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語言教案 (集合15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yè)業(yè)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那么大家知道正規(guī)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語言教案 ,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語言教案 1
設計意圖:
隨著科技的發(fā)展,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身邊的新鮮事物層出不窮,為了幫助幼兒進一步了解身邊各種事物、人與人、人與大自然之間的關系,我選擇了童話《好朋友》來作為幼兒學習的對象,希望通過童話這一充滿童趣、充滿活力、充滿動感的畫面,培養(yǎng)幼兒熱愛自由、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鍛煉幼兒想象力和語言表達力,發(fā)展幼兒觀察力。
教案目標:
1、幼兒通過聽聽、說說、比比等多種手段,理解內容掌握一問一答的對話形式,初步學會復述。
2、在配對、語言情境中,鍛煉幼兒想象力,發(fā)展幼兒語言表達力及擴散性思維。
3、激發(fā)幼兒愛護鳥類,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4、培養(yǎng)幼兒初步的環(huán)保意識。
教案準備:
知識準備:事先和幼兒交談了解生活中各種物品之間的關系。
物質準備:中涉及的事物圖片及頭飾若干;音樂錄音“找朋友”、錄音機;磁性黑板一塊、磁鐵若干。
動態(tài)準備:幼兒分四組成八字為坐,教師坐中間,即便于交流,又便于幼兒動手操作。
教案過程:
一、激發(fā)幼兒活動興趣,談話導入主題。
師:“小朋友,你們有沒有好朋友?你和誰是一對好朋友?為什么?”
二、引導幼兒操作,進行童話教學。
1、幼兒操作活動“給圖片配對”,教師觀察了解幼兒操作情況。
師:“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好朋友,那老師今天就要考考小朋友,我們生活中各種各樣的東西有沒有好朋友?請小朋友看看你們桌上有哪些東西,和你們組的小朋友商量商量,誰和誰是一對好朋友?”
2、組織幼兒交流討論,提問幫助幼兒初步理解事物與事物之間好朋友的含義,激發(fā)幼兒愛護鳥類、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師:“誰來告訴老師,你們組的小朋友是怎么為圖片配對的.?為什么?”(幼兒講述時,教師貼上相應圖片)
。1)提問:茶壺和水杯為什么是好朋友?桌子和椅子為什么是好朋友?鑰匙為什么和鎖在一起?雨傘和雨鞋為什么是一對好朋友?
。▎l(fā)幼兒小結:它們都是好朋友,它們在一起很快樂)
。2)討論:為什么小鳥不愿意和鳥籠在一起?它的好朋友是誰?
你想不想作小鳥的好朋友?那你怎么才能作一個愛鳥的孩子?(激發(fā)幼兒愛護鳥類,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3、教師小結,欣賞。
。1)師:“小朋友講的真棒!現(xiàn)在老師把小朋友講的話,編成一個童話好不好?”
提問:它們是怎么對話的?誰來表演一下?誰來給我們的童話起個好聽的名字?
。2)集體看圖講述一遍。
4、討論:生活中還有什么東西是好朋友?
三、音樂“找朋友”,結束活動。
師:“生活中除了小朋友剛剛配對的東西是好朋友,還有許多東西也是好朋友,請你們看看你的小椅子下藏了什么東西,讓我們帶上它們,在音樂聲中找朋友吧!”“小朋友,讓我們和好朋友一起到戶外去作吧!”
活動延伸:
觀察日常生活中還有那些東西息息相關。
幼兒語言教案 2
設計意圖:
如今的孩子大多數(shù)是獨生子女,在家里與伙伴相處的機會少,獨自玩耍,分享、合作、關心他人的意識薄弱。但隨著幼兒動作、語言、認知能力,社會交往范圍的擴大,班上的孩子開始愿意與同伴一起玩,可由于缺少交往經驗與能力,在活動中常因不能滿足自己的需要,與同伴發(fā)生爭吵的現(xiàn)象,為了滿足幼兒交友的渴望與需求,就設計了這節(jié)課《朋友,你好》。
活動目標:
1.了解故事的基本內容,理解故事的主題和情感。
2.能夠根據(jù)故事畫面的提示展開合理想象,會用語言表達。
3.初步學會關心幫助同伴,增進愛同伴的情感。
4.理解故事內容,記清主要情節(jié),初步學習人物的.簡單對話。
5.培養(yǎng)幼兒大膽發(fā)言,說完整話的好習慣。
活動重點:在仔細觀察故事畫面的基礎上,嘗試用語言表達出自己的想象。
活動難點:能夠用完整的語句進行表達。
活動準備:微課視頻
活動過程:
一、以圖片“小老鼠和大老虎”的話題引入。
1、談話:你有自己的好朋友嗎?你的好朋友是誰呢?請你大聲說出他的名字。
2、今天老師帶來了兩位動物朋友(出示小老鼠和大老虎圖片)你們猜猜,它們兩個會成為好朋友嗎?我們來看一看。
二、閱讀繪本,理解繪本內容。
1.播放PPT1——12,了解故事內容。
問:你知道小老鼠和大老虎之間,究竟有哪些小問題嗎?(小朋友試著學一學、說一說故事中的語言);這時的小老鼠心里會怎么樣?(難過、傷心)
提問:小朋友你們覺得小老鼠這次還會繼續(xù)忍受下去嗎?小老鼠還會和大老虎做朋友嗎?為什么?
小結:小老鼠太生氣、太傷心、太難過了,它再也不能忍受了,它終于爆發(fā)了。當大老虎一腳踢飛它引以為豪的大城堡時,它有了一個決定,小老鼠的決定是什么?(不再和大老虎做朋友了)。那么當小老鼠決定離開大老虎時,你覺得大老虎會怎么做呢,它會挽留這位好朋友嗎?它可以做些什么事來挽回小老鼠這位好朋友?它會對小老鼠說些什么呢?(幼兒想象表述)教師繼續(xù)講述故事。
3.繼續(xù)播放故事圖片13——19。
4.了解大老虎做的事情提問:最后,小老鼠和大老虎有沒有又成為好朋友?大老虎都做了些什么,說了些什么?小老鼠又是怎么說的?
幼兒根據(jù)故事內容回答。
提問:小老鼠和大老虎為什么又成為了好朋友呢?(小老鼠原諒了大老虎,它們成為了好朋友。)
5.聯(lián)系實際,拓展延伸
1)聽了這個故事,你覺得和好朋友之間應該怎么相處呢?
