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志遠觀后感(精選25篇)
當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吧,這時候,最關鍵的觀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觀后感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馮志遠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馮志遠觀后感 篇1
馮志遠是一個很平凡的教師,在三尺講臺上默默耕耘了四十多年,不求任何回報,不求任何名利。他只是一個平凡人,和世人一樣有血有肉;是的,他只是在一個平凡的崗位上領悟教師這個職業(yè)的神圣好處。
“俯首甘為孺子!保氖论E讓每一個觀眾堅信他真的把教育當成自己的終生事業(yè)在執(zhí)行。有人告訴我像馮志遠這樣的人在如今的西部有很多!我想:正是由于有千千萬萬像馮志遠一樣的老師,才支撐起西部教育的一片天空!
看完影片,我又看了看有關馮志遠的相關的報道,馮志遠幾十年如一日,把自己寶貴的青春年華乃至畢生精力奉獻給了他所執(zhí)著熱愛的教育事業(yè)。在他雙目失明無法走上三尺講臺之后,仍然堅持在學生們的攙扶下為學生授課,他所教過的學生有一萬多人,可謂桃李滿天下。這種忠于教育事業(yè),幾十年如一日兢兢業(yè)業(yè)無私奉獻的精神,愛生如子執(zhí)著追求的精神,令人感動,真的是感動,也許他的事跡如今還鮮為人知,也許他的事跡還沒能感動中國!但是這個大漠里的老師!是真真正正的感動了我!可能他將影響我往后的一生那么長久……
老師,一個多么神圣而又偉大的字眼?一個影響著多少學子畢生前途的`職業(yè)?馮志遠用他的一生譜寫了一篇最為平凡,但卻極為感人的執(zhí)教生涯,他帶給我們的不僅僅僅是感動,還有千千萬萬學生,老師的一個典范,一個值得我們深思的典范。
看罷影片和相關報道,除了感動,還有些許慚愧!我也是一名教師,為自己一遇到困難就有畏難情緒而慚愧,為工作稍微多點就喊累慚愧……馮志遠像盞明燈,他告訴我什么叫奉獻,什么叫獻身教育事業(yè),什么叫真正的教師,作為一名青年教師,我將以馮志遠老師為楷模,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去,尊重和熱愛學生,將教育教學作為自己終生的事業(yè),奉獻自己的光和熱!
馮志遠觀后感 篇2
《馮志遠》短短一個多小時的電影,向我們講述了一個獻身教育事業(yè)的人民教師的楷模——馮志遠的教育人生。他為了教育事業(yè),毫無怨言地到一所靠近沙漠邊緣的學校教書。而后他又主動投身于西部教育事業(yè)中,讓孩子有書讀。
馮老師沒有驚天動地的事跡,但是他卻為教育事業(yè)奉獻了他的全部。真可謂是先了青春先終身。他深愛著自己的事業(yè),深愛著自己的學生。及時是當他的眼睛失明時,他也沒有放下教書育人的念頭。他深知自己遲早有一天會失明,因此,他為此做好了充足的準備工作,他背過了所有的課文。看到他失明時為學生講課的情形,聽著他用心背誦著《岳陽樓記》,我好感動啊。
最后,馮老師倒在了講臺上,多好的一位老師啊!個性是他離離開學校時說的那番句話——“同學們,我就要離開你們了,我講了一輩子課,這天卻不知所措。我愧對我的愛人,愧對我的孩子,更愧對你們,正因我再沒有潛質(zhì)把我的知識傳授給你們……”他的這番話深深感動了我。我想,這不正是千千萬萬個老師的真實縮影嗎?在我們的教育戰(zhàn)線上,其實有千千萬萬個“馮老師”一樣的老師,他們?yōu)榱俗约盒膼鄣慕逃聵I(yè),為了千千萬萬個渴求知識的孩子,在三尺講臺奉獻著自己的愛,也奉獻著自己的青春,還有很多老師也在奉獻著自己的將康!按盒Q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是馮老師的`寫照,是老師的一種悲哀。為什么只有燃燒自己,才能照亮別人呢?
“有一種人格,叫萬世師表;有一種經(jīng)歷,叫無悔人生;有一種情懷,叫鞠躬盡瘁。”這就是我們的馮老師,一個真真正正的好老師!
愿天下所有的老師都學習馮老師對教育事業(yè)的熱愛和執(zhí)著,學習馮老師對學生的關懷呵護。但是,我期望天下所有的老師還是要學會關愛自己的將康,只有有了健康的身體,才能更好的愛我們的學生,才能更好的做好“老師”!
馮志遠觀后感 篇3
影片里馮志遠老師站在會堂的講臺上說“起立”,臺下千萬個同學整潔地站起身,說“老師好”的壯觀場面,就是電影《馮志遠》中一個最為振奮人心的出色鏡頭。
影片敘述了馮志遠老師在寧夏中寧縣教書育人42年,清貧42年,培養(yǎng)出一萬多名學生,最后雙目失明的感人事跡,表達了馮志遠熱愛工作,熱愛孩子,對工作極度負責和默默奉獻的精神。
當我看到馮志遠已經(jīng)雙目失明,卻還堅持上課,最終因體力不支而累倒在課堂上時,我的'淚水不禁奪眶而出。啊,多么盡職盡責的好老師呀!他本來居住在繁榮昌盛的大城市——上海,可他卻心甘情愿到寧夏支教,千里迢迢地趕到那窮鄉(xiāng)僻壤——中寧縣的鳴沙中學。這里的條件一點不比上海好:透風的土坯房,冰冷的土坯坑,冒煙的土爐子,藥瓶改制的煤油燈,每月還只有十四斤的糧食供給……這么苦的生活,誰受得了呀?許多支教的年輕教師靜靜地離開了學校。我大惑不解:馮志遠怎么不和他們一起走呀?這時,我仿佛聽見馮志遠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孩子,你不懂,既然來到了這兒支教,就不能半途而廢,假如人人都因為怕苦而逃走了,那孩子們怎么辦?他們就讀不成書了。做人要對工作負責……”這時,我終于明白他為什么要那么勞累地為孩子們了?墒,超負荷的教學任務和先天性的眼病,依然使他的視力急劇惡化,最后竟雙目失明了!就算這樣,他還想要盡自己所能,為教學事業(yè)奉獻出一份光和熱。單就算是鐵打的人也會被累垮的呀!馮志遠最終累倒在課堂上。
縱觀古今中外,有多少人像馮志遠一樣盡職盡責?就說周恩來總理吧,他身為一國總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所有工作都可以讓下人去做,可他總要親自過目,就算是這樣,他也沒喊過一聲苦,總是勤勤懇懇地工作,為國家,為人民默默地奉獻。直到老年,他生了病,還依舊夜以繼日地工作,一分一秒也不肯錯過。再說毛澤東,林肯……他們不都是對工作負責,為人民默默奉獻的人嗎?他們和馮志遠是多么相似呀!
啊,多么偉大的馮志遠呀!我一定要向他學習,長大為國家作貢獻!
馮志遠觀后感 篇4
我是大雁口中的一粒草籽,從遙遠的江南飄落到這片生長著紅枸杞的地方。澎湃的黃河濤聲激蕩著我的情懷,肥沃的黃土地是我的第二故鄉(xiāng)。上蒼給了我這份崇高的職業(yè),我從此走上了三尺講臺。我的身邊亮起了一顆顆會眨眼睛的星星,我的心就在這純潔的時空里游弋。我愿做一束照亮童心的燭光。
看完這部感人肺腑的電影,大漠紅燭馮志遠的高大形象深深地烙印在了我的心中。每每看著班里一顆顆會眨眼睛的星星,我眼前總會浮現(xiàn)出他的身影。我欽佩他的博學多才、他的談吐非凡、他的剛正不阿、他的卓越奉獻……
無獨有偶,正值青春的他第一次走進鳴沙課堂的那一瞬間,我?guī)缀醴植磺逅邱T志遠還是我前陣子親眼看到親耳聽到的兩位老師:一位是南京行知小學校長楊瑞清;一位是教育學家李振村的啟蒙老師。這三者都毅然放棄了優(yōu)厚的物質(zhì)生活條件,義無反顧地選擇了在偏遠落后的小村莊從教,而且一干就是一輩子。這是一種怎樣的境界?這需要鼓足多大的'勇氣?這會承受怎樣的壓力?紅燭的亮度可能不同,但是紅燭的高度絕對相同。
紅燭,只燃燒在需要它的地方!當被問及為什么不回上海時馮志遠說,上海不需要我這樣的老師。上海真的不需要他這樣的老師嗎?不,任何地方都需要,但是寧夏更需要他的支援!他帶給寧夏孩子的不僅僅是別開生面的語文、歷史、地理、俄語知識,也不僅僅是做人的道理樹人的學問,而是他無愧于心的高尚師魂!
