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鳥朝鳳》觀后感
當觀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吧,需要好好地對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觀后感了。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觀后感頭疼,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百鳥朝鳳》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百鳥朝鳳》觀后感1
整部影片以主人公的回憶視角,展現(xiàn)了主人公童年時期跟著師父學嗩吶,期間經(jīng)歷了社會的巨大變化,人們開始推崇西方文化,嗩吶被人們忽視與遺忘,大部分人都放棄了嗩吶,只有他與師父依然堅守傳統(tǒng)文化的故事。
百鳥朝鳳,此曲一出,百鳥稱王,此曲的有深刻的淵源,只有像鳳凰一樣奉獻的人才有資格享有此曲。影片中把三個人與百鳥朝鳳聯(lián)系在一起,查老爺子,師父與竇村長。三人中有人配得上,有人配不上,配的上的人不允許給自己吹,配不上的人卻求別人吹,彼此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師父在別人加錢的情況下也拒絕給查老爺子吹奏百鳥朝鳳,因為在師父的心里,只有道德高尚的人才配得上這曲子,而師父臨死時卻不允許徒弟給自己吹百鳥朝鳳。作為影片的主人公,師父表面上嚴肅無情但內(nèi)心善良堅忍,他把生命獻給嗩吶,他的形象在銀幕上展現(xiàn)得如此真實感人,另觀眾難以忘懷。
影片中的人物都有鮮明的性格特征,彼此相互聯(lián)系,相互影響,共同推動了情節(jié)的發(fā)展。天鳴與藍玉的對比,一個天賦不足,卻視嗩吶超過自己的生命,另一個天賦異稟,卻不珍視嗩吶。與其余師兄弟比較,他們都放棄了,天鳴仍然在堅持,世人都在變,他們師徒卻不曾改變。鮮明的對比,更突出人性的偉大。正印證了師父的那句話:吹嗩吶不在于吹得有多好,而在于是否把嗩吶吹到骨子里,最重要的是那顆對嗩吶虔誠的心。直擊主題,發(fā)人深省。父親始終作為一個旁觀者,自己年輕時不能吹嗩吶,就將希望托付給天鳴,兒子被選為接班人,自己比誰也高興,跑遍了整個村子傳遞消息,當嗩吶衰落時,自己也曾經(jīng)嫌棄過嗩吶,可最終選擇了堅持把文化傳承下去。柳三作為一個喜劇類型人物,給影片沉重的情感氛圍上增添了詼諧成分,雖然是一個配角,性格單一卻典型,輕描淡寫卻不流于呆板,使人耳目一新。作為雙方爭執(zhí)的導火線,引燃了雙方的爭斗,促進了影片的高潮的產(chǎn)生,襯托了主角的特征,暗示了當代人在面對西方文化與中國文化的態(tài)度,他是當代社會人的一個縮影。
