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入口免费视频_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99_波多野结衣国产一区二区三区_农村妇女色又黄一级真人片卡

《送東陽馬生序》閱讀練習及答案

時間:2024-05-29 14:04:45 閱讀答案 我要投稿

《送東陽馬生序》閱讀練習及答案[大全15篇]

《送東陽馬生序》閱讀練習及答案1

  送東陽馬生序

《送東陽馬生序》閱讀練習及答案[大全15篇]

  宋濂

  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xiāng)之先達執(zhí)經(jīng)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zhì)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

  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shù)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huán),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余則緼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之勤且艱若此。

  1.解釋下列句中加粗詞的意思。

  ⑴錄畢,走送之( )

 、瀑蛊湫缾偅瑒t又請焉( )

 、请羧顺譁止,以衾擁覆( )

 、扔覀淙莩簦 )

  2.給句子中加粗字注音。

 、女斢嘀畯膸熞,負篋( )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shù)尺,足膚皸裂而不知。

 、拼髦炖t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huán),左佩刀,右備容臭,燁( )然若神人。

  3.翻譯下面的'句子。

  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選段寫了作者幼時求學和成年后求師這兩方面的艱難。請簡要回答文末“蓋余之勤且艱若此”主要表現(xiàn)在哪三個方面?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哪些地方表現(xiàn)了明代太學生優(yōu)越的學習條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寫這篇贈序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作者家貧嗜學,樂以忘憂,在老師面前畢恭畢敬,不敢出言,當代中學生應該如何看待這種學習態(tài)度和從師尊師方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①走:跑。②俟:等待。③湯:熱水。④臭:氣味,這里指香氣。

  2.篋(qiè) 燁(yè)

  3.因為心中有足以快樂的事,不覺得吃的穿的不如別人。

  4.表現(xiàn)在三方面:

  ⑴幼時借書以觀,錄畢送之,得以遍觀群書。(得書)

 、萍庸谮叞倮锿猓瑥泥l(xiāng)之先達執(zhí)經(jīng)叩問,卒獲有所聞。(從師)

 、菑膸煂W習衣食住行的艱難。(生活)

  5.優(yōu)越學習條件:“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huán),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

  6.原因:用自己的切身體會勉勵馬生勤奮學習。

  7.言之有即可。

《送東陽馬生序》閱讀練習及答案2

  【甲】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xiāng)之先達執(zhí)經(jīng)叩問。先達德高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zhì)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shù)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huán),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余則慍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之勤且艱苦此。

  【乙】邴原少孤,數(shù)歲時,過書舍而泣。師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傷,貧者易感。夫書者,凡得學者,有親也。一則愿其不孤,二則羨其得學,中心感傷,故泣耳。”師惻然曰:“欲書可耳!”原曰:“無錢資!睅熢唬骸巴悠堄兄荆嵬较嘟,不求資也!庇谑撬炀蜁R欢g,誦《孝經(jīng)》《論語》。

  5、解釋加點的詞(4分)

 。1)每假借于藏書之家 ( ) (2)俟其欣悅( )

 。3)于是遂就書 ( ) (4)吾徒相教( )

  6、將下面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

  (1)嘗趨百里外從鄉(xiāng)之先達執(zhí)經(jīng)叩問

 。2)一則愿其不孤,二則羨其得學

  7、宋濂和邴原小時候都是家貧好學,但他們的求學態(tài)度有什么不同?(2分)

  8、書塾中的老師值得我們敬佩的是什么?(3分)

  9、讀了上面兩則短文,你得到怎樣的啟示?(3分)