教師小結:同伴之間要互相幫助、互相謙讓、互相照顧。發(fā)生矛盾的時候,一個要學會謙讓、一個要學會原諒對方。同伴遇到困難時,要幫助他。
2)你可以對你的好朋友說什么呢?做些什么?(幼兒學會表達對朋友的情感)
三、結束部分
播放微課,自主閱讀畫面,鼓勵幼兒用自己的話講述故事結尾。
教學反思
在整個活動設計中,輕松的環(huán)境有利于幼兒進入角色,體現(xiàn)了幼兒快樂學習的理念要求。我覺得最可取的是交往語在活動中的運用,既使幼兒的主動性得到了發(fā)揮也提高了幼兒語言交往的能力。在以后的教學活動中我要不完善和運用。
但是,如果在活動中能夠將幼兒與好朋友一起活動的形式設計的再多一些,會更好的讓孩子們動起來。并快樂的接受對方,提高自己的交往能力。
幼兒語言教案 3
活動目標:
1、學會用藝術的眼光觀察周圍事物。
2、能夠發(fā)揮想象力按照句型進行詩歌仿編。
3、能夠理解詩歌內容,并主動大膽地進行朗誦和表演。
4、引導幼兒細致觀察畫面,積發(fā)幼兒的想象力。
5、通過視聽講結合的互動方式,發(fā)展連貫表述的能力。
活動重難點:
重點:理解兒歌的內容,學習動詞并能夠有感情的朗誦兒歌。
難點:嘗試替換語詞仿編兒歌。
活動準備:
小花傘一把,相關圖片若干
活動過程:
。ㄒ唬┎轮i語引發(fā)幼兒的興趣。教師:小朋友們,快豎起小耳朵聽,老師給你們出一個小謎語,看誰的小腦筋轉得最快?“一根柱子許多梁,沒有門窗沒有墻,好像一座小亭子,用它擋雨遮太陽!保ㄓ陚悖┠銈冋姘粢徊戮筒鲁鰜砹。
。ǘ┏鍪拘』▊,引導幼兒回憶自己的傘。教師:看看老師的傘,那你的傘是什么樣子的呢?你在什么時間用它?(知道小孩用小傘,大人用大傘)。
。ㄈ┙Y合圖片欣賞詩歌,感受詩歌意境的美妙和奇特的想象,進一步領會和熟悉詩歌內容。
1、教師出示教學插圖,引導幼兒觀察、思考。提問:“小朋友你們看圖片上的天氣怎么啦?”“上面都有哪些小動物呢?”幼:小喜鵲、小青蛙、小螞蟻、小蜜蜂。師:小動物有自己的傘嗎?
。1)出示圖片一:小喜鵲和小楊樹。小喜鵲有自己的傘,是什么傘呢?公路邊的大楊樹,是小喜鵲的傘。
。2)是什么地方的大楊樹?
。3)大楊樹這把傘能幫小喜鵲什么呢?(熱了乘涼,下雨了避雨)
2、學習仿編
(1)出示圖片二(池塘里的荷葉和小青蛙)這幅圖畫的是什么地方?有什么?小青蛙有傘嗎?想想看,小青蛙會用什么當傘呢?
(2)引導幼兒看圖仿編一句兒歌。什么地方的大荷葉?荷葉是誰的傘?
。3)出示圖三、圖四、圖五,同同樣的方式激發(fā)幼兒仿編。圖三:(草地上的蘑菇、小螞蟻)啟發(fā)幼兒想一想是什么地方,有什么,然后編一句兒歌:草地上的蘑菇,是小螞蟻的傘。圖四:(雞媽媽張開翅膀,小雞躲在下面)鼓勵幼兒根據(jù)圖意編兒歌。圖五:(花園里的花兒下面有只小蜜蜂)
3、教師幫助幼兒把自己編的兒歌串起來朗讀一遍。
《傘》公路邊的大楊樹,是小喜鵲的傘;池塘里的大荷葉,是小青蛙的傘;草地上的大蘑菇,是小螞蟻的傘雞媽媽的翅膀,是小雞的傘花園的花兒,是小蜜蜂的傘下雨了,大家都有一把傘。
4、鼓勵幼兒看圖朗讀兒歌,加深理解?勺層變哼叡硌葸呎f,提高幼兒興趣。
5、啟發(fā)幼兒給詩歌起一個很好聽的名字。如:《傘》、《小動物的傘》、《好玩的傘》
。ㄋ模┐竽懴胂螅瑒(chuàng)編詩歌。
1、教師:“小朋友們想一想,公路邊的.大楊樹是小喜鵲的傘,它還可以是誰的傘呢?”依次問池塘里的大荷葉和草地上的大蘑菇還可以是誰的傘?要求幼兒把話說完整,并鼓勵幼兒大膽、合理想象。
2、師:“今天圖片里的小動物們請我們小朋友去他們的幼兒園做客,現(xiàn)在我們一起去吧!我們先跟后面的老師說聲再見”,活動結束。
教學反思:
優(yōu)點:傘是幼兒非常熟悉的生活用品,所以,在本次活動我首先用謎語導入新課,然后出示了實物——傘,調動了幼兒的情緒,并引出話題“我們什么時候會用到傘呢?”,幼兒很迅速地聯(lián)想到了各種場景,由此,引出了兒歌的內容。我通過逐幅出示兒歌《傘》的掛圖,讓幼兒直觀地理解兒歌的內容并引導幼兒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幼兒能夠在老師的引導下進行觀察并講述,通過利用各種不同的形式引導幼兒理解、熟記掌握兒歌內容。
不足:
1、我的眼神總是更多和那幾個活躍的、回答問題積極的孩子交流,看他們的眼神是那種充滿著期待、鼓勵。在邊上的或者是不怎么回答問題的孩子眼神更沒有交流,而且讓孩子互相交流的機會也特別少。
2、活動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啟發(fā)幼兒給詩歌起一個很好聽的名字。我將幼兒的能力高估了,盲目的對幼兒提出太高的要求,導致冷堂現(xiàn)象。
3、整個活動環(huán)節(jié)單調枯燥,應該設計各種情景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
4、語言不簡練,重復啰嗦,導致課堂時間延長。我應該提高語言能表達能力。
幼兒語言教案 4
活動內容
科學活動:變變變
活動目標
1.鞏固幼兒對顏色的認識。
2.體驗用彩色滌綸紙來看世界的奇妙感受。
活動準備
紅、黃、藍、綠等各色滌綸紙(塑料透明紙)若干。
幼兒用書第四冊第21頁。
活動過程:
一、出示神奇的紙(紅色滌綸紙),吸引幼兒。
1.教師:這是一張神奇的紙,只要你把它放在眼睛里面,它能讓所有的`東西都變成紅色的。
二、玩紅色滌綸紙。
1. 幼兒自由地玩滌綸紙。
2. 提問:你是怎么玩的?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變成了紅顏色(難點)
三、幼兒自由選擇各色滌綸紙。
1.說說自己拿到的紙是什么顏色?
