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說課稿【錦集15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怎樣寫說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教師說課稿,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幼兒教師說課稿1
幼兒對于自己的身體,一直充滿認識的興趣,而心臟作為身體內隱的一個重要器官,對于幼兒來說更是一個未知的迷。于是創(chuàng)造必要的學習情景,將心臟以直觀的方式巧妙地顯現(xiàn)出來顯得尤為重要。因此我特設計本次主題活動,想通過幼兒的觸摸,談話,繪畫讓幼兒了解自己的身體,當幼兒親身感受到心臟跳動之后,幼兒也能
學會用語言,肢體動作等方式來表現(xiàn)心跳和心臟部位。
在活動準備中我選取快、慢兩種音樂及剪刀和筆紙若干,以配合本次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
在活動過程中,我首先和幼兒一起做一個心跳舞蹈。此時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可以感受心臟快速劇烈的跳動。幼兒還可以兩兩結伴,把手放在同伴的胸口感受跳動。然后用談話的形式來進行心跳咚咚咚的`環(huán)節(jié),引導幼兒用象聲詞咚咚咚,撲通撲通,及拍手,跺腳,用手拉動胸口的衣服等方式來表現(xiàn)心跳。最后用手工制作的方式來結束活動。
在活動中我主要運用肢體的放松,和動手操作等方式來溶入語言、音樂、美術、科學等領域的知識,從而達到玩中學、學中玩的教學目的。
幼兒教師說課稿2
幼兒園大班藝術說課稿《王老先生有塊地 》
一、說設計意圖
為了使幼兒獲得快樂的源泉,掌握表達感情的工具,使幼兒能在快樂的唱歌活動中得到身心全面健康的發(fā)展。我們大班教研組經過研討圍繞我園目前上音樂活動中能讓小朋友熟記歌詞,并有感情的演唱,設計了這節(jié)課。
二、說活動目標
根據(jù)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我確定目標為:
1、通過演唱歌曲,能夠感受歌曲給孩子帶來的快樂。
2、理解歌詞內容,熟記歌詞,并能有感情的演唱。
3、用樂器來感知音樂中的節(jié)奏。
三、說重點難點
根據(jù)目標,我把活動重點定位于:理解歌詞內容,熟記歌詞,并能有感情的演唱。活動難點:用樂器來感知音樂中的節(jié)奏。
四、說活動準備
圖片、歌曲磁帶、打擊樂樂器。
五、說教法
《新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為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玩中應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幼互動。因此本節(jié)活動教師除了以親切、飽滿的情緒影響孩子外,還采用了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在當中使用的教學方法有:導入法情境、演示法、交流討論法、啟發(fā)聯(lián)想法、情緒體驗法。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中學習,做到寓教于樂。
六、說學法
我創(chuàng)設了一個學習的氛圍,引導幼兒自主地參與到音樂活動中,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引導幼兒去感受、體驗樂曲,并根據(jù)樂曲作出他相應的反應,在“玩中學,學中玩”,盡量營造寬松的環(huán)境,讓幼兒樂學。
七、說教學程序
根據(jù)欣賞的一個過程以及每節(jié)活動的一個循序漸進的原則,我設計了以下的幾個環(huán)節(jié):
1、以故事導入,目的想吸引幼兒的興趣。
2、欣賞樂曲
在此環(huán)節(jié)中,我沒讓盲目的去聽歌詞,而是我讓孩子帶著問題去欣賞。
3、在情境中記憶歌詞。把歌詞變成一幅圖畫,讓孩子更好地去理解和記憶歌詞。
4、聽音樂試著打節(jié)奏為用樂器做準備。
5、最后進行樂器表演,從中感知節(jié)奏并體驗快樂。
幼兒園中班藝術說課稿《天天鍛煉 》
一:說教材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中班的藝術教學活動《天天鍛煉身體好》。音樂是表現(xiàn)情感、情緒最好的方式。《綱要》中指出讓幼兒喜歡參加藝術活動并能大膽表現(xiàn)自己的情感和體驗感受生活和藝術的美。而今天這首兒歌《天天鍛煉身體好》正好行日常生活中入手的。文中字詞優(yōu)美,簡單易懂再加上一些身體動作語言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從而更好更快的學會兒歌。
二:說目標
根據(jù)本次活動的設計了一下幾個教學目標:(1)知識與能力目標:符合幼兒心理和生理的特點,理解歌詞大意,并學會唱兒歌。(2)情感目標:激發(fā)幼兒在日常生活中意識到鍛煉身體的重要性和安全性。
三:說重、難點
重點:感受音樂,體驗音樂。突出音樂的中鍛煉身體的重要性。難點:正確
唱出兒歌,理解兒歌。
四:說準備
鍛煉身體的運動圖片
五:說教、學法
新《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顒又形伊η髱熒,生生互動。因此我采用了以下幾種教學活動方式。(1)情景教學法---(2)視聽唱法----(3)多種感官體驗參與法。
通過創(chuàng)設生動具體的情景,激發(fā)幼兒的興趣從而引導幼兒理解歌詞大意的`內容。掌握兒歌有感情地唱出兒歌。鼓勵幼兒創(chuàng)編動作,體驗音樂的美好。整個過程都是以幼兒為主,引導幼兒看一看、說一說、想一想、學一學、唱一唱等多種參與。體驗到兒歌《天天鍛煉身體好》的作用。并能在安全的條件下進行。
六:說過程
創(chuàng)設環(huán)境、激發(fā)興趣----欣賞歌曲理解歌詞學唱歌曲----游戲表演
(1)導入:拿出鍛煉身體的運動圖片提問小朋友們,你們看一看今天老師手里面拿的是什么東西呢?有誰知道圖片里出現(xiàn)了哪些畫面呢?使幼兒積極參與到活動中來,引導幼兒談話。正如《綱要》中指出:發(fā)展幼兒的語言關鍵是創(chuàng)設一個能使幼兒想說、敢說、喜歡積極主動的環(huán)境,而這樣的環(huán)境就需要老師的多多提問。充分發(fā)揮幼兒的思維能力。更好的理解兒歌的重點《天天鍛煉身體好》
(2)欣賞歌曲:欣賞歌曲,幫助幼兒理解歌詞內容。教師播放兒歌要求幼兒認真傾聽。然后根據(jù)歌詞提出相關的問題如剛才我們一起聽過了歌曲小朋友們有沒有發(fā)現(xiàn)里面有什么感興趣的東西呢?他出現(xiàn)了哪些詞語。
(3)學唱歌曲:教師分段教學幼兒,一句一句的把歌詞交給幼兒讓他們理解大意。如老師說跳一跳跑一跑歌詞就可以加以動作表演,激發(fā)幼兒的興趣更好的讓幼兒理解。
(4)游戲表演:通過分組進行游戲。游戲是幼兒最喜歡又易接受的一種方法,以游戲為基礎活動,每個活動都離不開游戲,讓幼兒在輕松、快樂的氛圍中學習,把活動推向高潮。
七:活動延伸
小朋友們真棒!!今天都學會了唱這首兒歌。那晚上回家的時候就唱給爸爸媽媽聽一聽哦。。我們和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一起吧身體鍛煉得棒棒的喲!!!