  [答案] 5、(1)借 (2)等待 (3)于是,就 (4)白白地(每個1分,共4分) 6、(1)(我)曾經(jīng)走到百里之外,拿著經(jīng)書向當?shù)赜械赖聦W問的前輩請教。 (2)我一來仰慕他們不孤單,二來羨慕他們能夠上學。(每小題2分,共4分。) 7、宋濂,目的性明確,主動借書抄錄閱讀,拜訪名師,虛心求教。而邴原,中是被動地等待機會,只有遇到富有同情心的`教師,才能得到學習的機會。(2分。) 8、(1)具有伯樂之慧眼,(2)富有同情心,(3)能把孔子關于教育對象“有教無類”的主張作為辦學方針的可貴精神。(3分。能答出兩點,即可得3分,若有其他答案,只要合理,亦可酌情給分。) 9、(1)為自己的學習創(chuàng)造條件,(2)要充分利用已有的學習條件,(3)學習是一個長期而又艱辛的過程,應有恒心和毅力。(3分。能抓住一點聯(lián)系實際進行闡述,自圓其說即可得分)

《送東陽馬生序》閱讀練習及答案3

 、儆嘤讜r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xiāng)之先達執(zhí)經(jīng)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zhì)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

  ②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shù)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huán),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余則緼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之勤且艱若此。

  小題1:解釋下列語句中加線詞的意思。(2分)

 。1)錄畢,走送之 走: (2)不敢出一言以復 復:

  小題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語句。(4分)

 。1)略無慕艷意。

  (2)以是人多以書假余

  小題3:作者在學習從師過程中,除有“長途跋涉從師的困苦”之外,還遇到哪些困難?(請用原文回答)(3分)

  參考答案:

  小題1:(1)跑 (2)還言,分辯

  小題2:(1)絲毫沒有羨慕的意思。

  (2)因此,人們大多把書借給我。

  小題3:無從致書以觀;無碩師名人與游;口體之奉不若人。(共3分,每點1分)

  小題1:試題分析:“走”是文言文中常用的字,其意思是固定的!皬汀币鶕(jù)語境用確切的詞語代替,如“答復、辯解”。

  小題2:試題分析:翻譯時要注意,關鍵詞語的意思必須要落實。兩個句子中的的關鍵詞有“略無”“以是”“假”,這三個詞分別譯為“一點也沒有”“因此”“借”。其中的“以是”是固定用法的詞語,“是”在此為代詞。了解了關鍵字詞的意思,把各個詞語的意思連綴起來,語意通順即可。

  小題3:試題分析:審題后從前向后尋找“長途跋涉從師的困苦”之外的困難,根據(jù)“請用原文回答”的要求,可以提取出“無從致書以觀、無碩師名人與游、口體之奉不若人也”這些切題的語句。

  點評:考查的詞語,一般為通假字、多義詞、古今異義詞、詞性活用詞等。當然仍以課文下面的'注解為主。學習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記硬背,并做到重點突破,對于易錯、易混詞要加以積累。翻譯文言語句是文言文閱讀的必考題。文言語句的翻譯一般有兩種方法,直譯和意譯,中考時常采用直譯。直譯講究字字落實,特別是關鍵詞語的意思必須要呈現(xiàn)出來。從文章中提取信息,要在理解全文大意的基礎上,找到相關的語句,進一步精讀之,確定哪些語句與題干要求相符,提取出來即可。題干中要求用原文語句回答的,必須用原文語句回答;能借用原文語句回答的可借用原文語句。

《送東陽馬生序》閱讀練習及答案4

  生序(節(jié)選)(9分)

  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xiāng)之先達執(zhí)經(jīng)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zhì)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

  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shù)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huán),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余則缊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之勤且艱若此。

  【小題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4分)

  ①錄畢,走送之( ) ②俟其欣悅,則又請焉 ( )

 、垭羧顺譁止啵 ) ④腰白玉之環(huán)( )

  【小題2】下列加點的詞意思完全相同一項是( )(1分)A.以是人多以書假余因以為號焉B.當余之從師也鳴之而不能通其意C.足膚皸裂而不知置酒而招之D.燁然若神人環(huán)堵蕭然(

  小題3】翻譯下面句子。(2分)

  原文: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小題4】結(jié)合全文,說說作者最終能夠?qū)W業(yè)有成的原因。(2分)