印象最深的是他給孩子們上高爾基的《海燕》,用簡陋的風琴、藍布、鐵板就營造出了一個激昂萬分、振奮人心的課堂教學氛圍,讓從未見過大海的孩子們身臨其境地體會感受,更用自己頑強勇敢的意志親身詮釋了“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的真諦!跋忍煜轮畱n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也是他的真實寫照。
他的學生是幸福的,因為紅燭照亮了他們前行的路;他的家人是幸福的,因為擁有一位如此偉大高尚的親人;他自己也是幸福的,因為在三尺講臺上,他揮灑的青春汗水澆灌出了桃李滿天下……
馮志遠觀后感 篇5
看過了電影《馮志遠》我才深深的了解了什么叫做辛勤的園丁,才懂得了什么叫做蠟炬成灰淚始干。作為一名教師的我,被深深的震撼了!
作為教育教學工作者,馮志遠為了教育事業(yè),為了學生奉獻了自己的青春乃至生命。四十年如一日,默默的為學生耕耘著。
1958年,馮志遠響應國家號召,自愿去到我國西部偏遠貧困山區(qū)支教,新婚一年,選取離別,難道就沒有眷戀?不!在他的心中,有對上海的牽掛,有對幸福的依戀,更有對妻子的不舍,但更多的則是愛祖國,甚至愛祖國勝于愛自己呀!要知道響應祖國的號召就是馮志遠的畢生理想。
一個來自大城市的年輕人,從此以后就把他的滿腔熱情和畢生精力都奉獻在這荒涼的沙漠中……艱苦的工作條件是我們難以想像的,但是馮志遠卻在那里整整工作了42個年頭!把他人生最完美的年華都奉獻給了寧夏的教育事業(yè)!
尤其令人感嘆的是馮志遠由于長期在惡劣的'條件下工作,眼睛嚴重受損,最后雙目失明。就是在這樣的狀況下,馮老師仍然讓學生攙扶著,堅持給學生上課!他愛生如子,那暖暖的師生情,燙慰我們每個人的心。
在他的心目中,寧夏的學生就是最重要的!
年界70的馮志遠由于身體原因不得不離開講臺,離開他工作了大半輩子的寧夏時。大街上滿是送行的人群,主題曲《遺愛》在耳邊一向清晰,歌聲中,我是越發(fā)渺小。
深受感動的我淚水一次一次的奪眶而出,我控制不住自己!
馮志遠是一個很平凡的教師,在三尺講臺上默默耕耘了四十多年,不求任何回報,不求任何名利。他只是一個平凡人,和世人一樣有血有肉;是的,他只是在一個平凡的崗位上領悟教師這個職業(yè)的神圣好處。
“俯首甘為孺子!,他的事跡讓每一個觀眾堅信他真的把教育當成自己的終生事業(yè)在執(zhí)行。有人告訴我像馮志遠這樣的人在如今的西部有很多!我想:正是由于有千千萬萬像馮志遠一樣的老師,才支撐起西部教育的一片天空!
馮志遠觀后感 篇6
在蒼茫的大海上,風聚集著烏云。在烏云和大海之間,海燕象黑色的閃電高傲地飛翔。
在漫漫的沙海上,風卷著黃沙,在黃沙和狂風之間,一位老師像一只海燕,流放著駱駝的韌性,奮力地前行。
一只來自海上的海燕,卻飛翔在漫漫黃沙中,飛翔了四十二年,遠離了親人,遠離了養(yǎng)我育我的故鄉(xiāng),把對孩子的深深父愛,化作了飛翔的力量,大愛育生,報效國家!
那是何等的艱難!改造了一個新的環(huán)境,并把新的生命種下!一個眼神,一次家訪,一句鼓勵的話語,燃起了一顆顆希望的火焰!
還有哪一種財富,能夠比得上,用一雙雙稚嫩的手捧起兩行燭光,夜送老師的情懷?
還有哪一種崇高,能夠比得上,用一雙大手輕輕地撫摸學生的頭,傳遞殷切的教誨?
一霎那,無邊升起的人性美,凝固在師生惜別的時刻;一瞬間,天下我的責任的使命感,淋漓地宣泄在充滿靈氣的課堂中。能用什么語言,還有什么詞匯來形容呢?一切都顯得那么渺小,那么蒼白!
于是,人言的險惡,生活的艱難,離別的`愁緒,都和那陣陣鳴沙聲合拍了。
這就是一名普通的支教教師馮志遠,一只飛翔在鳴沙中的海燕。
一個用生命沉浸事業(yè)的人,所堅守的事業(yè)又有怎樣的內(nèi)涵呢?用執(zhí)著撼動我們的心靈,用微笑凝練自己的人生。在他的身上,我們又品味到了中華民族的脊梁。
我們仿佛看到了戚繼光的“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仿佛看到了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仿佛看到了魯迅的“我吃的是草,擠出來的是奶和血”。位卑不敢忘憂國,一名最為普通的現(xiàn)代人民教師,譜寫了一曲高亢的愛國情歌!
曾幾何時,我們的身邊出現(xiàn)了一些變化,有的人埋怨薪水不高而怨天尤人,有的人眼紅酒紅燈綠而憤憤不平,有的人苦于底層多年而牢騷傷腸,有的人沉醉于小橋流水人家而失去了人生的理想,如今,馮老師給我們鑄造了一面最鮮亮的鏡子,這就是最美好的答案。
我們的使命,就是用一種執(zhí)著培育一種執(zhí)著;用一種責任種植一種責任;用一種希望換來一種希望,我們就要做當代的沙漠海燕,把生命的詮釋灑在三尺講臺上,把人生的幸福奠基在學生的幸福上。
感謝馮志遠老師,給我們上了最生動的一課。
馮志遠觀后感 篇7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一信念支撐著你走過了一個又一個春夏秋冬。馮志遠,一個平凡而又偉大的名字,叫響了整個中華大地。
有人說你像海燕,如海燕一般的在蒼茫的沙漠中展翅翱翔,不畏艱難。在寧夏這塊貧瘠的土地上,留下了你奮斗的足跡,細數(shù)每一個你跟學生在一起的日子,我相信你一定是幸福的,因為你曾經(jīng)說過:一輩子最快樂的日子就是和學生在一起的時光。
也有人說,你像明燈,驅(qū)除了夜的.黑暗,彰顯了人性的光明。馮老師,你還記得你離開鳴沙中學的情景嗎?你用心點亮的心靈之火,照亮了你前行的路。這一路走來就是四十多年,而你卻走得如此坦蕩、走得無怨無悔。
“生命應該有所堅持,而生存可以隨遇而安”。這不正是對你一生的最好總結(jié)嗎?在三尺講臺上你用豐富的知識和高尚的人格鑄就了生命的輝煌。默默無聞、甘于奉獻你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了華美的生命樂章。師愛無痕、大愛無言。你不是海燕,漫天的風沙卻阻擋不住你前行的腳步;你不是明燈,寧夏的枸杞卻因你而更加火紅。
前方的路,依然在腳下延伸,你對這片土地的熱愛,對學生的熱愛亦如這腳下的路,無止無盡。一位哲學家說過:“人的一生只有三個日子:昨天、今天、明天。昨天叫無奈,今天叫無畏,明天叫無悔。馮老師,此刻的你已年過花甲,當你回首往事的時候,不知道還能不能想起寧夏漫天的風沙,會不會記起風中悠揚的駝玲,記起你雙目失明之后慷慨激昂背誦的<岳陽樓記>,記起那個名叫”張建華“的學生。平凡孕育了你的偉大,從教的人生你有淚無悔。
”勤勤懇懇、默默無聞“這是老黃牛的精神;”采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這是蜜蜂的精神,燃燒自己,照亮了別人這是蠟燭的精神。世間萬物的存在,都有一種精神支撐著它。教師的存在呢?不正是因為有了像你一樣師德如海的精神嗎?
大愛無言,永照千秋!
