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
作為一位兢兢業(yè)業(yè)的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shù)慕虒W方法。教案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班教案7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班教案 篇1
一、活動目標:
1、通過身體動作表演,引導幼兒理解和區(qū)分大象和小鳥兩種音樂角色的不同。
2、通過討論簡單的配器,使幼兒初步了解高音和低音的音色特點。
二、活動準備:
1、大森林背景圖,大象、小鳥圖片。將活動室布置成大森林。
2、音樂磁帶,打擊樂器:大鼓、碰鈴、沙錘、圓舞板。
3、大象、小鳥頭飾若干。
三、活動過程:
(一)教師以情景化的語言將幼兒帶入音樂背景里,引起幼兒興趣。
1、師:今天天氣真好,老師想帶小朋友去一個特別美麗的地方!
2、教師和幼兒一起走進“大森林”里。
。ǘ┏鍪緢D片引導幼兒了解大象和小鳥的角色特點。
1、教師邊用大象和小鳥的口吻說話邊用身體模仿大象和小鳥的形象。
2、引導幼兒理解:
。1)大象說話聲音粗粗的、重重的、沉沉的,走起路來慢慢的'。
。2)小鳥說話細細的、輕輕的、柔柔的,飛起來快快的。
。ㄈ┬蕾p音樂《大象和小鳥》,通過身體動作表演,引導幼兒理解和區(qū)分大象和小鳥兩種音樂角色的不同。
1、第一遍欣賞音樂。
(1)師:聽!大象和小鳥在說話唱歌呢!今天老師還給小朋友帶來了一首好聽的音樂,名字就叫《大象和小鳥》,我們小朋友仔細聽,聽聽哪一段音樂像大象出來的聲音,哪一段音樂聽起來像小鳥出來的聲音。(幼兒欣賞音樂)
。2)提問:
、賱偛盼覀冃∨笥言谝魳防锫牭绞裁礃拥穆曇?
②你是怎么聽出來的?
③是粗的還是細的?
、艽值穆犉饋硐裾l出來了?
⑤細的聽起來又像誰出來了?
。3)師:在我們的音樂里除了有好聽的聲音還有高音和低音,低音就像大象的聲音,粗粗的重重的,高音就像小鳥的聲音細細的輕輕的。
2、第二遍欣賞音樂,用身體動作表現(xiàn)對音樂的理解。
一支手模仿大象鼻子,一支手模仿小鳥飛。
(四)通過討論簡單的配器,使幼兒進一步了解音樂中的角色特點,初步區(qū)分高音和低音的音色特點。
師:看這邊這么熱鬧,小樂器也想我們小朋友一起活動呢!
1、和幼兒一起討論配器。
2、一部分幼兒用大鼓演奏大象出來的音樂、一部分幼兒用碰鈴演奏小鳥出來的音樂。
。ㄎ澹┱堄變河谜麄身體進行表演。
師:小樂器的聲音真好聽!大象和小鳥可高興了,想請我們小朋友一起來表演呢!
。┙Y(jié)束活動。
師:今天我們在大森林玩的真高興,時間不早了,我們給大象和小鳥再見吧!
小班教案 篇2
一、活動名稱:語言兒歌《給媽媽過生日》第二周20xx、2、20——20xx、2、2、24
二、活動目標:
1、幼兒學念兒歌,感受歡樂,融洽的氣氛。(重點)
2、幼兒愿意為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難點)
三、活動準備
1.《媽媽過生日》兒歌掛圖。
2.《祝你生日快樂》歌曲磁帶。
3.幼兒用書第1冊第16~17頁。
四、活動過程
。ㄒ唬┩ㄟ^音樂導入,激發(fā)幼兒學習的興趣!