  答案

  【小題1】①跑 ②等到 ③熱水 ④腰佩

  【小題2】D

  【小題3】因為心中有足以快樂的事情,所以不覺得吃的穿的`不如別人。

  【小題4】①刻苦學習②博覽群書③虛心求教

  解析【小題1】

  試題分析:文言詞語解釋一般立意于考查重點實詞詞義、一詞多義現(xiàn)象、古今異義、通假字、詞類活用五種文言知識,近幾年也出現(xiàn)了虛詞詞義的考查。重點實詞詞義和古今異義現(xiàn)象、詞類活用現(xiàn)象是本次考查的重點。中考文言文往往從課內(nèi)出題,所以,題目前面的選文,實際上是良好的提示,學生不僅可以根據(jù)上下文語境對詞語的語境義進行篩選,而且,只要在日常學習中加強記憶,就可直接解答此題。

  考點: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能力層級為理解B。

  【小題2】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的是虛詞的一詞多義現(xiàn)象。 A項中“以”因此/做為;B項中“之”助詞,無意義/代詞,千里馬;C項“而”轉(zhuǎn)折連詞,卻/承接,因此選D。

  考點: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能力層級為理解B。

  【小題3】

  試題分析:文言文翻譯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jù)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然后思考命題者可能確定的賦分點,首先要找出關鍵實詞、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運用“留”“刪”“調(diào)”“換”“補”的方法,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并按現(xiàn)代漢語的規(guī)范,將翻譯過來的內(nèi)容進行適當調(diào)整,達到詞達句順。再有考生要特別留意。平時多讀一些文言文短文,可以積累語感。本題因為來自課內(nèi)文言文閱讀,這些句子在課內(nèi)都理解了,難度很小。

  考點:理解或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小題4】

  試題分析:這個題在日常學習和復習中,已經(jīng)經(jīng)過了大量的訓練,考生應該不費什么時間就可以將本題解答完畢,因此日常學習和復習時對新課標規(guī)定的必考篇目還是要認真復習,多做練習,以利于掌握扎實。

  考點:歸納內(nèi)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送東陽馬生序》閱讀練習及答案5

  送東陽馬生序(節(jié)選)

  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xiāng)之先達執(zhí)經(jīng)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zhì)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

  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shù)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huán),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余則缊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之勤且艱若此。 今雖耄老,未有所成,猶幸預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寵光,綴公卿之后,日侍坐備顧問,四海亦謬稱其氏名,況才之過于余者乎?

  今諸生學于太學,縣官日有廩稍之供,父母歲有裘葛之遺,無凍餒之患矣;坐大廈之下而誦詩書,無奔走之勞矣;有司業(yè)、博士為之師,未有問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書,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錄,假諸人而后見也。其業(yè)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zhì)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豈他人之過哉?

  13.解釋下面句中加粗的詞語。

 、以是人多以書假余 以是:

  ②主人日食 再:

  14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

  15.“其業(yè)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zhì)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中“余之專”指的是哪些?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出來。

  答案:

  13.①因此;②兩次。

  14.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古代圣賢的.學說。

  15.宋濂因為家貧無書可讀,不得不借書、抄書來讀;為了讀書,宋濂常常跑到百里之外求師;宋濂不怕生活條件的艱苦,安于清貧,不慕富貴,一心求學。

《送東陽馬生序》閱讀練習及答案6

  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xiāng)之先達執(zhí)經(jīng)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zhì)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

  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shù)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huán),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余則缊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之勤且艱若此。今雖耄老,未有所成,猶幸預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寵光,綴公卿之后,日侍坐備顧問,四海亦謬稱其氏名,況才之過于余者乎?

  今諸生學于太學,縣官日有廩稍之供,父母歲有裘葛之遺,無凍餒之患矣;坐大廈之下而誦《詩》《書》,無奔走之勞矣;有司業(yè)、博士為之師,未有問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書,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錄,假諸人而后見也。其業(yè)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zhì)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豈他人之過哉!

