維在這個階段成長,性格在這個階段初步確立。很多同學,都是在高中時代就確立自己的優(yōu)勢,打下很好的數(shù)理基礎,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天下的父母都是一樣的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但很多父母辛辛苦苦的為孩子付出,卻得不到孩子的理解,甚至還總是引起孩子的反感。
首先我們要了解高中階段孩子的心理。高中的孩子有三個顯著的特點:
1、極強的自尊心
自尊心是一把雙刃劍。作為父母,如果還像小學那樣,出了問題,對孩子就是一味的申斥,尤其是當著其他人的面,不允許孩子申辯。這樣做,非但起不到教育他的效果,反而會引起他對你的排斥和反感。孩子聽到你披頭蓋臉的教育,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很沒有面子,今后怎么還能在同學們面前抬起頭來,而不是反省自己到底是不是錯了或錯在哪里。
另一方面,孩子為了維護自己的自尊心,勢必要好好努力,通過學習成績說話。所以,作為家長,我們要好好引導,將孩子對自尊心的維護轉化為上進心,自信心。
2、強烈的獨立意識
到了高中以后,很多孩子不再愿意事事都跟父母商量,而是自己單獨來做。這時候,父母要自愿充當孩子的參謀,爭當綠葉。雖然,孩子年齡還小,缺乏處理問題的經(jīng)驗。但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是要盡可能的提供給孩子自我展現(xiàn)的平臺。很多做父母的,尤其是母親,總是怕孩子做不好,處處代勞。這樣,一方面會使孩子失去獨立思考的能力,另一方面,對孩子健全的人格成長也是極為不利的。
北京青年報上就曾有過一則報道,一個13歲的天才兒童,考入一所名牌大學,可是他無法自己料理日常生活,無法與其它的同學相處。入學不久就被退學了。原來,他過去的日常生活都是媽媽打理,就連學習也是媽媽跟著一起學,學完后再教給他的。
3、容易受到壞的影響
15歲18歲的孩子思維敏感,容易受到周圍環(huán)境的影響,尤其是壞的影響。所以作為父母要經(jīng)常關注孩子的各種情況,尤其是他交往的朋友。盡量給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單純的、積極的成長空間。事實上,我們努力使孩子考入重點中學的`實驗班,經(jīng)過高中三年努力使孩子考入重點高中的實驗班,以致將來考入名牌大學。不僅僅是為了使孩子接受最優(yōu)秀老師的指導,也是為了給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競爭環(huán)境。
綜合上面的特點,我們給家長們提供以下這些建議,以供參考:
1、在上高一之前,與孩子進行一次深入的交談,列舉一下高中可能遇到的困難和高中學習的重要性,鼓勵孩子,并表達一下做父母的期望。很多孩子剛步入高一,經(jīng)歷了辛苦的小升初,都會出現(xiàn)松懈的情緒。所以父母一定要幫助他明確目標,為他鼓勁。
2、對孩子的教育盡量是單獨的,談話性的,避免公開的申斥。孩子在十幾歲的年齡,最好面子,也就是自尊心很強。所以對孩子的教育盡量避免在公開場合,尤其是在他的老師和同學的面前。
3、改變只說不做的教育方式。盡量避免蒼白的說教,而是身體力行,為孩子做出表率。
4、對孩子一定要嚴格要求,避免在孩子面前過于隨便,保持在孩子面前的威信。
5、切忌不要總是在孩子耳邊講,自己怎樣為他付出,拿自己小時候與他對比或拿別的孩子與他對比。這樣做,只能招來孩子的逆反心理。要就事論事,具體的分析問題,幫助孩子解決問題,而不是埋怨,比較。
6、多跟老師交流,隨時關注孩子的變化。但要跟孩子說明,自己只是關心他,愿意幫助他解決問題。不是想監(jiān)視他,不是不信任他。
