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練習太極拳前后的注意事項(通用8篇)
太極拳是一項有氧運動,但也會消耗一定的體力。那么,練習太極拳的注意事項有哪些呢?下面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了練習太極拳的注意事項,希望能為大家提供幫助!
練習太極拳前后的注意事項 篇1
太極拳如何練習推手
想要將太極拳推手練好,那么就要了解“沾連粘隨”的原則,“沾連粘隨”在推手中是非常重要,當然也是不可或缺的。
想要將太極拳推手練好,那么就要了解“沾連粘隨”的原則
“沾連粘隨”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理解,聽懂勁必須依靠搭手的粘著點來獲得可靠的信息,有了正確的信息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采取順著正確的方向推發(fā),此為其一。
其二,在推手發(fā)放對方時,也必須遵守“沾連粘隨”的原則,在粘著點上發(fā)放之,切忌脫寬推出之,連擒、拿、摔、跌、擲、打都要按照在“沾連”狀態(tài)下進行,不能以脫空推擊擲、打,特別是擒拿時也要在粘著點上來迫使對方重心按我的意向轉移,以順勢而發(fā)之,而不是以反關節(jié)為目的。
太極推手無論是擊打、擒、拿、摔、跌、擲,都必須要在粘著點上進行,這也是區(qū)別于其它拳種所有的原則。例如太極推手中的采勁,采勁并不是以反關節(jié)為目標的,而是用兩個不同的粘著點來迫使對方重心按我的意圖轉移,切忌采痛對方為原則,造就“我順人背”的有利發(fā)放時機。
太極十三式中的前八式是技法,即是“四正手”、“四隅手”,其技法的每個招式都是在粘著點上迫使對方重心轉移,同時還必須要在粘著點上,順著對方重心移動的方向而推之,千萬不可逆行施推之。
一旦逆行施力,也是蠻力加上頂抗,”是太極推手極力反對的現(xiàn)象。所以每當與高手推手時,雙方搭手后,技高一方自始至終沾粘著對方的重心,迫使另一方無所適從,進也進不得,退也退不得,連動也不敢動,這就是一方的重心被對方控制住了,這些都歸功于“聽勁”的功勞。
聽勁是在懂勁的基礎上進一步升華而得的,在懂勁的基礎上能聽到對方勁力的來龍去脈,當即判斷出順勁的方向。
太極拳推手的注意事項
驟發(fā)
對方一有回意,我即以爆發(fā)力驟然發(fā)勁,如迅雷閃電,疾風驟雨,引發(fā)之間,合而為一,使對方在毫無思想準備下驟然被發(fā)出,不及走化。
已故太極拳家顧留馨老師曾稱贊揚澄甫先師推手是“動之至微,引之至長,發(fā)之至驟”,“凡身受之者未覺其動而已騰空跌出”。故牽動手法更能得到順勢借力的效果。
寸勁
向對方發(fā)動時,應以在極短之時間發(fā)出的最大之勁發(fā)之才能將對方發(fā)之致遠,即所謂“寸勁”。這樣就會使對方猝不及避,不易走化。
勁整
所發(fā)之寸勁亦應集周身之勁,所謂“周身一家”!度摗分幸仓赋觥鞍l(fā)動須沉著松凈,專注一方”;“由腳而腿而腰,總須完整一氣”。
“向前退后,乃能得機得勢”;“運勁如百煉綱,何堅不摧”。故如欲使發(fā)放效果最大,必須勁整。
螺旋
在向對方發(fā)勁時,無論用單手或雙手均應畫或大或小之圈,含有螺旋之意,以使對方不知我勁之所向,陳式太極拳中曾強調(diào)纏絲勁,楊式大極拳亦然,發(fā)動時畫極小之圈,而后適時發(fā)出,所謂“意在驚彈走螺旋”,“人不知我,我獨知人”,才能發(fā)之致遠。
太極拳技擊的主要素養(yǎng)
1,舒筋開骨
舒筋功是太極拳法中一個重要的基礎,無論太極、形意、八卦,對筋、骨、髓、肌肉、皮毛等全方位的訓練,都極為重視。就太極拳而言,在盤架中,也能達到舒筋開骨的目的,但一般的習練者是很難通過盤架這種訓練方式達到目的,所以前賢們?nèi)ゴ秩【,匯成舒筋功傳于后人,這樣更利于初學者的掌握和強化舒筋開骨。對筋骨的訓練主要是開筋、潤筋、養(yǎng)筋,人體之筋如同橡皮條,長期伸拉會使其老化失去彈性,正確的練法應是在其拉開后,適時給它補充養(yǎng)分,更好的增加周身彈性,延緩其自然老化;具體練習主要通過兩種途徑:一種在行功中練,以人體神經(jīng)末梢?guī)又苌恚砉逃趦?nèi),意放于外;來拉動、牽引全身軀干至手指、腳趾末端的大小筋脈;另一種是運用周身氣血鼓蕩伸縮的轉換,使全身的筋膨起。
開筋只是太極拳學的基本功修煉,可通過多種練習方法獲得,根本談不上什么上乘之學。開筋開骨始終是傳統(tǒng)太極拳學功力修煉的必修課,不僅能調(diào)節(jié)氣血、改善人體機能,更為日后進階打下基礎。