  (節(jié)選自《送東陽馬生序》)

  15.解釋句中加點詞語。(2分)

 。1)俟其欣悅________ (2)持湯沃灌_________

  16.下列句中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2分)

  A. 計日以還 B. 從鄉(xiāng)之先達

  以是人多以書假余 而承天子之寵光

  C. 是膚皸裂而不知 D. 每假借于藏書之家

  久而乃和 況才之過于余者乎

  17.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3分)

  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18.本文作者是怎樣勸學的'?(4分)

  答案:

  15.(1)等待,等到。 (2)熱水

  16.B

  17.因為心中有足以快樂的事,不感到衣食的享受比不上其他的人。

  18.作者現(xiàn)身說法,首先生動而具體地描述了自己借書求師之難,饑寒奔走之苦,之后與太學生優(yōu)越的條件加以對比,明確告訴馬生,學業(yè)是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觀是否努力,不在條件的優(yōu)劣和天資的高下。

《送東陽馬生序》閱讀練習及答案7

  閱讀下面甲、乙兩篇選文,完成6-7題(8分)

  (甲)余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擬作群鶴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昂首觀之,項為之強。又留蚊于素帳中,徐噴以煙,使之沖煙而飛鳴,作青云白鶴觀,果如鶴唳云端,為之怡然稱快。

 。ㄒ遥┊斢嘀畯膸熞,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shù)尺,足膚皸裂而不中?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huán),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余則袍蔽衣處其間,略無慕艷蓋。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之勤且艱若此。

  6.請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4分)

 。1)昂首觀之,項為之強。

 。2)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7.甲文故時有物外之趣中的趣和乙文以中有足樂者中的樂分別具體指什么?結(jié)合選文,就如何在生活中獲得樂趣談談你得到的.啟示(回答兩點即可)。(4分)

  【答案】

  6、(4分)

 。1)(我)抬頭看它們(或蚊子),脖子因此(變得)僵硬了。

 。2)(我)背著箱子,拖著鞋子行走在深山巨谷中。

  7、(4分)第1問示例:趣:①把叫聲如雷的蚊子看作在空中飛舞的群鶴(或:夏蚊成雷,私擬作群鶴舞于空中);②把沖煙飛鳴的蚊子看作青云白鶴的景象(或:使之沖煙而飛鳴,作青云白鶴觀)。(1分)樂指讀書(或從師求學)。(1分)

  第2問示例:①學會觀察,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樂趣。②保持一顆好奇心,善于從平淡的生活中尋找樂趣。③展開聯(lián)想、想象,讓平凡的事物變得神奇、有趣。④通過讀書,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⑤能以樂觀的心態(tài)對待艱苦的生活。

《送東陽馬生序》閱讀練習及答案8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題。(17分)

  【甲】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同舍 生皆被綺繡,戴珠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huán),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余則缊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之勤且艱若此。(節(jié)選自宋濂 《送東陽馬生序》)

  【乙】溥①幼嗜學,所讀書必手鈔②,鈔己朗讀一過即焚之又鈔如是者六七始己。右手握管處,指 掌成繭。冬日手皸,日沃湯數(shù)次。后名讀書之齋曰“七錄”。溥詩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 對客揮毫,俄頃立就,以故名高一時。(選自《明史張溥傳》)

  【注釋】①溥:張溥,明末文學家。②鈔:后來寫作“抄”。

  7.下列選項中停頓劃分正確的一項是( )(3 分)

  A. 鈔己/朗讀一過即焚之/又鈔如是者/六七始己

  B.鈔己朗讀/一過/即焚之又鈔/如是者六七始己

  C.鈔己朗讀一過/即焚之/又鈔/如是者六七始己

  D.鈔己朗讀一過/即焚之又鈔/如是者/六七始己

  8.解釋加點詞語的含義。(4 分)

  (1)同舍生皆被綺繡( ) (2)燁然若神人 ( )

  (3)后名讀書之齋( ) (4)四方征索者( )

  9.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6 分)

  (1) 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2) 俄頃立就,以故名高一時。

  10. 比較【甲】【乙】兩文,結(jié)合文章具體說說文中主人公在學習上的共同點。(4分)

  答案:

  7.C

  8.(1)同“披”(同“披”,穿) (2)光彩鮮明的樣子 (3)命名 (4)征求

  9.(1)因為內(nèi)心有值得快樂的事,不覺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2)一會兒就完成了,因此張溥(他)在當時很有名氣。

