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
作為一名教職工,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shù)慕虒W方法。教案應(yīng)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語文教案5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語文教案 篇1
一、 教學目標
1、 了解江南的雪與朔方的雪各自的特點;
2、 通過魯迅的生平,理解魯迅對兩種雪不同的態(tài)度;
3、 理解本文一些深奧難懂語句的深層含義;
4、 比較閱讀《江南無雪》和莫泊桑的《雪夜》。
二、 教學重難點
理解魯迅對兩種雪不同的態(tài)度,探究他為什么會持有這樣的態(tài)度
三、 教學課時
兩課時
四、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導(dǎo)入
請學生回憶魯迅的作品及我們已經(jīng)學過的魯迅的文章。
二、 整體感知
聽課文錄音,整體感知
再讀課文,結(jié)合課后的附文,說說你對這篇課文不懂和搞不清楚地地方還有哪些?
三、 文本探究
1、請大家找一下關(guān)于這篇散文詩的關(guān)鍵句。
是的,那是孤獨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2、課文題目是雪,作者寫的是什么地方的雪?你以為作者更喜歡哪兒的雪?
江南的雪與朔方的雪(更喜歡朔方的雪)
3、魯迅是怎樣描寫江南的雪的?江南的雪具有怎樣的特點?
朗讀課文1-3段。
文章開頭首先提到暖國的雨,在博識的人們眼中,它是單調(diào)的。
然后對比著引出有著豐富多彩之美的,是江南的雪:
1)、它有著一個色彩斑斕的環(huán)境,各色各樣的花在雪野中生長,“許多蜜蜂忙碌”,又不禁讓人聯(lián)想,“冬天已經(jīng)來了,春天還會遠嗎?”
2)、江南的雪還和孩子們的快樂聯(lián)系在一起,雪天雖然將孩子們的手凍得通紅,但也給他們帶來了快樂的游戲。
對塑雪羅漢的生動描寫滲透了作者脈脈的溫情,“潔白”、“明艷”、“閃閃生光”這些形象詞語融進了作者對于南方冬天的美好回憶,也是在通過孩子們的眼睛去描繪令人欣喜的場景。江南的雪,透露出盎然的生機,孕育著生命。
3)第三段,雪羅漢是江南的雪天中最值得珍藏的記憶,也是美的象征?墒堑搅说诙欤扒缣煊謥硐屗.皮膚,寒夜又使他結(jié)一層冰”,時間讓美消褪;“嘴上的胭脂也褪盡了”,美似乎染上了一些不和諧的色彩。
4、魯迅又是怎樣來描寫朔方的雪?朔方的雪又句怎樣的特點?
朗讀課文4-6段。
第四段,“朔方的雪”出場了。它以孤獨不妥協(xié)的姿態(tài)向世界宣告它的存在。它“在日光中燦燦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霧”。在孤獨寂寞之中,北方的雪譜寫了一曲最為動人的樂章:“凜冽的天宇下”,北方的雪儼然是一個斗士。它“蓬勃地奮飛”,彌漫于太空中,“使太空旋轉(zhuǎn)而且升騰地閃爍”,像是一個奔放的挑戰(zhàn)者。
語文教案 篇2
【詞語超市】
本次詞語超市中的詞語均含有本單元課文中的會認字或會寫字。教學形式盡量靈活些,讓學生在復(fù)習的過程中,理解運用詞語的能力有所提高。
【金鑰匙】
通過回顧課文《蜀鄙之僧》,舉例說明對比寫作方法的妙處。在引導(dǎo)了解“對比”這一寫作手法的妙處的同時,更可通過實例指導(dǎo)運用。如,講述一個道理,給幾個材料,讓學生選擇最能說明這個道理的材料,并說說理由。
【格言警句】
“讀書千遍,其義自見(xiàn)”這句古話強調(diào)的是熟讀對理解文意的作用。這在學習古文、古詩詞、現(xiàn)代詩甚至某些現(xiàn)代散文方面,都是至理名言。讓學生讀熟這句話,最好能背下來。
【古文誦讀】
“螳螂捕蟬,黃雀在后”是一篇寓言故事,故事的深刻寓意是一大難點。安排在學完文言文《蜀鄙之僧》之后,可用來進行自主閱讀文言短文能力的培養(yǎng)。本文朗讀時,句中可做如下停頓(可根據(jù)個人理解靈活處理):
園中/有樹,其上/有蟬,蟬/高居、悲鳴、飲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蟬,而不知/黃雀在其傍也;黃雀/延頸,欲啄/螳螂,而不知/彈丸在其下也。
參考資料:
、佟扼氩断s》上下文
吳王欲伐荊,告其左右曰:“敢有諫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諫不敢,則懷丸操彈于后園,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吳王曰:“子來,何苦沾衣如此!”對曰:“園中有樹,其上有蟬……而不知彈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務(wù)欲得其前利,而不顧其后之有患也!