幼兒教師說課稿3
前段時間,聆聽了幼兒園三位教研組長的藝術整合課堂,現(xiàn)將一些初淺的想法寫下來,希望自己以后也能向她們學習,嘗試藝術整合課堂的實踐和教學。
最直接的一個感覺就是非常喜歡這三堂課。記得09年的時候,和幾位老師一起參加了海寧藝術幼兒園的繪本和奧爾夫音樂的結合的活動,心里一陣驚喜,原來繪本和音樂可以結合得這樣完美,回顧當時的活動,孩子們一邊欣賞繪本故事,一邊在音樂的美好氛圍中將故事形象地表達出來;貋砗螅乙蚕M约簞(chuàng)編屬于自己的繪本和音樂的'結合,不過因為能力有限,只是創(chuàng)編了繪本故事《小紅傘》,沒有將小紅傘和音樂結合起來,也請沈君老師找了很多好聽的音樂,不過一直不敢再嘗試,是因為怕自己不能收獲完美結合的效果。
聆聽了三個活動,感覺眼前突然一亮,記憶又回到了09年的那會,那種老師上課時候的對藝術的深入理解,享受的不僅是孩子,更是聆聽上課的老師。這次,不管是顧驍雁老師的《最好吃的蛋糕》還是時潔老師的《方格子老虎》、鄭蘭老師的《小紅帽》,都讓我們看到了老師的智慧和靈活教學,老師們對兩種不同領域內容的深入分析和巧妙結合。
聆聽三個活動之后,我覺得她們三位老師之所以課堂精彩,因為她們做到了以下三個反面的積淀:
1、 對內容的有效積淀
如果在平時的閱讀中,看到了一些好的教材,要學會及時摘錄下來,本次展示的活動,都是三位老師平時積累的豐富材料。顧老師選擇的音樂,每一首都與動物做蛋糕那樣匹配,形象表達了做蛋糕的情境。時老師選擇的繪本故事,適合小班幼兒閱讀和理解。鄭老師選擇小紅帽,還有開始部分的音樂,那樣動聽,仿佛在一個清新的早產,小鳥的輕聲歌唱,池塘里的蛙聲,草叢里小蛐蛐的叫聲。
2、 對教材內容的深入理解
三位老師的精彩課堂,都離不開老師對教材的深入分析,抓住重點進行領域的整合,教學的整合。都說一個會藝術通感的人,會有帶給孩子們無窮的快樂,她會不斷有新的靈感賦予孩子,在這次活動中享受到了。
3、 對幼兒的整體把握
三位老師都能將內容和幼兒的的特點等結合起來,演繹了精彩的課堂。
幼兒教師說課稿4
今天上午,聽了健康組的兩堂行為跟進式研討課。說實話,夏日炎炎,戶外上健康課老師非常之辛苦,特別是擔任健康教研組長的歡欣,身先士卒的參與到研討課中,她和酸酸水果共同帶來了非常新穎又很精彩的《大班健康活動——飛飛城》。
相同的課題,由于執(zhí)教老師的不同就有了不同的處理,酸酸水果執(zhí)教中將重點放在練習“快快飛和慢慢飛“的動作,并采用集體練習和個別練習、聽指令練習和自由練習相結合的方式,基本達到了教學目標一中“幼兒能控制身體的速度、強度來表現(xiàn)不同的飛行狀態(tài)”的目的。
而歡欣是個很有想法的'老師,活動一開始,她請幼兒將自己了解到的“飛行本領”表現(xiàn)出來,既激發(fā)了孩子的興趣,又巧妙的活動了幼兒的身體;同時,由于感覺到原有的目標對大班幼兒來說比較簡單,她又將音樂引入活動,讓幼兒聽音樂來判斷飛行的“快和慢”,做出相應的動作;設計了闖關游戲,增加了活動的難度,同時鞏固了快慢飛的技能;提供了一些教具,讓幼兒練習合作飛等等。歡欣對課的想法很多,也給了我們這些的聽課老師許多的啟示。
細細想來,這兩節(jié)課下來其實能代表兩種不同的教師的教學觀:第一個活動中,教師能緊扣活動的目標,運動量達到要求,活動的步驟也非常清楚,整個活動下來很順。但總體覺得幼兒的主體性不能得到很好的體現(xiàn),很多時候聽老師的指令來進行練習,如何讓幼兒被動的“飛”變?yōu)橹鲃拥摹帮w”,是需要思考的問題。而第二個活動,教師的想法很多,也能夠將各個領域的內容整合起來,為課所用,但唯一覺得的遺憾的是:有時候過多的環(huán)節(jié)設計,給予孩子過大的探索空間,反而會影響活動目標的達成。如何制定一個適合的目標,用最有效的方式來達成是需要思考的問題。簡單來說,第一個活動需要的是“加”,而第二個活動則需要“減”。
課后,我們全體聽課的老師和執(zhí)教老師在一起進行了認真的反思討論,大家積極的就兩堂課提出了自己的修改意見。明天兩位老師在采納了我們的意見后,再次執(zhí)教,相信經過“磨課”的她們的她們一定會感覺既辛苦又大有收獲吧!
幼兒教師說課稿5
一、說教材:
中班幼兒對周圍的事物和現(xiàn)象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他們樂意觀察事物,思考問題,但他們認識的是物體粗淺的,表面的現(xiàn)象,還不善于根據(jù)物體的某一特征進行歸類,本次教學活動《氣球伙伴》正是基于這一點而設計的,由此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能力和判斷能力,提高幼兒思維的敏捷性。
二、說教學目標:該活動的目的`是:
1、認識數(shù)字9,感知數(shù)字與數(shù)量的關系。
2、能按氣球的某一特征歸類,訓練快速辨認和判斷的能力。
三、說教學準備:
各種顏色的氣球、1——9數(shù)卡、圖片、小鈴。
四、說教學過程:
1、出示畫有氣球的卡片,幼兒點數(shù),都是九個?梢杂脭(shù)字9來表示,數(shù)字9還可以表示什么呢?
2、尋“9”。出示尋“9”圖,要求幼兒找找圖上什么東西有9個,把數(shù)量為9的圖案用筆圈出來。
3、躲“9”。教師出示數(shù)卡成小鈴,幼兒聽到9下鈴聲或看到數(shù)字“9”,就躲起來。
4、游戲:“找氣球伙伴”。幼兒看看自己氣球是什么顏色的,找到與相同顏色的氣球結成好伙伴,數(shù)數(shù)一共有幾個好伙伴。
幼兒教師說課稿6
一、設計思路:
梯形是只有一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是幼兒所要認識的平面圖形中最難理解的一種,尤其是梯形的概念。因此,中班幼兒認識梯形,只要理解梯形的特征,能找出相應的圖形即可,不必要求幼兒用語言描述梯形的特征。我把本活動的目標定為:
1、初步理解梯形的特征,并能不受其他圖形的干擾在各種圖形中找出梯形。
2、認識不同的梯形,發(fā)展幼兒的觀察、比較、動手能力。
3、誘發(fā)孩子們學習圖形的興趣。
重點:初步了解梯形的特征。
難點:認識不同的梯形。
二:說準備
為了更好的進行教學,我做出以下準備:
環(huán)境創(chuàng)設:活動室內放一些包含梯形的圖畫。
教師演示用具:正方形娃娃、長方形娃娃、梯形娃娃。
幼兒學具:包含有梯形的的圖畫若干張(沒涂色)。
三。說教學教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該成為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教師要心中有目標,眼中有幼兒,時時有教育,以互動的、開放的、研究的理念,讓幼兒真正成為學習得主體。因此我采用了操作法,情景法,互動法,并設計游戲形式,讓幼兒在游戲中學習,充分發(fā)揮幼兒學習的積極性。為了更好地突出幼兒的主體地位,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通過讓幼兒聽一聽,說一說、做一做等多種形式,讓幼兒積極動眼、動耳、動腦、動口,引導幼兒通過自己的學習體驗來學習新知,積極開展本節(jié)課的教學活動。
四,說程序設計
課堂教學是幼兒數(shù)學知識的獲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發(fā)展以及思想品德的養(yǎng)成的主要途徑。為了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我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了系統(tǒng)地規(guī)劃,遵循目標性、整體性、啟發(fā)性、主體性等一系列原則進行教學設計。設計了四個主要的教學程序:復習整理基礎上,滲透新知識點——新授活動——鞏固活動——生活化延伸
1、通過尋找、涂色活動讓幼兒初步感知梯形的特征。
讓幼兒找出圖中不是長方形、正方形的圖形并涂上顏色。
由于梯形的概念幼兒不容易理解,所以活動設計我就不從概念入手,而讓幼兒通過操作活動,反復感受,逐步理解梯形的特征。
2、觀察了解梯形特征。
。1)出示梯形,提問:這個圖形有幾條邊?幾個角?你們看,它上面的邊短,下面的邊長,上下兩條邊平平的,旁邊兩條邊斜斜的。這個圖形像什么?
。2)小結:這個像滑梯的圖形,名叫——梯形。
。3)不過,梯形寶寶可調皮呢,它一會兒翻跟頭,一會兒躺下睡覺,你們看這樣還是梯形嗎?(小結:原來梯形可以倒著放,睡著放,它們都是梯形。)
(4)分別出示直角梯形、等腰梯形,讓幼兒了解它們也是梯形。
提問:這個一邊可以當滑梯的圖形,是不是梯形?這個兩邊有一樣長滑梯的圖形,是不是梯形?