2.感受用不同顏色的滌綸紙看到的不同景象。
3.說一說:你看到了什么樣的變化?(重點)
活動延伸:
完成幼兒用書上的連線游戲。
繼續(xù)提供其他顏色的滌綸紙,讓幼兒去探索發(fā)現(xiàn)。
幼兒語言教案 5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欣賞古詩,并初步理解古詩含義。
2.鼓勵幼兒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活動準備:
1。柳條、絲絳、剪刀、碧玉的圖片,以及表情圖片。
2.錄音機、磁帶、視頻。
3.水袖若干條。
活動過程:
談話導入
提問
1、小朋友春天來了,我們身邊的景物都發(fā)生了哪些變化?
2.出示柳條圖片:這是什么?柳樹上面有長長的什么呀?你能用動作表示一下長長的柳條是怎樣長在柳樹上的?
小結:又細又長的柳條是從柳樹上垂下來的,你覺的又細又長的柳條像什么?
3.柳條上面長著綠綠的是什么?它像什么?
小結:春天到了柳樹、柳條、柳葉都變得非常漂亮,老師想到了一首關于柳樹的古詩,它的名字叫《詠柳》。
4、你知道“詠柳”是什么意思嗎?(詠,是歌頌、贊美的意思。詠柳,是贊美柳樹,它是我國唐朝偉大的詩人賀知章寫的。我們一起來聽聽,你最喜歡哪一句?)
一、欣賞并初步理解古詩的含義
1. 播放視頻
提問:你最喜歡那一句?(根據(jù)幼兒的回答貼出相應的圖加文)
2.請小朋友朗讀一次
3.你知道詩句中的圖片代表什么意思嗎?(碧玉、絲絳、剪刀)
4.“碧玉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詩人想表達什么樣的意思?
小結:詩人從遠處看到高高的柳樹像是用碧玉裝飾成的一樣,而下垂的柳枝就如千萬條綠色的絲帶。
5.那誰知道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的意思呢?
小結:細細的嫩葉究竟是誰的巧手剪出來的?最后詩人終于想出了答案,原來是“二月春風”這把“剪刀”剪出來的'啊!這首古詩的意境美不美?那這么好聽的古詩怎樣讀就更美啦!
二、鼓勵幼兒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1.我們看看前兩句,詩人看見這么美麗的景色會是什么樣的心情?(高興。貼表情圖)
2.詩人看見這么好的景色想到一個問題,這細細的嫩葉究竟是誰剪出來的?這一句應該怎么讀?(疑問、貼表情圖)
3.最后詩人終于找到了答案“二月春風似剪刀”應該是什么樣的心情?(恍然大悟、貼表情圖)
小結:詩人用古詩來贊美柳樹,那我們還可以用什么方法來贊美柳樹?(唱歌,跳舞)
三、游戲
1、引導幼兒用動作表示柳樹、柳條、柳葉。
提問:跳舞的時候那你要用什么動作表示大樹、柳條、柳葉?
2、請幼兒請客人老師和自己跳。
延伸:區(qū)域活動制作柳樹、柳條、柳葉
幼兒語言教案 6
活動目標:
1、理解兒歌的內容
2、嘗試讓孩子按兒歌的.結構仿編兒歌
3、跟隨樂曲歌唱兒歌
活動準備:
卡通圖“公園一角” 錄音帶
活動過程:
1、教師提問:你們在公園里看到什么?
2、讓幼兒自己談一談自己在公園里的見聞
3、出示圖紙:讓幼兒觀察。
4、教師在黑板出示兒歌,讓孩子欣賞兒歌。
5、教師:兒歌里面說了什么?
6、教師和幼兒一起念兒歌。
7、引導幼兒想一想,說一說:公園里還有人在干什么?
8、幼兒自己創(chuàng)編。
活動延伸:
請幼兒到公園參觀,回幼兒園再把看到的畫出來,然后,創(chuàng)編兒歌。
附:
公園里
有人跳舞,有人打拳。
爺爺散步,我搖呼啦圈。
公園的大樹上,
麻雀在聊天。
幼兒語言教案 7
設計意圖
大班幼兒的觀察和理解能力比中班階段明顯提高,能獨立運用完整句式表達一些簡短的小故事。他們常常喜歡收集一些廢舊圖書剪下的圖案或舊圖卡,拼拼玩玩說說。為了進一步培養(yǎng)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創(chuàng)造性思維以及自主學習習慣,我設計了本次組圖講述活動。組圖講述形式靈活,富于變化,避免了一般看圖講述活動中圖片單一的缺陷,也區(qū)別于排圖講述,情節(jié)設置有機結合在一起的語言活動方式,對大班幼兒園更有挑戰(zhàn)性。
活動目標
1、能根據(jù)自己的意愿和想象對一組圖片進行選擇,組合,排列,初步學會用一段較為完整的語句連貫,清晰地表達出畫面的主要內容。
2、在獨立選圖,組圖,市場調查中提高觀察力,口語表達能力,排序能力,發(fā)展創(chuàng)造性思維。
3、在活動中感受故事中蘊含的積極情感,樂于與他人交流,合作。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已有排圖講述經驗,初步了解故事的“四要不”,會用插圖板。
2、材料準備:黑板,萬通板各2塊,自制大圖卡1大(19張),幼兒人手1套小圖卡(每套的內容,數(shù)量與大圖卡一致),人手地塊插圖板,詞語卡若干,復讀機等。
活動過程
1、圖片展示,啟發(fā)幼兒調動經驗參與觀察與講述。
(1)出示大圖卡,引導幼兒對大圖卡進行逐張觀察,積極調動已有生活經驗,一起說出每張圖卡的主要意思。
(2)啟發(fā)幼兒按照時間,人物,地點,事件把圖片分類擺放,鞏固對故事講述中“四要素”的認識和作用。
例示:“在這些圖卡當中有哪結是關于時間的?”(請個別幼兒上前在萬通板上插放。)
2、幼兒自由講述練習:獨立選圖,組圖,排圖,學會根據(jù)“四要素”,想象并創(chuàng)編出一個簡單的小故事。
。1)教師交代操作要求。
、俜謩e選擇一張時間圖卡,地點圖卡,人物(含動植物,物品)圖卡,進行排列,想象它們之間發(fā)生的故事。
、谔嵝延變阂压适掳l(fā)生的時間,人物,地點和事件說完整,說清楚,講述順序可自定。
、蹎l(fā)幼兒選圖,組圖邊想象故事的情節(jié)。
。2)幼兒選圖后將圖放在自己的插板上進行排序,然后嘗試與同伴一對一地講述出自己的“開心小事情”。
。3)教師輪回指導。指導重點:
、賰A聽幼兒的'講述情況,啟發(fā)幼兒每次可以重新組合圖卡并編成不同的小故事,練習2—3遍。
、诒頁P想出多種擺法并能完整連貫的講述幼兒。
、壑攸c指導能力弱的幼兒學會用一,兩句完整句式表述一張圖卡。
3、集體講述,幫助幼兒進一步提取圖卡中的講述要素,挖掘新的講述點。
(1)出示大圖卡,啟發(fā)幼兒可根據(jù)圖卡先定故事主題,再選取具體圖卡。
。2)對幼兒所選圖卡展開想象,師幼共同講述。
。3)挖掘新的講述點,把故事講得更豐富,有趣。
逐一深入提問,如:“今天天氣是什么樣的?媽媽和妹妹的心情怎樣?她們穿著什么樣的衣服?去哪里?干什么?看見什么樣的菜?她們會怎樣買,會說些什么呢?接著還會發(fā)生什么事情呢?
