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部編版六年級語文說課稿
作為一名老師,時常要開展說課稿準備工作,借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師理論素養(yǎng)和駕馭教材的能力。我們該怎么去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部編版六年級語文說課稿,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部編版六年級語文說課稿1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方家大院的八兒已經(jīng)等不及了,要喝上香甜的臘八粥,走,我們一起來看看他的表現(xiàn)吧!
回顧一下等粥這一件事,作者是按照怎樣的順序來寫的?
(盼粥→想粥→猜粥→看粥)
二、走進課文、品讀感悟。
(一)等粥
1.盼粥。
(1)默讀2-8自然段,要求:畫出描寫八兒的句子,想想這些句子分別屬于對人物的哪種描寫,品讀你畫出的句子,思考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2)學生匯報。
、佟跋驳每煲l(fā)瘋了”這屬于對人物的哪種描寫?你能換一種說法來表達八兒的喜悅之情嗎?
(喜得快要發(fā)瘋“:神態(tài)描寫,略帶夸張的手法,寫出了八兒的興奮。示例:興高采烈、手舞足蹈)
、凇毖劬杉奔t了“說明什么?八兒真的餓了嗎?從對八兒的描寫中可以看出此時此刻八兒一種怎么樣的心情?可以用一個什么詞來形容?(”眼睛可急紅了“:神態(tài)描寫,寫出了八兒的迫不及待)(板書迫不及待)
③”‘那我餓了!’八兒要哭的樣子“屬于什么描寫?(語言和神態(tài)描寫,寫出了八兒的迫不及待)
、茉鯓永斫獾诎俗匀欢蔚姆磫柧洌
(八兒對臘八粥雖是望眼欲穿但也只能苦苦等待)(板書苦苦等待)
2.想粥。
分角色朗讀9-11自然段,思考:八兒開始計劃粥怎么分?后來想怎么分?為什么變卦了?(理解八兒的討價還價、得寸進尺,體現(xiàn)出八兒的天真、可愛,并且非常的孝順)
3.猜粥。
(1)男生齊讀第14自然段,大家思考八兒想象中的粥是什么樣子的?
(2)粥里的栗子、飯豆、花生仁兒、棗子都是什么樣的?找出文中的關(guān)鍵詞畫下來。
(3)文章用了一個什么字來形容八兒的猜想?(板書:妙)
(4)這段猜想有什么作用?寫出八兒怎樣的心理?
(寫出臘八粥在八兒心中的初步印象,為實際看到臘八粥做鋪墊。憧憬、渴望的心情)
4.看粥。
(1)讀第15、16自然段,同學們思考:當媽媽把八兒抱起來,八兒終于看到了讓他垂涎三尺的臘八粥,課文中用了一個怎樣的詞語來表現(xiàn)八兒的心理?(板書:驚異)
(2)媽媽煮的粥到底是什么樣子的呢?請女生齊讀第17自然段,找出相關(guān)語句,試著說一說。
(栗子跌進鍋里,不久就得粉碎;飯豆煮得腫脹;花生仁兒脫了他的紅外套;鍋巴,正是圍了鍋邊成一圈兒。但他沒想到今日的粥顏色是深褐)
(3)作者是怎么寫臘八粥的?
(擬人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臘八粥內(nèi)各種東西的狀態(tài)。)
(4)看了臘八粥之后的八兒,他的心里又會想些什么呢?(失落、嫌棄、厭惡,因為看到的顏色是深褐,這讓他想起了染缸里的臟水,有點嫌棄、厭惡,覺得臘八粥很臟。)
(5)男女生分角色讀人物對話,注意要讀出八兒的心理變化。
(6)當媽媽看到八兒有這樣的反應(yīng)時,媽媽是如何表現(xiàn)的?
(”撿了一枚大的特別嚇人的的赤棗給了八兒“)。
(7)從媽媽的行為中能感受到什么?
(媽媽對八兒的疼愛)
小結(jié):在等粥這件事中,八兒的心理發(fā)生了哪些變化?
(迫不及待--等待--憧憬--驚訝、厭惡)
(二)喝粥
最后八兒終于吃到了臘八粥。作者又是怎樣來寫吃臘八粥的呢?找出你覺得寫得好的句子簡析。
(”靠著“”斜立“,將筷子擺成十字,動作描寫。”小鼓“外貌描寫。這寫出八兒吃飽了臘八粥以后滿足的樣子!卑胪腙惻D肉,八兒的爹同媽也都奈何它不來了“。八兒的父母也吃得十分滿足。)
(通過對人們吃完臘八粥的狀態(tài),表現(xiàn)出臘八粥的美味)
三、總結(jié)。
文章的標題是《臘八粥》,但讀完全文后,我們發(fā)現(xiàn)文章詳寫的部分應(yīng)該是”等粥“,略寫的'是”喝粥“。
這樣寫一是為了通過熬制的過程,表現(xiàn)八兒和家人其樂融融、溫馨和睦的家庭氣氛。
二是作者的寫作目的并不是要寫臘八粥的美味,而是要通過這個生活場景,體現(xiàn)這些普通百姓對生活和家的熱愛。
板書設(shè)計
臘八粥
盼迫不及待
等粥想苦苦等待詳寫
愛粥猜美妙
看驚異
喝粥靠著斜立著略寫
小面鼓
教后反思
課文中共有七處描寫八兒與母親的對話,雖然語言并不是很多,但卻能充分表達出八兒急于吃到臘八粥的心理。于是,我便讓孩子們找出描寫八兒語言的句子讀一讀,說一說從讀中你體會到了八兒的什么心理。孩子在動筆、動腦、動口的過程中充分感受到了八兒的心理變化。從最初的”迫不及待“到”苦苦等待“,再到”美妙的猜想“,一直到最后的”親見時的驚訝“,將八兒的心理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了出來,同時也將一個可愛的、天真、孝順的孩童形象呈現(xiàn)在同學們面前,惹人喜愛,逗人發(fā)笑!
部編版六年級語文說課稿2
一、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抓重點詞句、分角色朗讀等方法感悟課文。
2、通過人物動作、語言和心理活動的描寫,感受八兒的心理活動變化,刻畫人物的性格特點。
二、教學重點:
通過人物動作、語言和心理活動的描寫,感受八兒的心理活動變化,刻畫人物的性格特點。體會八兒一家的其樂融融。
三、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錄音
四、教學課時:
2課時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導入課文
1、請同學們分成男女兩組比賽,在每組每人5秒內(nèi)說出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活動)
2、一碗碗熱氣騰騰的臘八粥,訴說著古往今來細細碎碎的無數(shù)動人的往事,勾勒出了一幅幅動人的情感畫卷,或贊美,或懷念,或憧憬佳節(jié)的團聚以及這自然的饋贈,粘粘的臘八粥包裹著的卻是中國人濃濃的情,深深的誼,一切融化在粥里,流露于筆尖。今天,我們師生一起欣賞現(xiàn)代作家沈從文的小說《臘八粥》。
板書:臘八粥沈從文(解讀“臘”字)
二、聽讀錄音,整體感知
1、檢查自學效果(生字詞)
糖唾沫濃矮亦脹
2、思考課文:圍繞“臘八粥”這一線索作家沈從文為我們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能否用小標題概括出故事情節(jié)來。文中的“八兒”對臘八粥懷著一種怎樣的心情?從哪些語句中,能夠看出八兒對臘八粥的這種感情的?從文中媽媽與八兒的對話中,你還能感受到八兒是個怎樣的孩子?(播放錄音,標清段落)本文圍繞八兒等著吃母親熬煮的臘八粥的經(jīng)過,展現(xiàn)了一幅淳樸、和睦、溫馨的圖景,表現(xiàn)了一家人的其樂融融。(板書:煮臘八粥—盼—想—猜—看—吃臘八粥)
三、精讀賞析,激發(fā)靈性
分析第一部分:
1、作者寫吃臘八粥為什么要不惜筆墨介紹這種粥的原料和這些原料煮在鍋里的狀態(tài)?
