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鄉(xiāng)土中國·血緣和地緣》閱讀題及答案
。ㄒ唬┈F(xiàn)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7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
材料一:
親密的共同生活中各人互相依賴的地方是多方面和長期的,因之在授受之間無法一筆一筆地清算往回。親密社群的團結(jié)性就依賴于各分子間都相互地拖欠著未了的人情。欠了別人的人情就得找一個機會加重一些去回個禮,加重一些就在使對方反欠了自己一筆人情。來來往往,維持著人和人之間的互助合作。親密社群中既無法不互欠人情,也最怕"算賬"。"算賬""清算"等于絕交之謂,因為如果相互不欠人情,也就無需往來了。
但是親屬不管怎樣親密,終究還是體外之己。如果要維持這種親密團體中的親密,不成為"不是冤家不碰頭",也必須避免太重疊的人情。社會關系中權利和義務必須有相當?shù)钠胶,這平衡可以在時間上拉得很長,但是如果一面倒,社會關系也就要吃不消,除非加上強制的力量,不然就會折斷的,防止折斷的方法之一是減輕社會關系上的擔負。舉一個例子:云南鄉(xiāng)下有一種稱上寅的錢會,是一種信用互助組織。我調(diào)查了參加宣的人的關系,看到兩種傾向,第一個是避免同族的親屬,第二是側(cè)重在沒有親屬關系的朋友方面。我問他們?yōu)槭裁床徽彝逵H屬入寅?他們的理由是很現(xiàn)實的。同族的親屬理論上有互通有無、相互救濟的責任,如果有能力,有好意,不必入寅就可以直接給錢幫忙。事實上,這種慷慨的親屬并不多,如果拉了入寅,假若不按期交款時,礙于人情不能逼,結(jié)果寅也吹了,所以他們干脆不找同族親屬。我調(diào)查時就看到一位竇首為此發(fā)急的情形。他很感慨地說:錢上往來最好不要牽涉親戚。這句話就是我剛才所謂減輕社會關系上的擔負的注解。
。ㄕ幾再M孝通《鄉(xiāng)土中國·血緣和地緣》)
材料二:
在中國人的社會交換體系中,人情是一個核心性的概念。我以對下岬村送禮規(guī)則和多種形式的互惠的討論來探討人情。盡管互惠作為一個抽象原則也許存在于每一個社會,但事實上在社會生活的特定情境中它如何調(diào)節(jié)人的行為仍然不得而知。于是我開始探究贈禮、受禮和回禮的具體活動,逐漸發(fā)現(xiàn)下岬村民中有四種通行的禮物交換規(guī)則,其中每一種都從一個不同的角度反映出互惠原則。
第一個規(guī)則是,常人總是以互惠的方式與他人往來。這種互惠以長期的贈禮、受禮和回禮的義務為特征。正如諺語“禮尚往來”,村民們將第二個字“尚”寫成“上”,“禮”理解為“禮物”。村民眼中的“禮上往來”意味著“人們以禮物交換的方式來往”。禮物饋贈的第二個規(guī)則是,無論在親屬意義還是在社會意義上,隨禮不能打破現(xiàn)存的社會地位等級體系。為了遵守規(guī)則,避免由于無知而帶來的尷尬,許多村民愿意與同等身份的人一同去參加儀式活動,尤其是參加村外的儀式活動。受訪者們也告誡我不要拘泥于送禮的固定標準,因為還有第三條規(guī)則,地方上稱為"禮從往來",或"根據(jù)以往的相互關系來置禮"。在這條規(guī)則下,村民們能調(diào)節(jié)他們相互之間的饋贈關系。
第四條規(guī)則涉及到回禮的方式。村民們一致認為,一個受人尊敬的人應該避免把禮物交換視為還債。最通常的方式是略增回禮的價值,如果處理不當,就會給人一種還債的印象。下岬村村民不愿理清他們之間禮物交換的往來賬目,這樣他們就能保持與他人的積極往來。正像社會學家布迪厄所指出的,“【甲】在任何一個社會可能都能觀察到,如果不想造成侮辱,回禮必須被推延并有所不同,因為立即送回完全相同的物品顯然等于是一種拒絕”。當一個人通過增加價值來置辦一件不同的回禮時,他不能增加太多,以免對受禮者造成異常的壓力。用地方話來說,也就是禮大壓死人的意思。正如一個老村民所說:“【乙】如果你回一份太大的禮,你就是在給受禮的人添麻煩,因為他下次就得加大禮物來還給你,如果這個人又正好手頭上沒錢,不能回一份更大的禮,他就會恨你的禮!