開筋之訓練,大至周身,小至關節(jié)、末梢,只有筋開才能強。開筋只是基本功,單純開筋是不能達到易髓境界的,還須開骨,先輩所講“骨開生靈”即指此,這涉及到開骨、潤骨、透骨的過程,待最終將精氣合一后才能進行易髓的訓練。從傳統(tǒng)拳學的角度來講,力起于骨,連于筋,骨能起弓背的定位作用,筋能起弓弦的伸縮作用;二者缺一不可。舒筋功全套功法只有十八個動作,從氣的起落、鼓蕩開合、舒筋拔骨,每一式都有針對性的訓練,可使周身勁力渾厚,勁力倍增。
先輩們對這套功法極為重視,因此它在社會上流行的較少,只是在部分傳人中延傳。傳統(tǒng)太極拳基本功是具有針對性的訓練和配套性的訓練,如:太極大桿、太極欄板、太極棒、太極拳的行功、太極拳的'靜功等方法很多。
各種基本功是根據(jù)每個人不同的情況、不同的訓練目的而有針對性的訓練,但需要明確說明的是各項基本功達到一定要求后,其效力都應體現(xiàn)于太極拳每一式中,也就是說通過功法提煉的素養(yǎng)最終必需化于拳架動作中,最終實現(xiàn)拳功一體,不能分家。各種基本功如何化入拳中,需要根據(jù)修煉者自身層次的實際情況,由明師指點,方能達到練有所用,體用一家。
古人云,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通過功法強化提煉所需要的素質,最終還于拳架中,采用這種曲徑通幽的方式,可以使得初學者更容易上手掌握,利于進步。
2。承接走化之功
太極拳是中華傳統(tǒng)武術較有特色的拳種之一,既然是傳統(tǒng)武術就離不開技擊,否則就稱為舞術或養(yǎng)生拳法。太極拳是養(yǎng)生與技擊相互結合的功法,凡喜好太極拳技擊的人并有一定的認識到,在技擊中磕一下碰一下都是很正常的事。技擊不同與健身推手它們完全是兩個不同的層次不能同日而語,推手是基礎,技擊是升華。推手中的借力打力和技擊的借力打力是有區(qū)別的。
只有在推手中掌握了技巧,再經(jīng)過一些必要的訓練方式過度到技擊,這些必要的方式是需要多種訓練的素養(yǎng)。在各種基本功素養(yǎng)中:首先,就要有承接引走化之功是非常必要的,因為推手是雙方手臂相搭必然會產(chǎn)生接觸點,可以通過接觸點知道對方的之所為,在這個過程中應該說就有足夠的走化發(fā)放的時間或者過程,相比之下較為容易;再者,推手時速度比較慢,更容易了解對方,就是在高速度高頻率的推手中也會相應的容易,因為它有了一個先知的條件,接住手之后的變化,跟技擊的變化是有一定的區(qū)別的。推手訓練的就是讓彼此都有一個反應的時間和相互喂勁,這根實戰(zhàn)的破壞性是有根本的區(qū)別。
在技擊中,雙方都是運動中尋找對方的破綻,你并不知道對方怎么打你,打你什么位置,他是如何變化的,主要靠的就是平時訓練時的潛在的意識,本能的反應,和臨場的經(jīng)驗,判斷對方來做出相應的調(diào)整。(關于自然的本能反應后文另有詳述)。往往對方的打擊點也就是第一個接觸點,所說的隨勢打勢見勢打勢那是需要有一個時間和過程的,在對方快速打擊的前提下,如果不是訓練有素未必就能反應的過來,劍經(jīng)有云,知拍任君斗,但這需要長時間的訓練才能夠達到良好的知拍能力。很有可能第一個接觸點就是對方的打擊點,如果沒有一定的承接能力的話,就很有可能被對方所傷。我見過一位太極拳大師推手中所講、所做的都還有章有法,但在技擊中完全就是兩回事了,許多動作反應不過來。他認為推手就是技擊的放慢,實際不然,沒有經(jīng)過實戰(zhàn)檢驗的人他很難明白技擊和平時講拳的技擊他們的實質區(qū)別在那里,如果具備承接走化之功就不會被對方所重創(chuàng)。
練習太極拳前后的注意事項 篇2
1、練拳前要做好必要的預備活動。
通常來說,練拳以清晨為宜。最佳能排空巨細便,喝一點豆?jié){、麥乳精之類的飲料,或吃幾片餅干,但千萬不要吃飽。接著可聯(lián)絡漫步做一些隨意的預備活動,然后靜立頃刻,調(diào)勻呼吸,清掃雜念,預備操拳。
2、練拳時盡或許做到柔、緩、松、輕相聯(lián)絡。
因為晚年人遭到膂力上的綁縛,練拳的大致應盡量柔軟、放松、天然、緩慢,避免構成呼吸時刻短、心跳增快等副效果,即便初專家,也要做到這一點,分外身體較弱或患緩慢病的晚年人,更要把握好這個辦法(正在咯血、出血的病人則暫時不宜練拳)。
3、練拳時應把握深勻細長的呼吸。
勻細深遠的呼吸,不光可從跋涉“推陳出新”的效果,一同也能改進血液循環(huán)和內(nèi)臟活動機能。因為這是一種與動作相聯(lián)絡的腹式運動,初專家或許感到有艱難,應在操練中逐步習氣,不要急于求成,千萬不要成心用力呼吸來抵達所謂的“氣沉丹田”,避免呈現(xiàn)頭暈目眩,心跳氣促等表象,影響天然呼吸。
打太極拳的5個手指動作
1、練太極拳怎么用小指
小指始終要放松。凡有從前向后、向下的拳勢,應松小指、松肩、墜肘、手臂自然下垂或后捋。
2、練太極拳怎么用無名指
起向前、向上的引領作用。在練太極拳時,有向前、向上的動作,不要全手掌出勁,由無名指引動,無名指在五指中最笨拙,只要它不出勁,其余四指也不會。在推手過程中,運用無名指不容易出敗招。
