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入口免费视频_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99_波多野结衣国产一区二区三区_农村妇女色又黄一级真人片卡

數學的六年級教案

時間:2022-12-15 11:24:09 教案 我要投稿

數學的六年級教案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數學的六年級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數學的六年級教案

數學的六年級教案1

  教學內容:教材第37頁例5、試一試和練一練,練習七第4~日題。

  教學要求:

  1.使學生進一步認識比例尺,學會根據比例尺求圖上距離或實際距離。

  2.使學生體會數學在實際生活里的應用,提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進一步認識比例尺。

  教學難點:根據比例尺求圖上距離或實際距離。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提問:什么是比例尺,

  2.出示一些數據比例尺,讓學生說一說比例尺前項、后項的倍數關系和比例尺的實際含義。

  3.說明:利用比例尺,可以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這節(jié)課就學習比例尺的'應用。

  二、教學新課

  1.教學例5。

  出示例5,讀題。提問:題里已知什么,要求什么?按照比例尺的意義,你能解答嗎?讓學生自己討論并進行解答,通過巡視看一看不同的解法。指名口答解題過程,老師板書。其間結合說明設未知數x的單位與圖上距離的單位統(tǒng)一,用厘米,解題后再化成米數。提問:用不同方法解答這道題的過程是怎樣的?指出;已知圖上距離求實際距離,可以按照實際距離與圖上距離的倍數關系來解答,也可以按圖上距離 :實際距離=比例尺列出比例,用解比例的方法就可以求出結果。

  2.做練一練第1題。

  指名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集體訂正,指名學生說一說怎樣想的,要注意什么問題?

  3.教學試一試。

  出示試一試,讀題。提問;題里已知什么,要求什么?你能自己解答嗎,讓學生自己做在練習本上。指名學生口答解題過程,老師板書。用比例解的指名學生說一說根據什么列比例的,應該設誰為x。指出:已知實際距離求圖上距離,可以把實際距離縮小相應的倍數,也可以按圖上距離 :實際距離=比例尺列出比例,再解比例求出結果.

  4.做練一練第2題。

  指名扳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集體訂正,指名學生說說怎樣想的,解答時還要注意什么。

  5.做練習七第4題。

  讓學生做在練習本上,然后口答,老師板書。

  6.做練習七第5題。

  學生完成在練習本上。

  三、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學習了什么內容?你學到了些什么?

  四、布置作業(yè)

  課堂作業(yè):練習七第6、8題。

  家庭作業(yè):練習七第7題。

數學的六年級教案2

  復習目標:

  1.使學生學會用列表的方法解決有關問題,提高學生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形成一些解決問題的策略,發(fā)展學生的實踐能力。

  復習過程:

  一回顧與交流。

  教學例6。

  六年級有三個班,每班有2個班長。開班長會時,每次每班只要一個班長參加。第一次到會的有A、B、C;第二次有B、D、E;第三次有A、E、F。

  請問哪兩位班長是同班的?

  1、 通過讀題你能判斷出哪兩位班長是同班的?

  學生很難做出判斷。

  2、 可以用什么方法把題意給整理、表示出來?

  教師引導學生用列表的方法把題意表示出來。

  如:用“∕”表示到會,用“○”表示沒到會。

  A B C D E F

  第一次 / / / ○ ○ ○

  第二次 ○ / ○ / /

  第三次 / ○ ○ ○ / /

  3、引導提問。

  (1)從第一次到會的情況,你可以看出什么?可以看出:A只可能和D、E或F同班。

  (2)從第二次到會的情況,你可以判斷出什么?可以判斷:A只可能和D或E同班。

  (3)從第三次到會的.情況,你可以判斷出什么?可以判斷:A只可能和D同班。

  4、那么B和C分別與誰同班。

  從第一次到會的情況可以看出,B只可能和E或F同班。

  所以,C只可能與E同班。

  二鞏固練習。

  完成課文練習十八第5~7題。

數學的六年級教案3

  教學重點:認識倒數并掌握求倒數的方法

  教學難點:小數與整數求倒數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基本訓練

  口算:

  上面各式有什么特點?

  還有哪兩個數的乘積是1?請你任意舉出乘積是1的兩個數。

 。ò鍟撼朔e是1,兩個數)

  二、引入新課

  剛才我們所舉出的乘積是1的兩個數之間有一種特殊的關系。

 。ò鍟旱箶担

  三、新課教學

  1、乘積是1的.兩個數存在著怎樣的倒數關系呢?

  請看:,那么我們就說是的倒數,反過來(引導學生說)

  是的倒數,也就是說和互為倒數。

  和存在怎樣的倒數關系呢?2和呢?

  2.深化理解

  提問:①什么是互為倒數?

  怎樣理解這句話?(舉例說明)

 。ǖ牡箶凳,的倒數是,......不能說是倒數,要說它是誰的倒數。)

  ②0有倒數嗎?為什么?1有倒數嗎?什么?(0雖然可以看作幾分之0,如,,......但是把分子、分母調換位置,分母為0,不成立,所以0沒有倒數,另外0和任何數相乘卻為0。1可以寫作,1與相乘還是1,符合倒數的意義,所以1的倒數是1)。

  3.求一個數的倒數

  教師設疑:怎樣的兩個數互為倒數呢?請同學們試著寫一寫。

 、俪鍪纠}

  例:寫出、的倒數

  學生試做討論后,教師將過程板書如下:

  所以的倒數是,的倒數是。

 。懿荒軐懗桑瑸槭裁?)

