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科學教案范文匯編10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教案,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jù)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shù)谋匾恼{(diào)整。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科學教案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通過動手操作,幼兒能想出物體轉(zhuǎn)動起來的方法。
2、能在生活中找出一些物體轉(zhuǎn)動的現(xiàn)象,并體驗成功感。
3、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fā)幼兒樂于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活動準備:
各種球、硬幣、積木、瓶蓋、陀螺、熟雞蛋等。
活動重難點:
活動重點:理解轉(zhuǎn)動的含義。
活動難點:怎樣讓物體轉(zhuǎn)起來。
活動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雞蛋會轉(zhuǎn)動。
1、“小朋友你們看,這是什么?”教師提問,并出示熟雞蛋。
2、教師:“誰有好辦法能讓它站起來,還不打破?”
幼兒嘗試自己的各種想法。
3、教師將雞蛋立起來,用手轉(zhuǎn)動它,雞蛋轉(zhuǎn)動著站立起來。
4、教師:“雞蛋是怎么站起來的?”“它在怎么動?”
幼兒討論,說出自己的想法,再次嘗試。
5、師小結(jié):什么叫轉(zhuǎn)動?轉(zhuǎn)動就是繞著圈動,圍繞著中心運動。
二:幼兒通過嘗試體會轉(zhuǎn)動的含義。
1、教師出示皮球,請個別幼兒上來讓大皮球轉(zhuǎn)動起來,并說說你是怎樣讓皮球轉(zhuǎn)起來的。
2、請小朋友用教師提供的各種東西讓他們轉(zhuǎn)起來,并想想你是怎樣讓它們轉(zhuǎn)動起來的?
3、幼兒大膽嘗試各種活動,教師巡回指導。
4、提問幼兒:
(1)誰讓硬幣轉(zhuǎn)動起來了?拿硬幣的幼兒都來表演一下,成功的講出方法,不成功的講講失敗的`原因。
(2)以此類推,讓同樣拿積木、陀螺、瓶蓋的幼兒各自講講自己成功的經(jīng)驗和不成功的失敗原因,以便讓幼兒互相吸取經(jīng)驗。
5、教師小結(jié):剛才小朋友都講了,要想讓物體轉(zhuǎn)動起來,就要先那好它,在給它一個力,轉(zhuǎn)動時手腕要靈活,用力均勻,力氣小了,它不轉(zhuǎn)或轉(zhuǎn)的時間短,力氣太大會轉(zhuǎn)不起來。
6、幼兒再次嘗試,體驗成功的喜悅。請幼兒將每一類物品都嘗試著轉(zhuǎn)一轉(zhuǎn)。
三:請幼兒說一說在生活中還見過哪些物品能轉(zhuǎn)動。
四:戶外尋找物體轉(zhuǎn)動的現(xiàn)象。
五:玩風車、陀螺、轉(zhuǎn)椅等,活動結(jié)束。
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在各種各樣的游戲活動和感知活動中,鞏固幼兒對磁鐵特性的了解,進一步感知磁鐵能吸鐵。在操作活動中,培養(yǎng)幼兒觀察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體驗成功的快樂。以親子游戲為載體,促進家園良好教育活動的形成,增進親情感。
活動準備:
已有知識的準備。
物質(zhì)準備:
磁鐵、各種鐵制品、木制品、線、塑料品、小魚、小雞、金魚竿、沙盤、玻璃杯、記錄紙。
情景準備:
小雞吃面包的場景、釣魚的場景。
活動過程:
1、游戲引入
教師出示各式各樣的磁鐵。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好多好多的磁鐵,小朋友們看一看,你們喜歡嗎?在每一組里,老師也為小朋友準備了好多好多的磁鐵,下面請小朋友當當黑貓警長,自己看一看,在你們的桌子上面有哪些種類的磁鐵,請你們告訴自己的爸爸或媽媽,你看到的磁鐵是什么樣子的,然后自己把它記錄在老師發(fā)給你們的記錄紙上。
2、教師指導。
教師評價:小朋友們真能干,記錄得好好喲,不僅畫得好,還畫得多,真能干!現(xiàn)在有這么多的磁鐵,我們就來玩一玩磁鐵游戲好不好?