7、引導孩子結交積極上進的朋友。在孩子的成長階段,除了父母和老師,朋友對他的影響是最大的了。尤其有些問題,孩子不愿意跟父母和老師交流,更愿意與自己的朋友分享。一個好的朋友可以引發(fā)孩子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健康的成長。
8、培養(yǎng)孩子獨立思考的習慣。父母不能成為孩子學習的拐杖,遇到孩子不懂的問題,父母可以跟孩子一起討論,引導他自己動腦思考,而不是完全代勞。
9、在孩子成績下降的時候,首先,要做的不是責備,而是鼓勵。
孩子的成績下降的時候,一般自己已經(jīng)很傷心痛苦,甚至灰心了。作為家長,應該表示關切,鼓勵他,幫助他樹立信心,幫助他具體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責備會疏遠他與你的距離,以致今后出了問題,也不會再主動拿出來與父母協(xié)商。
家長與孩子溝通的技巧 篇7
家長放下你高貴的心,做孩子的朋友,知心朋友。不能以大人教育孩子的方式,對待青春期的孩子,此時的孩子對比自己大的東西都反叛,敵意,只想超越,你的真誠可以讓孩子放下戒心,可能會與你促膝長談。
當孩子不讓你成為他的qq好友時,你不要勉強,不要怕失去孩子的生活信息,而掌控孩子的一切,不給孩子自由的空間,換位思考,大人需要的也是理解和信任。
面對孩子的先斬后奏,不要火山爆發(fā),孩子抉擇的對錯,不是主題,孩子們的成長是主頁。讓他們在親春叛逆期。自己任性的代價,心里有對父母愛的歉疚,比我們與孩子吵架要有價值。
面對青春期孩子的早戀,不要大驚小怪,小題大做,弄得滿城風雨,把孩子逼上不歸路-----我就要戀愛。此時的孩子對理解、情感是非?是蟮,她們需要被認證。家長需要的不是強制,試著跟孩子聊聊對方的情況,讓孩子看到你的誠意,在確定對方不壞人的基礎上,勸其先做普通朋友,告訴孩子過早確定戀愛關系,不僅對自己有壓力,對對方也不負責任,這樣的戀情不會長久,會付出沉重的代價。
面對孩子無緣由的發(fā)脾氣,不要以唯父母是教的心態(tài)去直面“沖突”,試著從孩子興趣點入手,投其所好,讓孩子抑郁的.心得以釋放,再談情結。此期的孩子雖不算成熟老練,但對父母愛的感恩還是有的,面對父母用心的付出,孩子會打開心結,導出緣由,這樣既避免無價值的唇齒之戰(zhàn),還化干戈為玉帛,愿青春期的孩子安全度過人生最重要的情感階段
家長與孩子溝通的技巧 篇8
不急于作出評價。即使孩子的看法與大人不同,也要允許孩子可以有自己的想法。父母應考慮到孩子的理解能力,舉出適當?shù)氖吕齺碇С肿约旱挠^點,并詳細地分析雙方的意見。父母不壓制
孩子的思想,尊重孩子的感覺,孩子自然會敬重父母。
分享孩子的感受。無論孩子是向你們報喜還是訴苦,你們最好暫停手邊的工作,靜心傾聽。若邊工作邊聽,也要及時作出反應,表示出自己的想法或感受,倘若只是敷衍了事,孩子得不到積極的回應,日后也就懶得再與大人交流和分享感受了。
.領會孩子的話意。嬰幼兒在不開心、不滿意時,就會直接用啼哭來表示。逐漸長大后,孩子也知道哭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因此,當他不快、疑慮時,往往將自己的感覺隱藏起來。再說孩子的語言能力尚未發(fā)展完善,不能以恰當?shù)恼Z句表達心中的想法。比如,當孩子生病時他會對你說:“媽媽,我最恨醫(yī)生”,此時你應順著他問:“他做了什么事讓你恨他?”孩子若說類似于這樣的話:“他總是要給人打針,要人吃苦藥水”,你可以表示理解地回答他:“因為要打針吃藥,你覺得很不好受,對嗎?”這樣,孩子的`緊張心理會得以緩解。
