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哲理寓言故事 推薦度:
- 富有哲理的寓言故事 推薦度:
- 富有哲理的寓言故事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哲理寓言故事匯編15篇
哲理寓言故事1
驢子在吃草的時候聽見蟬在唱歌,歌聲非常美妙動聽。驢子沉醉在這優(yōu)美的旋律中,幾乎忘記了自己的存在。
“要是我能和蟬一樣發(fā)出同樣悅耳動聽的聲音,演唱一首歌曲,那該有多么美好啊!”驢子這樣想,于是便羨慕地問:
“你的歌聲實在是太動聽了,請問你是怎么發(fā)出如此美妙的聲音來的?你有什么秘方或者訣竅嗎?”
蟬答道:“秘方、訣竅倒是談不上,不過我認為我的嗓子好可能和我經(jīng)常吃露水有關(guān)系,露水是種好東西……
驢子聽后大喜,因為露水對于他來說實在很方便就能找得到。從此以后,驢子就不吃草了,只喝草葉上的露水,沒過多久驢子就餓死了。
寓意:沒有必要苛求自己擁有別人的天賦,根據(jù)自身的特性發(fā)展自己的長處就夠了。
管理點評:每一個人都獨一無二,舉世無雙,這世界不存在一模一樣的人。每一個人都有其長處,也有其短處;有其優(yōu)勢,也有其劣勢;有其天賦,也有其缺陷。上帝為你打開一扇窗,必定會關(guān)閉一扇窗;上帝為你關(guān)閉一扇窗,又會為你打開另一扇窗。人的先天所具有的一切,都會遵循能量守恒定理,這里沒有的,那里就有;那里沒有的,這里就會有;反正會保持平衡。所以,不要對他人羨慕嫉妒恨,你沒有的他人有,但你有的他人不一定有。
你在羨慕別人的時候,說不定別人也在同時羨慕你。在企業(yè)里,有人口才很好,憐牙利齒、能言善辯,但有可能書面表達能力差。有人經(jīng)驗豐富,處事嫻熟老道,但有可能思想保守,創(chuàng)新能力差。有人理論水平高,主意多,想法新穎,但有可能操作能力與執(zhí)行能力差。當(dāng)員工當(dāng)?shù)煤玫,不一定能?dāng)好領(lǐng)導(dǎo)。
當(dāng)領(lǐng)導(dǎo)當(dāng)?shù)煤玫腵,不一定能當(dāng)好技術(shù)員。天賦是與生俱來的,屬于先天遺傳的東西,跟基因有關(guān)系。但知識、經(jīng)驗、技能、能力等,屬于后天學(xué)習(xí)的東西,跟基因無關(guān),但跟個人的努力程度、心態(tài)、意志有關(guān)。豹子在陸地上跑得快,老鷹在天上飛得高,這是它們的遺傳所致。
如果豹子想在天上飛,老鷹想在地上跑,那么就是舍長取短了。俗話說:駿馬能歷險,犁田不如牛;堅車能載重,渡河不如舟;舍長以取短,智高難為謀;生材貴適用,慎勿多苛求。作為企業(yè)管理者最重要的是知道每個員工的長處與短處,優(yōu)勢與劣勢,因材施教,因才而用,取長補短,揚長避短,讓每一個人都發(fā)揮他們的長處與聰明才干,為企業(yè)服務(wù)。
哲理寓言故事2
一只野狼躲在一個山洞里,等待著獵物的到來,但是,好長時間過去了,也未見獵物的蹤影。野狼想,這一定是陷阱布置得缺少誘惑力,于是,野狼采集了一些鮮嫩的青草,沿路撒著,一直延伸到洞里。
野狼繼續(xù)隱藏在洞口等待著獵物,果然一只山羊吃著草走了過來,鉆進了洞里。野狼大喜,撲上前去,將洞封住,山羊情急下向洞的深處跑去,最后竟然從后面的一個小洞逃走了。
野狼十分懊喪,它將洞內(nèi)所有的出口巡視一番后又全部堵住,然后又躲在洞口等待獵物。一會兒,傳來了一陣腳步聲,一群持槍的`獵人蜂擁而入,因洞內(nèi)所有的出口全被堵住,野狼束手就擒。
世上的陷井起初都是給別人設(shè)的,后來卻往往陷了自己……
哲理寓言故事3
小猴和公牛
在一個晴朗的白天,小猴子想去外面玩,它就問媽媽:“媽媽,我想去外面玩!眿寢尨饝(yīng)了。
小猴一邊唱著歌,一邊走,還遇到了公牛,它就問:“公牛,你要去哪里啊?”“我要去我外婆家。”“哦!”小猴告別了公牛,繼續(xù)趕路了。只聽“撲通”一聲,小猴掉進了一個大坑里,小猴急忙大叫:“救命呀,救命呀!”公牛路過了,想是誰呀?一看,原來是小猴,公牛想:怎么才能把小猴救上來呢。公牛想了想,想到了一個辦法,公牛找了一根樹枝,它沒看,拿了一個軟的,它讓小猴抓住樹枝,小猴剛碰了一下樹枝,樹枝就掉了一點,公牛沒看見,讓小猴快點抓住樹枝,公?匆娦『镞t遲不抓樹枝,生氣了,說:“小猴,你是不是不要我的幫助呀?”小猴連忙說:“不是,不是,是這根樹枝一碰就掉。”“不可能!惫Uf!澳悄闩鲆幌!毙『锊荒蜔┑卣f。公牛一碰,“真的呀!惫2缓靡馑嫉卣f。說完,公牛找了一根粗壯的'樹枝把小猴救了上來。然后,開心的回家了。
公牛真粗心,沒看清就救人,還造成了爭吵,小朋友們你們一定要細心哦。
哲理寓言故事4
從前,有位老漢住在與胡人相鄰的邊塞地區(qū),來來往往的過客都尊稱他為“塞翁”。塞翁生性達觀,為人處世的方法與眾不同。
有一天,塞翁家的馬不知什么原因,在放牧?xí)r竟迷了路,回不來了。鄰居們得知這一消息以后,紛紛表示惋惜?墒侨虆s不以為意,他反而釋懷地勸慰大伙兒:“丟了馬,當(dāng)然是件壞事,但誰知道它會不會帶來好的結(jié)果呢?”