  10.(1)學習勤奮(1分),他們都是親自手抄筆錄(1分)。

 。2)不畏艱辛,克服困難(1分),即使手足皸裂,仍不輟學習(1分)。

  【譯文】張溥從小就熱愛學習,凡是讀過的書一定要親手抄寫,抄寫后朗誦一遍之后就把它燒掉,又重新抄寫,像這樣反復六七次才停止。他右手握筆的'地方,指掌上長了老繭。冬天手指凍裂,每天要在熱水里浸泡數(shù)次。后來他把他的書房命名為“七錄”。張溥寫詩文的思路靈敏快捷,各方來征求詩文的人,張溥連草稿也不起,當著客人的面揮筆就寫,一會兒就完成了,因此張溥在當時很有名氣。

《送東陽馬生序》閱讀練習及答案9

  【甲】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觀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了不敢銷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

 。ü(jié)選自《送東陽馬生序》)

  【乙】宋濂嘗與客飲,帝①密使人偵視。翌日,問濂昨飲酒否?坐客為誰?饌(zhuàn)何物?濂具以實對。笑曰:“誠然,卿不朕②欺!遍g問群臣臧否,濂惟舉其善者,帝問其故,對曰:“善者與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選自《明史·宋濂傳》)

  注釋:①帝:指明太祖朱元璋。②朕:皇帝自稱。

  1.用“/”標出下面句子的朗讀節(jié)奏。(標兩處)(2分)

  錄 畢 走 送 了 不 敢 銷 逾 約

  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2分)

 。1)余幼時即嗜學 嗜:

 。2)弗之怠 弗:

 。3)宋濂嘗與客飲 嘗:

  (4)間問群臣臧否 臧:

  3.翻譯下列句子。(4分)

 。1)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

 。2)誠然,卿不朕欺。

  4.【甲】文段在讀書方面給我們的啟示是 ;【乙】文段在做人方面給我們的啟示是 。(2分)

  參考答案:

  1.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評分:共2分。每對一處得1分。

  2.(1)愛好 (2)不 (3)曾經(jīng) (4)善,好

  評分:共2分。每空0.5分

  3.(1)因此人家大多愿意把書借給我,我于是能夠看到許多(各種各樣的)書。

 。2)真是(確實是)這樣,你沒有欺騙我。

  評分:共4分。每句2分,意思對即可。

  4.讀書方面圍繞“勤奮刻苦”“博覽群書”,做人方面圍繞“正直”“坦誠待人”“與品德優(yōu)秀的人交友”“背后不說人壞話”等要點回答即可。

  評分:共2分。每空1分,答出其中一點,言之成理即可。

《送東陽馬生序》閱讀練習及答案10

  【甲】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xiāng)之先達執(zhí)經(jīng)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zhì)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

  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shù)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huán),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余則緼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之勤且艱若此。

  選自《送東陽馬生序》

  【乙】一日與游、僖婎U②,頤偶瞑坐,時③與游酢侍立不去。頤既覺,則門外雪深一尺矣。

 。ㄟx自《楊時列傳·程門立雪》)

  注釋:①游。喝嗣彼螘r文人。②頤,即程頤,北宋著名理學家。③時:人名,楊時。

  1. 解釋句中加點的詞語。(2分)

 。1)或遇叱咄 或:

 。2)主人日再食 再:

  2. 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4分)

  (1)以是人多以書假余。

 。2)余則緼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

  3. 文段【甲】結(jié)尾說“蓋余之勤且艱若此”,讀了文段后,你認為作者求學的艱辛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2分)

  4. 文段【甲】中的宋濂與文段【乙】中的楊時在求學的.過程中,對待老師的態(tài)度是相同的,這個相同點是什么?你如何評價這種師生關系?(2分)

  參考答案:

  1.(共2分,答對一個詞語得1分)

  (1)有時候 (2)兩頓

  2. (共4分,寫對一句得2分)