。1)播放《祝你生日快樂》的音樂,齊唱引入活動。
(二)利用掛圖學唱歌
。1)出示掛圖一。只露出媽媽,爸爸和孩子的形象,其余遮住。引導幼兒觀察圖片:
——師:圖中有誰?(爸爸、媽媽,我)誰要過生日了?(媽媽)
——師:這個小朋友的'媽媽要過生日了,他和爸爸要為媽媽做好吃的,請你猜一猜媽媽喜歡吃什么呢?(幼兒自由議論:大蝦、排骨、蔬菜、烤)
——師:打開遮住的部分,露出一盤蝦,一碗湯。學念兒歌的前兩句。(媽媽過生日,我和爸爸忙,先來一盤蝦,再燒一碗湯)
(2)出示掛圖二。
——師:爸爸在干什么?(爸爸在切黃瓜)小朋友會干什么?(我也不能閑著,我?guī)桶职址糯缀吞前伞#?/p>
。3)出示掛圖三。
——師:給媽媽嘗一口。媽媽會說什么呢?(唔,這個拌黃瓜,味道特別香)小結(jié):根據(jù)小班幼兒年齡利用圖片讓幼兒學習兒歌,激發(fā)幼兒的興趣。
。ㄈ┣榫氨硌
(1)教師扮演媽媽,幼兒扮演孩子,孩子把拌黃瓜送到“媽媽”嘴里,媽媽嘗一口。一邊點頭一邊說:“唔,這個拌黃瓜,味道特別香”。媽媽與孩子相擁在一起。
。2)教師與幼兒互換角色,幼兒扮演媽媽說:“唔,這個拌黃瓜,味道特別香。”小結(jié):通過情景表演讓幼兒感受歡樂,融洽的氣氛。
。ㄋ模⿲W念兒歌
——師:孩子們,剛才我們一起給媽媽過了一個非常有意義的生日,老師心里非常感動,就把這件事情編成了一首兒歌,名字就叫《給媽媽過生日》。
——教師完整地朗誦一遍。配合幼兒用書集體學習朗誦。
。2)提問幼兒增進幼兒對媽媽的關(guān)心,愿意為家人做事。
——師:你知道媽媽的生日是哪一天嗎?(20xx年xx月xx日)媽媽最喜歡吃什么菜?(炒魚片,紅燒肉,炒雞蛋等)媽媽在家還做些什么?(洗衣服,做飯等)你在家能幫媽媽做些社么事情?(擦桌子、拿筷子等)小結(jié):結(jié)合幼兒用書學習兒歌讓幼兒增進對媽媽的關(guān)心和愿意為家人做事。
活動延伸:
幼兒提出的媽媽喜歡吃的菜名替換到兒歌中,進行仿遍練習。
。ㄈ纭跋葋沓呆~片,再燒青菜湯”,“先來紅燒肉,再來炒雞蛋”。“先來拌三絲,再燒排骨湯”,“先來糖醋魚,再來土豆絲”。)
重點分析:(一)(二)(三)(四)中完成,(一)(三)通過音樂、表演,讓幼兒感受歡樂,融洽的氣氛。(二)(四)通過圖片、引導觀察讓幼兒學念兒歌。
難點分析:(四)中完成,教師通過結(jié)合幼兒用書提問增進幼兒對媽媽的關(guān)心和愿意為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小班教案 篇3
目標:
1、喜歡參與游戲,體驗小手變變變的快樂
2、嘗試讓幼兒學說短句:我的小手變變變,變只*****。
準備:
學會猜謎語、投影儀、手影
過程:
一、猜一猜、說一說
1、今天老師請大家來猜個謎語:“兩棵樹,十個杈,不長葉,不開花,吃飯勞動全靠它。”(小手)
2、今天老師請大家來夸夸自己的小手,說說你的小手有哪些本領(lǐng)?(請個別幼兒講述)你們的小手本領(lǐng)真大,能做這么多的事情,真了不起!