吳王曰:“善哉!”乃罷其兵。
【語文生活】
亞里士多德曾說過:“沒有想象,心靈就不會思想!毕胂笫且环N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形式。在科學不發(fā)達的遠古時代,人們用想象來編制神話故事寄托人力所不能及的愿望。在今天,古老的想象和愿望很多變?yōu)榱爽F(xiàn)實。本次作文訓練,承接《勞山道士》《牛郎織女》中的浪漫精神,重在引導(dǎo)學生放膽想象。教師善于營造一個放松的環(huán)境,就能最大限度地使學生放飛想象。
本次習作是根據(jù)現(xiàn)有提示和背景文字,通過想象編寫故事。重在引導(dǎo)學生虛構(gòu)一個有情節(jié)變化的故事框架,在此基礎(chǔ)上,還要安排好主次,行文時更多著墨于主要部分及有意味的細節(jié)。但不可要求過高,要漸進地指導(dǎo)、訓練。
【教學設(shè)計舉例】
[教學目標]
1.積累詞語,加強理解,鞏固記憶。
2.了解用對比法說明事物的`好處。
3.積累格言警句,理解、體會“讀書千遍”的好處。
4.進一步掌握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培養(yǎng)閱讀文言文的能力。培養(yǎng)閱讀文言文的興趣。
5.通過創(chuàng)編童話故事,激發(fā)學生有創(chuàng)意、合理地展開想象。
[教學重點]
1.培養(yǎng)閱讀文言文的能力。理解故事內(nèi)容。
2.創(chuàng)意想象,設(shè)計有情節(jié)變化的故事框架。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時數(shù)]
4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詞語超市
1.出示第一組詞語,讀一讀。
2.快樂傳真猜猜猜。
一生看詞卡后用動作、表情甚至小品來表現(xiàn)詞語,其余學生猜。(在演和猜中加深詞義理解,積累詞語。)
3.出示第二組詞語,讀一讀。
4.寫一寫。
同時請幾名同學上臺寫,眾人點評。
5.你能說一段話,盡量用上這些詞語嗎?
二、金鑰匙
1.《蜀鄙之僧》這個故事讓我們領(lǐng)悟到:原來成功的關(guān)鍵不是你具備了什么條件,而在于你是否有堅定的志向。故事是怎樣說明這個深刻的道理?
回顧故事及課文板書。
貧者至富者未至……
志堅志不堅……
2.是對比使故事更有說服力。
3.齊讀“金鑰匙”內(nèi)容。
4.選材練習。
成功的人找方法,失敗的人找理由。你覺得下面哪個故事更容易讓人領(lǐng)會這個道理?說說你的看法。
①課堂上,文文和三三私下討論問題,被老師批評。文文認為是老師找碴兒,此后,每次上課就故意和老師作對,自己的學習也因此一落千丈;三三覺得自己雖然是討論書上的問題,可在課堂上講話,影響了大家,此后,他把問題留到課下再討論,老師表揚他好學,他學習勁頭越來越足。
②小虎沒考好,他滿不在乎地說:“不就是粗心了點嗎!”結(jié)果,第二次又考砸了。
引導(dǎo)學生感受對比法的優(yōu)勢。還可讓學生運用對比法,將后一材料充實。
三、格言警句
1.同學們覺得學文言文、古詩詞難不難?
