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書心得經典15篇
當我們受到啟發(fā),對學習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可用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樣可以不斷更新自己的想法。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傅雷家書心得,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傅雷家書心得1
父母是我們身邊最親近的人,在身邊時刻關心著我們,教導著我們。不同于大多數父母與孩子的溝通方式,傅雷則是通過書信與兒子溝通。這一封封書信匯聚成濃濃的愛,深深地打動著我。
《傅雷家書》是我國文學藝術翻譯家傅雷及夫人寫給孩子傅聰、傅敏的家信,該書是一本優(yōu)秀的青少年思想修養(yǎng)讀物,是素質教育的經典范本,是充滿著父愛的教子名篇。同時也體現了傅雷這一長者的家庭教育的思想,他人生閱歷豐厚,善于說教,慈祥仁愛,愛子深切,有很深的藝術造詣和文化底蘊。傅雷夫婦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育孩子先做人,后成“家”,是培養(yǎng)孩子獨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體現,是中國父母的典范及榜樣。
我的父親對我其實沒有太多的關注,我的學習生活,過問最多的還是我的母親。最初我會有點兒埋怨父親,但讀完這本書,我想我的父親可能只是不善言辭,對我的關注一定是只多不少。直到一件事,它驗證了我的想法。這次期末考,我有負眾望地考砸了,成績一落千丈,本以為等父母回來,會被劈頭蓋臉一頓罵,但是出乎意料是,母親并未多說,但卻只數落了我?guī)拙,卻又并未有多嚴重的話語,我的心里很清楚母親是非常生氣的。反觀父親,沉默不語,并未理會我,我的心里頓時涼了半截。晚上,我路過父母的房間,在門口聽見了他們的談話:“大丫頭怎么回事,考這么點分,一天到晚都學了些什么!”我聽出來了,是母親的聲音,摻雜著些怒火。緊接著,一道聲音又傳了過來:“你脾氣收斂點,這些事打罵能解決的了嗎?別管著太緊,給孩子留點空間!睕]錯,那是父親的聲音,只聽他一句接著一句地勸慰母親,雖是平淡無奇的`話語,但每一句都發(fā)自內心,每一句都蘊含著對我的關心,每一句都能打動我的心。對呀!那是我的父親啊,又怎么可能不關心我呢?都說父愛如山,是深沉的,卻又如瓊漿般醇香而酒烈;是堅硬的,卻又如陽光般讓人溫暖。
我想大多數父親都不善于表達自己對兒女的愛,所以可能很多孩子都會認為母愛要大于父愛。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父親并沒有付出什么,其實并不是這樣。比如傅雷,他把行動上羞于表達的愛,當面說不出來的話,通過書信傳遞給兒女,使孩子遠在國外,卻一樣體驗到父親濃濃的愛。
《傅雷家書》不僅是一本關乎教育的書,也是一本可以拉近父母與孩子距離的書。天下的父母因為學識能力的差異,家庭教育的方式各不相同,但是盼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想法可能是一樣的,對子女不求回報的愛可能是相同的。
父母之愛,我們應沒齒難忘!
