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入口免费视频_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99_波多野结衣国产一区二区三区_农村妇女色又黄一级真人片卡

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

時間:2024-04-13 06:54:36 教案 我要投稿

(優(yōu)秀)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jié)點。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優(yōu)秀)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

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1

  教學內容:教科書77頁例2。

  教學目的:

  1.學生通過觀察、探究、研討等活動,使學生掌握“比較兩數(shù)差與倍數(shù)關系”的兩步應用題的結構,并學會分析解答此種應用題,并且進一步鞏固含有三個已知條件的兩步應用題的結構,掌握該應用題的分析方法,并會分步列式解答。

 、 初步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索、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提高學生分析處理信息和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⒊ 滲透數(shù)學來自于生活實踐的思想,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數(shù)學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

  教學重點:理解和分析比較兩數(shù)差與倍數(shù)關系的兩步應用題的數(shù)量關系。

  教學難點:正確找到中間問題。

  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一套,每學生各準備一條紅、黃、紫色紙條。

  教學過程:

  一、 鋪墊孕伏

  準備題:商店有紅氣球8個,花氣球的個數(shù)是紅氣球的3倍。花氣球有多少個?(學生讀題后互相分析,獨立解答。)

  解題思路:根據(jù)“花氣球的個數(shù)是紅氣球的3倍”知道以紅氣球的個數(shù)為標準,花氣球的個數(shù)有3個紅氣球那么多,所以求花氣球多少個用乘法計算8×3=24(個)。

  二、 創(chuàng)設情景,提出問題

 、 教師描述情景

  10月1日是國慶節(jié),商店用三種顏色的氣球裝點購物大廳,有黃色、紅色、花色的。其中黃色的氣球有17個,紅氣球比黃氣球少9個,花氣球是紅氣球的3倍。

  ⒉ 根據(jù)提供的信息,學生編數(shù)學問題?赡艹霈F(xiàn)以下問題。

 、派痰暧悬S氣球17個,紅氣球比黃氣球少9個,花氣球是紅氣球的3倍,花氣球多少個?(例2)

 、粕痰暧悬S氣球17個,紅氣球比黃氣球少9個,花氣球是紅氣球的3倍,三種氣球一共多少個?(此題以后再研究)

  ……

  三、自主探索,研究問題

  1.學習例2。

 。3) 學生讀題,讀后回答已知條件和問題分別是什么?

 。4) 獨立試算,遇到問題小組內討論解決。

 。5) 學生匯報交流,集體研討辯論,學生可能會用彩色紙條(或畫線段圖)的方法來分析

  這道題,也可能用語言敘述。具體的思維過程可能是:

  方法1:根據(jù)“商店有黃氣球17個”和“紅氣球比黃氣球少9個”這兩個條件就可以求出紅氣球有17—9=8(個),再根據(jù)“花氣球是紅氣球的3倍”就可以求出花氣球有8×3=24(個)。

  方法2:要想求花氣球多少個,根據(jù)“花氣球是紅氣球的3倍”就必須知道紅氣球有多少個,紅氣球的個數(shù)未知,根據(jù)”商店有黃氣球17個”和“紅氣球比黃氣球少9個”兩個條件可以求出紅氣球的個數(shù):17—9=8(個),再求花氣球的個數(shù):8×3=24(個)。

 、冉處熜〗Y:教師邊口述題意,邊用媒體依次顯示線段圖,結合線段圖重點說明這道題的分析解答方法,并揭示課題。

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2

  教學內容:蘇教版第五冊33頁

  教學目標:1、讓學生體會1克有多重。

  2、讓學生體會克的產(chǎn)生也是實際測量的需要。

  教學重難點:體會1克有多重。

  教具準備:2分硬幣、各類標有克作單位的包裝袋、直尺、羽毛、黃豆、橡皮等

  教學過程:

  一、復習:

  我們已經(jīng)學習了有關千克和克這方面的知識,誰來說一說在什么情況下,我們要用到克作單位?

  二、新課學習:

  1.你知道怎樣的物品重大約是1克?請舉例。

  2.一根羽毛的重量比1克輕還是重?

  3.一把直尺呢?

  4.用手去掂一掂2分硬幣,看它有多重?

  5.看圖說出下面的水果大約各重多少克?

  橙子:150克哈密瓜:1250克

  6.拿出帶來的包裝袋,看一看包裝袋上,分別標有多少克?

  學生拿出從家里帶來的包裝袋,分辨每個包裝袋分別裝有多少克?

  三、鞏固練習:

  1、試一試

  稱一稱數(shù)學書大約重多少克,再稱稱鉛筆盒大約重多少克?

  2、做”想想做做“的第1題。

  你能說出下面的物品各有多重嗎?

  3、做”想想做做“的第2題。

  用手掂一掂,估計下面的物品比1克輕還是比1克重?

  一根橡皮筋、一包餐巾紙、一些鉛筆屑。

  4.做”想想做做“的第3題。

  2千克=()克3000克=()千克

  9000克=()千克7千克=()克

  學生先獨立完成在書上,在組織交流。

  5.做”想想做做“的.第4題。

  觀察杯子里的水與空杯的變化,想一想:(1)杯子里的水重多少克?(2)照樣子稱一杯水,算算杯子里的水重多少克。

  四、小結: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通過練習你有什么收獲?

  五、教學后記:

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懂得面積的單位有什么?

 。2)學會面積的單位換算。

  教學重難點:理解面積的含義。

  教具:一張黃色長方形紙(18×6)、紅色長方形紙(12×9)、藍色長方形紙(12×6)、一個小正方形紙片(1×1)、一個正方形紙片(10×10)、一張正方形紙(100×100)、小正方形紙片(4×4)、小長方形紙片(4×3)若干

  學具:每組一張黃色長方形紙(18×6)、紅色長方形紙(12×9)、藍色長方形紙(12×6)、小正方形紙片(4×4)10個、小長方形紙片(4×3)10個。小正方形紙片(1×1)若干、一個正方形紙片(10×10)、尺子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1、理解物體表面的面積。

  同桌兩人比一比誰的手掌面大?

  誰想跟老師的手掌面比一比?

  像這樣用你們的小手摸一摸數(shù)學書的表面,再和你們的手掌面比一比,誰大誰。

  再摸摸桌面,比你們的手掌面怎樣?(大得多)

  像手掌面、數(shù)學書的表面、桌面等物體的表面有大有小,它們的大小分別叫它們的面積。板書:物體表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

  提問:書面、桌面、黑板面,誰的面積最大?誰的面積最小?(引導學生說完整的話:黑板面的面積最大。)

  2、理解封閉圖形的面積。

  看來物體的表面是有大小的,下面請同學們看看這四個圖形,有一個和其他三個不同,你能找出來嗎?(角)

  說得好,你觀察得真仔細。那我們來看看這三個封閉圖形,他們有大有小嗎?誰最大?誰最?

  看來,不僅物體的表面有大小,封閉圖形也有大小,現(xiàn)在老師告訴大家,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

  用一句話來說就是:物體表面的大小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生齊讀)

  二、比較面積大小,探索面積單位

  剛才,我們知道了什么是面積,現(xiàn)在,每個小組都有三張不同顏色的長方形彩紙,這三張彩紙的面積誰大誰小呢?以小組為單位想辦法比較一下。

  重疊法比較藍色紙和黃色紙,藍色紙和紅色紙的大小。

  黃色和紅色紙,能一眼看出誰的面積大嗎?我們把這兩張紙重疊,能很快看出誰的面積大嗎?

