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入口免费视频_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99_波多野结衣国产一区二区三区_农村妇女色又黄一级真人片卡

科學教案

時間:2023-11-22 12:12:22 教案 我要投稿

科學教案9篇[優(yōu)]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科學教案9篇,歡迎大家分享。

科學教案9篇[優(yōu)]

科學教案 篇1

  設計思路:

  對大班幼兒來說,應進一步了解樹木與人類的關系,知道亂砍亂伐樹木給人類帶來的危害,從而激發(fā)幼兒愛護樹木的情感,讓幼兒了解樹木的根有防止泥土流失的功用,這是一個難點。于是我們結合了長江發(fā)洪水的事情,讓幼兒觀看錄像并帶問題去思考、實驗樹根有什么本領,讓幼兒親自比較一下種樹和沒種樹的泥土被水沖后有什么不同,從而進一步了解樹根有防止泥土流失的作用,知道水土流失會造成洪災,激發(fā)幼兒保護樹木的情感。

  一、活動目標:

  引導幼兒了解樹木有防止泥土流失的功用,知道亂砍亂伐樹木給人類帶來的危害,激發(fā)幼兒愛護樹木的情感。

  二、活動準備:

  錄像、玻璃缸、花盆、水、泥土、杯子、毛巾。

  三、教學過程

 。ㄒ唬 看錄像,感知洪水的.危害。

  1、看錄像,了解發(fā)生了什么事。

  小朋友,我們一起來看錄像好嗎?看看錄像里講了一件什么事?(幼兒看錄像)

  提問:錄像里發(fā)生了什么事?

  2、再看錄像,洪水給人類帶來的災難。

  提問:(1)洪水使人、房子都怎么啦?

 。2)你們看了錄像,心里怎么樣?

  (二) 體驗理解樹根的作用:

  1、討論:發(fā)洪水的原因:

 。1)是呀,莊教師和你們一樣,看了這個錄像心里真不高興,我也很難受,洪水毀壞了我們的家,讓我們無家可歸?汕f教師就是搞不明白,今年怎么會發(fā)這么大的洪水呢?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2)幼兒講述。

  (3)是呀,莊老師也從報紙上看到,亂砍亂伐樹木是發(fā)洪水很重要的一個原因。那為什么亂砍亂伐樹木會造成洪水呢?

 。4)幼兒講述。

 。5)你們想知道嗎?我們來做個實驗。

  2、實驗(一):

 。1)你們來看莊老師準備了什么?對!你們看這一半的泥土種了樹,那另一半的泥土沒有種樹。莊老師還準備了什么?(水),這水就代表雨水,等會兒我們用水沖沖看,看看下雨以后兩邊的泥土有什么不一樣。沖的時候,莊老師有一個要求:你自己沖的時候要看清楚兩邊的泥土有什么不同,別的小朋友沖的時候,你也要看仔細,等會兒把你發(fā)現(xiàn)的告訴大家好嗎?好,我們一起沖,先把袖子卷起來。下大雨啦。ㄓ變簺_水)

 。2)幼兒、老師實驗。

 。3)提問:你們發(fā)現(xiàn)兩邊的泥土有什么不同?(沒有種樹的地方泥土沖掉得多,種樹的地方泥土沖掉的少)我們再試試看,下大雨時,兩邊的泥土是不是一樣?

  (4)你們本領真大,發(fā)現(xiàn)了種樹的泥土流失的少,沒有種樹的泥土沖掉的多。莊老師也想試試看,是不是這樣?

 。5)老師沖:“下雨了,下大雨了”“哎呀,真的,沒有種樹的泥土流失得多,種樹的泥土流失得少。那為什么種樹的泥土沖不走呢?有什么道理嗎?”

  (6)幼兒討論。

  (7)老師祟一棵樹的樹根,“是呀,大樹的樹根就像一只大手一樣,把泥土都緊緊地抓住了。所以,大雨來的時候,種樹的泥土就沖不走了,而沒有種樹的泥土因為沒有大手抓住泥土,所以雨水一沖,泥土都沖走了!

  實驗(二)

 。1)那么,這么多泥土沖走了,有什么不好呢?我們再做一個實驗。

 。2)出示兩個玻璃缸,(一只有很多泥土,一只只有一點泥土)“這兩個玻璃缸代表兩條小河,一條“河”兩條的泥土上沒有種樹,所以泥土沖掉得多,都沉到這條河的河底。而另一條河兩邊種了很多樹,所以下大雨時,泥土沖掉得少!