(4)啟發(fā)幼兒學會運用豐富的詞匯去描繪事物。豐富詞匯:火辣辣,漂亮,興高采烈,熱鬧,新鮮,有……有……還有……,突然,接著,于是等。
。5)師幼共同復述:“我們一起把剛才區(qū)同編的小故事再說說吧。”
。6)調整圖卡順序,請個別幼兒重新講述新的故事。
。7)撤換一組圖中的任意一張或兩張,請個別幼兒講述新的故事。
4、分組講述練習:幼兒運用新的講述經驗在組內進行講述。
。1)要求:選擇更多的圖卡,講出比上一環(huán)節(jié)更豐富,獨特的內容,詞匯更豐富,句子更完整連貫。
(2)幼兒獨立或合作操作。
。3)師巡回指導,指導重點:
、賳l(fā)幼兒將兒張圖卡變換順序,創(chuàng)編出更多小故事。
、谧⒁鈭D與圖之間的關聯(lián),學會正確使用簡單的時間副詞和關聯(lián)詞。
、奂钣變憾嘞胂蠼巧g對話和心理活動,大膽,靈活地運用詞匯進行講述。
、芙處熾S機地為個別講得出色的幼兒錄音。
5、集中傾聽與評價,互分享,共學習。
。1)請愿意上前的幼兒在集體面前操作大圖卡,講述自己編的小故事。
。2)師幼共同找出講得出色的地方(引導幼兒評價其講述的故事是否有趣,是否正確表述出圖卡的意思,是否注意“四要素”的使用,是否注意圖卡間的聯(lián)系,哪些地方運用詞匯最恰當豐富等)。
。3)聽錄音,使用剛才的評價要素對其進行評價。
師:“剛才,老師發(fā)現(xiàn)許多小朋友說得真棒,為他們錄音了,我們一起聽一聽,評一評!”
6、律動結束
師(播放音樂《快樂的節(jié)日》):“剛才我們講了那么多開心的小故事,現(xiàn)在一起來動一動,跳個開心舞來表達一下快樂的心情吧!
活動延伸
讓幼兒回家將自己編的故事講給家長聽或用繪畫方式進行記錄,可請家長幫助用文字記錄。
活動建議
在本次活動后,可進行相關主題的一些故事接龍活動,進一步發(fā)展幼兒的想象力,表達力和思維力。
活動反思
組圖講述在語言活動中難度較大,通過語言表述達到對幼兒觀察力,思維力,表達力的綜合培養(yǎng)。在執(zhí)教中,我深深感受到:
1、組圖講述材料(圖卡或圖片)的提供是活動順利進行的前提。
圖片的內容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幼兒的主題,因此,內容應健康,向上,畫面應色彩鮮艷,主題明確易懂。同時為配合幼兒的完整講述要求,類型應有明確指向,如時間,地點,人物(含動植物等)。圖片數(shù)量也有一定的要求,一般以20張以內為宜。
2、組圖講述中教師的指導是活動順利進行的保證。
(1)以幼兒為主體,積極調動幼兒的生活經驗。
活動中我為幼兒提供了多次自主組圖操作的機會,留給幼兒動腦,動手,動口的空間,多方位地為幼兒搭建語言發(fā)展的平臺。啟發(fā)他們通過看,分,想,組合等多種途徑,大膽地完整地講述。孩子們每次都能創(chuàng)編出許多新的,開心的小故事。同時,教師能適時介入,啟發(fā)幼兒不斷發(fā)現(xiàn)講述的要點。
讓幼兒按照“四要素”完整,連續(xù)講述的基礎上,我還激發(fā)幼兒適當,巧妙地運用一些豐富的形容詞,關聯(lián)詞,想象和創(chuàng)編角色的心理活動和對話,大大調動了孩子們想象和表達的積極性。
幼兒語言教案 8
活動目標:
1、能夠感受故事中猴子、老爺爺滑稽動作及表情,并能夠大膽用語言表達。
2、能夠表演故事中夸張,幽默的動作。
3、學會遇事多動腦筋,多想辦法。
4、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領會故事蘊含的寓意和哲理。
活動準備:
1、《猴子學樣》flash課件、圖片、音樂。
2、故事表演用的道具:大樹(幼兒小椅子)、扁擔、草帽(幼兒數(shù)相等)、猴子的胸飾(幼兒數(shù)相等)。
活動過程:
1、用謎語導入活動
師: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個謎語你們來猜猜“到處跑和跳,愛玩又淘氣,爬在樹枝上,忙著摘果子。”(猴子)怎么猜出是猴子的呢?