幼兒認識梯形的另外一個難點是梯形的多樣性。幼兒認識的特點是先入為主,容易形成定勢。所以活動開始時就要讓幼兒接觸各種梯形,每個環(huán)節(jié)中幼兒所看到的、制作的梯形都是各種各樣的。
3、通過再一次的操作活動讓幼兒鞏固了解梯形的基本特征。
(1)來了一些小客人,他們說肚子餓了,想吃梯形餅干,小朋友能幫助他們嗎?
。2)先請小朋友們從各種形狀的餅干中挑選出1塊梯形餅干,舉起來給老師檢驗。
。3)再選擇2塊不同的梯形餅干,給同伴檢驗后喂小客人,并對小客人說:"請吃梯形餅干".(教師在旁注意檢驗)
此環(huán)節(jié)是我在教學中有意設置的一個難點,給小客人喂梯形餅干幼兒得選擇2塊不同的梯形餅干,給同伴檢驗后喂小客人,并對小客人說:"請吃梯形餅干".這里必須選擇不同的梯形餅干,對一部分幼兒來說,是需要思考一下的`。只有讓幼兒經過一定的努力跨越過去才能從中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從心底里得到滿足。
4、通過尋找生活中常見事物中的梯形,加深對梯形特征的認識。
(1)讓幼兒在活動室周圍張貼的圖片中,尋找梯形寶寶,先請一名幼兒找找、說說。
。2)鼓勵全體幼兒尋找梯形,跟同伴和客人老師說說梯形寶寶藏在哪里。
在整個指導過程中哦注重"三最":即最大的觀察(努力觀察每位幼兒,避免籠統(tǒng)評價);最小的干預(教師角色進行退位,不干預替代);最多的鼓勵(鼓勵幼兒的點滴進步)。
另外,努力把握"玩數(shù)學"的度。不在游戲中刻意地"教",讓幼兒在游戲中充分發(fā)泄情感,感受愉悅。
這節(jié)課,我通過四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設計,既遵循了概念教學的規(guī)律,又符合幼兒的認知特點,指導幼兒觀察、游戲,操作,獲取新知;同時注重培養(yǎng)幼兒的思維和各項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讓幼兒動口、動手、動眼、動腦為主的學習方法,使幼兒學有興趣、學有所獲。以上是我對這個教學活動的理解、分析與做法,如有不當之處請評委老師給與批評指正,謝謝各位領導!
幼兒教師說課稿7
一、說教材
本節(jié)課是小班的一節(jié)數(shù)學課,對數(shù)量的感知是數(shù)學中最基礎的知識,也使幼兒開始積累數(shù)學的感性經驗首先遇到的問題之一,幼兒掌握數(shù)概念是一個比較復雜的過程,幼兒數(shù)概念的發(fā)展是從計數(shù)開始的。因此讓幼兒感知物體的數(shù)量并計數(shù)是非常重要的。 本節(jié)課通過讓幼兒感知5以內的數(shù)量,能手口一致的點數(shù)并說出總數(shù),并學習按照數(shù)量對應擺設物體,體驗 5以內的數(shù)序。進一步豐富計數(shù)和自然數(shù)列的感性經驗,激發(fā)幼兒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根據(jù)幼兒的認知特點確定本次活動的活動目標為:
1、 感知5以內的數(shù)量。學習手口一致的點數(shù),說出總數(shù)。
2、 學習按照數(shù)量對應擺設物體,體驗 5以內的數(shù)序。
3、 通過嘗試活動發(fā)展幼兒的思維、理解和動手操作能力,培養(yǎng)幼兒的嘗試精神
活動準備
1、 小狗、小雞、小免、小鴨、小貓的課件。
2、 人手一份點卡活動物卡
3、 磁帶《找朋友》
本次活動的重點是:教師通過引導讓幼兒嘗試自己對物體的點數(shù),生動、形象、直觀的感知5以內的數(shù)量和數(shù)序。小班幼兒好動且注意不集中,需要教師的引導與時常提醒,幫助幼兒逐步抽象出數(shù)概念。這是活動的重點。
本次活動的難點是:小班幼兒常常不能正確點數(shù)實物,教師通過各種感官和邊出示實物邊數(shù)的方法,學習手口一致的點數(shù),并說出總數(shù)。
二、說教法
陶行知認為應該讓幼兒在做中學,學中做。因此我們在以幼兒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思想指導下,讓幼兒親自動手操作試一試。使幼兒在嘗試中學習,()在嘗試中得到成功的樂趣。并采用多種游戲活動圍繞教育目標進行直觀有趣的教學。這樣從小培養(yǎng)幼兒試一試的精神,久而久之逐步形成一種敢于探索的精神。
三、說幼兒
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很早就接觸吃的、玩的、用的等各種各樣的物體,能從不同的物體中認出同類的物體,并積累了由同類的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的初步概念 .小班幼兒剛開始學習點數(shù)時,往往亂點亂數(shù),不是手快口慢,就是手慢口快,經常的漏數(shù)或重數(shù),手口不一致。出現(xiàn)這種情況的原因,一是由于幼兒不理解數(shù)詞的實際含義,不知道點數(shù)實物時,必須把被數(shù)的物體與自然數(shù)列從里從一開始建立起一一對應的關系,二是由于按物數(shù)時,要求多種分析器協(xié)調活動,即眼睛依次注視著一個一個的物體,并監(jiān)視手指的動作同時說出相應的數(shù)詞,使兩種信號系統(tǒng)建立起有意義的聯(lián)系,對于三歲幼兒是有一定的困難的.。因此我們應有目的的教幼兒點數(shù)和感知數(shù)序。
四、說教學過程
。ㄒ唬﹦(chuàng)設嘗試情境,激發(fā)嘗試欲望,引導幼兒感知5以內的數(shù) .
1.出示課件,天氣暖和了,都來到草地上玩。讓幼兒觀察,讓幼兒說說每種小動物有幾只?可以用幾的點卡表示?動物家的標記是幾個搜索點?
2.嘗試把小動物送回家。幼兒按照動物的數(shù)量送到有相同點子數(shù)的家,并拿相應數(shù)量動物愛吃的食物。如5只小貓就拿5條魚,能力弱的幼兒,教師作適當?shù)陌凳?.
。ǘ┯變和"動物唱歌"的游戲 讓幼兒嘗試練習有幾只動物就學幾聲叫,感知5以內的數(shù)量 "動物開始唱歌比賽了,出示什么動物,小朋友分組學幾下它的叫聲,比賽后,給動物頒發(fā)獎品送紅花,有幾只動物就分別送幾朵花。觀察幼兒的嘗試活動,對能力弱的孩子給予適當?shù)奶崾尽?/p>
。ㄈ┯螒"找朋友" 分別發(fā)給幼兒點卡和小動物卡,聽《找朋友》的音樂,拿相同數(shù)量的點卡和小動物卡 的幼兒拉起手來做游戲。
幼兒教師說課稿8
一、談話引入
1、孩子們,你們喜歡聽童話故事嗎?老師今天從童話王國里請來了兩位朋友。大家掌聲歡迎他們。(貼圖)
2、誰來告訴我,在你的印象中狼和羊的本性是什麼?
小結:
大家都說的非常好,狡猾、兇殘的狼,善良、溫順的羊,它們會發(fā)生什麼故事呢?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請大家翻開書本132頁。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課文,標出自然段序號,畫出生字。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字,做到不加字、不丟字,遇到不懂的字音可以請教同學和老師,并多讀幾遍。
過渡:
同學們讀的很認真,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詞語寶寶你會讀嗎?
2、檢查字音
【詞語】(請大家看大屏幕、先自己讀讀,待會請你來讀。)誰來讀,其它同學豎起耳朵傾聽,待會請你做小老師來評評他讀的怎麼樣?【誰來評評?】你能比他讀得好嗎?請你做小老師帶大家讀讀。
小結并過渡:
哇,真棒!我們不僅會認詞語寶寶,還學會了傾聽、學會了評價,這是會學習的表現(xiàn)。除了這些我們還要學會思考,學會表達。
過渡:
請同學們挺直腰板、拿好書快速地數(shù)數(shù)狼和羊進行了多少對話?(指名回答)同意嗎?