此外,該影片的攝像有許多可圈可點之處。優(yōu)美如詩的`畫面,蘆葦叢與大河相依,以及生活在這里的人們,使每一幀鏡頭都充滿詩意。在師徒三人于蘆葦?shù)嘏c鳥兒互相應和的一場戲中,長鏡頭的使用,配合追隨人物運動的跟鏡頭和主觀視點鏡頭,使觀眾跟隨人物穿梭在蘆葦叢中,加強了畫面的立體感與縱深感,更好地展現(xiàn)了空間環(huán)境,畫外音配合畫內(nèi)音,一唱一和,互相映襯,由此使觀眾對畫外空間產(chǎn)生無限遐想,將蘆葦叢美好的景象與人物的淳樸自然顯露無遺,觀眾如同進入了故事中的世界,同入此鏡,同生此感,領會到那種質(zhì)樸純粹的情感。影片在展現(xiàn)廣闊的蘆葦?shù)貢r多采用遠景,展現(xiàn)人物活動時以蘆葦作為畫框,使人物如同活在畫里,體現(xiàn)出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的特點,表現(xiàn)出人物內(nèi)心世界的美好和對傳統(tǒng)文化的永不放棄。在表現(xiàn)吹嗩吶的藝人獨自在古城樓下吹奏的場景時,運用遠景體現(xiàn)出縱深空間,使道路通向無盡的一端,人物只占畫面一小部分,表現(xiàn)出藝人的渺小,暗含了社會對嗩吶的忽視與遺忘,這時行人入畫,扔下硬幣,漸行漸遠,只留下藝人一個,背景音樂是凄涼的嗩吶聲,言有盡而意無窮,使觀眾久久沉思。在師父與天鳴喝酒的一場戲中,攝像師手持攝像機,隨著嗩吶的節(jié)奏晃動鏡頭,并采用旋轉(zhuǎn)鏡頭以師父為中心,使師娘與天鳴的特寫分別入畫,烘托歡樂的氛圍,表現(xiàn)師父喝醉酒后似孩童班的天真爛漫與對嗩吶赤誠的心。這時音樂由歡快突然轉(zhuǎn)到悲傷,師父倒下,跟天鳴說“嗩吶不是吹給別人聽的,而是吹給自己聽的”,直點影片主題。情感的前后對比,以喜襯悲悲更悲,表現(xiàn)人物心境,也與社會遺忘嗩吶、文化從此斷了根互相映襯。師父把嗩吶傳給了自己的徒弟,一代又一代,眼看快要走到盡頭了,內(nèi)心無限凄涼。
天鳴不告而別的一場戲中,天鳴與師父師娘三人在畫中,背景是生機勃勃的綠色田野,天鳴遠遠望了他們一眼,然后轉(zhuǎn)身出畫,緊接著是山野的遠景,畫中是奔跑的天鳴,一動一靜,配合優(yōu)美的音樂,過渡自然而富有美感。在影片結(jié)尾天鳴站在師父墓前吹嗩吶時,當鏡頭轉(zhuǎn)到師父時,畫面從虛變實,從近景推到特寫,引導觀眾更深刻地感受人物內(nèi)心活動,這時師父起身,轉(zhuǎn)身走向遠方,漸行漸遠,畫面右上方是飄蕩的紙錢,師父的背影越來越小,直到音樂停止,影片結(jié)束。
該影片很好地運用了嗩吶與其它樂器共同作為背景音樂,表現(xiàn)出時代感與民族特色。例如二徒割麥的場景,配合富有節(jié)奏感的嗩吶聲,增添了活潑的氣氛,音樂節(jié)奏與割麥節(jié)奏互相映襯,天鳴穩(wěn)重不亂,藍玉魯莽心急,二人性格形成鮮明對比,為后來的劇情發(fā)展埋下了伏筆,成為師父選擇天鳴的原因。在婚宴那場戲中,西洋樂器與嗩吶交雜,極不和諧的音樂突出諷刺的意味,進行曲與南山松,一個中國文化,一個西方文化,雙方在廝打時以進行曲作為背景音樂,配合以快節(jié)奏的鏡頭切換,既迎合了影片中情緒的浮動與動作變化的節(jié)奏,又使原本血腥的打斗變得富有趣味,增強了戲劇效果與感染力。