  總結:求一個數(0除外)的倒數,只要把這個數的分子、分母調換位置。

 、谏罨

  你會求小數的倒數嗎?(學生試做)

  四、訓練、深化

  1.下面哪兩個數互為倒數

  (出示課件一下載)

  2.求出下面各數的倒數

 。ǔ鍪菊n件二下載)

  3.判斷

  ①真分數的倒數都是假分數。()

 、诩俜謹档牡箶刀夹∮1。()

 、0沒有倒數。()

  4.提高

  會填了嗎?

  如果末尾加上=1怎么填?

  如果末尾加上=0怎么填?

  如果末尾加上=2怎么填?

  五、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有關倒數的哪些新知識?什么叫倒數?怎樣求一個數的倒數?還有不明白的問題嗎?

  六、課后作業(yè)

  練習六2、3

  七、板書設計

  略

數學的六年級教案4

  教學目標:

  1.通過數學活動讓學生了解鴿巢原理,學會簡單的鴿巢原理分析方法。

  2.結合具體的實際問題,通過實驗、觀察、分析、歸納等數學活動,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等活動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在主動參與數學活動的過程中,讓學生切實體會到探索的樂趣,讓學生切實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緊密結合。

  教學重點:

  理解鴿巢原理,掌握先平均分,再調整的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總有至少的意義,理解至少數=商數+1。

  教學過程:

  一、游戲引入

  出示一副撲克牌。

  教師:今天老師要給大家表演一個魔術。取出大王和小王,還剩下52張牌,下面請5位同學上來,每人隨意抽一張,不管怎么抽,至少有2張牌是同花色的。同學們相信嗎?

  5位同學上臺,抽牌,亮牌,統(tǒng)計。

  教師:這類問題在數學上稱為鴿巢問題(板書)。因為52張撲克牌數量較大,為了方便研究,我們先來研究幾個數量較小的同類問題。

  二、探索新知

  1.教學例1。

 。1)教師:把3支鉛筆放到2個鉛筆盒里,有哪些放法?請同桌二人為一組動手試一試。

  教師:誰來說一說結果?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在黑板上畫圖表示兩種結果

  教師:不管怎么放,總有一個鉛筆盒里至少有2支鉛筆,這句話說得對嗎?

  教師:這句話里總有是什么意思?

  教師:這句話里至少有2支是什么意思?

 。2)教師:把4支鉛筆放到3個鉛筆盒里,有哪些放法?請4人為一組動手試一試。

  教師:誰來說一說結果?

 。ń處煾鶕䦟W生回答在黑板上畫圖表示四種結果)

  引導學生仿照上例得出不管怎么放,總有一個鉛筆盒里至少有2支鉛筆。

  假設法(反證法)

  教師:前面我們是通過動手操作得出這一結論的,想一想,能不能找到一種更為直接的方法得到這個結論呢?小組討論一下。

  如果每個盒子里放1支鉛筆,最多放3支,剩下的1支不管放進哪一個盒子里,總有一個盒子里至少有2支鉛筆。首先通過平均分,余下1支,不管放在哪個盒子里,一定會出現總有一個盒子里至少有2支鉛筆。這就是平均分的方法。

數學的六年級教案5

  本學期總第7課時

  教學課題:百分數折扣

  教學內容:第8頁“折扣”、做一做及練習二第1至3題。

  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明確折扣的含義,能熟練地把折扣寫成分數、百分數,正確解答有關折扣的實際問題。

  過程與方法:學會合理、靈活地選擇方法,鍛煉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感受數學知識與生活的緊密聯系,激發(fā)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會解答有關折扣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合理、靈活地選擇方法,解答有關折扣的實際問題。

  教法與學法:引導交流,合作探究

  教學準備:白板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圣誕節(jié)期間各商家搞了哪些促銷活動?誰來說說他們是怎樣進行促銷的?

  二、新課講授

  1、理解“折扣”的含義。

  (1)剛才大家調查到的打折是商家常用的手段,是一個商業(yè)用語,那么你所調查到的打折是什么意思呢?比如說打“七折”,你怎么理解?

 。2)你們舉的例子都很好,老師也搜集到某商場打七折的售價標簽。(課件出示)

 。3)引導提問:如果原價是10元的鉛筆盒,打七折,猜一猜現價會是多少?如果原價是1元的橡皮,打七折,現價又是多少?

  (4)仔細觀察,商品在打七折時,原價與現價有一個什么樣的關系?

  (5)學生動手操作、計算、討論,找出規(guī)律:原價乘以70%恰好是標簽的售價或現價除以原價大約都是70%。

 。6)歸納定義。

  通俗來講,商店有時降價出售商品,叫做打折扣銷售,通稱“打折”。幾折就是十分之幾,也就是百分之幾十。如八五折就是85%,九折就是90%。

  2、解決實際問題。

 。1)爸爸給小雨買了一輛自行車,原價180元,現在商店打八五折出售。買這輛車用了多少錢?

 、賹W生分析題意:打八五折怎么理解?是以誰為單位“1”?

 、谙茸寣W生找出單位“1”,然后再找出數量關系式:原價×85%=實際售價

  ③學生獨立根據數量關系式,列式解答。

  ④全班交流。根據學生的匯報,板書:

 。2)爸爸買了一個隨身聽,原價160元,現在只花了九折的'錢,比原價便宜了多少錢?

  ①導學生理解題意:只花了九折的錢怎么理解?以誰為單位“1”?

 、趯W生試算,獨立列式。

 、廴嘟涣。根據學生的匯報并板書。

  3、提高運用

  在某商店促銷活動時,原價200元的商品打九折出售,最后剩下的個,商家再次打八折出售,最后的幾商品售價多少元?