三、默讀課文
現(xiàn)在請大家默讀課文2-6自然段,畫出狼(︿︿︿)和小羊(———)的三次對話。想想狼是怎樣找碴兒的?說說你從中你讀懂了什么?
四、指名匯報
過渡:
同學們,學得那么起勁。老師真高興!誰來把狼第一次找碴兒的`話讀一讀?(指名讀)狼為什么要這么說?它說得對嗎?
【沒錯,狼的無理取鬧就叫找碴兒,也是找借口】那應怎樣讀這句話。
【指導讀】〖范讀過渡:小羊不會把水弄臟的理由是什么?它當時的心情怎樣?應怎樣來讀這句話。這句話說狼站在什么地方?水是怎么流的?
【上游在哪個位置?】我們再把狼和羊的第一次對話讀一讀,誰愿意來讀狼說的話,羊說的話?
【注意讀出狼和羊的語氣,其他同學讀旁白】狼還找了什么借口?小羊是怎么說的?
【誰來說?】你從中讀懂了什么?
五、師生合作讀三次對話(男女)
過渡:
大家能讀出狼和羊各自的語氣,那能不能加上動作演一演它們的故事?下面就讓我們分小組合作練習表演狼和小羊的故事。并比比,哪個小組合作的最愉快,演得最逼真!
六、演一演(小組練習表演狼和小羊的故事)
指2個小組上臺演,齊評議
小結過渡:
大家真不簡單,詹老師為你高興。你們不僅學會了思考,學會了表達,還學會了合作,學會了表演!可是可愛的小羊糟了(請看大屏幕:演示狼撲向小羊)
七、延伸拓展
過渡:
可憐的小羊怎樣才能逃出狼口呢?請聰明的你幫小羊想個好辦法,怎樣才不會被狼吃了?
【誰來說】學到這里,你們還有什麼話想對狼或小羊說的?
八、總結、布置作業(yè)
總結:今天我們傾聽了狼和小羊的故事,掌握了很多的學習方法。詹老師為你們高興!也代表狼謝謝你們?yōu)樗岢隽四敲炊嗌埔獾闹腋妫硇⊙蛑x謝你們?yōu)樗肓诉@麼多的好辦法。
幼兒教師說課稿9
一、教材分析
本教材選自《幼兒園教育教學安排意見》小班內容,認識三角形是幼兒幾何形體教育的內容之一,幼兒的幾何形體教育使幼兒數(shù)學教育的重點內容。幼兒學習一些幾何形體的簡單知識能幫助他們對客觀世界中形形色色的物體做出辨別和區(qū)分。發(fā)展它們的空間知覺能力和初步的空間想象力從而為小學學習幾何形體做些準備。小班幼兒在他們充分獲得對圓形的感知和確認后,再讓他們認識三角形的特征,這對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比較能力和空間概念具有重要意義。認識三角形是在認識圓形的基礎上進行的。這就為比較圓形和三角形奠定了知識基礎,有利于幼兒對三角形的感知和掌握。本節(jié)課的知識點就是三角形的特征;谝陨蠈滩牡姆治,結合幼兒的認知特點,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教幼兒知道三角形的名稱和主要特征,知道三角形由3條邊、3個角。
2、教幼兒把三角形和生活中常見的實物進行比較,能找出和三角形相似的物體。
3、 發(fā)展幼兒觀察力、空間想象力,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確定目標的依據(jù):小班上學期雖然還沒有進行數(shù)的形成教學,但在日;顒又幸呀洕B透了許多數(shù)的概念教育,因此,通過數(shù)形結合認識三角形的特征幼兒有一定的基礎。3歲幼兒經常會把幾何形體理解為他們所熟悉的實物,因此,教幼兒把三角形和生活中常見的實物進行比較找出和三角形相似的物體有利于發(fā)展幼兒對應能力。
圍繞教學目標根據(jù)小班幼兒的認知特點,我認為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認識三角形的特征,幼兒認知幾何形體對圖形的知覺屬于空間知覺的范疇,從幼兒感知三角形的形狀到表達需要完成配對——指認——圖形的特征,因此,三角形的特征定為本節(jié)課的重點。
三角形的特征同時也是本節(jié)課的難點。三角形的特征有三條邊、三個角。但是,對于還沒學過一一對應點數(shù)的幼兒來說還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把三角形的特征定為本節(jié)課的難點。
二、教學方法
為了讓幼兒更好地掌握知識,充分發(fā)揮教與學的互動作用,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我將采用游戲法和啟發(fā)探索法,體現(xiàn)教師為主導,幼兒為主體的師生雙邊活動。
游戲法:在計算教學中運用游戲法能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集中幼兒的注意力,幫助幼兒輕松愉快地理解知識,因此,在本節(jié)課中,無論是新知的學習,還是復習鞏固我都采用游戲的形式,如在課的開始,教師
以游戲的
口吻介紹兩個圖形娃娃到小班做客,激發(fā)了幼兒的學習興趣,在復習鞏固三角形特征時,設計了游戲給圖形娃娃找朋友、奇妙的拼圖、拼拼三角形使幼兒進一步鞏固了三角形的特征,又激發(fā)了幼兒的學習興趣。
啟發(fā)探索法:這一教學方法是教學過程中依靠 幼兒已有的數(shù)學知識和經驗啟發(fā)幼兒去探索并獲得新知。其最大的特點是激發(fā)幼兒的興趣,最大限度地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在本節(jié)課認識三角形的特征時,我采用這一方法先出示一個圓形娃娃,再出示一個三角形娃娃,啟發(fā)幼兒比較三角形和圓形的不同,在幼兒的觀察探索中得出三角形有角、有邊,通過親自數(shù)一數(shù)、試一試,讓幼兒明確有三個角的圖形是三角形,三角形的角有點兒扎手。
本節(jié)課采用的教具:
⑴圓形、三角形娃娃各一個,用于引出課題,激發(fā)幼兒興趣。⑵圖形拼圖一幅
、敲孔酪槐P各類幾何圖形及冰糕棍若干。
選取教具的依據(jù)是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認知特點。
三、學法指導
1、復習內容的確定:三角形的特征有三條邊、三個角。幼兒要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就必須通過數(shù)一數(shù)來掌握,因此,3的數(shù)數(shù)的掌握直接影響到幼兒學習三角形的效果,因此將3的數(shù)數(shù)定為學習內容。采用幼兒比較喜歡的體態(tài)動作(拍手、拍肩、拍褪)進行,幼兒比較感興趣又很快地集中了幼兒的注意力。
2、引導幼兒用探索法和操作法學習新知,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為了便于幼兒更好地掌握三角形的特征,請幼兒通過觀察圓形和三角形有哪些地方不一樣?通過親自數(shù)一數(shù)、摸一摸來感知三角形的特征。幼兒從觀察、判斷到表述是幼兒利用舊知獲取新知,主動學習的過程。
3、在操作、游戲中發(fā)展幼兒的空間想象力,在復習鞏固三角形特征時,采取了游戲《給圖形娃娃找朋友》、用小棍拼三角形。幼兒在游戲時,就需要將頭腦中三角形的特征的輪廓體現(xiàn)出來,需要幼兒將想象、圖形小棒聯(lián)系在一起,進一步發(fā)展了幼兒的空間想象力,同時幼兒聯(lián)想生活中的實物與三角形想象的物體將圖形與實物相聯(lián)系,從而發(fā)展幼兒的空間想象力。
4、數(shù)形結合,時幼兒在掌握特征的`同時,加深幼兒對3的認識,在學習三角形特征時讓幼兒數(shù)數(shù)三角形有幾條邊、幾個角在看拼圖找三角形的游戲中,讓幼兒數(shù)數(shù)蝴蝶的翅膀、樹身、房頂個由幾個三角形拼成,在數(shù)形結合中既鞏固了新知,又發(fā)展了幼兒的觀察力和思維能力。
四、教學程序
為了小學過程中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我準備分以下幾個步驟完成教學任務:
1、復習3的數(shù)數(shù)
設計這一環(huán)節(jié)的目的是為了在下步學習三角形特征時幼兒能更好地學習掌握,能準確感知圖形特征這一環(huán)節(jié),采用體態(tài)動作一集體復習的形式進行。
2、學習三角形特征:這一環(huán)節(jié)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難點所在,我準備分以下幾步完成,以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乓龑в變河^察比較圓形娃娃和三角形娃娃的不同,提供幼兒每人一三角形,通過自己數(shù)一數(shù),試一試,感知圖形特征,并充分讓幼兒表述,得出圖形的特征。
、埔龑в變河^察幾個不同形狀、不同大小的三角形,通過驗證得出三角形都有三條邊、三個角,有三條邊、三個角的圖形都是三角形。
⑶老師小結三角形特征,使幼兒獲得的知識完整化。
3、復習鞏固三角形的特征。在幼兒初步掌握三角形特征的基礎上只有通過各種形式的練習才能得以鞏固,準備分三步完成這一環(huán)節(jié)。
、沤o圖形娃娃找朋友:目的是幼兒排除干擾從眾多幾何圖形卡片中找出三角形。
、瓶磮D拼圖找三角形:
圖形拼圖能進一步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通過讓幼兒觀察:
這些拼圖像什么?哪些部分是用三角形拼成的?用了幾個三角形?