.理解孩子的情緒。有時孩子也不清楚自己的情感反應,倘若大人能夠表示出理解和接納,他會有進一步的認識。譬如,當孩子知道奶奶買了玩具送給小表妹作生日禮物的時候,他吵著也要,此時大人應解釋道:“你感到不公平,但要知道這是給妹妹的生日禮物,你生日時奶奶也會給你禮物的”。通過這番對話,能幫助孩子了解自己,了解社會,從而變得通情達理。
掌握溝通技巧,與孩子進行良好的溝通,不但可以建立起親密的親子關系,而且能幫助孩子健康成長
家長與孩子溝通的技巧 篇9
一、真誠相待,信任尊重家長。
我們要真誠地與家長溝通交流,讓家長充分感覺到教師是真心地為學生成長和發(fā)展著想,對學生有愛心和責任感。班主任要尊重學生家長,擺正擺好自己與家長的位置。家長與教師一樣都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引路人,都肩負著教育好孩子的重任,教師與家長加強聯(lián)系,目的是共同的。教師與家長其實是同盟軍,家長和教師一樣應該對孩子的成長起教育、引導和示范作用。家長與教師之間不存在身價、地位的高低之分,教師與家長若能夠相互信任,相互激勵,則會出現(xiàn)友好、愉悅和互相合作的氣氛。所以教師要以真誠與平等的態(tài)度對待學生家長,取得他們的信任,爭取他們最好的配合,共同探討對孩子的最佳教育方法,以達到共同的教育目的。
二、與家長溝通,要善于傾聽。
成功的老師通常是最佳的傾聽者。傾聽不意味著不說話,但傾聽絕對是少說話。在傾聽時,要聽明白家長反映的事情和此次談話的真正用意。
任何教師,無論他具有多么豐富的實踐經(jīng)驗和深厚的理論修養(yǎng),都不可能把復雜的教育工作做得十全十美、不出差錯。而且隨著整個民族素質的提高,家長的水平也在不斷提高,他們的許多見解值得教師學習和借鑒。加之“旁觀者清”,有時家長比教師更容易發(fā)現(xiàn)教育過程中的問題。因此,教師要經(jīng)常向家長征求意見,虛心聽取他們的批評和建議,以改進自己的工作。這樣做,也會使家長覺得教師可親可信,從而誠心誠意地支持和配合教師的工作,維護教師的威信。
三、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對不同類型的家長采取不同的溝通方式。
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每個家長的文化水平、素質和修養(yǎng)都不同,因此,我覺得要根據(jù)實際情況巧妙地運用語言藝術與不同類型的家長進行溝通。如:一是對于素質比較高的家長,我就坦率地將孩子在校的表現(xiàn)如實地向家長反映,并主動地請他提出教育孩子的措施,認真傾聽他的意見和適時提出自己的看法,共同做好學生的教育工作;二是對于那些比較溺愛孩子的家長,我就首先肯定其孩子的長處,給予真摯的'贊賞和肯定,然后再用婉轉的方法指出其不足之處,誠懇而耐心地說服家長采取更好的方式方法教育孩子。三是對于那些對孩子放任不管,把責任推給學校和老師的家長,要想辦法吸引他們主動參與到教育孩子的活動中來,開始主動關心孩子,主動與子女溝通,與學校溝通,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四是對于后進生或是認為自己對孩子已經(jīng)管不了的家長,我們應盡量挖掘其孩子的閃光點和特長,讓家長看到孩子的長處和進步,對孩子的缺點適時地每次說一點,語氣委婉,并提出改正孩子缺點的措施,重新燃起家長對孩子的希望,使家長對孩子充滿信心,只有這樣,家長才會主動地與我交流孩子的情況,配合我共同教育好孩子。五是對于個別不太講理的家長,或是不理解學校的一些工作安排的家長。遇到這種情況時我就沉住氣,先讓家長說完,發(fā)完脾氣和牢騷,并對家長的這種心情表示理解,然后再耐心地以平靜的語氣與家長解釋、分析事情的利弊和對錯,以理服人并體現(xiàn)出自己的寬容大度,贏得家長的好感,從而得到家長對學校教育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家長與孩子溝通的技巧 篇10