“小米、飯豆、棗、栗、白糖、花生仁兒”這是煮粥的基本原料,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農(nóng)業(yè)展覽會!保ɡ仙帷侗本┑拇汗(jié)》)襯托臘八粥的香甜誘人、美味可口,為下文做鋪墊。
抓住“甜甜的膩膩的”“合并攏”“嘆氣”“大碗大碗,大匙大匙”“塞灌”等詞分析。
2、作者在文章開篇是如何寫出人們對臘八粥的喜愛的?
過渡:一碗碗美味可口的臘八粥會讓小孩子、大孩子和老孩子饞涎欲滴,住方家大院的八兒正是這眾多喜愛臘八粥中的一員,那么面對甜甜、膩膩的一鍋粥,他的表現(xiàn)如何呢?我們首先來學習盼臘八粥和想臘八粥這兩段情節(jié)。
。ǖ谝痪渚筒捎昧伺疟刃揶o手法,選取了三個不同年齡段的人對臘八粥的態(tài)度,以點帶面,說明臘八粥所有人都喜歡;接著看到熬煮臘八粥的狀態(tài)“嘆氣”,聞臘八粥的香甜誘人、美味可口。吃的是痛快淋漓;調(diào)動人的視覺,嗅覺。第二句則用擬人的修辭,形象地把臘八粥的熬制過程再現(xiàn)出來,那情形,如在眼前,那香氣,如入五腑六贓,真忍不住要嘗上一口呢。)
3、學生小組討論,教師加以小結(jié)。
四、課堂作業(yè)
1、抄寫課后生字。
2、試理解課后思考題。
第二課時
一、深入感悟課文,理解重點句式。
1、過渡: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臘八粥》這篇課文,請一位同學說出本課的主要內(nèi)容。
2、分角色讀2—13自然段,要求:畫出描寫八兒的句子,想想這些句子分別屬于對人物的哪種描寫,品讀你畫出的句子,思考你從中體會到什么?
“喜得快要發(fā)瘋了”這屬于對人物的哪種描寫?運用怎樣的修辭方法?“進進出出”說明了什么?“眼睛可急紅了”說明什么?八兒真的餓了嗎?從對八兒的描寫中可以看出此時此刻八兒一種怎么樣的心情?你能用成語或四字詞語說出對粥的喜愛與盼望之情嗎?如:饞涎欲滴、垂涎三尺(板書迫不及待)
“‘那我餓了!’八兒要哭的樣子”中“那”應(yīng)如何理解?
過渡:看來小小的八兒為了吃到香甜的臘八粥不得不撒一些謊,多么天真可愛又有那么一點狡黠呀,頗有童趣,讓人不禁捧腹大笑。畢竟他還小呀,從哪里看出來呢?
“看羊還不夠資格的八兒,難道還能設(shè)什么法來反抗嗎?”“比灶矮了許多的八兒”“這在八兒,只能猜想”“媽,媽,你抱我起來看看吧!”
思考:為了能吃上香甜誘人的臘八粥,八兒開始計劃粥怎么樣的分?后來想怎么分?為什么變卦了?
過渡:八兒小小的年紀,竟然要與母親都吃三碗,而“大哥同爹只準各吃一碗”因為“都吃不得甜的”說明八兒想吃粥的想法極其強烈,那么從八兒與媽媽關(guān)于誰吃幾碗的對話描寫中,刻畫了一個怎樣的孩子?從中你有怎樣的感受?
為了能多吃上幾碗粥,八兒設(shè)定吃粥計劃,并與媽媽進行了一番“討價還價”,得到媽媽的同意后,八兒“得寸進尺”,作者用充滿童趣的語言將一個天真、可愛、聰明、體貼、孝順的孩子刻畫的惟妙惟肖,讓人忍俊不禁。感受到了八兒對家人的愛,媽媽對八兒的愛,充滿濃濃的親情和具有生活的氣息,展現(xiàn)了一幅淳樸、和睦、溫馨的圖景。八兒對臘八粥雖是望眼欲穿但也只能苦苦等待。(板書:苦苦等待)
3、在漫長的等待中,在聽到無休止的“嘆氣”中,在看到“淡淡煙氣”時,八兒變得更加焦急,“鍋中的一切,這在八兒,只能猜想”那么八兒猜臘八粥是怎樣的呢?粥里的栗子、赤飯豆、花生仁兒、棗都是什么樣的?找出文中的關(guān)鍵詞畫下來。文章用了一個什么詞來形容八兒的猜想?(板書:妙)它在文中起到怎樣的作用呢?(男生齊讀第14自然段)
突出臘八粥在頭腦中的初步印象,為實際看到的臘八粥做鋪墊。
4、過渡:“畫餅焉能充饑”,當媽媽把八兒抱起來,八終于看到了讓他垂涎三尺的臘八粥,媽媽煮的粥到底是什么樣子的呢?課文中用了一個怎樣的.詞語來表現(xiàn)八兒的心理?(板書驚異)
總結(jié):從最初的“迫不及待”到“苦苦等待”,再到“美妙的猜想”,一直到最后的“親見時的驚訝”,將八兒的心理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了出來,同時也將一個可愛的、天真的孩童形象呈現(xiàn)在同學們面前,讓人不得不喜,不得不愛!結(jié)果是:媽媽撿了一枚特別大得嚇人的赤棗給了八兒。盼望已久的臘八粥終于解饞了!總算暫時堵住了小饞嘴巴。真可謂“凝寒迫清祀,有酒宴嘉平。宿心何所道,藉此慰中情!保ū饼R·魏收《臘節(jié)》)
二、續(xù)讀賞析,體驗感悟
沈從文曾說:“這世界上或有想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樓杰閣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臘小廟。選山地作基礎(chǔ),用堅硬石頭堆砌它。精致、結(jié)實、勻稱,形體雖小而不纖巧,是我的理想的建筑,這廟里供奉的是人性!憋@然,這理想的建筑就是沈從文的文學理想,而“人性”則是其文學理想的核心。
。ǚ治龅诙糠殖耘D八粥的場面)
三、拓讀升華,課堂總結(jié)
沈從文(1902-1988)原名沈岳煥,筆名休蕓蕓,京派小說代表人物。生于荒僻神秘的湖西鳳凰,有苗漢土家族的血統(tǒng)。20世紀30年代他開始用小說構(gòu)造他心中的“湘西世界”,完成一系列小說《邊城》《長河》等。沈從文一生都自命為“鄉(xiāng)下人”。有中國“鄉(xiāng)土文學之父”的美譽。
沈從文先生言辭間平易近人,他筆下的臘八粥軟糯而又香甜,臘八節(jié)簡單而又質(zhì)樸,家常話里間將八兒一家的溫馨生活躍然于紙上,也許從未將“愛”掛在嘴邊,但卻可以看出八兒,媽媽,爸爸,甚至是哈叭,他們彼此之間對對方的愛,真正地讓人感受到了何為“家”何為“親情”,親情是什么呢?或許是狂風暴雨下的避風港?或許是日曬雨淋下的小草棚?也或許只是一碗臘八粥,吃時覺得有些過于甜膩,回憶起來卻已甜入心扉。(板書:咀嚼家庭溫馨甜蜜)
四、課堂總結(jié):
如今時過境遷,臘八粥已不再是孩子們垂涎的美食了。等到了可以隨時吃到臘八粥時,味道卻沒有它停留在想象中時那樣誘人了。過了臘八就是年,比起喝粥,我們更愿意重溫名家們的美文,讓那些記錄舊日時光的秘密,泛著絲絲甜香的文字,氤氳著寒冷麻木的心靈。那樣,一股久違了的香甜也會縈繞在唇齒之間。
五、作業(yè)布置:
1、小米紅豆紅薯紅棗栗子熬成的臘八粥,占全了色味香,等你來品,將這濃濃的臘八情義融進短信里,送給你的親人朋友老師和同學。祝福他們臘八快樂!