3、練太極拳怎么用中指
起到向前指方向的作用。只有順中指方向向前用意,意才能放遠。有的說:“意到前方無限遠,到底多遠,要看練功者的功底而言”。
4、練太極拳怎么用食指
食指不能用一點力,要輕輕的扶著運動路線走。食指如不放松,手掌就松不下去,手掌不松,腕難以松弛;腕不松,前臂難以放松,再接下來給墜肘、松肩等要求帶來難度。
5、練太極拳怎么用大拇指
掌握自己的重心。在練太極拳時虎口要微撐,就能很好的掌握平衡。
老年人怎樣才能練好太極拳
1、把好學拳關,動作要規(guī)范
首先是,必須找一個明師,就是找一個明白拳理,懂得拳法,拳架規(guī)范,懂得練功養(yǎng)生會教拳的好拳師,只有這樣才能避免少走彎路,在練習過程中不致于傷及關節(jié)或造成身體不適,確保為練好太極拳奠定基礎。
2、持之以恒,堅持不懈
當人步入中年以后,人的理解能力就會提高,但是記憶力和模仿能力卻明顯下降,所以學起拳來要慢一點,要樹立持之以恒的思想,慢慢的學、扎扎實實的學,要把動作學得非常規(guī)范、熟練。切不可有先學會,后規(guī)范的想法,到那時養(yǎng)成不規(guī)范的習慣,想改都難,而能教千招,不改一式就是這個道理。
3、不怕羞,虛心使人進步
由于老年人的身體狀況不如年輕人那樣柔韌,腿部功夫也不是一天就能練出來的,所以在短時間內(nèi)一般是達不到太極功夫提出的基本要求的。一些動作開始時歪歪斜斜、滑稽可笑,這是必然現(xiàn)象,只要按要領努力,總會逐步克服的。所以在學習中,不要怕別人對自己做得不規(guī)范的地方笑話,因為無論誰開始的時候都是這樣的。各人的領會不一樣,在練習中每個人的體質條件和悟性也不一樣,因此都會有自己的長處和缺點,有差別是必然的'。不斷地按老師講的規(guī)范要求和學習別人的長處來改進自己的短處,虛心地聽取大家的指正意見,改變自己的不足之處,就會與日俱進。如果“諱疾忌醫(yī)”,聽不得同伴們的半點議論,要想進步是很難的。
4、互幫互學,重在糾錯
在習練太極拳的過程中,只靠一己的力量是不夠的。要想練好太極拳還要做到:
要有虛心學習他人長處的態(tài)度。許多人在練拳過程中,特別是學會了幾套拳、劍、刀、槍套路之后就覺得自己已經(jīng)很不錯了,總是自以為是,不想向他人學習,結果是固步自封。
要有主動向他人求教的態(tài)度。許多人在練拳過程中,只是照葫蘆畫瓢,不求甚解,對自己不會的動作,也不好意思向別人求教,結果使自己的拳藝總是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上,進步幅度小。
要有時刻請求別人幫助自己糾錯的態(tài)度。許多人在練拳時,對糾正自己錯誤動作的認識不足,總是自我感覺良好,對別人的批評聽不進去,結果使錯誤動作定了型。
練習太極拳前后的注意事項 篇3
在公園、廣場等公共場所,經(jīng)常能看見一些人配合著音樂練習太極拳。一邊聽音樂一邊打太極拳,能夠增加動作的節(jié)奏性,增加觀賞美感。但事實上,它不僅不能增強鍛煉身體的效果,有時候甚至會讓鍛煉效果大打折扣。如果僅僅是作為鍛煉健身,而不是表演練習太極拳的話,不配音樂、自己一個人練習效果會更好一些。
太極拳作為一項具有悠久傳統(tǒng)的拳術,它的理念與氣功有共通之處,講究的是“以意行氣,以氣運身”,“打拳心為主”。在練習時,應當做到意識高度集中、呼吸均勻順暢,更重要的是還要做到心靜,如此才能達到健身祛病的效果。
真正全身心地去打太極拳,不僅對人的身體素質大有益處,更重要的是能讓人心平氣和,心靜如水,它對于人的心理健康好處并不亞于身體健康。如果以音樂配合來打拳,人們練習時,招式動作上會不由自主地迎合音樂的韻律,心態(tài)上也不可能做到無視一切,尤其是不能做到忽視自己需要配合的音樂。這必然會造成人的心態(tài)不能全神貫注于打拳這件事上,也違背了太極拳的“以氣運身”的理念,從而影響練拳效果。
練習太極拳的禁忌
1、忌神不守舍
太極拳是三分形式七分意,十分技巧在神氣。招為術,神為勢,有招無神招無力,招術神通才靈威。神力透心,神威難測,神光威嚴賽銳器。練太極拳一定要達到手、眼、身合步,精神氣意通。
2、忌松散無力
松是太極拳之門,是太極拳練者入門的第一關,松是使關、節(jié)、椎松開,使肌、腱、膚擴張,讓氣血直達梢端。絕不是松散、松亂、松懈。
3、忌僵硬練力
太極拳是用意不用力,是柔中藏剛,松是太極之門,僵硬是太極之絆,用氣滯氣,用力傷氣,是太極拳之大忌。
4、忌突擊使招
太極拳的技擊法則是:不撞不頂,逆來順受,以力而化力,以四兩拔千斤。突擊使招不但不能取勝,反而容易兩敗俱傷。
5、忌輕浮奇舞
身沉則氣沉,輕浮則氣燥,平、穩(wěn)、沉、實是太極拳的基本要求,“掤、捋、擠、按、采、挒、肘、靠”是太極拳之拳法,“圓、旋”是太極拳法運動的軌跡。是拳則有擊,沒有不打人之拳,太極拳是一種“巧妙力”之拳,輕浮奇舞,花花架子,好看不中用,也與養(yǎng)生無益。