傅雷家書心得2
傅雷夫妻對孩子的愛可謂良苦用心,在學術上嚴格要求傅聰,但在生活上,又表現出無微不至的關愛和牽掛,所有這一切,都在一封封家書中流露無疑。他們是孩子的良師益友,更是家長的典范。
一個好的.家庭教育,對孩子來說是一件好事,它可以決定一個孩子的人生,畢竟家庭教育是第一任老師,傅雷用了良好的方法把他兒子教育成才,我們也從中得到了啟迪。
傅雷家書心得3
隨處讀來,有反復叮嚀,有溫馨提示,有如朋友交心,有的甚至連點重重的`著重號,可憐天下父母心,這些如細流般溫潤人心的句句話語,難道只是一般父母意義上的嘮叨,這是千年修來的服氣。翻動著每一頁字字沁人心脾,我的心總能被染的金燦燦的。
傅雷家書心得4
傅雷先生為人坦蕩,稟性剛毅,之初即受迫害,于1966年9月3日凌晨,與夫人朱梅馥雙雙憤而棄,悲壯地走完了一生。
傅雷一生孜孜不倦,在文學上做出了極大的貢獻,而且嘔心瀝血培養(yǎng)了兩個孩子(傅聰——著名的鋼琴大師、傅敏——英語特級教師)。他是一位嚴厲、盡責的父親,在兒子長大成人,留學海外之后,仍通過書信的方式對兒子的生活和藝術進行悉心指導。父母與兒子的這些家書匯編成冊,就是《傅雷家書》。
在人們的印象里,傅雷先生是一個非常理性而較少只露感情的人,而在給兩個孩子的信中,卻往往情不自禁地流露著自己的悲歡苦樂。如,開篇的第一封信中有那么一段字:“聰:車一開動,大家都變成了淚人……昨夜月臺上的滋味,多少年來沒有嘗到了,胸口抽痛,胃里難過……”這是1954年傅聰應波蘭政府的邀請,參加“第五屆肖邦國際鋼琴比賽”并留學波蘭,傅雷全家及親人們到車站送傅聰去北京準備出國。第二天晚上,傅雷給傅聰寫了這段家書,讀來割肚牽腸、感人肺腑。
《傅雷家書》中凝聚著傅雷對祖國,對兒子深厚的愛。如,1955年1月26日的信:“世界上最高的最純潔的歡樂,莫過于欣賞自己的孩子的手和心的傳達出來的藝術!其次,我們也因為你替祖國增光而歡樂!更因為你能借音樂而是多少人歡樂而快樂!”又如,1961年4月15日信中:“果然不出所料,你的信告訴我們在十三號收到……媽媽(傅雷的妻子朱梅馥)跟我兩人把信念了好幾遍,每遍都同樣使我們興致勃勃,欣喜莫名!……你的天賦稟資越來越有所發(fā)揮,你是對得起祖國的兒子!”不經意間流露出了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和對兒子的舐犢之情。
“大音悉聲,大愛無痕!薄陡道准視分械拿恳痪湓挾紳B透了一種偉大的、理智的父愛。他用自己的經歷現身說法,教導兒子如何對待生活:“人沒有苦悶,沒有矛盾,就不會進步。有矛盾才會逼你解決矛盾,解決矛盾即往前邁進一步……!
傅雷總是諄諄教導、循循善誘,教兒子如何做人。如,待人要謙虛,做事要嚴謹,禮儀要得體,遇困難不氣餒,獲大獎不驕傲;要有國家和民族的榮耀感,要有藝術、人格的`尊嚴,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在1956年2月29日夜信中,他關于傅聰對于莫扎特作品認識的不斷深入,進行了細致的分析,在藝術方面給兒子講了情理交融的一課:“……必須再深入進去把理性所認識的,用心靈去體會,才能使原作者的悲歡喜怒化為你自己的悲歡喜怒,使原作者每一刻神經的震顫都在你的神經上引起反響!薄澳慊钤谒砩,他也活在你身上;你自己與他的共同點被找出來了,抓住了,所以你才會這樣欣賞他,理解他。”
同樣再此信中,他提到對藝術乃至人生的態(tài)度——“真誠”!罢嬲\是第一把藝術鑰匙,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真誠的‘不懂’,比不真誠的‘懂’,還叫人好受些。最可厭的莫比自以為是,自作解人。有了真誠,才會有虛心,才肯丟開自己去了解別人,也才能放下虛偽的自尊心去了解自己。建筑在了解別人上面的愛,才不是盲目去愛”!八宰鏊囆g家先要學會做人。藝術家一定比別人更真誠,更敏感,更虛心,更勇敢,更堅韌?偠灾,要比任何人都較少不完美之處!”