生:…….
游戲:玩小魚
師:小朋友注意看一看,在你們桌上面的水杯中有好多好多的小魚,但它們現(xiàn)在都到水底里去了,小朋友們,你們用什么方法讓它從水底升到水面上來呀?現(xiàn)在請小朋友自己試試,家長可不許幫助小朋友喲,試試沒成功也沒關系的。
生:游戲開始 師:有小朋友成功了,現(xiàn)在請成功的小朋友告訴小伙伴們,你是用什么方法讓小魚兒升到水面上來的,讓爸爸、媽媽給你記錄下來。(如果有幼兒沒有成功,教師及時請成功的幼兒演示,加以鼓勵。)師:小朋友們真能干,讓小魚在水中跑來跑去的,真聰明。老師好羨慕你們喲。你們比奧特曼還有本事。
3、磁鐵的特性
師:小朋友,你們比奧特曼還聰明,那肯定知道磁鐵有些什么本事呢?下面請小朋友來做個實驗,你們就確定磁鐵有什么本事了。然后告訴你們自己的家長,行嗎?
師:請小朋友把紙盒里的東西全部倒在盤子里,每個小朋友認一認,是些什么東西。然后每個小朋友都拿上一塊磁鐵,去接觸盤子里的那些東西,看一看,會出現(xiàn)什么情況。開始!
生:做實驗師:小朋友,做好了沒有?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生:做好了。磁鐵上粘了回形針、鐵釘,好多東西喲。
師:有沒有小朋友磁鐵上什么都沒有粘到的,請舉手。生:我沒有師:沒關系,把你的磁鐵放在這上面,有了沒有?
生:有了。師:你們磁鐵上粘的'都是什么材料做成的?生:都是鐵。師:對,都是鐵,這說明磁鐵有什么本事?
生:能吸鐵。師:好,小朋友們真聰明,實驗出了磁鐵能吸鐵的本領,還告訴了自己的爸爸媽媽,讓他們給你們記錄了下來,好能干!!! 請小朋友把你們的盤子和紙盒放在桌子的下層。
玩樂活動:釣魚、雞吃面包師:下面再玩釣魚、雞吃面包的游戲,同樣是利用剛才學的磁鐵的本事來玩,這兩個游戲可以選擇一個玩樂?纯茨膫小朋友最聰明。
生:釣魚和玩雞吃面包的游戲
師:獎勵玩的好的小朋友。
延伸活動:
師:請小朋友回家以后,觀察我們實際生活中那些物品里面含有磁鐵。把它記錄下來帶到幼兒園。
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知道飲料是多樣的,在自制飲料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有些物品能溶于水。
2.嘗試用常見的飲料粉自制飲料,并能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
3.體驗積極動手嘗試自制飲料的快樂,懂得安全飲用飲料的常識。
4.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5.通過觀察、交流與討論等活動,感知周圍事物的不斷變化,知道一切都在變。
活動準備
1.課件。
2.飲用水、奶粉、橘子粉、可可粉、酸梅粉、糖、透明一次性杯、吸管、攪拌勺,教師用自制好的各種飲料布置的“飲料展覽會”。
活動過程
1. 參觀“飲料展覽會”,知道飲料是多種多樣的。
(1)教師:小朋友,今天我給大家?guī)砗芏嗝牢兜娘嬃希覀兿葋砜匆豢,請小朋友們猜一猜這些飲料是什么口味的。
(2)幼兒猜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幼兒仔細觀察,比較飲料的顏色,也可以讓幼兒聞一聞飲料的'氣味,發(fā)現(xiàn)不同之處。
(3)品嘗。請小朋友用手中的吸管嘗一嘗,說一說他們的味道,看看剛才猜得對不對。
2.幼兒動手自制飲料,觀察物品的溶化過程。
(1)教師示范。
教師:小朋友,剛才這些美味的飲料都是老師自己制作的。你們想不想知道是怎么制作的?