6、忌串門走戶
太極拳是內(nèi)家拳,重點要內(nèi)外雙修,如參雜外家拳的招式修煉就很難登堂入室。
7、忌雜拳同練
練太極拳與其他雜家拳同練,容易造成體內(nèi)氣血散亂,很難練通周天。
8、忌過急速成
功不是單靠學能得到的,而是練出來的,只有練至火喉,才能水到渠成,沒有直通車,欲速而不達也。
9、忌過火求功
練太極拳關鍵是搭好橋,調(diào)好息,只有文火攻之才有津液滿池,丹藥而養(yǎng)?谇徊凰桑狸P緊閉,搭橋過緊,就會口干味苦,損精耗氣。
10、忌心雜多言
練太極拳的核心就是凈心調(diào)息,生津煉丹。心中雜念是練好拳的一大障礙,必須排除。其次,俗言有“屁多無病,言多無命”之說,練拳者邊練邊說話,是耗津耗氣的罪魁禍首,也要嚴格控制。
練習太極拳的注意事項
1、鍛煉時間
冬季清晨的空氣清潔度相對差些,因此鍛煉的最佳時間是日出之后,練拳前最好能排空大小便,喝一點豆?jié){、牛奶之類的飲料,吃幾片餅干或其他小點心,但千萬不要吃飽。(對老年人來說上午10點鐘左右較為適宜)
2、鍛煉場所
不宜在煤煙彌漫、空氣污濁的庭院里進行健身鍛煉,應選擇向陽、避風的`地方進行鍛煉(有霧時不宜在室外進行鍛煉),如果選擇在室內(nèi)進行鍛煉時,要注意通風,保持室內(nèi)空氣新鮮。練習時,不要邊練拳邊與人交談。
3、運動強度
應根據(jù)自身的狀況靈活調(diào)整運動量,選擇一定的駕勢,做到量力而行。在鍛煉中慢慢適應,不要急于求成,千萬不要故意用力呼吸來達到所謂的“氣沉丹田”,以免出現(xiàn)頭暈目眩,心跳氣促等現(xiàn)象,影響自然呼吸。另外要注意的是在運動前一定要做準備活動,如伸展、彎腰、下蹲等,否則容易引起扭傷、碰傷、骨折等。
4、不要帶病鍛煉
正在咯血、出血的患者更不宜練拳,冬練時若發(fā)生心絞痛應立即停止鍛煉,不要緊張,可坐下或半臥位休息片刻,如疼痛無緩解應及時去醫(yī)院檢查。運動剛結束,最好不要馬上大量喝水,稍稍休息后,在少量多次的飲用。喝點淡鹽水,有助于保持身體的水鹽平衡,喝些糖水、果汁、有助于盡快補充消耗的能量,促進身體恢復。
5、運動后不要立即洗熱水澡
由于運動使肌肉的血管擴張,血流量增加,而內(nèi)臟的血管相應收縮以維持肌肉的血量,這時洗熱水澡則會使皮膚肌肉的血流量繼續(xù)增加,而內(nèi)臟尤其是腦部的血量減少,容易出現(xiàn)腦缺血而暈倒。
綜上所述,練習太極拳時,應當做到心平氣和,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做到專心致志、精力集中,使全身心投入到鍛煉中去。至于配音樂或者是很多人一起打拳,其實更具表演意義,對于修身養(yǎng)性來說,功效卻遜色了很多。
練習太極拳前后的注意事項 篇4
姿勢中正保持平衡
楊式太極拳創(chuàng)始人楊澄甫要求習拳者“身軀宜中正而不倚,脊梁與尾閭宜垂直而不偏。”古書有傳,拳術精湛者頭頂碗水、書本而不震蕩濺出和翻落。說明姿勢中正的習拳者能始終保身軀平衡,久而久之,任憑風吹雨打,也不前俯后仰、東搖西擺。
動作緩慢謹慎小心
楊澄甫又說:“太極拳以靜御動,雖動猶靜,故架子愈慢愈好!闭f的'是太極拳緩慢的特點,也道出了防跌的功能。
太極拳動作如抽絲,行步如貓行,小心翼翼,步步為營,久而久之,習拳者自會養(yǎng)成謹慎小心的良好習慣,如遇危急也不慌張、急躁。有了良好的心理素質與習慣,行路處事也就輕盈自如,不易跌倒。
虛實相間和諧平衡
楊澄甫特別強調(diào)“太極拳術以分虛實為第一義!闭缛说淖呗,左腳實則右腳虛,右腳實則左腳虛。一前一后、一虛一實,邁步前進。習拳者久經(jīng)鍛煉,更能應付緊急。
如:前腳踩于香蕉皮,必然打滑虛空,后腳坐實,就如樹根緊扎大地不為所倒。再有,久練太極拳者拳架特低,根據(jù)物理重心低則穩(wěn),就更不易摔跌了。
練習太極拳前后的注意事項 篇5
第一、關鍵是找好老師:
一位優(yōu)秀的太極拳老師有以下特點:
1、輕松柔和:架勢平穩(wěn)舒展,動作柔和。
2、連貫均勻:從起勢到收勢的整套動作都緊密銜接,沒有明顯停頓的地方,身體重心始終在一個平行線上前后左右移動。
3、圓活自然:在打太極拳過程中手臂的動作帶有弧形。
4、協(xié)調(diào)完整:整套動作上(手)下(腳)相隨,內(nèi)(意念、呼吸)外(軀干、四肢)一體,以腰為軸,用腰部力量自然帶動四肢。
5、剛柔相濟:既輕靈又穩(wěn)重、既柔和又有力。
第二、人到心到:
學習時要保證內(nèi)心的寧靜,找到與老師能互動的感覺。邊聊天或者邊看別人扭秧歌邊打拳是毫無效果的。注意力不集中,自己內(nèi)心不能安靜下來是學不好太極拳的。
第三、準備活動:
正規(guī)的老師有一套規(guī)范的準備活動,大約需要30分鐘。它吸收現(xiàn)代運動的一般理論和方法,結合太極拳的'項目特點又重點突出。首先從頸椎的小關節(jié)開始,嚴禁快速旋轉頸部的活動。要慢慢進行,以防有頸動脈型頸椎病的發(fā)作(頭暈甚至導致跌倒)。
肩部關節(jié)是我們身體內(nèi)可以做動作方向最多的關節(jié),但生活方式和老化使得很多方向的活動退化了,因此肩部動作都要拉開到位,并停留幾秒鐘。在做上肢肌肉活動時,心率開始跳得快一點,身上開始發(fā)熱。然后腰部脊柱關節(jié)緩慢左右旋轉,接著髖關節(jié)、膝關節(jié)都分別進行旋轉牽拉。接下來是四肢和全身較大范圍和力度的活動以及整理活動。做完后全身發(fā)熱,肌肉韌帶拉開,以保證習拳中不受傷。
第四、動作到位:
嚴格按照老師的要求每一個定勢動作先做到位,然后搞清楚定勢之間的過程走向。與做廣播體操不大一樣的是學習過程要長得多,前者可能只需要一周就能大致比劃的做下來。后者例如最簡單的太極拳簡化24式至少需要2個月能比劃到位就不錯,真正掌握精髓還需要長期演練。
第五、馬步適度:
很多人中年以后開始學習太極拳,總有一部分人因為膝關節(jié)疼痛而退出,一方面馬步不宜過低,保持在100度以上,膝關節(jié)不要超過足尖的高位馬步即可。還要注意足(腳尖)、膝、肘相對,意即膝關節(jié)與腳尖保持一致方向,以免膝關節(jié)扭曲受傷。
練拳的時間:
1、最好選擇晨時四點至六點之間
因為太陽是半夜繞過地球背面開始轉向我們居住的這一面,自然界大氣受激發(fā),開始緩慢上升。
人體的內(nèi)氣在這個時刻,同樣也受激發(fā)而開始緩慢上升,人體肝氣處于初升狀態(tài),肝經(jīng)與膽經(jīng)互為表里,所以膽經(jīng)的內(nèi)氣也處于剛剛上升狀態(tài)。人體上升狀態(tài)的肝氣和膽氣在這個時辰得到體外同質大氣的充實,而顯得更加旺盛有力,有利于從事練功、練體活動。
2、午時為練拳練功忌諱的時間
在這個時間太陽光向下直射,自然大氣和人體內(nèi)氣都處于上升狀態(tài),頭氣激發(fā),內(nèi)氣快速上升,心氣不平,血脈賁張,不利于運動。
3、在晚上八點至九點為陰氣上升
這時運動可調(diào)動內(nèi)氣,同時容易向外吐放蘊藏在臟腑內(nèi)的濁氣,而可以加強臟腑經(jīng)絡活動功能,疏通氣血,有利于子夜入眠后人體陰氣轉向上升之時吸取同質大氣。
練習太極拳前后的注意事項 篇6
太極拳作為東方古老文化的積淀,其魅力無窮。它不單是中華民族的瑰寶,也是世界人民共有的寶貴財富。在進入新的世紀里,它將作為國際奧運會競技和表演項目而載入史冊。那么,怎樣練習太極拳呢?
怎樣練習太極拳
太極拳是中華武術的瑰寶,集健身,技擊于一體,深受人們的喜愛。怎樣練習才能達到健身、技擊的效果呢?這在各類拳論中,前輩們早已闡述過。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放松
1。體松。即身體放松。身體各關節(jié),部位的機肉群不緊張,肢體在受外力時,各關節(jié)自如轉動,而不是使身體成為僵硬的整體。這種狀態(tài)下的身體是由各靈活轉動的局部構成的。受力時則分解為局部,發(fā)力時則合為整體。這樣,才能化解來力,增強身體的穩(wěn)定性和反擊能力。這就是真正的放松了。
2。精神放松。我認為,放松就是在大腦的支配下,肢體有意識地、能動地松弛,無論什么情況,精神都不緊張,心中自然,無論發(fā)生何事,泰然處置,從容應對。
王老師所教放松方法是:在運動中著重注意肩、肘、手和胯、膝、腳上下三節(jié)的放松。在練拳時,要以無極樁的要求為標準,整個身體的重量,都向下松垂,一直松到腳底涌泉穴,無絲毫上挺之力。要多做旋腰轉胯的運動,兩腳開立,脊柱正直,左右轉動腰胯,膝、踝亦隨之轉動,兩手臂自然地隨之左右甩動,有利于肩部的放松。
蒙王成老師教授,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練習,自己身體的肩、胯等關節(jié)就能很快松開了,手臂的反應也更加靈敏,一次,和別人推手時,在對方大力推來,我沒加思索,輕輕一擺,化開來力,手自然接在對方肘下,隨手一領對方出去老遠;對方和我都很吃驚,沒想到會有這樣的效果,我這才體會到,王老師講的只要放松好,自衛(wèi)、進攻的招式自生的道理。
二、渾圓。
松的問題解決之后,就要解決渾圓的問題。有的'人練了一輩子太極拳,一趟拳形容出來,仍是有凸凹處,不飽滿。就是渾圓的問題沒解決。所謂渾圓,就是渾厚、圓活、飽滿。在練拳過程中,始終有一種沉穩(wěn)的內(nèi)勁在里面。看王成老師練拳,就可以體會到渾圓之韻。在他使用順攔肘時,尚未觸身就感覺到一股很大的力逼迫你向后跌出,這就是渾圓的效果。