2、上網(wǎng)查一查臘八粥的來歷或者查一查關(guān)于臘八有哪些有趣的傳說和故事,查到之后和同學們分享一下。
板書:煮粥
盼迫不及待八兒孥
臘八粥想苦苦等待幼小活潑天真可愛狡黠揶揄
沈從文猜美妙猜想嘴饞聰明機靈懂事體貼碓舂粑
看親見驚異哈叭
吃心滿意足貪吃可愛頑皮天真馴善
繼承弘揚民族文化咀嚼家庭溫馨甜蜜
教學反思:
整篇課文圍繞著“八兒”等著吃媽媽熬的臘八粥的情態(tài)、心情,展現(xiàn)了一副淳樸的、和睦、溫馨的圖景。
為了把八兒的嘴饞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從八兒的心理活動變化構(gòu)成了本課的線索入手,從八兒:今天喜得快要發(fā)瘋了,一個人出出進進灶房看到一大鍋粥正在嘆氣,”和“八兒聽了這種松勁的話,眼睛可急紅了,體現(xiàn)了八兒的那種迫不及待的的心情。用同樣的方法感受八兒的“苦苦等待”到“美妙的猜想”再到“親見時的驚訝”。孩子們輕松的感受出一個孩子那天真’嘴饞的情形。進而能感受到八兒一家的其樂融融。
對于開頭講臘八粥的做法及人們對其的喜愛的處理,總覺得有著不小的欠缺,因為對這一段文字的表達妙處,處理得太簡略了。沒有通過文字表達人們對其的喜愛,從小孩子——大孩子———老孩子,這是對不同年齡段人都喜歡臘八粥的具體描繪處理不當。又從“看”、“聞"、“吃”來一點點的體現(xiàn)人們對臘八粥的喜愛體會不深刻。如果此時讓孩子們用不同的形式去品讀一下,那會在品讀的過程中學會這樣的寫作方法,這樣才在遺漏中補回一點缺失?梢娮约旱膫湔n不夠深入,文本剖析不夠精當所致,今后的教學應(yīng)予以警示。
部編版六年級語文說課稿3
。壅f教材]
《觀潮》一課是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課文通過作者的所見、所聞、所感,向讀者介紹了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文章思路清晰,語言生動,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覺,是一篇進行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教育,培養(yǎng)留心周圍事物習慣的好教材。
。壅f學生]
四年級的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欲強,樂于表達,樂于與人交流,但他們的生活經(jīng)驗畢竟有限,對文中描繪的錢塘江大潮的雄偉景象,僅憑想象難以深刻感受,需教師提供直觀的圖象幫助理解。
[說目標]
依據(jù)大綱的要求,教材特點及學生實際,制定以下的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1、體會錢塘江大潮的壯觀與雄奇,激發(fā)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強烈的情感。
。、激發(fā)學生讀書的熱情,提高學生品味詞句的能力。
。、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培養(yǎng)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
教學重點是理解“潮來之時”的記敘。
教學難點是體會錢塘江大潮的雄壯的磅礴的氣勢。
。壅f教學]
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語文教學應(yīng)以學生自讀自悟、自學探究為基礎(chǔ),讓學生在讀、悟、議這種寬松民主中的氛圍中學習。作為教師,要做的是幫助學生架設(shè)生活與教材的橋梁,激發(fā)學生的情感體驗,并參與其中,推動學生去深入地感受。因此,我的教學設(shè)計如下:
一、運用電教媒體,直觀感受,激發(fā)情感和興趣。
。薄耄涸谖覈,有許多奇特的自然景觀,錢塘江大潮就是其中一處,有誰知道錢塘江大潮?見過嗎?
。病⒎配浵,直接感受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和壯觀。
。场⒄垖W生談觀看錢塘江大潮后的感受。
運用電教媒體,讓學生直接感受到錢塘江大潮的磅礴雄壯的氣勢,學生的激情馬上被調(diào)動起來,既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利于學生理解詞句。
二、初讀課文,理清課文的順序
課文脈絡(luò)非常清楚,學生在初讀課文的基礎(chǔ)上能很快理清文章的順序,在此基礎(chǔ)上按潮來前、潮來時、潮退后的順序組織教學。
三、創(chuàng)設(shè)情境,體會觀潮人的感受
通過創(chuàng)設(shè)情境,讓學生設(shè)身處地的體會到觀潮人的'急切、激動的'心情。因此,我設(shè)計這么幾個問題:如果你就是觀察人中的一員,想到就要見到大潮了,你心情如何?你會怎么做?觀潮的人群又是怎么做的呢?
四、通過“讀、悟、議、賞、再讀”,重點體會潮來時壯觀景象。
潮來時雄偉壯觀的景象這一部分是課文的重點。抓住重點詞句品味是難點。學習這一部分時,我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充分讀,體會,并發(fā)動學生相互評議、補充,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礎(chǔ)上得到提高。因此,我設(shè)計如下環(huán)節(jié):
。、讀。學生自由讀潮來時這一部分,找出自己最喜歡的地方讀,在閱讀教學中以讀為本,把時間和主動權(quán)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讀中自學,讀中自悟,讀中自得。
。、悟。讀中感悟,說說自己的體會,學生在讀書時聯(lián)系已有生活經(jīng)歷,體會感悟,能更深入地理解課文。
。场⒆h。即教師給學生足夠多的時間討論交流,讓學生能夠充分發(fā)展自己的見解,允許有不同意見,并鼓勵創(chuàng)新,圍繞“哪些景象最吸引你,說說。
部編版六年級語文說課稿4
一、說教材
本課是部編版六年級語文下冊第一單元的第二篇精讀課文。臘八節(jié)的臘八粥是中國傳統(tǒng)佳節(jié)的傳統(tǒng)食品。本課選自沈從文先生早年的小說《臘八粥》的前半部分,圍繞八兒等著吃媽媽熬煮的臘八粥的神態(tài)和心情,展現(xiàn)了一幅純樸、和諧、溫馨的圖景。
課文主要寫了等粥和喝粥兩件事,詳寫等粥,從八兒向母親焦急的詢問,到與母親的討價還價,到驚訝,對話貫穿全文,展現(xiàn)八兒的的天真和童趣,表現(xiàn)了臘八粥的美味誘人。
本文的主要線索是八兒的心理活動,從八兒迫不及待到苦苦等待、獨自猜想到親眼所見,都表現(xiàn)了八兒的可愛活潑的性格特點,寫出了一家人其樂融融的親情,表現(xiàn)出作者對普通百姓生活的熱愛和對家庭親情的眷戀。作者用嫻熟的筆法、細膩的筆調(diào)敘述了臘八節(jié)濃郁的民俗風情,使課文猶如一張臘八風俗畫,充滿了生活的氣息。
二、說教學目標
1.會寫“臘、粥”等13個字,正確讀寫本單元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通過人物動作、語言和心理活動的描寫,感受八兒的.心理活動變化,體會八兒一家其樂融融的氛圍。
3.學習文中人物對話的描寫,通過讀文及拓展閱讀,感受親情給人帶來的溫暖。
通過人物動作、語言、和心理活動描寫,體會八兒一家的其樂融融是本課的教學重點,感受八兒的心理變化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三、說教法學法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谝陨险J識,我主要采用以讀為主,讀思議相結(jié)合以及引扶放相結(jié)合的方法,引導學生入情入境,體會文章描寫中蘊含的濃濃真情。而教師引導流程,放手讓學生自學、探究,點撥重難點,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四、說教學過程
。ㄒ唬﹦(chuàng)設(shè)情境,導入課文
以《老北京的春節(jié)》中的臘八粥銜接導入新課,喚起學生的閱讀感受,為文本的學習做好鋪墊。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讓學生自主探究,自由讀課文,識記生字詞,教師利用多媒體檢查自學效果。
啟發(fā)思考,引導整體感知:
。1)圍繞“臘八粥”這一線索課文為我們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能否用小標題概括出故事情節(jié)來。
。2)文中的“八兒”對臘八粥懷著一種怎樣的心情?從哪些語句中,能夠看出八兒對臘八粥的這種感情的?
