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常用[10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班教案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會觀察圖片,并能用簡單的詞匯講述圖片內容。
2.會用禮貌用語:謝謝!別客氣!請給我一塊積木好么?
3.知道與小朋友一起游戲的時候也要用禮貌用語,友好的玩游戲。
活動準備:
1.幼兒畫冊。
活動過程:
(一)讓幼兒觀察畫冊
1.師:圖片上都有誰?他們在做什么?
(啟發(fā)幼兒講情他們在借積木的時候的對話并練習禮貌用語)
(二)在老師的提示下幼兒講述圖片內容
1.師:紅紅和冬冬在干什么?冬冬搭的是什么?紅紅呢?紅紅搭的時候發(fā)現(xiàn)少一塊積木,她對冬冬說了什么?冬冬又說了什么?
2.師:圖片上說了紅紅和冬冬在干嘛?我們一起為這張圖起個好聽的名字吧。
3.師:我們在玩的`時候,缺少玩具時,不能和朋友爭搶,要和小朋友商量,友好的游戲才可以。
(三)情境練習
師:現(xiàn)在你們的桌上都有些玩具,你們一起玩,并在玩的時候要學習說剛剛學習到的幾句話。
(四)小結
師:今天大家學習到了幾個禮貌用語,回家后問問你們的爸爸媽媽還有哪些禮貌用語,學習學習。
小班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指南》中指出:“幼兒的思維特點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應注重引導幼兒通過直接感知、親身體驗和實際操作進行科學學習!薄!毒V要》中提出:“幼兒的科學探索應從身邊的事物開始!北景嘤變禾幱谛“喑跗冢矚g動手動腦探索和擺弄身邊常見物品。玩水是孩子的天性,本次活動就是結合孩子的興趣,利用身邊的環(huán)境與生活中的常見工具和材料將教育內容巧妙、自然的滲透進去。
活動目標
1、情感目標:體驗使用工具運水的樂趣,感受運水活動的成就感。
2、認知目標:在探究中發(fā)現(xiàn)哪些工具能運水,哪些工具不能運水,并知道其原因。
3、能力目標:能用語言積極表達自己的發(fā)現(xiàn),樂于嘗試和思考。
重點難點
重點:通過實驗操作發(fā)現(xiàn)哪些工具能運水,哪些工具不能運水。
難點:通過觀察思考知道能運水和不能運水的原因。(運水的'工具四周有邊包圍,底部沒有小孔和縫隙不會漏水,不能運水的工具底部或四周有小孔和縫隙會漏水。)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
1)見過和或使用過常見的工具(如小碗、水杯、水舀、漏勺等);
2)知道種植植物需要保持土壤的水分,土干了可能要澆水。
物質準備:
1)情境創(chuàng)設:苗苗農莊兩塊需要澆水的土地、裝滿水的大水盆兩個,水盆與苗苗農莊有五米的距離。
2)能運水的工具:小碗、水舀、杯子、小桶、小盆等。
3)不能運水的工具:篩子、漏勺、網撈、竹筐、漏斗等。
活動過程
一、導入環(huán)節(jié):(充分利用園所的自然環(huán)境,設置真實情境,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愿望,提出活動內容)
師:這塊地這么干,小種子都長不好了,我們可以怎么幫助它呢?
師:我們一起來給這塊地澆澆水,讓小種子快快長高好嗎?但是這里離兩個大水盆太遠了,我們需要用工具把水運過來澆水,孟老師今天專門給你們準備了運水的工具,我們一起去看看都有哪些工具。
二、基本環(huán)節(jié):
1、對運水工具進行觀察、感知
關鍵提問:你都認識哪些工具?你用它來做過什么?
還有哪些工具你沒有見過,誰知道這個是做什么用的?
2、選擇運水工具進行猜想
每人選擇一個認為可以運水的工具,集中分享。
師:這么多的工具,哪些可以幫助我們把水盆里的水運到苗苗農莊呢?你們選擇一個你認為可以運水的工具?