做朋友,不做上司
在中學階段的孩子不需要權威,而喜歡顧問、伙伴。家長不必急于建議他們改這個、變那個,而應耐心傾聽并幫助他們作出選擇。犯錯時他們不想聽父母嘮叨,而希望父母幫助弄清當前的處境,并找出解決辦法。
父母雙方要保持一致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父母一定要保持一致,不要現(xiàn)在媽媽這樣說,過一會兒爸爸又那樣說,讓孩子無所適從。
給孩子提供獨處條件
高中生討厭全面控制、不給自由的感覺,在感情和身體接觸上都表現(xiàn)出退縮傾向,對父母說話簡短,這時父母不應該有遭到拒絕的失落感,這是青春期的正常表現(xiàn),家長要尊重子女的隱私權,如對臥室的特權、通訊權等。
用筆墨代替嘴巴說話
當你發(fā)現(xiàn)孩子有什么不對勁的時候,不要逼著孩子問原委,如果孩子不愿意交流的時候,父母可以把自己的關心寫在字條上,放在孩子的床邊,當他們不經(jīng)意看見時,一定能體會到父母的關心,也會在事情過后把原委主動講給家長聽。
關注什么就有什么
很多家長到知道改變孩子必須先改變自己,改變他人必須自己先做好。那到底改變自己的什么呢?自己怎么改變呢?關注什么就有什么。昨晚上課時看一個家長說喝酒傷肝,自己的丈夫喜歡喝酒,而且基本是逢酒必醉,影響了夫妻和諧。
怎么解決這個問題呢?通過調理身體來解決,行不行?行,但是僅僅靠身體調理是不可能真正的、徹底的解決問題的,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必須身心調理雙管齊下。改變自己,不關注丈夫喝酒,更不去說丈夫喝酒的事,徹底的漠視丈夫的這個惡習,就是心理調理。
關注什么就有什么,想要丈夫戒掉喝酒的習慣,就不能去關注丈夫喝酒的事,要想孩子戒掉網(wǎng)癮,就不去關注孩子上網(wǎng)的事,要孩子身體好,就不去關注孩子的一切對他們自己身體不好的言行,要想孩子學習努力,就不去關注孩子學習不努力的言行,徹底的漠視他人不好的言行,他人不好的言行才會逐步的消失。這就是吸引力法則,關注什么就有什么。關注好的言行,好的言行就會越來越多,關注不好的言行,不好的言行也會越來越多啊?墒乾F(xiàn)在絕大多數(shù)的教育、心理機構都在關注他人的不好的言行,去改變他人,導致了現(xiàn)在這樣問題泛濫的局面啊。
大家都學過,都知道家長要先改變自己才能改變孩子,都知道做好自己才能改變他人,怎樣做好自己呢?怎樣改變自己呢?就是改變自己關注別人要改變的不好的言行,徹底的`漠視他人一切不好的、需要改變的言行,大家理解了嗎?
不愿意自己改變,去要求別人改變,家長的問題就在這里,結果是兩敗俱傷。
為什么別人的惡習改變不了,就是因為自己要求別人改變惡習的言行沒有改變啊。自己改變了,就是給別人營造了不得不好的氛圍了,在這樣不得不好的氛圍內,沒有人是不會改變的。要別人改變就是給別人不得不繼續(xù)壞的氛圍,什么氛圍,什么環(huán)境就一定會有什么樣的人。人是環(huán)境的產物,去做好自己,改變環(huán)境吧。存在就是合理的,什么環(huán)境一定會有什么樣的存在。
家長與孩子溝通的技巧 篇11
技巧之一:關心話語-簡練說
場景與假設
。1)寶寶已經(jīng)上學前班了,您送孩子上幼兒園,出門前,邊給他整理衣服邊叮囑他:“樂樂,路上要小心,過馬路時要等綠燈,遇到生人別隨便搭腔,遇到什么困難,記得找老師……”可您的孩子卻頭也不抬:“媽媽,您真煩人,每天都講這一套”
(2)您去幼兒園接女兒回家,一路上,邊給她擦汗邊關切地問:“苗苗,在幼兒園聽話嗎?有沒有人欺負你?還記得老師講了什么嗎?”結果,女兒給您的回答卻是:“媽媽,我的耳朵都要起繭了!