 。1)因此人們大多愿意把書借給我。

 。2)我穿著舊棉袍破衣衫,生活在他們中間,一點也沒有羨慕人家的想法。

  3. 幼時借書抄書的勤勞辛苦;成年后從師求學的艱辛。(答對1點,得1分,共2分)

  4. 宋濂和楊時對待老師都是畢恭畢敬。(大意對即可,得1分)

  評價示例一:我贊同這種師生關系。老師是長輩,是學問的傳授者,學生對老師畢恭畢敬,學生才會學到更多的東西。

  評價示例二:我不完全贊同這種師生關系。師生應是平等的朋友關系,這樣才能溝通心靈,發(fā)揮更大的潛能。(能自圓其說,即可得分,共2分)

《送東陽馬生序》閱讀練習及答案11

  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xiāng)之先達執(zhí)經(jīng)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zhì)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

  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shù)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繡,戴珠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huán),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余則缊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之勤且艱若此。

 。ㄟx自《送東陽馬生序》)

  6.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4分)

 、抛咚椭桓疑杂饧s ⑵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

  ⑶俟其欣悅,則又請焉 ⑷余立侍左右,援疑質(zhì)理

  7.下列各組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3分)

  A.每假借于藏書之家 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 (《鄒忌諷齊王納諫》)

  B.當余之從師也 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 (《隆中對》)

  C.以是人多以書假余 河曲智叟亡以應 (《愚公移山》)

  D.足膚皸裂而不知 傭者笑而應曰 (《陳涉世家》)

  8.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6分)

 、畔冗_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3分)

  翻譯:

 、仆嵘员痪_繡,戴珠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huán)。(3分)

  翻譯:

  9.下列各項內(nèi)容全都體現(xiàn)作者學習生活艱苦的一組是( )(3分)

 、偌邑,無從致書以觀 ②足膚皸裂而不知 ③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 ④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⑤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 ⑥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

  A.①②③⑤ B.②④⑤⑥

  C.①②④⑥ D.①③④⑥

  【答案】

  6.走—跑 卒—最終、終于 俟—等待 援—提出(1詞1分,共4分)

  7.B(B項均為在主謂間,取消句子獨立性。A項分別譯為“向”、“在”;C項分別譯為“因”、“用來”;D項分別為轉(zhuǎn)折關系連詞、表修飾關系)(3分)

  8.(共6分)⑴前輩德高望重,門人學生擠滿了他的`房間,他的言辭和態(tài)度從未稍有委婉。(3分。“德隆望尊”1分,“辭色”1分,句子意思基本正確1分) ⑵同學舍的求學者都穿著錦繡衣服,戴著紅纓裝飾成的綴著珠寶的帽子,腰間掛著白玉環(huán)。(3分!氨弧1分,“腰”1分,句子意思基本正確1分)

  9.C(3分)

  (20xx年四川瀘州中考語文試題)

《送東陽馬生序》閱讀練習及答案12

  送東陽馬生序

  宋濂

 、儆嘤讜r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xiāng)之先達執(zhí)經(jīng)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zhì)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忻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

 、诋斢嘀畯膸熞,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shù)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繡,戴珠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huán),左佩刀,右備容臭,煜然若神人;余則缊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之勤且艱若此。

  10.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任選兩個作答,多選不加分)(2分)

 、琶考俳栌诓貢 于: ⑵同舍生皆被綺繡 被:

 、茄子裰h(huán) 腰: ⑷媵人持湯沃灌 湯:

  11.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2分)

  以是人多以書假余。

  12.第①段中敘述了作者勤苦求學的哪兩件事?(2分)

  13.第②段對“同舍生”的穿戴作了詳細的描寫,其作用是什么?(2分)

  14.閱讀文中畫線句子,聯(lián)系實際,談談你所得到的啟示。(3分)