師:你選擇的什么啊?(幼兒回答:小碗)
師:還有誰選擇小碗,舉起來讓我們看看。你都用小碗做過什么?小碗為什么可以幫助你運水呢?
師:你選擇的是什么工具?(幼:篩子)
師:還有誰選擇篩子,舉起來讓我們看看。你都用篩子做過什么?篩子為什么可以幫助你運水呢?
師:其他小朋友,你們?yōu)槭裁礇]有選擇篩子?
幼:篩子會漏水,我用它撈過魚,水都從下面流出來了。
過渡語:你們都有自己不同的想法,我們選擇的工具到底能不能幫助我們運水呢?我們一起來試一試。
3、進行實驗,嘗試運水
幼兒進行操作探究,教師巡回觀察指導
關鍵提問:你選的什么工具啊?它能運水嗎,為什么?試試還有沒有其他工具也可以運水?
教師進行觀察和指導,通過個別或小組提問,引發(fā)他們思考選擇的工具為什么能(不能)運水,尤其對外形進行觀察分析,鼓勵幼兒選擇更多的工具進行嘗試。
4、操作結果記錄并進行集體分享
將操作材料分類,用實物直接記錄結果。(教師請幼兒將能運水的工具放在紅色的桌子上,不能運水的工具放在藍色的桌子上。)
1)分享討論能運水的工具
師:你們剛才都運水了,發(fā)現(xiàn)這些工具能運水,我們看看都有什么?師:小碗(杯子、小盆)是什么樣的,小碗為什么可以運水?
小結:小碗、杯子、小盆這些工具四周都有邊圍起來,底部沒有小孔、小縫隙,水裝進去不會流出來,所以可以運水。
2)分享討論不能運水的工具并集體感受
師:這些工具(篩子、漏勺、漏斗、竹筐等)都不能運水,為什么?
師:剛才有的小朋友沒有選擇這些工具,我們一起來試試,是不是像大家說的那樣。幼兒集體感受不能運水工具的使用特點,觀察水從小孔、縫隙里流出來。
小結:篩子、網撈、漏勺、籃子的底部有小孔、縫隙,水就會從里邊流出來,所以不能運水。
三、結束環(huán)節(jié):
幼兒選擇能運水的工具來運水澆灌苗苗農莊,感受運水的樂趣,澆水的成就感。
活動總結
本節(jié)活動的內容選擇來源于幼兒的生活經驗,符合幼兒的興趣愛好。整個活動過程既是“玩”的過程,也是“探究”的過程,又是相互“學習”的過程。幼兒在觀察對比不同運水工具后,進行大膽猜測和嘗試,經過反復體驗和操作,感受水的特性,找出能運水的工具,并通過探究發(fā)現(xiàn)這些工具能運水或不能運水的原因,從而提高了生活經驗,老師的每個活動環(huán)節(jié)也都體現(xiàn)了以“幼兒為主”的教育理念,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小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初步分析音的高低,并用身體動作表現(xiàn)出來。
2、通過游戲產生對音樂活動的愛好。
3、在進行表演時,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4、通過聽、唱、奏、舞等音樂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編能力與合作能力。
活動準備:
高人矮人圖片、磁帶、鈴鼓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請小朋友為客人老師表演歌曲《小花、小樹》。通過小樹長高了引出主題。
二、進行部分:
1、教師出視高人矮人圖片引起幼兒愛好!皥D片上是誰,有幾個人,他們有什么不一樣?他們還給我們小朋友帶來了禮物,一會兒老師就幫他們把禮物送給你們!
2、教師以講故事的形式進入主題!案呷撕桶耸且粚门笥眩麄兲焯於家黄鸬綐淞掷锷⒉,可是今天他們來到樹林時發(fā)現(xiàn)以前散步時的音樂被換了,他們不知道哪一段音樂是高人散步時用的.,哪一段是矮人散步時用的音樂。小朋友你們能幫助他們嗎?”