事實與結果
在這樣的交流與溝通中,您越來越無法理解孩子:這孩子怎么越來越討厭我?其實,每個孩子都渴望得到家長的關心和愛撫,但6歲的學前班孩子,“小大人”的意識很強,使得他常常表現(xiàn)出不愿接受家長意見的樣子,尤其不喜歡家長“窮追猛打”式的提問和喋喋不休的說教。應該這樣做
有位聰明的媽媽曾在兒子上幼兒園的路上故意問:“路上應該注意什么?”兒子快樂而驕傲地回答:“注意安全!”由此可見,對于關心的'話,家長干脆、簡練的囑咐會更加有效。
技巧之二:知心話語,含情說
場景與假設
您發(fā)現(xiàn)兒子這兩天心情不好,整天悶悶不樂,于是您讓先生去和他說說知心話,溝通一下,可是,才6歲的兒子居然發(fā)脾氣了,說爸爸侵犯他的隱私權。您和先生面面相覷,束手無策。
事實與結果
家長放下身段,想和孩子說說知心話,結果,卻發(fā)現(xiàn)和孩子的距離越來越遠。這是怎么回事呢?其實,并不奇怪,隨著小家伙的漸漸成長,您會發(fā)現(xiàn),他內心的秘密越來越多了,有時,甚至用謊言來搪塞您的關心。
應該這樣做
家長若想與孩子交心,首先要注意營造融洽的氛圍。勸導孩子,也應注意方式、方法,比如:“小強,爸爸給你講故事,講爸爸像你這么大時的淘氣事兒……”就這樣,兩代人或隔代人的交流在不知不覺中完成了,知心話才能為孩子所接受、理解。
技巧之三:開心話語,帶理說
場景與假設
1、您今天升職了,心情愉快,想把這份快樂讓4歲的女兒一起分享:“然然,爸爸厲害吧,如果你以后也像爸爸這么厲害,我和媽媽就滿意了!”沒想到,小家伙不以為然:“我以后肯定比您厲害!蹦Φ揭话耄瑓s發(fā)現(xiàn)女兒的嘴巴噘得高高的,很不開心。2、女兒今天幫您洗碗了,您很開心,于是遞給她一個蘋果:“來,這是媽媽獎勵給你的!”可您發(fā)現(xiàn),女兒的眼神里似乎有些期待,可您不知道她需要的不是蘋果,而是一句獎勵或者鼓勵的話。
事實與結果 家長覺得越來越弄不懂孩子,往往自己很快樂的時候,因為一句話或者一件小事“得罪”了孩子,讓小家伙變得不開心,再或者,您明明是想讓小家伙開心點,卻弄巧成拙,反倒讓他哭起了鼻子。開心話能消除孩子心里的不痛快,而一家人分享開心更能增添家庭的凝聚力,不過,如何讓開心話有趣而又意味深長卻并非易事。應該這樣做 有位媽媽發(fā)現(xiàn)孩子在和其他伙伴玩兒的時候不僅能夠謙讓玩具,還當起了小“領導”,組織孩子們一起做游戲。這位媽媽在女兒做完游戲后對孩子說:妮妮真棒!這么小就會團結其他小朋友了,媽媽都要向你學習了!小寶貝聽到這樣的夸獎,在開心之余也記住了謙讓、隨和的重要性。
技巧之四:憂心話語,變通說 場景與假設(1)快要上小學的寶貝的成績直線下滑,老師已經(jīng)找您談過很多次話了,作為孩子的母親,您感到特別憂心,于是您對孩子說:“你不能再這樣下去了,我的臉都讓你給丟盡了。”可兒子的成績卻下滑得更厲害了。(2)3歲的兒子變成了“小霸王”,不讓任何人動他的玩具、零食、動畫書,您知道這樣不好,可是孩子這么小,說大道理他不懂,于是只好嚇唬他:“寶寶,將你的東西分一點給大家吧,否則媽媽就不高興了!”小家伙才不管您高興不高興,依然“霸道”。
事實與結果 孩子讓家長憂心、煩心的事情不少,如何將憂心話語變通說可是一門學問。因為,說得好能使孩子改變壞習慣,得到好心境;說得不好會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甚至變成孩子的“心病”。應該這樣做 如果孩子成績下滑了,您應該先分析一下原因,然后再有針對性地和孩子交談,讓他明白您的憂心與關心,而不是責罵和訓斥。如果是“小霸王”,您可以讓他試著和別的小朋友交換玩具、零食,他一旦感觸到友誼和分享換來更多的東西和快樂,自然會改掉這個陋習。對于一些不適合直接同孩子當面說的話題,可采取留紙條、寫信、向孩子推薦一篇文章、一本好書等方式進行溝通?傊议L間接式的變通做法,既可以表達自己的想法,孩子也比較容易接受。
家長與孩子溝通的技巧 篇12
親子溝通的技巧有哪些∶