 。3)出示兩桶水,你們看,莊老師還準備了兩桶一樣多的水。這水代表什么(對了,是雨水)。我們來看看下大雨后,這兩條灑會有什么不同?

  (4)下大雨了(把水倒進泥土少的缸里)哎呀,雨水滿出來了。發(fā)生了什么事?洪水就爆發(fā)了。

 。5)為什么下雨下得一樣多,一條河的河水滿出來了,造成水災。而另一條河卻沒有發(fā)生洪水泛濫呢?這些泥土又是從哪里來的呢?(幼兒討論)

 。6)今天,我們做了兩個實驗,你們知道了什么道理?我們今天又知道了大樹的另一個本領:樹根有抓住泥土、防止泥土流失的本領。

 。ㄈ 內化遷移,愛護樹木:

 。1)大樹的本領真大,我們要怎么愛護它?我們還要多種樹,不把樹亂砍掉。這樣就不會發(fā)生洪水,我們就能很好的生活了。

 。2)可是,現(xiàn)在還有許多人不知道大樹的本領,我們該怎么辦?

 。3)幼兒討論。

 。4)好,我們一起去宣傳樹木的好處,讓更多的人知道大樹是我們的好朋友,我們要保護它。讓我們先去告訴中班、小班的弟弟妹妹,讓他們也一起來愛護樹木。

科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綠色開花植物由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六部分構成。它們能夠幫助植物滿足自身的需要。

  2、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植物的花在形成果實的過程中要發(fā)生一系列的變化。

  過程與方法:

  1、解剖油菜花并觀察油菜花的各部分的特征;

  2、觀察一株油菜上花的變化過程并用畫圖的方式記錄油菜花變成油菜莢的過程。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獲得親近自然的.情感體驗,產生探究各種各樣的花的濃厚興趣。

  【教學重點】學習使用解剖的方法觀察油菜花的各部分特征。

  【教學難點】花到形成果實的變化過程。

  【教學準備】

  演示:油菜花變化過程的圖片,課件。

  分組:開花的油菜植株,鑷子、放大鏡、膠帶、剪刀,白紙、觀察記錄表。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單元概述:從今天開始,我們進入非常有趣的《新的生命》單元。本單元共有7課,我們要一起來研究植物和動物是怎樣繁殖后代的。請一位同學朗讀單元導語:“春天……”

  出示開花的油菜植株。這是什么植物?同學們平時認真地觀察過花嗎?讓我們一起進入花的世界吧!板書課題:油菜花開了

  二、探究過程

  1、觀察一棵油菜。

  (1)請同學們說說油菜長得怎么樣?區(qū)分油菜的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

  (2)油菜和鳳仙花都有根、莖、葉、花、果實、種子。這樣的植物叫綠色開花植物﹙板書﹚,它們都由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六部分構成。

 。3)請同學再說出幾種綠色開花植物。

  2、觀察一朵油菜花。

  (1) 觀察:

  從油菜上摘一朵油菜花。用放大鏡觀察一朵油菜花。

  在小組里描述所觀察到的這朵油菜花。

  注意萼、瓣、蕊的讀音。

  (2)解剖:

  學習使用鑷子解剖一朵油菜花。

  示范:鑷子的使用和解剖的順序;

  解剖的油菜花。

  將萼片、花瓣、雄蕊、雌蕊用膠帶貼在觀察記錄表上。

  觀察解剖后的油菜花的各個部分。

  填寫“油菜花的觀察記錄表”。

  (3)交流。

  (4)小結:油菜花是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個部分組成的。油菜花有四片花瓣。

  3、觀察一棵油菜的花。

  (1) 一棵油菜上的花是同時開放的嗎?

  (2) 數(shù)數(shù)一棵油菜上有幾朵花?幾個花蕾?

  (3) 除了花和花蕾外,油菜花謝了以后留下的部分是什么?