  【答案】

  10.⑴于:向。⑵被:通“披”。⑶腰:腰佩。⑷湯:熱水。

  11.譯文:因此人們大多把書借給我。

  12.幼時借書抄錄,成年遠行求師。

  13.突出了“同舍生”服飾的`華貴,與我的“缊袍敝衣”形成鮮明對比(1分),凸顯我的志趣所在(2分)。

  14.開放題,只要學生能聯(lián)系實際,談出自己得到的啟示,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一:在生活和學習中,我們不要過分強調(diào)客觀條件,而是要樹立目標,有所追求,我們的精神世界就會充實而快樂的。為達到這個目標,所有的苦與累都是值得的。 示例二:只要心中有追求,生活中諸多困難與痛苦,我們都能坦然面對。(云南省20xx年中考語文試題)

《送東陽馬生序》閱讀練習及答案13

  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8~11題。(15分)

  【甲】今諸生學于太學,縣官日有廩稍之供,父母歲有裘葛之遺,無凍餒之患矣;坐大廈之下而誦詩書,無奔走之勞矣;有司業(yè)、博士為之師,未有問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書,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錄,假諸人而后見也。其業(yè)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zhì)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豈他人之過哉!

  東陽馬生君則,在太學已二年,流輩甚稱其賢。余朝京師,生以鄉(xiāng)人子謁余,撰長書以為贄,辭甚暢達。與之論辨,言和而色夷。自謂少時用心于學甚勞,是可謂善學者矣。其將歸見其親也,余故道為學之難以告之。謂余勉鄉(xiāng)人以學者,余之志也;詆我夸際遇之盛而驕鄉(xiāng)人者,豈知予者哉?

  ——節(jié)選自(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乙】亭林

  ①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釋書,出門則以一騾二馬,捆書自隨。遇邊塞亭障

 、,呼老兵詣道邊酒壚,對坐痛飲。咨其風土,考其區(qū)域。若與平生所聞不合,發(fā)書詳正,必無所疑乃已。馬上無事,輒據(jù)鞍

 、勰b諸經(jīng)注疏

 、堋S龉视讶

 、莶幌嘧R,或顛墜崖谷,亦無悔也。精勤至此,宜所詣淵涵博大,莫與抗衡與。

  ——(選自《清朝藝苑·顧亭林先生勤學》)

  注釋:

 、偻ち郑杭搭櫻孜洌滞ち。

  ②亭障:邊塞崗亭、堡壘。③據(jù)鞍:跨在馬鞍上。④注疏:注解,注釋。⑤若:像。

  8.解釋下面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5分)

 。1)縣官日有廩稍之供 (2)父母歲有裘葛之遺(3)生以鄉(xiāng)人子謁余

  (4)呼老兵詣道邊酒壚 (5)發(fā)書詳正

  9.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相同的一組是( )(3分)

  A.無奔走之勞矣∕勞其筋骨 B.求而不得者也∕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C.或顛墜崖谷∕或異二者之為 D.咨其風土∕咨諏善道

  10.把下面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

 。1)與之論辨,言和而色夷。(2)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釋書。

  11.下列對文章寫法和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甲文敘說當今太學生的生活和學習條件非常優(yōu)越,與作者昔日艱難困苦形成鮮明對比。

  B.甲文寫學習條件優(yōu)越的太學生們,如業(yè)不能精、德不能成,只能說明其學習方法不好。

  C.甲文是贈序,目的.是為了勉勵馬君刻苦向?qū)W,也是向更多的年輕人進行勸勉和告誡。

  D.乙文中亭林先生學問博大精深,能達到無人相比的境界,是因為他勤奮、嚴謹、專注。

  答案:

  8

 。1)朝廷(2)給予、贈送;(3)拜見;(4)到;(5)打開、翻開

  5分(每小題1分。)

  考查重點實詞的理解。

  9

  D(詢問;A.辛勞/使……勞累;B.得到/通“德”,感激;C.有時/或者)

  3分

  考查課內(nèi)外多義實詞、虛詞的理解。

  10

 。1)同他議論辯駁,言辭謙和,臉色平易。

  2分(“辨”1分,“夷”1分。)

  考查課內(nèi)外文言句子的理解。

 。2)顧炎武先生從小到老手都沒放下過書。

  2分(“自”、“釋”各1分。)

  11

  B(不是“學習方法不好”,而是“學習不專一”。)