1、觀察:父母親必須要隨時注意孩子的面目表情、行為舉止,這樣才能了解孩子的生理與心理狀態(tài),進而能主動的與子女交談,產生溝通的動機,也才能適時的給予輔導與協(xié)助。
2、傾聽:當孩子想要表達自己的看法,或吐露自己的感受時,父母應該要讓孩子覺得父母是很「全神貫注」地在注意聽你的想法與感覺,就算身邊有事情也應該放下,眼神的接觸是溝通不可或缺的要件之一,適時的給予反應或支持,會讓彼此的關系更為接近。
3、關注:縱使父母親本身太忙,關心的話語與眼神還是不可或缺的,如:「小明這次的考的很好,爸爸很高興」;或是偶而身體動作的接納(如擁抱、摸摸頭),以縮短彼此之間的距離。
4、同理心:父母親不要一味地用自己的角度來思考孩子的問題,有時候站在孩子的立場來思考,會讓彼此的感覺更為接近,也才能進入孩子的內心世界,體會孩子的喜怒哀樂,「將心比心」是最好的形容詞。
5、主動的鼓勵:不要因為做錯事就開口罵他,要主動發(fā)現(xiàn)孩子的優(yōu)點,多鼓勵。獎勵比懲罰有效,可以使親子關系更為融洽,就算孩子做錯事,也應該贊賞孩子做事的努力,再就事論事,這樣比較象是在給孩子意見或建議。
6、注意語氣與聲調:不要老是用責備的口吻說:「不要這樣.....」、「你是怎么做的」、「怎么會.....」,多使用和善、建議的語氣說「你能說說看.....?」、「你的想法是....?」,這樣有助于溝通的氣氛,也讓溝通變得更能令人接受。
7、語句應用:三個因素,行為-當你…、感受-我覺得…、后果-因為…,如:「當你很晚回家的'時候,我覺得很擔心,因為怕你在外面出事」,這樣可以讓孩子了解他的行為,會造成什么傷害或后果,盡量表達自己的情緒,切忌責罵或處罰。
8、沖突的解決:親子難免會發(fā)生沖突,這時候不要拿出父母的權威,要求孩子要聽自己的,讓孩子說出自己的理由,并且用與孩子商量解決事情的態(tài)度,針對問題,與孩子一起思考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這樣不僅可以和平的解決問題,更可以培養(yǎng)親子間的良好關系。如果父母本身有過錯,應該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歉意,以化解誤會,促進家庭和諧。
家長與孩子溝通的技巧 篇13
溝通技巧一:平等
教師在教育學生時不能居高臨下,不能搞特殊化,不能要求學生是一套,對待自己又是一套。一定要俯下身,與學生平等相處,這樣才能得到學生的尊重和信任,學生才愿意與我們溝通。
記得有一次,學校召開冰上運動會,我與學生冒著零下二十多度的嚴寒在冰場上一凍就是兩個多小時,有學生說:“老師,您進樓里暖和一會兒吧!”我看了看學生們跺腳的樣子,回答道:“你們不是也同樣冷嗎?我們一起堅持,共同戰(zhàn)勝寒冷好嗎?”學生們都笑了。那笑容是溫暖、是理解也是和諧。
溝通技巧二:榜樣
教師要努力給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同時運用周圍人的榜樣力量教育學生。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對學生的影響,我不但要求學生做事認真,而且對自己的要求更是嚴格。我的教案和上課的板書字跡端正清晰,從不敷衍了事,時間久了,學生的作業(yè)也工整了。我從來不隨便撕紙、亂扔雜物,而且要求學生見到紙屑等雜物隨手撿起丟進垃圾箱內。我每時每刻也都是這樣做的,學生也漸漸地養(yǎng)成了好習慣。想要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老師首先要給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教師良好的言行,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使他們在不知不覺中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