、侵車h(huán)境中找出像三角形的東西:幼兒通過自己的聯(lián)想尋找發(fā)展幼兒的空間想象能力,進一步鞏固了三角形的特征。
四、延伸活動:幼兒用冰糕棒拼三角形,引導幼兒拼完后講一講你拼得三角形有幾條邊?幾個角?用了幾根冰糕棒?
幼兒教師說課稿10
一、設計意圖
《綱要》中指出,在幼兒園的語言教育中,我們要“引導幼兒接觸優(yōu)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yōu)美,并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散文詩是幼兒接觸較多而又非常喜愛的一種文學形式,它內容淺顯、語言生動、意境優(yōu)美,富有兒童情趣,不僅能豐富幼兒的知識、發(fā)展語言、啟迪智慧,還能使幼兒的心靈和情感受到良好的熏陶。
《炎熱的夏天》是一篇生動形象、充滿童趣的散文詩,是很好的閱讀和積累語言的素材。本教材中童話般的意境給夏天賦予了極強的生命力,生動、形象地向幼兒展現(xiàn)了夏天的的主要特征和自然景象,并在童趣中將散文優(yōu)美的意境、擬人化的修辭手法等語言美的魅力充分體現(xiàn)出來。本教材還具有可拓展的空間,孩子們可以遷移經驗進行創(chuàng)編,把自己對夏天的理解用繪畫、語言形式表現(xiàn)出來。此外,除了去挖掘其內在的文學內涵,讓幼兒感受文學語言的美,還可以有機整合相關領域的內容,從而讓幼兒多維度地去感受美、欣賞美、體會美與表現(xiàn)美。
二、說活動目標
根據(jù)所選內容,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在《綱要》精神的引領之下,從情感、態(tài)度、認知、能力、技能五個方面制定了一下三位目標:1、知識目標:引導幼兒根據(jù)圖片,欣賞并理解散文詩內容。(這是本次活動的重點目標,通過教師配樂朗誦激發(fā)幼兒欣賞散文詩的興趣;利用散文掛圖的展示來幫助幼兒理解散文詩內容,可以加深幼兒印象。)
2、能力目標:幼兒能夠大膽的在集體面前表演并朗讀散文詩。(難點)
3、情感目標:感受夏天雷雨前后的不同情景,體驗散文詩優(yōu)美的意境,從而更加熱愛大自然。
三、說教法、學法
《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在活動中要不僅要運用生動的語言,形象的動作來感染幼兒,還要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所以我運用以下教法:
1、多媒體教學方法:運用多媒體播放課件,使畫面更直觀更形象,更能引起幼兒的興趣,吸引幼兒的注意力。
2、啟發(fā)式提問法:通過設置一系列啟發(fā)性的問題,激發(fā)幼兒的想象力,訓練幼兒的`開放性思維。
3、情境表演法:讓幼兒置身于真實的情境之中,通過角色表演,增加幼兒的體驗,強化幼兒對散文詩內容的理解。
教育心理學認為:學習者同時開放多個感知通道比只開放一個感知通道能更準確、更有效掌握學習內容。所以我運用以下學法:
1、傾聽表述法:讓幼兒帶著問題有目的、有針對性的認真傾聽,激發(fā)幼兒"想說"的愿望,并通過語言激勵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讓幼兒"敢說"。
2、交流討論法:引導幼兒針對問題主動探索,發(fā)現(xiàn)學習,調動多種感官參與活動,在說一說的輕松氛圍中掌握學習重難點。
四、說活動準備
我遵循實效性、簡約性、重復利用的理念,準備了夏天景象(ppt)、散文掛圖、圖譜。
1.夏天景象ppt:是為了引題,通過ppt的展示讓幼兒知道夏天的到來。
2.散文掛圖:是通過直觀教學法讓幼兒更加容易理解散文內容。
3.圖譜:利用圖譜一一對應的方式幫助幼兒加深對散文詩內容的理解和記憶。
五、說教學過程
活動過程主要有四個部分組成,分別是:
(一)出示ppt,激發(fā)幼兒學習興趣。
1.師:你們瞧,這是什么季節(jié)呢?(大班幼兒已有一定的理解能力,通過觀看ppt及教師簡單的提問,幼兒都能夠知道這是夏天的到來。)
2.師:夏天到了,天氣是什么樣的?如果天氣很熱,小動物和植物們會怎樣呢?我們一起來聽一聽散文詩《炎熱的夏天》。(教師讓幼兒帶著問題去欣賞散文詩,從而進入第二環(huán)節(jié)。)
(二)欣賞散文詩,初步理解散文詩內容。
1.教師配樂朗誦,幼兒欣賞散文詩。(讓幼兒在樂聲中體會散文詩的語言美,激發(fā)學習的興趣。)
2.請幼兒說說夏天到了,植物和動物們發(fā)生什么事了?雷雨過后又怎么樣了?