  引導學生分析,學生獨立完成,再集體交流,讓學生明確:“折上折”相當于連續(xù)求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教材第8頁“做一做”練習題。

  2、完成教材第13頁練習二第1~3題。

  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數學的六年級教案6

  教學內容:課本第158頁總復習(五)第25~31題;《作業(yè)本》p82.

  教學目標:牢固掌握圓的特征,圓的周長和面積的計算公式,并能正確地計算。

  教學重點:圓的周長和面積的運用。

  教學過程:

  一、基本概念整理

  1、說出有關計算公式。

  (1)學生討論回答。(先文字公式再字母公式)

  (2)誰能說一說什么是圓周率?

  2、填表計算:(單位:厘米)

  (1)學生全體練習。(2)投影反饋。

  3、練習:課本第158頁第25題。

  二、基本練習

  1、按要求計算(求面積):

  (1)d=12厘米C=?S=?

  (2)r=4.5分米C=?S=?

  (3)C=50.24米S=?

  學生練習后反饋計算方法和結果。

  2、練習:課本第158頁第26~29題。(重點指導第26、27題。)

  三、復習組合圖形的面積

  1、求下列各圖陰影部分的面積和周長。(單位:厘米)

  (1)學生練習。

  (2)反饋討論每個圖形的解題思路,數量關系。

  (3)小結組合圖形的.計算方法:

  a、分析數量關系b、確定公式、處理數據c、列式計算

  2、學生練習:第159頁第30題。(學生反饋)

  問:陰影部分的面積怎么求?隱蔽(缺少)條件怎么求?為什么?

  四、深化練習

  1、求周長和面積。第31題(學生獨立完成反饋。)

  2、求下列圖形(陰影部分)的周長和面積。

  (1)說出每個圖的周長、面積各指哪部分?

  (2)說計算方法和結果。

  五、教學小結與《作業(yè)本》p82.

  六、討論思考題。

數學的六年級教案7

  一、教學內容

  化簡比。(教材第50~51頁例1)

  二、教學目標

  1、能運用比的基本性質化簡比。

  2、理解求比值和化簡比的區(qū)別。

  3、理解知識間的內在聯系,滲透類比思想。

  三、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化簡比的方法。

  難點:理解化簡比與求比值的區(qū)別。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把下面的分數化為最簡分數。(課件出示題目)

  4/8 6/30 12/18 14/56

  點名學生回答,并說一說什么是最簡分數。

  2、六二班共有學生50人,今天出勤人數為46,總人數與出勤人數的比是多少?(課件出示題目,點名學生回答)

  3、師:比的基本性質是什么?

  4、引出新課。

  師:為了使數量間的關系更明確,我們經常要應用比的`基本性質,把比化成最簡單的整數比。這就是這節(jié)課我們要一起學習的內容。

  二、學習新課

  1、認識最簡單的整數比。

  師:誰知道什么樣的比可以稱作最簡單的整數比?

  引導學生聯系最簡分數的概念,討論什么叫做最簡單的整數比。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歸納:最簡單的整數比要滿足兩個條件,一是比的前項和后項都是整數,二是比的前項和后項的公因數只有1。

  指名學生舉出幾個最簡單的整數比。

數學的六年級教案8

  第八課時:分數乘法兩步應用題

  教學內容:課本第19頁例3,完成“做一做”題和練習五的第6~10題。

  教學目的:

 。保箤W生進一步掌握分數乘法應用題的數量關系,學會應用一個數乘以分數的意義解答分數乘法兩步應用題。

 。玻囵B(yǎng)分析能力,發(fā)展學生思維。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先說出下列各算式表示的意義,再口算出得數。

 。玻赋鱿旅婷拷M中的兩個量,應把誰看作單位“1”。

  (1)梨的筐數是蘋果的 。

 。ǎ玻├娴目饠档 和蘋果的筐數相等。

 。ǎ常┌籽蛑粩档 等于黑羊的只數。

 。ǎ矗┌籽虻闹粩迪喈斢诤谘虻 。

 。常處熃o上面的第2題每個小題補充一個已知條件,再要求學生口頭提出問題并解答。

 。ǎ保┯校矗翱鹛O果,梨的筐數是蘋果的 。( )

  (2)梨的筐數是 和蘋果的筐數相等,有40筐。( )

 。ǎ常┯校矗爸话籽颍籽虻闹粩档 等于黑羊的只數。( )

 。ǎ矗┌籽虻.只數相當于黑羊的 ,有40只黑羊。( )

  二、新授。

 。保鍪纠场

  小亮的儲蓄箱中有18元,小華儲蓄的錢是小亮的 ,小新儲蓄的是小華的 。小新儲蓄了多少元

 。ǎ保┲该x題,說也已知條件和問題。

 。ǎ玻┰鯓佑镁段圖表示已知條件和問題。

  先畫一條線段,表示誰儲蓄的錢數為什么

  學生回答后,教師畫線段圖。

  再畫一條線段,表示誰儲蓄的錢數畫多長根據什么學生回答:

  根據“小華儲蓄的錢數是小亮的 ”,把小亮的錢數作為單位“1”,平均分成6份,再畫出與這樣的5份同樣長的線段。

  然后畫一條線段表示誰的錢數畫多長根據什么引導回答:

  根據“小新儲蓄的錢數是小華的 ”,把小華的錢數作為單位“1”,平均分成3份,再畫出與這樣的2份同樣長的線段。

 。ǎ玻┓治鰯盗筷P系。

  引導學生說出,從已知條件或從問題分析,說出要求小新儲蓄的錢數,必須先求小華儲蓄的錢數。因此這是一道兩步計算的應用題。

 。ǎ常┐_定每一步的算法,列式計算。

 、偾笮∪A儲蓄的錢數怎樣想

  引導學生回答:根據“小華儲蓄的錢數是小亮的

  把小亮的錢數看作單位“1”,就是求18的 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計算。列式:

 。ㄔ

  ②求小新儲蓄的錢數怎樣想

  引導學生回答:根據“小新儲蓄的錢數是小華的 ”,把小華的錢數看作單位“1”,就是求15的 是多少,所以也用乘法計算。列式:

 。ㄔ

  把上面的分上步算式列成綜合算式,該怎樣列

 。ㄔ

  (4)檢驗,寫答語。答:小新儲蓄了10元。

 。玻鲆蛔觥

  讓學生獨立完成課本第19頁下的“做一做”,先畫線段圖表示已知條件和問題,獨立解答后,進行訂正。指名說一說自己是怎樣確定計算方法的。

 。常〗Y。

  從上面的分數乘法兩步應用題看,與前一節(jié)所學的一步應用題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解答這類應用題的關鍵是什么怎樣判斷計算方法

  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今天學的是連續(xù)兩次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應用題。解答這類應用題的關鍵是要能正確地判斷第一步把誰看作單位“1”,第二步把誰看作單位“1”。

  三、鞏固練習。

  完成練習五的第6、7題。

  四、全課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共同研究了什么

  解答這類分數乘法兩步應用題關鍵是什么

  五、布置作業(yè)。

  完成練習五的第8~10題。

數學的六年級教案9

  教學目標:

  1.在整理與復習中回顧整個第一學段的相關知識。

  2.結合生活中的實際運用復習有關萬以內數的數的讀寫法,比較大小等,培養(yǎng)學生的數感。

  3.會計算萬以內有加減法,小數和分數的加減法,會計算一位數乘三位數、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運算,會一位數除三位數的除法運算。以及兩步運算為主的四則混合運算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

  鞏固萬以內數的讀寫法,會比較數的大。唤Y合生活實際,會估一估。準確地進行計算。

  教學難點:

  比較數的大小,掌握數的基本計算。

  教學過程:

  一、我的成長足跡。

  1.師:同學們,三年的學習生活不知不覺已經過去了,我相信你們肯定有很多話要對同伴和老師說一說吧,誰愿意說一說三年來你在數學上有了哪些收獲?

  2.學生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見。

  3.作品欣賞。

  將上學期在數學活動周中獲獎的優(yōu)秀學生作品《數學小報》進行展示。

  學生的優(yōu)秀作業(yè)本進行展示。

  4.學生自評、互評。

  自我評價:說一說自己三年來在課堂上、作業(yè)方面、數學興趣等等方面的優(yōu)點與不足,以及說一說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體會與進步。

  同桌互評:同桌之間或者比較了解的同學之間進行互相評價。

  二、計算。

  1.簡單地復習有關加減乘除的有關計算方法,進行簡單的練習。

  2.讓學生說一說在計算過程中應注意的地方或者說有什么地方要提醒其他同學的。

  學生發(fā)言

  教師小結,把學生作業(yè)中錯誤率比較高的題目和類型進行講解。

  3.完成書本上課后習題:要求直接寫出下面各題的`得數。

  學生獨立完成,完成后教師要求學生進行檢查,完成后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么檢查的。從而提高學生檢查的意識和能力。

  二、基本練習。

  1.在你認為正確的答案下畫鉤。

 。1)兩個數相乘,積比1000大一些,比20xx少得多,可能是( );

  3270 4819 2151

 。2)38與23的積可能是:

  863 874 594

  這題可以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么判斷的?然后老師進行概括。如第二題,可以先判斷積是個位是幾,因為兩個乘數的個數是8和3,所以積的個位肯定是4,因此排除863,再進行估算選出合適的答案。

  2.找規(guī)律填數。

 。1)20xx 2090 20xx ( ) ( )

 。2)1200 1100 1000 ( ) ( )

  先找到一組數之間的關系,然后根據規(guī)律填寫下一個數。

  3.在括號內填上>、<或=。

  認識符號>、<、=的意義,能夠用符號和詞語來描述萬以內數的大小;對于常見的量的單位,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4.復習克、千克質量單位。

  讓學生回顧所學的有關質量單位之間的關系。

  讓學生回想一下:哪些物體大約重1克、1千克。

  在具體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認識克、千克。

  5. 1200張紙大約有多厚?1200名學生大約能組成多少個班級?1200步大約多長?

  解決這類問題,一般先確定一個標準,再估算。

  第一個問題:100張紙大約厚1厘米,1200張紙大約厚12厘米;

  第二個問題:一個班大約40人,1200名學生大約能組成30個班。

  第三個問題:10步大約7米,1200步大約1207=840米。

  不同的紙張厚度不同,不同的人步長也不一樣,實際教學時可請學生選實際量一量,再估算。

  總結:

  比較分數大。

  同分母分數,分子大的分數就大,分子小的分數就。

  同分子分數,分母大的分數反而小,分母小的分數反而大。

  代數運算法則:

  加法交換律;A+B=B+A

  乘法交換律:AB=BA

  加法結合律:A+(B+C)=(A+B)+C

  乘法結合律:A(BC)=(AB)C

  分配律:A(B+C)=AB+AC

  作業(yè):