3、初步分析高低音!拔覀冞@里有他們散步時的音樂,仔細聽聽現(xiàn)在是誰在散步,是高人在散步,仔細聽聽這是誰在散步,是矮人在散步。高人走路的聲音很高,矮人走路的聲音很低!
4、幼兒和老師共同來創(chuàng)編高人與矮人的動作!拔覀円黄饋韺W高人矮人走路!
5、教師為小朋友發(fā)禮物――鈴鼓。全體小朋友起立手拉手,圍成一個大圓圈,安順時針方向,聽音樂學高人矮人走路,邊走邊拍打鈴鼓。
三、結束部分
教師和幼兒一起跳健康操!案呷税私裉旆欠才d奮他們想請小朋友和客人老師一起跳健康操,你們愿不愿意?”大家一起跳健康操結束本次活動。
教學反思:
故事引題,一開始,我就直接出示高人矮人圖片引起孩子的興趣!皥D片上是誰呀,他們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是的,他們是高人和矮人”。接著我以講故事的形式進入主題!案呷撕桶耸且粚门笥眩麄兲焯於家黄鸬綐淞掷锷⒉,可是今天他們來到樹林時發(fā)現(xiàn)以前散步時的音樂被換了,他們不知道哪一段音樂是高人散步時用的,哪一段是矮人散步時用的音樂。小朋友你們能幫助他們嗎?”在接下來的環(huán)節(jié),我從變換聲音的輕重和音調的高低兩方面體現(xiàn)高人和矮人,孩子們都很厲害,興趣很高
小班教案 篇4
親子活動是指,父母陪著孩子在假期參加一些社團或者企業(yè)組織的一些有益于兒童成長的活動,促進孩子與父母的關系,讓孩子結識更多的'好朋友。小班親子游戲活動小背簍教案,我們來看看。
親子活動:小背簍
一、準備活動:《模仿動作》
活動目標: 家長與孩子一起隨音樂參與活動,提高孩子參與活動興趣。
二、點名游戲:
游戲目標:初步培養(yǎng)寶寶在眾人面前大膽表述的能力。
三、放松活動:《小鬧鐘》
四、音樂游戲:《小星星》
。ㄒ唬┗顒幽繕耍
1、隨著成人跟唱歌曲。
2、通過游戲練習寶寶手腕的靈活性。
3、通過游戲體驗參與音樂活動的快樂。
。ǘ┗顒訙蕚洌簣D片、月亮媽媽、星星的頭飾。
。ㄈ┗顒又仉y點:練習手腕靈活性,體驗音樂游戲的快樂。
。ㄋ模┗顒舆^程
1. 出示圖片:請寶寶觀察圖片上有什么?(月亮媽媽、小星星)
教師:“在美麗的夜空中,當大家都睡覺的時候,月亮媽媽來夜班了,因為她要給大家照亮,可是她一個人上班沒有人陪會很孤單的,怎么辦呢?(小星星陪她)寶寶們真聰明,小星星很關心月亮媽媽,它們都跑來陪月亮媽媽了,掛在天上亮閃閃的很漂亮,月亮媽媽有星寶寶陪著,再也不感到孤單了,她很開心、很高興的笑了!
2、現(xiàn)在我們把它編成兒歌來表演好嗎?
教師與幼兒及家長一起邊說兒歌邊表演動作,重點教寶寶們學會手腕轉動。
3、教師扮月亮媽媽,幼兒扮小星星與家長一起拉圈做游戲。
(1)玩之前給寶寶提要求:告訴寶寶當唱到“星星跑來陪媽媽”時,小星星跑到媽媽身邊,唱到“掛在天上亮閃閃”時,伸起手臂,小手撐開,手腕轉動,以示閃亮。
。2)音樂伴奏下,月亮媽媽在中間,星寶寶圍成圓圈在月亮媽媽周圍,隨音樂節(jié)奏,跟唱歌曲做動作表演游戲。
。3)請幼兒媽媽來扮演月亮媽媽,反復游戲體驗快樂。
4. 天要亮了,月亮媽媽要下班了,星寶寶跟月亮媽媽一起回家休息吧!
