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肇源旅游景點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的國家,擁有著廣袤的土地和豐富的自然資源,這些豐富的自然資源和旅游資源遍布全國各地,從東邊的東北到遙遠的西北大地,處處都是旅游資源;肇源縣原名郭爾羅斯后旗,位于黑龍江省西南部、松嫩兩江左岸,小編收集了肇源旅游景點,歡迎閱讀。
肇源衍福寺
衍福寺雙塔和影壁,座落于黑龍江省肇源縣民意鄉(xiāng)大廟村西側。南臨滾滾東流的嫩江,相隔僅一箭之地;西靠一碧萬頃風光旖旎的新新湖。在這一江一湖的懷抱里,有突兀隆起的臺地,在臺地上千余米古榆樹綠蔭的掩襯下,衍福寺雙塔和影壁巍峨聳立。
衍福寺始建于清初,康熙二十三年(一六八四)擴建,廟名為“都布度貴扎爾拉古魯克奇”,漢譯為“廣福寺”,后改譯為“衍福寺”,俗稱“金寺”。由三組建筑群組成。主體建筑群居中,最南面是正門影壁,其后依次是雙塔。山門殿、鐘鼓樓、左右側殿,大殿(經堂)、東西藏經樓,直至后殿。
大慶大廟景區(qū)
大廟風景名勝區(qū)為省級風景名勝區(qū),景區(qū)內有始建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的衍福寺雙塔和照壁、距今三千多年的白金寶古文化遺址,還有出河店戰(zhàn)跡地遺址、道宗皇帝墓遺址、遼代行宮、新新湖、榆林公園、三岔河等景點。
衍福寺位于民意鄉(xiāng)大廟村,該寺建于清朝康熙23年(1684年),是郭爾羅斯后旗最高等級的寺廟。1948年12月25日毀于一場大火,只留下了衍福寺雙塔和照壁。雙塔前約150米處是一天然沙崗,形如巨龍,崗上古榆林別致錯落,千姿百態(tài)。沙崗下是南湖漁場的一個天然湖,命名為新新湖,水面約5000畝,它與衍福寺,沙崗榆林構成了一幅人文與自然景觀和諧的畫卷。目前該寺廟的復建工作正在進行中,大雄寶殿工程今年底有望完工。
白金寶文化遺址與半山文化遺址齊名。據首次科學考證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是“黑水先民”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F已是國家級古文化保護區(qū)。
肇源雙榆寺
該寺于1997年重修,寺內有兩棵千年古榆,一東一西,平行相對,在東者體態(tài)魁梧雄壯,酷似一武夫,在西者婀娜多姿,酷似溫柔女子,人稱一雄一雌,被人視為神樹,據清朝《扈從東巡目錄》記載:“康熙二十一年三月二十六日康熙帝冒雨登舟,沿松花江順流而下”,“風急浪涌,江流有聲,斷岸頹崖,息生怪樹”。
駕臨雙榆寺,并面對焚香的百姓賦詩一首,留下一段千古佳話。每逢廟會和重大節(jié)日,燒香拜佛者絡繹不絕。
雙榆寺的傳說
其一,這座寺廟居于一條路的中間。車行人走,止于寺前,一座寺院將一條路分為東西兩側。拜見過很多名山古剎,如此居于路中的寺廟還是第一次見到。
肇源明如寺
明如寺,坐落于大慶市肇源縣二站鎮(zhèn)鎮(zhèn)西,始建于1991年。寺院占地面積為3111平方米,建筑有:大殿、山門殿、東西配房、觀音地藏殿,轉經輪、菩提佛塔。
現任明如寺主持照濟法師,遵照大德恩師上明下如法師的生前遺愿,與師兄弟帶領眾弟子和信徒發(fā)愿完成明如寺的建設,秉承師父教誨,誓愿普度 眾生、共成佛道。
寺院自建立以來,在八方信眾的共同努力下,寺院建設初具規(guī)模。目前,信眾人數日益增多,香火繚繞,佛事繁盛,各項建筑日臻完善。寺院按照漢傳佛教規(guī)制,寺院建筑莊嚴大氣、古樸典雅,彰顯著“慈心連廣宇,凈念容地天”的博大氣象。該寺現有出家女僧10余人。本寺主持照濟法師本著弘揚正法、利于眾生、續(xù)佛慧命的堅定信念,親自帶領眾弟子和信徒,頭頂藍天,腳踏荒原,不辭辛勞,艱難創(chuàng)業(yè),歷經10年的艱苦歲月,才使今天的明如寺初見規(guī)模。10年來,明如寺的僧眾為佛教文化的傳播盡心盡力,為廣大的佛教信徒提供了一個良好的修行之所。近年來,為了加強佛門四眾弟子的素質修養(yǎng),多次召開佛事法會,恭請圓山長老、土旦尕旺-、扎西當周上師等多位高僧大德和法師,蒞臨講經-,從而使這座年輕寺院的僧侶及廣大信眾佛學水平迅速提升。
大慶蓮花湖景區(qū)
蓮花湖形成于第四紀冰期,是更新世季第四紀松花江改道后留下的新月湖,分東西兩湖,總面積1800畝。蓮花湖栽植蓮花始于18世紀末,每至花期,滿湖蓮花枝葉通透碧綠,花蕊嬌艷,蔚為壯觀。1998年,肇源縣把7月18日定為蓮花節(jié)。每年的七八月份,都有近10萬名游客前來觀賞美麗的“蓮花仙子”。