該影片剪接自然,不僅從技術(shù)上實現(xiàn)了轉(zhuǎn)場,而且在藝術(shù)上利用了攝像、音樂與旁白等其它技巧實現(xiàn)了完美的剪接。例如在影片結(jié)尾處,從嗩吶藝人轉(zhuǎn)到師父的墓碑,先由天鳴的臉部特寫化到山野遠景,畫面再化到墓碑,剪接跨度小,使影片節(jié)奏更加柔和,符合此時的情感節(jié)奏。音樂實現(xiàn)了聲畫組接,由藝人的鏡頭轉(zhuǎn)到天鳴的鏡頭,從而產(chǎn)生整體感,實現(xiàn)了背景音樂的流暢不中斷,使轉(zhuǎn)場更加自然。影片后部分的轉(zhuǎn)場多采用黃昏時叢山的剪影,夕陽西下也預示著師父即將離世,凄涼的氛圍烘托出悲傷的情感,為后續(xù)情節(jié)的發(fā)展做了鋪墊。
影片中多次運用旁白式蒙太奇,一是交代劇情,使敘事節(jié)奏緊湊;二是表現(xiàn)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幫助觀眾了解人物的思想,補充缺乏的信息,吸引觀眾的視線;三是作為一個時空轉(zhuǎn)換手段,使影片在時空上可大幅度跳躍而不失自然流暢。此外,影片運用全知視點的敘事方式來設計整個故事,能讓觀眾與人物建立起復雜而微妙的關系,使觀眾產(chǎn)生更多的情感體驗,從而移情于主人公。人物站在現(xiàn)在回望過去,表現(xiàn)出時代的變遷,具有歷史悠遠的意味,即使是現(xiàn)在,主人公依然堅持著將嗩吶傳下去,將師父的遺愿堅持下去。
這是全影片中最讓我感動的一幕:師父的生命已經(jīng)快要走到盡頭,他用自己的生命堅守著百鳥朝鳳,自己吹不動了,讓徒弟繼續(xù)吹完,而他在一旁敲著鼓,無論如何,他也要為這首曲子出一份力,看著天鳴努力地吹著百鳥朝鳳,他笑了,他靜靜地看著徒弟,仿佛看到了當年的自己。
文化需要我們的共同努力去傳承下去,我們接過上一輩的文化,承載著他們的囑托與希望,就應該用赤誠的心把它傳遞下去。生命雖逝,時代已變,可文化卻是無窮無盡的,我們對文化的虔誠也是永無止境的。
《百鳥朝鳳》觀后感2
如果說十一月屬于落葉,那么十二月便屬于飄雪。如果十一月趕往銀裝素裹世界的過渡,那么十二月便是童話世界的真正到來。時間匆匆流逝,就像一條永不停息的小河,悄悄的從我們身邊流過。不知不覺20xx年最后一個月悄然來臨,眼前好像出現(xiàn)了一條新的跑道,好像又翻開了新的一頁,好像又要從零開始做起。在這條跑道上必然有許多荊棘和坎坷,跑著跑著隨時都會跌倒,但我們依然會頑強的站起來,繼續(xù)向終點進發(fā)。在嶄新一月的第一天,公司組織加勒股份·20xx“Movie Time——約你看電影”員工觀影活動,全體員工共同觀看《百鳥朝鳳》。
這部電影之前我看了大約三四遍,每次觀看都會有新的感悟。之所以想寫點東西,是因為感觸太多也太深,一般文藝片在刀光劍影或者科技橫生的新時代電影里,很難僅僅用劇情和營造的美景穿透人心和人性。