那么,怎樣才能達到渾圓呢?我認為,上肢在做每個動作時,適當?shù)靥幱趶澢鸂顟B(tài),并微有外撐、前鉆之意,左右手對稱撐圓運行中動作都以弧線構成。下肢要圓襠、開胯、進退轉換要走弧線,避免直來直去。這樣,身體上下肢圓撐,雖未用力,卻有一種頂天立地,支撐八面的感覺。就象一個充滿氣的球體一樣。這時,你就會氣血順暢,達于四梢,手指有一種發(fā)麻、發(fā)脹、針刺的感覺。
三、旋轉。旋轉的問題是應該與渾圓同時解決的問題,也可以說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太極拳是圓運動,但這個圓不是平面的圓,而是立體圓,是以脊柱為中軸的公轉(源動腰脊、旋腰轉胯)和上下肢自身的自轉(上行為旋腕轉膀、下行為旋踝轉腿)相結合的旋轉,即所謂的蜾旋運動。如果圓形運動沒有螺旋式貫串其中,這個圓形運動仍然是走的直線。所以,要想解決旋轉問題,即達到螺旋運動,必須做到:
第一,在練拳時,要使脊柱正直,不歪不倒,所謂立身中正,以脊柱為軸左右旋轉。
第二,在每個式子中都要注意起、承、轉、合四個階段,尤其是上式結束向下式子過渡過程中,要充分做到主旋轉。
第三,上肢以手掌的由內(nèi)向外或由外向內(nèi)的翻轉為標志,始終進行旋轉運動,而不是無變化的直來直去。
第四,以脊柱為中軸的旋轉要和上下肢的轉動相配合,相一致,以主動手方向為準,始終是向著同一個前進方向。這就是在公轉的基礎上進行的自轉,從而增加手臂旋轉的勁力。如與人接手時,螺旋鉆入的勁就會大大增加,而不是產(chǎn)生方向各異的分散勁,即所謂的“整勁”。
首先從心理方面來說
一個人的心理是否健康,直接會影響到生理上的功能。心理健康主要是道德修養(yǎng)、心態(tài)平衡。太極拳講究修身養(yǎng)性,其實就是道德的修養(yǎng),一個修養(yǎng)好,道德情操高尚的人,在生活中就能經(jīng)常保持平和的心態(tài),有益于生理功能上的平衡健康。太極拳在練習中要求心靜、意專,時時刻刻想著練拳,這樣就能調(diào)整自己的意念,達到修身養(yǎng)性的效果,F(xiàn)代人由于生活節(jié)奏緊張,造成了精神緊張,長此以往,人就會處于疲勞的亞健康狀態(tài)。緩慢柔和的太極拳能調(diào)節(jié)人緊張的神經(jīng),使人恢復精力。
其次從生理方面來說,太極拳能改善人體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內(nèi)臟器官、骨骼肌肉系統(tǒng)等方面的功能。太極拳在練習上要求身正、體松、心靜,其中身正是人體的一個基本狀態(tài)。身正,就能保持脊柱、腰椎、胸椎等骨骼處于中正不偏的狀態(tài),從而使人體的肌肉骨骼達到平衡狀態(tài);體松、心靜,則肌肉不緊張,氣血暢通無阻。人體的許多病變,如椎間盤突出,都是由于脊柱彎曲,壓迫神經(jīng)、肌肉,造成循環(huán)不暢而產(chǎn)生的。太極拳要求虛領頂勁、立身中正、精神放松,使人體處于正常的生理狀態(tài),這樣就能保持人體生理機能的健康。再有,人體在運動中,運動神經(jīng)興奮,就能抑制病灶神經(jīng),長久地鍛煉,就能健身祛病。
三練三不練的練功法則
即練理不練力,練本不練標,練身不練招。
一、練理不練力。
“理”就是太極拳的道理、原理。太極拳練的是大道,即太極陰陽轉換中陽極生陰、陰極生陽的原理。太極拳剛中寓柔,柔中寓剛,剛柔相濟;虛極生實,實極生虛,虛實轉換。通過精神集中、以意導氣、以氣運身、意到氣到形隨的練習,做到一動全動,周身相隨,內(nèi)外相合。練功時循規(guī)蹈距,順其自然,不能急于求成。練力指的是練習氣力,這種練習雖然將局部力量練得很大,但這種力量是拙力、僵力,缺少靈性,為太極拳家所不取。
二、練本不練標。
“本”是指本源、根本,即腎中元氣和下盤功夫。腎藏元陰元陽,為先天根本、發(fā)氣之源。腎氣充足,則五臟得養(yǎng),肝、心、脾、肺、腎各行其職,故能精力充沛、力量充足、反應靈敏、身體協(xié)調(diào)。內(nèi)氣充盈為本源之一。其二是指在周身放松的基礎上,氣納丹田,沉入涌泉,達到上盤靈,中盤活,下盤穩(wěn)固,落地生根。“標”是指以練習身體各個部位的力量和硬度為主要目的的局部練習方法。太極拳是內(nèi)功拳,內(nèi)外兼修,以練內(nèi)培元為主,“培根潤源”,“培其根則枝葉自茂,潤其源則流脈自長”。
三、練身不練招。
練身就是練整體功力,招則是每一動作的攻防含義。初練太極拳的人,往往最愛了解每招每勢的用法。如果單從招勢上去解釋和理解太極拳用法及內(nèi)涵,不可能得到太極拳之精髓。練太極拳必須經(jīng)過熟練套路、動作正確、去僵求柔的過程,使周身相隨,內(nèi)外相合,內(nèi)氣充實飽滿,把功夫練上身。太極拳主要是訓練自身整體功力,在臨敵應用時則根據(jù)客觀形勢,舍己從人,隨機應變,并不拘泥于一招一勢。內(nèi)氣充實了,全身尤如充滿氣的球體,有感皆應,挨著何處何處能擊。如拳論所說:“到成時,敵人怎來怎應,不待思想,自然有法!