2.你說難,難在哪兒?
3.你說不難,說說你是怎么學的。
語文教案 篇3
1.不斷引起學生的注意,使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
現(xiàn)代教學理論主張讓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也就是教師、學生共同來表演,教師唱主角,學生唱配角,不能讓學生簡單地從屬于教師。課堂提問正符合這一教學理論,它能不斷地引起學生的注意。課堂提問給學生以外部刺激,防止了注意力的分散,并使學生經(jīng)常保持意注意,對問題進行分析、反應(yīng),然后歸納整理并做出回答,使學生有一種緊迫感。實踐證明,通過提問傳給學生的知識印象深刻,記憶牢固。通過提問引起學生的有意注意,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所學知識比由教師對學生單向傳遞信息所獲得的知識印象深刻得多。
2.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課堂提問能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好奇心是支配學習活動的一個重要動機,特征在很大程度上依存于外界的刺激,它對于接受外界刺激、同化外界刺激進行信息處理的學習過程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提問能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因為回答問題是面向全班同學的,對問題所作出的回答體現(xiàn)了學生的知識水平以及能力大小,因此,學生在回答問題時總是希望得到稱贊和自尊心的滿足。這種競爭意識促使學生對問題積極思考,課前做充分的準備,平時多進行閱讀以拓寬知識面,這樣,提問就誘發(fā)了學生的學習欲望。教師通過對學生答案的肯定或否定,使學生知道問題是否得到了解決,在多大程度上取得了進步,在多大程度上達到了目標,這些又進一步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使教師及時了解學生的.掌握程度
提問使得教學活動成為教師與學生進行信息交換的雙邊活動,而不過去那種教師輸出信息、學生接受信息的單向活動。提問可以使學生了解本課的重點,使教師了解到哪些方面對學生來說是困難的,需要仔細講解,哪些方面學生已經(jīng)理解,只需一筆帶過,并根據(jù)學生反饋的信息及時調(diào)整教學活動,該詳則詳,該略則略,該補充則補充。提問能使教師了解到哪些問題學生基礎(chǔ)薄弱,哪些問題需要加強并及時給以指導(dǎo)。提問能使師生雙方相互了解,共同努力,搞好教學活動。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nèi)容,把握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理解作者為什么認為懷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師。
3.學習這篇課文一事一議,從一個具體的事例發(fā)現(xiàn)一個道理的寫法。
4.激發(fā)學生對懷特森的贊嘆和敬佩之情。
5.認識到不迷信書本、不迷信權(quán)威的科學態(tài)度,是現(xiàn)代人必備的素質(zhì),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貴品質(zhì)。
【教學重難點】
探究懷特森先生是我最好的老師的原因。
【課前準備】
搜集關(guān)于不迷信權(quán)威的科學事例。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回顧前文,導(dǎo)入新課
在前幾篇課文的學習中,我們認識了一位位不怕困難、苦戰(zhàn)攻關(guān)、善于發(fā)現(xiàn)、極具科學精神的科學家。今天,我們再來認識一位極有個性的科學課老師──懷特森先生。他是作者心目中最好的老師。(板書課題)
二、整體感知,初步理解“最好”
1.默讀課文,想一想:
、僬n文講了一件怎樣的事?
、谧髡邽槭裁凑f懷特森先生是他“最好的老師”?劃出課文的中心句。(懷特森先生讓我還有我的同學明白了一個重要的道理:不迷信書本、也不要不迷信權(quán)威。)
三、讀議結(jié)合,深刻理解“最好”
1.作者用哪些事實說明懷特森先生是我最好的老師?