馮志遠觀后感 篇8
11月24日,我校全體教師集體收看了電影《馮志遠》。在那90多分鐘的時間內(nèi)全場肅然,伴隨著風沙、駝鈴,我的心逐漸下沉。雙目失明、身體癱瘓、窮困潦倒、居無定所,可憐的人兒,凄苦的人生。我為馮老師鳴不平。帶著滿心的沉重,我離開了校園。
1949年的大學畢業(yè)生是何等的彌足珍貴。對于當時百廢待興的祖國來說,哪里都需要他,可以說,他不管走到哪里都是為祖國做出貢獻。他為什么要到那沙漠邊緣,而且一待就是40多年?晚飯過后,我再次走近馮志遠。
“我要上學!”這是一個8歲孩子的心聲。然而,迫于果腹之需,更多的父母選擇了讓孩子輟學!拔也幌矚g上語文課。”這是孩子們對語文學習的評價!案赣H病了,賣了紅棗好買藥!边@是曠課孩子的解釋。重溫這些情景,我讀懂了馮老師為什么要去那邊緣荒涼的地方。那是一片貧瘠的土地,那里迫切需要教育的春風。
孩子們抓起老師碗里的土豆,大口大口地吃著,連連發(fā)出“好吃”的贊嘆;迎著風、踏著沙,老師和孩子們尋找著野棗樹;“壺里的水是開的,告訴大家不要喝生水”……在這沙漠的.邊緣,馮老師用自己的愛心營建著綠洲。還有那自制的沙漏、洋鐵皮發(fā)出的雷聲……從這些樸實無華的生活細節(jié)中,我理解了他,那風沙肆虐的地方孕育著脈脈的溫情。離別時刻,自制的燭火組成了星光大道。孩子們是沉默的,可眼睛流露了感激與不舍。如今電影電視等媒體中,星光大道屢見不鮮,可是何曾有過這樣真切的眼神。
“支教一生失明無怨,燦然一笑回望無悔”。這句話的是馮老師對自己一生的概括。網(wǎng)絡上登載了一張老人的真實照片。照片上瘦弱的老人笑得很開心。奉獻一生,無怨無悔。老人是幸福的!
追尋幸福,人之本能。對于幸福,每人有不同的理解。生而有伴是幸福的,衣食無憂是幸福的,人生無怨無悔更是幸福的。馮老師失去了健康的身體,失去了妻兒的溫情,乍看之下,他一無所有。細心品讀,他用自己的人生贏得了一丗美名。為了孩子們更好地活著,他燃盡了青春熱血。盡管如今他躺在了病榻之上,但是他在人們心目中的形象很高很高。馮志遠老師得到了追尋的幸福。
馮志遠觀后感 篇9
“同學們,我就要離開你們了,我講了一輩子課,今天卻不知所措。我愧對我的愛人,愧對我的孩子,更愧對你們,因為我再沒有能力把我的知識傳授給你們……”這就是把一生獻給了西部教育事業(yè)的人民教師,雙目失明的主人公馮志遠在他最后一堂課上講的一番話,令我感動不已。
9月19日下午,我與我的學生一起觀看了電影《馮志遠》。1958年,從東北師范大學畢業(yè)分配到上海工作僅5年的馮志遠,辭別新婚妻子來到寧夏支援教育事業(yè)。他幾十年如一日,把青春年華獻給了教育事業(yè)。馮志遠支教整整42載,他顧不上視力的惡化,起早貪黑為孩子們備課、批改作業(yè),直到失明,依然憑著記憶為孩子們講課。他共教過1萬多名學生。退休后近十年時間里,失明的他每天義務為孩子們輔導功課,直到身患腦血栓,不得不離開大西北,離開割舍不下的孩子們……這是他以自己的行動表現(xiàn)出的真誠的情感、真摯的愛。這是他對孩子的愛,對教育事業(yè)的愛,對人民的愛,對社會的愛,對祖國的愛。馮志遠是一個平凡的.教師,但他卻做著不平凡的事。他的事跡使我更感覺到,教師崗位是一種辛勞、一種付出,也是一種收獲、一種享受。
教師是一個崗位、一種職業(yè),但更是一種責任。馮志遠從教47年,卻從未評過職稱。他不計個人得失,一心只為教育。燃燒自己,照亮別人,靠的是什么?是一種清醒的責任意識。馮志遠的事跡,感染人,鞭策人,激勵人。做像馮志遠那樣的合格的教師,是我考慮問題的特定視角和對自己的基本定位。我也會在自己平凡的教育崗位上,像馮志遠老師那樣愛崗敬業(yè)、不斷前進,恪盡職守、無私奉獻,將自己真誠的感情奉獻給我的學生,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實現(xiàn)教師與學生情感上的交流,真誠地做學生的良師益友。作為良師,我是學生思想上的引導者、人生道路的領航人;作為益友,我要轉(zhuǎn)變居高臨下的師生態(tài)勢,堅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爭做受學生愛戴、讓人民滿意的教師。
馮志遠觀后感 篇10
“同學們,我就要離開你們了,我講了一輩子課,今天卻不知所措。我愧對我的愛人,愧對我的孩子,更愧對你們,因為我再沒有能力把我的知識傳授給你們……”這就是把一生獻給了西部教育事業(yè)的人民教師雙目失明的馮志遠,在他最后一堂課上講的一番話,令我們每一個在大屏幕前觀看電影的觀眾都感動不已。
影片根據(jù)1958年從東北師范大學畢業(yè)的教師馮志遠,辭別新婚妻子和在上海的優(yōu)越工作來到寧夏,在寧夏中寧縣教書育人43年,培養(yǎng)出一萬多名學生的.感人事跡改編而成。影片通過講述馮志遠在寧夏期間點點滴滴的感人事跡,生動地展現(xiàn)了他愛崗敬業(yè)、恪盡職守、無私奉獻的崇高品質(zhì)。無疑,這部電影是成功的!影片用藝術(shù)的手法剪取了馮志遠支教生涯中不同時期的幾個段落,運用人性化、平民化的敘事風格再現(xiàn)了他愛生如子、傳授真知,為教育事業(yè)執(zhí)著奉獻的“師魂”,催人淚下、感人至深。我想,影片除了光影運用的技巧,音樂配合的恰到好處之外,這部電影真正成功的原因應該是:馮志遠老師的事跡!馮志遠老師幾十年如一日的感人事跡撼動了我們每一個人的心靈。
馮志遠老師說:“這個電影不止是我一個人的,也記錄了我們那一代人在教育戰(zhàn)線上對國家、對民族的情感。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是我們那一代人的生活理想和坐標!苯裉,我很自豪自己是以教師的身份聆聽馮老師這段話。無論時代怎樣前進,世界怎樣變化,總是需要有無私奉獻的教師來培育祖國的下一代!
也許我們得到的很少,也許付出很多時間很多精力看不到學生的進步,得不到家長的理解,每天的早出晚歸,忙忙碌碌,信念也會產(chǎn)生動搖,心里也會產(chǎn)生疑問:為什么要選擇這個職業(yè)?但是今天,我不會再這樣問自己!因為我看到了更偉大的靈魂,更高尚的人格!因為“教師”這個我們共同擁有的名字,讓我的心底充滿了自豪感和驕傲感!我想,終我一生也做不到馮老師這樣偉大,但是我會仰望馮老師這個偶像,不斷充實自己,為教育事業(yè)獻出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有一種人格,叫做萬世師表。有一種經(jīng)歷,叫做無悔人生。有一種情懷,叫做鞠躬盡瘁。
馮志遠觀后感 篇11
電影《馮志遠》講述的是盲人教師馮志遠40余載堅守講臺的感人故事。馮志遠教師支教邊疆,舍棄妻子與兒子,只身在外地教書。故事感人至深,在此,我想談一點我自己的感受。
馮老師拋家舍業(yè),扎根邊疆,與黃沙為伴,與艱苦為伍,在一片浩瀚的黃沙上用自己一生的默默付出為自己學生的人生中開辟出了片片綠洲。古人云:大愛無言,大象無形,大音希聲。馮老師把邊疆當作自己的第二故鄉(xiāng),化成照亮童心的紅燭,照亮了那一顆顆會發(fā)光的星星!对狸枠怯洝分小跋忍煜轮畱n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不只是范仲淹的內(nèi)心呼喚,更是馮志遠老師人生的真實寫照與至高追求。當馮老師白發(fā)坐在桌前,他是否還記得那個叫張建華的孩子“我要上學呢”的渴求,是否記得調(diào)動工作前夜孩子們含淚捧著的'煤油燈,是否記得自己慷慨激昂地指揮同學們朗誦《海燕》……我想,在講臺上的馮志遠老師是幸福的,和學生在一起的馮志遠老師的是幸福的。
但是,馮老師退休前也曾說到自己最對不起的就是自己的妻子和兒子。在家庭方面,馮志遠老師是極其不幸福的?赡軙腥苏f,為了大愛,馮老師只能舍棄小愛;為了大家,馮老師只能舍棄小家。可是我認為,教師這個職業(yè)本來就是要帶給別人幸福,教會別人幸福。我們能要求所有的教師為了學生的人生幸福從而放棄自己全部的幸福與生活么?這是否意味著所有的教師只有放棄了自己的幸福才配叫做好教師呢?