 。4)觀察一個花蕾;推測這個花蕾未來的變化。

  畫油菜花變成油菜莢的變化順序圖。

  三、小結

  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植物的花在形成果實的過程中要發(fā)生一系列的變化。

  四、布置課外活動作業(yè):

  采集各種各樣的花,下節(jié)課帶來。

  五、板書設計

  油菜花開了

  根、莖、葉、花、果實、種子

  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

  萼片、花瓣、雄蕊、雌蕊

  教學后記:

科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 用顯微鏡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2、 在水中生活著很多形態(tài)各異的微生物。

  3、 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構造和功能,以適應周圍的環(huán)境。

  4、 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如:對環(huán)境有一定的需求、對外界的刺激有反應、能繁殖等。

  過程與方法:

  1、 在顯微鏡下觀察水中活著的微生物,用圖文方式記錄它們的形態(tài)和行為特征。

  2、 發(fā)現(xiàn)微生物的生物特征。

  3、 對照資料識別微生物的種類。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 發(fā)展對微生物進行研究的興趣。

  2、 培養(yǎng)微生物具有多樣性和復雜性的意識。

  【教學重點】運用顯微鏡觀察認識一些水中的微生物。

  【教學難點】記錄并識別水中的微生物。

  【教學準備】

  分組實驗器材:顯微鏡、水中的微生物如草履蟲、眼蟲等。滴管、載玻片、蓋玻片、脫脂棉。

  教師演示器材:介紹微生物的圖片或

  【教學過程】

  一、觀察水中的微生物

  1、故事導入:羅伯特·胡克最早在顯微鏡下發(fā)現(xiàn)了生物的細胞結構,而列文·虎克用他自制的.顯微鏡發(fā)現(xiàn)了曾經不為人知的奇妙的微生物世界,他在他的觀察記錄里這樣描繪:“大量難以相信的各種不同的、極小的‘狄爾肯’……它們活動相當優(yōu)美,它們來回地轉動,也向前和向一旁轉動……” “一個粗糙沙粒中有100萬個這種小東西;而在一滴水中,‘狄爾肯’不僅能夠生長良好,而且能活躍地繁殖——能夠寄生大約270多萬個‘狄爾肯”。 “狄爾肯”(拉丁文中“細小活潑的物體”的意思)就是后來人們常說的微生物。1675年,雨水成了列文虎克的觀察對象,他描述到:“我用4天的時間,觀察了雨水中的小生物,我很感興趣的是,這些小生物遠比直接用肉眼所看到的東西要小到萬分之一……這些小生物在運動的時候,頭部會伸出兩只小角,并不斷地活動……如果把這些小生物放在蛆的旁邊,它就好像是一匹高頭大馬旁邊的一只小小的蜜蜂……”。雨水中的小生物其實就是原生動物。1683年,牙垢成了列文虎克關注的對象,他發(fā)現(xiàn)人口腔中竟然躲藏著許多“小動物”,它們像蛇一樣用優(yōu)美的彎曲姿勢運動。他驚嘆地記錄道:“在人的口腔的牙垢中生活的動物,比整個荷蘭王國的居民還要多!边@就是人類第一次觀察到細菌時發(fā)出的感嘆。

  今天我們借助顯微鏡來觀察和認識一些水中的微生物。

  2、制作裝片

  1)準備好一塊載玻片

  2)在玻片中央放少量脫脂棉纖維

  3)在池塘水或培養(yǎng)液中取一滴水滴在棉纖維上

  4)輕輕蓋上蓋玻片

  5)用吸水紙吸去多余水分

  3、搜索觀察顯微鏡下的微生物

  1) 將裝片放到載物臺上將要觀察的中心部分對準通光孔中央

  2) 調整好鏡筒的高度,使視野里出現(xiàn)較清楚的物體影像

  3) 移動裝片,搜索裝片上的生物

  4) 找到生物后繼續(xù)調整鏡頭高度使鏡頭下的生物圖像更清晰

  5) 初步辨別是否是生物(動物會動,生物一般都有較規(guī)則、完整的個體)

  a)畫下觀察到的微生物

  兩個學生一組,將觀察到的微生物畫在科學記錄本或18頁上。

  b)辨別認識微生物

  對照18頁,22-24頁的資料,辨認所觀察到的是什么生物。如果與資料提供的生物不相符,課外再找資料查證。老師也可在課前對培養(yǎng)液中的微生物進行觀察,并事先尋找相關的資料與圖片提供給學生作為參考。

  4、微生物和我們

  請學生思考討論以下問題:

  c)除了水中有微生物,哪些地方也有微生物?

  d)它們是如何生存的?

  e)微生物對我們的生活有什么影響?