一本《傅雷家書》,可謂苦心孤詣的教子篇,真乃“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啊!
傅雷家書心得5
傅雷家書凝聚著傅雷對祖國、對兒子深厚的愛。信中首先強調的,是一個年輕人如何做人、如何對待生活的疑問。
傅雷用個人的經歷現身說法,教導兒子待人要謙虛,做事要嚴謹,禮儀要得體;遇困境不氣餒,獲大獎不驕傲;要有國家和民族的榮辱感,要有藝術、人格的尊嚴,做一個"德藝兼?zhèn)洹⑷烁褡吭降乃囆g家"。同時,對兒子的生活,傅雷也進行了有益的引導,對日常生活中如何勞逸結合,正確理財,以及如何正確處理戀愛婚姻等疑問,全部像良師益友一樣提出意見和意見。圈圈愛子之心,溢于言表。
《傅雷家書》是我國文學藝術翻譯家傅雷及夫人寫給、傅敏等的家信摘編,寫信時間為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六年六月。
讀了《傅雷家書》之后,真為傅雷先生對人生的如此認真和對子女的如此關愛而感動萬分。家書中大到事業(yè)人生藝術,小到吃飯穿衣花錢,事無巨細,無不關懷備至。為人父母的能不能從中學習到教育子女的辦法,學藝術的特別是學鋼琴的能不能從中學習提高技藝的辦法,對解放初期至運動這段歷史感興趣的朋友也能從傅雷這位當事人的描述中得到一些了解,而此書中對我印象最深的是加強個人修養(yǎng)。從家信的`話語中瞅出傅雷是一位對個人要求極嚴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個人的味道,傅雷讓兒子立下的三個原則:不說對不起祖國的話、不做對不起祖國的事、不入他國籍。愛子教子的精神令人感動。
這是一部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yǎng)讀物,也是一部充滿著父愛的教子篇,傅雷夫婦是中國父母的典范,他們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地培養(yǎng)的兩個孩子:,著名鋼琴大師、傅敏,英語特級教師,是他們先做人、后成"家",獨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體現。
傅雷家書心得6
這一本書是由一封封書信組成的這其中包含了父親對兒子的愛,但這一封封書信中不僅僅有著父親的愛還有父親的教導。
這一封封書信之中充滿了父親對兒子的摯愛、期望、教導,信中的內容除了生活瑣事外更多的是談論藝術和人生。身為父親的傅雷他在對兒子灌輸一個藝術家應該有的高尚情操,在書信的交流中,讓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做一個德才兼?zhèn)淙烁褡吭降?藝術家。傅雷還經常寄給兒子大量的中國文化資料為的是讓兒子記住自己國家的文化,不會因為離開了故鄉(xiāng)就將這些都忘掉。并且在字里行間中還凝聚著傅雷對國家的愛和深切期望,還有告訴兒子一個年輕人如何做人對待生活的問題一節(jié)在藝術上的問題對兒子進行一系列問題的解答引導。
在這其中最令我為之動容的便是傅雷讓兒子立下的三條原則第一不說對不起祖國的話,第二不做對不起祖國的事情,第三不入他國國籍。這三條原則著實令我印象深刻這三條原則也包含了傅雷對國家的愛。在國外演出之時傅雷也會告誡自己的兒子自己的形象便是祖國的形象。
讀完這本書之后,我讀出了對孩子的教導和關心以及愛國的熱情等,對我來說意義很大。
傅雷家書心得7
《傅雷家書》縱使寫的都是看似日常的家常話,卻是字中有真情,章中有真理,不僅在文學、藝術、歷史、哲學方面幫助孩子答疑解惑,也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真可謂良心用苦。
世上有千千萬萬的處于困惑迷茫的孩子,卻不是每個人都有這樣一個開明豁朗的父親,更多的'是要靠自己在摸爬滾打中自己領悟。幸運的是,每個人都有選擇閱讀的權利,也給一些比較困苦的孩子提示警醒。