很多人將好教師定義為一心為公,全身心投入工作的人。誠然這樣的教師確實擔得起“人民教師”這四個字,但他們在將自己完全為國家付出時,對自己的家人是不負責任的。而且,馮老師40余載沒有家人的陪伴,少有感受家庭的溫暖,直到退休之后仍舊不得妻兒理解,心中充滿愧疚。讓這樣鞠躬盡瘁,為國家教育事業(yè)奉獻
馮志遠觀后感 篇12
看了電影《馮志遠》心靈又一次被洗滌,靈魂又一次被震撼,他那種為教育事業(yè)獻出自己青春和熱血的高尚情一操一深深感染了我,那種無私的敬業(yè)精神,忘我的工作熱情,高尚的師德,深深打動了我,使我久久不能忘懷。
馮志遠——四十幾年扎根西北,獻身西北教育,一個典型的模范故事。后面,電影的展開與延續(xù)那么平淡,平淡得幾乎讓我找不到什么故事情節(jié):浩瀚又缺少生機的黃沙漠,貧窮又落后的大西北,一個來自上海大城市的大學畢業(yè)生,被安排到一間狹小的屋子里開始了他的教書支邊生涯,與孩子的點點滴滴平凡的如沙塵……可是,當電影快要結(jié)束的時候,我不得不承認:這次電影看得真正有意義!當看到失明后的馮志遠老師躺在病房里的時候,我感覺喉嚨一下子堵得難受,眼淚再也控制不住地溢出了。那是怎樣的一段人生。耗莻有著先天一性一眼疾的馮志遠老師,遠離了大上海的妻兒,在黃沙漫天的`西北黃土地上無聲無響地生活了四十多年,直到無法執(zhí)教。四十多年哪,這漫長的時間,電影沒給我們展示多少馮老師的生活困難,可是這四十多年的艱苦生活和嘔心瀝血的付出終于使他的眼疾復發(fā),當滿頭銀發(fā)的馮老師坐在桌前會為自己的一生,我不知道此時的他耳邊是不是還回想著當年那個學生張建華單純又迫切的呼喊:我要上學呢!我也不知道馮老師眼前有沒有浮現(xiàn)出調(diào)到另一所學校時晚上房間外那兩排由學生手捧著為他照亮道路的紅燭光,我更不知道馮老師腦海里還記不記得眼睛剛失明時學校為家長及學生負責不得不讓他停課時他心里曾經(jīng)的失落與傷悲,但我可以肯定地說,他曾經(jīng)為之付出的幾萬莘莘學子耳邊肯定會常常回響著馮老師課堂上朗朗的背書聲,腦海里會展現(xiàn)出馮老師課堂上活潑有趣的情景,記憶中會浮現(xiàn)出與馮老師勞動時他娓娓動聽講述的三國故事……
這一切的一切,這平凡中的無私,不正是教師職業(yè)道德的最高體現(xiàn)嗎?不,應該說是作為一個人擁有高尚人格的最鮮明體現(xiàn)!
也許有人說他傻,是啊,他是真的傻——撇下了遠隔千里的大上海的妻兒,把人生最美好的光一陰一留在了大西北,與黃沙為伴,與貧窮為伍,生活孤孤單單,可是我覺得:或許馮志遠老師就是為那片黃沙地而生而存在,他的人生價值在那里得到了體現(xiàn)與升華,古人說得好:大一愛一無言,大象無形,大音希聲,我自始至終沒有聽到馮老師一句鏗鏘有力的話語,但我卻分明通過失明后的馮老師給學生背誦的那篇《岳一陽一樓記》中明白了他的心跡: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正是如馮老師那樣的平凡而偉大者,才聚成了中華幾千年挺一起中國的脊梁!而我無法不從這許許多多的中國人身上感受到千百年來中國人的那份堅忍、那份剛毅、那份大一愛一……正如馮志遠老師,沒有親情的付出,沒有索求的奉獻,才贏得了那么多的一愛一戴,才譜就了讓人感慨涕零的奉獻長歌,我也才真正讀懂了馮志遠老師那段獨白中的深刻內(nèi)涵:我是一顆種子,從遙遠的南方漂流到這生長著紅枸杞的地方,這肥沃的黃土地是我的第二故鄉(xiāng),我愿做一顆照亮童心的紅燭,照亮那一顆顆會眨眼的星星……
只要生命不息,心中就有無法遏止的繼續(xù)付出的渴望,是他們讓這大一愛一充盈在天地之間,生生不息!
馮志遠觀后感 篇13
上周三,我和學生觀看了電影<馮志遠>,被片中主人公那崇高的人格深深的折服,感動。我想,同樣作為教育教學工作者,馮志遠為了教育事業(yè),為了學生奉獻了自己的青春乃至生命。四十二年如一日,默默的為學生耕耘著……馮志遠,一位支教寧夏42載,傾心教化萬人而淡泊一生的師者,用對祖國、對事業(yè)、對學生的大愛,凝鑄成高尚的師魂,如一方堅而不脆、拙然如璞的賀蘭石,在歲月風沙的磨礪中,執(zhí)著地守護著心中那片希望的'綠洲。
在馮老師的身上,我看到了教師的光榮,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只是一味地埋怨學生,而自己真正又為學生做了什么? 同馮老師相比,我們?nèi)笔У氖钦嬲膼,是對所有孩子的愛。我們(nèi)绻耨T老師那樣,多份對教育事業(yè)的執(zhí)著,像馮老師那樣多一份對學生的真愛,也許我們的學困生就會減少,我們的課堂就會妙趣橫生,我們的學生就會變得更加可愛。與馮老師相比,我們做的太少太少了,使我找到了自己今后在教育教學方面的方向。雖不能像馮老師那樣,將畢生經(jīng)歷投入到教學中,但會以極大的熱情,去感染學生,教育學生,最終能找到自己生命的真諦……
馮志遠觀后感 篇14
今天,學校組織我們觀看電影《馮志遠》。觀看了這部電影后,我受益匪淺。
這部影片講的是1958年,從東北師范大學畢業(yè)的馮志遠,辭別了新婚的妻子,丟下了一歲多的孩子,離開了上海優(yōu)越的工作環(huán)境,來到寧夏鳴沙中學任教,四十年來,培養(yǎng)出一萬多名優(yōu)秀學生,而自己卻雙目失明的感人事跡。透過銀幕上馮志遠點點滴滴的育人事跡,一個愛崗區(qū)敬業(yè)、恪盡職守、無私奉獻的教師形象展現(xiàn)在了我的眼前,令我激動,催我沉思……
他的行為十分讓我感動。馮志遠老師為了教貧困山區(qū)的學生,離開了上海優(yōu)越的工作環(huán)境,離開了他的親人,一去就是四十年,觀后感《觀《馮志遠》有感作文》。這四十年內(nèi),他不計個人得失,總是無微不至地照顧著孩子們,關心著孩子們,讓他們在缺乏物質(zhì)條件的山區(qū)下健康地成長,盡可能地接受教育。為此,他的眼睛因時常勞累不能休息而雙目失明。他為山區(qū)孩子付出了那么多,可見他是一位如此負責任的教師。
我們與馮志遠相比,真是天壤之別。他對待工作是多么認真、仔細。而我們對待學習,卻是馬馬虎虎,連馮志遠老師的百分之一都不夠。我們要向馮志遠學習,學習他深入鉆研教學內(nèi)容,研究教學對象,以自己深入的研究帶動深入的`思考,把教書育人提升到科研的高度。片中馮志遠老師精心設計的《海燕》一課,讓那些沙漠里的孩子們第一次體會到了大海,那種從未有過的感覺,深深地震撼著孩子們的心,使他們的精神受到了洗禮,這個場面不就是教書育人的寫照嗎?