影片中看似無情卻心地善良柔軟的焦三爺和他徒弟游天明堅持不懈傳承嗩吶的匠人精神。在社會變革、民心浮躁的年代里,新老兩代嗩吶藝人為了信念的堅守所產(chǎn)生的真摯的師徒情、父子情、兄弟情。中間穿插的人和事,五次嗩吶的演奏場景使整個劇情的起伏波折。我們處在這樣變化日新月異的時代,曾經(jīng)的那些堅持和堅守在時光面前總是不堪一擊。
吹嗩吶有四臺、八臺之分,一般有錢人家會請其吹八臺嗩吶,嗩吶最高級別是百鳥朝鳳,同時百鳥朝鳳是影片中難度最高,最為經(jīng)典,最榮耀的曲子。但不是有錢有名就可以在死后享受百鳥朝鳳,在影片中,焦三師傅拒絕為一個村長吹百鳥朝鳳,皆因他把村子其他姓氏的人都擠兌走,只留下他一家姓氏獨大,有錢有名,但沒有品德,配不上百鳥朝鳳的曲子。這是百年來傳下來的規(guī)矩。
焦三師傅是鎮(zhèn)上德高望重的嗩吶匠,想要學嗩吶的人都會拜他為師,他有一支金嗩吶,是他師爺?shù)膸煚數(shù)膸煚攤鹘o他的,有二三百年的歷史。他傳承的是嗩吶藝術(shù),其實在我看來,他傳承的是一種深厚的匠人精神。我向來對有手藝的.人有一種很深的崇敬之情,尤其是老一輩人,對自己的手藝要求會更高,吃苦是自不必說的,每天重復著枯燥的練習都會讓人崩潰。天鳴由于底氣不足,每天拿一根長竹竿在河邊練習吸水,細的能吸上來水了就換一根更長更粗大竹竿繼續(xù)在小河邊練吸水,這一幕看得我很心酸,更讓我對這些有手藝的人充滿敬重。
由于時代的變遷,很多后生晚輩不再對這種傳統(tǒng)藝術(shù)有所敬重,洋音樂的侵入更是把天鳴帶領的嗩吶班擠得沒有生路,原先以嗩吶為生的人再也無法靠手藝吃飯,紛紛轉(zhuǎn)行打工。最后游家班要出活,竟然都湊不夠人數(shù),焦三師傅帶著天鳴找人,一個師兄在院子里把衣服正往編織袋里塞,焦三師傅把其中的衣服一件一件的扔了出來,里面裝滿各種換洗衣服,唯獨沒有找到嗩吶。腳踩著編織袋子不讓裝,徒弟一邊跪著撿衣服一邊拽編織袋,生活所迫,所有的無奈都踹在那一腳上!
誰又能真正懂嗩吶愛嗩吶呢?焦三師傅告訴天鳴,嗩吶不是吹給別人聽的,是吹給自己聽的。焦三師傅除了吹嗩吶就是種地,可以說嗩吶是他一生為之奉獻的東西,百鳥朝鳳更是他的驕傲。他吹起嗩吶的時候,妻子臉上是自豪、是滿足。嗩吶與洋樂器沖撞,兩撥人干起架,嗩吶碎在地上,碎了的還有焦三師傅的心。
很多東西都在一點一點消逝,心痛嗎?很心痛。在我眼里,《百鳥朝鳳》不僅僅是在講述保不住的傳統(tǒng)藝術(shù),還有漸漸消逝的匠人精神,隨著焦三師傅的病逝,這種匠人精神也跟著消逝。天鳴一個人在焦三師傅墳前吹百鳥朝鳳意味著班子已經(jīng)散了,這也許是最后一次吹百鳥朝鳳了。這是一部有情懷有情義的真情片子,它傳達的匠人精神是這個時代最值得思考的東西。時代在變,不管是嗩吶,還是過去的那種電影,都慢慢地被時代拋下了。這是一個慢刀子割肉的過程,這過程中,匠人們引以為豪的堅持,就變成悲劇的源頭。越是有德行的匠人,就越堅持,因為過往的歲月中,無數(shù)前輩就是如此堅持才讓衣缽能傳下來。而改天換地之時,越是堅持,下場就越悲慘。這是藝術(shù)的流失,是文化的流失,也是一個時代的流失。