a.出示自制飲料的材料,并進行介紹。
b.示范制作飲料的過程:盛1勺飲料粉放入杯中,加入半杯水,邊用攪拌勺攪拌邊引導幼兒仔細觀察飲料粉在水中的變化。教師:飲料粉去哪了?水發(fā)生了什么變化?(了解溶解及水變色的原因)然后根據(jù)自己的口味添加糖。
(2)幼兒第一次調(diào)飲料:嘗試用一種材料制作飲料。
請幼兒自主選擇1種材料制作飲料。鼓勵幼兒互相欣賞配制好的飲料,并互相比較它們的顏色、氣味,然后各自品嘗自己的飲料。說一說喝了自己制作的飲料有什么感覺。
(3)幼兒第二次調(diào)飲料:嘗試用兩種材料制作飲料。
a.和幼兒討論:這些飲料粉可不可以混在一起制作飲料呢?哪兩種混在一起能更好喝呢?
b.引導幼兒根據(jù)自己的喜好嘗試用兩種飲料粉配制飲料,探索發(fā)現(xiàn)兩種飲料粉溶化的奇妙變化。
3.幼兒品嘗飲料,知道應該安全飲用飲料。
(1)引導幼兒看一看、聞一聞、嘗一嘗、說一說自制的飲料,將配制好的飲料與小伙伴共同品嘗,分享快樂。
(2)喝了這么多飲料,你有什么感覺?
幼兒共同討論喝飲料時應該注意的問題,引導幼兒懂得劇烈運動后不能喝飲料,喝飲料適應適量,少喝冷飲及碳酸飲料等。
4.課件學習。
出示課件,了解常見的、健康的飲品的制作方法,請感興趣的幼兒回家制作。
教學反思:
引領幼兒再次深入地進行探索,給幼兒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間。
整個活動,給予幼兒較寬松的氛圍,教師只是充當了活動中的支持者,鼓勵者,合作者,引導者,用心傾聽幼兒的表述,并及時的梳理與小結(jié)。
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能辨別自然界中的一些聲音,了解耳朵的用處非常大。
2.分貝填充不同的材料,自制3-5只能發(fā)出不同聲音的響罐,感受他們聲音的不同。
3.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4.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活動準備
易拉罐、紙、沙、木珠、米等。
活動過程
1.響罐在小朋友的手中發(fā)出了不同的聲音,有時像下大雨的聲音,有時像下小雨的聲音。小朋友們,你們猜一猜,這些響罐里裝的是什么?
2.搖一搖,聽一聽不同的物體在易拉罐里發(fā)出的'聲音。
分別將紙放進易拉罐、沙放進易拉罐、木珠放進易拉罐、大米放進易拉罐,讓幼兒辨析聲音。
3.教室里海藏著許多可以發(fā)出聲音的物品,請你把這些物品找出來吧!