  也不能,那怎么辦呢?能不能用別的辦法試一試?為了方便大家探究,老師給大家一點提示,請看屏幕。(電腦演示素材:地板磚、手帕、豆腐),想到辦法了嗎?

  真不錯,老師給了小小的提示你就能想出辦法,老師為你們準備了小紙片,想不想動手來擺一擺?有的同學手已經(jīng)很癢癢了,好,請同學們從學具袋中拿出小正方形紙片,小組合作擺一擺黃色紙有幾個小正方形紙片大。

  板書:黃色=8個小正方形

  同學們擺得真快,下面請大家自己從學具袋中拿出小長方形紙片作標準來擺一擺紅色紙,看看紅色紙上能擺多少個小長方形紙片。

  板書:紅色=9個小長方形

  我知道了!是紅色紙的面積大!因為紅色紙有9個小長方形,黃色紙只有8個小正方形,9比8大,所以紅色紙大。有同學不同意,能說說你的理由嗎?(小長方形和小正方形不一樣大,所以沒法比較。)

  你的意思是說要用同一種小紙片作標準對嗎?好,那咱們就用小正方形做標準吧,試試也用小正方形擺一擺紅色紙。

  板書:紅色紙=8個小正方形

  現(xiàn)在能比較了嗎?紅色紙和黃色紙的面積一樣大!

  這也告訴我們,在比較和測量面積時標準要怎樣呢?(統(tǒng)一)

  是的,就像測量物體的長度時要用統(tǒng)一的長度單位一樣,測量面積時就要用統(tǒng)一的什么單位?(面積單位,板書課題)(提醒學生收好學具)

  人們經(jīng)過不斷的探索,創(chuàng)造了一些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你們想不想知道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有多大?請同學們拿出學具里最小的正方形,這就是1平方厘米,量一量它的每條邊有多長?(貼在黑板上)

  也就是說邊長1厘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厘米。誰愿意再說一說?(指兩名同學說,全班說)

  板書:邊長1厘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厘米。

  現(xiàn)在請你用1平方厘米量一量,看哪個指甲蓋的面積接近1平方厘米?

  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表面的面積大約是1平方厘米?(紐扣、開關按紐、電腦鍵盤上的一個鍵、電話上的按鍵)

  我們的周圍和生活中有這么多物體的面積大約是1平方厘米,現(xiàn)在請大家閉上眼睛想一想,1平方厘米有多大。睜開眼睛,你記住1平方厘米這個朋友了嗎?有了1平方厘米這個朋友的幫助,我們就可以測量一些物體的面積了,請同學們拿出小長方形紙片,用1平方厘米擺一擺,看看它的面積是多少?(12平方厘米)

  你不但很快測出了這張紙的面積大小,而且還用了巧妙的方法,真是了不起。

  1平方厘米已經(jīng)跟大家成好朋友了,下面我們來跟1平方分米交朋友。請大家試著從學具袋里找到1平方分米,舉起來,仔細看看,再量一量它的邊長。是1分米嗎?也就是說,邊長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分米。

  記住1平方分米這個朋友了嗎?讓我們用手來比劃一下。

  生活有很多物體的表面面積大約是1平方分米,你能在教室里找到嗎?(數(shù)學書的一半,開關蓋)

  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都和大家見面了,現(xiàn)在咱們再來認識1平方米這個朋友,大家可不要被它嚇到哦。感覺怎樣?你猜猜它的邊長是多少?你能像這樣說說1平方米有多大嗎?

  板書:邊長1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米。

  估計一下這塊黑板的面積大約多少平方米。

  三、小結,揭示課題

  剛才,通過學習我們知道了什么是面積,還認識了三個常用的面積單位,下面就讓我們利用這節(jié)課學習的知識解決一些問題好嗎?

  四、鞏固練習

  1、物體()的大小或()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

  測量或計算面積時,要用()單位,常用的面積單位有()、()、()。

  用邊長1分米的正方形去量一塊地磚,正好放9個,這塊地磚的面積是()。

  2、我能行,請你試著填一填。

  一枚郵票的面積是4()

  一塊手帕的面積是4()

  小紅家的衛(wèi)生間大約有4()

  3、請你當回小法官。(區(qū)別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

  小明身高140平方厘米。()

  教室的門高2平方米()

  課桌大約長6平方分米()

  4、光明小學三(2)班被評為“優(yōu)秀班集體”,學校頒發(fā)了一張獎狀給三(2)班,同學們用邊長1分米的正方形量了量這張獎狀,發(fā)現(xiàn)它橫著能擺5個正方形,豎著能擺4個正方形。

  你能幫三(2)班的同學們算一算,做鏡框的鋁條大約要多長?做鏡面的玻璃大約要多大嗎?(拓展練習)

  五、總結全課

  1、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面積和面積單位

  我們知道了:物體表面的大小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

  還知道了:邊長1厘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厘米。

  邊長1分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分米。

  邊長1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米。

  你還有什么問題嗎?還想知道什么?

  除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這三個面積單位,還有沒有其他的面積單位?

  還有平方公里,我們中國的國土面積就大約是960萬平方公里。

  2、評價。

  你對自己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滿意嗎?

  3、課后延伸。

  請同學們回家后調查你家的居住面積、小區(qū)的面積、或是你喜歡的風景區(qū)的面積。

  教學后記:

  一、創(chuàng)設生活情景,積極為學生搭建學習的平臺。

  二、讓學生自己來“做數(shù)學”

  三、重視空間表象的建立

  四、滲透人文關懷,營造寬松、平等、民主的教學氛圍。

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4

  教學目標:

  1、掌握一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口乘法的計算方法,并能夠正確地進行計算。

  2、理解乘法的意義,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體數(shù)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教學重點:掌握一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口算乘法

  教學難點:一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進位)口算

  教具準備:教學掛圖

  教學過程:

  教師教學設計學生的活動教學反思

  一、復習。

  教師出示上節(jié)課所學的口算乘法練習。

  二、新授。

  1、出示掛圖,引導學生觀察。

  2、教師提出問題:賣3個游泳圈需要多少錢?

  3、教師板書學生的方法,并問:12×3怎樣計算?

  4、學生將答案寫在書上。

  5、出示第二個問題:買3個球需要多少錢?

  6、教師組織學生討論:

  怎樣計算:15×3

  與12×3有什么不同

  7、學生將答案寫在書上

  三、練習。

  完成P3第1~4題

  1、2題可獨立完成。

  2、4題對部分學生來說有一定難度,可適當?shù)妮o導。

  四、評價

  你覺得這節(jié)課學得怎樣?哪些地方還需要提高?

  學生聽算,做完后集體訂正。

  學生仔細觀察圖片,說說圖片中的數(shù)學信息。

  學生獨立思考問題,并列出算式:1、12+12+12=361、12×3

  學生獨立思考后,指名回答計算方法。教師板書:10×3=302×3=6所以12×3=36

  學生獨立思考列出算式并嘗試解答。

  這是本節(jié)課的難點,學生可以用筆算的計算順序來解答也可有其他的方法,必須掌握扎實,多復述。

  做完后小組交流

  學生自評、互評。

  板書設計:

  買3個游泳圈需要多少錢?買3個球需要多少錢?