學生都有崇拜優(yōu)秀人物的心理,他們總是喜歡拿自己與優(yōu)秀的人相比,希望自己能夠像優(yōu)秀的人一樣?梢,每個孩子天生喜歡向自己喜歡的榜樣學習。我經(jīng)常抓住學生的這種崇拜心理,幫學生選擇一個優(yōu)秀的榜樣,由此讓學生樹立遠大的志向。
溝通技巧三:道歉
我在教育工作中曾經(jīng)碰到過這樣一件事:有一次,我想把學生的筆記本收上來檢查,看一看學生做筆記的情況如何。當筆記收到一半時,科代表跑過來對我說:“有同學只做了一張紙的筆記!”說著,就把只有一張紙的“筆記”交給我。我看了看名字,是個平時比較調皮搗蛋的學生的,作業(yè)也經(jīng)常不做,幾個任課教師對他都沒有什么好印象,這時我怒氣沖天,一把撕掉他這張筆記,還朝他喊道:“你還要不要志氣了?”說完,我繼續(xù)檢查筆記,并沒有顧及他的反應。下課后,我穩(wěn)定了情緒,反思自己的言行,覺得自己沒考慮過學生的自尊心,更不尊重學生,師生平等也拋到腦后了。于是,放學后,我找到這位學生向他賠禮道歉,并和他交流了做筆記的重要性,了解了他為什么只做了一頁筆記的原因。第二天早會時,我在全班學生面前向他表示歉意。我在全體學生面前的誠懇道歉讓他很出乎意料,也很感動。于是,第二天,在我的辦公桌上出現(xiàn)了一本嶄新的筆記本,字跡工整,條理清晰,里面還夾著一張小紙條,上面寫道:謝謝老師,是您的道歉與寬容讓我徹底醒悟,我把筆記補好了。老師請您相信我,我以后一定認真學習。從此以后,他認真完成作業(yè),學習成績不斷提高。
溝通技巧四:傾聽
傾聽是人與人之間溝通的一種方法。傾聽能夠讓對方傾訴自己的心聲,能夠把心里的郁悶、壓力等不良情緒都發(fā)泄出來,從而心情舒暢、精神抖擻。在多年的工作中,每當有學生向我傾訴,我都要專心傾聽。哪怕一個牢騷滿腹、怨氣沖天,甚至最難調教的學生,在我耐心的傾聽后,常常會被“軟化”而變得通情達理。可見不管面對一個怎么沖動或憤怒的場面,只要你積極傾聽,整個氣氛便會緩和。憤怒和沖動的學生在自由地表達了自己受壓抑的感情后,心理壓力得到一定程度減輕,而且通過你的認真傾聽,學生覺得自己的問題已經(jīng)被老師重視和理解,精神上得到支持和鼓勵。
家長與孩子溝通的技巧 篇14
一、問“小”不問“大”
孩子跟大人不一樣,他們很難理解抽象的問題,也很難回答。因此,想要了解孩子在學校的概況,要盡量避開“抽象”、“大范圍”的問題。不妨改問一些很簡單、一定有答案的問題,不妨從細節(jié)開始。
不要問:“你今天在學校過得如何?”“你今天在學校做了什么?”這種問題,孩子很難回答,或是只會簡單回答:“還好!薄皼]做什么!”這樣會讓聊天很難持續(xù)下去。
你可以改問:“你今天在學校上了哪些課?”當孩子說出自然、音樂、國語的時候,你就有機會接著?:“喔!那自然課今天教什么?”孩子就會接著回答你的問題:“教氣象!什么氣溫、風向的,無聊死了!”“喔!那音樂課有沒有好一點兒?……”你就可以借機了解他今天做了些什么,并持續(xù)交談下去。
以前孩子剛上學時,我跟孩子聊天的開頭常常是:“今天的營養(yǎng)午餐(或點心)有哪些呀?”““你們班上誰吃得最多?誰吃得最慢?”由一些生活小事打開話匣子比較容易,這些問題簡單易懂,孩子通常都會爭先恐后地回答,不會感覺到壓力。
二、從別人的事談起
從“別人談起”是一個很好的聊天方法,比方說,孩子會告訴我班上誰吃飯吃得最慢、誰最常被罰、誰功課最棒、誰今天又打了誰等等。當然,在聊天過程中,我們就能窺見他處于什么樣的位置、對同學的行為有什么樣的看法,然后了解孩子在我們看不見的時候,是用什么樣的身心狀態(tài)去處事。
三、不要“否定”,只要“同理”
大人跟孩子聊天,很容易發(fā)生的一個狀況,就是大人常常喜歡否定孩子的感受。比方說,當女兒說:“自然課無聊死了”的時候,我絕對不會接著說:“自然課不無聊啊!天氣、氣象是一件很有趣的東西……”
只要你這么一說,這個話題就聊不下去了!因為當孩子覺得你并不認同他說的話時,他后面的話很容易就咽了回去。
比較好的方式是回答:“喔,自然課很無聊啊,你可以告訴我是什么讓你覺得很無聊嗎?”