傅雷家書心得8
在我的認知中,《傅雷家書》是一本普通又奇特書,它凝聚著傅雷對祖國,對兒子深厚的愛。在書中,他為我們介紹了如何與兩輩人相處,一個年輕人如何做人如何對待生活。它使我感受頗深。
在下午,美麗的朝霞為我們送來淡淡的光,正好適合讀書。手捧《傅雷家書》,桌上放,一杯淡淡的幽香的茶葉水,讓我走進了書的世界。在書中我看見了傅雷對兒子傅聰的關心與牽掛,他不僅關心兒子的音樂,并且關心兒子的禮儀,希望他能夠做到兩方面兼得。在書中,他更是與兒子形成了一種朋友之間的交談,與兒子敞開心扉。在我看來,他們父子之間的相處模式更應該讓我們好好學習。在我看來,隨著時代的不斷發(fā)展,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感情越來越有隔閡,像傅雷和傅聰之間的關系更是少而又少。在孩子們看來,父母,又嘮叨又煩。但在父母看來,他們覺得孩子又叛逆又不愛學習。這些促使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而傅雷與傅聰更像是處于同一種地位,他們互相探討著自己不同的看法,并采納對方的意見。這讓我想起了在我們這個時代,讓人們總感覺父母與孩子之間的地位,猶如君主與大臣之間的.關系,這就使孩子們的叛逆發(fā)揮,他們總覺得父母對自己所有的都是嘮叨與嫌棄。而父母又覺得孩子不爭氣,并不與他好好溝通。這也就成了父母與孩子之間的一大間隔。在我看來,在《傅雷家書》中,我們就可以找到答案。傅雷認為,在兩代人的相處中,青年人應該理解長輩的感情,并尊重老人的意見,與他們好好溝通。而長輩應該克服落伍,不夠耐心,迂腐,
不太講究說話技巧等弱點。我認為傅雷的意見十分符合現在大多數家庭應克服的困難。這會使大多數家庭之間的關系變得更加和諧。使孩子更加明白父母的用心良苦,家長更加懂得孩子的內心需求。這本書不僅讓我學到了父母與孩子之間的相處技巧,更加讓我懂得了青年人如何做人,如何對待生活。所以它不僅是一本教育書,更是一本成長書。
讀完這本書后,我希望每個人都能夠找到自己與父母之間相處的方法,以及自己在人生路上不懂的問題的答案。
傅雷家書心得9
如果讓我選擇一本人生的“秘籍”,可能既不是讓我“抱有溫情與敬意”的《國史大綱》,亦不是厚重的文學大部頭,而是在沮喪時給我慰藉,茫然時給我指引的《傅雷家書》。此篇讀書筆記不想長篇大論,傅雷先生精煉的行文怎允許我墨跡地分享推薦。所以,在寫此篇讀書筆記時,不免自慚形穢并時刻同先生一樣,“自我批評”。
本書是傅雷先生次子傅敏根據傅雷與傅聰之間的往來書信編成的家書集。于上世紀80年代初由三聯首次出版。從1954年傅聰留學波蘭起,直至傅雷先生溘然長逝,書信多達上百封。這不是普通的家書,除卻溫馨深厚的父愛,更是二人關于音樂、文學、藝術以及人生“勢均力敵”的暢談。讀此書,回想自己甜澀齊全的成長經歷,從不相信何為緣分,那只是人們用來感嘆與惋惜的安慰之詞,但在父母與子女關系中,我不得不承認,是需要緣分的:倘若沒有緣分,彼此詮釋好自己的角色,給對方以最樸素真摯的關懷;若有緣分,還能在此基礎上,交流學問分享愛好,相互啟發(fā)相互促進,這是多么難能可貴!傅雷先生在信中說:“平時盼望你的信即因為‘薰蕕同臭’,也因為對人生、藝術,周圍可談之人太少”。想來,當若干年后傅聰得知父母自殺消息,內心該是怎樣波濤洶涌、如鯁在喉!這是自己的生身父母,更是高山流水般的知音。
這本書是我標記最多的書,每一段標記都值得反復思索、延伸閱讀。傅雷先生對于西方古典音樂的鑒賞造詣之深、洞察能力之強、對于文學與翻譯本職工作精益求精,每個方面的獨到見解都在時刻點撥我,讓我對喜歡的不放棄,感興趣的加深了解,應該涉獵的加以拓展。