4.聽辨打擊樂器的聲音。
小建議
1.請用響罐為好聽的樂曲加上優(yōu)美的伴奏。
2.關注生活中不同的聲音,嘗試模仿各種聲音。
教學反思:
這節(jié)課中,我覺得我的活動提問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提問的效果也很好。可以說在大家的討論下,提問的有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幼兒不僅會說了,而且還更會問了。這樣的自由探索活動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也激發(fā)了他們的學習熱情。孩子們在輕松、愉快地氛圍中,發(fā)揮了他們在活動中的主動性,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發(fā)展。
科學教案 篇5
學習目標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13個字。正確讀寫“掌聲、文靜、姿勢、情況、鼓勵”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人物的內(nèi)心情感。
3.通過語言和動作的描寫來理解課文內(nèi)容,知道人與人之間都需要關心、鼓勵,懂得要主動地關心、鼓勵別人,也要珍惜別人的關心和鼓勵。
4.抄寫最讓自己感動的句子。
。c評:第四條是知識積累方面的,應該寫在第一條的后面。還少一條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方面的目標,最好再單獨寫出來,這樣更明確?梢允牵哼M一步感受愛心,努力奉獻愛心)
重點難點
1.引導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nèi)容,感受英子在掌聲前后的變化及兩次掌聲的含義。(點評:把“把握課文內(nèi)容”改為“了解課文內(nèi)容”更符合年段要求,不然要求就高了,學生不容易達到,再說“把握課文內(nèi)容”也不是本課的重點。如果把它當成重點,就會影響更主要的任務)
2.通過語言和動作的描寫來體會英子的心理變化。
教學過程
一、導語渲染,啟動情感
同學們,剛才我們用熱烈的掌聲向老師們表示了歡迎,生活中你接受過別人給你的掌聲嗎(結(jié)合生活體驗談)?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就是《掌聲》,齊讀課題。文中的“掌聲”是送給誰的?(點評:聯(lián)系生活實際,導入課題,喚起對本課學習內(nèi)容的相關體驗。方法一般,但比較實用。最后過渡到下一環(huán)節(jié),直指本文主要人物)
二、整體感知,體驗情感
1.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邊讀邊思考:英子是個什么樣的小姑娘?
2.學習生字詞:
。1)指讀生詞,小老師領讀。
。2)理解“猶豫”和“憂郁”的意思?偨Y(jié)解詞的'方法。
。3)多音字組詞“落”、“調(diào)”。
3.說說英子是個怎樣的小姑娘?
三、品賞朗讀.領悟情感
。ㄒ唬⿲W習第一自然段,感受“憂郁”
。ǔ鍪镜谝蛔匀欢危┱埥Y(jié)合第一自然段中的詞句談談英子是一個什么樣的小姑娘?她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1.當學生說到“她很文靜,總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睍r,
。1)理解“默默地”是什么意思?應該怎么讀?
(2)想象一下當時同學們在干什么,引讀“當同學們()的時候,她總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保c評:想象體驗英子此時的心情,為進一步理解英子性格的后來的變化做鋪墊。請注意:想象體驗是閱讀的一種方法,也是走進文本的一條途徑)
。3)英子的內(nèi)心會是怎樣的?體會著她的內(nèi)心感受讀這個句子。
2.當同學們說到“上課前她總是早早地就來到教室,下課后,她又總是最后一個離開。”時,她為什么這樣做?加重“早早地”和“最后一個”。
3.當學生說到“因為她得過小兒麻痹癥,腿腳落下了殘疾,不愿讓別人看到她走路的姿勢!睍r,理解“小兒麻痹癥”。
4.兩個“總是”說明什么?你從中體會到什么?
5.英子就是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生活著,課文中有一個詞最能表現(xiàn)英子是一個什么樣小姑娘。到文中去找一找。(點評:應點出到第四自然段中去找,不然太費時)
生齊說:憂郁(教師板書)。(點評:理解英子憂郁的心情,采用了兩種走進文本的方式:一是抓住重點詞語,即品評;二是想象情境,體會人物心情。不過重點詞語抓得稍多一些,可以再有所取舍)
。ǘ⿲W習第四自然段,感受“開朗”
過渡:通過朗讀大家知道了這是一個憂郁的小姑娘,大家繼續(xù)讀課文,看看她還是個怎樣的小姑娘?
(出示第四自然段)“從那以后,英子就像變了一個人似的,不再像以前那么憂郁。她和同學們一起游戲說笑,甚至在一次聯(lián)歡會上,還讓同學教她跳舞。”
她還是一個憂郁的孩子嗎?那她是一個什么樣的孩子?開朗(教師板書)
師指黑板:一對反義詞出現(xiàn)在同一個孩子身上,你對這件事有什么想法?有什么問題嗎?
