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中班教案6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中班教案6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在生活中收集種子,感知了解種子和果實的關系,體驗種子的多樣性;
2、通過為種子觀察、分類,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統(tǒng)計能力;
3、鼓勵幼兒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和做法,能夠有條理地講述自己的發(fā)現和和想法提高語言交流能力;
4、通過觀看課件與視頻,感受自然的生動有趣,培養(yǎng)幼兒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活動準備:
1、各種各樣的種子的收集、種植與觀察
2、在生活中討論種子的來歷,生長的位置,種子的差別
活動過程:
一、觀察和自由談論收集的種子
1、從什么果實里收集的種子?
2、種子的不同樣子?
二、誰知道種子是什么樣子的?
結合幼兒帶來的種子一起觀察與討論
1、幼兒自由猜想,相互交流經驗
2、教師總結幼兒的想法:尤其是談到的傳播方式,重復幼兒的問題,引導幼兒注意大家的不同認識。
例如:香蕉種子、菠蘿種子是怎樣的。最大的種子是什么?
三、播放種子的'相關課件:種子的樣子和成熟后傳播的方法
向中心型、發(fā)散型、無序型
1、討論:剛才看到了哪些種子?
2、他們分別長在植物的什么地方?
四、小結
種子的傳播方式,種子的多樣性,成熟后是怎樣傳播的?
延伸活動:
1、實驗(種子發(fā)芽:師生共同進行)
2、種植活動(幼兒和家長共同種植)
3、討論種子的食品有哪些
中班教案 篇2
一、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相鄰色與對比色,能正確地區(qū)分,學習大膽地運用。
2、通過感知活動,幼兒知道動物自身顏色與環(huán)境的關系。
3、體驗合作探索與學習的快樂,養(yǎng)成關注周圍環(huán)境中美的良好習慣。
二、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幼兒認識三原色,知道一些色彩的名稱。
2、環(huán)境準備:大幅的海洋的背景圖。
3、材料準備:幼兒操作用的色彩娃娃、《找朋友》磁帶、錄音機、魔術棒。
三、活動過程:
1、游戲:考眼力。
1)教師:小朋友,你們玩過捉迷藏嗎?請你們找找小動物們都躲在哪里,好嗎?
2)幼兒尋找不同圖片里躲藏的小動物,感受尋找的難易不同。
2、集體討論游戲的結果,尋找色彩之間的關系。
1)討論:為什么有的動物很容易找到,而有的動物卻很難被發(fā)現呢?
2)幼兒說說自己小組討論的結果。
3):色彩的不同。有的動物的顏色與它生活的環(huán)境的.顏色很接近,所以很難被發(fā)現,有的動物的顏色與周圍環(huán)境的顏色差別特別大,所以很快就發(fā)現了。
3、游戲:顏色對對碰。
1)認識標準色環(huán)。
2)幫助顏色娃娃找遠親與近鄰。
3)教師用色彩娃娃講解色彩的遠親與近鄰的含義。
4)游戲:《找朋友》,找出顏色娃娃的遠親與近鄰。
4、游戲:我你。
1)教師以故事《小魚和鯊魚》激發(fā)幼兒活動的愿望。
2)幼兒幫助小魚穿上魔術衣,躲避鯊魚的追捕,而讓大鯊魚穿上魔術衣,能讓小魚迅速及時地發(fā)現大鯊魚。
3)幼兒分小組討論并操作。
5、講評:哪組的小魚保護得特別的好,不易被發(fā)現,而鯊魚卻能及時被辨別?
中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聯(lián)想、認知,掌握音符一家人(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不同時值,并能念出音符的節(jié)奏名稱。
2.模仿音符一家人有節(jié)奏的腳步,進一步鞏固對音符時值的認識。
活動準備:
1.音符卡片一套: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
2.音樂cd《音符一家人》。
3.人手一個鈴鼓。活動過程:
(一)復習鞏固
1.教師依次出示音符卡片,請幼兒辨認。
2.聽音樂cd《音符一家人》做動作。
(二)新授《音符一家人去郊游》
1.音符一家人去郊游了,你們猜猜,他們中間誰的腳步最慢?為什么?
2.誰來學學爺爺走路?(個別幼兒學走路)
3.爺爺走路呀可真慢,走一步要用幾拍呢?(教師邊走邊數拍子)
4.爺爺走路還會發(fā)出聲音呢!聽tu 2 3 4。(出示圖譜,幼兒跟教師做肢體動作)
5.誰的腳步最快呢?(幼兒聯(lián)想)師:因為音符寶寶的`個子最小,腿也最短,所以他要加快他的腳步才能趕上其他人噢!