。ㄈ⿲W習課文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分析第一部分:
1.作者寫吃臘八粥為什么要不惜筆墨介紹這種粥的原料和這些原料煮在鍋里的狀態(tài)?(襯托臘八粥的香甜誘人、美味可口,為下文做鋪墊。)
2.作者在文章開篇是如何寫出人們對臘八粥的喜愛的?(運用排比寫出了不同年齡段的人對臘八粥的喜愛)
3.引導學生體會作者介紹臘八粥的手法。
。ㄋ模⿲W習課文第二部分(第2-17自然段)
1.指名學生回答用一個詞概括這一部分的主要內(nèi)容。(等粥)
2.想一想,這一部分可以分為幾個小部分?(盼粥、想粥、猜粥、看粥)
3.精讀感悟。過渡:美味的臘八粥會讓小孩子、大孩子和老孩子饞涎欲滴,方家大院的八兒正是這眾多喜愛臘八粥中的一員,那么面對甜甜、膩膩的一鍋粥,他的表現(xiàn)如何呢?我們首先來學習盼粥這一部分。
4.盼粥。默讀2——8自然段,要求:畫出描寫八兒的句子,想想這些句子分別屬于對人物的哪種描寫,品讀你畫出的句子,思考你從中體會到什么。
。1)“喜得快要發(fā)瘋了”這屬于對人物的哪種描寫?你能換一種說法來表達八兒喜悅之情嗎?
。2)“眼睛可急紅了”說明什么?八兒真的餓了嗎?從對八兒的描寫中可以看出此時此刻八兒一種怎么樣的心情?可以用一個什么詞來形容?(板書:迫不及待)
。3)第4自然段中省略號有什么作用?指導朗讀第4、5自然段的人物對話,分角色朗讀人物對話。
。4)怎樣理解第8自然段的反問句?提示:八兒對臘八粥雖是望眼欲穿但也只能苦苦等待(板書:苦苦等待)
過渡:八兒多么想讓媽媽早點給他端上一碗噴香的臘八粥啊,那么一旦粥煮好了,他想怎么吃呢?下面我們來學習想粥這一部分
5.想粥。分角色朗讀9—11自然段,思考:八兒的分粥計劃體現(xiàn)了什么?(純真可愛)
。1)“孥孥”是什么意思?從媽媽的的話中你能看出什么?
。2)再分角色讀,要讀出八兒的天真可愛和媽媽對他的寵愛。
6.猜粥。男生齊讀第13自然段,大家思考八兒想象中的粥是什么樣子的
。1)粥里的栗子、赤飯豆、花生仁兒、棗都是什么樣的?找出文中的關(guān)鍵詞畫下來。
。2)文章用了一個什么字來形容八兒的猜想?(板書奇妙)
7.看粥。師讀第14自然段,同學們思考:當媽媽把八兒抱起來,八終于看到了讓他垂涎三尺的臘八粥,課文中用了一個怎樣的詞語來表現(xiàn)八兒的心理?(板書:驚異)
。1)媽媽煮的粥到底是什么樣子的呢?請女生齊讀第十7自然段,畫出相關(guān)詞語。
。2)看了臘八粥之后的八兒,他的心里又會想些什么呢?
。3)男女生分角色讀人物對話,注意要讀出八兒的心理變化。
。ㄎ澹⿲W習課文第三部分(第18-19自然段)
1.用一個詞語概括這一部分的內(nèi)容。(喝粥)
2.齊讀第19自然段,說一說自己感受到了什么?(臘八粥的美味,家庭氛圍的溫馨)
3.與“等粥”部分相比,“喝粥”寫得比較簡略,思考這種寫法的好處。提示:詳略得當、重點突出。
4.積累文中自己喜歡的那些句子,給大家讀一讀,課下可以抄在的積累本上。
。┱n文小結(jié)
本課圍繞著“八兒”等著吃媽媽熬的臘八粥的情態(tài)、心情,展現(xiàn)了一副淳樸的、和睦、溫馨的圖景。課文詳寫了“等粥”的過程,略寫“吃粥”,詳略得當,重點突出,語言質(zhì)樸。
五、說板書設(shè)計
板書與講解一樣,貴乎“少而精”。古人說,少則得,多則惑。板書要做到“少書”“精書”,板書書在點子上,書在關(guān)鍵上,起到“畫龍點睛”“提綱挈領(lǐng)”的作用。本次板書以八兒的心理變化為軸,直觀展現(xiàn)了詳寫的“等粥”部分,表現(xiàn)了臘八粥的美味誘人。
臘八粥
盼迫不及待
想苦苦等待
猜美妙
看驚異
吃十分美味
部編版六年級語文說課稿5
一、品讀文本說教材
讀著《兩小兒辯日》,天真可愛的兩小兒出現(xiàn)在我的面前,我仿佛看見兩小兒為爭論“太陽距離地球遠近”的問題各執(zhí)一詞,爭執(zhí)不下,面紅耳赤,就連孔子這樣博學的人也無法裁決,多有意思呀!細細品讀,課文語言簡潔,兩段風趣幽默的對話描寫讓我感受到兩小兒是那樣天真可愛,善于觀察,勇于探索,而孔子謙虛、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著實讓我敬佩,同時也讓我明白學無止境的道理。
《兩小兒辯日》是人教課標版第十二冊的一篇文言文。這篇課文是主題單元“人生感悟”的第一篇課文,目的是通過本課的學習,了解作者是如何感悟生活,獲得人生啟示的,為后面的《匆匆》、《桃花心木》等文章的學習積淀學法,同時也為初中學習文言文打下基礎(chǔ)。
二、依據(jù)學情說目標
六年級學生在此前已經(jīng)學過《楊氏之子》《伯牙絕弦》等文言文,已初步掌握了學習文言文的一些方法,但積累還不夠,要獨自理解一篇文言文還有困難,因此,我確立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背誦;
2、能根據(jù)課后注釋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內(nèi)容;
3、理解重點詞句,領(lǐng)悟文中蘊涵的道理;
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點,激發(fā)學習文言文的興趣,體會祖國文字的博大精深。
由于文言文與現(xiàn)代文相比在詞語句式方面差別較大,所以能否正確地斷句,流利的朗讀,能否正確地理解每句話的意思是本課的教學重點,由于本年級學生對人生的哲理缺乏實際的生活經(jīng)驗,因此聯(lián)系生活實際來體會道理將是學習本課的難點。
三、因材施教說學法
在教學中,我力求做到充分體現(xiàn)“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營造一種“民主、平等、合作”的教學氛圍,為此,我將采用“質(zhì)疑探究法”、“情境品讀法”、“合作討論法”“鏈接生活法”等學法引導學生準確理解課文內(nèi)容,感悟文中蘊涵的`道理。
讀為主線說流程激趣設(shè)疑,導入課題。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孔子乃一代圣人,卻被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因此,開課伊始,我便用鏈接資料導入,用資料豐滿孔子一代圣人的高大形象,與后文“孔子不能決也”形成鮮明的對比,既設(shè)置懸疑,激發(fā)學習興趣,又為后文的學習作好鋪墊。
一上課,我便出示圖片,(點擊)用敬佩的語氣敘說孔子對世界的影響。在學生的驚訝聲中,繼續(xù)讓學生匯報交流課前搜集的有關(guān)孔子的資料。
當孔子的形象在學生心中越來越高大時,我又拋出懸念:這樣一個偉大的圣人,卻被兩個小兒笑曰:(課件出示)孰為汝多知乎?預設(shè)這一句學生難以理解的地方是“為”、“知”,因為孩子接觸文言文有限,在這里我采用講解法,直接告訴學生“為”、“知”通“謂”、“智”,在老師的幫助下,理解這句話的意思,并指導學生斷句,讀出反問的語氣。而后設(shè)下懸疑,導入課題,讀題解題。
四、初讀古文讀通讀順
古人云:“松聲、澗聲、琴聲、鶴聲……皆聲之至清者,而讀書聲為最!