五、親子游戲:小背簍
目標:
1、體驗在媽媽背上玩耍的快樂;
2、通過撫摸,發(fā)展寶寶的觸覺,增強寶寶身體的敏感度。
進程:
1、家長跪坐在墊子上,寶寶和家長面對面直立。
2、唱兒歌:
小背簍,圓溜溜,
媽媽背著走一走。
走一走,走一走,
跳一跳,跳一跳,
彎彎腰,彎彎腰,
高高興興就回家。
3、游戲過程:第一句兒歌:家長邊說兒歌邊從頭、肩、上肢至寶寶下肢撫摸寶寶全身。
第二句兒歌:背著寶寶四散走或繞圈走。
第三句兒歌:背著寶寶走時加快速度。
第四句兒歌:背著寶寶向前跳。
第五句兒歌:家長微微彎彎腰。
第六句兒歌:把寶寶放下。
4、指導家長撫摸寶寶時先從頭開始,然后是身體、手臂、腿等位置;在背起和放下寶寶時,成人先要蹲下,注意保護好寶寶腰部、背部及頸部的安全。
六、彩虹傘結束活動。
小班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通過師生共讀一本書,了解故事的內容;在讀圖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概括能力、想象能力、思維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2、通過猜猜人物、摸摸書本、說說想法、編編故事等方法,讓學生感受閱讀帶來的快樂,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興趣。
3、讓學生了解這個系列的其他兩本作品《鱷魚愛上長頸鹿》《天生一對》,走進達妮拉?庫洛特的幻想世界。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投影、課件、故事繪本、畫架及房子造型的圖板。
2、知識準備——課前豐富學生關于動物的一些知識。
教學過程
一、聊聊書名,觸摸書本。
1、猜猜主人公
出示繪本扉頁讓學生猜猜本書的兩位主人公是誰?
2、讀讀繪本名
這本書就在這里,誰想先摸一摸這本書呀?
出示繪本書名——《搬過來,搬過去》認識“搬”字
猜猜書中的主人公要搬的是什么?猜猜它會講一個怎樣的故事呢?
3、出示故事的第一頁
使學生對兩位主人公的外形有更直觀的認識,明白“高大”和“矮小”的意思,并讀讀書上的四句話“這是長頸鹿。她非常高大!薄斑@是鱷魚。他非常矮小!
讓學生看著畫面,試著用上“高大”和“矮小”稱呼主人公并和他們打打招呼。如:“你好呀,高大的長頸鹿!
4、愛的初體驗
關注第二頁引導學生依據書中的信息分辨出主人公的性別和他們之間的愛人關系。
二、師生共讀,觸摸故事。
1、聽聽故事的前一部分——“搬過來”。(板書:搬過來)
因為今天我們要講的這個故事是一個圖畫故事,所以你除了聽老師講故事之外,還要會看圖,觀察圖畫與故事的聯(lián)系,也可以根據圖畫的內容猜測故事的情節(jié)發(fā)展。聽清楚了嗎?那故事就要開始咯!(教師開始結合圖畫朗讀“搬過來”這個部分的`故事。)
。1)對長頸鹿來說“不理想”表現(xiàn)在哪兒?
行走問題——睡覺問題——坐下休息問題(板書以上內容,培養(yǎng)學生的概括能力)
在每個問題出現(xiàn)的時候相機引導學生為圖畫書補白——如:長頸鹿小姐撞到頭的時候會說些什么?“哎喲!”使學生對“一點也不理想”有正確、直觀的認識。
(2)愛的再體驗
從第七頁鱷魚先生的話中初次體會家人之間的關心和體諒
2、聽聽故事的中間半部分——“搬過去”。(板書另一半課題:,搬過去)
。1)放手讓學生依據前一部分的學習方式找出——對鱷魚來說“困難”又表現(xiàn)在哪兒?