果然,沒過幾個月,那匹迷途的老馬又從塞外跑了回來,并且還帶回了一匹胡人騎的駿馬。于是,鄰居們又一齊來向塞翁賀喜,并夸他在丟馬時有遠見。然而,這時的塞翁卻憂心忡忡地說:“唉,誰知道這件事會不會給我?guī)頌?zāi)禍呢?”
塞翁家平添了一匹胡人騎的駿馬,使他的兒子喜不自禁,于是就天天騎馬兜風(fēng),樂此不疲。終于有一天,兒子因得意而忘形,竟從飛馳的馬背上掉了下來,摔傷了一條腿,造成了終生殘疾。善良的鄰居們聞訊后,趕緊前來慰問,而塞翁卻還是那句老話:“誰知道它會不會帶來好的結(jié)果呢?”
又過了一年,胡人大舉入侵中原,邊塞形勢驟然吃緊,身強力壯的青年都被征去當(dāng)了兵,結(jié)果十有八九都在戰(zhàn)場上送了命。而塞翁的兒子因為是個跛腿,免服兵役,所以他們父子得以避免了這場生離死別的災(zāi)難。
這個故事在世代相傳的過程中,漸漸地濃縮成了一句成語:“塞翁失馬,焉知禍福!彼f明人世間的好事與壞事都不是絕對的,在一定的條件下,壞事可以引出好的結(jié)果,好事也可能會引出壞的結(jié)果。
有一個人,漫不經(jīng)心地將一盆水倒在地上,水很快向四周漫溢開去。地上有一棵小草被水沖起,浮在水面上猶如一葉小舟。小草上面正好有一只小螞蟻,它看到四面漫溢的水,不知道這水面到底有多闊,水底究竟有多深。螞蟻伏在草葉上嚇得驚慌失措,天啦,自己該從哪里逃生,這大水哪里有岸呢?完了,這下我全完了,螞蟻絕望了。
還沒等螞蟻想清楚這一切,水已流完、干枯了,草倒伏在地上,螞蟻已看不到水了,只剩下一片還有些潮濕的地面。螞蟻連忙牽動著它那細小如絲的腿,急速地爬出“小舟”,于是,它很快就見到了它的那一群同伴。一見到同伴們,這只螞蟻忽然傷心起來,好像它經(jīng)歷了一場天大的'劫難似的,它淚流滿面地向朋友們哭訴了它的經(jīng)歷。它泣不成聲地對朋友說:“我的朋友們呀,你們差一點就見不著我了。就在剛才那一瞬間,我差一點被那險惡的大水淹死了啊!”
“是嗎?太可怕了!”眾螞蟻驚恐萬分,它們聽完那只“幸運”地活著回來的螞蟻的經(jīng)歷后,都難過萬分,一個個擦著眼淚。
小小螞蟻哪里知道世界之大。你看,它們剛剛遇到一點水的危險,而此刻它們卻又爬到了大路邊,抬頭一看,前面正是足夠兩駕大車并行的四通八達的道路。而這一切,只不過就發(fā)生在低首抬頭之間呢。
世界是廣闊的,那些眼光短淺、少見多怪的人其實是愚昧可笑的。
哲理寓言故事5
蘋果
學(xué)生們向蘇格拉底請教怎樣才能堅持真理。蘇格拉底讓大家坐下來。他用拇指和中指捏著一個蘋果,慢慢地從每個同學(xué)的座位旁邊走過,一邊走一邊說:“請同學(xué)們集中精力,注意嗅空氣中的氣味!
然后,他回到講臺上,把蘋果舉起來左右晃了晃,問:“有哪位同學(xué)聞到蘋果的味了嗎?”
有一位學(xué)生舉手站起來回答說:“我聞到了,是香味兒!”
“還有哪位同學(xué)聞到了?”蘇格拉底又問。
學(xué)生們你望望我,我看看你,都不作聲。
蘇格拉底再次走下講臺,舉著蘋果,慢慢地從每一個學(xué)生的座位旁邊走過,邊走邊叮囑:“請同學(xué)們務(wù)必集中精力,仔細嗅一嗅空氣中的氣味!
回到講臺上后,他又問:“大家聞到蘋果的氣味了嗎?”
這次,絕大多數(shù)學(xué)生都舉起了手。
稍停,蘇格拉底第三次走到學(xué)生中間,讓每位學(xué)生都嗅一嗅蘋果;氐街v臺后,他再次提問:“同學(xué)們,大家聞到蘋果的味兒了嗎?”
他的話音剛落,除一位學(xué)生外,其他學(xué)生全部舉起了手。
那位沒舉手的'學(xué)生左右看了看,慌忙也舉起了手。他的神態(tài),引起了一陣笑聲。
蘇格拉底也笑了:“大家聞到了什么味兒?”
學(xué)生們異口同聲地回答:“香味兒!”