  12×3=3615×3=45

  10×3=302×3=610×3=305×3=15

  30+6=3630+15=45

  第3課時:練習一

  教學內容:練習一第1~6題

  教學目標:

  1、通過聯(lián)系,鞏固前面所得的口算乘法,使學生能夠熟練計算。

  2、能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體會乘法的意義。

  教學重點:一個因數(shù)是一位數(shù)的口算乘法

  教學難點:在能夠正確迅速計算的同時,能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方法:練習法

  教學過程:

  教師教學設計學生的活動教學反思

  一、復習。

  1、一位數(shù)乘整十整百數(shù)的口算練習。

  2、一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不進位)

  3、一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進位)

  二、練習。

  完成練習一的第1~6題。

  1、教師組織學生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

  2、組織學生看圖,思考,列式,計算,寫答語。

  第2問有學生自己提問題并解答,教室可組織小組進行交流

  3、先出示題目,問學生應該先做什么,再比較,哪些題還有其他方法?

  4、本題數(shù)字信息較多,問題由簡單到復雜,可給學生充足的時間思考后再個別輔導。

  5、先讓學生說說每道題的運算順序,然后再解答。

  6、爸爸的年齡學生計算是沒有問題的,媽媽的年齡,可給與一定的提示。

  三、課堂評價

  你覺得口算乘法掌握得怎樣,你能解決那些實際問題?

  學生聽算,集體訂正,并與同伴交流計算的方法。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并說說計算是要注意什么。

  先觀察圖片從中獲取數(shù)學信息,然后思考問題,列出算式最后解答。

  學生提出問題后自己解答,并在小組內交流。

  比較大小的方法不,可先算出結果,也可觀察因數(shù)的變化。

  學生先觀察圖片,獲取信息,再根據(jù)問題選擇有用的信息進行解答?梢哉埱蠼處煄椭。

  學生弄清楚運算順序后再解答,最后訂正。

  先獨立思考,在完成題目。

  學生在小組內互相說,可與他人交流自己的不足,互相幫助。

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5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使學生進一步熟練口算整十、整百數(shù)乘整十數(shù)及兩位數(shù)乘整十、整百數(shù)(每位乘積不滿十)。

  2、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估算方法,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乘法估算,并解釋估算的過程。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

  1、學生回顧上兩節(jié)課學習的內容。

  2、開火車的形式進行口算練習:

  50×1070×20xx×40500×70600×80

  選擇一部分題目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樣口算的'。

  3、聽算練習:

  40×1030×20xx×50300×10300×80

  4、估算:

  42×1168×1032×47

  四人小組互相說說是怎樣估算的?有多少種估算的方法?

  二、解決問題:

  1、養(yǎng)一張蠶需要桑葉約600千克,可產(chǎn)繭約50千克。

 。1)小明家養(yǎng)了4張蠶,可產(chǎn)繭多少千克?需要桑葉多少千克?

  (2)張村共養(yǎng)40張蠶,可產(chǎn)繭多少千克?需要桑葉多少千克?

  學生仔細讀題,理解題目意思,并弄明白兩個問題的不同。

  同桌合作完成,集體講評。

  2、果園里有28行橘子樹,每行32棵。果園里大約有多少棵果樹?

  先列出算式,想一想,是求近似值還是準確的值?該怎樣解決?學生獨立完成。

  三、綜合練習:

  1、獨立完成練習十四第5、6題,比一比,誰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完成得最好。

  2、分組進行“奪紅旗”比賽(練習十四第9題)

  3、合作完成練習十四第10、12題。集體講評。

  四、學習總結:

  教學反思:

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6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使學生會辯認地圖上的東、南、西、北四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辯認地圖上的其余三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在地圖上的方向。

  2.過程與方法目標:

  在展示、交流各種不同的校園示意圖記錄方式的活動中,體會地圖按“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繪制的必要性,學會辨認地圖上東、南、西、北的方法。

  3.情感與態(tài)度目標

  能在學習活動中與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發(fā)表自己的意見,獲得積極愉悅的情感體驗。

  教學重點:會辯認地圖上的東、南、西、北,并能描述物體在地圖上的方向。

  教學難點:體會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的相對性。

  教具學具:松鼠、貓、兔、鹿、狗、熊的圖片各一張。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說一說,你的東、南、西、北面坐的是哪位同學?

  2.早晨當你面對太陽時,你的后面、左面、右面分別是哪個方向?晚上當你面對北極星時,你的后面、左面、右面分別是哪個方向?

  3.同學們已經(jīng)初步認識了東、南、西、北,怎樣辯認地圖上的東、南、西、北呢?今天,我們就來研究地圖上的東、南、西、北。

  二、探索新知

  1.感悟地圖按“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繪制的必要性

  從學生上節(jié)課繪制的校園示意圖中,選擇把上方分別定為東、南、西、北的四幅示意圖貼在黑板上。

 。1)請同學們比較一下,這四幅校園示意圖有什么不同?

  (2)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人們也像這樣,各自把上方定為不同的方向繪制地圖,你們覺得怎么樣,說說你的看法?……那有沒有解決的辦法呢?

 。3)學生充分發(fā)表意見后,教師指出:人們?yōu)榱私鉀Q這一問題,規(guī)定繪制地圖時,上面表示北方,下面表示南方,左邊表示西方,右邊表示東方,簡單地說,就是“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4)留下黑板上把上方定為北的'示意圖,去掉方位詞,只注明“北”。然后,教師帶領學生在示意圖上指著一起念“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三遍。

  2.辨認地圖上的東、南、西、北

  根據(jù)第4頁下面的校園示意圖,回答下面的問題:

  (1)教學樓在操場的什么方向?

  圖書館在操場的什么方向?

  大門在操場的什么方向?

  體育館在操場的什么方向?

 。2)操場在教學樓的什么方向?

  操場在圖書館的什么方向?

  操場在大門的什么方向?

  操場體育館的在什么方向?

  3.爭當優(yōu)秀的導游

  根據(jù)第2頁的主題圖,組織爭當優(yōu)秀導游的活動。

 。1)我國首都北京的天空門廣場有哪些主要建筑?

 。2)如果你是一位導游,你能用東南西北和課外知識,向游客介紹一下天安門廣場嗎?請同學們先試著介紹介紹,待會兒從你們中評選出優(yōu)秀導游。

  (3)采用自愿的方式請導游介紹天安門廣場,在學生評價的基礎上評選優(yōu)秀導游。

  三、鞏固練習

  1.練習二第4題

  學生在地圖上圈出北京、嵩山、泰山、衡山、華山、恒山后,獨立完成填空。

  2.數(shù)學游戲

  教師出示貓、兔、鹿、狗、熊、松鼠的圖片,把松鼠的圖片貼在黑板上,并注明“北”,請學生根據(jù)教師的描述,把其他動物貼在相應的位置。

 。1)貓在松鼠的西面,兔在松鼠的南面。

 。2)鹿的西面是松鼠,狗的南面是松鼠。

 。3)熊既在鹿的北面,又狗的東面。

  四、全課總結

  今天學會了什么?怎樣在地圖上辯認東、西、南、北?