吃飯問題——門把手問題——上下樓問題——上洗手間問題——晾衣服問題(板書以上內容)
在此進行“因為……所以……”這個句式的訓練。如“因為門把手太高了,所以鱷魚先生夠不著!
。2)愛的三體驗
關注第十五頁鱷魚和長頸鹿的難過
讓學生把自己當作主人公,老師用采訪的方式引導學生說出他們的心里話!镑{魚先生你為什么不開心呢?”“長頸鹿小姐你住在這里不是很方便嗎?怎么也不開心呢?”
從而再次體會家人之間的關心和體諒,這里他們的難過應該不僅僅是抱怨,而是在為對方著想,為對方的不便難過。
3、聽聽故事的結尾部分——“有新家了”。
。1)編編故事。
那該怎么辦呢?(啟發(fā)學生的思維,也激起繼續(xù)閱讀的期待。)
請你當回小作家,說說他們會怎么解決這個問題呢?看誰能把接下來的故事編得最有創(chuàng)意,最有意思,那就是咱們班的“故事大王”。請學生先在四人小組里說一說。
活動反思:
在為孩子選擇繪本故事時,無意間發(fā)現(xiàn)一本《搬過來搬過去》的故事,一開始我被故事的題目的吸引了,很想知道故事中到底發(fā)生了什么事情,翻開繪本,主人公是鱷魚先生和長頸鹿小姐,他們兩個是身高差距很大的兩個人,因為長頸鹿的高大與鱷魚的矮小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個差距使故事充滿趣味性和新鮮感,故事里的他們彼此相愛而生活在一起,卻因為相互間的巨大差異而面臨著許多的麻煩,長頸鹿和鱷魚生活在一起后,先后在各自家里遇到的種種問題,故事給予了幼兒很大的想象空間,兩人為了住在一起出現(xiàn)了很多問題,搬過來又搬過去,然而,他們在困難面前不放棄,依然通過努力用獨特的想法創(chuàng)造了一個理想的家園,并甜蜜的生活在了一起,整個故事寓意美好,展現(xiàn)了人物之間濃濃的愛意,以及勇敢面對困難的品質,相信孩子會很喜歡的。
意料之中,在課堂上,小朋友們也被故事所深深的吸引了,我通過PPT課件,先出示封面,讓孩子們觀察這本書的封面,說說這本書講的是關于誰的故事,長頸鹿和鱷魚有什么差異,然后我把主動權拋給了幼兒,讓幼兒觀察圖片并思考辦法,在這個過程中,積極鼓勵幼兒動腦筋去思考全面的辦法,閱讀過程中,我注重幼兒的表達,讓幼兒猜測著他們可能遇到的種種困難,比如:來到鱷魚家,由于鱷魚的房子太小了,長頸鹿進家門會怎樣?睡覺的時候,長頸鹿會怎樣?坐著的時候,長頸鹿把脖子會怎樣?最后,鱷魚對長頸鹿說:要不我們搬到你家去住吧,住大房子總比住小房子要好得多。搬過去后他們又會遇到什么樣的困難?我再一次將問題拋出讓幼兒觀察圖片繼續(xù)思考:吃飯的時候,桌子好高凳子好矮,鱷魚吃不到一點東西怎么辦?晾衣服的時候衣服,鱷魚像是走鋼絲,很危險怎么辦?鱷魚上廁所的時候,好高的臺階,好高的門把手怎么辦?馬桶又高又大,有可能一不小心鱷魚就會掉進去怎么辦?