科學教案 篇6
一、活動目標:
1、通過游戲,認識水果的外形和特征。
2、重點認識柚子的外形及特征。
3、在活動中,體驗游戲的快樂和新奇。
二、活動準備:
1、各種水果:1個橘子、2個蘋果、2個柿子、2個獼猴桃、2個石榴、3個香蕉、柚子若干
2、音樂磁帶、錄音機、魔術屋
三、活動過程:
(一)送禮包
1、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個禮包,請小朋友猜猜里面會有什么?
(出示禮包)(1)這是什么?黃黃的,彎彎的.,像月亮。(香蕉)
。2)我看到的是圓圓的,橘黃色的,里面是一瓣一般的。(橘子)
依次出示:1個橘子、2個蘋果、2個柿子、2個獼猴桃、2個石榴、3個香蕉。
2、——哇!這么多的水果,讓我們一起來數(shù)一數(shù),依次數(shù)出各種水果的個數(shù),將水果放入禮包。
(二)找水果
1、這么多的水果,可喜歡你們了,他們要和小朋友玩躲貓貓的游戲。(請幼兒閉上眼睛)水果寶寶去哪了?我們一起來喊:“水果寶寶你在哪?……”
2、這是個魔術箱,我們一起來問問它,水果在不在里面?
“蘋果蘋果快出來,蘋果蘋果快出來”(從魔箱中出示蘋果)
——依次類推,將所有水果出示。
(三)和水果做游戲
1、幼兒人手一個水果,老師說出一種水果,幼兒對應將該水果舉起來。(游戲玩兩遍)然后將水果放入籃子。
2、——哇!這么多水果都從魔箱中變了出來,魔箱真厲害,我想這個魔箱中一定還有其他水果呢!
——出示柚子,,請幼兒猜一猜這是什么?
聞一聞,提問:“這個柚子怎么吃?”
“里面的肉是怎么樣的?”
——出示切好的柚子,請幼兒觀察其特征,果肉一瓣一瓣的像月亮,是白顏色的,請吃過的幼兒說說:“是酸酸甜甜的”
(四)找柚子
在活動室的各個角落,找出柚子,人手一個
(五)延伸
帶著孩子一起吃柚子
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嘗試按照動物的某一特征進行分類。
2、喜愛動物,有興趣了解家畜和家禽。
3、知道動物是人類的朋友,要善待動物,萌發(fā)喜愛和保護動物的情感。
4、通過實驗培養(yǎng)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5、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fā)現(xiàn)。
活動準備:
1、PPT課件。
2、每人一份操作材料。
3、數(shù)組動物卡片(如雞、鴨、鴿、鵝、豬、羊、馬、牛等)農(nóng)場場景(農(nóng)舍、草地、山坡、小河等)。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1、觀察農(nóng)場場景
農(nóng)場里有些什么動物?
小結(jié):農(nóng)場里有雞、鴨、鵝、豬、羊、馬和牛。
2、簡單認識農(nóng)場里的小動物
他們都是我們的好朋友,小豬長得什么樣?
小結(jié):胖胖的身體、肥肥的腳、尖尖的耳朵、四條腿。
二、動物進農(nóng)舍
1、飼養(yǎng)員請客
農(nóng)場飼養(yǎng)員要請客了,猜猜請了誰?
小結(jié):是啊,請了雞、鴨、鵝、豬、羊、馬和牛。
2、按特征分類
飼養(yǎng)員準備了2大桌的食物,動物們要怎么坐呢?
小結(jié):我們可以仔細觀察它們哪些地方長得一樣的,根據(jù)特征來分類。
3、幼兒按動物們的某個特征進行分類。
4、交流不同的分類方法,并說一說各自的理由。
你是怎么分的,他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小結(jié):兩條腿,有翅膀,會生蛋的動物,我們叫它們家禽。四條腿,沒有翅膀的哺乳動物,叫做家畜。
三、動物就餐
1、按照家禽家畜分類
現(xiàn)在請你們按照家禽和家畜分成2桌。
小結(jié):小朋友的'本領真大,都幫小動物們找對了位置。
2、說說動物喜歡吃的食物
家禽家畜喜歡吃什么食物呢?