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7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知道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數(shù)都得0。

  2、掌握一位數(shù)除多位數(shù),商中間有0的除法的算理,會正確計算商中間有0的除法。

  3、培養(yǎng)學生認真、仔細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商中間有0的一種情況;求出商的最高位后,除到被除數(shù)的某一位是0就商0。能正確計算商中間有0的除法。

  教具準備口算卡片

  教學過程教,學設計個性化設計及反思

  一、學前準備

  1、口算練習(出示卡片)

  2、說出每個數(shù)中的'0表示的數(shù)值。

 。1)板書:39

  請說出3和9各表示的意義。

  (2)板書:0

  請學生說出0表示的意義。

 。3)在3和9的中間添上一個0,使39變成“309”,請同學說出0在這個位置表示的意義是什么?

  二、探究新知

  1、學習教材第23頁例5。

 。1)提問:哪個數(shù)和5相乘得0。

 。2)列式計算:0÷5=0

 。3)理解0÷5為什么等于0。

 。4)結合算理說一說,0÷20÷8各得多少。

 。5)總結: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數(shù)都得0。

  2、學習教材第23頁例6中的(1)題。

 。1)理解題意。根據(jù)題意可知,小明買了2套中國古典名著,花了208元,求每套花了多少錢,應該用除法計算,列式為208÷2

 。2)板書:208÷2

  (3)學生獨立完成筆算。

 。4)展示學生筆算過程。

 。5)觀察思考:為什么2除到被除數(shù)十位上的0時,商的十位上得0呢?

 。6)觀察學生的筆算,講清算理。

 。7)自主回顧筆算過程。

 。8)同桌交流,商的十位上為什么要寫0。

  3、學習例6中的(2)題。

  (1)板書:216÷2

 。2)探究筆算方法。

  筆算時,先用2去除被除數(shù)百位上的2,2除以2得,在百位上商1,再用2去除十位上的1,1除以2不夠商1,要在十位上商0占位,0乘1得0,1減去0還得1,最后被除數(shù)十位上的1與個位上的6合并成16,16除以2得8,在商的個位上寫8。

 。3)指名學生到黑板上板演。

  三、課堂作業(yè)新設計

  1、計算。

 。1)獨立完成。

 。2)老師巡視,了解學生的做題情況。

  (3)對學生計算中的錯誤,有針對性地進行糾正。

 。4)了解學生是怎樣驗算的。

  2、病題門診。

 。1)出示題。

 。2)理順思維,觀察發(fā)現(xiàn)。

 。3)說一說,這道題錯在什么地方。

  (4)指明學生板書并口述怎樣改正。

 。5)說一說,做題時要注意些什么。

  四、思維訓練

  筆算:

  (1)嘗試計算。

 。2)質疑。問:為什么商中間要寫兩個0?(商中間應該商幾個0,就寫幾個0,不能只寫一個0)

  五、板書設計

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8

  教學內容

  小學數(shù)學第五冊第九單元《統(tǒng)計和可能性》

  教學目標

  1、學生能夠列出簡單試驗所有可能發(fā)生的結果,知道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使學生能夠對一些問題簡單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

  3、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在引導學生探索新知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以及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難點

  1、使學生能夠列出簡單試驗所有可能發(fā)生的結果,知道事件發(fā)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能夠對一些簡單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

  教具準備

  電腦課件、轉盤、紙杯、白球、黃球、紅球、盒子。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提示課題

  同學們,你們課間喜歡做游戲嗎?在游戲前怎樣決定誰先玩的呢?石頭、剪刀、布這三種手式哪種最厲害呢?想和老師比試比試嗎?如果老師和人們一起玩,你們認為有什么結果?學生發(fā)言(可能贏、可能輸、也可能平)師生共同班幾次,充分體驗。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繼續(xù)研究有關可能性的問題。(板書課題)

  二、實驗探索,學習新知

  活動一:摸名片

  1、學生制作自己的名片,注意寫清姓名、性別、屬相、班級、愛好、電話號碼。

  2、學生自讀游戲規(guī)則(課件出示)

  3、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始“摸名片”游戲,游戲后各組組長做好記錄并統(tǒng)計結果。

  4、集體交流:匯總每小組的實驗數(shù)據(jù)。引導學生:通過觀察這些數(shù)據(jù),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為什么摸出屬牛的同學比較多,而摸出屬鼠的同學比較少呢?

  5、結論:

  有的小組屬牛可能性大,有的小組屬鼠可能性小。有的小組屬牛和屬鼠的可能性一樣大。

  6、這是為什么?可能性的.大小與什么有關系?小組討論。

  7、學生舉例:生活中哪些事情存在可能性的現(xiàn)象?

  活動二:拋紙杯

  1、猜想:

  紙杯拋向空中落地時有幾種可能。學生獨立思考后回答。到底誰說得對呢?我們一起來做個試驗。

  2、實驗:

  每個人重復拋5次,并把實驗結果記錄下來。

  3、與同伴說一說,可能出現(xiàn)哪幾種結果并寫下來。

  4、結論:

  紙杯拋向空中落到地面后可能出現(xiàn)三種情況:杯口朝上、杯口朝下、躺在地面上。

  活動三:摸球

  1、出示盒子(里面兩個黃球,一個白球)

  ①任意摸一個球,摸哪種顏色球的可能性大。

 、诜纸M實驗加以證明。

  ③小結:任意摸一個球,有2種結果,摸到黃球的可能性大,白球的可能性小。

  2、再放入3個紅球,會出現(xiàn)哪種結果?摸到哪種球的可能性大,哪種球的可能性小,能摸出黑球嗎?

  ①實驗驗證。

 、谛〗Y。

  3、出示盒子(2個白球,2個黃球)

  師:一次摸出兩個球,可能出現(xiàn)哪些結果?小組討論并填表。

  4、擴展練習:

 、偾皫滋炖蠋熢谝粋商場門口發(fā)現(xiàn)了這樣一種情況:一個人手里拿著一個布袋,布袋里紅、綠兩種玻璃球各5個,只需5角球就能玩一次,誰能在布袋里摸5次,摸5個紅球或5個綠球就獎勵5元錢,如果你在場你會不會去玩?為什么?

  ②學生模擬摸球游戲。

 、坌〗Y:在布袋中能夠摸出5個紅球或5個綠球可能性非常小,這只是生活中最簡單的騙術,在生活中還有許多形形色色的陷井,我們識破這些陷井的辦法就是學好科學知識,用知識武裝我們的頭腦。

  三、總結

  這節(jié)課你有哪些收獲?

