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鼻子底下就是路》閱讀答案
在日常學習、工作生活中,我們都經(jīng)?吹介喿x答案的身影,通過對照閱讀答案可以發(fā)現(xiàn)自己的知識盲區(qū)。什么樣的閱讀答案才能有效幫助到我們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鼻子底下就是路》閱讀答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鼻子底下就是路
張曉風
⑴走下地下鐵,只見中環(huán)車站人潮洶涌,是名副其實的“潮”,一波復一波,一濤疊一濤。在世界各大城市的地鐵里香港因為開始得晚,反而后來居上,做得非常壯觀利落。但車站也的確大,搞不好明明要走出去的卻偏偏會走回來。
、莆艺咀,盤算一番,要去找個人來問話。雖然滿車站都是人,但我問路自有精挑細選的原則:
、堑谝、此人必須慈眉善目,犯不上問路問上兇煞惡神。
、鹊诙⒋巳俗呗匪俣缺仨毑恍觳患,走得太快的人你一句話沒說完,他已竄到十公尺外去了,問了等于白問。
、傻谌、如果能碰到一對夫婦或情侶最好,一方面“一箭雙雕”,兩個人里面至少總有一個會知道你要問的路,另方面大城市里的孤身女子甚至孤身男子都相當自危,陌生人上來搭話,難免讓人害怕,一對人就自然而然地膽子大多了。
、实谒、偶然能向慧黠自信的女孩問上話也不錯,他們偶或一時興起,也會陪我走上一段路的。
、说谖、站在路邊作等人狀的年輕人千萬別去問,他們的一顆心早因為對方的遲到急得沸騰起來,哪里有情緒理你,他和你說話之際,一分神說不定就和對方錯過了,那怎么可以!
、探裉爝\氣不錯,那兩個邊說邊笑的、衣著清爽的年輕女孩看起來就很理想,我于是趕上前去,問:
、汀澳冈搲,(不該你,即對不起之意)‘德鋪道中’頂航(頂是“怎”的意思,航是“行走”的意思)?”我用的是新學的廣東話。
、巍鞍,果邊航(這邊行)就得了(就可以了)!
⑾兩人還把我送到正確的出口處,指了方向,甚至還問我是不是臺灣來的,才道了再見。
、衅鋵崳移ぐ锸怯幸环莸貓D的,但我喜歡問路,地圖太現(xiàn)代感了我不習慣,我仍然喜歡舊小說里的行路人,跨馬走到三岔路口,跳下馬唱聲喏,對路邊下棋的老者問道:
⒀“老伯,此去柳家莊悅來客棧打哪里走?約莫還有多遠腳程?”
、依险咛ь^,騎者一臉英氣逼人,老者為他指了路,無限可能的情節(jié)在讀者面前展開……我愛的是這種問路,問路幾乎是我的碰到機會就要發(fā)作的怪癖,原因很簡單,我喜歡問路。
、又劣谖覟槭裁聪矚g問路,則和外婆有很大的關(guān)系。外婆不識字,且又早逝,我對她的記憶多半是片段的,例如她喜歡自己捻棉成線,工具是一只筷子和一枚制錢,但她令我最心折的一點卻是從母親聽來的:
、浴靶r候,你外婆常支使我們?nèi)ヅ芡,叫我們到XX路去辦事,我從小膽小,就說:‘媽媽,那條路在哪里?我不會走。 阃馄牌鈮,立刻罵起來,‘不認路,不認路,你真沒用,路——鼻子底下就是路。’我聽不懂,說:“媽媽,鼻子底下哪有路呀?”后來才明白,原來你外婆是說鼻子底下就是嘴,有嘴就能問路!”
、瘴覐哪且粍x立刻迷上我的外婆,包括她的漂亮,她的不識字的智慧,她把長工短工田產(chǎn)地產(chǎn)管得井井有條的精力以及她蠻橫的壞脾氣。
⒅由于外婆的一句話,我總是告訴自己,何必去走冤枉路呢?寧可一路走一路問,寧可在別人的恩惠和善意中立身,寧可像賴皮的小幺兒去仰仗哥哥姐姐的威風。漸漸的才發(fā)現(xiàn)能去問路也是一狀權(quán)利,是立志不做圣賢不做先知的人的最幸福的權(quán)利。
、酌看,我所問到的,豈只是一條路的方向,難道不也是冷漠的都市人的一顆猶溫的心嗎?而另一方面,我不自量力,叩前賢以求大音,所要問的,不也是可渡的津口可行的阡陌嗎?
、孛恳淮危以谀吧某抢飭柭,每一次我接受陌生人的指點和微笑,我都會想起外婆,誰也不是一出世就藏有一張地圖的人,天涯的道路也無非邊走邊問,一路問出來的啊!
1.(2分)文章開頭描寫了車站人群洶涌的情形,這樣寫的目的是什么?
2.(2分)請說明第⒂段在文章中的作用?
3.(4分)請賞析第⒅段中的劃線句。
4.(3分)作者為什么喜歡問路?文中交代了三條理由,請逐條概述。
5.(6分)選出對文意理解不正確的兩項:( )( )
A.本文開頭中“一波”、“一濤”的復沓描寫,具有潮水迭起的音效,形象地寫出了人潮如海潮;也是鋪墊——這么多的人作者會找誰問路呢?