“因為我本來以為自然課可以做實驗、看酒精燈之類的,結果都是坐在教室里上課!無聊死了!”
保持中立的語調、同理感受他的.感受,往往可以讓你知道孩子更多的想法,了解他的需求,進而幫助他解決困境。
四、只要“傾聽”、不要“說教”
和孩子聊天,最忌諱的就是說教。任何一種話題的聊天,只要淪落到說教與聽訓,那就沒趣到極點了!所以,聊天時可以對對方、對話題保持高度的興趣,多詢問、少評論,多說“你”,少說“我”,就很容易讓話題源源不絕地繼續(xù)下去。
比如,孩子說:“媽,XXX今天打我。”
“喔,為什么?”
“因為我要玩恐龍,他不準我拿!
“那你怎么辦?”
“我就去玩別的了!
“你怎么不告老師呢?我不是教過你,人家欺侮你就去告訴老師嗎?你也可以跟他說,公用的東西大家都可以玩啊!媽媽不是跟你說過嗎?”
如果是采取這樣的聊天方式,那么肯定話題就此戛然而止。孩子最后一定是緊閉雙唇,不再多說一句。此時不妨繼續(xù)詢問:“喔,那你心里有沒有覺得很不舒服?”或者“那你還想玩恐龍的話怎么辦呢?”
這時,你就會聽到他真正的想法:“還好啦!我想他先玩也沒關系,等他玩完了,我再玩就好了!”或是“我很生氣!所以我就跟他說:‘我不跟你玩了!
五、注意肢體語言
適當?shù)闹w語言,會讓孩子覺得你重視他、認真想要和他聊天。除非是在開車的時候,否則我在和孩子聊天時,都盡量以平行的目光注視著他。如果孩子還小,那就蹲下來;如果是個大孩子,那就拉著他的手坐下來。即使是手邊在忙著折衣服、洗碗,在跟孩子講話時,也必須要時時轉頭看他的表情。因為注視別人、專心傾聽,就表示你很在乎跟他說話。
孩子對于肢體語言很敏感,一邊跟別人談話一邊敷衍地說著嗯、啊、喔;或是眼睛一邊盯著計算機一邊聽他說話,都不是鼓勵他好好和你聊天的方式。如果這樣做,孩子一定會抗議:“你都沒有在專心聽!”
另外,大部分的孩子都喜歡親密的接觸: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頭,摟摟他的肩,搓搓他的頸背,順順他的頭發(fā),拍拍他的背等等。通常,對有一定熟識度的孩子適當?shù)厥褂靡恍┲w語言,都會在聊天時產生非常正面的效果。
【家長與孩子溝通的技巧】相關文章:
家長與孩子的溝通技巧05-11
家長與孩子溝通的技巧15篇12-06
家長與青春期孩子溝通的技巧11-11
與家長溝通技巧11-03
與家長溝通技巧03-10
與家長溝通的技巧11-13
與家長溝通的技巧12-21
溝通教育孩子的技巧08-23
父母與孩子的溝通技巧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