蘇格拉底臉上的笑容不見了,他舉起蘋果緩緩地說:“非常遺憾,這是一枚假蘋果,什么味兒也沒有。”
哲理寓言故事6
山羊走鋼絲
山羊在山巔走鋼絲成功了,大家稱它是英雄,因為它做到了沒人能夠做到的.事情。
山羊第二次在山巔走鋼絲沒有成功,墜入山澗摔死了,大家說它是傻瓜,因為它做了沒人愿意做的事情。
成敗論英雄是種很圓滑的觀念。
哲理寓言故事7
老人和龜
有個老人到了90歲還覺得沒活夠,于是去山神廟求山神,山神問:“你只是祈求長壽嗎?”他說:“是的!鄙缴裾f:“那么你就放心地回去吧!崩先送刈叩腵時候,身子逐漸縮小,變成了一只烏龜,這個龜慢騰騰往回爬行的時候碰見石縫里的另一只龜,那只龜對他說:“我原先也是一個祈求長壽的人,山神把我變成烏龜后度過了漫長的三百年,除了僵硬的軀殼和微弱的呼吸,一點生活樂趣也沒有,想死也死不了,看來痛痛快快做人過三天也比沒有意義的三百年強啊。”不求奉獻而只為活著,其空虛無聊無異于龜。
哲理寓言故事8
“飄飄然的黑貓”是一個非常有哲理的寓言小故事,故事里小黑貓飄飄然的忘記了自己抓老鼠的本職,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
這天早晨,黑貓準備去釣魚,在魚塘埂上遠遠看見一只天鵝在吃魚。它迅速跑到天鵝跟前,咬了一口魚尾巴,天鵝見貓來搶魚吃,拍拍翅膀飛走了。
能和天鵝同吃一條魚,黑貓感覺太走運了。天鵝可是天上飛的,很少在地面活動,連人類都很難和它在一起,何況是我們貓類,更何況是同吃一條魚啊!黑貓越想越興奮,激動地跳了起來,“對呀,一定要宣傳宣傳!”
它跑回住的地方,立即把和天鵝同吃一條魚的.事,告訴了鄰居小白羊、小花狗,又怕小豬不知道,跑到豬圈邊說了起來……
這時,一只老鼠聽見貓到處宣傳自己,忍不住從洞中跑了出來,大搖大擺地在大街上溜達起來。麻雀見了,擔(dān)心地說:“老鼠,你快躲進洞里去,黑貓就在你旁邊!”
“麻雀大姐,沒事的,黑貓忙著去找公雞、牛、喜鵲,暫時沒時間理我們了,我們自由了。”老鼠大笑道。
麻雀一看,是呀,黑貓從老鼠面前走過,連看都沒看它一眼。麻雀搖搖頭說:“黑貓真是太飄飄然了,連自己是誰都忘記了!”
是呀,黑貓只顧在抬高身價的虛幻中飄飄然,連自己的本職都忘記了,多么可悲呀!
哲理寓言故事9
“三個工人”
三個工人在砌一堵墻。有人過來問他們:“你們在干什么?”
第一個沒好氣地說:“沒看見嗎?砌墻!我們正在搬運那些重的要命的石塊呢,這可真是累死人了。……
第二個人抬頭苦笑著說:“我們在蓋一棟高樓。不過這份工作可真是不輕松啊……"
第三個人滿面笑容開心地說:“我們正在建設(shè)一座新城市。我們現(xiàn)在所蓋的這棟大樓未來將成為這所城市標志性建筑之一啊!想想能參與這樣一個工程真是令人興奮。”
十年后,第一個人依然在砌墻;第二個人坐在辦公室里畫圖紙~~他成了工程師;第三個人。是前兩個人的老板。
啟示錄:三個砌墻的工人不同的態(tài)度和對自己不同的定位決定了你未來的位置。永遠不對自己的現(xiàn)狀滿意,永遠向著更高的目標前進,你永遠可以做的更好,一個人一旦滿足于自己目前的現(xiàn)狀中,便失去了前進的動力,而在這個日益競爭激烈的'社會,比前進就意味著后退,就可能被無情地淘汰。一旦你停止就會被別人趕超。
每個人每天都有同樣的時間,成功人士的秘密在于總能為自己“擠出”所需要的時間,平庸之輩則總是“沒有時間”。
合理安排時間,絕不拖延,立即去做,任何時間都不晚。
這個世界對那些知道自己要到那里的人總是打開方便之門,你心中的目的地,就在那里等待你的到來。
小狐貍又去請教小狗,小狗說:你要用誠懇的態(tài)度幫助別人,別人自然會給你所感動的。
哦,原來是這樣,謝謝你,小狗。小狐貍恍然大悟。
從此以后,小狐貍經(jīng)常幫助小動物們。小動物們也越來越喜歡小狐貍,并逐漸的和他和好。小狐貍有了更多的朋友,過起了快樂的生活。
哲理寓言故事10
春秋時期,宋國有一個農(nóng)夫,他每天早出晚歸,辛勤地耕耘種著自己的土地。
一天中午,農(nóng)夫正坐在田間地頭的一棵大樹下休息。突然,一只野兔沒頭沒腦的沖過來,一頭撞在了一截樹樁上,頓時就昏死過去了。農(nóng)夫一看,連忙高興地跑了過去。他撿起兔子,心里琢磨著:“想不到毫不費力就撿到了一只兔子,以后我要是天天都能撿到一只兔子,就不用每天這么辛苦的`種地了,那該有多好啊!”
從這以后,農(nóng)夫也不下地干活了,只管每天守在樹樁旁,希望有兔子再撞過來。可是,好長時間過去了,他卻再也沒有等到撞死在樹樁上的兔子,田里的莊稼也因為他長時間不鋤草而荒廢了。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任何成就都是用辛勤地勞動換來的。所以,要想獲得成功,必須依靠自己一步一個腳印地努力奮斗。
哲理寓言故事11
飛蛾投火
一天夜里,林子和客人一起坐在院子里乘涼,天很黑,四周十分安靜,只有一只蠟燭在閃著亮,林子同客人一起談古論今,大家都對人生感嘆不已。
這時,一只蛾蟲撲打著粉紅的翅膀,繞著燭光飛來飛去,還發(fā)出細小的嘶嘶聲,林子用扇子驅(qū)趕飛蛾,它便飛走了。可是剛過一會兒,它又飛過來了,林子又用扇子趕走蛾蟲,它飛走不一會又飛回來,而且一個勁地朝蠟燭火不顧一切地撲過去,這樣趕走又飛來,趕走又飛來,反復(fù)七八次了。終于,蛾蟲的翅膀被燭火燎焦了,它再也飛不動了,落在地上,焦頭爛額,還在不甘心地掙扎著那已經(jīng)烤得殘破的翅膀,直到?jīng)]有了一絲氣息為止。
看了飛蛾的這般情景,林子感慨地對客人說:“你看這飛蛾撲火該多愚蠢啊!火本來是燒身的,可是它偏偏要不顧死活地去撲火,落得這般下場!”