但我相信無論結(jié)果是怎樣,三爺都已經(jīng)預料了。還記得那次焦三爺喝醉了,終于暴露出內(nèi)心的柔軟,他說:“以前的嗩吶匠,坐太師椅,現(xiàn)在誰他么還把咱們當回事!逼鋵嵔谷隣敱日l都懂,這行要斷了,肯定要斷了,但是他死死的堅持,從沒有過一絲的遲疑。隊伍散了他挨個踢門。吹喇叭吹得吐血也不肯停下。他放棄治病把賣掉黃牛最后的錢用來給游家班置辦設備。聽到局長的話他比天鳴還要激動,嘶啞的嚷著“答應他”。最后焦三爺死了,拼盡最后一絲力氣。他不會后悔,因為他堅持了。在他的有生之年,他堅持了讓嗩吶班子盡可能的向好的方向發(fā)展。他死了,也可以瞑目。同時他也希望自己的徒弟可以堅持下去。這是一種精神,一種態(tài)度,一種信仰,一種力量。
日本秋山利輝的書《匠人精神》講述了秋山木工的一些工作原則,他將這些原則收集整理成為了《匠人精神》,為一代又一代的自己所授課的徒弟所學習和背誦,這本書也成為了很多企業(yè)奉為管理企業(yè)的經(jīng)典讀物。而電影《百鳥朝鳳》與《匠人精神》也有異曲同工之處,通過電影的形式講述了兩代嗩吶匠之間手藝、理念、匠心在不知不覺間的傳遞。當然,《百鳥朝鳳》更多突出了我國傳統(tǒng)的一些為匠人者的道理,以品德為先,以精神為先,以信念為先,手藝代代相傳,但是守護這門手藝更需要一種至死不渝,矢志不渝的精神。
當今社會手藝的繼承,理念的秉承,匠心的傳承,不因時代的變遷而消失,不因人世的更迭而變遷,不因歲月的蹉跎而褪去,那些深入一代代匠人骨髓的東西,如技藝傳授如綿里藏針,行事無規(guī)矩不成方圓,做人始終不忘初心,反而因為時代的浮躁,人世的復雜,歲月的流淌,更加顯得的日久彌新,他們對于傳統(tǒng)技藝的守望配得上百鳥朝鳳。
《百鳥朝鳳》觀后感3
以往在電視上看音樂節(jié)目時,見到民樂演出,大都抱著一種不xie一顧的心態(tài)。在我看來,民樂多半是那無止盡的喧鬧抑或是沉悶單調(diào)的空乏。但在看完《百鳥朝鳳》這部影片后,我對民樂的態(tài)度不似從前。
游天鳴十三歲那年,父親帶他去水莊無雙鎮(zhèn)上找有名的嗩吶師傅,請師傅收天鳴為徒,師傅最終答應了。在其后漫長的十載光陰里,天鳴隨師父認真學習嗩吶技藝,成為師傅認定的繼承人,學到了那極其榮耀的“百鳥朝鳳”,懵懵懂懂地擔任起了游家班的當家。然而歲月蹉跎,時代已變,吹嗩吶這項本領不再風光,游家班解散,師傅病逝,只剩天鳴一人盡余生將嗩吶技藝傳承發(fā)揚。
影片中,天鳴見識的第一次出活是在金莊葬禮上。金莊村長離世,兒子懇請師傅吹一首“百鳥朝鳳”,錢不成問題。師傅卻笑著搖搖頭,不過多言語。專用于白事上的“百鳥朝鳳”,排面大,氣勢足,受用的人必是口碑極好,非常人能享有,師傅不認為金莊村長有這個資格。