馮志遠未放棄追逐他的夢,雖然他已經(jīng)退休,課室里的每一塊粉筆,每張桌子都留下歲月的痕跡。我終于體會到了“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彼麨槿嗣穹⻊盏木裆钌畹乜淘谖业男睦。
馮志遠觀后感 篇15
今天,我?guī)е鴮W生觀看了電影<馮志遠>,被片中主人公那崇高的人格深深的折服,感動。我想,同樣作為教育教學工作者,馮志遠為了教育事業(yè),為了學生奉獻了自己的青春乃至生命。四十年如一日,默默的為學生耕耘著……
當看到他雙目失明后,為了能和心愛的學生在一起。為了能給他們傳授更多的知識時,央求校長能讓自己繼續(xù)工作。我不由的悄然淚下,我為在課堂上瀟灑自如,到背如流的講授<<岳陽樓記>>而感動,此時我的內(nèi)心當中充滿了對他的崇敬,“可敬的老師” “偉大的'老師” 。你真了不起。
當學生悄悄頭看我的表情時,我沒有掩飾自己。任自己的感情流露,讓淚掛滿面頰,讓學生看到真實的自我。在馮老師的身上,我看到了教師的光榮,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找到了自己,今后在教育教學方面的方向,。雖不能像馮老師那樣,將畢生經(jīng)歷投入到教學中,但會以極大的熱情,去感染學生,教育學生,最終能找到自己生命的真諦……
馮志遠觀后感 篇16
“教師,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是對教師這一職業(yè)偉大性的最好描述。但這種偉大同時也是由教師的師德體現(xiàn)出來的,教師職業(yè)道德的水平直接影響到青少年的成長。一個好教師不僅要讓學生學到知識,更要讓學生領悟做人的道理,學會做人。教師是學生的一面鏡子,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產(chǎn)生深刻影響,因此教師應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yǎng)和職業(yè)素養(yǎng),為學生樹立榜樣,這就要求每一位教師要樹立為人師表的榮譽感,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要保持較強的勤奮向上積極進取的精神風貌,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要有良好的行為習慣,特別是在日常生活中更要當好學生的表率。
馮志遠從教40余年,但卻從未評過職稱。他不計個人得失,一心只為教育。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用執(zhí)著的信念和博大的愛心播撒著教育的火種,馮志遠同志新婚不久就響應國家支持邊疆教育事業(yè)的號召,來到寧夏中寧縣鳴沙中學任教,后又主動轉(zhuǎn)到石空鎮(zhèn)關帝中學。清醒的責任意識,使他始終把祖國和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中,把祖國和人民的事業(yè)作為自己無上光榮的使命;使他能夠承受奏方面干擾、誘惑和沖擊,保持長久內(nèi)在動力,把祖國的`需要當作個人的需要,把自己的事業(yè)和人生價值與國家的發(fā)展建設聯(lián)系在一起。他用自己的生命和熱血詮釋著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深刻內(nèi)涵。我們現(xiàn)在比馮志遠所處的環(huán)境優(yōu)越許多。向馮志遠學習就應該深入研究教學內(nèi)容,研究教學對象,以自己深入的研究帶動深入的思考,把教書育人提升到科研的高度,以此支撐和提升教書育人的效果,增強教學內(nèi)容的說服力和震撼力,我們要深入學習馮志遠同志扎根西部、默默奉獻的理想信念,淡泊名利、大公無私的高尚品德,熱愛教育、辛勤耕耘的樸實作風,育人為本、矢志不渝的敬業(yè)精神,不斷增強人民教師的光榮感、責任感和使命感,做受學生愛戴、讓家長滿意的教師。要以自己的師德去影響學生,為人師表,以身作則,言傳身教。馮志遠的事跡,感染人,鞭策人,激勵人。他的事跡使我更感覺到,教師崗位是一種辛勞、一種付出,也是一種收獲、一種享受。
今后,我要以馮老師為榜樣,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一定要首先做到。以往我在工作中,有時會帶有急躁情緒,尤其在對待后進生時還不夠耐心,往往是批評多、幫助少,不能讓學生口服心服,從今以后,我要進一步加強自己的師德修養(yǎng),對待學生多一份耐心、多一份鼓勵、多一份幫助,力爭做到愛生如子,扎扎實實搞好教育教學工作。經(jīng)常加強理論學習,提升自己的思想覺悟,對自己高標準、嚴要求,讓自己無愧于教師的光榮稱號。
馮志遠觀后感 篇17
有一位成功的企業(yè)家說過一句非常平實但又富有哲理的話:把每一件簡單的事做好了就是不簡單,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了就是不平凡。看了電影《馮志遠》,我首先想到的就是這句話。
1958年,隨著一聲悠長的汽笛聲,滿載著上海支援寧夏文教大隊的列車緩緩地駛離了上海站。從東北師范大學畢業(yè)分配到上海工作的馮志遠辭別了新婚的妻子與溫暖的小家,帶著簡單的行李,踏上了西去的征途。
這一去,就是四十二年!四十二年啊,人生有幾個四十二年?馮志遠老師,把他的青春和一腔熱血奉獻給了大西北的教育事業(yè),奉獻給了寧夏千千萬萬個孩子們。他用四十二年來堅守著一個信念:一定讓大西北的孩子們用知識改變命運!就這樣,他住透風的土坯房,冰冷的土坯炕,用冒煙的土爐子做飯,自己動手用藥瓶改制煤油燈,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為了把綴學回家的學生返校上課,他不厭其煩地朝學生家里跑,苦口婆心地與家長談心…他用四十二年證明了自己是一個精神的強者。也正是這種信念的力量鑄就了馮志遠這個偉大的平凡教師,成為我們學習的楷模!
學習馮志遠使我更加認識到,踏踏實實地教書育人,做好每一件平凡的事是教師最起碼的責任;做像馮志遠那樣的合格教師,是我考慮問題的特定視角和對自己的基本定位。我們向馮志遠學習就應該深入研究教學內(nèi)容,研究教學對象,以自己深入的研究帶動深入的思考,把教書育人提升到科研的高度,以此支撐和升華教書育人的效果,增強教學內(nèi)容的說服力和震撼力,以應對互聯(lián)網(wǎng)覆蓋全球的今天。
馮志遠不懼清貧,不懼寂寞,遠離妻兒。他不是沒有常人的情感,"我已經(jīng)快十年沒摸到兒子的手了。"他愧疚地說:"我這一生最大的遺憾是對不起妻兒。"但是"如果現(xiàn)在讓我選擇,我還愿意當老師…"他把追求與奉獻當成一種責任,甚至當成一種享受。因此,不論在什么情況下,不論需要付出多大代價,他都能毫不動搖地常年堅持。馮志遠支教整整四十二載,他顧不上視力的惡化,起早貪黑為孩子們備課、批改作業(yè),直到失明,依然憑著記憶為孩子們講課。他共教過一萬多名學生。退休后近十年時間里,失明的他每天義務為孩子們輔導功課,直到身患腦血栓,不得不離開大西北,離開割舍不下的孩子們…這是他以自己的行動表現(xiàn)出的真誠的情感、真摯的愛。
看到這些,也使我回想起我從教多年的教學歷程。多年的教學實踐使我認識到:教師工作中感情的投入是不可缺少的。感情的投入給學生可親、可信的感覺,能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實現(xiàn)教師與學生情感上的交流。具體來說,就是嚴格要求與熱情關心相結(jié)合,知識交流與感情交流相結(jié)合,課堂講授與課后服務相結(jié)合,堅持言傳和身教相統(tǒng)一相結(jié)合,一個教師,具備這些,才是一個優(yōu)秀師者的良好素質(zhì)。所以,要真誠地做學生的良師益友。作為良師,我是學生思想上的引導者、人生道路的領航人;作為益友,我又必須轉(zhuǎn)變居高臨下的師生態(tài)勢,堅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這樣學生感到老師可親不可懼,可信不可疑。實踐證明,在學生心目中教師可親才可信,可信所講的道理才有說服力。這也就是教師教書育人中不可缺少的人格魅力!
當我看到馮志遠老師因沒有時間治病,最終導致了雙眼的失明,而且還要求站講臺的時候,我哭了,而且泣不成聲。我想,這不只是感情的`脆弱,我是真的感動了,被這個大漠里的老師,被這種偉大的師魂!我真想大喊一聲:馮老師,你是我的楷模!
馮老師的從教人生,充分說明了平凡可以鑄就非凡,非凡也總是從平凡開始。他把教師這份工作當成神圣的事業(yè),而且?guī)资耆缫蝗,這就是不平凡。
我想,要把平凡的工作做到極致,確非易事。一是要有強烈的事業(yè)心、責任感。就做好工作而言,事業(yè)心是前提,責任感是保證。事實一再告訴我們,如果沒有強烈的責任感,最簡單的工作也會經(jīng)常出錯。二是要有恒心和毅力。平凡崗位是最考驗人的,不是信心,而是恒心。凡是在平凡崗位干出成績的,都是能夠一如既往堅持的人。持之以恒、做好每一件平凡的事,應該成為我們每名教師的品質(zhì),這就是電影《馮志遠》給我的啟迪!