B.在作者的敘述中,她是向兩個邊說邊笑、衣著清爽的年輕女孩子問路的,她們不僅告訴了作者該怎么走,還將作者送到了正確的出口,指明了前行的方向。
C.⒁段劃線句中“怪癖”一詞, 本來帶有一定的貶義色彩,但在文中作者借用這個詞,突出了她對“問路”這種做法與眾不同的態(tài)度和極度地喜歡。
D.學會“問路”,其實是“圣賢”、“先知”在人群中以謙卑的姿態(tài)學會求助他人,擺脫自恃甚高的盲目,認識到得到善意的幫助也是幸福。
E.“每一次,我在陌生的城里問路,每一次我接受陌生人的指點和微笑,我都會想起外婆”, 因為問路是直接從外婆那學來。
F.最后一段中作者所說的“一出世就藏有一張地圖的人”,指的是無所不知的人。
6.(4分)“問路”的過程其實也是個體觸碰陌生人心靈的過程,請依據(jù)文本,分條探究出作者對這一點的體會和思考。
、
、
、
④
答案:
1.(2分)設(shè)置典型環(huán)境,并以人群洶涌引出個體的容易迷失,為下文寫我的“問路”作鋪墊。
2.(2分)在文章中不僅起到了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還交代了我喜歡問路的原因,以及外婆對我的影響。
3.(4分)運用排比,充滿感情地表達出自己對問路這件事的喜愛;又運用類比,將自己比作小幺兒,把懷著善意指點自己的人們比作哥哥姐姐,生動地寫出了自己在問路中感受到人間溫情的幸福與快樂。
4.(3分)①我不喜歡地圖的“現(xiàn)代感”而喜歡古老的問詢方式; ②所問對象和他的回答具有一定的未知性,給人以好奇和遐想;③我對外婆的崇敬和她對我的教誨。
5.(6分)D、E(D. “圣賢”、“先知”有誤)(E.問路是媽媽從外婆那學來,再告訴我的。)
6.(4分)本題考察對文本思想意蘊的探究,依據(jù)文本作出合情合理的推斷、闡述即可。以下幾個方面,均為得分點:
、傩涡紊哪吧耍际强赡軉栐兊膶ο,但要問得真切,必當有所選擇;
、诿恳淮螁栐兌家馕吨c一顆心靈接近,陌生人給予的溫暖常常感動我們的內(nèi)心;(或:在問路的過程中,感受那種人與人之間互相關(guān)愛,互相幫助的善良和溫情。)
③幼時外婆的教誨,其實是讓我學會與他人溝通,獲取可得的幫助;
、茉诼L人生中的每一次跨越和發(fā)現(xiàn),都需要以謙卑的姿態(tài)獲;
⑤“問路”的過程也是檢驗自我和體察他人的過程,“問”本身也是真誠的試金石。
、蕻斘覀冊诜比A世界,為光影迷惑而感到精神孤立與無助的時候,千萬不要忘記對津口的問詢與尋找。
、呷巳绻哂幸环N不恥下問的精神是十分珍貴的,人不是一出生就是萬能的,干任何事無非是有“問”才干成功的。
作者簡介:
張曉風8歲隨母親一起赴中國臺灣,曾先后就讀于北一女中和屏東女中,最后畢業(yè)于東吳大學,曾任教東吳大學和香港浸會學院。36歲時,被臺灣地區(qū)的批評界推為“當代十大散文家”之一。陽明大學創(chuàng)校以后就來此校任教,一直擔任該校通識教育中心教授至2006年退休。
張曉風創(chuàng)作過散文、新詩、小說、戲劇、雜文等多種不同的體裁,以散文最為著名。她的成名作《地毯的那一端》抒寫婚前的喜悅,情感細膩動人,但她的成就并不止于此。她其后的作品在內(nèi)容和技巧上都不斷發(fā)展和突破,從描寫生活瑣事,漸漸轉(zhuǎn)變?yōu)槭銓懠覈閼鸭吧鐣缿B(tài),融入哲理,不斷開拓。主要作品有《白手帕》《紅手帕》《春之懷古》《地毯的那一端》《愁鄉(xiāng)石》和《我喜歡》。
張曉風是中山文藝獎、臺灣文藝獎、吳三連文藝獎、中國時報文學獎、聯(lián)合報文學獎得主,曾經(jīng)榮獲十大杰出女青年。有多篇作品入選大陸及臺灣中學的教科書。
張曉風篤信宗教,喜愛創(chuàng)作。小說、散文及戲劇的著作有三、四十種,并曾一版再版,并譯成各種文字。六十年代中期即以散文成名,1977年其作品被列入《臺灣十大散文家選集》。
編者稱“她的作品是中國的,懷鄉(xiāng)的,不忘情于古典而縱身現(xiàn)代的,她又是極人道的。”
余光中也曾稱其文字“柔宛中帶剛勁”,將之列為“第三代散文家中的名家”。
又有人稱其文“筆如太陽之熱,霜雪之貞,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瓔珞敲冰。”
【《鼻子底下就是路》閱讀答案】相關(guān)文章:
《昆蟲的“鼻子”觸角》閱讀答案06-18
《君子留路》閱讀答案02-24
《腳比路長》閱讀答案06-15
回家的路閱讀題答案11-02
去菜地的路閱讀答案11-15
將進酒·城下路閱讀答案06-20
《伯樂就是你自己》閱讀答案06-19
讀書聲與強國路閱讀答案01-03
李宣遠《并州路》閱讀練習及答案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