客人也有同感地嘆道:“誰說不是呢?可是,人比飛蛾更甚啊!”
林子說:“是的,世上的`聲色利欲,引得人們拼命去爭奪追逐,何止像這飛蛾撲火?那些循此道路而不懷疑、毀滅了身軀而不后悔的人,豈不是也像這蛾蟲一樣可悲可憐又落人譏笑嗎?”
人們追名逐利,正如飛蛾投火一般。飛蛾投火被人們笑其愚蠢;而那些追名逐利以至于身敗名裂的人,不是更加可笑嗎?
屙金子的石牛
從前,四川的西部有個叫作蜀國的國家,土地肥沃、物產(chǎn)豐富,很是富庶。離它不遠的秦國早就對這塊富饒的土地垂涎三尺,想要把它劃歸自己所有?墒峭ㄍ駠牡缆贩浅kU峻,有陡峭的.懸崖絕壁和萬丈深谷隔在路途上,一跌下去就會摔個粉身碎骨,進軍的路線無法暢通,任憑秦國虎視眈眈,可一時也無可奈何。
蜀國的國君生性貪婪,總是大肆搜刮民間財富來滿足自己對金錢的貪欲,有時甚至不惜一切代價。秦國的國王秦惠王從派去探聽消息的人口中得知了蜀王的性情,覺得有機可乘?嗫嗨妓髁撕芫靡院螅鼗萃踅K于想出了一條計策。
秦惠王命令工匠打造雕刻了一頭巨大的石牛,在石牛的屁股后面放了好多金銀綢緞,放出消息說這頭石牛會屙金子。
蜀國的探子把關(guān)于這頭屙金子的名牛的奇聞告訴了蜀王,蜀王聽了羨慕得不得了,暗道:要是我有這么一頭石牛,天天給我屙金子,那該有多好啊!正在這時候,秦國的使者來了,他向蜀王說,秦惠王為了表示秦蜀友好的誠意,決定把會屙金子的石牛送給蜀王。
蜀王大喜過望,他聽使者說石牛的身形巨大,要從秦國運到蜀國來恐怕很不方便,急忙保證說:“這個不成問題,貴國國君既然肯把石牛迭給我,我哪里有不想辦法把它運到我國來的道理呢,就請你們的國君放心好了!
蜀王也不顧大臣們的極力反對,在國內(nèi)征調(diào)了大量民工,把懸崖挖開了,把深谷也填平了,為了能讓石牛順利到達,把通向蜀國的險徑都修成了平坦大道。然后他派了五個大力士到秦國去迎接石牛。
貪心的蜀王哪里料得到,秦惠王早已派遣軍隊悄悄跟在石牛后面,隨著石牛蜂擁而入,一舉滅掉了蜀國。
蜀王為貪一點小便宜反而吃了大虧,失掉了整個國家,被天下人恥笑。我們要從中吸取教訓(xùn),把眼光放得長遠些,以免為了眼前的一點小利而利令智昏,損害了整體的利益。
十萬貫
唐朝時候,有個地方官叫張延賞,為官處事還算正直清廉。這一日,張延賞接到一樁案子,牽涉到人命,案情嚴重,非同一般。張延賞按照一貫的作法,十分重視此案,他決心追查到底。于是他傳下令來,命捕快們嚴加偵查搜捕,務(wù)必盡快將罪犯捉拿歸案。
不料,第二天早晨張延賞來到衙門,正待坐下處理公務(wù),卻發(fā)現(xiàn)案上有一紙條,上面寫著:“送上三萬貫,請求不要追查此案!睆堁淤p一看,臉色頓時一沉,十分氣憤。他將紙條扔在地上,歷聲喝道:“誰敢如此大膽,竟敢拿三萬貫錢來買本官清廉,干擾本官辦案!”于是他再次下命令,對這一案件加緊緝查,并決心嚴懲不貸。
再過一日,張延賞上衙,又一次發(fā)現(xiàn)公案上放一紙條,上面并無多的內(nèi)容,單寫著一個驚人的數(shù)字:“十萬貫。”這一下,張延賞幾乎被唬住了,他左右為難,看樣子,對方的確來頭不小。張延賞思考再三,最后決定把這樁案子擱置起來,不再繼續(xù)追查。張延賞那原有的一點廉正,終于被十萬貫“買斷”了。
后來,張延賞的一個手下親信找了個機會,私下里問張延賞說:“大人,為什么將案子放棄不問?”
張延賞回答說:“錢到十萬之多,便是神仙也能買通的,何況人呢!既然什么人都可以買通,那還有什么事辦不到的`呢?如果我還執(zhí)迷不悟繼續(xù)追查,那將會處處碰壁,除了自找苦吃,自尋災(zāi)禍,還會有什么結(jié)果呢?所以我也只好停止查辦,保住身家性命,保住烏紗前程啊!”
可見,在那個錢可通神的社會里,哪里還有公正,哪里還有王法!
天鵝與廚師
有一個動物園里訓(xùn)養(yǎng)了許多的飛禽,天鵝和家鵝都在水中游弋。天鵝供人們觀賞,家鵝則飽主人口福。
它們在園中水池里比肩漫游,一個說自己是花園中的常客,另一個則夸耀自己是主人家的貴賓。它們時兒隨波逐流,時兒扎猛子覓食,盡情享受著戲水的樂趣。
這一天,廚師多喝了兩杯酒,酒眼昏花地錯把天鵝當(dāng)家鵝。他一把揪著天鵝脖子就準備殺死它,好去做一碗湯。天鵝面臨著死亡,發(fā)出了一聲聲的哀鳴,驚得廚師酒也醒了。當(dāng)發(fā)現(xiàn)自己的錯誤后,廚師說:“怎么了,我竟將這歌唱家拿來做肉湯?不,我要是割斷了這美妙的歌喉,還不知上帝將如何怪罪于我呢!