。ㄟ@里的提問是讓幼兒回憶散文詩內容,對散文詩內容有初步的了解。而且大班幼兒的傾聽能力及理解能力已逐漸形成,相信多數(shù)幼兒都能夠傾聽出其中的內容,如:小草打了卷,花兒垂下了頭……當幼兒回答之后教師引導用散文詩中的語言來表達,讓幼兒了解句式結構。當然也會有個別幼兒傾聽能力較弱,無法理解散文詩中的內容,這時我會結合掛圖再次朗誦散文詩,這也是我的第三環(huán)節(jié)。)
(三)結合掛圖再次欣賞,進一步理解散文詩內容。
1.出示掛圖,再次朗誦散文詩。
。ㄓ變旱乃季S以具體形象為主,利用掛圖可以讓幼兒更直觀的了解散文詩內容。)
2.結合圖譜,加深記憶。
。▓D譜是我為幼兒搭建學習的支架,讓幼兒通過圖譜來加深印象。從中我將幼兒的回答以圖譜一一對應的形式展示,然后讓幼兒結合散文中的語言進行朗誦。)
(四)幼兒表演散文詩。
幼兒自由結組,分別扮演散文詩中的動物和植物,邊朗誦邊表演。(愛表演,喜歡游戲是孩子們的天性。通過邊說邊表演不僅加深了孩子們積極參加活動的興趣,同時也加深了對散文內容的理解。豐富了幼兒的情感體驗。)
通過這樣的設計,我相信基本能完成所設定的教學目標,幼兒一定能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得到發(fā)展;顒又形页浞忠杂變簽橹黧w,而且從引入主題——欣賞散文詩——再次欣賞——情景表演四大環(huán)節(jié)來開展活動,其環(huán)節(jié)清晰、層層遞進、環(huán)環(huán)相扣,從使整個活動有效的開展。
幼兒教師說課稿11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我是來應聘幼兒園教師的xx號考生,今天我抽到的說課的題目是《我們的身體》,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學情、說活動方法、說活動準備、說活動過程、說活動延伸這六個方面展開我的說課。
一、說教材
《我們的身體》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幼兒園大班健康領域教學活動!段覀兊纳眢w》主要是介紹了身體的各個器官及其功能,引導幼兒了解并愛護自己的身體,這符合《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的密切結合幼兒的生活,進行安全保健教育,提高幼兒自我保護意識的要求,因此適合大班教學,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
活動目標是教學的出發(fā)點和歸宿點,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根據(jù)大班幼兒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我制定了以下三維目標:
1.情感目標:能夠對身體感興趣,培養(yǎng)其勤于鍛煉、愛護身體的行為習慣。
2.認知目標:能夠認識并描述身體各個部位及其功能。
3.能力目標:通過“分角色”游戲活動,發(fā)展表演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根據(jù)以上對活動目標的分析,我確定了本次活動的重難點:
1.活動重點:認識身體的各個器官的名稱及功能。
2.活動難點:通過“分角色”游戲活動,發(fā)展語言表達能力及勤于鍛煉的習慣。
二、說學情
大班的幼兒好動、好問、好奇心強。這一階段的幼兒處于具體形象思維階段,我將會借助人體掛圖,視頻等直觀教具,通過“分角色,說身體”的游戲活動,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同時也符合了幼兒身心發(fā)展的特點。
三、說活動方法
教師是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師在活動開展過程中應做到心中有目標,眼中有幼兒,時時有教育,以互動開放的理念引導幼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因此,在本次活動中我將采用的是觀察法、講解法及電教法,吸引幼兒的注意力,調動幼兒積極參與活動。
四、說活動準備
具體形象思維是幼兒思維的典型方式,只有借助事物的具體形象才能幫助幼兒更好的理解身體各個器官的名稱及其功能,針對本次活動我將采用的是人體掛圖及種類多樣的帽子來開展,幫助幼兒清晰準確的認識我們的身體。
五、說活動過程
導入是活動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精彩的導入能激發(fā)幼兒的興趣,因此我采用的是兒歌的方式導入,首先演唱《健康歌》:“左三圈,右三圈,脖子扭扭,屁股扭扭”,這種方式可以引導幼兒初步認識自己的身體,達到“課未始、興已濃”的狀態(tài)。
下面是活動的基本部分,包括四個部分:認一認,說一說,想一想,編一編。
首先認一認,我會展示一幅人體掛圖,然后指幾個常見部位依次向學生提問:“大家看一看,這是什么部位呢?”逐步介紹五官、內臟等身體部位的'具體位置,引導幼兒初步認識自己的身體。
再是說一說。我先向大家提問:“小朋友們知道我們的眼睛、鼻子、嘴巴能干什么呢?”請幼兒自主作答,對于回答優(yōu)秀的小朋友,我會給予表揚。引導幼兒結合生活實際生活,學習常見部位的基本功能,再通過觀看視頻引導幼兒學習身體內部結構,發(fā)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第三步是想一想。鼓勵幼兒多問多想,通過提問“為什么有人會戴眼鏡,又為什么有的小朋友會長蛀牙呢?”這樣的方式,引導幼兒開動腦筋,提升語言表達能力,培養(yǎng)幼兒勤于鍛煉、愛護身體的行為習慣。
最后一步是編一編。我將制作好的嘴、眼睛、耳朵、鼻子等身體部位的小帽子分發(fā)給小朋友,然后我先示范戴上眼睛的小帽子:“我是眼睛,我是用來看書的”,接著分組引導幼兒分角色表演,對于表現(xiàn)突出的小朋友我會獎勵一朵小紅花,通過這樣的游戲活動,培養(yǎng)幼兒的表演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引導幼兒認識并掌握身體各個器官的名稱及功能。
下面是活動的結束部分。為了引導幼兒能夠輕松愉快的氛圍下結束活動,我將采用談話法進行結束部分,通過提問:“小朋友們,這次活動你們學習到了什么呢?”這樣有利于幼兒鞏固所學知識。
六、說活動延伸
好的教育活動不是止于某一特定的活動,而是一個長期、持續(xù)的過程,特別是對幼兒能力、習慣的培養(yǎng),活動延伸是不可缺少的。因此,我采用的是家園共育的方法進行活動延伸,請小朋友們向父母講述身體部位的名稱及功能,幫助幼兒把本次活動中所學到的知識繼續(xù)延伸。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
幼兒教師說課稿12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引導幼兒從優(yōu)美的童話作品中,感受語言的優(yōu)美,獲得愉快的情感體驗是語言活動的目的之一?鞓肥怯變鹤畛8惺艿降囊环N情緒體驗,但快樂的涵義是廣泛的。中班語言活動《兔寶寶找快樂》向幼兒展示了一個快樂、有趣的童話世界。它采用擬人的手法,把兔寶寶找快樂的經過描寫的形象逼真。情節(jié)并不復雜,但充滿了懸念,故事通過小貓咪給兔寶寶出主意,兔寶寶按小貓咪出的主意,在幫助別人中找到了自己的快樂,從而讓幼兒體驗幫助別人后的那種快樂,是一篇具有深刻教育意義的好教材。
。ǘ┙虒W目標:
1、初步理解故事內容,了解兔寶寶情緒變化的原因和經過。
2、激發(fā)幼兒幫助別人的情感,體驗幫助別人后的那種快樂。
3、積極參與活動,愿意大膽交流自己的想法。
依據(jù):
一、是根據(jù)中班上期幼兒的認知水平和心理發(fā)展特點,4至5歲的幼兒理解能力還很膚淺,注意力往往受興趣的影響和支配,需要教師恰當、巧妙地引導幼兒理清故事脈絡,理解故事內容。
二、現(xiàn)在絕大多數(shù)幼兒都是獨生子女,缺乏一定的愛心,不懂得去關心別人,向幼兒進行關心別人、幫助別人的情感教育顯得尤為重要。
三、新《綱要》提出:發(fā)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chuàng)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huán)境”以及“要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根據(jù)這一要求,制定了第三個教學目標。
。ㄈ┲仉y點分析:
本次活動的重點是:了解兔寶寶情緒變化的原因和經過。中班幼兒的理解能力有限,幼兒只有掌握了這個知識脈絡,才能更好地理解故事情節(jié),激發(fā)積極地情感體驗。
中班幼兒在語言表達方面不完整,往往一句話只說了半句或幾個字就無法再說了,因此,我將本次活動的難點定為:用較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思。
(四)活動準備:
1、幼兒已有了一定的關于快樂的情感體驗。
2、動物手偶(故事中出現(xiàn)的形象)、動物指偶若干、背景音樂
二、說教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被顒又袘η髱熡谆印R虼,活動中我除了挖掘教師自身的教育價值,以飽滿的情緒影響孩子,還注意挖掘此活動中所隱藏的教育價值,采用的教法有:
操作演示法:手偶形象逼真,深受幼兒的喜愛,符合幼兒的認知特點。手偶的操作,讓-
故事中的人物一一呈現(xiàn),故事情節(jié)一目了然。
提問法:引導性的互動提問鼓勵幼兒將所聽到的、看到的、想到的,嘗試用完整的語言表達出來,這也是解決活動難點的有效方法。
游戲法:游戲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在幼兒身心略感疲憊時,游戲能增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指偶操作游戲和小記者采訪活動中能大膽說話,充分地表現(xiàn)自我,獲得積極地情感體驗。
三、說學法:
整個活動我以幼兒為主體,遵循由淺入深的教學原則,幼兒在看看、聽聽、想想、說說、玩玩的輕松氣氛中掌握活動的重、難點。在本次活動中,幼兒將運用下列學習方法。
觀察法:幼兒通過觀看手偶表演,直接感知故事。
討論談話法:幼兒在討論、談話中無拘無束地說出自己的理解與看法,是幼兒練習說話的好機會,充分體現(xiàn)《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出的“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fā)展起來的”的精神實質。
體驗法:心理學家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加體驗過的活動,人的記憶效果就會明顯提高”。幼兒自由操作指偶表演故事情節(jié),以增加對故事的理解。體現(xiàn)著“以幼兒發(fā)展為本”的理念。
游戲練習法:幼兒在小記者采訪游戲中練習對話,符合幼兒語言學習個別化的特點。
四、活動程序
一、質疑導入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在兒童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趯@個觀點的認識,在活動一開始,我就把孩子引入主動發(fā)現(xiàn)、積極思考的氛圍中。
我先出示一個兔寶寶(煩惱的臉),說:“今天真開心,和中班的小朋友在一起。陳老師還帶來了一位朋友,你們歡迎嗎?你們看,兔寶寶怎么了?(引導幼兒從他的表情推測兔寶寶現(xiàn)在的心情)不知為什么,誰也沒見他開心地笑過。聰明的小朋友快給出個主意吧,讓他快樂起來!