  板書設計:

  水中的微生物

  (張貼顯微鏡下觀察到的微生物的圖片)

科學教案 篇4

  教學要求:

  1、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 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結合讀句子體會也的用法。

  3、 體會課文通過幾個事例些人的方法:能自己搜集材料,寫一個科學家專心研究的小故事。

  教學過程:

  一、基礎性診斷練習

  1、 從題目入手

 。1) 審題科學怪人指誰?課文題目為什么要加引號?

 。2) 看到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2、 初讀課文,理清思路。

 。1) 自讀課文,讀準字音。

  (2) 讀通課文,了解課文大致內容。

 。3) 理清思路。根據(jù)科學怪人的怪與不怪把課文分為兩部分。

  二、優(yōu)化新授

  1研讀事例,體悟精神

 。1) 自主讀書,自讀自悟

  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讓他們自讀自悟,教師巡視指導。

 。2) 組織小組交流,提出問題,梳理排序。

 。3) 班上交流,教師點撥,逐一擊破。

  三、理解性診斷與矯治

  1、 理解重點詞語:考究、特別、珍愛、珍惜,讓學生先給它們尋找近、反義詞,再讀課文,進行比較。

  2、 在理解珍愛一詞時,引出一個問題:開文迪許自己從書架上拿走一本書,也要辦理一下手續(xù)。這里的也補充一段起什么作用?開文迪許為什么要這樣做?

 。1) 去掉也字,讓學生讀讀比比。

 。2) 開文迪許對待慕名而來的客人什么態(tài)度?對不對?讓學生通過讀議來體會。

  3、 小結歸納:開文迪許怪在哪兒?

  怪在: 衣著講究

  家里布置特別

  珍愛圖書

  珍惜時間

  4、 讀課文最后一部分,體會他的怪是由他的不怪引起的。那是因為他不愿意把心思用在那些生活瑣事上,而是把自己的一切都獻給了科學。

  四、自主性學習診斷

  1、積累內化

  學會復述課文內容

  (1)自由熟讀課文

 。2)同桌根據(jù)老師板書編列復述提綱。

 。3)放手讓學生練說,師生共同補充評議

  2、拓展練習

 。1)指導學生上網或到圖書館搜集有關科學家的小故事,再讓學生借鑒此寫作方法,寫一篇小習作。

 。2)指導學生對自己所寫的科學家的故事進行修改加工,班隊活動課上舉行故事會。

  五、共同小結

  六、寫字指導

科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學生能夠以個人參與或小組參與為形式,獲得在野外尋找?guī)r石的親身經歷。

  2、在課堂中能夠,讓孩子經歷觀察巖石特點的活動過程,獲得觀察巖石的基本方法及技能。

  3、通過給巖石分類,讓孩子經歷一個簡單的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培養(yǎng)孩子運用語言解釋問題的能力。

  4、讓孩子獲得豐富的研究巖石的愉悅情感。

  教學重點:用一些標準給巖石分類。

  教學難點:通過觀察巖石,能想出不同的分類方法。

  教學準備:

  可以在課前布置學生以個人或小組為形式,收集各種各樣的巖石。教師也應該準備大量的常見的.一些巖石,同時還可以準備一些本地區(qū)常見的巖石。

  還應給孩子們準備一些觀察工具:放大鏡、盛水的燒杯、記錄紙等。

  教學過程:

  一、引入

  教師可以先播放一段關于地表巖石風貌的錄像片,或提供一些典型的圖片。

  1、巖石是地球的主要組成部分,到處可見。你平時在哪些地方看到過巖石?

  2、你玩過巖石嗎?你是怎么玩的?

  3、從今天開始,我們要研究巖石。出示課題:各種各樣的巖石

  二、探究過程

  1、開個石頭展覽會

  (1)的巖石來自哪里?

  你的巖石是從哪里找到的?請簡單介紹你的尋找經歷。

  可以讓學生先在小組內進行交流,再到全班進行匯報交流。

 。2)我的巖石觀察

  請你選擇一塊感興趣的巖石進行觀察。你準備怎樣去觀察它呢?

  請你大概估計一下,你會觀察到巖石的幾個特征?