練太極拳的四個誤區(qū)
19xx年來,由于種種的原因,在開展群眾性太極拳運動中,仍存在著不少的問題,影響著太極拳活動更好地發(fā)展。這些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四個方面,或者稱之為四個誤區(qū)。
其一,不循規(guī),不守法,隨心所欲。
這種現(xiàn)象大多出現(xiàn)在群眾性晨練活動中。產(chǎn)生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認識問題,也有缺乏導師和組織領導問題。首先,從認識上看,有些人不了解太極拳的本質和特點,把它同保健操、迪斯科等混為一談,只要照貓畫虎,隨大流就行了。殊不知,學太極拳不僅需要明師指導,而且要遵規(guī)守法,循規(guī)蹈矩,循序漸進。其次是組織領導無力,滿足不了群眾對學習太極拳的要求,特別是在輔導員的培育,和骨干群眾的訓練上,乃至活動場地等方面,都不適應群眾性太極拳活動的要求。
其二,曲解“得意忘形”的內(nèi)涵,忽視基本功訓練。
無論拳理還是拳諺對此都有不少的論述。例如:“有形有象都是假,無形無象才是真”,“拳到極處便無拳”,“知法忘形人化境,到此渾元太極成”。有些人對上述拳理不求甚解,在修煉太極拳過程中不注重基本功的訓練,忽視盤架子,有的干脆不練架子,只是在推手或站樁上下功夫。有的人還用太極派別的存在為理由,提出“太極拳無所謂對錯,一個人打一個樣”的謬論。他們不知道,“忘形”是從有形中來的,“無形”是太極的最高境界。正如“守規(guī)矩,循規(guī)矩,脫規(guī)矩”一樣,只有先遵規(guī)矩,守規(guī)矩,才能逐漸的脫規(guī)矩而不離規(guī)矩,得心應手,從而進人忘形有神的自然感應的太極態(tài)勢。對于太極內(nèi)功與盤架子的關系,有的拳家認為,太極功不是打出來的,也不是推手推出來的,而是依據(jù)拳理長期盤架子練出來的,功夫在于套路之中。只有在傳統(tǒng)套路上下了功夫的人,才能得到真功夫。何況,從養(yǎng)生的角度來說,離開盤架子,強身健體、祛病延年、陶冶情操等太極拳的功能,就無從談起。
其三,不相信“松柔是太極之母”。
就一定意義上說,太極拳區(qū)別其他拳種的根本標志就是“松柔”,或者說“松柔”是太極拳的基本特征。老子說:“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道無親,常與善人!睆埩x敬說:“松柔是太極拳的靈魂,凡是違反了松柔這一原則的都不能稱為太極拳,至少不是正品!比欢行⿲W太極拳的同道,卻不相信“松柔”是練太極內(nèi)功的基礎,甚至拿某些有成就的太極拳大師曾經(jīng)學過某某外家拳為例,說明光有太極的“松柔”是不能出功夫的,要想出功就必須同練外家拳,只有內(nèi)外兩家結合,才能產(chǎn)“太極功夫”,達到“四兩撥千斤”的境界。這些糊涂的認識,影響太極功夫的形成,也影響太極拳的健康發(fā)展。
其四,把練功與養(yǎng)生對立起來
特別是把注重養(yǎng)生說成是“空架子”,是“花拳繡腿”,給予全盤否定。修煉太極拳應把養(yǎng)生與練功結合起來,二者不可偏廢。當然,對中老年人來說,應議養(yǎng)生為主,技擊為輔;而中青年則應側重于技擊的訓練,提高拿、化、發(fā)、放的能力。從整體上講,二者是不可分的,練功中必然使身心得鍛煉。反過來說,在堅持長期盤架子中也必然增長太極內(nèi)功,提高技擊能力。兩者相輔相承,相互依存。
結語:想要達到強身健體的效果,就要按照上面所說的來做,千萬不能走進誤區(qū),那就就達不到修煉的目的。有的人練了一輩子太極拳,一趟拳形容出來,仍是有凸凹處,不飽滿。那就是練錯了方法。剛開始練的時候可以放慢速度,但要爭取不出錯。
練習太極拳前后的注意事項 篇7
1。別超負荷運動
雖然說堅持打太極拳能很好的強身健體,但這也有度的限制,這就要求不能超負荷運動,所以在早晨練習的時候,要選擇一個合理的時段,且每次練習時間要定個時,以自身所能承受的.范圍為宜,免得練習時間過長而產(chǎn)生疲勞。
另外,早晨起床后,身體的各項器官及氣血運動仍處于“低速”狀態(tài),若打太極拳的運動量過大,必然會加重心臟的壓力,從而使身體出現(xiàn)諸多不適。
2。別空著肚子
一般人們選擇早晨去練習太極拳,都會很早就出門了,同時也知道飽腹不利于更好的練習太極拳,所以干脆選擇不吃早餐,一直餓著到結束。
其實這是不可取的,因為處于一個空腹狀態(tài),不僅因為饑餓而讓自己分神不能全心的投入到練習過程中,而且對于患有低血糖的人群,甚至還會出現(xiàn)暈倒的危險。
所以,在練習之前的半小時,一定要適量進食,喝一杯溫開水,再吃幾片面包片都是極好的。
3。練習完后不能立刻休息
太極拳的各項招式雖然看起來十分的輕柔、靈活,但當一整套的太極拳式結束后,所消耗的內(nèi)力是很大的。
且通過運動使得人體的血液流通加快、血管擴張、心跳也不斷加速,而如果你選擇立刻就休息,這樣會擾亂其平衡,甚至會導致血壓降低,嚴重的還會出現(xiàn)暈眩、心悸等不適。
因此,即使練習完太極拳后,也別讓自己立刻處于一個相對靜止狀態(tài),而應選擇一些輕緩的運動,慢慢恢復,給身體一個適應的過程。
練習太極拳前后的注意事項 篇8
太極拳是一種柔性武術,在鍛煉時通過各種柔和動作,以一定的呼吸運動能促進心、肺、腸、胃等內(nèi)臟的機能活動。同時,太極拳的每一個動作都用意識加以引導,起到調(diào)節(jié)中樞神經(jīng)的功能,既有一般拳術活動肌肉筋骨的好處,又有調(diào)息養(yǎng)神的功效,所以特別受到老年人的喜愛。但在練時,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練拳前要做好必要的準備活動。
一般來說,練拳以清晨為宜。最好能排空大小便,喝一點豆?jié){、麥乳精之類的飲料,或吃幾片餅干,但千萬不要吃飽。接著可結合散步做一些隨意的準備活動,然后靜立片刻,調(diào)勻呼吸,排除雜念,準備操拳。
二、練拳時要用意而不用力。