再次重讀,剛好趕上“三聯初版紀念本”發(fā)行,與當年的裝幀一模一樣,亦是很好的收藏。值得慶幸的是,數年前一位忘年交送了我他珍藏的此書1981年第一版的第三次印刷版(1983年),這本比我的年齡還大了七八歲。無論是傾蓋如故的忘年交,抑或令我崇拜的工科博士,他們不約而同地說過在我身上流露著廣義的宗教情緒和赤子之心,我無意顯示自己的獨樹一幟,卻將這當作最讓我倍加珍惜的贊美和鼓勵,直到我讀了三遍《傅雷家書》,走了一些地方,又讀了很多書,我才真正理解他們這份鼓勵的分量。不再多加解釋,真心希望伙伴們找來細讀。
“我一生任何時期,鬧戀愛最熱烈的時候,也沒有忘卻對學問的忠誠。學問第一,藝術第一,真理第一,——愛情第二,這是至此為止沒有變過的原則”。我為“遇到”這樣的先生而感到慶幸,亦希望追隨先生的腳步,在求學與思索的道路上受其浸潤與影響。
傅雷家書讀后感傅雷家書凝聚著傅雷對祖國、對兒子深厚的愛。信中首先強調的,是一個年輕人如何做人、如何對待生活的問題。
傅雷用自己的`經歷現身說法,教導兒子待人要謙虛,做事要嚴謹,禮儀要得體;遇困境不氣餒,獲大獎不驕傲;要有國家和民族的榮辱感,要有藝術、人格的尊嚴,做一個“德藝兼?zhèn)、人格卓越的藝術家”。同時,對兒子的生活,傅雷也進行了有益的引導,對日常生活中如何勞逸結合,正確理財,以及如何正確處理戀愛婚姻等問題,都像良師益友一樣提出意見和推薦。圈圈愛子之心,溢于言表。
《傅雷家書》是我國文學藝術翻譯家傅雷及夫人寫給傅聰、傅敏等的家信摘編,寫信時刻為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六年六月。
讀了《傅雷家書》之后,真為傅雷先生對人生的如此認真和對子女的如此關愛而感動萬分。家書中大到事業(yè)人生藝術,小到吃飯穿衣花錢,事無巨細,無不關懷備至。
為人父母的能夠從中學習到教育子女的方法,學藝術的個性是學鋼琴的能夠從中學習提高技藝的方法,對解放初期至文革這段歷史感興趣的朋友也能從傅雷這位當事人的描述中得到一些了解,而此書中對我印象最深的是加強個人修養(yǎng)。從家信的話語中看出傅雷是一位對自己要求極嚴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己的味道,傅雷讓兒子立下的三個原則:不說對不起祖國的話、不做對不起祖國的事、不入他國籍。愛子教子的精神令人感動。
這是一部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yǎng)讀物,也是一部充滿著父愛的教子篇,傅雷夫婦是中國父母的典范,他們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地培養(yǎng)的兩個孩子:傅聰--著名鋼琴大師、傅敏--英語特級教師,是他們先做人、后成“家”,獨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體現。
有人認為書信是最為真切、自然和誠實的文字。是啊,正因寫下的一切文字都是即時即刻的內心所想,思想到哪里,文字就到哪里。給親人寫信更是如此,而且是他敢于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認錯誤,從自身的經歷中給出經驗和教訓。
因此,我想讀傅雷家書我們讀到的就應就是傅雷自己吧。傅雷在子女的教育上也是因材施教的,在對傅聰音樂上的教育上,原先是強調技巧、而后反復要他能真正領悟作品本身,這也就是凡事多從“為什么”的角度思考問題,從而看到事物的本質。傅雷在教育子女中自身的思想經歷也在不斷的提高,在傅雷身上我們看到的是中西二種文化融合的思想。高尚的父母培養(yǎng)出成功的兒女。傅雷夫婦一生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培養(yǎng)的兩個孩子,都很有成就。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親情溢于字里行間,給了我強烈的感染啟迪。
弗蘭西斯。培根曾說:“人類的命運,操縱在自己的手里。”我們都渴望成功,期望做一番大事業(yè),這就需要智慧的指引。
那么,就從這本書開始吧!