馮志遠觀后感 篇18
看了電影《馮志遠》心靈又次被洗滌,靈魂又次被震撼,他那種為教育事業(yè)獻出自己青春和熱血的高尚情操深深感染了我,那種無私的敬業(yè)精神,忘我的工作熱情,高尚的師德,深深打動了我,使我久久不能忘懷。
馮志遠——四十幾年扎根西北,獻身西北教育,個典型的模范故事。后面,電影的展開與延續(xù)那么平淡,平淡得幾乎讓我找不到什么故事情節(jié):浩瀚又缺少生機的黃沙漠,貧窮又落后的大西北,個來自上海大城市的大學畢業(yè)生,被安排到間狹小的屋子里開始了他的教書支邊生涯,與孩子的點點滴滴平凡的如沙塵……但是,當電影快要結(jié)束的時候,我不得不承認:這次電影看得真正有好處!當看到失明后的馮志遠老師躺在病房里的時候,我感覺喉嚨下子堵得難受,眼淚再也控制不住地溢出了。那是怎樣的段人生。耗莻有著先天性眼疾的馮志遠老師,遠離了大上海的妻兒,在黃沙漫天的西北黃土地上無聲無響地生活了四十多年,直到無法執(zhí)教。四十多年哪,這漫長的時刻,電影沒給我們展示多少馮老師的生活困難,但是這四十多年的艱苦生活和嘔心瀝血的付出最后使他的眼疾復發(fā),當滿頭銀發(fā)的馮老師坐在桌前會為自己的生,我不知道此時的他耳邊是不是還回想著當年那個學生張建華單純又迫切的呼喊:我要上學呢!我也不知道馮老師眼前有沒有浮現(xiàn)出調(diào)到另所學校時晚上房間外那兩排由學生手捧著為他照亮道路的紅燭光,我更不知道馮老師腦海里還記不記得眼睛剛失明時學校為家長及學生負責不得不讓他停課時他心里以前的失落與傷悲,但我能夠肯定地說,他以前為之付出的幾萬莘莘學子耳邊肯定會常;仨懼T老師課堂上朗朗的背書聲,腦海里會展現(xiàn)出馮老師課堂上活潑搞笑的情景,記憶中會浮現(xiàn)出與馮老師勞動時他娓娓動聽講述的三國故事……
這切的切,這平凡中的無私,不正是教師職業(yè)道德的最高體現(xiàn)嗎?不,就應說是作為個人擁有高尚人格的最鮮明體現(xiàn)!
也許有人說他傻,是啊,他是真的傻——撇下了遠隔千里的大上海的妻兒,把人生最完美的光陰留在了大西北,與黃沙為伴,與貧窮為伍,生活孤孤單單,但是我覺得:或許馮志遠老師就是為那片黃沙地而生而存在,他的人生價值在那里得到了體現(xiàn)與升華,古人說得好:大愛無言,大象無形,大音希聲,我自始至終沒有聽到馮老師句鏗鏘有力的話語,但我卻分明透過失明后的馮老師給學生背誦的那篇岳陽樓記》中明白了他的心跡: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正是如馮老師那樣的'平凡而偉大者,才聚成了中華幾千年挺起中國的脊梁!而我無法不從這許許多多的中國人身上感受到千百年來中國人的那份堅忍、那份剛毅、那份大愛……正如馮志遠老師,沒有親情的付出,沒有索求的奉獻,才贏得了那么多的愛戴,才譜就了讓人感慨涕零的奉獻長歌,我也才真正讀懂了馮志遠老師那段獨白中的深刻內(nèi)涵:我是顆種子,從遙遠的南方漂流到這生長著紅枸杞的地方,這肥沃的黃土地是我的第二故鄉(xiāng),我愿做顆照亮童心的紅燭,照亮那顆顆會眨眼的星星……
只要生命不息,心中就有無法遏止的繼續(xù)付出的渴望,是他們讓這大愛充盈在天地之間,生生不息!!
馮志遠觀后感 篇19
歲月如梭,師恩難忘。
當我寫完作業(yè),靜下心來的時候,記憶的心扉中總會情不自禁地浮現(xiàn)出我的老師那既慈祥,又嚴厲的面孔來。老師,如同個傳遞著許許多多知識的神圣的天使,全心全意地用自己的知識培育著我們成長。此時此刻,我真想對老師說聲:“老師,您辛苦了!”這種想法在看完了《馮志遠》這部打動人心的電影之后,就變得更加強烈了。
我校組織了學生觀看電影《馮志遠》。我認認真真地觀看完了整部電影,并從這部影片里面深深地感受到老師對學生無微不至的愛。這部電影大概為我們講述了這樣個扣人心弦的故事:
九五八年,從東北師范大學分配到上海工作的馮志遠老師帶著簡單的行李,來到了寧夏騰格里沙漠的中寧縣鳴沙中學教書。超強度的工作,惡劣的自然和生活環(huán)境使馮志遠老師的視力急劇惡化,終于,他什么也看不見了。失明之后,他憑借著驚人的記憶力堅持為學生授課。四十二年彈指揮間,年屆七十的馮志遠身體越來越差。最后,他不得不離開教書育人的三尺講臺。
電影的帷幕剛剛落下,我的眼淚就像斷線的珠子似地奪眶而出。馮老師的行為之所以能感動人心,是因為它心撲在了教育事業(yè)上,默默地為教育事業(yè)奉獻著,心想著學生,在自己失明的情況下,依然為學生講授功課。你瞧,影片中的'馮老師這種無窮無盡的關懷不也在我們的現(xiàn)實生活中處處體現(xiàn)出來嗎?這時,我的腦海里立刻閃現(xiàn)出我的老師可親可敬的面孔來。老師關心我的次數(shù)雖然數(shù)不勝數(shù),但是最讓我記憶猶新的就要數(shù)我的次生病的事了。那是件令我難以忘懷的事情:
在那個寒風刺骨的冬天,我聽別人說,在北風呼嘯的冬天里吃巧克力之類的東西不僅不會上火,還能增加身體的熱量,滋補滋補身子。涼颼颼的個中午,我正在做作業(yè),忽然想起了糖盒里還有巧克力。由于時的嘴饞,所以我吃了很多很多。到了學校后,“老毛病”扁桃體炎又發(fā)作了。我渾身熱騰騰的,十分難受,小臉蛋紅得像塊燒紅了的鐵。同學看見后,急急忙忙地走過來說:“要不要幫你打電話告訴你爸媽呀?”“不用了!”我低聲答道。見我不想回家,同學便急匆匆地跑到老師的辦公室告訴班主任老師。老師心急如焚,三步并作兩步地走到了教室,二話不說地把我扶到了辦公室。老師又是給我倒水喝;又是打電話,讓我的家長快點來接我;又是不時地撫摸著我的額頭,害怕我的病情惡化;又是陪著我說說話,以減輕我的痛苦?蠢蠋煘榱宋叶不停,我深深地感受到老師的關愛。想著想著,身體上的難受早已被心里的感激所代替,我霎時淚眼朦朧。
或許那時,我只是瞬間的感動,而在觀看了電影《馮志遠》之后,我的感動就更加深刻,也對老師這種關心學生的行為感嘆不已。感謝老師,感謝她對我們的無私奉獻。她雖然為了我們而付出了不計其數(shù)的汗水,可是卻從來沒有說過聲苦。
記得國務院的溫總理曾經(jīng)說過這么句話:“老師是太陽底下最崇高的職業(yè)!崩蠋煹拇_是非常值得我們尊敬,可是有些同學卻認為老師的嚴厲是在傷害他們。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嚴厲,也是種愛。單靠鼓勵式的愛是不夠的,這樣不但會使人因為時的成功而沖昏了頭腦,而且還會把人引入歧途。只有用嚴格要求的愛來平衡,才能使人有自信心,也有點警示感。總而言之,老師對學生的切作為,都是為了學生的前途而著想的。
老師,像個園丁,為我們這些祖國的花朵澆水施肥;老師,也像支蠟燭,燃燒自己,照亮別人;老師,更像盞明燈,把我們指向成功。讓我們起,在老師的呵護下,走向前方。長大以后,用我們的成就來回報老師吧!
