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科學教案錦集7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shù)慕虒W方法。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科學教案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探索輪子的作用。
2、發(fā)揮幼兒的創(chuàng)造性,培養(yǎng)探索精神。
3、鍛煉口語表達能力。
4、能積極地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激發(fā)進一步探索事物變化的愿望。
5、積極參與探索活動,萌發(fā)求知欲,體驗成功快樂。
活動準備:
汽車玩具、三角形、正方形積木玩具、有輪子的盒子和沒輪子的盒子。
1、購物車運沙袋和兩人抬沙袋;
2、可拉動的行李箱和背著旅行袋;
3、場地布置:運物路線(圓形、雙圓)可接力的站點(兩種顏色的點)。
4、區(qū)角操作材料:①圖畫紙、彩筆;②紙盒、輪子、雙面膠、繩子等;③展板(展出幼兒作品)
活動過程:
一、玩中生趣,直接導入(師:今天,老師給你們準備了許多東西,可以在桌子上玩,也可以在地上玩,請小朋友試著玩一玩你面前的東西,看看誰玩的方法多、最有趣。)
二、分類游戲,討論探知:
1、快速把它們放進這個籃子里。好,小朋友們真能干,現(xiàn)在到我這里來!渡焓终泻粲變哼^來,幼兒圍坐在老師身邊》
2、小朋友來看,你能告訴我這些玩具為什么能滾動嗎?幼:他們有輪子。
3、師:哦!因為它們有輪子,所以才會滾動。那如果我們用長方形和三角形做輪子會怎么樣呢?可以讓幼兒用動作表現(xiàn)出來。
4、師:那有了圓形的輪子有什么好處呢?師:還有嗎?
三、實驗感知:
教師請幼兒分組推動有輪子和沒輪子的盒子,然后報告試驗結果,哪一個盒子更容易推動。
1、師:現(xiàn)在我請小朋友自己來試一試,想一想,輪子還有什么作用呢?看這里老師準備了兩個不同的盒子,一個是有輪子的',一個是沒輪子的。現(xiàn)在我們分成四組,去試一試哪一個盒子更容易推動。(幼兒分組進行實驗)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哪個盒子更容易推動了嗎?舉起來讓我看一看。
2、師:小朋友剛才都試過了,有輪子的盒子輕輕用力就能走很遠,而沒有輪子的盒子,要用很大勁才能往前走一段路。(教師邊說邊示范)這樣看來有輪子的盒子要比沒有輪子的盒子更省力一些。
四、操作對比(輪子的省時省力的功能)
師:老師為小朋友們準備了幾件有意思的東西,現(xiàn)在請小朋友一起來看一看都有些什么?教師出示物品(兒童購物車和米袋)。
現(xiàn)在我們來像運動員一樣玩?zhèn)接力賽,這里有兩個跑道,一個跑道一組小朋友,現(xiàn)在老師把你們分成四組,我們按箭頭的方向進行運物比賽,看看那個組能輕松獲得勝利。
、儆觅徫镘囘\沙袋和兩人抬沙袋;②可拉動的行李箱和背著旅行袋;
師:小朋友都參加比賽了,比賽結束了,你們有什么想法?你運物的時候怎么樣做會既節(jié)約時間又力氣呢?