6.讓我們一起來聽聽寶寶走路的腳步聲。(教師演示一遍)
7.(出示圖譜)幼兒集體練習音符寶寶的節(jié)奏titi titi titi titi 。師:爸爸工作一直很忙,從沒有時間逛公園,所以今天他是在公園里邊走邊看。(教師演示)
8.請幾個爸爸和孩子一起上來走走。
9.(出示圖譜)幼兒集體學習音符爸爸的節(jié)奏tu 2 tu 2。師:媽媽穿著高跟鞋也走來了,(教師演示)
10.女孩子一起來學學媽媽走路。
11.(出示圖譜)幼兒集體學習音符媽媽的節(jié)奏ta ta ta ta。
師:(出示課件)原來音符一家走路的方式好發(fā)出的聲音都是不一樣的,真好聽,老師就把它編成了一首《走路歌》。
(三)學習兒歌《走路歌》
1.教師念前一句,幼兒看圖譜,說出音符的時值。
2.分角色演示音符一家。(用動作)
4.結合音樂運用肢體動作復習《走路歌》。
(四)結合樂器鞏固樂曲
1.鈴鼓可以怎么玩?(根據幼兒的回答直接引入節(jié)奏型)
2.結合cd幼兒用鈴鼓給樂曲伴奏。
3.轉身給家長表演一遍。
中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懂得只要有愛心,不管能力大小都可以幫助別人。
2、愿意給別人帶去快樂。
3、借助圖文并茂,以圖為主的形式,培養(yǎng)孩子仔細閱讀的習慣,激發(fā)閱讀興趣。
4、通過教師大聲讀,幼兒動情讀、參與演,讓幼兒感知故事。
活動準備:
1、掛圖,故事磁帶。
2、兩幅表情圖:一幅為哭泣的表情,一幅為微笑的表情。
3、空白的圓形卡片,油畫棒等。
活動過程:
1、看表情圖。
教師出示兩幅表情圖,請幼兒說說看了哪幅圖能聯(lián)想起快樂的事?
引導幼兒說說為什么喜歡微笑的表情。
讓我看看你們甜甜的微笑吧!
。ㄗ層變涸谔鹛鸬奈⑿χ羞M入活動,感受輕松愉快的活動氛圍。)
2、欣賞故事第一段。
出示掛圖,欣賞故事第一段。為什么小蝸牛很著急?
小鳥、大象、小兔為朋友做了什么?朋友感到怎么樣?
小蝸牛能為朋友做些什么呢?
鼓勵幼兒結合自己的.經驗充分想像并講述。
。ㄍㄟ^讓幼兒自由想象,暢所欲言,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培養(yǎng)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想象能力。)
3、完整欣賞故事。
請幼兒邊看掛圖,邊完整欣賞故事。
小蝸牛做了什么讓朋友感到高興的事?
為什么小蝸牛會想到把微笑送給朋友?
它是怎樣把微笑送給大家的?
朋友們喜歡微笑嗎?你是怎么知道的?
大家為什么認為蝸牛了不起?
。ㄔ谝贿B串的問答中,讓幼兒體驗幫助朋友的快樂,知道給予比得到更幸福。)
4、制作“微笑”標志。
幼兒自制兩枚微笑標志,即在圓形卡片上畫上微笑的表情。
啟發(fā)幼兒將其中一枚“微笑”標志別在自己胸前,時刻提醒自己為朋友帶去快樂,另一標志則送給其他班級的幼兒。
。ê⒆觽冇H手做一個“微笑”標志,加深了他們對“微笑”的理解。)
教學反思:
活動結束后,我認真反思了這節(jié)課,教育活動應以幼兒的需要、興趣,尤其是幼兒的經驗來進行教學決定,在活動中我對自己角色的定位是一個參與者,我希望和孩子共同發(fā)現、探討、尋找,讓孩子在觀察時享受探索的快樂。一節(jié)課下來,我個人認為,我設計的這節(jié)課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
中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簡單了解折射現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2、通過實驗,培養(yǎng)幼兒的科學探索興趣。
3、發(fā)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4、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活動準備
1、課件-圖示:光的折射
2、科學發(fā)現室光學區(qū)域
活動指導
1、教師同幼兒討論什么光是怎樣形
討論后讓幼兒知道,當物質溫度高于環(huán)境溫度,我們就看到的熱物質的發(fā)光。
如:火光、燭光、白熾燈的燈光,以及前述鋼鐵、玻璃、石頭等燒紅時的發(fā)光。
2、問題:光沿直線傳播,生活中有什么常見例子給幼兒講解:
第一,利用光的直線傳播----三點一直線,在射擊、射箭運動中發(fā)揮關鍵作用;
第二,由光的直線傳播,再加上人的雙眼效應,可判斷物體的位置。
第三,木匠用刨刨一木條,刨了二下就要檢查刨得直不直,他就是自覺不自覺地利用光的直線傳播,用眼睛從木條的一端沿木條看它是不直的。
第四,隊伍對齊:"向右看齊!"
3、幼兒在光學區(qū)域自由探索、發(fā)現光的折射。
。1)課件演示:光的折射
通過觀看課件演示,讓幼兒對光的折射有一個初步的認識。
。2)實驗:把筷子插到水里發(fā)現筷子在空氣中和水中拐了個彎的原因。
。ǹ諝夂退褪莾煞N不同的介質)
。3)指導幼兒在光學區(qū)域,積極嘗試運用各種材料進行實驗,
在操作中初步感受和了解光的折射。
(4)教師講評活動情況,表揚鼓勵探索中有發(fā)現的幼兒。讓幼兒講一講在探索活動中發(fā)現了什么?