師:誰學一學猴子的動作。請表演得好的幼兒示范,其他的幼兒模仿。
過渡句:今天老師給你們講一個關于猴子的故事。
2、教師采用中段法講故事(講到快把草帽還給我)
提問:
(1)故事中有誰?猴子們惹了什么事了?有老爺爺和猴子。猴子拿走了老爺爺?shù)拿弊印?/p>
(2)老爺爺?shù)拿弊颖缓镒訐屪吡耍趺崔k呢?幼兒說說自己的想法。
過渡句:小朋友們幫老爺爺想到這么多的好辦法,老爺爺?shù)降资窃鯓右刈约旱拿弊拥哪?繼續(xù)聽故事
3、教師講述故事第二段(講到抓抓腦袋想辦法)
(1)老爺爺對猴子們說了什么?猴子們是怎么做的?(提示:小猴子不會說話,它會怎樣學老爺爺說話)幼兒學一學老爺爺說的話。
(2)看到猴子們嘰嘰喳喳地叫著,老爺爺做了什么?(急得脫下了草帽,抓起了腦袋想辦法)老爺爺在遇到問題的時候,能夠想辦法。
(3)老爺爺最后想到什么辦法了呢?要回帽子了嗎?(教師講述最后一段)
小結:老爺爺在遇到問題的時候,他是怎樣做的?(動腦筋想辦法)我們小朋友遇到問題時……也要學會動腦筋想辦法,這樣困難才會得到解決。
過渡句:我們把故事完整欣賞一遍,想一想老爺爺?shù)拿弊颖荒米吡藭鞘裁幢砬?猴子們拿到帽子又會是什么表情?做什么動作?
4、觀看視頻《猴子學樣》老師講述故事(配上音樂)
(1)老爺爺看到猴子拿走了草帽氣急了說了什么?(快把我的草帽還給我)幼兒學表情語氣加動作,(著急的樣子)教師可和幼兒一起學。
(2)可是猴子們看到老爺爺指手劃腳的樣子,老爺爺又說了一句(快把草帽還給我,不然我把你們抓起來)小猴子還了草帽了嗎?他們是怎么做的?幼兒們學一學。
(3)老爺爺急得脫下了草帽,做了什么動作?(抓抓腦袋想辦法)猴子們又是怎樣做的?幼兒們表演。
(4)老爺爺看到小猴子又學他的樣子,最后怎樣做的?(把草帽往地上一扔,老爺爺撿起草帽,挑起擔子就走了)
5、逐幅出事圖片,重點讓幼兒表演和講述
(1)圖一:一個老爺爺挑一擔草帽到城里去賣,他走累了,坐在大樹底下睡著了(場景:大樹、一擔草帽)誰能夠把故事當中的這段話表演一次,老師準備了擔子、草帽……
老師請幼兒扮演老爺爺,進行表演,(可以用椅子當做大樹,如彎腰走,累了擦汗。捶捶背、伸懶腰等)
(2)圖二:拿著草帽又叫又跳的猴子(集體表演)幼兒學小猴子各種動作和表情
(3)圖三:老爺爺著急要草帽和說的.話
老爺爺看到小猴子不給草帽說了什么?臉上會是什么表情?幼兒看圖片學老爺爺(跺腳、著急、指手劃腳等)
(4)圖四:脫下草帽抓抓腦袋想辦法
學一學老爺爺?shù)臉幼?轉眼睛、抓頭或輕敲頭想辦法等)
(5)圖五:突然想到辦法,把草帽往地上一扔,撿起草帽挑起擔子就走了
學一學老爺爺想到辦法時的樣子(轉眼睛、驚喜轉圈雙手在背后等表情)
小結:小結幾個重點的動作和表情,對動作大膽地和表情豐富的幼兒進行表揚和鼓勵。
6、幼兒合作表演(配上音樂)!出自:屈老.師!
(1)教師講述故事,請幼兒一名幼兒扮演老爺爺其余幼兒扮演小猴子。
(2)把幼兒分成四組合作表演。
師:你們先商量一下,扮演老爺爺?shù)氖抡l自己拿草帽,其余的孩子椅子底下有猴子的胸飾扮演猴子吧.
(3)幼兒聽故事表演(也可以請一名跟著幼兒講故事)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的效果很好,從幼兒完成目標的情況來看,我覺得PPT的教學效果很好,它直觀形象地表現(xiàn)出猴子模仿老爺爺?shù)膭討B(tài),幼兒很感興趣。不足之處就是幼兒表現(xiàn)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不夠準確,老師指揮的較多。我決定把教具投放到表演區(qū),為幼兒播放故事的磁帶,讓幼兒重復表演,完全掌握故事。
幼兒語言教案 9
活動目標:
1、能聽懂游戲規(guī)則,學會輪流快速地按順序說出1——7的數(shù)字名稱,提高反應的敏捷性。
2、鞏固發(fā)清易混淆的字音:“雞、西、七、三、散”等。
3、能仿照兒歌句式更換新的詞語,進行游戲。
活動準備:
自制課件、小雞胸飾若干
活動過程:
一、設置游戲情景。
1、教師邊念兒歌邊演示課件,使幼兒基本了解游戲兒歌的內容。
2、教師引導幼兒進一步熟悉游戲兒歌。
提問:媽媽買了幾只雞?
給小雞起了什么名字?
后來7只雞怎樣了?
我說“我的'小雞在哪里?”,大家一起說什么?
然后再告訴他們的名字(學一學小雞的動作)。
全體幼兒一起念兒歌,注意幼兒的發(fā)音,幫助幼兒發(fā)準每一個字音。
我們要玩一個游戲,名字叫“我給小雞起名字”。
二、交代游戲規(guī)則。
1、扮演取名字的幼兒,必須清楚大聲地按順序說出小雞的名字。
2、扮演小雞的幼兒,必須記住自己的數(shù)字名字,以及前后的順序。
3、當兒歌念到“在這里”后,小雞就不能走動,必須按從小到大的順序輪流快速地用“嘰嘰嘰,我是小幾”的句式說話,并按數(shù)序排橫隊。
三、教師引導幼兒游戲。教師扮演取名字的角色,引導幼兒開展“我給小雞起名字”的游戲活動。大家一起念兒歌,教師隨著兒歌,邊數(shù)邊按順序指著坐在位子上的幼兒,被指到的幼兒馬上站起來學小雞的動作,并記住自己的名字。當兒歌念到“來啦來啦在這里”時,小雞們按1——7的順序,邊說“嘰嘰嘰,我是小幾”,邊面向大家排成一橫排。
四、幼兒自主游戲。
1、教師請能力強的幼兒扮演取名字的角色進行游戲。
2、幼兒戴上小雞胸飾,8人一組進行游戲。幼兒可輪換扮演取名字的角色。
五、創(chuàng)編玩游戲。
教師引導幼兒仿照兒歌句式更換新的詞語(其他動物),進行游戲。
幼兒語言教案 10
活動目標
1、通過欣賞詩歌,感受春天的美景,萌發(fā)幼兒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2.通過詩歌的循環(huán)反復的句式,感受詩歌的美,學會用不同的語氣語調進行朗讀。
3、初步理解詩歌的內容,了解詩歌中運用了擬人的手法,讓孩子去探索、發(fā)現(xiàn)、感受春天。
4、安靜傾聽同伴的講話,并感受大家一起談話的愉悅。
5、萌發(fā)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重點難點
1、通過詩歌的循環(huán)反復的句式,感受詩歌的美。
2、學會用不同的語氣語調進行朗讀。
活動準備
歌曲《春天在哪里》、春天的圖片、音樂:《愛之夢》、春天的課件。
活動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
1、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帶領幼兒拍著手走進教室,師生進行律動。
2、師:孩子們剛才你從歌曲中聽到了什么?