。ㄒ皇て鹎永,小朋友能說出許多充滿智慧的答案。)
(懸念的討論,不但給孩子提供一個與同伴交流的機會,創(chuàng)設寬松的語言環(huán)境,還能讓幼兒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像,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講述,既激發(fā)幼兒關心他人的`情感,為下面的故事打下伏筆,也是思維活動的開始。幼兒的想法得到老師和同伴的認可,激發(fā)了參與活動的興趣。)
“有一天,他的好朋友小貓咪也給他出了一個主意,你們看,兔寶寶現(xiàn)在的表情(換上一張快樂的臉)。小貓咪出了一個什么好主意呢?他的主意和你們的一樣嗎?
二、欣賞故事,理解內容。
1、手偶操作,理解重點片斷段。
。ㄊ峙嫉牟僮,能快速抓住幼兒眼球,集中幼兒注意力,使幼兒與故事中的形象近距離接觸,更好地與故事人物對話,走進故事的情境中。同時,可根據(jù)幼兒情況,把握學習的節(jié)奏,也以最簡單的方式達到了最好的效果。)
提問:
。1)故事講了小兔子和哪些小動物的故事?(幼兒回答,指導幼兒把話說完整。)
。2)兔寶寶是怎么幫助他們的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ㄒ龑в變簩⒗斫獾膬热萦米约旱恼Z言表述出來。師生對話、生生對話、自由對話。在幼兒表述遇到困難時,及時操作手偶,表演情節(jié),在關鍵的時候推孩子一下,不僅增強幼兒自信心,還提高幼兒的語言講述能力,使講述更完整、連貫。也體現(xiàn)了手偶操作的靈活性。)
。3)操作指偶,表演情節(jié)。
這個故事有趣嗎?你們想說一說他們的故事嗎?
師:請每個小朋友找到一個兔寶寶手偶,套在手指上,真有趣!再給兔寶寶找一個朋友,套在另一只手的手指上。想一想、說一說,兔寶寶是怎么幫助別人的,比一比,誰的故事最有趣。
誰愿意為我們說一說他的有趣的故事?(請一位幼兒上前講述。)
。4)幼兒討論:兔寶寶現(xiàn)在快樂嗎?它的快樂是什么呢?
教師講述故事最后部分。
。ㄟ@個問題沒有統(tǒng)一的或現(xiàn)成的答案,而要回答這個問題,幼兒不但要理解故事,還要將自己理解的內容用語言表達出來,雖然有一定難度,但幼兒卻能在解決這個問題的過程中積極思考、嘗試完整的表達。)
。ㄍㄟ^設疑、猜想、提問、表演重點片段,幼兒操作、再討論,內容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抓住故事情節(jié)線索,讓幼兒在討論、談話中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語言,大膽、清楚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它是解決活動重點、突破難點的一個關鍵的環(huán)節(jié)。同時完成了第一、第三個目標。)
三、再次完整欣賞故事。
師:“現(xiàn)在我們來完整聽一遍故事,喜歡講的小朋友可以跟著老師一起試著講講看。
。◣椭變喊勋@得的經驗加以完整再現(xiàn)和總結,從而掌握故事內容,激發(fā)情感體驗。)
四、小記者采訪活動,加深對快樂涵義的理解。
。ㄒ粡埣堫^卷起來就是一只話筒(輕緩的背景音樂)
兔寶寶找到了自己的快樂——幫助別人,小朋友,你的快樂是什么呢?
(鼓勵幼兒大膽講述,表達自己對快樂含義的理解)
小朋友都有屬于自己的快樂,那你們想不想知道陳老師的快樂是什么?后面聽課老師的快樂是什么?其他小朋友的快樂是什么呢?做一個小記者,去采訪一下吧。
。ㄓ變旱恼Z言學習具有個別化的特點,教師與幼兒的個別交流、幼兒之間的自由交流,對幼兒語言的發(fā)展具有特殊的意義。小記者的采訪活動給幼兒的語言發(fā)展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個別交流的機會。幼兒在無拘無束的氛圍中游戲,表達自己的意思,體驗了語言交流的樂趣。同時也實現(xiàn)活動的第二個目標。)
五、放松活動
小朋友,今天你們快樂嗎?是啊,幫助了別人我們很快樂。讓我們跟著音樂一起快樂地唱起來、跳起來吧。ㄎ铱鞓罚铱鞓。我就拍拍手,我就拍拍手,啪啪………跺跺腳、扭扭腰等)
(這即是一個放松活動,也是幼兒情緒的宣泄。)
延伸活動:
1、語言區(qū)
在語言區(qū)域提供各種動物指偶,幼兒嘗試表演故事。鼓勵幼兒自由發(fā)揮,同伴合作,創(chuàng)編新故事。
2、美工區(qū)
提供了紙、筆、積木和醫(yī)療用品等操作材料。所提供的材料激發(fā)了幼兒操作的欲望,給予幼兒一個暗示性的提問方式:你想怎么去幫助別人。幼兒的答案可能是非語言的,可能是一幅畫,可能是一個鳥窩,但起到了比語言還要精確的答案效果。幼兒在操作中也獲得更深的體會:幫助別人,我很快樂。
幼兒教師說課稿13
一、說教材
《誰藏起來了》是培養(yǎng)幼兒處理圖形類信息能力的游戲。在這個游戲中,主要發(fā)展孩子對一些圖形信息的認知和判斷能力,具體而言,就是認知動物在外形上的一些特征,并通過動物的局部信息來判斷整體是什么。
在活動中,我為幼兒提供了多張小動物的圖片,讓幼兒根據(jù)一定的線索來找出每一只小動物。每張圖中小動物隱藏的位置以及露出部位的多少都是不同的,難度逐漸增加。通過多次游戲,既加深了幼兒對動物外形特征的理解,尤其是對一些細節(jié)特征的認知,還發(fā)展了幼兒通過局部來判斷整體的能力。
二、說教學目標
結合本節(jié)課的重點難點和孩子年齡特征,我制訂了以下教學目標;
1、在找動物的過程中,初步讓幼兒通過事物的局部特征來判斷整體。
2、培養(yǎng)幼兒初步的觀察能力:激發(fā)幼兒愛護小動物的情感。
三、說教法、學法
為了能更快,更好地吸引幼兒的注意力,開始部分我以游戲"問答歌"的形式引出興趣,充分調動幼兒的學習積極性。同時結合二期課改的理念,讓幼兒在游戲中學習。之后我又采用和手寶寶做游戲、誰藏起來了等方式,來讓幼兒通過事物的局部特征來判斷整體。
四、說教具準備
本節(jié)課我采用:教師教具和幼兒操作材料
1.教師教具除了現(xiàn)有的:1.《捉迷藏》大游戲圖一張 2.小貓和小狗的大卡片6張以外我還自己制作塑封手的寶寶和小貓、小狗的家,來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興趣。
2.幼兒操作材料:1.小貓和小狗卡片10張 2.《誰藏起來了》游戲圖1張。
五、說教學程序
好的教學設計是實現(xiàn)教育目標的有效途徑,本節(jié)課我采用五個環(huán)節(jié)來設計的。
第一部分:游戲引出興趣
在這一部分是用"問答歌"的形式:
1.根據(jù)綱要上面提到:2-----3歲幼兒是口語發(fā)展的關鍵期,此時的兒童變得特喜歡說話,詞匯量迅速增加。通過活動讓他們說一句完整的話,培養(yǎng)他們語言表達能力。
2.根據(jù)托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他們對身邊的東西充滿著好奇,也喜歡模仿各種動物的叫聲,想通過活動激發(fā)幼兒學習的興趣,為下個活動作準備。
第二部分:出示動物卡片,引導觀察
就這個部分分了兩個環(huán)節(jié):
第一環(huán)節(jié)是讓幼兒觀察小貓和小狗的'不同點。然后提升小狗是由于打扮不一樣,小貓是因為顏色不一樣。幫助幼兒提升生活經驗。
第二個環(huán)節(jié)是想通過和手寶寶做游戲達到一個鞏固的作用,為下一個誰藏起來了作準備。
第三部分:出示掛圖,猜猜——"誰藏起來了"
這個是本次活動的重點,也是難點部分。是通過動物的局部信息來判斷整體是什么。
第一:在這個活動中我們都看到,出示的掛圖特別的漂亮,色彩非常艷麗,讓人看了眼花繚亂的。我采用提問的方式:"我們怎么找呢?"讓幼兒學習一個有序觀察法。