蓮花湖的特別之處是在盛夏時節(jié)也能夠擁有媲美江南水鄉(xiāng)情調的荷塘景色。蓮花湖風景區(qū)以森林、湖泊、島嶼和峰崖石壁為主體景觀,景區(qū)內有三大峽谷、四大湖灣、五大景區(qū)、七大島嶼和三十多個主要景點。
龍虎臺旅游區(qū)
龍虎臺,即遼代的混同江行宮,亦稱韶陽川行在所,位于肇源縣新站鎮(zhèn)古城村址。 龍虎臺在遼代為重要陪都,現存有宮闕(紫禁城)城垣,道宗皇帝的墓葬遺存,戰(zhàn)防軍事工事等。此景點和富強古城的軍事甬道相呼應配伍可形成一個完整的遼金文化旅游景區(qū)。這一帶有是西南得根小米、榛子、忘憂(黃花菜)等方物貢品的主產區(qū)。位于富強鄉(xiāng)境內嫩江主航道中心的鰉魚島,還保持著原始植被風貌。方圓六十里的龍虎臺開發(fā)區(qū),獨特的然風光與深厚的歷史積淀并存,極具開發(fā)價值。
肇源博物館
肇源博物館建成于1999年7月18日,現于肇源縣文物管理所館所合一,合署辦公。館所現有在冊職工10人,館區(qū)建筑面積1440平方米,共設古動物化石、歷史文物陳列、革命英烈、建國五十年、前進中的肇源、“98”抗洪等到六個展廳,F有自然、歷史、藝術等藏品897件,其中玉器、青銅器、瓷器、陶器等文物精品41件,古動物化石標本“王氏水!蓖暾蕿閲鴥葍H見。
基本陳列——《肇源歷史文物陳列》展廳面積240平方米,主體陳列以時間順序和重要歷史事件為主線,充分利用白金寶遺址、小拉哈遺址、望海屯古城、大青山古戰(zhàn)場、衍福寺雙塔等國家、省、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考古發(fā)掘實物資料,全面展示肇源從古至今的歷史發(fā)展進程,重點突出北方松嫩流域史前文明和青銅時代古橐離、古夫余族政治經濟文化面貌的考證研究。同時對轄區(qū)遼金時期古城址、春捺缽行宮漁獵活動、出河店戰(zhàn)役,明清古驛路,站人文化等單元予以豐富的實物、圖片展示和文字介紹。此展展出文物藏品500余件。
專題陳列——《肇源古動物化石》、《肇源大地革命英烈》、《肇源民俗》、《“98”抗洪》、《前進中的肇源》五個展區(qū)!墩卦垂艅游锘逢惲,展廳面積180平方米,以轄區(qū)出土的鎮(zhèn)館之寶“肇源王氏水!惫羌芑苫ń歪锵、披毛犀等骨架化石為實物資料,結合背景彩繪和圖片說明,展示了第四紀更新世晚期(距今1.5—2萬年),肇源松嫩兩江古河床遠古動物的生存狀態(tài),對古氣象、地理、生物之間的關系進行探討。展品100余件!墩卦创蟮馗锩⒘摇逢惲,展廳面積60平方米,主要通過檔案圖片、烈士英名錄和部分烈士生前所用實物等予以專題展示。該展以“東北抗聯(lián)十二支隊”、“十三省”以及解放戰(zhàn)爭和抗美援朝中犧牲烈士為主體,串聯(lián)出重要戰(zhàn)役、事件和重點人物,反映了肇源革命老區(qū)優(yōu)良的革命傳統(tǒng)和革命烈士英勇頑強、不畏犧牲的斗爭精神。展品120余件!墩卦疵袼住逢惲,展廳面積80平方米,重點展示肇源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古驛道站丁習俗”、“古建筑彩繪藝術”及民俗文物等項內容!肚斑M中的肇源》陳列,展廳面積150平方米,該展反映了建國以來肇源各個歷史時期的發(fā)展面貌,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肇源發(fā)生的巨大變化。通過一幅幅圖片、一件件實物,讓觀眾看到了一座美麗環(huán)保、和諧富裕的新肇源城。展品200余件。《“98”抗洪》陳列,展廳面積50平方米,該展以1998年松嫩流域發(fā)生三百年不遇特大洪水為主線,展示了堅強不屈、抗災自救、重建家園的壯麗凱歌。展品約300件。
全縣共有各類文物遺址105處,其中國家級1處、省級4處、市縣級100處。1999年12月,肇源博物館被省文化廳、省文物局評為“全省十大優(yōu)秀陳列展覽提名獎”;2001年11月,被黑龍江省委、省政府命名為“第三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肇源旅游景點】相關文章:
國慶旅游景點推薦-國慶人少旅游景點04-22
旅游景點作文11-06
旅游景點的對聯(lián)01-27
洛陽旅游景點07-22
南丹旅游景點04-26
增城旅游景點04-05
草原旅游景點04-26
伊犁的旅游景點04-26
義烏旅游景點04-26
阿榮旗旅游景點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