它將告訴你所有邁向成功的方法和技巧,幫忙你打開財富的智慧之門,開創(chuàng)你輝煌的人生!
傅雷家書心得10
《傅雷家書》是翻譯家及文藝評論家傅雷及其夫人朱梅馥寫給兒子的書信編纂而成的一本家信集,摘編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5月的186封書信,最長的一封信長達七千多字。字里行間,充滿了父親對兒子的摯愛、期望,以及對國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
這是一部最好的青年思想修養(yǎng)讀物,也是一部充滿著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作為父親的傅雷不僅是一位杰出的翻譯家,還是一位特殊的教育家,一位嚴厲、盡責同時不乏愛心的父親,這主要體現在他對兒子的教育中,那么傅雷是如何教育兒子的呢?
首先,他認為無論從事什么職業(yè),做人是第一位的,因此這些家書中首先強調的是一個年輕人如何做人的問題。在信中,他常以自己的經歷為例教導兒子:待人要謙虛,做事要謹慎,禮儀要得體,遇困境不氣餒,獲大獎不驕傲;要有國家和民族的榮辱感,要有藝術、人格尊嚴,做一個“德藝兼?zhèn)洹⑷烁褡吭降乃囆g家”。為了兒子,他以身垂范、孜孜不倦,現實中又有誰能完全做到呢?俗話說“上梁不正下梁歪”,現在有多少家庭的父母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剛嘗到點甜頭,就高興的得意忘形了?自己對待長輩,不分輕重,時不時還會惡語傷人;教育子女一遇到點小困難,便畏首畏尾,總想著去逃避,不愿擔負為父的責任……是時候該靜下心來想想了,所謂亡羊補牢,為時不晚。
其次,深深觸動到我心靈的是,他對兒子那份濃濃的愛意。頗深印象中,有一段話是這樣寫的:“親愛的孩子,你走后的第二天就想寫信,怕你嫌煩也就罷了?墒菦]一天不想著你,每天清早六七點鐘就醒,翻來覆去的睡不著,也說不出為什么好像克里斯朵夫的`母親獨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形象一樣,我和你媽媽老是想著你二三歲到六七歲之間的小故事!闭\然,每個人都有展開翅膀,飛出巢穴的那一刻。父母們是多想看著我們茁壯成長,卻又多想不愿我們離他們而去啊。他們含辛茹苦的把我們撫養(yǎng)成人,為的還不是望子成龍,希望我們能有點出息?恩情深似海,這份愛,水不能溺,火不能滅。來日的一言一行,定不能忘了他們的教誨,也決不能辜負了這分情,更要爭做棟梁之才。
在閱讀中我也感悟著自己那份父子情,父母每日的辛勤勞作,就是一面鏡子,照耀著我也要勤奮努力。我開始理解父母平日里的那份嘮叨,是這些所謂的閑言碎語教會了我許多東西,無論是在生活還是在學習上的,如今想來都是受益匪淺的。
讀《傅雷家書》,我想既會成長父母,更會激勵我們青年,讓我們更深刻領悟親情的含義,做人的追求。強烈推薦,你也來讀一讀吧!