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9

  教師引導學生從觀察公因式入手,通過適當變形找到公因式,第(1)題添括號,第(2)題連續(xù)兩次使用提公因式法,讓學生體會整體的思想方法。還要注意因式分解要分解到不能分解為止。

  三、課堂練習

  基礎訓練:

  1、把下列多項式因式分解:

  學生解答各題,教師組織學生互相批改,對學生出錯比較多的地方做講解和變式訓練。

  提高訓練

  2、把下列多項式因式分解:

  四、小結

  讓學生討論交流一下提公因式法的.關鍵是什么,如何確定多項式的公因式,以及要注意的一些細節(jié)問題。

  五、布置作業(yè)

  教材P62第2題的(4)(5)(6),第4題。

  擴展閱讀

  提公因式法導學案

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10

  第一單元

  第一課我愛我的家

  教學目標:

 。薄⒍萌巳硕加凶陨淼募遥说纳铍x不開家,培養(yǎng)對家的親近感和歸屬感。

  2、通過講述日常家庭生活等活動,讓學生感受家庭的溫暖,激發(fā)愛家的情感。

 。、通過學習了解家庭的過去和長輩們小時候的生活,進一步加深對家庭的認識和了解,感知社會進步給家庭生活帶來的變化。

  教學重點:

  通過教學活動,讓學生感受家庭溫暖,培養(yǎng)對家的親近感和歸屬感。

  教學難點:

  了解家庭的過去,感知社會進步給家庭生活帶來的變化。 課程準備:

 。、教學課件

 。、家庭日常生活照片和一些老照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1、聽曲《可愛的家》,讓大家猜猜這是什么曲子,會唱的一起唱。

 。、聽教師朗誦一首詩歌:《我愛我家》

 。、同學們,你們都有自身的家,你們是家庭的一份子,在家庭的關心照顧下健康生長,你們愛自身的家嗎?現(xiàn)在請我們的同學來向大家介紹一下自身的家。

  二、認識自身的家庭

 。薄⒆寖擅瑢W出示照片(家人合照或家居照),向大家介紹自身家的家庭成員和家居環(huán)境。

 。、談話,讓學生明白到家人各有特點,每個家庭也各有特點,不同地區(qū),人們的家居和生活習慣也各有不同。

  三、你什么時候最想家

  1、看圖說說這些人在干什么,想象當時的情景。說說他們?yōu)槭裁聪爰摇?/p>

  2、說說你什么時候最想家,為什么?

  四、有家感覺真好

  1、看照片評價照片中的小孩有一個什么樣的家。

  2、教師給學生介紹自身也有一個溫馨的家,以和家庭的基本情況,談談自身對家庭愛的一些體會和具體事例。讓學生感受到小朋友是在家人的關愛下生長的。

  五、我愛我家

  1、請學生用彩筆在教材上畫自身家居的外觀或內景,或者把家居的特點和自身在居室里的一些活動。

  2、展示個別同學的作品,并讓他說說怎樣美化自身的家居。比方,自制一張剪貼畫,貼在墻上;將零亂地房間收拾干凈、整齊。

  3、同學們各抒己見:我們應該用什么行動去愛我們的家?

  六、講講我家歷史上的小故事

  1、教師先講講自身小時候的故事或自身家長小時候的故事。

  2、讓學生將自身的調查情況在小組或班級中匯報,也可以將找到的照片和實物向大家做介紹。

  3、交流一下調查后的感想。談一談,自身從中知道了什么?發(fā)現(xiàn)了什么?

  4、教育學生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

  七、也談我的煩惱。

  1、教師:家庭是溫暖的,是我們快樂生長的搖籃,是我們避風的港灣,但是在實際的家庭生活中,不少同學也會遇到過大大小小的“家庭中的煩惱”,現(xiàn)在,請我們的同學說說心里話。

  2、讓學生自身談談與家長發(fā)生的矛盾,通常是怎么解決的。大家互相交流解決矛盾的經(jīng)驗。

  3、教師設置三種選擇,學生先選其一,并說明自身選擇的理由:爸爸媽媽愛我,我也愛他們;爸爸媽媽有時對我不好,我還是愛他們;爸爸媽媽不喜歡我,我也不喜歡他們。

  4、選讀一位學生的習作,宣讀。

  八、小結

  同學們,讓我們一起用行動來愛我們的家和我們的家人吧,愿我們的家庭生活更加溫馨、更加美滿!

  第二課、我們的學校

  一、教學目標

  1、結合自身學校開展的`各項活動,體會學校生活的快樂,以和學校與自身生長的關系。

  2、通過觀看學校的櫥窗、展板、專欄、學校特色角等,感受學校文化的豐富內涵,在增強對學校的親近感的同時,獲得積極的人生啟迪。

  3、通過了解學校的發(fā)展變化和全校師生取得的各種成果,形成為學校感到驕傲自豪的情感,在潛移默化之中,讓學生發(fā)生“我也要為校爭光”的愿望。

  4、初步了解一些我國不同地區(qū)、不同時期和不同類型的學校,以開闊學生的視野,增進對學校的認識和對未來學校的神往。

  二、教學重點

  體會學校生活的快樂,以和學校與自身生長的關系。感受學校文化的豐富內涵,增強對學校的親近感。

  教學難點

  從學校文化中,獲得積極的人生啟迪,形成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發(fā)生為校爭光的愿望。

  三、活動準備

  1、收集學校開展的各種活動的照片,學校的展板、專欄、文化墻、學校特色角等的照片,以和過去和現(xiàn)在本校校舍的照片或圖片。

  2、收集我國不同地區(qū)、不同時期和不同類型學校的照片。

  四、教學過程

  (一)音樂引入:

  1)播放歌曲《學校中的喜悅》

  2)提問:聽了這首歌,你知道歌中的意思是什么嗎?你們喜歡學校的生活嗎?

 。ǘ┴S富多彩的學校生活。

  1)看圖片,了解學校開展了哪些活動。

  2)說說自身參與學校活動的紀念品,回憶自身參與的學;顒,如入隊時的照片,參與活動時的照片,競賽中獲的獎,春游時買的小紀念品,活動后寫的日記,上課時畫的圖畫,制作的美術作品。

  3)講一講對自身印象最深的學;顒印

  (三)學校文化探秘

  1)將學生實地了解到的本校的學校文化寫成一個小報告。內容可以為“學校文化面面觀”、“我最感興趣的一角”、“我給學校文化的寄語”等幾方面展開。

  2)小組討論,學校設計這樣的學校文化的用意是什么。

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11

  教學內容:

  實驗教材(北師大版)三年級數(shù)學下冊P69-70內容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問題情境,了解平均數(shù)的意義,體會平均數(shù)的必要性,學會計算簡單數(shù)據(jù)的平均數(shù)。

  2.能讀懂簡單的統(tǒng)計圖,并能根據(jù)統(tǒng)計圖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發(fā)展統(tǒng)計觀念,增強與他人交流的意識和能力。

  重難點、關鍵:

  重點:讀懂統(tǒng)計圖,了解平均數(shù)的意義,學會求簡單數(shù)據(jù)的平均數(shù)。(結果為整數(shù))

  難點:了解平均數(shù)的意義。

  關鍵:讓學生在實際問題的解決過程中認識平均數(shù),并能運用已學統(tǒng)計知識和平均數(shù)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活動一:讀統(tǒng)計圖

  師:同學們,你們玩過投籃比賽嗎?你們懂得一些投籃比賽規(guī)則吧?

  師簡要說明一些投籃規(guī)則。

  師:三(1)班同學分成四小組舉行兩場投籃比賽,同學們想不想看一看?

  師:第一場比賽,準備,開始!同學們把比賽結果制成了統(tǒng)計圖,請看!通過統(tǒng)計圖你獲得了哪些信息?

  學生發(fā)言,師正確評價學生的發(fā)言。

  接著展示第二場比賽結果的統(tǒng)計表。師:這是第二場比賽的情況,誰能根據(jù)統(tǒng)計表幫老師把這場比賽的統(tǒng)計圖完成呢?