  1.直接寫出得數。

  1028+998= 20xx-619= 1830= 96060= 0.37+0.73=

  1.4-0.5= 0.30.04= 80.01= 2.29229= 82+62=

 。 = 20-1 = = 1 = 9.1 =

  0 = 12.2+8%= 812.5%= 50%= 1010%=

  2.脫式計算,能簡算的要簡算。

  800-(287+365) 71799+717 20xx-172832

  88434+1721 1593-[(4419+44)5] 125208050

  139+159+179 1040.25 0.32+11.7+4.68

數學的六年級教案10

  教學內容:

  比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初步理解圖形的放大和縮小,學會利用方格紙把一個簡單圖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縮小。

  2、使學生在觀察、比較、思考和交流等活動中,感受圖形放大、縮小在生活中的應用。

  3、初步體會圖形的相似,進一步發(fā)展空間觀念。

  重點難點:

  1、理解圖形的放大和縮小,能利用方格紙把一個簡單圖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縮小

  2、學生在觀察、比較、思考和交流等活動中,感受圖形放大、縮小,初步體會圖形的相似,進一步發(fā)展空間觀念。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呈現例1圖片在黑板上。

  提問:把放大前后的兩幅畫相比,你能發(fā)現什么?

  根據學生回答的情況,談話導入:像剛才把一幅長方形畫放大后,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原來相比,其中變化有什么規(guī)律?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

  板書課題:圖形的放大和縮小

  二、教學例1。

  1、認識圖形的放大

  出示例1中兩幅圖片長和寬的數據。

  提問:兩幅圖的長有什么關系?寬呢?

  組織學生先討論,啟發(fā)學生用不同的`方法比較出兩幅圖的長和寬的關系:第二幅圖的長是第一幅的2倍,寬也是第一幅的2倍;第一幅圖和第二幅圖長的比是2:1,寬的比也是2:1,等等。

  指出:把圖形的每條邊放大到原來的2倍,就是把圖形按2:1的比放大。

  提問:剛才我們在電腦上操作時,把原來的一幅長方形按怎樣的比放大了?

  2、認識圖形的縮小。

  談話:我們可以把一個圖形按一定的比放大,也可以把一個圖形按一定的比縮小。 提問:如果要把第一幅圖按1:2的比縮小,縮小后的長與寬各應是原來的幾分之幾?

  各是多少厘米?

  先在小組里說一說,再組織全班交流。

  三、教學例21、出示例2,讓學生讀題

 。1)提問:按3:1放大是什么意思?放大后的長、寬各是原來的幾倍?各應畫幾格?

 。2)學生畫圖,再展示、交流。

 。3)讓學生嘗試在方格紙上畫出縮小后的長方形,再展示各自畫的圖形,并交流思考的方法。

  重點指導學生說說縮小后的長方形的長和寬應是原來的幾分之幾,各應畫多少格。

  2、討論:把放大和縮小后的圖形與原來的圖形相比,你有什么發(fā)現?

  讓學生明確:放大和縮小后的圖形與原來的圖形相比,大小變了,但形狀沒變。(放大和縮小后的圖形長與寬的比與原來圖形的長和寬的比是完全一樣的。)

  3、教學試一試

  先獨立畫出按2:1的比放大后的三角形,再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么畫的?

  提問:量一量,斜邊的長也是原來的2倍嗎?你發(fā)現什么?

  小結:把三角形按2:1的比放大后,各條邊的長都是原來的2倍。

  四、鞏固練習

  1、做練一練

  讓學生按要求在方格紙上畫出縮小后的圖形,再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畫的,縮小后有關邊的長度是原來的幾分之幾,各應畫幾格?

  2、做練習六第1、2題。

  第1題要引導學生具體分析相關圖形邊的長度,并完成填空,再組織交流。

  五、全課小結。

  什么是圖形的放大和縮小。要遵循什么原則?放大和縮小后的圖形與原來的圖形有什么關系?

  六、課堂作業(yè) 補充習題28-29頁

數學的六年級教案11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P61復式折線統(tǒng)計圖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經歷復式折線統(tǒng)計圖的產生過程,了解其特點,并能在教師的指導下繪制復式折線統(tǒng)計圖。

  2、能根據復式折線統(tǒng)計圖對數據進行簡單分析,并能做出合理的推測,發(fā)展學生的統(tǒng)計意識,提高學生的統(tǒng)計能力。

  重點難點:

  體驗復式折線統(tǒng)計圖的優(yōu)點。

  教學過程:

  一、情境印入,復習舊知

  1、問題情境

  根據5天的訓練成績,選拔一位同學去參加學校的跳繩比賽。

張明:201205208213217
王星:206204210209202

  2、學生說理

  為什么要選擇張明去參加。

  3、引導轉換,復習舊知

  你覺得用什么統(tǒng)計圖來表示比較合適?

  4、簡單讀圖,感悟趨勢

  呈現張明和王星跳繩成績統(tǒng)計圖,學生讀圖,簡述趨勢,得出淘汰王星的結論。

  二、學習新知,初步感悟

  1、制造沖突,引發(fā)思考

  (1)呈現劉輝的`成績的折線統(tǒng)計圖,分析其進步趨勢。(數據:204 206 208 212 216)

 。2)設問:如果張明和劉輝要一決高下,誰獲勝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呈現兩張統(tǒng)計圖,讓學生交流。

 。3)引發(fā)思考

  我們能不能再想個辦法,對這兩張圖做個處理,使得我們能一下子就看出張明比劉輝進步得更快?