  學生自主觀察探究,教師巡回指導。

  (3)我的巖石觀察記錄交流

  你用了哪些方法對巖石進行觀察?

  你觀察到了巖石的哪些特征?有沒有超過自己的估計?

  你對同學的觀察描述有沒有補充或意見?

  注意,在學生交流觀察到的巖石特征時,要強調觀察方法與觀察描述之間的對應關系,對學生的非觀察性描述尤其要加以引導。

  2、給巖石分類

  (1)這些巖石可以分類嗎?

  這些巖石可以分類嗎?

  如果讓你給這些巖石分類,你會怎么分呢?

  這里可以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以小組的形式進行匯報。教師對學生提出的分類標準不要輕易否定。

 。2)給巖石分類

  請你選擇任何一種標準,給這些巖石分類。

  小組分類活動開始,教師巡回指導。

 。3)巖石分類結果交流

  你們將巖石分成了幾類?是按什么來分的?

  你們想到了多少種不同的分類方法?不同的分類方法結果一樣嗎?

 。4)這塊巖石屬于哪一類

  這塊巖石屬于哪一類呢?

  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主要在于應用。教師可以根據(jù)地域特色提供的相應的巖石,也可以由學生來提供。

  三、小結

  師:課后,你可以再找些巖石來觀察。想一想,巖石是怎么形成的呢?下節(jié)課,我們將進一步研究巖石。

  板書設計:

  4.1 各種各樣的巖石

  1、開個石頭展覽會

  2、給巖石分類

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 認識各種各樣的盒子,了解盒子的用途。

  2、 會按照盒子的一個共同特征進行分類,提高合作能力。

  3、 增強環(huán)保意識,能利廢利舊參加游戲活動,提高跳躍能力。

  活動準備:

  各種各樣的盒子若干(包括泡沐盒、紙盒、木盒、鐵盒);分類架三只

  活動過程:

  一、認識各種各樣的盒子

  1、師:小朋友你們看,這里都是什么呀?(盒子)那這些盒子叫什么名字?是什么樣子的?請小朋友邊看邊講。(探索一)

  2、幼兒自由操作并講述,教師巡回指導。(引導幼兒從盒子的形狀、顏色、材料以及用途四方面來講述。)

  3、個別幼兒回答。

  4、教師小結:小朋友真會動腦筋。知道這種盒子叫牙膏盒、這種叫餅干盒……這些盒子除了名字不一樣,還有什么地方也是不一樣的呢?可以用兩種盒子進行比較。(探索二)

  5、幼兒操作講述,教師引導幼兒從多方面(形狀、大小、顏色、質地、盒蓋 、用途)進行比較。

  6、個別幼兒回答,教師對講述完整,與別人不一樣的給予獎勵。

  7、教師小結:大家講得非常好!盒子與盒子相比,各不相同。有的大有的;有的是正方體,有的是長方體;有的'是木頭制成的,有的是硬板紙做的,有的是塑料做的。種類真不少。就連盒蓋也是品種繁多,有的是抽拉式的,有的是全掀式的,有的是半掀式的。這么多盒子都堆放在一塊兒,很亂。下面請小朋友學習營業(yè)員阿姨將各類盒子分分類好嗎?下面就以小組為單位,先討論,再分類。要求按一個共同特征分類,看哪組小朋友想的辦法多。

  二、學習按盒子的一個共同特征進行分類

  1、幼兒分組分類

  2、提問:你們一組按什么來分的?你還會怎么分?

  三、增強環(huán)保意識,能運用盒子開展游戲

  1、師:盒子到底有什么用?盒子是我們的好朋友,我們處處都要用到盒子?墒怯械暮凶酉笱栏嗪、牛奶盒用完了就扔掉了,很可惜。我們怎樣來很好的利用它,使它變廢為寶呢?(討論)

  2、幼兒大膽想象、大膽講述(做裝飾品:小動物頭飾、家用電器、機器人;玩游戲)

  3、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玩一個運盒子的游戲。要求雙腳夾緊盒子往前跳,雙手同時也搬運盒子。

科學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本課是小學科學三年級上冊《風》的內容,通過本課的學習,讓學生通過積極參與、討論和動手實驗,認識空氣流動就是風,從而體會到風的大小、冷熱,認識到大自然的風對人類生活有什么好處和壞處。