  3分

  考查課內(nèi)外文言內(nèi)容的理解。

《送東陽馬生序》閱讀練習及答案14

  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xiāng)之先達執(zhí)經(jīng)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zhì)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

 。ǘ┫壬恢卧S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環(huán)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jié),簞瓢屢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小題1】解釋下列加線的詞語(4分)

 。1)援疑質(zhì)理: (2)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

 。3)期在必醉: (4)造飲輒盡:

  【小題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4分)

  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題3】兩篇選文都介紹了文中人物的家庭狀況,請你說說兩個人對此家境的態(tài)度。

  并談談你喜歡哪個人物?為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小題1】(1)援:引,提出 (2)患:擔心(3)期:期望 (4)造:往、到。

  【小題2】1)常常向藏書的人家去借閱,親手抄寫,計算著約定的`日子及時歸還

  2)喜歡讀書,但只求領會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釋上過分深究:每當對書中的內(nèi)容有所領會,就會高興得忘記吃飯

  【小題3】答:五柳先生對待家貧的態(tài)度是超然的,是潔身自好安貧樂道的。(1分)

  宋濂的態(tài)度是自強不息,頑強地改變自己命運。(1分)

  只寫喜歡哪個不給分,要說明喜歡的原因才給分。(1分)

《送東陽馬生序》閱讀練習及答案15

  【甲】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xiāng)之先達執(zhí)經(jīng)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zhì)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shù)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繡,戴珠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huán),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余則缊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之勤且艱若此。

  (《送東陽馬生序》)

  【乙】亭林①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釋書,出門則以一騾二馬捆書自隨。遇邊塞亭障②,呼老兵詣道邊酒壚,對坐痛飲。咨其風土,考其區(qū)域。若與平生所聞不合,發(fā)書詳正,必無所疑乃已。馬上無事,輒據(jù)鞍默誦諸經(jīng)注疏。遇故友若不相識,或顛墜崖谷,亦無悔也。精勤至此,宜所詣淵涵博大,莫與抗衡與。

 。ā肚宄囋贰罚

  【注】①亭林:即顧炎武。②亭障:邊塞崗亭、堡壘。

  【小題1】解釋下面句中加點詞語。(4分)

 。1)不敢稍逾約( )

  (2)俟其欣悅,則又請焉( )

 。3)同舍生皆被綺繡( )

  (4)呼老兵詣道邊酒壚( )

  【小題2】用“/”給下面的句子劃分朗讀節(jié)奏,各劃一處。(2分)

 。1)以中有足樂者 (2)必無所疑乃已

  【小題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6分)

  (1)余立侍左右,援疑質(zhì)理,俯身傾耳以請。

 。2)精勤至此,宜所詣淵涵博大,莫與抗衡與。

  【小題4】宋濂、顧炎武在求學上,有何共同之處?(3分)

  【小題5】閱讀甲、乙兩段文字后,你獲得了怎樣的啟示?(3分)

  答案

  【小題1】(1)超過約定的期限 (2)等待 (3)同“披”,穿著 (4)到……去

  【小題2】(1)以/中有足樂者 (2)必無所疑/乃已

  【小題3】(1)我站在他的'身邊,提出疑難,詢問道理,彎著身子,側(cè)著耳朵,表現(xiàn)尊敬而專心地請教。 (2)勤奮仔細到這個程度,他的學問博大精深,沒有能與他相比的。

  【小題4】示例:勤奮,刻苦,不怕困難,專注,持之以恒。

  【小題5】示例:學習必須勤奮刻苦、專心致志,才能有所收獲。

【《送東陽馬生序》閱讀練習及答案】相關文章:

《送東陽馬生序》閱讀練習及答案05-27

《送東陽馬生序》教案09-22

《送東陽馬生序》《黃生借書說》比較閱讀訓練附答案06-14

送東陽馬生序教學反思06-15

《送東陽馬生序》教案15篇07-09

《送東陽馬生序》教案9篇10-14

《送東陽馬生序》教案4篇04-04

《送東陽馬生序》教案3篇04-15

《送東陽馬生序》教案四篇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