3、師:孩子們那你還知道春天還有哪些變化呢?
4、再說一下春天來了,我們的主題墻上的變化。
師:孩子們你們很善于觀察,其實春天里有許多許多的秘密呢!現(xiàn)在老師就帶著你們去尋找春天的秘密。
二、幼兒主動探究春天的秘密:
師:春天來了,春天來了,春天在哪兒呢?
師:孩子們你還知道哪些關于春天的秘密(小組討論)
1、師:那我們看看小河的冰是不是融化了(出示小河流水圖),引出小河的詩句。
2.師:剛才這位小朋友說到了柳樹,(出示垂柳的圖)用肢體語言說出柳樹的詩句。
3、幼兒說出燕子后,(師出示燕子圖)讓幼兒說出燕子的詩句。
4.幼兒說出春天播種的季節(jié)。那我們看農民伯伯在忙著干什么?(出示拖拉機圖)以提問的方式引出春耕的場面。
5、師: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朵漂亮的花,好香呀!你們知道是什么花嗎?想不想認識,這個花在我們這很少見到的,這個花接出來的是桃子,小朋友都喜歡吃。
師:(出示桃花圖)貼近生活引出桃花的詩句。
6、師:哈哈,春天真地來了,春天真地來了!我看見了春天的秘密,我要把它牢牢記在心里!孩子們春天的秘密可真多呀!老師把你們說的編了一首詩歌,就請小朋友們欣賞一下吧!
三、讓幼兒在讀者感悟春天的美
1、教師配樂范讀詩歌。
2、播放課件讓幼兒跟讀一遍。
3、師:小朋友們再讀的時候你發(fā)現(xiàn)詩歌中的每一小節(jié),都有重復的地方,誰愿意說說。這就是詩歌里的循環(huán)反復的.句式。
4、讓我們分角色再感受一下吧。
5、師:孩子們這首詩里的小河、垂柳、桃花、小燕子、拖拉機真的會說話嗎?我們把它比作人,這就是擬人的手法。這樣詩歌讀起來就更美了。
師:春天真美呀!孩子們能為這首詩歌起個好聽的名字嗎?(幼兒自由的說)師小節(jié):那就叫《春天的秘密》讓我們一起再來讀一遍這首詩歌吧!
四、情感教育
師:孩子們春天真的很美,怎樣才能讓春天更美呢?(幼兒自由說保護環(huán)境愛護花草、大自然……)
五、拓展延伸
師:春天還有很多秘密需要我們去發(fā)現(xiàn),就讓我們出去找一找吧!把它們畫下來,在下節(jié)課時編進詩歌里。播放《春天在哪里》排隊拍手隨音樂走出教室。
教學反思
幼兒對春天的話題很感興趣,對于老師的問題都能做出積極地反應,想法很多。圖片不夠形象。圖片和文字結合,有助于幼兒對漢字的掌握。
小百科:春天,又稱春季,是四季中的第一個季節(jié),指立春至立夏期間,含節(jié)氣有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谷雨。是萬物復蘇的季節(jié)。
幼兒語言教案 11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知道梅花鹿和小猴各自的本領,了解它們共同合作摘到果子的故事情節(jié)。豐富詞匯:抓耳撓腮、合作。(重點)
2、能大膽表達自己摘果子的辦法,嘗試用語言、表情和動作表現(xiàn)小猴和梅花鹿的角色對話。(難點)
3、感受合作的快樂,懂得同伴之間相互幫助本領會更大的道理。
活動準備:
1、知識準備:初步了解動物的本領,幼兒有互相幫助、合作做事的經驗感受。
2、物質準備:課件、音樂、視頻資料(幼兒在游戲中互相合作的照片)。
活動過程:
1、創(chuàng)設談話情境引入活動,幼兒初步了解梅花鹿和小猴的本領教師出示小猴、梅花鹿課件。
提問:梅花鹿和小猴都有什么本領?你認為誰的本領大?
播放課件,教師分段講述故事,幼兒學說角色對話,初步了解小猴和梅花鹿是怎樣摘到果子的1教師講述第一段故事,引導幼兒理解:雖然梅花鹿和小猴都有各自的本領,但也有自己做不到的事情。
提問:故事里的小猴和梅花鹿都有什么本領?它們是怎樣夸自己的?
聽了剛才的故事你認為誰的本領大?
2、幼兒討論交流摘果子的辦法。
提問:有什么辦法能讓小猴和梅花鹿都摘到果子?
3、教師續(xù)講故事第二段,幫助幼兒理解互相幫助一起合作就能摘到果子的道理。
提問:小猴和梅花鹿是怎樣摘到果子的?豐富詞匯:合作。
小猴和梅花鹿是怎么說的?
師幼共同完整講述故事,感受合作的快樂,懂得合作本領更大1結合課件,師幼共同講述故事。
2、師幼互動,比較小猴、梅花鹿摘果子前后的.不同表現(xiàn)及不同心情,理解互相幫助一起合作會讓我們更加快樂。
提問:為什么一開始小猴和梅花鹿沒有摘到果子?沒摘到果子它們的心情怎么樣?豐富詞匯:抓耳撓腮。
后來是怎樣摘到果子的?摘到果子后它們的心情怎么樣?
現(xiàn)在你們知道誰的本領大了嗎?
小結:小猴會爬樹、梅花鹿會過河,它們用自己的本領互相幫助就摘到了果子,合作讓本領更大了。
幼兒表演故事,引導幼兒用語言、表情、動作表現(xiàn)小動物們合作摘果子的情節(jié),進一步感受合作的快樂1幼兒自主選擇角色表演故事。
2重點啟發(fā)幼兒能夠用語言、表情、動作表現(xiàn)小猴和梅花鹿的角色對話。
集體分享交流,引導幼兒感受生活中的合作以及合作帶來的快樂1引導幼兒講述,交流生活中合作的事情。
提問:在幼兒園里做游戲的時候你們是怎么合作的?