  學情分析

  科學教學要實現(xiàn)教學的任務就必須對學生這一教學活動的主體有充分的了解與分析。其中包括他們身心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與特點;影響學生掌握知識、發(fā)展能力的各種因素;以學習動機為核心的非認知因素以及學生集體對教學的影響。這樣才能有效地調整教師的教學,調整課堂設計,調整教學方法,協(xié)調教學環(huán)境等等,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讓學生發(fā)展的教學任務。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1)引導學生借助媒體的實驗方法,推斷空氣流動可以形成風。

  (2) 通過對教室里的空氣流動的探究活動,知道教室里的空氣也在流動。

 。3)認識流動空氣就是風,體驗到空氣流動得越快,風越大;空氣流動得越慢,風越小。

 。4)能說出大自然中不同的風,并認識它們的好壞處。

  2.、過程與方法

  (1)經歷教室里空氣流動的探究活動過程,體驗空氣流動就是風的探究過程。

 。2)能根據(jù)假想的答案,自行設計觀察空氣流動的.方法,制定簡單的科學探究活動計劃。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學生認識科學存在與周圍世界,培養(yǎng)學生樂于研究周圍世界的科學精神。

 。2)養(yǎng)成保持室內空氣流動的衛(wèi)生習慣。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建立空氣流動與風之間的聯(lián)系,即“空氣流動就是風”的真正理解。

  教學難點

  借助觀察受風影響的可見物運動情況來觀察教室里風的運動情況。

科學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感受硬板紙、餐巾紙、包裝紙、皺紋紙等不同紙的質地,初步了解紙的種類和特性。

  2.簡要了解紙的制作過程,知道紙在生活中被廣泛運用。

  3.有初步的環(huán)保節(jié)約意識,懂得要愛惜紙張和書本。

  活動準備:

  1.各種不同的紙(如宣紙、皺紋紙、復印紙、餐巾紙、牛皮紙、瓦楞紙、白紙、電光紙等等)

  2.各種紙制品(如紙杯、紙管、紙盒、紙盤、紙墊等等)

  3.每人一個小水盆

  4.多媒體視頻課件

  活動過程:

  一、認識紙

  師:小朋友,今天有好多紙寶寶要來和我們一起做游戲,你們愿意和它們一起玩嗎?(愿意)現(xiàn)在我們一起將椅子底下的小籮筐拿出來看一看、摸一摸是些什么紙?(幼兒舉手說)

  二、探索紙的特性

  1.師:這些紙,它們都一樣嗎?(不一樣)這些不一樣的紙都有自己特別的小秘密,你想不想知道他們有什么秘密呀?請大家用各種辦法玩一玩籮筐里的紙,看誰發(fā)現(xiàn)的秘密最多?(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紙表面的顏色和光亮度不同及用手觸摸紙的感覺不同,如有的光滑、有的粗糙等。)

  2.師:現(xiàn)在請你吹一吹這些紙,它們有什么不一樣?然后再把你的發(fā)現(xiàn)告訴大家。(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紙的厚薄與軟硬)

  3.師:現(xiàn)在請你撕一撕這些紙,它們撕起來有什么不一樣?(引導幼兒觀察哪種紙容易撕破及撕紙過程中紙的變化。)

  4.師:現(xiàn)在我們來看看這些紙遇到水會變的怎么樣呢?仔細看好哦,數(shù)到10后將你的'發(fā)現(xiàn)高訴大家,看誰觀察的最仔細。(引導幼兒比比哪種紙吸水快,哪種紙吸水慢,哪些紙不容易吸水。)

  5.小結:原來紙有這么多的種類,像這種軟軟的、薄薄的紙叫宣紙;像這種白白的較滑實的紙叫復印紙;這種厚厚的硬硬的紙叫硬板紙;這種白白的摸上去有的毛的紙叫鉛華紙,還有手工紙、牛皮紙、瓦楞紙、沙皮紙等等。

  三、了解紙的用途

  1.你知道這些不同的紙都有什么用嗎?(幼兒舉手說)

  2.師:除了這些紙,在生活中你還見過其他的紙嗎?他們又有什么用呢?(引導幼兒說說生活中見過的紙,并出示宣紙、牛皮紙、瓦楞紙、沙皮紙等供幼兒認識)

  四、簡要了解紙的制作過程

  1.看錄像,介紹紙的發(fā)明者、造紙的過程。

  師:生活中有這么多有用的紙,那這些紙是誰發(fā)明的呢?又是用什么材料怎么做出來的呢,你們知道嗎?那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看一段錄像,看看紙是誰發(fā)明的,是用什么材料怎么做出來的好不好?幼兒看錄像

  2.提問:紙是誰發(fā)明的?是用什么材料做出來的?是怎么做出來的?