太極拳的每一個動作都是由意識來支配的,從而達到精神和肌肉兩方面的鍛煉。老年人在操拳時,最好能選擇一個請靜避風的環(huán)境,以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不要邊練拳邊與人交談,以致失去鍛煉的功效。同時,要根據(jù)各人不同的體質和健康狀況,選擇一定的駕勢,做到量力而行。如年高體弱的,可采取姿勢較高的小架子,尤其患有高血壓、心臟病者,在做“分腿”、“踢腿”、“下勢”等動作時,千萬不要用力抬腿或下蹲,只要意識上想到了,同樣可以得到鍛煉效果。
三、練拳時盡可能做到柔、緩、松、輕相結合。
由于老年人受到體力上的限制,練拳的大致應盡量柔和、放松、自然、緩慢,避免造成呼吸急促、心跳增快等副作用,即使初學者,也要做到這一點,尤其身體較弱或患慢性病的`老年人,更要掌握好這個要領(正在咯血、出血的患者則暫時不宜練拳)。
四、練拳時應掌握深勻細長的呼吸。
勻細深長的呼吸,不但可以提高“吐故納新”的效果,同時也能改進血液循環(huán)和內(nèi)臟活動機能 。由于這是一種與動作相結合的腹式運動,初學者可能感到有困難,應在鍛煉中慢慢適應,不要急于求成,千萬不要故意用力呼吸來達到所謂的“氣沉丹田”,以免出現(xiàn)頭暈目眩,心跳氣促等現(xiàn)象,影響自然呼吸。
總之,老年人練拳以適度為宜,久而久之,隨著身體素質的增強,自會逐漸做到行氣結合,得心應手,操之過急是萬萬不行的。
24式太極拳 練習24式太極拳的五大注意事項
24式太極拳治病和健身之所以有顯著作用,是和24式太極拳意識與動作相結合的練法密切聯(lián)系在一起的。
因為在24式太極拳運動中,大腦神經(jīng)中樞都集中在動作中即意識引導動作,運動神經(jīng)的興奮性壓倒了疾病的神經(jīng)興奮,久練24式太極拳有助于被疾病興奮所抑制或衰退的功能從新興奮起來,從而調(diào)節(jié)各個系統(tǒng)的神經(jīng)功能,達到治病健身之目的。
練拳時必須緩慢,追“氣如九曲珠無微不至,運勁如百練鋼無堅不摧”。
練拳注意
還必須注意“不要使用無謂之力”即浮力免使體力分散,而減低動作的效果。練拳時,如感到身體上部胸背都很舒適,下肢腿部特別吃力,說明這一姿勢做對了。反之,如姿勢不正確,則氣滯胸膈,浮而不定,對身體無益。
學練時,在有豐富經(jīng)驗的老師指導下,還須自己用心揣摩,認真練習才得收益。俗話說: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拳經(jīng)論:入門引路須口授,功夫無息法自修。
總之,功夫不負有心人。尤應知道,盤整套架子,自始至終都要一絲不茍,順乎自然求自然之理,進行運動著。
24式太極拳作為一項具有悠久傳統(tǒng)的拳術,它的理念與氣功有共通之處,講究的是“以意行氣,以氣運身”,“打拳心為主”。在練習時,應當做到意識高度集中、呼吸均勻順暢,更重要的是還要做到心靜,如此才能達到健身祛病的效果。
真正全身心地去打24式太極拳,不僅對人的身體素質大有益處,更重要的是能讓人心平氣和,心靜如水,它對于人的心理健康好處并不亞于身體健康。
如果以音樂配合來打拳,人們練習時,招式動作上會不由自主地迎合音樂的韻律,心態(tài)上也不可能做到無視一切,尤其是不能做到忽視自己需要配合的音樂。
這必然會造成人的心態(tài)不能全神貫注于打拳這件事上,也違背了24式太極拳的“以氣運身”的理念,從而影響練拳效果。
練習24式太極拳時,應當做到心平氣和,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做到專心致志、精力集中,使全身心投入到鍛煉中去。至于配音樂或者是很多人一起打拳,其實更具表演意義,對于修身養(yǎng)性來說,功效卻遜色了很多。
24式太極拳,是一種武術項目,也是體育運動和健身項目,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有著強身健體,活絡疏經(jīng),防身的功效,同時長年修習24式太極拳能對各種慢性病,如:神經(jīng)衰弱、高血壓、心臟病、消化不良、風濕關節(jié)炎、糖尿等等有著一定的醫(yī)療作用。那么我們練24式太極拳的時候應該注意哪些方面呢?
一是鍛煉時間
冬季清晨的空氣清潔度相對差些,因此鍛煉的最佳時間是日出之后,練拳前最好能排空大小便,喝一點豆?jié){、牛奶之類的飲料,吃幾片餅干或其他小點心,但千萬不要吃飽。(對老年人來說上午10點鐘左右較為適宜)
二是鍛煉場所
不宜在煤煙彌漫、空氣污濁的庭院里進行健身鍛煉,應選擇向陽、避風的地方進行鍛煉(有霧時不宜在室外進行鍛煉),如果選擇在室內(nèi)進行鍛煉時,要注意通風,保持室內(nèi)空氣新鮮。練習時,不要邊練拳邊與人交談。
三是運動強度
應根據(jù)自身的狀況靈活調(diào)整運動量,選擇一定的駕勢,做到量力而行。在鍛煉中慢慢適應,不要急于求成,千萬不要故意用力呼吸來達到所謂的“氣沉丹田”,以免出現(xiàn)頭暈目眩,心跳氣促等現(xiàn)象,影響自然呼吸。另外要注意的是在運動前一定要做準備活動,如伸展、彎腰、下蹲等,否則容易引起扭傷、碰傷、骨折等。
四是不要帶病鍛煉
正在咯血、出血的患者更不宜練拳,冬練時若發(fā)生心絞痛應立即停止鍛煉,不要緊張,可坐下或半臥位休息片刻,如疼痛無緩解應及時去醫(yī)院檢查。運動剛結束,最好不要馬上大量喝水,稍稍休息后,在少量多次的飲用。喝點淡鹽水,有助于保持身體的水鹽平衡,喝些糖水、果汁、有助于盡快補充消耗的能量,促進身體恢復。
五是運動后不要立即洗熱水澡
由于運動使肌肉的血管擴張,血流量增加,而內(nèi)臟的血管相應收縮以維持肌肉的血量,這時洗熱水澡則會使皮膚肌肉的血流量繼續(xù)增加,而內(nèi)臟尤其是腦部的血量減少,容易出現(xiàn)腦缺血而暈倒。
【練習太極拳前后的注意事項】相關文章:
女性練習太極拳的注意事項04-25
練習太極拳的好處12-08
太極拳練習方法10-18
少兒練習太極拳的好處11-17
練習太極拳對人體的好處08-09
太極拳的放松練習方法04-22
初學者如何練習太極拳11-22
練習楊氏太極拳的基本要求07-26
練習啞鈴的注意事項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