傅雷家書心得11
傅雷先生,不知道您現在在另一個世界怎么樣了,是否還有著之前那樣炙熱的赤子之心,是否還像之前那樣在工作上努力,還像之前那樣優(yōu)秀。
傅雷先生,我是《傅雷家書》的忠實讀者,您與您夫人朱梅馥的一封封家信,無不蘊含您對兒子的諄諄教誨與嚴格要求。而您近乎嚴苛的教子之道也造就了一位鋼琴巨匠。您的《傅雷家書》又是多少人心中的經典,被稱為“教子圣經”。
傅雷先生,您在一九五五年一月二十六日的信中寫道:“赤子之心這句話,我也一直記住的,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獨的。赤子孤獨了,會創(chuàng)造一個世界,創(chuàng)造許多心靈的朋友!永遠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會落伍,永遠能夠與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你那位朋友說得不錯,藝術表現的動人,一定是從心靈的純潔來的!不是純潔到像明鏡一般,怎能體會到前人的心靈?怎能打動聽眾的心靈?”這句話讓我內心泛起陣陣波瀾,它讓我明白什么才是赤子,赤子是滿腔熱血的,赤子的心靈是純潔像明鏡一樣的,赤子追求的是心靈相通,是靈魂之間的碰撞,是靈魂的交流,然后創(chuàng)造出一個赤誠的時代,乃至世界。
傅雷先生,讀了您的幾封信后,我對父親的看法漸漸改變了。我的父親曾是一名馳騁海疆的軍人,他的臉上刻畫出堅毅與嚴格。父親對我十分嚴格,他也像您一樣望子成龍,但頑皮的我卻時常讓他失望。父親嚴厲的訓斥不僅沒有起到絲毫作用,反而讓青春期叛逆的我認為他是古板的,刻薄的,讓他在我心中的形象一落千丈,讓我漸漸認為他不是一個好父親。讀到《傅雷家書》以后,里面的內容讓我的內心慢慢發(fā)生了改變,父親像您一樣把愛藏于嚴厲的訓斥中,他像您希望傅聰在音樂上有所成就一樣,希望我能在學習上嶄露頭角,名列前茅。想明白這點以后,我慢慢理解了“中國式家長”矛盾卻真摯的`感情!白蛞挂簧洗,又把你的童年溫了一遍?蓱z的孩子,怎么你的童年會跟我的那么相似呢?我也知道你從小受的挫折對于你今日的成就并非沒有幫助;但我做爸爸的總是犯了很多很重大的錯誤。自問一生對朋友對社會沒有做什么對不起的事,就是在家里,對你和你媽媽做了不少有虧良心的事,這些都是一年中常常想到的,不過這幾天特別在腦海中盤旋不去,像噩夢一般?蓱z過了四十五歲,父性才真正覺醒!”您教子極嚴,有時幾乎不近人情,可是您這么做,是為了孩子能夠成材,能更優(yōu)秀,能為祖國增光添彩,能為祖國復興出一把力。
傅雷先生,您對祖國的忠誠與熱愛是無法掩蓋的,您曾在信中提到“中國正到了‘復旦’的黎明時期,但愿你做中國的——新中國的——鐘聲,響遍世界,響遍每個人的心!”那時,新中國剛剛成立不久,在世界上仍然比較落后,您希望能見到新中國,見到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F在,中國不斷進步,不斷富強,變得強大起來了。
傅雷家書心得12
傅雷是一個多么了不起的父親!他對孩子的'關心、愛護、幫助無微不至。相形之下,一般的父母對孩子的關注太少了。而我們往往有充分的理由,比如說給孩子自由發(fā)展的空間。其實,有時候是我們面對孩子無能為力或者束手無策。