在他們搬過來搬過去都解決不了問題時,我又問:“他們是會堅持還是放棄呢?為什么?”,萬嫣面對這樣的問題說:“他們可以住到自己家里!”我問孩子們:“他們是結了婚的兩個相愛的人,如果都會各自的家,就是放棄了對方,你們的爸爸媽媽結了婚是不是生活在一起呢?”孩子們立刻說:“他們可以自己再建一個家。 蔽覍⒐适伦詈笠欢蔚膯栴}拋給幼兒,讓幼兒自由發(fā)揮想象,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幫助他們解決問題。最后再集中欣賞鱷魚和長頸鹿的創(chuàng)意,從而進一步感受他們之間濃濃的愛意以及遇到困難不放棄的精神,讓幼兒領會了作品的內涵。
小班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 通過學習《三字經》,體會和理解《三字經》中積極的義理,感受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
2、 通過朗誦、背誦《三字經》,體會《三字經》的語言的節(jié)奏感和韻律感。
教學重點:
通過學習《三字經》,讓學生感受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
教學難點:
學生會判斷《三字經》中的精髓內容。
教學過程:
一、 課前演講與名言推薦。
1、 課前演講《我最喜歡的一首歌》
2、 演講評分
3、 名言推薦。
二、 導入。
師:“常回家看看”不僅道出了作者的心聲,而且還唱出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那就是對家的重視!度纸洝防镆灿羞@樣一句話:“夏傳子家天下”。今天,讓我們再次學習《三字經》,再次去領略我們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
三、 要求學生背誦《三字經》
1、 提出要求:請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片段背誦,并簡要闡述喜歡的理由。
2、背誦《三字經》片段并簡要陳述理由。
四、要求學生談談學習《三字經》后的'收獲。
1、提出要求:請學生結合《三字經》的內容,談談學習后的收獲。
2、 學生談收獲。
學生1:九峰人的座右銘是“先成人再成材”,這句話說出了道德品質的重要性!度纸洝分小包S香溫席”“孔融讓梨”和“孫康映雪”等典故教育我們做人要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多交良師益友,努力學習。學了《三字經》,我還知道:人如果沒有良好的品德,連動物也不如。
學生2:《三字經》中有一句話讓我記憶深刻,這句話就是:“勤有功戲無益 戒之哉 宜勉力”。這句話告訴我們:勤勞就有功效,嬉戲是沒有益處的,應該警惕自己,時時勤勉用功。讀了這句話,我懂得了凡是勤懇學習的人,一定會有進步。如果怠惰嬉戲,不但沒有益處,而且還會有損害,所以我們更應該好好學習,將來成為祖國的棟梁之材。
學生3:“為人子方少時 親師友 習禮儀”這句話給我很深的啟示。如果一個人不學禮,就無法立足于社會,因為不懂禮的話,就會容易說錯話,如果懂得禮節(jié),大家便樂意和你為友,并且尊敬你。我們現(xiàn)在求學,常常與老師親近,要學老師良好的言行,功課上有疑問要請教老師,不要和老師疏遠。對于和你志同道合的同學,要與他們和樂相初。
五、拓展閱讀,并讓學生嘗試寫《三字經》。
小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傾聽故事,愿意嘗試用比較合適的動詞來說一說小動物們摘果子的不同方法,感知它們摘果子的先后順序。
2、知道和朋友分享果實是一件快樂的事情。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故事《小老鼠摘果子》PPT;視頻。
經驗準備:認識故事中常見的動物,能正確說出他們的名稱,尤其是“海豹”。
活動過程
一、傾聽故事,愿意嘗試用比較合適的動詞來說一說小動物們摘果子的不同方法。
1、教師出示單幅圖畫P1:果樹和老鼠圖片,請幼兒仔細觀察畫面。
。1)師:你看到了什么?(幼兒自由講述,如果講到樹,教師補充:這是一棵果樹。追問:樹上有多少果子呢?——引導幼兒一起來數(shù)一數(shù)樹上果子的數(shù)量;如果幼兒講到老鼠,繼續(xù)提問:小老鼠在想什么?你是怎么看出來的?[放大老鼠圖片,便于幼兒觀察,重點指導幼兒觀察老鼠的表情])
(2)教師:有一天,一只小老鼠來到一棵果樹下,它看到這些果子紅紅的,真想吃呀!