馮志遠觀后感 篇20
我是個感情很脆弱的人,平時最怕看帶有傷感色彩的影視節(jié)目,當馮老師的學生王澤娟講到他們幾位同學陪同老師回長春老家的情景時,抑制許久的眼淚奪眶而出,發(fā)不可收拾,都被深深地感動了。當年青春瀟灑、意氣奮發(fā)的弟弟,時隔多年再次回來卻是步履蹣跚,雙目失明的老人,他的妹妹驚呆了,不敢相信眼前的切。
馮老師患有眼病,但為了他的學生,他放棄了治療,醫(yī)生勸他休息,他仍堅持備課、上課。直到雙目失明仍在學生的攙扶下走上講臺,用他淵博的知識澆灌學生的心田,這是世間最無私的愛,是對教育事業(yè)的無限熱愛,是對學生的無償關愛。
作為教師,我們也曾信誓旦旦,自認為和學生的關系很融洽,但那只限于對好孩子的欣賞。同馮老師相比,我們?nèi)笔У氖钦嬲膼郏菍λ泻⒆拥膼。有了馮老師這種對教育事業(yè)的執(zhí)著,有了馮老師這種對學生的真愛,也許我們的學困生就會減少,我們的課堂就會妙趣橫生,我們的學生就會變得更加可愛。
馮志遠老師給我們帶來太多的感動,他為了種大愛舍棄了小愛:他愛西部,扎根寧夏42年;他愛教育事業(yè),47年的執(zhí)教生涯桃李滿天下;他愛孩子,失明、癱瘓后,他的第個愿望仍然是“我愿意輩子和我的學生在起”。但是,他舍棄了上海的安逸生活,怠慢了對妻兒的照顧。在他對這種大愛的`幾十年如日地默默踐行中,他實現(xiàn)了投身教育的理想,40多年后仍收到他的第批學生的牽掛,他的故事感動太多太多的人……
感動的后面應該是行動,這是個我們身邊的英雄。我們應該深刻領會行動所蘊涵所體現(xiàn)的精神,從他的行動中尋找并追隨他與時代相契合的足跡。
以我的粗淺理解,我認為我們要學習馮老師的堅忍、堅韌和堅守。在貧困中,他甘于清貧,樂于奉獻,在家人的不理解中,他把無私的愛和知識傾注給了更多的孩子,他的堅忍使我從內(nèi)心生發(fā)出莫大的尊重和敬意。在疾病的折磨中,在生活的困難面前,他堅韌的毅力感染著他的學生們,也感染了得知他事跡的所有人。馮老師是東北師大的畢業(yè)生,他用他的經(jīng)歷告訴我們,他直記得并在努力踐行著“勤奮創(chuàng)新,為人師表”的校訓。他不僅廣博的知識令四十年前的學生贊嘆至今,他高潔的品質(zhì)更是影響了批批學生,無論他們最后成了北大的教授,還是成為工廠的修理工……
馮志遠老師在西部生活條件極其艱苦的時候去了西部,在西部教育極其需要教師的時候留了下來,在今天看來,學習馮老師也同樣具有時代性。
馮志遠觀后感 篇21
上周三,我和學生觀看了電影<馮志遠>;,被片中主人公那崇高的人格深深的折服,感動。我想,同樣作為教育教學工作者,馮志遠為了教育事業(yè),為了學生奉獻了自己的青春乃至生命。四十二年如日,默默的為學生耕耘著……馮志遠,位支教寧夏42載,傾心教化萬人而淡泊生的師者,用對祖國、對事業(yè)、對學生的大愛,凝鑄成高尚的師魂,如方堅而不脆、拙然如璞的'賀蘭石,在歲月風沙的磨礪中,執(zhí)著地守護著心中那片希望的綠洲。
在馮老師的身上,我看到了教師的光榮,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只是味地埋怨學生,而自己真正又為學生做了什么? 同馮老師相比,我們?nèi)笔У氖钦嬲膼,是對所有孩子的愛。我們(nèi)绻耨T老師那樣,多份對教育事業(yè)的執(zhí)著,像馮老師那樣多份對學生的真愛,也許我們的學困生就會減少,我們的課堂就會妙趣橫生,我們的學生就會變得更加可愛。與馮老師相比,我們做的太少太少了,使我找到了自己今后在教育教學方面的方向。雖不能像馮老師那樣,將畢生經(jīng)歷投入到教學中,但會以極大的熱情,去感染學生,教育學生,最終能找到自己生命的真諦……
馮志遠觀后感 篇22
看了電影《馮志遠》心靈又次被洗滌,靈魂又次被震撼,他那種為教育事業(yè)獻出自己青春和熱血的高尚情操深深感染了我,那種無私的敬業(yè)精神,忘我的工作熱情,高尚的師德,深深打動了我,使我久久不能忘懷。
馮志遠——四十幾年扎根西北,獻身西北教育,個典型的模范故事。后面,電影的展開與延續(xù)那么平淡,平淡得幾乎讓我找不到什么故事情節(jié):浩瀚又缺少生機的黃沙漠,貧窮又落后的大西北,個來自上海大城市的大學畢業(yè)生,被安排到間狹小的屋子里開始了他的教書支邊生涯,與孩子的點點滴滴平凡的如沙塵……可是,當電影快要結(jié)束的時候,我不得不承認:這次電影看得真正有意義!當看到失明后的馮志遠老師躺在病房里的時候,我感覺喉嚨下子堵得難受,眼淚再也控制不住地溢出了。那是怎樣的段人生。耗莻有著先天性眼疾的馮志遠老師,遠離了大上海的妻兒,在黃沙漫天的西北黃土地上無聲無響地生活了四十多年,直到無法執(zhí)教。四十多年哪,這漫長的時間,電影沒給我們展示多少馮老師的生活困難,可是這四十多年的艱苦生活和嘔心瀝血的付出終于使他的眼疾復發(fā),當滿頭銀發(fā)的馮老師坐在桌前會為自己的生,我不知道此時的他耳邊是不是還 回想著當年那個學生張建華單純又迫切的呼喊:我要上學呢!我也不知道馮老師眼前有沒有浮現(xiàn)出調(diào)到另所學校時晚上房間外那兩排由學生手捧著為他照亮道路的紅燭光,我更不知道馮老師腦海里還 記不記得眼睛剛失明時學校為家長及學生負責不得不讓他停課時他心里曾經(jīng)的失落與傷悲,但我可以肯定地說,他曾經(jīng)為之付出的幾萬莘莘學子耳邊肯定會常常回響著馮老師課堂上朗朗的背書聲,腦海里會展現(xiàn)出馮老師課堂上活潑有趣的情景,記憶中會浮現(xiàn)出與馮老師勞動時他娓娓動聽講述的三國故事……
這切的切,這平凡中的無私,不正是教師職業(yè)道德的最高體現(xiàn)嗎?不,應該說是作為個人擁有高尚人格的最鮮明體現(xiàn)!
也許有人說他傻,是啊,他是真的傻——撇下了遠隔千里的大上海的妻兒,把人生最美好的光陰留在了大西北,與黃沙為伴,與貧窮為伍,生活孤孤單單,可是我覺得:或許馮志遠老師就是為那片黃沙地而生而存在,他的人生價值在那里得到了體現(xiàn)與升華,古人說得好:大愛無言,大象無形,大音希聲,我自始至終沒有聽到馮老師句鏗鏘有力的話語,但我卻分明通過失明后的馮老師給學生背誦的那篇《岳陽樓記》中明白了他的'心跡: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正是如馮老師那樣的平凡而偉大者,才聚成了中華幾千年挺起中國的脊梁!而我無法不從這許許多多的中國人身上感受到千百年來中國人的那份堅忍、那份剛毅、那份大愛……正如馮志遠老師,沒有親情的付出,沒有索求的奉獻,才贏得了那么多的愛戴,才譜就了讓人感慨涕零的奉獻長歌,我也才真正讀懂了馮志遠老師那段獨白中的深刻內(nèi)涵:我是顆種子,從遙遠的南方漂流到這生長著紅枸杞的地方,這肥沃的黃土地是我的第二故鄉(xiāng),我愿做顆照亮童心的紅燭,照亮那顆顆會眨眼的星星……
只要生命不息,心中就有無法遏止的繼續(xù)付出的渴望,是他們讓這大愛充盈在天地之間,生生不息!
馮志遠觀后感 篇23
這個星期天,我和同學一起觀看了電影《馮志遠》,觀后,使我深深地感受到什么叫做辛勤的園丁,由此啟發(fā)到什么叫做”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的真實寫照。
馮志遠老師真像沙漠中一株生命力極強的沙棗樹,他扎根在沙漠地區(qū)的中學里工作。為了培育學生成才,他年復一年默默耕耘著,奉獻了自己一生寶貴的青春與年華。
在電影屏幕上,我看到了西北大沙漠上是多么的沉寂,多么的荒涼。一位來自上海年僅28歲的馮志遠老師騎著駱駝,帶著簡單的行李來到了鳴沙中學支教。就是這樣一位平凡的教師,懷著崇高的理想,追求不息的信念,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中不怕一切困難,迎難而上,不計較個人的辛勞,滿腔熱情,全身心撲在沙漠地區(qū)的教育事業(yè)上,培育了一萬多名學生。這仿佛是優(yōu)良的種子,給沙漠增添了無限的希望!