  然后全體進行評價。

 。ǘ┗顒佣邯勁平o哪組

  師:兩組比賽情況已經(jīng)出來,下面讓我們來評一評這兩塊獎牌分別該給哪個組?(師出示獎牌,同時展示課題:比一比)

  師:我想請大家來做裁判,你們樂意接受嗎?

  師:同學們可以從中任選一場來評,評的時候要仔細觀察,發(fā)揮小組合作優(yōu)勢,看誰的辦法好,理由充分,我們要給優(yōu)秀裁判組發(fā)獎牌,各小組加油喲!(同時出示小獎牌)

  小組合作,教師巡視并參與活動,然后反饋意見,適時發(fā)優(yōu)秀裁判獎牌。

  師小結:第一場比賽兩組人數(shù)相同,第一組總數(shù)20個,第二組總數(shù)19個,所以獎牌應給第一組。

  問:第二場比賽中,第三組總數(shù)25個,第四組總數(shù)24個,但人數(shù)不相同,獎牌應給哪組呢?

  師:在人數(shù)不相等的`情況下,光看總數(shù)不公平,應比小組里平均每人投中的個數(shù),即平均數(shù)。(板書:平均數(shù))你們有什么好辦法算出每組的平均數(shù)嗎?

  激起學生再次進行討論。

  小組匯報:①移多補少

 、谟嬎闫骄鶖(shù):第三組 (5+8+4+2+6)5=5(個)

  (板書) 第四組 (6+5+6+7)4=6(個)

  師生小結第二場比賽的獎牌應給第四組。

  師:剛才大家在積極思考第二場比賽的獎牌應給哪組,最后是誰幫我們解決了難題?

  生:平均數(shù)。

  師:你們覺得平均數(shù)怎么樣?

  師生小結:像第一場比賽人數(shù)相等,我們可以求總數(shù),也可以求平均數(shù);但第二場比賽人數(shù)不相等,就一定要用平均數(shù)才能解決問題,這里求平均數(shù)就是用總數(shù)除以人數(shù)。同學們的裁判任務完成得真不錯,我代表三(1)班同學感謝大家!

 。ㄈ┗顒尤涸囈辉

  師:最近小熊開了一個冷飲店,本月前三周賣出冰糕情況見統(tǒng)計圖。(展示統(tǒng)計圖)小熊現(xiàn)在有個難題,本周該進多少冰糕呢?你們能不能幫小熊解決這個難題?

  組織學生獨立思考,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

  學生反饋意見,師生共同評價,意見合理都要給與鼓勵。

 。ㄋ模┗顒铀模赫f一說

  師:生活中,有很多有關平均數(shù)的信息,比如,我了解到我們班同學的平均身高是134厘米,你們知道自己的身高嗎?

  部分學生匯報身高,師適時強調同學們要加強鍛煉,使自己的身體更健康。

  師:生活中,你在哪兒見過或用到過有關平均數(shù)的信息?說說看。

  指名匯報,師及時進行表揚,并鼓勵學生平時要積極思考,善于積累數(shù)學知識。

 。ㄎ澹⿲嵺`活動

  調查小組同學的身高,并計算小組的平均身高。

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12

  教材分析及重難點:

  本節(jié)課第一個任務就是以“哥倫布豎雞蛋”喚起學生對本單元知識點回憶和探索。第二個任務就是引導學生用自己的方式梳理本單元的知識點和重難點。第三個任務就是設計了一些難易適中的練習讓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程度的發(fā)展。

  第1塊是用估計法得出“哥倫布豎雞蛋”的大約字數(shù),鼓勵學生用多種估計法展開估計,并對照實際字數(shù),看看誰的估計最接近實際22×13,估算的同時復習了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不進位乘法筆算,是一道融口算、估算和筆算于一體的練習。練習十七第1題是對整十、整百數(shù)乘整十數(shù),兩位數(shù)乘整十、整百數(shù)(每位乘積不滿十)口算的復習和回顧,第2題是“為企鵝找冰”,趣味的題目引領學生對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進位乘法和不進位乘法的回顧,以達到熟練掌握的情度。第3題和第4題是情境式的應用題,其中第3題用“共有32個國家隊進入世界杯足球賽的決賽階段”和“每隊有23名隊員”這兩個信息來要求學生得出“一共有多少名隊員參加比賽?”其中滲透了每份數(shù)、份數(shù)和總數(shù)之間的關系,也滲透了讓學生對國家大事的關注,讓計算與情感溶為一體。第4題也是滲透了每份數(shù)、份數(shù)和總數(shù)之間的關系,但是它需要學生能從圖中的信息得到“一輛車準乘54人”,才能和另一個信息“我們公司共有25輛這種旅游車”組合成一道能求總數(shù)的應用題,培養(yǎng)了學生分析應用題的能力和對信息處理的能力,達到了對所學知識的靈活運用。

  教學重難點:用自己的方式經(jīng)歷和回顧本單元知識,并能用所學知識靈活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目標:

  1.學生經(jīng)歷回顧和整理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口算、估算、筆算方法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基本的.歸納、整理能力。

  2.注意培養(yǎng)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思考問題的習慣,體現(xiàn)解決問題策略多樣化的數(shù)學思想。

  教學設計:

  一、猜謎引入、調動情感

  師:請根據(jù)語言提示,搶答出一位古代世界名人的名字。(提示1:男人。提示2:出生在意大利。提示3:世界著名的探險家。提示4:舉世聞名的航海家。提示5:最早發(fā)現(xiàn)美洲新大陸)

  生:哥倫布。

  二、提出問題,尋求策略

  師:想不想聽哥倫布對“蛋的解說”?猜一猜,聽完這個故事用了多長時間?

  生1:1分40秒。

  生2:2分鐘。

  師:你們猜得很接近準確數(shù)1分52秒,如此短暫的時間,卻能做許多事情,所以我們要珍惜時間,好好學習,好好生活。聽了這個故事,你有何感想?

  生1:在事情完成之后每個人都知道如何去做,但只有具有膽魄和創(chuàng)造力的人才能夠做第一位勇士。

  生2:當別人取得榮耀時,怨恨、妒忌是不對的。只有吸取別人的成功經(jīng)驗,為己所用,才能使自己不斷進步。

  師:這個小故事在課本68頁,想一想:這篇文章大概有多少字?

 。ㄓ械膶W生在獨立解決,有的學生在跟合作伙伴討論,全體學生都在積極尋找解決問題的不同方法,準備展示匯報)

  生1:可以一個字一個字地數(shù)。

  生2:這種方法數(shù)起來太慢,可以先數(shù)每行有多少字,再數(shù)共有幾行。用每行的字數(shù)22乘行數(shù)13得到算式22×13,22≈20,13×20=260。所以這篇文章大概有260個字。

  生3:這篇文章每一段的行數(shù)大致相同,因此可以先數(shù)出一段的字數(shù),再乘一共有幾段就可以了。

  生4:可以用筆算,22×13=286。

  師生共同展示、交流自己整理的本單元的知識結構圖

 、僮寣W生在小組內交流自己整理知識的方法和方式。

  師:我們能運用不同的策略解決問題,實際是運用了本單元所學的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口算、估算、筆算方法。老師課前請每一位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將本單元學習的內容整理出來。你們準備好了嗎?