(3)師:小老鼠很想吃,可是它為什么不摘呢?(小老鼠很小,夠不到)
(4)過渡:可是許多小動物等不及想吃果子,它們是誰?是怎么摘果子的呢?
2、教師出示《小老鼠摘果子》動畫前部分,看完提問(重復上面提問):你看到有哪些小動物來摘果子了,它們是誰?是怎么摘果子的?
PPT:幼兒說到一個點出一個小動物,放大它摘果子的圖片,引導幼兒觀察講述。
A:小鳥單幅動物形象圖片。
師:它是怎么摘果子的?(幼兒講述,教師在幼兒的話上補充:我們可以用一個更好聽的詞來說“銜走一顆果子”?引導幼兒一起來說一說;加上肢體動作完整學說句子“小鳥飛過來,銜走一顆果子”;“有的'小鳥忘了用好聽的話來說一說了,沒能成功銜走果子,我們再來試一試,好嗎?”再次邊說邊做動作,加深幼兒對動詞“銜”的理解。)
師:現(xiàn)在樹上還有幾顆果子?(點數(shù),現(xiàn)在樹上還有6顆果子)
B:大象單幅動物形象圖片。
師:是怎么摘果子的呢?你能用好聽的話來說一說嗎?
大象長鼻子一伸還是沒有摘到果子呀,他還要做什么動作呢?(重點幫幼兒提煉豐富詞匯“卷”)——個別講述
分男、女說;集體說,引導幼兒說一說大象是怎么摘果子的,邊做動作,邊說。
師:現(xiàn)在果樹上還有幾顆果子呢?(數(shù)一數(shù)、說一說)
C:蛇單幅動物形象圖片。
師:還有誰也來摘果子了?
蛇爬啊爬,咬下了一顆果子。
D:猴子爬上樹,摘下了一顆果子。
E:鱷魚比較難說,可讓幼兒用動作來表示,再此基礎上,鱷魚長尾巴一掃,掃下了一顆果子。(甩也可以)
3、教師出示圖片:一棵樹,樹上兩個果子。
提問:現(xiàn)在樹上還剩幾顆果子?(數(shù)一數(shù),說一說“樹上還有兩顆果子”)
師:最后還剩兩顆果子的時候,小老鼠的心情會是怎么樣的?小老鼠會想什么辦法摘果子?
請幼兒討論:小老鼠摘果子的不同方法。
4、師:小朋友真愛動腦筋,想出了那么多的好辦法!那故事中小老鼠是怎么摘到果子的呢?
教師出示后半部分動畫:海豹頂、拋小老鼠。
引導幼兒說一說海豹和小老鼠是怎么合作摘到果子的。
教師:小老鼠和海豹你一個,我一個,和朋友分享果實真是一件快樂的事情。
二、完整播放動畫幼兒,欣賞故事《小老鼠摘果子》。
師:故事的名字叫《小老鼠摘果子》,我一起完整地聽一聽,好嗎?
三、感知摘果子的先后順序。
1、師:小動物們排好隊,還想吃果子呢,要說對方法才能吃哦!(個別加集體,完整句式重復故事內容,感知數(shù)量由多到少的變化。)
2、延伸活動:等會我們也去外面玩“摘果子”的游戲,好嗎?
小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了解菱殼的用途。
2、嘗試制作菱哨,體驗動手操作的樂趣。
活動準備
煮熟的羊角菱人手一份,筷子,小卡子,剪刀,笛膜,膠水
活動過程
1、了解菱殼的用途。
讓幼兒觀察菱哨。
提問:
這是什么?你知道他是用什么做的嗎?
嘗試吹響菱哨。說說它的聲音像什么?