為了讓孩子讀通、讀順、讀出節(jié)奏,我分三步:第一步,自由讀。根據(jù)六年級孩子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我首先讓孩子自由讀,讀準字音,讀通古文。在此基礎(chǔ)上進入第二步,試讀指導。我先指名讀,根據(jù)學生在朗讀過程中的問題相機指導。在此過程中,我預設(shè)了(課件出示)這四句是斷句朗讀的難點,一是因為這幾個句子比較長,二是因為這四句是學生理解的重點段落。為解決這一朗讀重點,我采用范讀、師生合作讀、齊讀、分角色讀等多種朗讀形式進行朗讀,達到把古文讀通、讀順這一目的。
再讀古文讀明文意這則文言文的意思并不難懂,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對照文后的幾個注釋,采用自查自閱,小組討論的方式交流對古文的理解,進而全班交流。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預設(shè)了學生難理解的地方為“車蓋”、“盤盂”,“車蓋”、“盤盂”學生沒見過,書上的解釋很籠統(tǒng),我利用多媒體展示“車蓋”、“盤盂”,學生一看既明,圖為文服務(wù),在認識物的同時學習比喻句。而后,我又讓學生帶上動作比劃這兩個物件進行對比朗讀,調(diào)動多種感官,讓孩子在看一看,比一比,讀一讀,動一動中輕松愉快地理解古文意思!皽鏈鏇鰶觥薄叭缣綔钡母杏X則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說說早晨與中午的不同感覺,從中體會這兩個句子的意思。
五、三讀古文,品“辯”品“決”
語文教學要讓學生在關(guān)鍵的字、詞、句、段處細細揣摩體會,引領(lǐng)學生從膚淺到深刻,從簡單到豐富。這篇課文中兩小兒的“辯”與孔子的“決”言語簡潔,透過這簡單的句子卻有極大的琢磨、品味、想象的空間,對悟理以
及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有極大的幫助。為此,我把這兩次對話與孔子的“不能決也”作為品味的重點。一品小兒辯趣,二品孔子不能決也。葉圣陶先生說:“閱讀閱讀,總得讀,閱讀能力不是講出來的,而是讀出來的!蔽也捎梅磸鸵髡b、朗讀的教學方法,對一品小兒辯趣進行了三個層次的品讀。
品讀對話解內(nèi)容我先拋出話題:孔子東游時,他聽到了什么?課件出示兩次對話,這兩次對話都以“一兒曰”為提示語,一些中下學生對這兩次對話容易混淆,因此,根據(jù)因材施教的原則,我借助多媒體,用兩個小兒人頭區(qū)分出兩小兒辯斗的語言,分成A、B兩組朗讀,再讓學生默讀。完成練習(課件出示)。現(xiàn)在的孩子能說會道,但浮躁無耐心。而學習不僅需要樂學,更要靜學。這一練習的設(shè)計旨在讓學生沉下心來讀書,讓孩子在安靜的氛圍中與文本交流,透過文字弄懂隱藏著的文意。
想象畫面品辯趣古文簡潔,但不詳細,有些地方需要靠想象推測。這篇課文中兩小兒辯斗是一個非?蓯邸⒂腥さ漠嬅,可是古文卻用“一兒曰”概而說之。教學中,我用“想象畫面品辯趣”的方法進行教學,我會這樣入問:讀著他們的對話,你的腦海中會想象出兩個怎樣的小兒,說說他們當時的動作表情?孩子想象畫面后,設(shè)置情境,讓學生進入角色,通過情景創(chuàng)設(shè)朗讀,語言引領(lǐng)朗讀,回旋朗讀,讓孩子發(fā)揮想象,體會辯趣。如:師生合作,分角色分別重復朗讀“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著涼乎?”剛開始語氣平緩,隨著“此言差矣”、“非也”、“胡說”等詞語的加入,兩人的語速逐漸變快,語氣逐漸變重,最后,感情激昂,互不相讓,師生“辯斗”結(jié)束,教師請學生評價。又如引領(lǐng)朗讀,“一兒堅持曰“、一兒不服曰”、“一兒爭辯曰”、“一兒反駁曰”、“一兒拍著胸脯曰”、“一兒跺著腳曰”等等,在這樣的提示下,學生的辯斗越來越激烈,最后發(fā)展到指手跺腳,互不相讓,場面熱烈,使得這種形象感不斷地立體化、生動化、細節(jié)化,兩個可愛的古代“小兒”形象就這樣被還原到了現(xiàn)代的課堂。
六、文言共生悟道理
新課標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本唧w反映到古文課,就是文言共生。待學生從表情到動作到語言讀到酣暢淋漓時,放慢教學的速度,讓學生從激情澎湃,詼諧逗趣中平靜下來,拋出話題:從他們的語言、動作、表情中,你能感受到什么?學生通過入情入境地朗讀已進入角色,他們一定會說:我能感受到兩小兒的天真可愛,我能感受到兩小兒善于觀察、敢于質(zhì)疑、勇于探索。
二品“孔子不能決”!翱鬃硬荒軟Q也”只有6個字,給予學生以無限遐想的空間,教學中,要利用空白,找準引發(fā)想象的切入點,引導學生合理想象。為此,我讓學生分別以“現(xiàn)代小兒”、“古代小兒”的身份,請教孔子,這一設(shè)計,既能活躍課堂,又能讓學生對古文活學活用,有的孩子說:老師,您能說說我倆到底誰對呢?有的孩子一邊作揖,一邊說:先生,孰是孰非?出示句子,孔子不能決也。理解“決”“也”的意思,并讓學生找出這篇課文中帶“也”的句子,課件出示,讀一讀,體會古文的節(jié)奏和韻律。而后,讓孩子說上幾句帶“也”的句子,如:多乎哉不多也。我乃齊天大圣也?鬃硬荒軟Q也,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兩小兒這一笑耐人尋味,或天真或譏諷或失望,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是多元的,閱讀教學要尊重學生個性化的體驗。在這一教學中,我讓孩子自由體味這一聲笑,這一聲問,孔子心里會在想什么?又會說什么呢?讓孩子通過角色置換進入孔子內(nèi)心,從而悟出孔子謙虛、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這樣的訓練,不僅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發(fā)展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維能力,而且還豐富了文章的內(nèi)涵,也使我們的語文教學超越了文本,超越了時空。
從這“辯”和“不能決”里,我們悟出了什么道理?孩子匯報以后,我相機導出學生要積累的名言,再讓孩子聯(lián)系生活實際說說對課文的感悟。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shè)計是對課文內(nèi)容的升華,教學難點在此突破也是水到渠成。
四讀古文積累運用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要豐富學生的積累,為此在熟讀成誦的基礎(chǔ)上指導背誦,通過同桌背、指名背、全班齊背等方式,從而達到豐富語言積累的目的。
語文教學的根本手段,讓學生讀中感悟,讀寫結(jié)合。我設(shè)計分組練筆,豐滿文本這一環(huán)節(jié),讓孩子想象孔子、兩小兒外貌及他們辯斗與不能決時的神態(tài)、動作、心理,把自己的理解、感悟和想象以語言文字的形式物化出來,還原語言文字的形象,這樣做既注重了積累感悟,又注重了實踐運用,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就會得到提高。