2.老師在讀這篇課文時,也不禁被懷特森先生獨特的`教學方法所折服,你喜歡這樣的老師嗎?
3.懷特森先生的哪些言行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讀、劃、議)
四、回歸整體,加深對科學精神的認識
1.古今中外,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并研究問題的人往往不迷信書本、不迷信權(quán)威,你知道哪些事例?(二年級學的《畫家和小牧童》中敢于給戴嵩指出錯誤的小牧童;四年級學的《兩個鐵球同時著地》中敢于挑戰(zhàn)權(quán)威的伽利略等。)
2.結(jié)合本單元前三篇課文,談一談你對科學精神又有了哪些認識?
五、拓展閱讀,遷移延伸
1.閱讀《嗅蘋果》,讀后交流自己的體會。
2.交流課前搜集的關(guān)于不迷信權(quán)威的事例。 六、課堂小結(jié)
這篇課文通過具體的一件事,為我們闡述了不要迷信書本,不要迷信權(quán)威,要學會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的道理?茖W需要懷疑,需要“冒險”,需要挑戰(zhàn),只有我們才會擁有善于發(fā)現(xiàn)、探求真知的能力。
語文教案 篇5
一、復(fù)習詞語,導(dǎo)入新課
1.聽寫詞語:
風箏 蝴蝶 拔幾根 幸福 托著 ?垂頭喪氣 半圈
樹梢 歇一歇 ?千呼萬喚 ?蹤影 ?磨坊
(課件出示6)教師集體訂正。
2.回憶作者放風箏時的情景,簡略說一說過程。這節(jié)課讓我們細細體會其中的快樂。(板書:風箏)
二、誦讀回味,表現(xiàn)情感
1.以讀代講學習第1自然段,請學生朗讀,其他同學聽、評。教師注意指導(dǎo)“最大的快樂就是做風箏,放風箏!保ò鍟鹤鲲L箏 ?放風箏)
2.學習第2自然段。
。1)自讀本段,邊讀邊把自己讀懂的和不懂的圈出來、寫下來。(估計學情:學生能讀懂做風箏所用的材料是什么?他們做完風箏后的心情。對于“憧憬”“依然”二詞,學生可能不大明白。)
。2)學生匯報。
學生在說用什么做風箏時,教師可讓孩子結(jié)合自身經(jīng)歷及收集的資料談?wù)効捶ā?課件出示7) “憧憬”一詞可根據(jù)“泡泡”的提示引導(dǎo)學生查字典,或在具體的語境中解決。“依然”一詞可用近義詞“仍然”,通過換詞的方式幫助學生理解。
。3)當學生在談到書中孩子的心情時,引導(dǎo)他們讀兩個句子:(課件出示8)
我們精心做著,心中充滿了憧憬和希望。
我們依然快活,把它叫作“幸福鳥”,還把我們的名字寫在上面。(板書:幸福鳥)
指導(dǎo)朗讀:多種形式讀,體會作者高興的心情。
。4)假如就是你在做風箏,你會想些什么?做些什么?(讓學生入情入境)(課件出示9)
(5)多種方式讀全段。
3.學習第3自然段。
。1)角色轉(zhuǎn)換:風箏做好了,此時你最想干什么?