顯然,互惠的原則充當著下岬村中禮物交換的基本原則,但是,下岬村(也許是整個中國農(nóng)村)多數(shù)的社會交換規(guī)則可能而且經(jīng)常是在眾多因素的影響下,根據(jù)特定的情境發(fā)生一定程度上的變動。無疑,發(fā)現(xiàn)這些情況和因素,是理解中國文化中社會交換性質(zhì)的關鍵。
正如下岬村民洞見和實踐的,人情是個倫理體系,當一個人與他關系網(wǎng)中的他人相處時,它指導和規(guī)范他的行為。人情倫理只能適用于一個人的關系網(wǎng)絡之內(nèi);關系的邊界和人情的影響范圍由多種形式的社會交換,尤其是禮物交換來界定。不過,中國社會中一個有趣的社會現(xiàn)象是,人們傾向于將盡可能多的人拉入關系網(wǎng),因而不得不將人情倫理運用到越來越廣泛的人群中。
人情倫理體系有三個結(jié)構性維度:理性計算、道德義務和情感聯(lián)系。人情在行動上的復雜性和彈性就源于這三個結(jié)構因素變動不定的組合。盡管在涉及人情的所有社會往來中,這三個維度彼此共存,但在特定的情況下,實際的重點可能是其中任何一個。換句話說,一個人可能極端理性,因而為了追求個人利益而仔細計算其每一個社會交換行為,而另一個人則可能恰恰相反,注重道德義務或主要根據(jù)人際關系中的感情因素行事。再者,一個人在不同的場合以不同的方式行事、根據(jù)特殊情形的特殊需要而改變其行為重點也很常見。
。ㄕ幾蚤愒葡琛抖Y物的流動:一個中國村莊中的互惠原則與社會網(wǎng)絡》)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在親密社群中,不管是“算賬”“清算”,還是因處理不當造成的“還債”,都會給人際交往帶來消極影響。
B、蜜是游離于同族親屬之外的互助組織,它對成員的權利和義務具有約束力,減輕了因人情帶來的負擔。
C、人情是積極的社會參與,體現(xiàn)了互惠的原則,但個體主動地擴大或收縮關系網(wǎng),主要是基于利己的目的。
D、下岬村是熟人社會,在這里禮物饋贈不單是雙方的事,社會地位、社會評價都會影響贈禮、回禮等行為。
2、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人情的維系有賴于社會關系中權利和義務的動態(tài)平衡,它具有長期性的特征,因而有可能超越代際而繼續(xù)存在。
B、在禮物饋贈中,回禮的方式、時機都有講究,這說明人情的意義不僅建在實物的基礎上,更建立在其象征意義上。
C、研究中國文化中社會交換的性質(zhì),除了把握互惠的基本原則之外,還需要結(jié)合特定的情境來分析人的特殊行為。
D、在社會學中,民眾慣常的話語也具有很強的研究價值,因為它們可以反映民眾普遍認同的價值觀念和處事原則。
3、下列《紅樓夢》的相關情節(jié),不能體現(xiàn)材料中的“人情”的一項是(3分)
A、第1回,甄士隱得知寄居葫蘆廟的賈雨村趕考缺少盤纏,送給他五十兩白銀,并說“愚雖不才,‘義利’二字卻還識得”。
B、第6回,劉姥姥一進榮國府,臨走時,王熙鳳讓平兒把二十兩銀子送至劉姥姥跟前,并說"暫且給這孩子做件冬衣罷"。
C、第22回,寶釵十五歲生日,湘云因沒有準備禮物,遣人回家,“將自己舊日作的兩色針線活計取來,為寶釵生辰之儀”。
D、第24回,賈蕓從醉金剛倪二那里借來十五兩銀子,買了冰麝“孝順”王熙鳳,并謊稱這是一個開香鋪的朋友送給他的。
4、請結(jié)合兩則材料內(nèi)容,給“人情”下一個簡要定義。(4分)
5、材料二兩處引文都是對“回禮”的分析,請談談兩段引文語言表達的差異。(4分)
【《鄉(xiāng)土中國·血緣和地緣》閱讀題及答案】相關文章:
鄉(xiāng)土中國閱讀答案12-15
(精華)鄉(xiāng)土中國閱讀答案10-18
【薦】鄉(xiāng)土中國閱讀答案10-19
鄉(xiāng)土中國閱讀答案精選10篇10-18
閱讀題和答案06-12
鄉(xiāng)土的籬笆閱讀答案02-03
和舍弟題書堂閱讀答案11-21
[集合]閱讀題和答案14篇07-20
【實用】閱讀題和答案2篇07-20
《大魚和小魚》初中寓言閱讀題和答案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