同樣的.道理,在我們身處險境之時,鎮(zhèn)定自若的言談常常能化險為夷。
野兔和竹雞
可別去譏諷不幸的人,因為誰能保證自己一輩子走運呢?聰明的伊索在他的寓言中給我們舉了例子。下面就講其中的一個吧。
野兔、竹雞都生活有時潛伏著危險。一群獵狗闖了來,野兔不得不找個地方來藏身。它逃到密林叢中,獵狗一時失去了追尋的蹤跡,外號叫“饕餮”的狗也找不到目標。群狗終于從野兔身上散發(fā)的氣味找到了線索,外號叫“偵察”的狗根據(jù)氣味分析,斷定這準是它們追蹤的那只野兔,就兇猛地向它逼進。
危急時刻,竹雞卻在嘲笑野兔:“你總說自己是飛毛腿,看來你的腿連竹桿都不如!闭谥耠u取笑他人之時,噩運降臨到它的頭上。竹雞總認為憑自己的'翅膀在什么時候都能擺脫險境,但這可憐的家伙哪是老鷹利爪尖喙的對手,結(jié)果當(dāng)了這猛禽的點心。
換一種思維
兩年前,我在一大型企業(yè)供職。有一次,單位請了一位北京大學(xué)的教授給全體管理人員講授“企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講授之前,教授向我們提出了一道有趣的考題:
“很遠的地方發(fā)現(xiàn)了金礦。為了得到黃金,人們蜂擁而去,可一條大江擋住了必經(jīng)之路,你們會怎么辦?”
教授剛說完考題,會場就熱鬧起來,有人說游過去,有人說繞道走。但教授卻笑而不語。良久,教授才嚴肅認真地說:“為什么非要去淘金,為什么不可以買一條船搞營運,接送那些淘金的人,這照樣可以發(fā)財致富!”
全場愕然。教授接著說:“人們?yōu)榱税l(fā)財,即使票價再貴,也心甘情愿買票上船。因為前面就是誘人的`金礦啊!”
我們茅塞頓開。
其實,對于生活中的許多問題,當(dāng)我們無所適從時,為什么不能換一種思維?是的,在智者眼里,困境往往意味著一個潛在的機遇,只是我們未曾想過。
信任無價
有一個9歲的男孩非常喜歡鴿子,每天早晨他都要到廣場去喂鴿子。漸漸地,那些鴿子和小男孩熟悉了,它們會毫無顧忌地飛落到小男孩腳下,甚至飛到他肩膀上和手掌上。
有一天, 美術(shù)老師對小男孩說:“你能帶一只鴿子到課堂上來嗎?我們要學(xué)畫鴿子!毙∧泻⑺斓卮饝(yīng)了,他帶回了一只潔白的'小鴿子。那堂美術(shù)課,同學(xué)們畫得格外認真。
然而當(dāng)小男孩將那只鴿子放飛到廣場時,那一群鴿子開始用驚懼的眼神盯著他,他一走近任何一只鴿子,所有的鴿子都會飛走。從此,再也沒有鴿子愿意飛到他身邊了。
只是一次背棄,小男孩便失去了一群親密的朋友,這是多么痛心呀,人與人之間何嘗不是如此呢,無論友情和愛情,都容不下一點欺騙,一次背棄便會造成一條難以彌補的鴻溝。相互間的信任是無價的,一旦失去,用什么也換不回。
木匠的門
一個木匠,造一手好門,他費了好多時日給自家造了一個門,他想這門用料實在,做工精良,一定會經(jīng)久耐用。
后來,門上的釘子銹了,掉下一塊板,木匠找出一個釘子補上,門又完好如初。后來又掉下一顆釘子,木匠就又換上一顆釘子;后來又一塊板朽了,木匠就又找出一塊板換上;后來門栓損了,木匠就又換了一個門栓;再后來門軸壞了,木匠就又換了一個門軸……于是若干年后,這個門雖經(jīng)無數(shù)次破損,但經(jīng)過木匠的精心修理,仍堅固耐用。木匠對此甚是自豪,多虧有了這門手藝,不然門壞了還不知如何是好。
忽然有一天鄰居對他說:“你是木匠,你看看你們家的門?”木匠仔細一看,才發(fā)覺鄰居家的門一個個樣式新穎、質(zhì)地優(yōu)良,而自己家的門卻又老又破,長滿了補丁。于是木匠很是納悶,但又禁不住笑了,“是自己的這門手藝阻礙了自己家門的`發(fā)展!庇谑悄窘骋魂噰@息:“學(xué)一門手藝很重要,但換一種思維更重要,行業(yè)上的造詣是一筆財富,但也是一扇門,能關(guān)住自己!