單單下決心向傅雷學習是遠遠不夠的,傅雷在音樂、美術、文學、翻譯等方面的學識遠非一般人能望其項背。所以,要做一個好家長,必須先提升自身的素養(yǎng)。正所謂:打鐵還需自身硬。
傅雷家書心得13
《傅雷家書》顧名思義是傅雷所寫的一封封家書,是給傅雷的一封封家書。信中的內容,除了生活瑣事之外,更多的是傅雷與傅聰談論藝術與人生,為傅雷灌輸一個藝術家應有的高尚情操。
在我閱讀這本書時,我被傅雷父子的情誼深深打動,身為父親的傅雷為了彌補愛子因遠離故土而產生的諸多對祖國傳統(tǒng)文化的日漸陌生的'因素,不顧重重的困難,堅持給孩子郵寄相關的書籍;傅聰忙于演出、練習而時常熬夜時,傅雷常勸傅聰勞逸結合。這些極為普通的行為飽含傅雷對其子的愛,使身在國外的傅雷不會因對父母的依賴而放棄學習工作。
傅雷家書心得14
讀了《傅雷家書》之后,真為傅雷先生對人生的如此認真和對子女的.如此關愛而感動萬分。
使我懂得了許多,我更了解父母了。這本書不僅是一本教育書,也是一本可以拉近父母與孩子的一本書,讓孩子更了解父母,讓父母更了解孩子。
傅雷家書心得15
《傅雷家書》絕不是一本普通的家書,而是一要集藝術文化精華于一身的文學作品。
本書是傅雷寫給孩子傅聰的書信摘編,跨1954至1966年。話題沒有局限于生活瑣事,還涉及到藝術與人生的諸多方面,飽含為人父母的感情與責任,充滿了對子女熱烈而深沉的愛與期望。一次次的分離,又一次次的團聚,一次次身體狀況的變化,一句句關心與問候的話語,嚴肅中透出親切,深刻卻平凡,書中一次次把自己的情感表達得淋漓盡致,無論是悲份還是喜悅,悔恨還是熱愛,直扎心底,溢出一次次的溫情。既充滿一個長者的人生智慧與經驗,也細數青少年成長的迷茫與歡欣。那些看似平淡的家;,如山間一縷清風,令人回味。
這本書也可以說是一部哲學作品。傅雷在書中說對自己的孩子既有悔恨也有熱愛。他后悔說自己四十五歲時父性才真正覺醒。他不斷為兒子傳授作為一個長者的人生智慧與經驗,細寫生活中數不盡的美好與苦難。
他對孩子的熱愛更是溢于言表的,傅胞熱愛音樂,每當他要學一首新樂曲時,傅雷必查出其作者的生平事跡,讓孩子快速融入到作品中去,感受作品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他也不斷分享自己的人生經驗去教育孩子,告誡他“人生的關卡是過不完的。”“更要戰(zhàn)戰(zhàn)就兢,不負國人對你的期望。”“自己責備自己而沒有行動表現,我是最不贊成的!薄爸灰雷咂饋恚欢〞脻u攀上高峰!薄靶了岬难壅{是培養(yǎng)你心靈的酒漿。”“人生不都是要靠隱忍來掉過去的嗎?”“天下事有利必有弊!边@些話真是讓誰都受益匪淺,我想傅聰亦是如此。
這是一對父子,更是一對知己,一對良師益友,那種心靈上和精神上的共鳴、映照,讓人艷羨。種種內在的思想,均超脫在小我之上。我們仍能體會到他在這個社會發(fā)出的刺眼的光輝,我們也始終相信,他會一直閃耀下去!
【傅雷家書心得】相關文章:
《傅雷家書》心得05-10
傅雷家書心得12-26
傅雷家書的心得12-12
傅雷家書閱讀心得12-15
《傅雷家書》閱讀心得03-25
讀傅雷家書心得04-22
《傅雷家書》教案03-02
傅雷家書教案03-18
傅雷家書2022閱讀心得12-08
2022讀傅雷家書心得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