小結(jié):小雞喜歡吃小蟲。鴨和鵝喜歡吃河里的小魚。豬、牛、羊和馬喜歡吃草。
四、動物去散步:觀察農(nóng)場里的風景
農(nóng)場里有哪些漂亮的地方?
小結(jié):有草地、河流和山坡。
動物們喜歡去什么地方散步呢?
小結(jié):小雞喜歡去草地。鴨和鵝喜歡去小河。豬喜歡呆在豬舍里。羊、馬、牛喜歡去山坡。
活動反思:
活動中孩子樂于思考, 善于傾聽,體驗活動的快樂。但由于孩子受到經(jīng)驗、能力等諸方面的影響,在活動的過程中容易產(chǎn)生矛盾、問題、心理上也會出現(xiàn)不良反應,此時老師應根據(jù)不同情況進行有效引導,調(diào)整策略,在活動中,注意回應,幫助梳理,提升經(jīng)驗,整體推進孩子的發(fā)展。在多重分類的經(jīng)驗基礎上幫助孩子提升關于家禽與家畜的概念。 整個活動力求讓孩子玩的開心,學的有效,從而提高活動的有效性。
科學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喜歡接觸大自然,對大自然中的事物和現(xiàn)象感興趣。
2.培養(yǎng)觀察能力,發(fā)現(xiàn)聲音的不同。
3.在老師的引導下,能與小朋友交流發(fā)出聲音的方法。
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尋找聲音。
活動難點:發(fā)出聲音的方法。
活動準備物質(zhì)準備:寬敞、平整的野外場地。經(jīng)驗準備: 有自然日出游的經(jīng)驗。
活動過程
。ㄒ唬⿴ьI幼兒進行自然日出游,并交代任務,引起幼兒對活動的興趣。
今天的小任務就是去找一找哪里有聲音。請小朋友仔細去聽去尋找。
。ǘ┑酱笕恢腥ふ衣曇。激發(fā)幼兒的探究欲望。
1.教師帶幼兒邊走邊聽,聽一聽有什么聲音。
提問:你聽到了什么聲音?
2.請小朋友閉上眼睛,猜一猜你聽到的是什么聲音。
提問:你聽到的是什么聲音?請你來學一學。
3.請小朋友說一說自己是在哪里找到的聲音。
小結(jié):大自然中有許多的聲音,它們的聲音都是不同的。
。ㄈ┱堄變鹤杂商剿髦圃炻曇舻姆椒ǎ膭钣變哼M一步探究。
1.請幼兒想一想,怎樣能發(fā)出聲音。
提問:這么多奇妙的聲音,你有沒有什么好的辦法也能發(fā)出聲音?
2.請幼兒到大自然中去尋找工具,自己探索制造聲音的方法。
3.將幼兒制造的聲音對比,發(fā)現(xiàn)聲音的不同。
小結(jié):發(fā)出聲音的方法有許多,利用不同物體發(fā)出的聲音不同,幫助幼兒提升經(jīng)驗。
。ㄋ模┯螒颉堵曇糇冏冏儭,鼓勵幼兒繼續(xù)探究,發(fā)現(xiàn)聲音變化的方法。
1. 請幼兒用小朋友介紹的.方法再一次去制造聲音。
2.試一試如何讓聲音變大、變小。
3. 分享交流自己的好辦法。
(五)延伸:我們找到了這么多的聲音,回去在表演區(qū)表演童話劇的時候就可以用到今天我們發(fā)現(xiàn)的好辦法了,還可以制作樂器。
活動總結(jié)
1.本次活動內(nèi)容的選擇來源于幼兒的生活和興趣需要!3-6 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中指出:要讓幼兒親近大自然,喜歡探究。我們每次帶孩子到大自然中去進行自然日
活動的時候,孩子都有許多的發(fā)現(xiàn)個問題。所以我從幼兒的興趣出發(fā),設計了這個活 動,通過幼兒在大自然中的探索與發(fā)現(xiàn),幼兒的興趣很濃。使幼兒通過自己的主動探 索,更加的親近大自然,喜歡探究活動。