  2、喚醒舊知,初步感悟。

  (1)直接過度。

  把兩張折線統(tǒng)計圖合并在一起。(合并后,兩條折線都是白色)

  (2)細節(jié)教學,引導學生發(fā)現同一種顏色的折線無法區(qū)別兩人成績。

  揭題:復式折線統(tǒng)計圖(板書)

 。3)感悟優(yōu)點。

  相比剛才兩張統(tǒng)計圖,你覺得它有什么優(yōu)點?(便于比較兩組數據的變化趨勢)

  三、加深體驗

  呈現王芳7~15周歲體重變化情況統(tǒng)計圖。

  觀察這張圖,你了解到了什么?

  在原圖上加一條“標準體重”折線

  再讓學生評價一下王芳的體重發(fā)展情況?

  四、鞏固練習

  出示題目:中國和美國在第25~29奧運會獲金牌情況統(tǒng)計圖(條形統(tǒng)計圖)

中國:1616283251
美國:3744393536

 。1)讓學生繪制成復式折線統(tǒng)計圖。(只描點連線)

 。2)學生獨立繪圖。

 。3)讀圖練習,再次體驗。

 。4)根據“中國是否可能在第30屆奧運會上金牌繼續(xù)保持第一”。引導學生觀察復式折線統(tǒng)計圖中反映兩國奪金趨勢。

  五、練習。

  P63 試一試

數學的六年級教案12

  教學目標:

  1、體會引入百分數的必要性,理解百分數的意義,會正確讀百分數。在具體情境中,解釋百分數的意義,體會百分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2、經歷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百分數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探究歸納能力。

  3、讓學生在操作和探索過程中體會成功的快樂。

  教學重難點:

  理解百分數的意義

  教學過程:

  一、聯系實際,激趣引入

  1、師:同學們,你們喜歡旅游嗎?

  生:喜歡!

  師:老師也非常喜歡旅游,并且去過好多地方。 (出示老師外出旅游的照片,并加以介紹)

  設計意圖:以自己為例,展示旅游照片,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師:誰來說說,你們都去過哪些名勝古跡?師:今天老師要帶領大家一起到山東的風景區(qū)去游覽一下,好嗎? (出示信息窗1)

  2、師:誰知道,這幾幅圖分別是山東的哪些城市的什么景區(qū)?

  生:……

  師:讀一讀下面的幾句話和統(tǒng)計表,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設計意圖:從旅游景區(qū)有關數據的統(tǒng)計導入新課,能發(fā)現百分數在生活中的應用,從中培養(yǎng)學生在生活中發(fā)現數學問題、提出問題的意識。

  二、體驗合作,自主探究

  (一)教學百分數的讀法

  師:16%、9%、9.3%怎么來讀?

  生:16%讀作:百分之十六9%讀作:百分之九9.3%讀作:百分之九點三(全班齊讀,另舉例指名讀)

  設計意圖:學生對百分數的讀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指導讀出百分數的基礎上讓學生自己任意舉出幾個百分數讓學生讀,便于加深對百分數讀法的印象。

  (二)教學百分數的意義

  1、師:它們各表示什么意思?

  (以16%為例,小組討論,指明解釋9%、9.3%)

  得出結論: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百分之幾的數叫做百分數。

  師:百分數也叫做百分比或百分率。

  (板書:百分數)

  師:百分數通常不寫成分數形式,而是在原來的`分子后面加上%來表示。

  2、想一想,你在生活中那些地方見到過百分數?

  設計理念:從學生身邊的生活中尋找百分數的信息,提高學生學習百分數的興趣。滲透百分數的實際運用的普遍性。讓學生感知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三)練習鞏固,知識延伸

  自主練習

  1、使學生體會小數、分數、百分數之間的聯系與區(qū)別。特別注意分數與百分數的區(qū)別:分數既可以表示一個具體的數,也可以表示兩個數之間的關系;百分數只能表示兩個數之間的關系。

  2、課后練習第二題,仔細閱讀題中的相關信息,說一說每個百分數表示的意義。

  設計意圖:在語言敘述的過程中,加深學生對百分數意義的理解,更好地對知識進行鞏固。

  3、課后練習第3、4題,尤其注意100%意義的理解。

  設計意圖:練習設計走進生活、課后延伸,研究我們身邊的數學,在進行計算鞏固練習的同時,滲透“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自主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4、課后第5題,聯系已學過的分數的意義,把全國人口數看作單位“1”(100%),漢族人口占總數的92%,少數人口則占1-92%=8%

數學的六年級教案1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測定直線是生產、生活的實際需要,知道測定直線的一些簡單工具。

  2、通過實踐活動,掌握測定直線的方法。

  3、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及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

  使學生通過實踐活動,掌握測定直線的方法。

  教具準備:

  測量工具若干套(標桿、卷尺、測繩等)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舉例說明什么叫距離?

  2、常用的長度單位是什么?

  二、新授。

  1、測量土地的意義。

  結合本地建設實例,如:群星要建新校,要確定學校的面積有多大,都需要測量土地。所以我們這節(jié)課就學習實際測量。

  2、認識測量工具。

 。1)標桿:測定直線時使用的一種工具。

 。2)卷尺和測繩:測量距離時所使用的工具。

  把上述工具給學生看,介紹怎樣看卷尺、測繩上的尺度。介紹使用方法,使用卷尺時在兩點中要拉直。

  3、學習測量距離的方法。

 。1)量地面上較近距離,可以用卷尺或測繩直接量出。

  請兩個學生用卷尺測量教室門口到窗戶的.距離。

  (2)量比較遠的距離。

  量比較遠的距離如學校到市場,用卷尺不能一次測出距離,量幾次就會歪斜,不可能在一條直線上,所得距離不準,所以要在兩點中先測立一條直線。

數學的六年級教案1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條形統(tǒng)計圖,知道條形統(tǒng)計圖的意義和用途.