2、教師示范如何制作菱哨。
先用筷子在菱角的"肚臍眼"上戳一個洞,再用小卡子把里面的菱肉一點一點掏空。
在羊角菱的背上中間長毛的地方戳了個小洞,鼓足氣吹了幾下,把殘余的.菱肉吹出來。
剪下一小塊笛膜貼在菱角的"肚臍眼"上,這樣一個漂亮的凌哨就做好了。
3、教師分步講解,幼兒根據教師的指導進行操作。
鼓勵能力較強的幼兒自己動手將菱肉掏空,能力較弱的幼兒教師可以幫助他們完成這一步。其他步驟,鼓勵幼兒自己動手完成,教師從旁幫助指導。
4、菱哨響起來。
請小朋友去戶外空曠的場地上吹起菱哨。
小班教案 篇9
一、活動內容: 釣魚、夾珠子、旋轉蓮花
二、活動目的:
1. 體驗參與娛樂游戲的樂趣.
2. 掌握簡單的`用筷子的技能,并能按意愿選擇材料進行游戲.
三、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魚、釣魚竿、玻璃珠、筷子、半個的乒乓球等若干.
環(huán)境準備:三盆水,三組夾珠子,兩組旋轉蓮花.
四、 活動過程:
1. 以游戲的口吻引入,激發(fā)幼兒的興趣.
師:今天,小象要來和我們班的小朋友進行游戲比賽,在比賽之前小朋友要先學會一個本領----用筷子夾珠子.
2. 師講解示范使用筷子的簡單技能.
師: 先拿起一雙筷子,大拇指在筷子的上方,食指繞過筷子和大拇指輕輕碰在一起,中指輕輕靠在筷子上,其它兩指自然放著.
現(xiàn)在小象要來夾珠子,一起數(shù)數(shù)看它夾了多少?
小象夾完了,它還想再玩,就用筷子再把珠子一個一個的夾回去,然后接著再玩.等一下小朋友也可以像它一樣,邊夾邊數(shù),夾完以后,再把它夾回去.
3. 師介紹場景布置,引導幼兒進行游戲.
小班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使幼兒了解安全使用電器的粗淺知識。
2、培養(yǎng)幼兒的安全意識,知道電是危險的小朋友不能玩。
活動準備:
事先對要用到電的電器有一定的了解。
活動過程:
1、談話引出課題:小朋友,我們一起來找一找,教室里哪些東西要用到電?
教師小結:這些電器都要接上電才能使用。
2、請幼兒找一找教室里的電源插座和插頭在什么地方。
3、討論:幼兒園的插座為什么要安裝的這么高?
。ㄗ層變褐离姴孱^、電源插座都是危險地東西,如果手碰到插孔內,人就會觸電,會有生命危險。)
4、請幼兒看教師拿插頭時的姿勢和抓的位置,讓幼兒知道插孔內有電,插頭上的小銅片能把電通過電線傳給錄音機,所以手不能碰到銅片,更不能把手伸到插孔內。
5、組織幼兒討論:用電時要注意什么?
。ㄖ莱睗竦腵東西不能靠近電器,這樣會漏電,電器不能與潮濕的東西放在一起,不然可能引起火災,手濕的時候最好也不要去插插頭,以免觸電。)
6、教師小結:小朋友不要自己去插插頭,要請大人幫忙。電器著火時不能用水撲滅,要用干粉滅火器,如果發(fā)現(xiàn)人觸電不能用手去拉他,人會導電,要用木質品把電器與人分開,切斷電源。
活動延伸:
教師帶領幼兒一起找找幼兒園其他地方的電源插頭,并貼上安全標志。
【小班教案】相關文章: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05-17
小班美術教案模板 小班美術 教案05-11
小班綜合教案:襪子_小班綜合教案07-08
小班教案【精選】09-01
小班教案(精選)08-16
小班教案[經典]08-25
【經典】小班教案08-25
(經典)小班教案08-20
小班教案[精選]11-05
小班教案(精選)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