2、欣賞視頻,進一步感受合作本領大以及合作帶來的快樂。
小結:只要我們能互相幫助一起合作,我們的本領會更大,會得到更多的快樂。
活動評析《誰的本領大》是一篇久經傳承的童話故事,故事內容淺顯易懂,但寓意深刻。這篇童話故事以梅花鹿和小猴比本領--遇到困難想辦法--相互合作摘到果子的情節(jié)為主線,揭示了互相幫助、相互合作才能摘到果子、本領會更大的道理。
《綱要》指出:"創(chuàng)設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huán)境,支持、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學習使用適當?shù)摹⒍Y貌的語言交往。"針對中班幼兒語言正處在迅速發(fā)展時期以及具體形象思維的學習特點,學習角色對話對促進幼兒口語表達能力有很大的促進作用,為此,本活動對故事進行了適當調整,增加了動物之間的對話;顒又,運用課件呈現(xiàn)賞析故事、猜測討論解決困難、角色體驗理解內容、情感對比明晰道理、關注生活提升經驗的環(huán)節(jié),讓幼兒在寬松、自由的環(huán)境中,積極大膽地交流自己的所思、所想,不僅僅獲得語言經驗的積累,同時也促進了幼兒情感、態(tài)度、能力等方面的發(fā)展。
活動中主要運用了以下四個方面的教學策略: 1、視聽結合,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多媒體具有聲畫并茂、視聽結合、感染力強的特點。利用這一特點,創(chuàng)設幼兒喜歡的生動有趣的情景,使幼兒如臨其境,能更好地激發(fā)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良好的情感。
動畫演示情境,幫助幼兒理解故事情節(jié)。根據(jù)中班幼兒直覺形象思維的特點。在活動中,我們依據(jù)故事內容,通過課件的演示,生動地表現(xiàn)故事中小猴和梅花鹿摘不到果子到合作摘到果子的過程,讓幼兒能夠更加直觀形象地了解故事情節(jié)、理解故事內容。不僅有助于幼兒模仿,還有利于幼兒對文學作品產生興趣。
再現(xiàn)生活掠影,幫助幼兒提升經驗。利用ppt展示幼兒生活中團結友愛、相互合作的精彩瞬間,幫助幼兒回憶、發(fā)現(xiàn)生活當中處處體現(xiàn)互幫互助、相互合作的重要性,進一步促進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2、有效提問,引導幼兒分析故事情節(jié),明晰故事所講道理提問是支持幼兒園語言教學的有效手段,是教學中最直接、最常用的一種交流方式,我們充分利用有效提問的教學手段,給幼兒創(chuàng)造想說、敢說的空間,讓語言活動成為師幼雙方積極互動的過程。
開放性提問;顒又,抓住孩子的興趣點,在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的轉折處停一停,拋給孩子們開放性的問題,活躍孩子的思維,激發(fā)他們表達的欲望,引導幼兒整體把握故事的內容。如:"有什么辦法可以讓小猴和梅花鹿都摘到果子?"這樣的問題給孩子提供想象的空間,使幼兒有話樂說、勇于思考,更能有效地促進師幼間的互動,也能帶領幼兒走進作品,與作品產生共鳴。
分析性提問。針對故事的發(fā)展脈絡及角色的情感變化,提出分析性的問題,幫助幼兒理解角色,感悟故事中所蘊含的道理。如:"為什么小猴和梅花鹿一開始沒有摘到果子,后來摘到果子了?"通過這樣的問題互動,能夠引發(fā)幼兒根據(jù)情節(jié)分析問題。
遞進性提問;顒娱_始提出"誰的本領大"這個問題,意在引發(fā)幼兒說出自己的認識;在分段講述中,再次出現(xiàn)這個問題意在引導幼兒體會理解有些事情僅憑個人的本領是完不成的;在完整理解故事的過程中,第三次提到"誰的本領大",意在引導幼兒理解合作本領大的道理。三個相同的問題,體現(xiàn)了問題的遞進性,也使孩子對故事的理解循序漸進、由淺入深。
3、體驗式學習,促進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發(fā)展美國行為主義教育學家?guī)觳岢龅捏w驗式主動學習理論指出:"幼兒是在體驗中獲得感知,提高認識經驗的。"過程性的體驗和感受,不僅使孩子更容易理解作品的內容和角色的心理變化,而且更深刻地感受到作品的思想情感,加深對故事的理解。在活動中我們運用模仿、表演游戲等形式,啟發(fā)引導幼兒用語言、表情、動作,表達對故事的理解。如:在模仿小猴、梅花鹿摘果子的過程中,理解它們著急的心情;通過模仿角色對話,從而掌握合作的方法。
4、聯(lián)系生活實際,喚起幼兒回憶,提升幼兒合作的經驗中班幼兒是合作意識萌芽的階段,也是培養(yǎng)合作性的關鍵期。喚起幼兒回憶與同伴互相幫助、一起合作的生活場景,為幼兒提供一個將文學作品經驗遷移到生活中與幼兒生活經驗結合起來的機會,從而加深對故事里所講道理的理解和應用,形成愿意與同伴合作的態(tài)度,掌握與同伴合作的方法,增強幼兒在生活中的合作意識。在促進語言能力發(fā)展的同時,也促進了幼兒社會性的發(fā)展。
幼兒語言教案 12
活動目標
1、知道竹筍可以長成竹子、竹葉是熊貓的主要食物。
2、欣賞散文詩《小竹林》,感受其意境的優(yōu)美。
3、學習詞語:春筍,嬉戲,一節(jié)一節(jié)又一節(jié)。
活動準備
1、圖片-竹葉,竹林,竹筍。
2、字卡。
活動過程一、出示圖片
1、觀察竹筍及竹子,知道竹筍長大了就是竹子,許多竹子在一起就是竹林,竹林是熊貓的樂園。
2、觀察竹筍,請幼兒認認、說說,引導幼兒說出春天的竹筍叫“春筍”(出示字卡)。
3、觀察竹子
引導幼兒說出“竹子”的`名稱(出示字卡),說說它長的什么樣子?幼兒說說誰喜歡吃竹葉(熊貓)?
重點觀察竹竿上的竹節(jié)部分,通過觸摸竹節(jié)、用動作模擬竹子長高等方式, 幫助幼兒理解詞語:一節(jié)一節(jié)又一節(jié)。
4、運用遷移的方式,引導幼兒思考:許多的樹木在一起是樹林, 那么許多的竹子在一起就是什么呢(竹林)?誰喜歡居住在竹林里(熊貓)?