教學反思
一次科學活動的開始,應該來自幼兒已有的`經驗,一次科學活動的結束,并不是真正的結束,應使幼兒有進一步的探索可能,成為獲取經驗的開始。幼兒是學習的主人,所以我們老師要盡其所有、創(chuàng)設各種學習環(huán)境,讓幼兒能夠用眼看、用耳聽、用嘴說、用腦思考,全身心地積極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給幼兒自由展現的空間。讓幼兒在游戲中、快樂中獲得知識,學得經驗。
中班教案 篇6
活動由來:
在春暖花開、萬物復蘇的時節(jié)里,正是激發(fā)幼兒熱愛大自然的好時機。同時,又逢植樹節(jié)即將來臨之時,可以使幼兒進一步了解樹木的相關知識,培養(yǎng)幼兒愛護樹木的良好行為,于是便形成這次主題活動。
活動目標
問題板塊
主題壁報
區(qū)域活動
相關內容
家園合作
資源利用
1、通過分部分認識樹木的特點,使幼兒了解樹木的相關知識。
2、了解樹木與環(huán)境的關系及對人類生存的重要性。
3、知道一些保護小樹的方法,培養(yǎng)幼兒愛護樹木的良好習慣及情感。
1、秋天的時候為什么有的樹葉落下來,有的樹葉一年到頭都是綠的?
2、樹為什么不能沒有樹皮?
3、年輪告訴了我們什么?
4、樹朋友是怎樣保護我們人類的.?
5、我們應該怎樣愛護樹朋友?
利用空白墻面創(chuàng)設“找一找換新衣、穿舊衣的樹朋友”、“樹葉家族”、“奇特的小圈圈”、“人類可貴的樹朋友”等板塊,將收集的樹葉或相關資料展示出來。
自然角:
收集各種樹葉標本進行展示。
圖書區(qū):
增添各種有關樹木的書籍和圖片。
益智區(qū):
1、有關年輪紋路的圖片
2、常青樹與落葉樹的分類卡片
3、有關保護樹木的游戲棋。
美工區(qū):
增加有關制作小樹、裝飾樹干的材料。
1、利用家長專欄展示主題活動網絡圖。
2、豐富孩子關于樹木的知識。
3、帶孩子外出時,提醒孩子愛護樹木。
4、與孩子共同尋找“樹木的特點”及“保護樹木”相關資料。
圖書資料:
《保護我們的森林》、《十萬個為什么》
網絡資料:
有關大自然、森林、樹木、及環(huán)保的圖片和資料。
周邊環(huán)境:
園外觀察活動、園內種植角維護活動、攝取宣傳活動。
主要活動:
1、 換新衣和穿舊衣的樹朋友
2、 樹葉家族變化多
3、 奇特的小圈圈
4、 樹朋友的小衛(wèi)士
活動一:換新衣和穿舊衣的樹朋友
活動目標:通過此次活動,使幼兒初步區(qū)分落葉樹和常青樹,激發(fā)幼兒的探索欲望。
活動形式:集體活動
活動準備:做好到社區(qū)花園內找春天的準備。
設計意圖
師生互動
教育反思
1、幼兒對大自然中的植物有著非常濃厚的興趣,從興趣入手,讓幼兒自己議論、質疑。
2、引導幼兒尋找答案。提高了幼兒探索的積極性。
1、今天,在社區(qū)花園內尋找春天,小朋友們都認為小樹長出新葉子,表示春天來了。
張彤說:“現在不算是春天,松樹葉就沒有長新葉子,還是以前的舊葉子!
楊沐藝說:“松樹的葉子秋天的時候是不會落下來的!
2、那什么樹的葉子是一到秋天就要落下來的呢?
幼兒自由討論:“楊樹、柳樹、槐樹……”
3、我們管這種樹叫落葉樹,而像松樹葉一樣常年樹葉都長在樹枝上的樹叫常青樹。
王心鴿:“一到春天,這種落葉樹真像在給小樹換新衣服。”
教師說:“那還有沒有像穿舊衣服的常青樹一樣的樹木呢?”
幼兒思考討論,無人回答。
4、那我們小朋友都一起找一找,還有那些樹是常青樹,那些樹是落葉樹。
大自然是最好的活教材,孩子們喜歡大自然,在與其接觸時可以學到很多知識。
在花園這個優(yōu)雅寬松的環(huán)境里,孩子們就會主動去觀察、探索,一次次發(fā)現問題,向老師質疑,在教師的引導下,漸漸地學會了解決問題,并獲得新知識。
【中班教案】相關文章:
中班教案教案04-30
中班教案02-21
中班教案02-21
中班教案02-18
中班教案02-17
中班教案02-20
中班教案02-19
中班教案02-19
中班教案02-19
中班教案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