二、變一變,學說短句
1、師:不過,老師的這雙手呀,本領(lǐng)也很大的,除了象你們一樣會做許多事情外,還會變魔術(shù)呢?想看嗎?(想)師做各種動物的`手影(師邊做手影邊與幼兒同編兒歌:我的小手變變變,變只小兔跳跳跳;我的小手變變變,變只螃蟹爬呀爬;我的小手變變變,變只小鴨嘎嘎嘎;我的小手變變變,變只小鳥飛呀飛。)――(“我的小手變變變”念得慢一點,語氣要加重)
2、師:怎么樣,我變的魔術(shù)好看嗎?(好看)我們再來變一次!(教師變,幼兒念)
三、大家一起變一變:
邊變邊念兒歌(跟隨幼兒的興趣隨機創(chuàng)編)
四、延伸:
游戲好玩嗎?我們一起來變魔術(shù)吧!(請幼兒上前在屏幕上變)
小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初步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新思維意識,體驗創(chuàng)新操作的快樂。
2、學習運用創(chuàng)新方法設(shè)計出新的東西。
3、提高幼兒的創(chuàng)新設(shè)計能力,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
【活動準備】實物:半個西瓜皮;半個西瓜皮的圖片人手一張;小動物的卡片、泡沫板;牙簽、積木、橡皮泥等材料;畫有幾個西瓜皮的背景圖。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謎語導入,引出課題,從而引發(fā)幼兒興趣。
遠看芝麻撒地,近看黑驢運米,不怕山高道路陡,只怕跌進熱鍋里。
二、基本部分:
1、引導幼兒對西瓜皮進行初步想象。
小螞蟻去旅游,遇到了半個西瓜皮。這半個西瓜皮看上去像什么?(小船、小床、碗)那西瓜皮口朝下看上去又像什么?(小傘、屋頂、臺燈……)
2、教師出示半個西瓜皮的圖片,進一步引導幼兒對西瓜皮想象。
教師:西瓜皮會變魔術(shù),瞧!它變成了什么?(滑梯)誰會在上面玩呀?(小鳥、小螞蟻……)聽,老師把這幅圖編成了兩句話:西瓜皮,變滑梯,螞蟻上來下去真快樂!
教師:小朋友,你們想不想也讓西瓜皮變個魔術(shù)?變好魔術(shù)后想一想,小動物們會用它來干什么?幼兒自由想象并講述。(提醒幼兒之間相互講述)
請個別幼兒講述。
西瓜皮,變水缸,小鳥用他來喝水。
西瓜皮,變花籃,采來蘑菇送小兔。
西瓜皮,變澡盆,螞蟻淋浴真快樂。
請幼兒把作品展示在泡沫板上,大家一起欣賞。
3、引導幼兒記錄自己的想象,發(fā)給每張幼兒一張半個西瓜皮的圖片,讓幼兒根據(jù)自己的.需要進行添畫。
4、引導幼兒再次對西瓜皮展開想象,創(chuàng)編《瓜皮變魔術(shù)》的故事。
小朋友,西瓜皮有許多,別的小動物會用西瓜皮來做什么呢?他們會怎么說,又會怎么做呢?請小朋友們來編個故事吧!
三、結(jié)束部分:
教師總結(jié)幼兒活動情況。
小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樂于傾聽,愿意在同伴面前大膽地說話。
2、能通過游戲的方式對散文的畫面、情景進行想象猜測。
3、欣賞散文,感受散文中有趣的語言。
活動準備
1、背景圖:花園。(將插在背景圖中)
2、圖片公雞、大白鵝、梅花鹿、娃娃
3、輕音樂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背景圖,引導幼兒觀察、猜測。
。1)教師根據(jù)幼兒對畫面的觀察理解,引導幼兒講述。
提問:這是什么地方?這兒有什么?
小結(jié):花園里有——藍藍的天、白白的云、紅紅的花、綠綠的樹。
。2)教師(拉動公雞、大白鵝、梅花鹿、娃娃),引導幼兒進行有趣的猜測:這兒有……?
2、結(jié)合背景欣賞散文,感受散文畫面中“部分形象”,學習猜測。
3、幼兒完整欣賞散文;理解猜測。
4、游戲“躲貓貓”,親自體驗猜測。
游戲玩法:幼兒帶頭飾躲起來,教師找到后,幼兒練習用短句回答。
附散文:
花園里
花園里,真美呀。有藍藍的天、白白的云、紅紅的花、綠綠的樹。
咦,這兒有朵花!噢,不是花,是大公雞頭上的雞冠呀。
咦,這兒有個果子!噢,不是果子,是大白鵝頭上的`小紅帽呀。
咦,這兒有棵樹!噢,不是樹,是梅花鹿頭上的角呀。
咦,這兒有把草!噢,不是草,是娃娃頭上的頭發(fā)呀。
小動物們和娃娃一起到花園里玩,
大家玩的真開心呀。
小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體驗探索聲音的樂趣,樂于表達自己的經(jīng)驗和感受。
2、能辨別生活中不同的聲音。
3、在為樂曲伴奏中,感受聲音的輕響。
4、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5、發(fā)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jié)果的能力。
活動準備
1、寶寶生活中聲音的。
2、錄音帶: 大鼓和小鼓音樂。
3、每人一只塑料小瓶,小盆4個,黃豆若干,三瓶軟硬不同的糖果,大鼓小鼓各一個(圖片)。
指導要點
1、鼓勵幼兒依據(jù)生活經(jīng)驗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2、在聽聽、玩玩、嘗嘗中感受聲音,激發(fā)幼兒對探索聲音輕響的興趣。
活動過程
。ㄒ唬⑸钪械穆曇袈犅曇簦海ㄒ詫殞氃绯康纳畋尘埃┬β--雞鳴--盥洗--汽車--問候(老師好)。引導幼兒說出笑聲、動物的叫聲、聽水聲進行猜想、說出馬路上的汽車聲等。
(二)、讓小瓶發(fā)出聲音,為大鼓小鼓伴奏。
1、讓空瓶子發(fā)出聲音寶寶來到幼兒園,老師要和寶寶一起玩啦。這里有一個瓶子,你能讓它發(fā)出聲音嗎?(幼兒每人取一小瓶子,探索用各種辦法讓它發(fā)出聲音)。
2、用瓶子裝豆讓它發(fā)出聲音這里有許多豆子,小豆和瓶子在一塊能發(fā)出聲音嗎?