2.活動形式和教育手段選擇在大自然中學習,使幼兒更加的放松,有利于幼兒更加親 近大自然。教師可以更加有效地支持幼兒的自主探究活動。
3.《3-6 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中提出:教師要為幼兒提供自由交往和游戲的機會, 鼓勵幼兒自主選擇、自由結(jié)伴開展活動,讓幼兒體會交往的樂趣。在活動中,教師鼓勵幼兒自主選擇同伴,共同探究和交流。有利于更好的完成教育目標。
4.內(nèi)容的選擇來源于生活,回歸到生活中去。通過幼兒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的聲音,并探究出發(fā)出聲音的方法,更好的利用到游戲中,發(fā)揮活動真正的價值。
科學教案 篇9
一、教學目標
1.知道下雨前空氣溫度會增加。
2.知道用測量的方法可以明確空氣的溫度和降水的多少。
二、教學重點
嘗試根據(jù)空氣的溫度推測會不會下雨。
三、教學難點
了解計量標準的統(tǒng)一,才能得到正確的雨量測量效果。
四、教學準備
釘子.大頭針.木板.長頭發(fā).硬紙板.紐扣.線軸.小錘.膠水.兩粒小珠.彩筆。
塑料瓶.剪刀.透明膠帶.標尺。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檢查學生帶來的物品。
2.復習引入。
二、自主學習
下雨前,空氣的濕度會變大。我們通過觀測空氣的濕度變化,就可以判斷會不會下雨。
1.做個頭發(fā)濕度計。
2.小組合作來完成。
3.小組展示各自的成果。
4.師生小結(jié)。
5 在一個下雨天,觀察天空和地面的情景。記錄下來和同學交流。
活動時要注意安全。
6.分小組進行測量。小組匯報。
7.比較各小組測得的數(shù)據(jù),大家測量的雨量一樣嗎?說說這是為什么?
8.教師小結(jié)。
三、課后作業(yè):寫幾個描寫雨的成語。
第二課時
一、看云識天氣
1.回憶:下雨前,天是怎么樣的?你能描述一下嗎?
2.欣賞:剛才有同學說到下雨前天是陰沉沉的,烏云密布。老師這兒有很多云圖,
請你欣賞一下(用掛圖或課件出示各種各樣的云圖,包括積雨云.雨層云等能下雨的云,也包括高積云.高層云.卷云.卷積云.卷層云等不大可能下雨的云。可讓學生描述各種云的形狀.顏色.數(shù)量,在四人小組中交流)。
3.猜測:你認為什么樣的云會下雨?為什么?(學生說出自己的猜想和理由)
4.統(tǒng)計:對學生的猜想作一簡單的統(tǒng)計,只要他們舉手就可以了,可以看到很多學生都認為積雨云.雨層云會下雨。
二、觀察、比較雨的大小
1.組織學生描述雨景:你能描述你所見到的下雨時的情景嗎?
2.學生描述:有對形狀的描述,也有對雨量大小的描述,也可以是對雨中物體的描述。。
三、制作雨量器
1.教師肯定學生剛才的想法,告訴學生測量雨量大小的.工具叫雨量器,雨量的大小用毫升(ml)作單位。(板書:毫升ml)
2.出示氣象臺使用的雨量器,引導學生觀察氣象臺的雨量器。
3.學生制作,教師巡視,適時指導。
四、利用雨量器測量雨量的大小
1.給學生一些時間向其他組展示自己組的雨量器。
2.組織學生討論使用方法:你們準備怎樣使用雨量器?該注意些什么?
3.師生到室外繼續(xù)上課。教師模擬降雨,學生利用自制雨量器量雨。
4.指導學生讀出雨量的大小,提醒學生小心地把雨量器放在平坦的窗臺上,在與肉眼水平的位置上讀出降雨量。
五、激勵學生實際應用
1.談話:同學們,有了雨量器,今后下雨時,你們可有了用武之地,可以測測每次的降雨量了!