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認識小麥的生長過程及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系。
2、教育幼兒尊重農民的辛勤勞動,養(yǎng)成珍惜糧食的習慣。
活動重難點:讓幼兒了解小麥的生長過程和用途。
活動準備:
1、準備一整棵小麥,課件(麥粉制成的食品、麥稈制品、小麥生長過程掛圖一幅)。
2、準備錄音機、磁帶、頭飾等。
活動內容:
一、開始部分:以變魔術的方式導入活動,激發(fā)幼兒學習的興趣。
二、活動過程:
1、出示實物小麥,引導幼兒觀察小麥的外形特征。了解小麥的組成部分:根、莖、葉、麥穗。
2、出示掛圖,結合提問幫助幼兒了解麥子的播種和收獲季節(jié)。
、 小麥在什麼季節(jié)播種?(秋季)
、菩←溤谑颤N季節(jié)收獲?(春末夏初)
小結:秋天農民把麥子播種在地里;第二年春天麥子長的綠油油地;到了夏季,麥子抽穗開花、結果,麥粒由白變黃,由軟變硬,說明麥子已成熟,農民伯伯要開始收割了。
3、找一找,說一說。面粉能制作出什磨食品,你還知道小麥的.其他用途嗎?了解麥子的用途。
小結:麥?赡コ擅娣邸C娣劭梢宰龀绅z頭、面條、餃子、蛋糕、餅干、面包等。麥稈可編各種用品,如草帽、扇子、席子、提包。
4、游戲“麥爺爺找孩子”。
請一個幼兒戴上小麥頭飾,當麥爺爺。其余小朋友當面粉制品(把面粉制品的圖片掛在幼兒胸前)。麥爺爺說:“我的孩子不見了,他們都變了樣,那些是我的孩子呀?”幼兒依次說:“我是面包,我是麥爺爺?shù)暮⒆!薄拔沂秋灨桑沂躯湢敔數(shù)暮⒆!薄?/p>
5、聯(lián)想活動:在夏季里,小朋友還見過那些糧食作物?(豆子等)
6、思品教育:聽兒歌《大饅頭,哪里來?》。教育幼兒愛惜糧食,體會農民伯伯的辛勤勞動。
三、結束部分:聽音樂作律動,出教室。
四、活動延伸:泥工《制作面食》。
附兒歌:《大饅頭,哪里來?》
大大的饅頭哪里來?
白白的面粉做出來。
白白的面粉哪里來?
黃黃的小麥磨出來。
黃黃的小麥哪里?
農民伯伯種出來。
伯伯阿姨勞動忙
大家都要愛惜糧。
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喜歡玩各種電動玩具,能探索發(fā)現(xiàn)其共同的特征。
2、知道電池在電動玩具中的作用以及正確使用電池的方法。
3、通過觀察、交流與討論等活動,感知周圍事物的不斷變化,知道一切都在變。
4、能積極地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激發(fā)進一步探索事物變化的愿望。
活動準備:
1、如有條件,請幼兒從家里帶一個電動玩具到幼兒園。
2、電池若干。
活動過程:
1、幼兒介紹自己的玩具。
教師:今天小朋友帶來了各種各樣的玩具。請你說說你帶的是什么玩具?
請幾位幼兒演示自己的玩具給大家看,激發(fā)大家的興趣。
2、確立小組名稱。
教師:請你們自己都來玩一玩自己的'電動玩具,看一看他們會不會動?
教師:你打開開關的時候,你的玩具會怎樣?(玩具汽車向前跑、玩具母雞生蛋了……)
教師:電動玩具為什么會動?(玩具里有電池)
3、教師幫助幼兒了解電池的作用。
教師:老師請大家把電池拿掉,看看玩具還會不會動?(不會動、不會轉、不會亮……)
教師:我這還有兩個玩具,他們?yōu)槭裁窗采狭穗姵剡不能動呢?(將電池裝反了)
讓幼兒猜測、討論,引導幼兒認識安裝電池要注意正負極方向。
教師:請你們也來試一試,在你的玩具中裝上電池,看他會不會動?個別指導幼兒裝電池,教師示范裝電池。
幼兒嘗試玩電動玩具,交流電動玩具的特征和電池的作用。
4、幼兒互換玩具,繼續(xù)游戲。
教學反思:
幼兒在全身心投入到探究活動中后,往往很多幼兒仍沉浸在先前的興奮中,如教師用強制轉換的方法使其的注意力集中到一個新的探究活動中,很難使幼兒達到良好的狀態(tài),充分利用自然和實際生活機會,引導幼兒通過觀察、比較、操作、實驗等方法,學習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幫助幼兒不斷積累經驗,并運用于新的學習活動,形成受益終身的學習態(tài)度和能力。
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比較長短,能按從長到短或從短到長排序。
2、初步感知船的長度與所載青蛙數(shù)量之間的關系。
3、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fā)現(xiàn)。
5、激發(fā)幼兒樂于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活動準備:
教師材料:PPT、視頻展示臺
幼兒材料:操作材料人手一份(三條長短不同的小船、三隊數(shù)量不同的青蛙)、自制小船5只
活動過程:
一、小船排隊——學習按從長到短或從短到長排序
、盤PT導入,發(fā)現(xiàn)小船的不同。
①池塘里開來了什么?有幾條?兩條什么顏色的船?