。2)創(chuàng)設(shè)情境:讓我們一起去感受一下孩子們放風箏的歡樂場面吧!(課件出示10)播放多媒體課件,或者教師有感情地朗讀一篇細致描寫放風箏場面的文章,讓學生入情入境。
。3)引導(dǎo)表達:剛才同學們欣賞了放風箏的畫面,你們看到了什么,與大家交流交流。
。4)角色轉(zhuǎn)換:當你奔跑在空曠的田野中,看到高高飄蕩在天空中的風箏,你的心里產(chǎn)生了一種怎樣的感受?(板書:興奮、激動、自豪)
。5)品味課文:用心多遍朗讀第3自然段,想一想哪些地方寫出了文中孩子和我們一樣的`感受。
需要精讀的句子:
一個人用手托著,另一個人牽著線,站在遠遠的地方,說聲“放”,那線一緊一松,風箏就凌空飛起,漸漸高過樹梢了。(課件出示11)
風箏越飛越高,在空中翩翩飛舞著。我們快活地喊叫著,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課件出示12)
注:此二句可根據(jù)課堂情況,分析寫法,如第一句中動詞“托”“牽”的用法。
。6)深入賞讀:讓我們帶著自己的體驗和感受(興奮、激動、自豪)再讀全段課文。
4.學習第4自然段
。1)讀一讀:用心讀讀第4自然段,能發(fā)現(xiàn)“我們”的心情有什么變化嗎?
。2)說一說:說說你讀后的發(fā)現(xiàn)。
。3)試一試:能不能用讀表現(xiàn)出不同的心情來?(可采用多次讀的方式進行)
重點讀好這個句子:我們大驚失色,千呼萬喚,那風箏越來越小,倏地便沒了蹤影。(課件出示13)
方式:讀、體會、“大驚失色”、“千呼萬喚”可表演。(板書:找風箏 ?大驚失色 ?千呼萬喚)
。4)評一評:你們覺得這些同學讀得怎么樣,從哪些語詞的朗讀上能感受到“我們”的快樂或難受。
5.學習5、6、7、8自然段
。1)師:假如你高高飛著的風箏斷了,飛了,你會怎樣呢!
。2)師:我們來看看這些小朋友們是怎么做的?請讀讀5、6、7、8自然段。(板書:垂頭喪氣)
重點讀好:我們垂頭喪氣地坐在田埂上……
。3)體驗:你是從哪些地方感受到孩子的難過而又不甘心的情感。(我們向那房子跑去,繼續(xù)尋找我們的“幸福鳥”……為主要體會句。)(板書:繼續(xù))
。4)想象寫話
ɑ找到了嗎?作者沒有給我們答案,請你展開想象說一說。
b全班交流
c學生寫,教師巡視指導(dǎo)。請同學們把你剛剛說的內(nèi)容寫在紙上。(提醒寫字姿勢)
d全班交流。
三、回顧課文,暢談感受
1.放箏時,線斷了,風箏飛走了,孩子們很難過、著急,為什么還說放風箏是快樂的呢?你有過這種生活體驗嗎?
2.一個提問下,幫助學生再次疏導(dǎo)出全文線索,板書: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并再次朗讀幾個描寫心情的重點句。
四、課堂練習,小組交流(課件出示14)
1.把自己玩耍、活動時候的心情告訴大家,寫一寫。
2.寫幾個描寫心情的詞語,并在小組內(nèi)交流。
板書設(shè)計:
16.風箏
教學反思:
1.在理解“憧憬”一詞時,采用查字典的方法,了解憧憬就是向往的意思。也注重了對學生朗讀的指導(dǎo),通過讀,表現(xiàn)文中小朋友心情的不斷變化:“想一想孩子們做風箏時會是怎樣的心情?”“激動的、高興的、興奮的”“那就請你讀出小伙伴做風箏時的激動!
2.不足之處是千呼萬喚:千和萬是虛數(shù),不是真正了呼喊了一千遍和一萬遍,這一點應(yīng)該滲透給學生。
【語文教案】相關(guān)文章:
語文的教案11-16
語文優(yōu)秀教案優(yōu)質(zhì)教案語文03-07
有關(guān)語文教案范文 語文優(yōu)秀教案06-02
《語文樂園》語文教案11-20
語文教案【經(jīng)典】08-18
(精選)語文教案08-15
語文小學教案05-30
【精選】語文教案08-02
(經(jīng)典)語文教案07-23
[經(jīng)典]語文教案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