  生:準備好了。

  師:請你們四人一小組,首先交流自己整理知識的方法,然后評選出整理較全面、具有邏輯性的作品在展示臺上展示、匯報。

 、谙扰筛餍〗M代表展示作品,交流整理方法,其他學生做出評斷。

  小組1:我是用文字敘述的方式整理本單元知識。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這一單元學習了口算乘法和筆算乘法,學習順序是口算乘法在前,筆算乘法在后。其中口算乘法有兩個例題,例子是整十、整百數(shù)乘整十數(shù)的口算,例2是估算;筆算乘法有兩個例題,例1是不進位筆算,例2是進位筆算。

  師:請對本小組的作品及發(fā)言做一些評斷。

  生:他們的作品較系統(tǒng)、全面地整理出了本單元知識,書寫工整、美觀。發(fā)言時思路清晰,語言流暢。

  小組2:我根據(jù)目錄和例題的內容,用表格的方式整理本單元知識。表格中第一列是本單元總的學習內容“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第二列分為三格分別是口算乘法、筆算乘法、解決問題?谒愠朔▽谋砀穹譃閮筛,分別中整十、整百數(shù)乘整十數(shù)的口算、估算:筆算乘法對應的表格分為兩格,分別是不進位筆算、進位筆算;解決問題對應的表格分為三格,分別是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生:用表格的方式整理知識比用文字敘述要直觀、清楚。

  小組裝:我是用框圖的方式整理知識的。用長方形框表示各項內容,然后用大括號連接。我把口算乘法放在上方,筆算乘法放在下方,這符合教材的安排意圖:口算是筆算的基礎?谒愠朔òㄕ、整百數(shù)乘整十數(shù)的口算和估算;筆算乘法包括不進位筆算和進位筆算。

  生:我認為用框圖整理知識是最方便、最直觀清晰的方式,不僅全面、邏輯性很強,而且有使人看后一目了然的效果。

  三、鞏固練習、拓展思維

  1.基本練習。

  a.出示練習十七第1題,口算練習,采用“比一比誰算得又對又快”的形式,讓全體學生精神專注地口算。表揚做得全對的同學,請他們說一說口算又對快的竅門,從而再現(xiàn)口算規(guī)律:整十、整百數(shù)乘整十數(shù),用0前面的數(shù)相乘,再在乘得的數(shù)末尾添寫0,兩個因數(shù)末尾有幾個0,就在得數(shù)末尾添上幾個0,從而提高口算能力。

  b.出示練習十七第2題,筆算練習。在練習中加強各種情況的混合練習和比較練習,針對學生計算此類題目容易出錯的三種情況:計算時應選用一個因數(shù)的十位去乘,再用個位去乘;進位時加錯;數(shù)位對不齊。引導學生每計算一步都要看數(shù)位對齊沒有,進位沒有。另外要培養(yǎng)學生書寫工整、認真檢查的習慣。

  2.解決問題、發(fā)散思維

  a.解決書上第3題和第4題。

  b.解決學生生活小問題。

  師:誰愿意當小老師,尋找生活中可以用口算、估算、筆算乘法解決問題的例子,由小老師親自請幾位學生回答。

  小老師1:我姑媽家養(yǎng)了43頭奶牛,一頭奶牛每天吃青草12千克,每天準備450千克青草,夠嗎?

  生1:可以用乘法估算解決。43≈40,40×12=480,480>450。所以每天準備450千克青草不夠用。

  生2:也可以這樣想:12≈10,43×10=430,雖然430<450,但是少算了兩個43是86,430+86>450。所以每天準備450千克青草不夠用。

  小老師2:我們社區(qū)6月份開展“節(jié)約用水”活動,平均每戶節(jié)約61千克水,共有87戶,我們社區(qū)6月份共節(jié)約用水多少千克?

  生:由于這道題目中數(shù)字較大,所求問題需要的是準確數(shù),因此可以用筆算乘法解決。

  小老師3:我家20xx年平均每月大約用電80度,全年大約用電多少度?

  生:一年共12個月,80×12可用口算得到結果。

  師:我們應該根據(jù)實際問題的需要,靈活選擇解決問題的方法。

  [本節(jié)課的設計立足新的理念,淡化“整理和復習”的形式,注重實質,在生動的數(shù)學活動基礎上,不僅引導學生回顧整理了相應的計算方法,而且給學生提供了充足的時間和空間,培養(yǎng)了學生歸納和總結的能力;同時在練習的設計上,也注重了練習的層次性和趣味性。提升了對本單元知識的掌握水平。]

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13

  一、單元目標:

  1、使學生會計算三位數(shù)加、減三位數(shù)

  2、使學生能夠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進一步領會加、減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強估算意識。

  3、使學生理解驗算的意義,會對加法和減法進行驗算,初步養(yǎng)成檢驗和驗算的習慣。

  第一課時:

  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

  二、教學內容:

  萬以內進位加法

  三、教學目標:

  1、經(jīng)歷萬以內進位加法的認識過程,理解萬以內筆算加法的計算法則

  2、能應用法則準確地計算兩位數(shù)進位的加法題

  四、教學重點:

  萬以內進位加法的計算法則

  五、教學難點:

  哪一位上的數(shù)相加滿十,要向前一位進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數(shù)相加時,要記得加上進上來的1。

  六、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引入新知

  1、口算:

  50+70300+500900—50044+22

  30+5035+5587+49(遇到困難)

  2、87+49不能用口算一下子就算出來,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下萬以內進位加法。

  (二)新課展開

  1、春天到了,學校安排我們坐車去動物園春游,三年級一班有45人,二班有47人,一輛車限坐88人,兩個班坐一輛車能坐的.下嗎?

  2、列式計算。用舉手的方式,認為不行的舉手?為什么不行?說明理由。

  3、同桌交流算法:

  5+7=1240+40=8012+80=92

  45+7=5252+40=92

  47+5=5252+40=92

  4、同學們用了這么多的方法,真能干!那有沒有同學直接用45+47算的,說一說你是怎樣思考的?(請生上臺演示)

  5、列豎式計算

  6、多媒體出示例1圖片,獨立完成計算,(兩個學生板演,其余同學在書上完成)

  7、列豎式計算(重點講解)

  (三)鞏固練習、拓展提高

  1、獨立完成做一做1、2

  2、請生回答,集體講解訂正

  (四)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兩位數(shù)加位數(shù)的運算法則,你們學會了嗎?

  (五)作業(yè)

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14

  教材簡析:

  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學過萬以內數(shù)的加、減法和初步認識一位小數(shù)含義的基礎上教學的。教材出現(xiàn)了學生十分熟悉的場景,學生能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例題著重解決兩個一位小數(shù)相加和兩個一位小數(shù)相減的問題。引導學生探索加法計算問題時,口算方法是學生容易想到的,是學生里豎式計算算理的基礎;豎式計算則需要多一點的指導。到解決減法問題時,重點放在豎式的計算上,難點是差的整數(shù)部分是0,要指導學生正確寫出得數(shù)。教材沒有總結出小數(shù)加、減法的計算法則,只是強調讓學生從小數(shù)的含義來思考,這樣能促進學生加身深對小數(shù)含義的理解。

  教學重點:豎式計算小數(shù)加、減法

  教學難點:整數(shù)部分是0的小數(shù)減法

  教學目標:

  1、經(jīng)歷小數(shù)加、減法計算方法的探索過程,掌握一位小數(shù)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地進行計算,并能用來解決有關的實際問題。

  2、提高合作意識,培養(yǎng)主動探究精神,體會小數(shù)加、減法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教學過程:

  一、復習:(作業(yè)中學生錯得蠻多的一道題)

  □<2.9<□□<13.4<□□>10.6>□□>0.9>□

  這些小數(shù)各在哪兩個相鄰的整數(shù)之間?