微笑改變?nèi)松?/h2>
在進入這個新加坡人投資的家具公司之前,她先后干過不少工作——承包過農(nóng)田,搞過運輸,倒賣過襪子,還賣過雪糕。但是,都沒有掙到錢。對于一個離異了又帶著孩子的女人來說,既沒出眾的長相,又無驕人的學(xué)歷,生活的確不易。
她被分在來料車間,都是些雜活,但她還是十分珍惜,也干得格外賣力且出色。有一次,一個本地木材商因質(zhì)量問題與公司發(fā)生激烈沖突,她主動請纓,最后把事情處理得非常妥貼,為公司挽回了大筆損失。她由此得到了老板的賞識,并第一次贏得額外獎金。
她很是高興了一會兒。但是,悲觀的現(xiàn)實馬上將她拉回到愁眉苦臉的`狀態(tài)中——需要補充的是,她來這個公司已經(jīng)大半年時間,基本上沒有露過笑臉。而且,天天穿著那套老舊的工作服,就更別提化妝打扮了。
后來,車間領(lǐng)班榮升為經(jīng)理助理。在大家眼中,空缺的位置非她莫屬了。但是很意外地,老板提拔了另外一個人。老板把她叫去,說:“你怎么每天都沒有笑容呢?”她說:“就咱們眼前這些活兒還需要笑嗎?”老板忽然顯得嚴肅起來:“是的,依我看,確實是干什么都需要笑,你要是會微笑,付出同樣的努力,就能比別人收獲更多;相反地,呆板會消損你的努力——我之所以把領(lǐng)班這個位置安排給另外一個人,就是因為她比你樂觀。有時候,微笑也是一種力量啊……” 她開始試著用微笑來面對身邊的一切,許多熟人見了,都驚嘆她的銳變,并欣慰于她日漸好轉(zhuǎn)的處境。
哲理寓言故事12
●【寓言典故】殺龍妙技
朱泙漫變賣了自己的家產(chǎn),帶了一千兩黃金去拜支離益為師,學(xué)習(xí)殺龍的技術(shù)。轉(zhuǎn)瞬三年,學(xué)成歸來。有人問他究竟學(xué)了什么?他一面回答,一面就把殺龍的技術(shù)——怎樣按住龍的頭,怎樣踩住龍的尾,怎樣從龍頸上開刀等,一一表演給大家看。大家問他,什么地方有龍可殺呢?他這才大悟:原來世界上根本就沒有龍這樣?xùn)|西,他的本領(lǐng)是白學(xué)了。
[教學(xué)內(nèi)容]自然界的存在與發(fā)展是客觀的
[簡要分析]有意識地利用自然物和改造自然物,向自然索取,是人類生存和發(fā)展的需要,是人的本質(zhì)能力的體現(xiàn)。但人們要利用自然、改造自然,首先要有自然物的客觀存在:要殺龍,就首先要有龍的存在。這正是這則寓言告訴我們的道理,承認自然界的客觀性是人類有意識地處理人與自然關(guān)系的基本前提。
●【寓言典故】人和魚雁
齊國有一戶田姓人家,在家大擺筵席?腿酥杏蝎I上魚和雁作為禮物的。主人看了很高興:“一天對我們真優(yōu)厚。∧憧,這些魚兒、雁兒,不都是為我們的口腹享受而生的嗎?”客人們聽了隨聲附和。座中有一位鮑家小孩,才十二歲,站起來說:“我不同意你的說法。人也是天地萬物中的一種。由于大小智力的不同,生物界有弱肉強食的情況,但并沒有什么上天注定誰為誰生的道理。人類選擇可吃的東西做食品,這些東西難道是上天特地為人類創(chuàng)造的?正如蚊子喝人的血,虎狼吃人的肉,難道也是上天特意要生出人來給它們做食物的么?”
[教學(xué)內(nèi)容]社會的存在與發(fā)展是客觀的
[簡要分析]唯心主義和有神論者總是把世界上的一切都看成是神或上帝的“杰作”,否認人類社會的客觀物質(zhì)性。而唯物主義者認為,人類社會是客觀世界發(fā)展的必然結(jié)果,是物質(zhì)世界發(fā)展的高級階段。鮑家小孩的話,難道不能有力地說明這一點嗎?
●【寓言典故】從象箸推去
紂王做了一雙象牙筷子,箕子見了十分擔(dān)憂。他認為一旦有了象牙筷子,就再也不會用陶罐土碗盛飯菜了,一定要有明犀碧玉做的杯碟來相配;用了玉杯和象牙筷子,就絕不會來盛小米蔬菜,務(wù)必裝象尾豹胎一類的山珍海味了;吃了象尾豹胎,就再也不會穿粗布住茅房,一定要穿錦衣、居大廈。這樣下去,享受的欲望就會不斷的擴大,必然要用天下民脂民膏來填飽一個人的欲望,國家就危在旦夕了。果然,紂王最后就亡了國。因此,所謂圣人就是見微知著,從端倪推測后果。
[教學(xué)內(nèi)容]意識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
[簡要分析]未來事物是將來才出現(xiàn)的,但人們可以想象未來事物的狀態(tài),對事物發(fā)展的趨勢作出預(yù)見,對自己將要采取的行動提出計劃方案。這樣的意識是客觀事物的反映嗎?這個寓言告訴我們:箕子的擔(dān)心并不是憑空產(chǎn)生的,而是從“象箸”推出來的,是“從端倪推測后果”,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
●【寓言典故】苑囿嫌大
齊宣王問孟子說:“我聽說周文王的獵苑足足圍了七十里,有沒有這樣的事?”
孟子說:“書上是這樣記載的!
“難道真有這么大嗎?”
“當(dāng)時老百姓還嫌太小呢。”
齊宣王嘆口氣說:“我的獵苑只圍了四十里,老百姓都嫌太大了,為什么呢?”
孟子說:“文王的獵苑雖然方圓七十里,可是老百姓可以進去砍柴,文王和人民一同使用這獵苑,因此,人民嫌它太小。而您呢?我初來齊國,問明了禁令才敢入境,聽說大王的獵苑不準百姓砍柴拾草,不準隨意進出,殺死一頭麋鹿,就要判成死罪。這不是設(shè)下了一個方圓四十里的陷阱了嗎?人民嫌它太大,難道不合情理嗎?”
[教學(xué)內(nèi)容]意識能夠正確地反映客觀事物
[簡要分析]人們對同一個客觀事物進行思考,由于主客觀條件的制約會有正誤之分,就主觀方面而言,主要是立場不同、世界觀,人生觀,思維方法不同、知識構(gòu)成不同。面對同一個獵苑,齊宣王嫌太小,而老百姓嫌太大,原因何在?階級立場不同而已。
●【寓言典故】偷雞賊
有個人專門偷鄰居的雞。有人勸告他:“快不要偷了,這是不道德的!彼f:“我決心痛改前非,不過我偷癮很重,一下子不偷也很困難。這樣吧,從今天起我減少到一月偷一只,到明年就可以不偷了。明知是不道德的事,就應(yīng)及早改正,為什么還要等到明年呢?”