尤其令人感嘆的是馮志遠老師由于長期在惡劣的條件下工作,眼睛嚴重受損。是他,每到晚上,就在昏暗的煤油燈下,一手拿著放大鏡,一邊認真?zhèn)湔n,為學生批改作業(yè)。最后雙目失明。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學校領導為了照顧他,不用他再上課,但馮老師對教育工作”癡心“不改,仍然讓學生攙扶著,他憑著過硬的教學本領,堅持在講臺上為學生講課,傳授知識,深得學生的尊敬、愛戴。
沙漠地區(qū)的生活非常艱苦,在經(jīng)濟困難時期,他為了不讓學生曠課,把自己唯一的晚餐——(幾個番薯)讓給了學生吃,還有帶著學生在沙漠中艱難跋涉,尋找沙棗樹,把打下的沙棗讓給學生分享。
他艱苦工作42年,在人生的長河上只是一彈指間,但是對于一個人來說,42年就是一個人的大半生!馮志遠把他的一生精力都獻給了寧夏的教育事業(yè),獻給了西部的.孩子們。他就像沙漠中的一株沙棗樹——頑強、奉獻。
年界70的馮志遠由于身體的原因不得不離開講臺,離開他工作了大半生的寧夏。在學校大會堂上,他講的最后一堂課得到了全場的轟動,受到了人們最真摯的歡迎和最衷心的感謝!
《馮志遠》這部電影深深地感動了我,教育了我。我也是一位中學生,回想一下,我讀書的中學與沙漠地區(qū)的中學相比,不知要好多少倍,我也有像馮志遠一樣的老師教育我們,可我們卻不去珍惜。
現(xiàn)在,我終于知道了,我應學習寧夏學生那種刻苦求學的精神,好好學習,在老師的指導下,不堪學習上的一切困難,努力奮斗,茁壯成長!
馮志遠觀后感 篇24
公共事業(yè)局組織我們?nèi)珔^(qū)教師去濱海一中觀看電影《馮志遠》,心想就是一部普通電影?墒强赐曛髤s被這部電影深深的打動了。蠟炬成灰淚始干的詩句頓時涌上心頭 ,心中的思緒隨之飄動。
1958年的冬天,28歲的馮志遠聽從祖國的召喚,他毅然放棄了大上海安逸舒適的生活,來到西北邊陲寧夏支教。2001年夏天,71歲的馮志遠離開了寧夏。誰也沒有想到,在西部的土地上扎得如此之深,42年。〕錆M了他對教育事業(yè)的執(zhí)著和對學生的摯愛。
上《海燕》一課,聲情并茂的朗讀把學生帶到具體的情景中去,課堂上激情飛揚,把自己融化到教學的情境中。馮老師總是鼓勵學生,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閃光點。
馮志遠早年就被確診為視網(wǎng)膜色素變性,俗稱“夜盲癥”,據(jù)說這種病目前還沒有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唯一能做的就是千萬不能用眼過度?神T志遠每天都起早貪黑地備課、批改作業(yè),以至他雙眼的.視力每況愈下,最終導致雙目徹底失明了。這沒有影響到他進入學校,拄著一根細細的竹竿艱難的走上講臺。雙目失明的馮老師飽含激情的朗誦,真是對“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最好體現(xiàn) 。見此情景,我的眼前一片模糊,一種說不出的感覺。在漆黑的日子里,馮志遠的內(nèi)心是明亮的。
病榻之上的馮志遠依舊不忘教育事業(yè)不忘學生,說:“如果現(xiàn)在還讓我當老師,我依然愿意。雖然我看不見學生,下不了床,但我還能說話,我可以為學生們講講歷史,講講做人的道理。”馮志遠的精神感動著每一個人,激勵著每一個老師。
馮志遠觀后感 篇25
看了電影《馮志遠》心靈又一次被洗滌,靈魂又一次被震撼,他那種為教育事業(yè)獻出自己青春和熱血的高尚情操深深感染了我,那種無私的敬業(yè)精神,忘我的工作熱情,高尚的師德,深深打動了我,使我久久不能忘懷。
馮志遠——四十幾年扎根西北,獻身西北教育,一個典型的模范故事。后面,電影的展開與延續(xù)那么平淡,平淡得幾乎讓我找不到什么故事情節(jié):浩瀚又缺少生機的黃沙漠,貧窮又落后的大西北,一個來自上海大城市的大學畢業(yè)生,被安排到一間狹小的屋子里開始了他的教書支邊生涯,與孩子的點點滴滴平凡的如沙塵……但是,當電影快要結(jié)束的時候,我不得不承認:這次電影看得真正有好處!當看到失明后的馮志遠老師躺在病房里的時候,我感覺喉嚨一下子堵得難受,眼淚再也控制不住地溢出了。那是怎樣的一段人生。耗莻有著先天性眼疾的馮志遠老師,遠離了大上海的妻兒,在黃沙漫天的西北黃土地上無聲無響地生活了四十多年,直到無法執(zhí)教。四十多年哪,這漫長的時刻,電影沒給我們展示多少馮老師的生活困難,但是這四十多年的艱苦生活和嘔心瀝血的付出最后使他的眼疾復發(fā),當滿頭銀發(fā)的馮老師坐在桌前會為自己的一生,我不知道此時的他耳邊是不是還回想著當年那個學生張建華單純又迫切的呼喊:我要上學呢!我也不知道馮老師眼前有沒有浮現(xiàn)出調(diào)到另一所學校時晚上房間外那兩排由學生手捧著為他照亮道路的紅燭光,我更不知道馮老師腦海里還記不記得眼睛剛失明時學校為家長及學生負責不得不讓他停課時他心里以前的失落與傷悲,但我能夠肯定地說,他以前為之付出的幾萬莘莘學子耳邊肯定會常;仨懼T老師課堂上朗朗的背書聲,腦海里會展現(xiàn)出馮老師課堂上活潑搞笑的情景,記憶中會浮現(xiàn)出與馮老師勞動時他娓娓動聽講述的三國故事……
這一切的一切,這平凡中的無私,不正是教師職業(yè)道德的最高體現(xiàn)嗎?不,就應說是作為一個人擁有高尚人格的最鮮明體現(xiàn)!
也許有人說他傻,是啊,他是真的傻——撇下了遠隔千里的大上海的妻兒,把人生最完美的光陰留在了大西北,與黃沙為伴,與貧窮為伍,生活孤孤單單,但是我覺得:或許馮志遠老師就是為那片黃沙地而生而存在,他的人生價值在那里得到了體現(xiàn)與升華,古人說得好:大愛無言,大象無形,大音希聲,我自始至終沒有聽到馮老師一句鏗鏘有力的.話語,但我卻分明透過失明后的馮老師給學生背誦的那篇岳陽樓記》中明白了他的心跡: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正是如馮老師那樣的平凡而偉大者,才聚成了中華幾千年挺起中國的脊梁!而我無法不從這許許多多的中國人身上感受到千百年來中國人的那份堅忍、那份剛毅、那份大愛……正如馮志遠老師,沒有親情的付出,沒有索求的奉獻,才贏得了那么多的愛戴,才譜就了讓人感慨涕零的奉獻長歌,我也才真正讀懂了馮志遠老師那段獨白中的深刻內(nèi)涵:我是一顆種子,從遙遠的南方漂流到這生長著紅枸杞的地方,這肥沃的黃土地是我的第二故鄉(xiāng),我愿做一顆照亮童心的紅燭,照亮那一顆顆會眨眼的星星……
只要生命不息,心中就有無法遏止的繼續(xù)付出的渴望,是他們讓這大愛充盈在天地之間,生生不息!!
【馮志遠觀后感】相關文章:
馮志遠觀后感04-27
《馮志遠》觀后感11-06
《馮志遠》觀后感(精選35篇)10-21
《馮志遠》觀后感(7篇)11-28
《馮志遠》觀后感6篇12-04
馮志遠觀后感(精選28篇)04-28
馮志遠觀后感12篇12-13
馮志遠觀后感14篇11-08
《馮志遠》觀后感11篇11-07
馮志遠觀后感11篇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