藍色的船和黑色的船長短一樣嗎?哪條船長,哪條船短?(手勢)藍色的船短,黑色的船長,我們根據它們長短不同分別給它們取個名字,藍色的船短,我們叫他短的船。黑色的船長我們叫它什么?手勢。黑色的船叫什么船?藍色的船呢?
②看,又開來一條什么顏色的船?現(xiàn)在池塘里哪條船最長?我們叫它最長的船。那我們和三條不一樣長短的船打打招呼。
小結:池塘里的三條船顏色不一樣、長短也不一樣,分別是最長的船、長的船和短的船。
、矠樾〈抨牐鶕L短探索排隊方法。
、努F(xiàn)在最長的船、長的船和短的船要停靠到岸邊等待客人上船,我們來幫它們根據長短不同有規(guī)律地停靠在岸邊,停船時請將船的一頭緊緊地靠在紅旗下面直直的河岸上,一條波浪上停一條船,哪條船停在最上面?接下來停哪條?最后排哪一條比較整齊。在你們的桌上老師準備了小河圖和三條長短不同的小船,請你為小船有規(guī)律的排隊。
⑵幼兒操作,教師指導(關注好從長到短與從短到長排隊各一張)
、墙涣鳎
①請你告訴大家你是怎么給小船排隊的?你把那一條小船排在了最上面,為什么要把它排在最上面呢?接下來排的是那條船?(長的)后面又接著誰?(短的)原來你先找出三條船中最長的船排在第一,再找出長的,最后排短的,這種排隊的方法叫從長到短,從長到短的方法小船從最長的開始,越來越短,越來越短,看上去很有規(guī)律?,這些小船是按照從長到短的順序排列的嗎?他有沒有把最長的排在最上面?那么他把上面排在了最上面。接下來是?(長的)最下面是(最長的)。他找出三條當中最短的船,把最短的排在最上面,接下來是長的`,最下面是最長的,這種方法叫做從短到長,從短到長的排列方法,小船從最短的開始越來越長,看上去也很有規(guī)律。
、诔藦拈L到短和從短到長的排隊方法,還有其他的方法嗎?看它們排的有規(guī)律嗎?這種排序的方法小船一會是最長的,一會是短的,又是長的,看上去有規(guī)律嗎?誰來幫他改一下?
、墼瓉戆凑臻L短給小船排隊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從長到短,一種是從短到長。
如果你剛才沒有按照從長到短或者從短到長這兩種方法給小船排隊,請選擇一種你喜歡的排隊方法給小船有規(guī)律的排一排。
二、青蛙坐船——初步感知船的長度與所載青蛙數(shù)量之間的關系
、鼻嗤軄砹,初步感知青蛙數(shù)量與隊伍長短
、牛≒PT結合青蛙叫聲)小船在岸邊有規(guī)律的排好了隊,聽!誰來乘船啦?幾只青蛙排著隊來啦?3只?矗钟信判∏嗤芤瞾砹,它們有幾只呢?猜猜還會有青蛙排著隊過來嗎?一起叫叫看,小青蛙快出來,喲,真的還有,這一次來了幾只?這幾排青蛙的數(shù)量不一樣,隊伍的長短一樣嗎?
、睬嗤艹舜醪礁兄拈L度與所載青蛙數(shù)量之間的關系
、沤裉爝@三排長短不同的青蛙要乘上三條長短不同的小船去旅行,想一想,那排青蛙乘哪條船最合適,請你趕快幫小青蛙乘船吧!
、朴變翰僮鳎處熤笇。
⑶交流:最長的船上坐了幾只青蛙?為什么要讓五只青蛙乘到最長的船上呢?三只青蛙乘到了哪條船上呢?