[教學(xué)內(nèi)容]意識能夠反作用于客觀事物
[簡要分析]正確的意識能夠指導(dǎo)人們有效地開展實踐活動,促進客觀事物的發(fā)展;錯誤的意識則會把人的活動引向歧途,阻礙客觀事物的發(fā)展。因此,我們一定要重視意識的作用,重視精神的力量,自覺樹立正確的思想意識,克服錯誤的思想意識。故事中的主人公明明知道是錯的,為什么不及時改正、還要等到明年呢?
●【寓言典故】余桃啖君
衛(wèi)國有一道法律:誰偷坐了國王的馬車,就要被砍去雙腳。那時,彌子瑕很受國王寵愛。一天深夜,鄉(xiāng)下有人跑來報告彌子瑕,說他的母親得了重病。彌子瑕跑到宮里,偷來了國王的馬車,星夜趕回鄉(xiāng)下去了。國王聽到這件事后稱贊說:“真是一個難得的孝子,為了母親,忘記了自己會受到砍腳的刑罰!庇忠淮,彌子瑕倍著國王在果園游玩,彌子瑕吃到了一個又大又甜的桃子,忙拿著吃剩的半只桃子送到國王面前,請他品嘗。國王笑著說:“彌子瑕是真正的愛我!只想到讓我嘗嘗甜頭,忘記了剩桃上還沾著他的口水!边^了幾年,彌子瑕漸漸失去了國王的寵愛,得罪了國王,國王說:“當(dāng)初你偷駕我的馬車,狂妄之極;又讓我吃你的剩桃,借此侮辱我,該當(dāng)何罪?”彌子瑕的行為并沒有改變,而以前被認為是賢惠,后來卻因此而獲罪。只在于國王的愛憎改變了。
[教學(xué)內(nèi)容]主觀必須符合客觀
[簡要分析]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fā),使主觀符合客觀,是人們正確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點。故事中的國王則完全是以個人好惡來判斷是非,沒有從實際出發(fā),而是從主觀出發(fā),肯定會禍國殃民。
●【寓言典故】疑人偷斧
有個人丟失了一把斧頭。他疑心是鄰家的兒子偷的,就很注意他,總覺得他走路、說話等動作態(tài)度無處不象是一個偷他斧頭的人。不久,老頭兒在他自己上山砍柴的山谷里找到了斧頭。他再留心鄰家兒子的`動作態(tài)度,就沒有一處象是偷斧頭的人了。
[教學(xué)內(nèi)容] 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根本分歧
[簡要分析] 要堅持唯物主義反對唯心主義,堅持從實際出發(fā)反對主觀主義,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客觀地看待周圍的人和事,辦事情應(yīng)該有認真精神。但有的人往往用自己的成見去看待周圍的人和事,這是要不得的。
●【寓言典故】圍魏救趙
魏國重兵包圍了趙國首都邯鄲,趙急抽齊國求救。齊大將田忌準備率軍趕去趙國,謀士孫臏勸阻說:“要解開雜亂糾紛,不能握拳不放;要解救相斗之人,不可舞刀弄槍。避實就虛,給敵人造成威脅,邯鄲之圍便可自解。如今魏軍全力攻趙,精兵銳卒勢必傾巢出動,國內(nèi)一定只剩老弱兵丁。將軍不如輕裝疾奔魏都大梁,占據(jù)險要,攻其虛處。敵人必回自救,這樣,我們便能一舉解開邯鄲之圍,又可乘魏軍疲憊之際,一鼓殲之!碧锛砂凑諏O臏的布置進行。魏軍果然慌忙回師,行到桂陵地面,齊軍殺出,大敗魏軍。邯鄲之圍解也。
[教學(xué)內(nèi)容]事物是普遍聯(lián)系的
[簡要分析]為什么齊軍攻打魏國首都大梁,而趙國邯鄲之圍即解呢?因為趙、魏、齊三國之間存在著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的關(guān)系,即聯(lián)系。
●【寓言典故】破罐不顧
東漢末年,有個叫孟敏的人,買了一只陶罐,在路上不小心摔破了。孟敏連看也不看一眼,徑自走了。路人覺得奇怪,過去問他:“你的罐子打破了,怎么連看也不看一下呢?”孟敏回答說:“罐子已經(jīng)破了,看它又有什么用呢?”
[教學(xué)內(nèi)容]把握事物的因果聯(lián)系
[簡要分析]正確把握因果聯(lián)系,才能提高人們活動和自覺性和預(yù)見性。罐子破了,看看當(dāng)然不能復(fù)原,但可從中吸取教訓(xùn),分析一下摔破的原因,避免以后發(fā)生類似的錯誤,從而提高活動的自覺性。
●【寓言典故】治駝背術(shù)
從前,山東平原城里有位醫(yī)生,自稱善治一切駝背,手術(shù)簡便、價錢公道。有個人背駝得直里六尺,橫里八尺,聽說有這等神醫(yī),連忙準備厚禮前來求治。醫(yī)生吩咐他伏在地上,然后跳上去就狠命踏將起來。駝背叫道:“你要殺死我!”這位醫(yī)生說:“我的招牌上不是明明寫著專把駝背弄直,至于你的死活,同我有啥相干?”
[教學(xué)內(nèi)容]要從整體上把握事物的聯(lián)系
[簡要分析]整體和部分的相互關(guān)系,要求我們從整出發(fā),在整體和部分的互相聯(lián)系、互相制約中,綜合地考察對象,立足整體,統(tǒng)籌全局,以求實現(xiàn)整體或系統(tǒng)的最優(yōu)目標。故事中的醫(yī)生,只管解決眼前的、局部的問題,而根本不管是否會妨礙長遠的、全局的方面,是非?尚Φ,也是非常有害的。
哲理寓言故事13
狗與狐貍
幾條狗發(fā)現(xiàn)了一張獅子皮,便使勁用牙齒把它撕碎。
狐貍看見了,說:“如果獅子活著,你們就會明白,你們的牙齒是不能與他的爪子相的爪子相對抗的!