天鳴第一次出活是在朋友的婚禮上。已不再是小男孩的天鳴依舊保持著孩提時的淳樸善良,將自己所掙得的錢大多分給了一同出活的伙計,用剩下的錢為師傅買了煙葉,給師娘帶了布匹,領著點心去拜訪師傅。師傅很高興,拉著天鳴暢飲珍藏了二十年的佳釀。天鳴未醉,師傅卻是醉醺醺的,將一箱師傳的嗩吶盡數(shù)交給天鳴,自己又拿起一只嗩吶吹起來。他微瞇著眼,搖著身子,陶醉在這跟了一輩子的嗩吶聲里,好似回到從前風光無限的、吹嗩吶的日子,面頰紅紅的',皺紋舒展,眉目間流露歡欣,頭上的白發(fā)清晰可見,悠長激越的嗩吶聲充斥在整間屋子里。突然,師傅一個趔趄跪倒在地,天鳴正欲上前攙扶,師傅卻借著酒勁扳開他的手,道:“嗩吶不是吹給別人聽的,是吹給自己聽的!闭f完便呼呼大睡,昏黃的燈光下,師傅咧著嘴憨憨地笑。
時間不舍晝夜地向前奔去,游家班還是不如新來的洋樂隊受歡迎。又一次出活,洋樂隊一到,眾鄉(xiāng)鄰的目光頓時集中在他們身上,游家班也不服氣,與洋樂隊似打擂臺一般比了起來,縱使他們面前無一人駐足觀賞。比到后來,幾個年輕人走上前來,沖游家班說愿意出雙倍的錢讓他們別再吹了,天明定是不同意,幾人間的推推搡搡轉(zhuǎn)變成了兩伙人之間的混戰(zhàn)。師傅坐在后頭目睹一切,卻見他慢慢走過去,驀地彎下身子拾起那被踩得變形的嗩吶,眉毛擰在一起,不解與憂愁浮現(xiàn)在蒼老的面龐上,師傅的時代早已匆匆落幕。
在那之后,游家班幾個師兄弟相繼離開,雖不直說,但大家都明白當今想靠吹嗩吶謀生是近乎不可能的。不久,竇村長駕鶴西去,想請師傅他們吹嗩吶,卻是湊不齊人。師傅怒火中燒,帶著天明一塊去找人,正好撞見二師兄收拾好了行李準備外出打工。二師兄先是一怔,神色再由愧疚轉(zhuǎn)向頹然,頹然轉(zhuǎn)向麻木,他還有家,他也要吃飯啊。師傅恨鐵不成鋼地瞪著二師兄,猛然奪過師兄手中的行李,將里面的衣服一件一件甩在地上,像是xie憤,又像是在尋找?guī)熜中欣钪惺欠裼袉顓,尋找嗩吶在二師兄心中是否有一席之地。二師兄緊緊抿著嘴唇,跪著撿起衣服,又跪在師傅面前,心甘情愿地挨了師傅一腳。
后來,八臺勉強湊齊,就連天鳴父親也參與了進來。在竇村長的喪禮上,眾鄉(xiāng)鄰身著喪服,跪坐在地,只聽師傅高聲道:“竇村長殺過鬼子,剿過土匪,帶火莊人修水庫,讓石頭壓斷四根肋骨。這樣的人,受得起百鳥朝鳳!边@首曲子,是師傅領的頭,師傅本想讓天鳴來吹,天鳴卻發(fā)著燒。師傅正襟危坐在木椅上,用蒼老的嗓音喊道:“百鳥朝鳳,敬送亡人!”說罷便舉起嗩吶開始吹奏,嗩吶聲同師傅一般蒼老悲涼,古樸而有力,眾人注視下,場面肅穆而哀傷。天鳴望向師傅,卻驚恐地發(fā)現(xiàn)師傅的血順著嗩吶滴落在地上,師傅一口血猛地噴出來,仍是不準備停下,轉(zhuǎn)過頭去沖天鳴無比嚴厲道:“接著吹!”演奏的伙計都站起身來,師傅坐在中央賣力地打著大鼓,半晌,抬頭去望身旁流淚吹著嗩吶的天鳴,嗩吶聲蕩氣回腸,師傅露出了欣慰的笑。