、刃〗Y:青蛙數(shù)量多,隊伍長,適合乘長長的船,青蛙數(shù)量少,隊伍短,適合乘短短的船。
三、乘船游戲——鞏固長短排序,并感知乘坐數(shù)量與船長短的關系。
⒈小青蛙們坐上了船去旅行咯,小朋友想不想坐小船去旅行呢?(出示四條自制船)這里有幾條船,你們覺得哪條船乘的人最多?那條船乘的人最少?為什么?
、舱堄變焊鶕摂(shù)量乘船,注意一個船艙乘一個。
、澄覀兂霭l(fā)去旅游咯!根據指令(從長到短或從短到長)開船離開。
活動反思:
通過操作和探索,讓幼兒去感知、去探索,對幼兒有意識地加以啟發(fā)與引導,教師并以學習者的身份展示自己的發(fā)現(xiàn),借助這種隱性示范,激發(fā)幼兒積極探索,萌發(fā)幼兒探索科學的興趣,讓幼兒感到“科學并不遙遠,科學就在我們身邊”。從而達到教育教學的有效性。
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學習有感情地朗誦兒歌
能夠根據香蕉的外形特征的比喻,進行簡單的想象。
活動準備:
香蕉若干,教育掛圖
活動過程
一、 觀察香蕉,品嘗香蕉。
1、 教師出示香蕉:今天老師請來了我們的水果朋友香蕉。 引導幼兒用禮貌用語和香蕉打招呼:香蕉,你好!
2、 引導幼兒大膽想象:你們看看我穿什么顏色的衣服?我的形狀像什么?鼓勵幼兒大膽說出自己的觀點。
3、 請幼兒品嘗香蕉,說說感受
引導語:香蕉的味道怎么樣?吃到嘴巴里是什么感覺?
二、 出示掛圖,引出兒歌《小香蕉》
1、 教師有感情地朗誦兒歌,邊示范朗誦變出示掛圖,讓幼兒初步理解兒歌的比喻手法。
2、請幼兒回答:兒歌里說了什么?
注意引導幼兒發(fā)準“香蕉”“船”“!薄棒~”等音
三、 伴隨音樂,幼兒學習朗誦兒歌《小香蕉》
1、 引導幼兒學習有感情地朗誦兒歌
引導語:當你朗誦到“真奇怪”時要用什么表情?語調是什么樣?(語氣表情要有奇怪的樣子)當你朗誦到“真痛快”時要什么表情?語調是什么樣的?(開心的樣子)
2、 通過各種方式帶領幼兒朗誦兒歌
引導語:老師和小朋友們比賽,看看誰最棒!我說前面一句,小歐陽接后面一句,我輕聲說時你們要大聲說,我大聲說時你們要輕聲說。
四、 幼兒以“香蕉”為主題自由繪畫
1、 引導語:老師給小朋友們準備了繪畫的工具,請小朋友根據自己的.想象,畫出兒歌的小香蕉。
2、 播放兒歌,幼兒繪畫,教師有目的地進行指導
3、 幼兒評畫,說說自己的作品
五、 小結
今天我們通過看看,摸摸,嘗一嘗香蕉,了解到香蕉的外形特征;學習兒歌《小香蕉》,知道香蕉是一種對身體有益處的水果。
科學教案 篇6
設計意圖:
紙是中國的四大發(fā)明之一,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會用到各種各樣的紙,幼兒的日常生活中也積累了一些和紙相關的經驗。從報紙、圖書到紙巾、紙盒、各種包裝紙,紙不僅是幼兒生活中的伙伴,也是幼兒游戲創(chuàng)作的必備材料,在幼兒的世界里扮演者不可缺少的角色。因此,我設計了科學活動——紙的秘密。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實驗認識紙的種類和特征。
2、對紙的制造過程產生興趣。
3、體驗用紙制作的樂趣。
4、培養(yǎng)探索自然的興趣。
5、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各種紙;(皺紋紙、卡紙、電光紙、包裝紙等)
多媒體課件:
值得制造過程。
活動過程:
一、通過觀察,交流關于紙的發(fā)現(xiàn)
1、出示紙折飛機,問:“小朋友看,這是什么?”(紙)
2、紙張展覽會開始了,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引導幼兒通過看、摸等感官進行探索)。
3、組織幼兒集中討論:你和哪些紙交了朋友?你還見過哪些紙?還知道哪些紙?它們有哪些一樣的地方和不一樣的地方?