2.思考:在外面收集雨水時應該注意些什么呢?
3.交流注意點:
請同學們堅持測量,并作好記錄。兩個月后,我們將進行總結(jié)。
科學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嘗試運用多種方法讓瓶子發(fā)出聲音。
2、充分體驗游戲與在音樂中感受自制樂器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制作好的“會唱歌的瓶子寶寶”范例一個(在瓶子內(nèi)放入一些物品,使之發(fā)出聲音。)
2、歌曲《表情歌》音樂磁帶,幼兒自己自制好的人手一個畫有眼睛、鼻子、嘴巴的瓶子寶寶,各種操作材料(花生、黃豆、米粒、小石塊。)
活動過程:
一、出示“瓶子寶寶”激發(fā)幼兒學習的興趣。
1、以瓶子寶寶的口吻引入:
師:“聽說中一班的小朋友很聰明,今天我想跟你們交朋友做游戲,我也很棒哦!聽,我還會唱歌呢:小瓶子,真好玩,搖一搖,唱一唱,搖一下,唱一下,搖二下,唱二下,我的`本領大不大?”“你們喜歡和我交朋友嗎?今天我還邀請來了許多好伙伴呢!
2、讓幼兒和瓶子寶寶說悄悄話。
師:請小朋友輕輕地拿1個瓶子寶寶搖一搖,和瓶子寶寶說一句悄悄話吧!
二、引導幼兒思考。
1、出示會唱歌的“瓶子寶寶”讓幼兒觀察。
2、師:“怎樣讓你們的瓶子寶寶也唱起歌來呀?”(引導幼兒想象出讓“瓶子寶寶”唱歌的方法。)
三、提供操作材料,鼓勵幼兒大膽探索。
1、簡單介紹操作材料。
師:老師今天帶來了黃豆、花生、米粒、小石塊,小朋友自己也來動動手,想想辦法也讓你的瓶子寶寶唱起歌來,好嗎?(利用視屏展示儀一一出示材料,讓孩子了解材料)
2、提出操作要求:
師:待會兒小朋友可以選擇一樣材料放進瓶子里試一試,蓋上蓋子,搖一搖,聽一聽;它唱出來的歌聲是怎樣的?試好了以后,再換另一樣材料試一試,聽一聽,它們發(fā)出來的聲音一樣嗎?哪一種最響亮?
3、幼兒自由嘗試、探索。
①提醒幼兒注意傾聽裝不同材料的瓶子發(fā)出的聲音。
②鼓勵幼兒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
四、分享交流操作結(jié)果。
1、感受不同材料發(fā)出的不同聲音。
。ㄓ變鹤杂蛇x擇材料,嘗試瓶子寶寶會唱歌。)
師:誰愿意和大家分享你的發(fā)現(xiàn)呢?你在瓶子寶寶里面放了哪樣材料,它唱出來的聲音是怎么樣的?(引導幼兒講述自己的發(fā)現(xiàn),并搖一搖瓶子寶寶。)
2、小結(jié):小朋友說得真棒,豆子發(fā)出來的聲音很脆、很亮、最好聽;ㄉl(fā)出來的聲音較粗、較沉。米粒發(fā)出來的聲音沙沙沙,較輕、較小聲。小石塊發(fā)出來的聲音咚咚咚,最響。
3、放《表情歌》音樂,為樂曲伴奏。
師:現(xiàn)在我們每一個小朋友手上都有一個會唱歌瓶子寶寶,那我們來為歌曲伴奏好不好?
4、老師和幼兒一起手拿瓶子有節(jié)奏地打擊為樂曲伴奏。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精選)08-06
(精選)科學教案08-17
科學教案【經(jīng)典】08-24
(經(jīng)典)科學教案09-10
(精選)科學教案10-03
【精選】科學教案08-09
【經(jīng)典】科學教案10-15
科學教案07-20
[精選]科學教案09-22
科學教案[精選]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