  2.了解制作條形統(tǒng)計圖的一般步驟,初步學會制作條形統(tǒng)計圖.

  教學重點

  掌握制條形統(tǒng)計圖的一般步驟,能看圖準確地回答問題.

  教學難點

  制條形統(tǒng)計圖的第(2)、(3)步,即分配條形的位置和決定表示降水量多少的單位長度.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我們學過簡單的數據整理,統(tǒng)計數據除了可以分類整理制成統(tǒng)計表外,還可以制成統(tǒng)

  計圖,用統(tǒng)計圖表示有關數量之間的關系,比統(tǒng)計表更加形象、具體,使人一目了然,印象深刻.常用的統(tǒng)計圖有條形、拆線和扇形統(tǒng)計圖(用投影器逐一顯示)五年級的時候,我們已初步認識了條形圖,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條形統(tǒng)計圖.(板書課題:條形統(tǒng)計圖)

  二、探求新知.

 。ㄒ唬┙榻B條形統(tǒng)計圖的意義及特點.

  意義:條形統(tǒng)計圖是用一個單位長度表示一定數量,根據數量的多少畫出長短不同的

  直條,然后把這些直條按照一定的順序排列起來.

  特點:從圖中很容易看出各種數量的多少.

  教師提問:

  l、圖中統(tǒng)計的內容是什么?

  2、圖中畫有兩條互相垂直的射線,請你看看水平射線和垂直射線分別表示什么?

  3、每個車間多少人?哪個車間人數最多?哪個車間人數最少?

 。ǘ┙虒W制作條形統(tǒng)計圖的方法.

  1、出示例1 某地1996~20xx年的年降水量如下表.

  年份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xx年

  降水量(毫米)

  920

  860

  1005

  670

  704

  根據上表的數據,制成條形統(tǒng)計圖.

  2、教學制作方法,師邊示范邊講解.

 、俑鶕䦂D紙的大小,畫出兩條互相垂直的射線.

  教師講述:要制的統(tǒng)計圖有年份和降水量兩方面的內容,需要用兩條射線來表示.

  先畫一條水平的'射線(向右)表示年份,再畫一條與水平射線垂直的射線表示降水量.

  教師說明:水平射線下面及垂直射線左面都要留有一條空白,因為水平射線下面要注明每個直條所表示的內容,垂直射線旁要注明各直條的數據,兩條射線不能畫在圖紙的中間部位,因為那樣會因高度不夠畫不下,或排不下五個直條.

 、谠谒缴渚上適當分配條形的位置,確定直條的寬度和間隔.

  教師提問:例1的統(tǒng)計表中有幾個年份?那么圖中要畫幾個直條?

 、墼诖怪鄙渚上根據數的大小具體情況,確定單位長度表示多少.

  教師講述:年降水量最高的數據是1005毫米,垂直射線的高度要略高于最大的數量.在垂直射線上方要注明單位.

 、馨凑諗祿拇笮‘嫵鲩L短不同的直條.

  教師講述:為了準確地表示各個數據,還應在每個直條的頂上注明數量.

  (三)引導學生看圖分析.

  1、哪一年的降水量最多?是多少毫米?(1998年降水量最多,1005毫米)

  2、哪一年的降水量最少?是多少毫米?(1999年降水量最少,670毫米)

  3、最多年降水量是最少年降水量的幾倍?(1005670,是1.5倍)

  教師提問:對照統(tǒng)計圖和統(tǒng)計表說一說,用哪種方式表示的數量關系更直觀?

數學的六年級教案15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六年級上冊P45-46

  教學目標:

 、抛寣W生了解有關營養(yǎng)的知識,增強健康意識,均衡飲食。

 、平洑v利用數學知識和技能,進行營養(yǎng)配餐和評價配餐營養(yǎng)成分的過程。

 、峭ㄟ^活動體會數學和生活得聯系和數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發(fā)展數學知識的應用意識。

  教學重點:

  讓學生經歷解決實際問題的基本過程和方法,培養(yǎng)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健康意識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表格

  教學過程:

  1、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教師:老師為大家準備了一些圖片,看完后說說自己的想法,(學生眾說紛紜)

  看來關于營養(yǎng)的知識真是豐富,今天我們主要來研究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這三種主要的營養(yǎng)物質。板書課題。

  2、老師這里有一份關于他們的資料。注意看你從中能得到什么發(fā)現。

  出示資料。

  板書

  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及礦物質等)。

  2、探索新知:

 。1)分析每一百克食物中某些營養(yǎng)成分的含量得到結論:含有蛋白質較多的是肉、蛋、豆制品;含有脂肪較多的是豆制品、牛肉、雞蛋;含有碳水化合物較多的是米飯、薯類、面粉。

  出示“選一選”,練習從統(tǒng)計表中讀取有價值的信息

  算出小明的用餐中共含有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多少克?