七、板書設(shè)計
這是我的板書設(shè)計。此板書扣住關(guān)鍵詞“辯”與“不能決也”來進行設(shè)計,其中藝術(shù)化地處理了“兩小兒”與“孔子”,“辯”與“不能決”。強烈的對比中,讓學生感受到兩小兒的可愛、執(zhí)著,圣人孔子的實事求是,此設(shè)計既突破重點難點,又富有藝術(shù)性。
部編版六年級語文說課稿6
教學目標
1.會寫“臘、粥”等15個字,正確讀寫“糊涂、攪和、濃稠、可靠”等9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通過閱讀,了解本文的表達順序,分清課文詳寫、略寫的內(nèi)容并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4.抓住人物動作、語言和心理活動的描寫,體會八兒一家的其樂融融。
教學重點
抓住人物動作、語言和心理活動的描寫,體會八兒一家的其樂融融。
教學難點
感受八兒的心理變化,體會作者是如何詳寫主要部分的。
教學策略
1.字詞教學
本課要求會寫15個字。從字音上來說,要注意“粥、匙、稠”是翹舌音,注意區(qū)分“膩”和“栗”的讀音,“膩”字是鼻音n,“栗”字是邊音l;從字形上來說,“膩”字右邊不要多寫一撇,“栗”字下面是“木”不是“米”,“褐”字是衣字旁,不是示字旁。在進行生字教學時,要結(jié)合詞語來進行?梢酝ㄟ^查閱工具書、聯(lián)系上下文、結(jié)合生活實際等方法理解“攪和、濃稠”等詞語的意思。
2.閱讀理解
教學中,可以抓住描寫人物神態(tài)、動作、語言、心理活動的關(guān)鍵語句進行品味,展開想象,感受八兒一家的其樂融融。作者用嫻熟的筆法、細膩的筆觸敘述了臘八節(jié)濃郁的民俗風情,充滿了生活氣息。課文圍繞八兒等著吃媽媽熬的臘八粥時的神態(tài)和心情,展現(xiàn)了一幅淳樸、和諧、溫馨的圖景。本文的線索是八兒的心理活動,從迫不及待、苦苦等待、獨自猜想到親眼所見,都表現(xiàn)了八兒活潑可愛的性格特點。
3.表達運用
學會表達是語文學習的目標之一,對于六年級學生來說尤為重要。本文作者用細膩的筆觸描寫八兒等著吃臘八粥的情形,展現(xiàn)了臘八節(jié)濃郁的民俗風情,充滿了生活氣息。在教學中,可以指導學生仿照課文中描寫臘八粥的段落,寫一寫生活中最喜歡的食物,培養(yǎng)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
教學準備
1.預習提綱:完成《狀元大課堂8226;好學案》對應(yīng)課文預習作業(yè)。
2.準備資料:多媒體課件、字詞卡片。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1課時
課時目標
1.會寫“臘、粥”等15個字,正確讀寫“糊涂、攪和、濃稠、可靠”等9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板塊一激發(fā)興趣,導入新課
1.談話:俗語“臘七臘八,凍掉下巴”說明在臘月初七、初八這兩天,天氣很冷。于是,民間逐漸形成了一種風俗,即在臘八這一天要吃臘八粥,把下巴粘牢。這就是臘八粥的由來。
2.你們對臘八粥還有什么了解嗎?指名學生談?wù)剬εD八粥的印象。
3.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有關(guān)臘八粥的文章。(板書課題:臘八粥)
4.齊讀課題。
【設(shè)計意圖】課前布置學生搜集關(guān)于臘八粥的資料,在課上交流,有助于學生對本課內(nèi)容的理解,并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板塊二初讀課文,交流預習
1.自讀課文。課件出示自讀提示:
請大家自由地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邊讀邊思考:這篇課文中作者圍繞臘八粥講了一件什么事?
2.檢查學生對生字、詞語的認讀情況。
。1)課件出示本課生字。
臘粥膩栗咽匙灌攪稠嘟熬褐缸臟筷
(2)指名學生讀,糾錯正音。重點指導“匙”的讀音。
鑰匙(shi)湯匙(chí)
“匙”是多音字,在本課中讀音為“chí”。
(3)課件出示本課詞語。
糊涂攪和濃稠可靠猜想粉碎外套解釋臘肉
(4)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認讀,教師相機正音。
3.這篇課文圍繞臘八粥講了一件什么事?
交流示例:
生1:全文圍繞八兒等著吃媽媽熬煮的臘八粥的神態(tài)、心情,展現(xiàn)了一幅淳樸、和睦、溫馨的生活圖景。
生2:作者主要寫了八兒盼著吃臘八粥的種種表現(xiàn)。
生3:本文講述了臘八那天八兒等不及要吃粥的嘴饞、對粥的猜想,以及看到粥時的驚奇,寫出了一家人的其樂融融,表現(xiàn)出作者對普通百姓生活的熱愛和對親情的眷戀。
4.同學們剛才的概括很完整,老師想問問你們,你們是如何概括出來的呢?
生:對于寫事的文章,可以從文章的六要素進行概括。
教師小結(jié):對于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你們可以緊扣文中的主要人物“媽媽”和“八兒”,并結(jié)合課題來概括,這樣降低了難度,概括效果會更好。
【設(shè)計意圖】學生通過讀文,概括本文內(nèi)容,并理清文章寫作思路,這是對全文整體的把握,為更好體會人物的語言及心理活動描寫做鋪墊。
板塊三深入文本,層層剖析
1.教師提問:作者是如何寫出臘八粥的美味的?
2.學生自由讀文,思考問題并畫出文中描寫臘八粥的句子。
3.細讀第1自然段。
課件出示:
初學喊爸爸的小孩子,會出門叫洋車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長了許多白胡胡的老孩子,提到臘八粥,誰不是嘴里就立時生一種甜甜的膩膩的感覺呢。把小米、飯豆、棗、栗、白糖、花生仁兒合攏來,糊糊涂涂煮成一鍋,讓它在鍋中嘆氣似的沸騰著,單看它那嘆氣樣兒,聞聞那種香味,就夠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況是,大碗大碗地裝著,大匙大匙朝嘴里塞灌呢!
4.學生交流。
(1)“小孩子、大孩子、老孩子”,不同年齡段的人,都會對臘八粥產(chǎn)生甜甜的膩膩的感覺,說明了臘八粥十分美味。
(2)抓住重點詞句,如“糊糊涂涂”“大碗大碗”“大匙大匙”等,想象粥的制作過程和人們吃粥時的感覺;聯(lián)系生活實際想象沸騰的粥是什么樣子的,從“嘆氣”一詞體會運用擬人的寫法的好處,感受臘八粥的美味。
5.指導朗讀,指名學生讀。
6.小練筆:作者筆下的臘八粥讓人垂涎欲滴。再讀讀第1自然段,照樣子寫一種你最喜愛的食物。
【設(shè)計意圖】教師通過問題的鋪設(shè),吊起學生的胃口:是怎樣的粥有這樣的魅力?從而使學生產(chǎn)生走進文本、研究文本的欲望。
第2課時
課時目標
1.通過閱讀,了解本文的表達順序,分清課文詳寫、略寫的內(nèi)容并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2.抓住人物動作、語言和心理活動的描寫,體會八兒一家的其樂融融。
教學過程
板塊一復習導入,引入新課
1.復習回顧。
。1)上節(jié)課,我們初讀了《臘八粥》,大家還記得課文主要講了什么內(nèi)容嗎?