第二:邀請小動物出來的方式:讓幼兒說:尾巴上扎蝴蝶結的小狗快出來。在叫小動物出來不僅增加他們的學習興趣,還培養(yǎng)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還鞏固了動物的特征。
第四部分:找朋友
是培養(yǎng)幼兒初步的觀察能力。
第一:根據(jù)托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對他們的教學采用直觀教學法。我是邀請一位幼兒上來,讓他聽要求演示找朋友,然后再請幼兒操作。
第二:整理環(huán)節(jié)中,我是提倡幼兒邊送邊說:"尾巴上扎蝴蝶結的小狗我送你回家。"不僅鞏固對動物的局部的認識,而且也是提高語言能力的表達,激發(fā)幼兒愛護小動物的情感。
第五部分:結束
讓幼兒在哈巴狗中,唱唱跳跳結束此活動。
幼兒教師說課稿14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圖形找家》,下面我將從教學理念、教材分析、說教法、活動目標、教學過程、板書設計,以及活動延伸七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教學理念
幼兒在生活中,經常能接觸到各種各樣的圖形,而且會詢問這是什么圖形,注重幼兒的興趣和終身教育是我活動的兩大特色,幼兒園是現(xiàn)代幼兒生活學習最為熟悉的環(huán)境之一;顒娱_始我就讓幼兒觀察我的掛圖,掛圖中有不同顏色的不同圖形,由不同圖形拼成的一幅畫,是為了提高幼兒的感知能力,了解各種圖形分別由什么特點;顒又薪處熞灰龑д叩纳矸莩霈F(xiàn),對幼兒表達不清楚的或出現(xiàn)困難的地方加以糾正,耐心的指導,使每個孩子都能充分自主的`參與活動中。
二、教材分析
《圖形找家》出自貴州人民出版社,新編學前班教材數(shù)學上冊27頁。這一活動屬于操作型活動,關于圖形認識及圖形分類活動,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隨機組織練習,圖形教育多與實物相結合,促進幼兒具體技能的發(fā)展。從不同的角度促進幼兒情感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fā)展。
三、活動目標
通過教材內容和設計意圖,吸取人本主義教育理念,為滿足幼兒認知能力情感的需要,按照《綱要》涉及的五大領域教育目標,確定本次的活動目標為:
1.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認識常見的圖形,引導幼兒用完整流暢的語言說明圖形的特點和含義。
2.在認識的基礎上,嘗試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或合作創(chuàng)造,用不同的圖形及不同的顏色拼成一幅畫,發(fā)展幼兒的想象力和動手能力。
3.培養(yǎng)幼兒的認知能力,學會分類,分清各種不同的顏色和圖形,把圖形送回家。
四、活動準備
為順利完成以上教學目標,在活動準備方面,特作以下安排。
1.幼兒知識經驗準備,老師帶來不同大小,不同顏色的圓形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若干,常見的圓形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物品若干件,家四個(家門分別為各種圖形)。
2.幼兒自帶卡紙若干剪刀雙面膠等。
五、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數(shù)字卡片,讓幼兒鞏固數(shù)字。
2.出示掛圖,讓幼兒交流掛圖中有什么(房子樹卡車花)
3.板書主題《圖形找家》,教幼兒認識圖形,說明圖形的特點。
4.出示物品,問幼兒這是什么圖形的物品。
5.指名幼兒來認識圖形,或從眾多的圖片尋找老師需要的圖形。
幼兒教師說課稿15
一、設計意圖:
小小班幼兒的思維正處于直覺行動思維向具體形象思維過度的時期,他們情感外露,不穩(wěn)定,帶有很大的情緒性。他們學習、或毆打能夠的特點是只關心活動的過程,不關心活動結果,因此,小小班的教學活動應更注意游戲化、情景化,強調讓幼兒在愉快、輕松、自由的游戲中自娛自樂、玩中學、玩中獲發(fā)展。
《小小雞》是一首外國歌曲創(chuàng)編而來的一首幼兒歌曲,小小班幼兒思維的特點決定了他們喜歡在動作模仿和游戲情景中學習。因此,我所選擇的音樂將情景性和趣味性放在首位,節(jié)奏鮮明,形象性強的音樂引起幼兒活動的愿望,另外,活動設計小小雞到草地上玩和允許自己喜歡的小小雞,在唱唱玩玩中,反復感受音樂的旋律和歌詞。從看小雞,做小雞,一直到唱小雞的整個過程中,幼兒自然地產生了愛小小雞、愛雞媽媽的情感。幼兒始終保持活潑,愉快的積極情緒,真正做到玩中學,學中樂。
二、教學目標的制定
1、樂意用動作、歌曲、表情,表達對小小雞和雞媽媽的喜愛之情。
音樂學習心理學告訴我們:多種感知通道參與,特別是大肌肉運動的參與,能有效地提高兒童對音樂的感知興趣和感知音樂的效果。新《綱要》中強調:"提供自由表現(xiàn)的機會,鼓勵幼兒用不嘔吐能夠的藝術形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目標1是本次活動的.重點。
2、在唱唱玩玩中學習做音樂游戲《小小雞》。
皮亞杰指出:在前運算時期(幼兒時期)要發(fā)展智慧,關鍵是讓幼兒做各種各樣的游戲,從娛樂中學、從玩耍中學,脫班幼兒很喜歡一邊哼唱一邊做模仿動作,小動物是幼兒最親密的朋友,幼兒對小動物的叫聲及感興趣,并好模仿動物的動作,因此對這首歌有強烈的興趣成了游戲的基礎,目標2是目標1的基礎上進行,又是目標1的突破口,而遵守游戲的規(guī)則幽將是成為本次活動的難點。
三、活動準備
為了引起幼兒的興趣,調動對音樂的積極性以及幫助他們對歌詞內容的理解,加強節(jié)奏感等,我適當?shù)厥褂昧艘恍┠芑顒拥慕叹,本次活動我作了以下準備?/p>
1、情景課件。
2、區(qū)域活動中,幼兒自由聽賞過歌曲的旋律。
3、創(chuàng)設在游戲中學習的氛圍。
4、準備雞媽媽頭飾一只,音帶,錄音機。
四、活動過程
一、引出課題:聽小雞叫,問"誰來了?"幼兒回答,打開課件引出小雞及音樂。
二、看小雞、聽節(jié)奏、做動作。
1、引導幼兒看小雞,模仿學做各種小雞的動作,激發(fā)幼兒的興趣。
2、引導幼兒欣賞音樂,并學做小小雞。
托班幼兒正處在聽覺感官發(fā)展時期,聽覺的發(fā)展比其他感官快而需求多,因此對音樂能表示出明顯的情緒反應,這一環(huán)節(jié)是幼兒的聽覺感受及動作感受,使幼兒對音樂有初步的印象。
三、聽歌曲,講解游戲規(guī)則。
1、教師聽音樂,表演小小雞,讓幼兒模仿。
2、引出雞媽媽。教師表演雞媽媽找小雞。(初步感知游戲規(guī)則)
3、告訴幼兒這是一個音樂游戲,游戲是有規(guī)則的。(幼兒表演小小雞在草地上玩耍,做各種動作,雞媽媽來找小雞,按音樂旋律進行游戲)
五、幼兒游戲
1、邊聽音樂,邊哼唱歌曲進行游戲,再次激發(fā)幼兒愛小雞的情感,強化游戲規(guī)則,以此來突破本次活動的重難點。
2、在游戲中結束本次活動。
【幼兒教師說課稿】相關文章:
幼兒教師說課稿06-20
[精選]幼兒教師說課稿06-20
幼兒教師說課稿模板04-18
優(yōu)秀幼兒教師說課稿12-11
【精】幼兒教師說課稿06-21
幼兒教師說課稿(熱)06-21
【熱門】幼兒教師說課稿06-21
幼兒教師說課稿【合集】06-21
幼兒教師說課稿精選15篇02-17
優(yōu)秀幼兒教師說課稿范文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