  (2)出示小明的用餐選擇,學生填寫各種營養(yǎng)素的含量

  出示12歲兒童所需的營養(yǎng)標準:像你們這個年齡的兒童,一頓午飯大約需要蛋白質30克,脂肪23克,碳水化合物120克。

  并分析小明的用餐選擇好不好?也就是分析小明的營養(yǎng)成分是否全面而充足。

  提出自己的建議。

  3、應用提高實踐活動

  出示2008年奧運會圖片,體會到不同的運動員需要不同的配餐,

  出示舉重運動員午餐所需營養(yǎng),小組合作制作午餐餐譜

  經檢測,有一舉重運動員午餐所需的蛋白質為50克、脂肪為32克、碳水化合物為160克。

  設計要求:

  1.以小組為單位,選擇合適的食物,為這位運動員設計一份午餐。

  2.計算你設計的午餐中共含有營養(yǎng)成分含量,判斷出你們組的設計是否符合這一運動員的用餐標準。(出示食物)

  學生按組合作完成,老師巡視。第一小組匯報,第二小組匯報……

  4、知識拓展

  不但運動員需要重視配餐營養(yǎng),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給以足夠的重視,除了配餐外我們還應該注意哪些方面呢?下面我們聽聽專家的建議(課件出示)

  5、小結:

  師:老師準備了一些圖片,請大家來看,看完后說說你的想法?

  生觀看圖片(胖和瘦)

  師:說說你想到了什么?

  生1:他們有的太胖有的太瘦了

  生2:他們有的營養(yǎng)不良,有的營養(yǎng)過剩

  生3:他們的營養(yǎng)不均衡

  生4:他們應該注意飲食的營養(yǎng)

  師:看來呀,營養(yǎng)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營養(yǎng)配餐》。板書:營養(yǎng)配餐

  師:根據大家平時的了解和查找的資料,你都知道哪些關于營養(yǎng)的知識?

  學生匯報,

  師:(你的課外知識很豐富,你了解的很仔細,看來大家對營養(yǎng)了解的還真不少。)老師這里有一份關于營養(yǎng)的影像資料,我們一起來看看,你能從中得到什么信息?

  師板書:主要營養(yǎng)成分

  師:你了解到食物中的主要營養(yǎng)成分是什么?

  生: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

  師:今天我們主要來研究這三類主要的營養(yǎng)成分。老師為大家準備了一份100克 各種食物所含營養(yǎng)成分的統(tǒng)計表,請看大屏幕,觀察后說說你有什么發(fā)現

  生1:我發(fā)現蛋白質含量最高的是豆制品,(師補充100克食物中);

  生2:我發(fā)現蔬菜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的含量都不高;

  生3:我發(fā)現米飯的碳水化合物的含量最高;

  生4:……

  師:那么老師要想多補充碳水化合物,需要多食用哪些食物?

  生:米飯、薯類、饅頭。

  師:看來老師應該多食用面食類的`食物。大家桌子上也有這一統(tǒng)計表,請大家拿起來,根據它選擇這個題目的正確答案。

 。ǔ鍪荆┴i肉50克,

  生1:選擇B

  師:同意么?

  生:同意

 。ǔ鍪荆┨妓衔3.0克

  生2:選擇c

  師:同意么?

  生:同意

  師:大家對這個讀取統(tǒng)計表的信息已經很熟練了,下面是我們學校某一周的餐譜,這是六年級學生小明選擇的午餐,四人小組合作算出小明午餐各種營養(yǎng)成分的含量。開始。

  師:哪個小組匯報你們組的結果?

  小組1:蛋白質是27.45克,

  師:同意么

  生:同意

  小組2:脂肪3.25克,

  師:同意么

  生:同意

  小組3:碳水化合物41.65克

  師:同意么

  生:同意

  師:那么根據你的感覺,你認為小明的午餐營養(yǎng)合理么?

  生:不合理

  師:我們來看看專家的意見。]

  出示:(12歲兒童營養(yǎng)成分需求量)

  師:思考下列問題(出示問題)

  生1:蛋白質量大致符合、脂肪、碳水化合物出入較大

  師:他分析的很合理,假如是你的午餐,你會怎樣來調整呢

  生2:多食用一些米飯、饅頭等

  師:你調整的很好,又可能將來是一位了不起的營養(yǎng)師。現在呢,我們全班同學都來過一把癮,做一次小小營養(yǎng)師,大家都知道我們國家08年有舉行(奧運會)。在奧運會上項目很多,你看這是什么項目?出示(體操、舉重)。他們的配餐能相同么?

  生:不能

  師:下面是經過檢測一位運動員午餐所需的營養(yǎng)成分的大概含量。小組合作按照要(1、2、)配餐。音樂聲開始,設計開始,音樂聲結束,停止活動,聽清要求了么?(聽清了)開始活動

  師(巡視指導)

  小組匯報:(站臺上)

  小組一:我們小組是這樣設計的。

  師:你們組設計的很好,營養(yǎng)搭配很合理,來我們把掌聲送給他們。還有哪個小組來展示自己的設計

  小組二:我們組是這樣設計的

  師:你們組設計也很合理,營養(yǎng)更加合理了,有沒有哪個小組沒有搭配蔬菜。

  蔬菜的這三類營養(yǎng)不豐富,我們能不食用么?

  生:不能,它含有維生素、礦物質,

  師:(板書:礦物質、維生素等)這些也是我們食物中必不可少的。那么除了配餐,我們用餐時還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我們來聽專家的建議。

 。ǔ鍪句浵瘢

  師:要愉快的學習、生活離不開健康的身體,祝大家天天都能夠吃嘛嘛香,身體倍兒棒,你看好了,我們今天學習的是營養(yǎng)配餐。下課。

【數學的六年級教案】相關文章:

數學的六年級教案范文12-15

小學數學六年級的教案12-15

小學數學六年級上教案07-20

六年級上冊數學的教案09-28

人教版數學六年級下冊教案11-10

六年級數學教案02-17

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02-02

六年級數學下教案01-05

六年級數學教案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