。2)回顧第1自然段,作者是如何描寫臘八粥的誘人的?
2.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課文第1自然段,那么第2~21自然段又寫了什么呢?
學生匯報交流:等粥、喝粥。(板書:等粥、喝粥)
課件出示
作者是按怎樣的思路來寫“等粥”的?
盼粥——想粥——猜粥——看粥
3.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品析八兒的動作、神態(tài)、語言、心理活動,體會八兒的心情。(板書課題:臘八粥)
【設(shè)計意圖】孔子說:“溫故而知新!痹趯W習開始時,教師采用復習上一節(jié)課的'內(nèi)容作為導入新課的方法,使學生在“溫故”的基礎(chǔ)上入題。
板塊二精讀感悟,品析形象
過渡:美味的臘八粥讓小孩子、大孩子和老孩子都饞涎欲滴,方家大院的八兒正是這眾多喜愛臘八粥的人中的一員。那么,面對甜甜的膩膩的一鍋粥,他的表現(xiàn)如何呢?我們首先來學習“盼粥”這一部分。
1.盼粥。
(1)默讀第2~8自然段,課件出示要求:
畫出描寫八兒的句子,想想這些句子分別屬于對人物的哪種描寫。品讀你畫出的句子,說說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2)學生匯報。
、佟跋驳每煲l(fā)瘋了”屬于對人物的哪種描寫?你能換一種說法來表達八兒的喜悅之情嗎?
②“眼睛可急紅了”說明了什么?八兒真的餓了嗎?從對八兒的描寫中可以看出此時此刻八兒是一種怎樣的心情?可以用什么詞來形容?(板書:迫不及待)
“媽,媽,要到什么時候才……”
“要到夜里!”其實他媽媽所說的夜里,并不是上燈以后。但八兒聽了這種松勁的話,眼睛可急紅了。鍋中的粥,有聲無力的嘆氣還在繼續(xù)。
③省略號有什么作用?指導朗讀第4、5自然段中的人物對話,分角色朗讀人物對話。
④怎樣理解第8自然段中的反問句?八兒對臘八粥雖是望眼欲穿,但也只能苦苦等待。(板書:苦苦等待)
。3)過渡:八兒多么想讓媽媽早點給他端上一碗噴香的臘八粥啊,那么粥一旦煮好了,他想怎么吃呢?下面我們來學習“想粥”這一部分。
2.想粥。
(1)分角色朗讀第9~11自然段,思考:八兒開始計劃怎么分粥?后來又想怎么分?為什么變卦了?(體會八兒的饞嘴、可愛)
課件出示
“媽,媽,等一下我要吃三碗!我們只準大哥吃一碗。大哥同爹都吃不得甜的,我們倆光吃甜的也行……媽,媽,你吃三碗我也吃三碗,大哥同爹只準各吃一碗,一共八碗,是嗎?”
“是呀!孥孥說得對!
“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兩碗半……”
。2)“孥孥”是什么意思?從媽媽的話中你能看出什么?
。3)再分角色讀,要讀出八兒的天真可愛和媽媽對他的寵愛。
。4)過渡:這讓小小的八兒想吃三碗半的粥,在他的猜想中又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我們來學習“猜粥”這一部分。
3.猜粥。
(1)男生齊讀第14自然段,大家思考:八兒想象中的粥是什么樣子的?
課件出示
鍋中的一切,對八兒來說,只能猜想:栗子會已稀爛到認不清楚了吧,飯豆會煮得渾身腫脹了吧,花生仁兒吃來總已是面面的了!棗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紅棗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極了!糖若放多了,它會起鍋巴……“媽,媽,你抱我起來看看吧!”于是媽媽就如八兒所求的把他抱了起來。
(2)粥里的栗子、飯豆、花生仁兒、棗都是什么樣的?找出文中的關(guān)鍵詞并畫下來。
。3)文章用了一個什么詞來形容八兒的猜想?(板書:妙極了)
4.看粥。
。1)教師讀第16自然段,同學們思考:當媽媽把八兒抱起來,八兒終于看到了讓他垂涎三尺的臘八粥時,課文中用了一個怎樣的詞語來表現(xiàn)八兒此時的心理?(板書:驚異)
。2)媽媽煮的粥到底是什么樣子的呢?請女生齊讀第17自然段,畫出相關(guān)詞語。
課件出示
花生仁兒脫了他的紅外套,這是不消說的事。鍋巴,正是圍了鍋邊成一圈兒?傊,一切都成了如他所猜的樣子了,但他卻沒想到今日粥的顏色是深褐。
(3)找出關(guān)鍵詞和第14自然段比較,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4)看了臘八粥之后,八兒的心里又會想些什么呢?
。5)男女生分角色讀人物對話,注意要讀出八兒的心理變化。
【設(shè)計意圖】品讀描寫八兒的語句,指導學生研讀課文,感受八兒的心理變化,體會八兒一家的其樂融融。通過交流促讀,讀中交流,交流中讀,使學生在讀悟中探究人物,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朗讀能力、想象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板塊三感悟表達,拓展閱讀
1.作者沈從文通過對人物的細節(jié)刻畫,表現(xiàn)出了八兒對臘八粥的喜愛之情,以及八兒一家其樂融融的情景。八兒這么想喝粥,他喝到了嗎?(板書:喝粥)
課件出示
晚飯桌邊,靠著媽媽斜立著的八兒,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在他身邊桌上那兩支筷子,很浪漫地擺成一個十字。桌上那大青花碗中的半碗陳臘肉,八兒的爹同媽也都奈何它不來了。
。1)指名學生讀。
(2)喝到了媽媽煮的臘八粥,八兒又有什么表現(xiàn)呢?在文中找出具體描寫八兒的語句。
。3)可以用一個怎樣的詞來形容八兒喝了臘八粥之后的心理?(板書:滿足)
2.課文主要寫了等粥和喝粥兩件事情,說說哪部分寫得詳細,哪部分寫得簡略。想想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3.小練筆:發(fā)揮想象,運用細節(jié)描寫的手法,寫出八兒喝臘八粥的情景。
4.一枚大得嚇人的赤棗,總算暫時堵住了八兒的小饞嘴巴,請同學們再通讀課文,談?wù)勛约鹤x了《臘八粥》之后的感受。
5.你喜歡文中的哪些句子?給大家讀一讀,課下可以抄在你的積累本上。
6.名家閱讀:推薦課后閱讀冰心的《臘八粥》。
【設(shè)計意圖】為了拓展延伸,加深感悟,主要讓學生學習課文的描寫手法,進行讀寫結(jié)合的練習,完成讀寫之間的遷移。
[教學反思]
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我要注意從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tài)等方面引導學生感受人物的心理變化。
1.突出主體,注重層次。
在教學中,我把課堂教學的過程變成教師指導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力求讓學生全員參與,讀中感悟,悟中品情,引導學生抓住八兒心理變化的同時,更抓住孩子們對八兒的喜愛之情,運用了最適合孩子們閱讀的方式,把一個天真、可愛的孩童形象深深地印在孩子們的心中!這也激起了孩子們對臘八粥的喜愛之情,從而能更清晰地理解課文。
2.主線清晰,細節(jié)生動。
為了分析作者如何把八兒的嘴饞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我從八兒的心理變化這一線索入手。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從八兒“今天喜得快要發(fā)瘋了”和“八兒聽了這種松勁的話,眼睛可急紅了”,體會八兒那種迫不及待的心情。再用同樣的方法感受八兒從“苦苦等待”到“美妙的猜想”再到“親見時的驚訝”,讓孩子們輕松地感受到一個孩子那天真和嘴饞的情形,進而能感受到八兒一家的其樂融融。
3.朗讀訓練,讀出個性。
教學中,很多地方可以通過朗讀想象畫面,來體會文章的內(nèi)涵。因此,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如自讀、分組讀、男女生讀、對話讀等。不僅要讓學生讀出感受,讀出情感體驗,讀出八兒的心理變化過程,還要讀出自己獨特的見解。
部編版六年級語文說課稿7
教學目標:
1、學習字詞,積累疊詞,了解小說背景。
2、了解小說借助對話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的特點,引導學生學習用讀對話梳理情節(jié)的方法,整體感知人物形象。
3、初步了解小說用語言塑造人物形象的特點,關(guān)注人物語言描寫的不同形式,用品讀關(guān)鍵詞句,揣摩心理的策略,加深對人物形象的感知。
4、深讀文章,分清內(nèi)容的主次,體會作者是如何做到詳略得當?shù)摹?/p>
教學重、難點:
1,初步了解小說用語言塑造人物形象的特點,關(guān)注人物語言描寫的不同形式,用品讀關(guān)鍵詞句,揣摩心理的策略,加深對人物形象的感知。
2,深讀文章,分清內(nèi)容的主次,體會作者是如何詳略得當?shù)摹?/p>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明確文體
1、播放微視頻,引出小說背景。
2、板書課題,讀準課題。
二、字詞教學,了解環(huán)境
1、出示字詞,讀準字詞,引導學生從詞語內(nèi)容和形式上發(fā)現(xiàn)規(guī)律。
2、情境朗讀,了解環(huán)境。
三、梳理情節(jié),初識形象
1、快速默讀第6—19自然段,思考:八兒想吃臘八粥卻吃不到,他是怎么辦的?