  3.紙可以做各種東西,在生活中你還見過用紙做的東西嗎?(幼兒舉手說)

  五、懂得要愛惜紙

  師:我們在使用紙的時候要怎樣做才是節(jié)約紙、愛惜紙呢?(幼兒舉手說)

  六、活動結束

科學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 引導幼兒在活動中發(fā)現(xiàn)不同透鏡的特征,并用語言表達其發(fā)現(xiàn)。

  2. 培養(yǎng)幼兒的嘗試精神,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探索興趣。

  活動準備

 ?透鏡、凸透鏡、平面鏡人手一份,各種顏色的透明紙若干。

  哈哈鏡、望遠鏡、放大鏡、顯微鏡、一副眼鏡。

  活動過程

  一、 第一次嘗試:玩透鏡

  1. 師:小朋友,教師為大家每人準備了三塊奇塊妙的鏡片和各種透明紙、圖書等,請你們用鏡片放在眼睛前看看,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

  2. 幼兒操作嘗試。

  3. 引導幼兒討論:剛才用三塊奇妙的鏡片看的東西一樣嗎?

  4. 得出結論:

  (1) 不一樣,有的放大,有的縮小,有的不變;

 。2) 顏色不同的紙放在鏡片前看到東西也變顏色恥,教師解釋說,我們在舞臺上看到的各種顏色的射燈就是利用這個原理。

  二、 第二次嘗試: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凸透鏡、平面鏡的特征

  1. 師:三塊小鏡片看到的東西都不一樣,真有趣,那為什么用它們看東西會不一樣呢?哪種鏡片看東西會變?哪種變大?哪種不變?請你們再仔細看一看、摸一摸,它們的樣子是不是一樣?

  2. 幼兒嘗試操作,發(fā)現(xiàn)不同的.原因。

  3. 引導幼兒討論。

 。1) 哪種鏡片看東西會變。浚ㄟ吷虾裰虚g薄的鏡片看東西會變。┙處熈⒓锤嬖V幼兒:這種就叫?透鏡(

  幼兒學說)

 。2) 哪種鏡片看東西會變大?(邊上薄中奪取的鏡片看東西變大)教師告訴幼兒:這種就叫凸透鏡(幼兒學說)。

 。3) 剩下哪種看東西不變?(剩下的邊上和中間一休養(yǎng)厚的看東西不變)教師告訴幼兒:這種叫平面鏡(幼兒學說)。

 。4) 得出結論:不一樣的透鏡看東西也不一樣。

  三、 第三次嘗試:玩哈哈鏡,說說透鏡的用處

  1. 師:小朋友真了不起,發(fā)現(xiàn)了這么多奧秘。老師還給大家準備了幾面廳妙的鏡子,你們看是什么?(哈哈鏡)大家試試看,哈哈鏡里的人和你一樣嗎?為什么會不一樣。

  2. 幼兒玩哈哈鏡。

  3. 引導幼兒討論:為什么會不一樣?(圖為哈哈鏡表面是?凸不平的)

  4. 得出結論:哈哈鏡是工人叔叔們利用?透鏡、凸鏡的原理,只是它在透鏡的后面涂上了一層水銀,而這就不是透鏡了,叫?面鏡、凸面鏡。

  5. 教師小結:今天,我們看到的這些鏡子真奇妙,能把東西放大、縮小,你還在什么地方見過這種鏡子呢?(望遠鏡、放大鏡、顯微鏡、眼鏡等等)幼兒說出各種鏡子,教師出示。

  6. 幼兒自由地玩望遠鏡、放大鏡、哈哈鏡等(自然結束)。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04-06

科學教案07-20

科學教案(經典)10-02

(精選)科學教案10-03

[精選]科學教案09-22

科學教案[精選]09-22

(經典)科學教案08-06

科學教案(精選)08-06

【精選】科學教案08-09

(精選)科學教案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