這是說,有些人風(fēng)光一時,為人敬仰。一旦他們身敗名裂,人們就會藐視他們。
鳥類、獸類和蝙蝠
很早很早以前,鳥類和獸類發(fā)生過一場大戰(zhàn)。
戰(zhàn)爭持續(xù)了好久,勝負難分。蝙蝠始終不表明自己的立場,只是站在一邊觀望。又過了好長時間,獸類好像快要取勝了,蝙蝠連忙加入到他們的陣營中。然而,鳥類卻頑強地重整旗鼓,打敗了獸類。就在他們的慶功會上,他們發(fā)現(xiàn)蝙蝠也混在其中。雙方停戰(zhàn)后,蝙蝠的這一行為遭到了一致的譴責(zé),雙方都拒絕接納他作為自己的成員。
慚愧的蝙蝠自覺無臉見人,從此便躲藏在山洞或角落里,只在昏暗的傍晚、漆黑的深夜才敢露面。
大智慧:兩面討好,最終在兩面都不會得到好處。
善與惡
力量弱小的善,被惡趕走到了天上。善于是問宙斯,怎樣才能回到人間去。宙斯告訴他,大家不要一起去,一個一個的去訪問人間吧。惡與人很相近,所以接連不斷地去找他們。善因為從天上下來,所以就來得很慢很慢。 這就是說,人很不容易遇到善,卻每日為惡所傷害。
吹簫的`漁夫
有一個會吹簫的漁夫,帶著他心愛的簫和漁網(wǎng)來到了海邊。
他先站在一塊突出的巖石上,吹起簫來,心想魚聽到這美妙音樂就會自己跳到他的前面來的。他聚精會神地吹了好久,毫無結(jié)果。他只好將簫放下,拿起網(wǎng)來,向水里撒去,結(jié)果捕到了許多的魚。
他將網(wǎng)中的魚一條條地扔到岸上,并對亂蹦亂跳的魚說:“喂,你們這些不識好歹的東西!我吹簫時,你們不跳舞,現(xiàn)在我不吹了,你們倒跳了起來。”
這故事適用于那些做事不擇時機的人們。
蒼蠅與蜜
房里有蜜漏流出來,許多蒼蠅便飛去飽餐起來。蜂蜜太甜美了,他們舍不得走。
然而,就在這時他們的腳被蜜粘住,再也飛不起來了。他們后悔不已,嗡嗡亂叫:“我們真不幸,因貪圖一時的享受而喪了命。”
對于許多人來說,貪婪是許多災(zāi)禍的根源。
年輕人與屠夫
兩個年輕人去一家店鋪里買肉。
當(dāng)屠夫轉(zhuǎn)身忙著做事時,一個人偷了一塊肉,并把肉放到另一個的懷里。
屠夫回過身來,四處尋找那塊肉找那塊肉,責(zé)怪他們。
那偷肉的人發(fā)誓說沒拿,懷里藏著肉的人發(fā)誓說沒偷。
屠夫識破了他們的詭計,說道:“即使你們發(fā)假誓騙過我,也騙不過神明。”
這故事說明,騙人的假誓言總是會被識破的。
哲理寓言故事14
只有合作才能生存
從前,有兩個饑餓的人得到了一位長者的恩賜:一根魚竿和一簍鮮活碩大的魚。
其中,一個人要了一簍魚,另一個人要了一根魚竿,于是他們分道揚鑣了。
得到魚的人原地就用干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魚,他狼吞虎咽,還沒有品出鮮魚的肉香,轉(zhuǎn)瞬間,連魚帶湯就被他吃了個精光。
吃完魚后,他又沒有什么辦法維持生活了,不久,他便餓死在空空的魚簍旁。
另一個人則提著魚竿繼續(xù)忍饑挨餓,一步一步艱難地向海邊走去,可當(dāng)他看到遠處那片蔚藍色的海洋時,他最后的一點力氣也使完了,只能眼巴巴地帶著無盡的遺憾撒手離開人間。
又有兩個饑餓的人,他們同樣得到了長者恩賜的一根魚竿和一簍魚。
只是他們并沒有各奔東西,而是商定共同去找尋大海,他倆每次只煮一條魚,經(jīng)過了遙遠的跋涉,終于來到了海邊。
從此,兩人開始了捕魚為生的日子,幾年后,他們蓋起了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子女、有了自己建造的.漁船,過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從故事中可以看到,兩個饑餓的人因為合作才堅持到河邊生存下來了。人類是群居生物,我們每天生活在各自不同的集體里,一個人獨自生活是不可能的。小朋友們在學(xué)校完成任務(wù)時,也要學(xué)會與其他小朋友合作,事情才能做的更好更完美。
哲理寓言故事15
驢子推磨
有個墨守成規(guī)不求變通的畫家只滿足慣用一種手法作畫,于是他后面的工作成了前面工作的不斷重復(fù)。有一天,他拿著得意之作請教老師,老師說:“你到磨坊去計算推磨的驢走了多少路程!碑嫾艺f:“對于推磨的驢來說有什么必要計算它的行程呢?”老師說:“如果你懂得在不斷拋棄中尋求自我的話,又怎能像推磨的`驢一樣,總是踏著自己的腳印走路呢?”
任何一種原先良好的東西都會成為前進的障礙,只有革新才能進步。
【哲理寓言故事】相關(guān)文章:
哲理寓言故事08-05
哲理的經(jīng)典寓言故事06-22
哲理寓言故事03-22
【精】哲理寓言故事12-29
哲理寓言故事【熱門】12-29
哲理寓言故事【推薦】12-29
有哲理的寓言故事11-01
充滿哲理的寓言故事11-17
哲理寓言故事三則12-10
含哲理的寓言故事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