二、感受畫面的優(yōu)美意境。
1、春雨
-春筍從泥土里冒出來
-一節(jié)一節(jié)又一節(jié)
-長成小竹子
-大竹子-竹林
-熊貓在竹林里嬉戲)
2、幼兒分別說說自己喜歡哪一幅畫面,為什么?
教師點擊相關畫面,幼兒集體欣賞。
3、幼兒模仿熊貓玩耍的動作,理解詞語:嬉戲
4、幼兒翻看圖書《小竹林》,加深對散文的理解及記憶。
5、再次欣賞“小竹林”課件,配上文字,教師朗讀,幼兒可以選擇看書,也可以選擇看屏幕畫面。
6、幼兒欣賞配樂朗讀《小竹林》,能力強的幼兒可以選擇輕聲跟讀。
三、活動延伸:
可將繪本投放在區(qū)域中,讓幼兒自由翻看、閱讀。
幼兒語言教案 13
幼兒園大班語言教案――我要畢業(yè)了
一、活動目標1、幫助幼兒回憶、講講自己在幼兒園的生活經歷,體會自己已經長大。2、樂意表達自己對老師、幼兒園的一份情感,體驗共同生活中的師生情、同伴情。
二、活動準備小班時候幼兒的照片,雞心(簽名)、愛的密碼卡片、幼兒的簽名本。
三、活動過程1、一起看照片,幫助幼兒回憶自己初來幼兒園的.情景。2、說說我的前后表現(xiàn)?哪些地方我進步了,長大了?3、對幼兒的回答,老師以即興創(chuàng)編詩歌幫助幼兒進行總結。4、引導幼兒說說你最不舍得幼兒園的什么?5、在次基礎上,引導幼兒試著想老師說說心里話。6、老師也要送一件禮物給你們――愛的密碼
。1)制作一個大雞心展現(xiàn)在幼兒面前,里面放置一些色紙(上面寫有“我愛你”,“祝你進步”……等字樣)(2)旁邊放有長放形的色紙,色紙上各有紅、黃、藍的小圓點,表示三個字、四個字等等含義
7、幼兒每人一本簽名本,邀請同伴,老師簽名。
四、延伸活動引導幼兒在以后的日子里也可請其他班的弟弟、妹妹和阿姨去簽名。
幼兒語言教案 14
活動目標:
1.理解詩歌內容,感受作品的表現(xiàn)手法。
2.通過討論、仿編等方法,理解并學會運用比喻手法“xx 是 xx的梳子”。
3.能夠運用較恰當?shù)恼Z言表達自己對美好事物的理解。
活動準備:
1. 圖卡2.幼兒操作卡(分三種☆、☆☆、☆☆☆)。
3.電腦課件。
活動過程:
。ㄒ唬┏鍪井嬅媸嶙,引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師:你們看,這是什么?梳子是用來干什么的呢?
。ǘ┓侄涡蕾pflash,加深幼兒對詩歌的理解。
1.(畫面一)師:你們看看,媽媽在用梳子干什么呀?(根據(jù)幼兒的回答揭圖卡)
2.(畫面二)師:那我又在干什么呢?(根據(jù)幼兒的回答揭圖卡)師:我們一起來說說媽媽和我之間的事情吧。ㄓ變焊鶕(jù)圖卡學說第一二句)
3.(畫面三)師:在這個畫面里你看到了什么?風吹著樹,樹的枝條在擺動,像不像有一把梳子在梳頭發(fā)呢?誰會是梳子?它又在梳著誰的頭發(fā)?(根據(jù)幼兒的回答揭圖卡)
4.(表演畫面三的場景)師:下面我們一起來表演風吹動樹擺動枝條的樣子。準備好,風來了!
5.(畫面四)師:現(xiàn)在又是誰在給誰梳頭發(fā)呢?你是怎么看出來?(根據(jù)幼兒的.回答揭圖卡)
6.播放flash,完整欣賞詩歌。
7.幼兒朗誦詩歌。
師:詩歌的名字叫什么?我們用好聽的聲音來念一念吧!
(三)圍繞樹和大海進行仿編,幫助幼兒掌握句式。
1. (出示空白圖卡)師:除了風是樹的梳子外,還會梳著誰的頭發(fā)呢?除了船是大的梳子外,還有誰會是大海的梳子呢?
2.幼兒討論后回答。(引導幼兒用句式來說一說)
。ㄋ模┯變悍纸M活動:幼兒根據(jù)自己的想象進行圖形配搭活動,并學習仿編詩歌。
1.師:“接下來我們做一個填卡的游戲。在后面的桌子上都有一份操作紙,請你們從籃子里找到相應的圖片插到口袋里,把它變成一句好聽的話,編好后跟好朋友說一說。5個小朋友一組,不搬椅子,去操作吧!
2.幼兒進行操作活動,教師巡視并作個別指導。
3.幼兒根據(jù)自己匹配的卡片進行詩歌仿編活動。
。ㄎ澹┭由旎顒訋煟哼有很多小朋友有其他想法,我們把這些操作卡放在語言區(qū),等你們游戲的時候再去編一編,好嗎?
幼兒語言教案 15
活動內容
語言活動:小風車
活動目標
1.樂于朗誦兒歌。
2.感受玩風車的樂趣。
活動準備
小風車人手一只
活動過程:
一、在草地上自由探索風車的玩法
教師出示風車,介紹名稱,請幼兒想辦法讓風車轉起來。
二、欣賞并學習兒歌(重點)
1.風車有幾瓣葉子?長得想什么呀?
2.你是怎么玩風車的?你跑起來的'時候,風車的葉子怎么樣?
3.教師朗誦兒歌,幼兒傾聽。
4.引導幼兒討論兒歌里說了什么。
5.教師再次朗誦兒歌,幼兒嘗試跟念。
三、邊玩風車邊念兒歌(難點)
1.幼兒邊玩風車邊念兒歌。
2.教師可以提問:如果你想玩別人的風車應該怎么說?當別人想玩你的玩具時,你要怎么說?
【幼兒語言教案】相關文章:
語言幼兒教案09-01
幼兒語言區(qū)教案01-04
語言領域幼兒教案12-13
幼兒語言故事教案04-07
幼兒的語言活動教案02-25
幼兒語言活動教案03-01
幼兒語言領域的教案12-16
幼兒語言教案01-13
幼兒語言活動教案03-17
幼兒語言教案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