幼兒討論回答,師生小結:紙有多種多樣的,它們顏色不同、厚薄不同、軟硬不同。
二、通過實驗,認識紙的特性
1、教師為幼兒提供材料。
2、幼兒分組實驗并思考,你發(fā)現(xiàn)了紙可以怎么樣?
3、引導幼兒運用多種方式進行探索,輕聲交流實驗結果。
教師小結:紙具有易燃、易撕、易皺、可折、卷、體輕等特點。
三:觀察紙制品,了解紙的用途
1、出示圖書、扇子、包裝盒等紙制品,告訴幼兒紙可以做成許許多多物品。
2、我們的生活離不開紙,啟發(fā)幼兒說一說生活中還有哪些物品是用紙做的,教育幼兒愛惜紙張和書本。
四、引導幼兒進行自由的分組活動
1、時尚風景:利用廢舊報紙制作各種服飾。
2、指偶游戲:讓幼兒根據信封的形狀,制作出相關的`紙偶。
3、小小玩具城:利用紙盒紙杯等讓幼兒制作飛機、機器人、汽車、昆蟲等。
4、海底世界;提供各色的紙張及水彩筆,讓幼兒自由畫帆船、魚等。并把它粘貼到背景圖上。
五、作品展覽會
1、提供音樂,讓幼兒進行服裝展示。
2、紙偶角色表演。
3、小小玩具城的展示。
4、對作品進行解說。
六、鼓勵幼兒當小發(fā)明家,想象還會制造出什么樣的紙。
教學反思:
幼兒對事物的認識具有形象性、具體性的特點,喜歡直接參與嘗試,對操作體驗型的活動尤為感興趣。本次科學活動正符合了孩子們好動手、喜探究的心理特點。活動的目的是培養(yǎng)幼兒動手操作、主動活動的興趣和創(chuàng)造意識。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層次性、開放性,幼兒可以嘗試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動探索,體驗成功的快樂。
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觀察、感知不同材質的紙毛毛蟲在水中“長大”,并嘗試記錄觀察結果。
2、在探索過程中,體驗觀察實驗的樂趣。
【活動準備】
1、鉛畫紙、手工紙、報紙制成的毛毛蟲若干份;三種紙的紙片若干份。
2、記錄用具若干份;教學PPT。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今天老師請來了三個好朋友,它們是三條毛毛蟲。
二、認識、感知。
1、毛毛蟲自我介紹。
關鍵提問:它們都用什么紙做的?
2、小結:它們是用鉛畫紙、手工紙、報紙三種不一樣的紙做的。
3、嘗試、探索,觀察、記錄。
(1)猜測。
關鍵提問:猜猜它們三兄弟在水中誰會長得最快、最大?
(2)操作記錄。
關鍵提問:我們將三條毛毛蟲一起放入水中,觀察并記錄誰長得最快、最大。
幼兒操作并在題板上做好記錄。
幼兒介紹,教師將結果放大展示。
小結:報紙毛毛蟲長得最快,手工紙毛毛蟲第二個快,鉛畫紙毛毛蟲長得最慢。
四、推理思考。
關鍵提問:很奇怪為什么這些紙毛毛蟲在水里就長得不一樣呢?
小結:紙可以吸水,紙張的性質不一樣,吸水的快慢也就不一樣,因此不同紙做得毛毛蟲在水中就長得不一樣。
【活動延伸】
師:把毛毛蟲的紙朋友請到我們的區(qū)角里,等區(qū)角游戲的`時候就去給它們做裁判好嗎?
活動生成及建議
在區(qū)角活動中增加除報紙、手工紙、鉛畫紙之外的其他紙,用“毛毛蟲在長大”的實驗方式,觀察各種不同材質的紙張的吸水性。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04-06
科學教案:刷子09-20
科學教案范文07-21
《種子》科學教案09-30
昆蟲科學教案11-28
科學教案模板03-26
科學教案優(yōu)秀11-04
關于科學教案11-03
大班生活科學教案幼兒園生活科學教案03-06
橘子寶寶科學教案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