2、根據(jù)學生回答,梳理小說情節(jié)。
3、根據(jù)板書,串聯(lián)情節(jié),了解小說主要內(nèi)容。
4、小結(jié):這篇小說就是用對話推動情節(jié)的發(fā)展。剛才,我們讀了八兒和媽媽的對話,梳理出的情節(jié)就是小說的情節(jié)。
5、交流:從這些情節(jié)中,你看到一個怎樣的八兒?
四、品讀語言,豐盈形象
1、聚焦情節(jié)中八兒的語言,初步感受語言的變化。
2、品讀短句。
。1)齊讀,思考:本句中哪個字最精彩?
。2)對比朗讀,從“那”字,你感受到什么?
(3)聯(lián)系自己生活經(jīng)歷,感知八兒形象。
。4)有感情地朗讀。
(5)小結(jié):一個“那”字,又讓我們看到一個(回扣板書)的八兒。剛才,我們抓住了八兒的語言,品讀“那”這個關(guān)鍵詞,揣摩了八兒的心理,從而讓八兒的形象在我們頭腦中更加豐滿。
3、品讀長句
。1)自由讀,邊讀邊思考:為什么有這樣的變化?
。2)四人小組合作,完成學習單。
填一填:八兒每次是怎么分的,有什么變化?
寫一寫:你又讀到一個怎樣的八兒,并想想理由(填在磁卡上,一張磁卡寫一個詞)。一定要填在磁卡上。
溫馨提示:四人小組,一人主持,其他三人一人匯報一處。
(3)小組匯報。
(4)小結(jié):剛才,我們讀了八兒這處長的語言,從分粥的變化中揣摩了八兒的心理,讓他的形象在我們的頭腦中更加豐盈。
。5)串讀三次分粥的句子,讀出變化。
4、小結(jié):剛才我們品讀了八兒的語言,關(guān)注了關(guān)鍵詞句,揣摩了八兒的心理,讓八兒的形象躍然紙上。沈從文不愧為語言大師,在對人物語言進行描寫時,每個詞語,每句話都經(jīng)過了反復的推敲,多一個字不行,少一個字也不行,借助不同的語言形式展現(xiàn)人物不同的形象。
五、課堂小結(jié)
這節(jié)課,我們通過梳理環(huán)境中的情節(jié),品讀八兒的語言,揣摩他的心理,看到了一個(回扣板書)的八兒。八兒心里隱藏的語言和那鍋不斷嘆氣的.粥,這又藏著什么奧秘呢?下節(jié)課我們再來揭秘。
第二課時
【導入】
一、談話導入,回顧課文內(nèi)容評論
1、談話導入。
2、回顧課文內(nèi)容,想一想課文圍繞臘八粥寫了什么事?
【講授】
二、品讀課文評論
1、課文的主要人物是誰?八兒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2、明確任務(wù):課文是如何寫八兒嘴饞的?
3、讀文探究
1)默讀課文,畫出描寫八兒特點的句子,作批注。
2)小組交流
4、集體匯報
1)描寫動作的句子。
2)描寫語言的句子。
3)描寫心理活動的句子。
5、小結(jié):全文圍繞“八兒”全家吃媽媽熬煮臘八粥的經(jīng)過,展現(xiàn)了一幅淳樸、和睦的圖畫。表現(xiàn)了一家的其樂融融。
【活動】
三、指導朗讀評論
1、本篇課文人物對話描寫較多,組織學生分角色朗讀。
2、通過揣摩人物心理,聯(lián)系提示語來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組織朗讀比賽,互相點評,取長補短。
【作業(yè)】
四、作業(yè)評論
1、有感情地將課文朗讀給家長聽。
2、查找有關(guān)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的資料,進一步了解中國傳統(tǒng)民俗文化。
部編版六年級語文說課稿8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人物內(nèi)心情感。
2.學習生字,新詞。理解課文內(nèi)容。
3.體會人物特點,感受濃濃親情。
教學重點
結(jié)合文章對人物細致描寫,體現(xiàn)人物特點,感受深深情感。
教學難點
在字里行間中體會八兒對臘八粥的渴望與喜愛,體會濃濃親情。
教學突破點
以“臘八粥”為切入點,結(jié)合文章中對臘八粥的描寫,深入體會文中八兒對臘八粥的喜愛與渴望之情,從而感悟一家人的`情感。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揭題。
。1)有句俗語“臘七臘八,凍掉下巴”說明在臘月初七、初八這幾天,天氣很冷。于是,產(chǎn)生了一種民俗,在臘八這一天要吃臘八粥,把下巴粘牢。這就是臘八粥的由來。
。2)你們對臘八粥還有什么了解?談?wù)勀銓εD八粥的印象。
(3)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有關(guān)“臘八粥”的文章。
二、初讀課文。
自由讀課文,思考課文圍繞“臘八粥”講了一件什么事?
三、學習生字新詞。
。1)指名讀課文,訂正字音。
(2)小組內(nèi)自學生字新詞。
四、再讀課文。
在文中找一找,這是什么樣的臘八粥?
第二課時
一、讀課文,回憶: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二、文中的“八兒”對臘八粥懷著一種什么的心情?
三、結(jié)合文章中相關(guān)語句,談?wù)勛约旱目捶ā?/p>
。◤哪男┱Z句中,能夠看出,八兒對臘八粥的喜愛與渴望?)
四、從文章中對媽媽與八兒的對話中,除了能看出八兒嘴饞,十分想吃臘八粥以外,你還能感受到什么?
五、課外拓展,找到《臘八粥》原文,繼續(xù)讀一讀,從中深入感受一下這一家人的濃濃親情。
板書設(shè)計
臘八粥
孩子天真可愛
教學反思
教學時重在通過對主人公八兒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及心理描寫,體會八兒迫不及待地想喝臘八粥的饞樣。運用邊讀邊想象的方法,讓學生充分讀書,談讀書感悟,充分喚起學生的認知體驗,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
【部編版六年級語文說課稿】相關(guān)文章:
部編版語文教學計劃03-24
部編版《跳水》教案11-05
部編版語文上冊教案(通用23篇)03-14
部編版語文六年級下冊教案(精選19篇)01-10
部編版語文教學反思(通用13篇)02-15
五年級語文下冊部編版教案02-28
部編版橋的教學反思模板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