  讀題后找出關鍵詞:相鄰、整數(shù)

  分別請學生說說答案

  二、學習新知

  1、出示例題信息,看清楚四樣東西的單價:

  饅頭0.5元豆?jié){0.7元餛飩1.8元面條2.4元

  把這幾樣食品的價錢分別用幾元幾角來說說,認識到整數(shù)部分表示的是幾元,小數(shù)部分表示的'是幾角

  2、如果你為自己選兩樣,當成自己的早餐,你會怎么選?

 。z頭和豆?jié){)

  怎么算呢?

  0.5+0.7

  學生自己嘗試用豎式計算,交流算法。

  注意結合學生的講解,加強小數(shù)加法與整數(shù)加法的比較。認識到整數(shù)加法是從個位加起,而小數(shù)加的時候是先加小數(shù)部分,它們其實都是從低位加起,滿十向前一位進一,要進到整數(shù)部分。

  相同位數(shù)對齊,小數(shù)在做加的時候,主要是把小數(shù)點對齊。

  如果你和媽媽一起去吃早飯,你會怎么選?會算嗎?

  大家做在自備本上。交流。

  3、如果要你根據(jù)這些信息,提用減法計算的數(shù)學問題,你會嗎?

  比如(1)面條比餛飩貴多少錢?

  列式并豎式計算:2.4-1.8

  講解時注意講明白:整數(shù)減法的高位如果是0,是沒有必要寫的;但小數(shù)減法減得的整數(shù)部分是0,一定要寫。

  除了比便宜或貴的問題要用減法解決,有沒有別的問題也要用減法解決呢?

  比如:拿5元去付錢,買餛飩和面條,要找回多少錢?

  說說你是怎么解決這個問題的?

  注意,此時的5元,為了計算的方便,可以寫成5.0元

 。ㄘQ式略)

  方法一:5.0-4.2=0.8元

  方法二:5.0-1.8=3.2元,3.2-2.4=0.8元

  那如果把找得的0.8元,繼續(xù)買東西,可以買什么?

  買饅頭:0.8-0.5=0.3元

  買豆?jié){:0.8-0.8=0元。注意,此時只要寫0元,不要寫成0.0元

  三、練習鞏固

  1、完成書上第1題練習:學生獨立完成,交流校對。

  2、讀懂信息:竹竿全長4.6米,露出水面部分長1.2米,水深多少米?

  學生想明白這根竹竿分成了怎樣的兩部分,再解答。

  3、讓學生先看圖說說這四種花的單價:玫瑰每枝2.2元,滿天星每枝0.3元,康乃馨每枝0.6元,月季每枝0.8元

  問(1)小芳買了2枝玫瑰,要付多少錢?

  可能會有學生想到的是乘法,指出:小數(shù)乘法的計算我們現(xiàn)在還不會,可以用加法來計算。

  (2)一枝玫瑰比一枝月季貴多少元?

 。3)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

  4、在得數(shù)比1大的算式后面的□里畫“√”。

  0.6+0.6□0.1+0.8□1.1+0.3□

  0.9-0.3□2.2-1.1□2.5-0.9□

  5、布置作業(yè):

  p.105第2題,用豎式計算。

  課后小記:

  在計算的時候,很多學生都覺得非常的簡單,更愿意用口算。

  學生的作業(yè)基本都是當堂完成,質量好?磥磉@部分內容還是蠻簡單的。

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15

  第10課時 整理和復習

  【教學內容】

  教材第75頁。

  【教學目標】

  1.通過整理和回顧本單元的知識,在頭腦中形成較為系統(tǒng)的知識結構。

  2.鞏固多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計算方法,進一步提高計算能力。

  3.進一步鞏固提高用兩步計算解決問題的分析、解答能力。

  4.學會在系統(tǒng)復習的基礎上理清知識脈絡,進行分類歸納,學會有序整理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能力。

  5.滲透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的觀念,并通過解決實際問題,增強應用數(shù)學的意識,感受數(shù)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教學重難點】

  重 點:系統(tǒng)掌握多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計算方法,能熟練進行計算,并能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難 點:培養(yǎng)學生掌握簡單的歸納、交流總結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回憶再現(xiàn),整理知識

  教師活動:

  教師:回顧一下本單元我們都研究了哪些數(shù)學問題?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進行這一部分的整理和復習。

 。ò鍟n題:整理和復習)

  二、課堂交流,歸納整理

  教師活動:

  1.理清脈絡,整理復習。

 。1)出示學習要求:

 、龠@一單元我們學習了哪些內容?

 、谀阏J為哪些內容比較難,容易出錯?

 、勰氵有什么問題?

 。2)讓學生圍繞這些問題,先自行進行歸納整理,再將歸納的情況,在小組內交流,小組長做好記錄。

  學生活動:

  學生回憶整理,小組討論交流。

  學生可能會出現(xiàn)不同的整理方式:

  第一種:

  2.激發(fā)興趣,合作交流。

  (1)出示題目。(課件出示教材第75頁第2題題目)

 。2)分析問題,選擇算法。

 、僬埻瑢W們先根據(jù)題目列出算式。

  ②小組交流:各題應選擇怎樣的'算法?為什么這樣選擇?說出理由。

  教師:在生活中,只需要知道大概結果或無法求得準確結果時,可以選擇估算;能夠口算的題目則采用口算的方法;若數(shù)目較大,又需要知道準確結果時就用筆算。

  板書:估算、口算、筆算。

 。3)組織討論:你認為估算、口算、筆算什么地方容易出錯?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些什么?先想一想,再和小組內的同學交流,統(tǒng)一意見后羅列出來。

  全班交流,在學生說一些關鍵問題時教師適時指導。

 。4)基本練習,鞏固方法。

 。ń滩牡75頁第1題)

  讓學生獨立解答,指名板演,集體反饋。

  3.解決問題。

  教師:你能提出什么數(shù)學問題?會解決嗎?

  4.指導練習。

 。1)練習十六第1題口算練習。(可抽查一組快速回答。)

 。2)練習十六第3題。

 、賴L試解答。

 、诜答佀悸贰

  a.說說解決問題一般要經(jīng)歷哪幾個環(huán)節(jié)。(閱讀理解,分析解答和回顧反思。)

  b.說說你這樣列式的理由,并怎樣驗證結果是否正確。

 。3)練習十六第4、5題。

  獨立完成,指名反饋,集體訂正。

  三、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你有哪些收獲?你還有什么問題?

  【教學反思】

  整理和復習課一方面要構建出本單元知識間的有機聯(lián)系,讓學生對知識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另一方面通過復習,對各知識點起著鞏固提高的作用,讓學生對學習的知識有一個新的認識和提高。

【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相關文章:

三年級上數(shù)學教案12-13

三年級上冊的數(shù)學教案11-07

三年級人教版數(shù)學教案03-01

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10-29

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01-07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09-30

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05-16

關于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12-17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11-14

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模板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