3、(放錄音)引導幼兒跟著音樂搖瓶子:用兒歌"你的小瓶子,有聲音嗎?有有有"有節(jié)奏地引導幼兒感受音樂。
4、出示大鼓和小鼓圖片,引導幼兒用瓶子搖出大鼓和小鼓的聲音,感受用力大小不同,發(fā)出的聲音輕響不同;裝的多少也影響瓶子發(fā)的聲響(太少聲音小,裝滿沒聲音,感受事物的相對性)
(三)、幼兒通過嘗一嘗,咬一咬,區(qū)別糖果的軟硬不同,知道裝硬糖果的'瓶子搖起來會發(fā)出大鼓的聲音,裝軟糖果的會發(fā)出小鼓的聲音。
。ㄋ模、為"大鼓小鼓"唱歌,邊搖瓶子配樂曲邊唱歌。
活動延伸
出示裝棉花糖的瓶子,提出:棉花糖與軟糖發(fā)出的聲音,誰更像大鼓、誰像小鼓?請幼兒到教室去吃吃看就知道了。
教學反思
一次科學活動的開始,應該來自幼兒已有的經(jīng)驗,一次科學活動的結(jié)束,并不是真正的結(jié)束,應使幼兒有進一步的探索可能,成為獲取經(jīng)驗的開始。幼兒是學習的主人,所以我們老師要盡其所有、創(chuàng)設(shè)各種學習環(huán)境,讓幼兒能夠用眼看、用耳聽、用嘴說、用腦思考,全身心地積極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給幼兒自由展現(xiàn)的空間。讓幼兒在游戲中、快樂中獲得知識,學得經(jīng)驗。
小班教案 篇7
核心導讀:游戲目標 吹的動作能活動臉部肌肉。 吹氣可以提升 幼兒 的肺活量。 游戲準備 五顏六色的氣球。 游戲玩法 1、活動要在室內(nèi)進行,游戲可以個人或分組進行游戲。 2、看老師今天為你們準備了這么多
游戲目標
吹的`動作能活動臉部肌肉。
吹氣可以提升幼兒的肺活量。
游戲準備
五顏六色的氣球。
游戲玩法
1、活動要在室內(nèi)進行,游戲可以個人或分組進行游戲。
2、看老師今天為你們準備了這么多漂亮的氣球,你們喜不喜歡?那誰能說說氣球都有什么顏色的?
3、先讓大家自由的玩氣球,老師看你們都這么喜歡玩氣球,我們用氣球來玩?zhèn)游戲好不好?
4、老師先來示范玩法,這個玩法很簡單,大家一看就能學會。大家是不是都明白怎么玩了。
5、在吹氣球的時候,不能讓氣球落地,看誰的氣球在空中堅持的時間最長。
6、可以分組以比賽的形式進行,幾人一組看哪組配合的好,讓氣球在空中堅持的時間長。
7、玩幾回后可以增加難度,可以不讓用手觸碰到氣球,根據(jù)幼兒們情況定。
【小班教案】相關(guān)文章: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05-17
小班教案(精選)08-16
(經(jīng)典)小班教案07-29
小班教案01-10
小班教案01-09
小班教案01-09
小班教案01-16
小班教案01-14
小班教案01-15
小班教案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