去了醫(yī)院,天鳴這才知道師傅已是肺癌晚期,時日已不多。師傅讓天鳴賣了自家的牛,為的是讓天鳴去置辦一套新家伙,他靠在被褥上,面龐再無當年醉酒時的紅潤,似那燃盡的木柴:“你該把游家班再撐起來,無雙鎮(zhèn)不能沒有嗩吶!”但這一腔熱忱尚未能使師傅的夙愿實現(xiàn)。天鳴去省城著原來的伙伴,他們卻再也沒了演奏的能力:二師兄在工地上干活斷了一根手指,三師兄在石棉瓦場干了半年,咳得厲害。城市里,吹嗩吶的老人坐在屋檐下乞討……伙伴們都勸他留下來:“留在城里打工總比在農(nóng)村吹嗩吶要強!睒銓嵉奶禅Q只是說:“我跟師傅發(fā)過誓的。”城市里的喧鬧繁華與他無關,他的心里裝著一片凈土,一片只有嗩吶的凈土。
青山黃土間,師傅的墓在一座小山丘上。天鳴穿著參加紅事時穿的衣裳,手中的嗩吶系著紅布,或許是在為自己守住了自己的誓言而向師傅證明,想要回到自己第一次出活后與師傅一同慶祝的時光。他直起身子,眼角被淚水潤濕,在師傅的墓前再次吹起這蕩氣回腸的百鳥朝鳳。這樣的人,受得住百鳥朝鳳;秀遍g,他看到少時在師傅家院子里師傅俯身教自己吹嗩吶的模樣;剡^神來,淚光迷了眼,他看到師傅坐在木椅上,深深地望著他,聽著曲子咧嘴一笑,便向看不清楚的遠方走去。那一笑,同當年師傅喝醉酒的笑不一樣。淚水滑落,師傅的時代、嗩吶的時代,天鳴無法守住。
師傅一生里,不為富貴的金莊村長奏百鳥朝鳳,卻自發(fā)為火莊竇村長奏上一曲百鳥朝鳳,對人品的要求也體現(xiàn)出他對嗩吶文化的敬重。這也是師傅當初選天鳴為繼承人的原因,天鳴多的是沉穩(wěn)踏實,堅定執(zhí)著,樸實善良。拒絕金莊村長是師傅作為嗩吶匠人對嗩吶藝術(shù)的追求,也是他堅守的匠人精神與風范。他與天鳴將嗩吶揉進血肉,融入生命。
有關傳統(tǒng)文化的發(fā)揚的傳承與發(fā)揚,不僅僅是師傅和天鳴在傾力奉獻,還是無數(shù)懷揣著赤子之心的匠人對傳統(tǒng)文化的堅守與追求。時代的滾滾洪流中,社會發(fā)展不斷向前,傳統(tǒng)文化多數(shù)抵不過時代更迭下洶涌的浪潮,終是迎來殘破甚至消亡的命運。吹嗩吶、打太極、唱戲、捏泥人……這些我們看起來陳舊過時、不夠有格調(diào)的事情,有的人堅守了一輩子,在傳統(tǒng)文化日益式微的時代,他們“守的是信仰,熬的是命”,或許孑然一身,仍存傲骨,不受功名利祿污濁,悄然駐守著一盞盞屬于傳統(tǒng)文化的長明燈。無數(shù)竭盡畢生心血的匠人在新舊文化碰撞的今日奮力在時代的波濤中激起傳統(tǒng)文化的浪花,他們值得我們的敬重。
《百鳥朝鳳》觀后感4
前言:這篇是電影《百鳥朝鳳》的觀后感。看韓寒的微博推薦了這部《百鳥朝鳳》,上映前導演吳天明離世,制片人方勵又為了這部電影直播下跪,于是我?guī)е环莺闷孀哌M了電影院。文章嚴重劇透,但不會影響觀影體驗(甚至我認為讀完文章再看更好)。你可以選擇讀完文章再看電影,也可以選擇看完電影再讀文章。
《百鳥朝鳳》講的是嗩吶匠的故事。嗩吶作為一種中國樂器,是古時候的禮制的延續(xù)。紅白喜事,不同場合、不同社會地位,排場和所奏曲目也不同。普通人家過世,吹四臺,富貴人家吹八臺,而德高望重者過世才可吹奏“百鳥朝鳳”――一首難度高、氣勢渾厚的大悲之樂。
電影開始時的1983年,還是嗩吶匠備受尊重的年代。但與其說尊重的嗩吶匠,不如說尊重的是“禮”。那時候的婚禮請嗩吶班來演奏,是要對嗩吶師行迎師禮的。主角焦三,就是這樣一位備受尊重的嗩吶匠。因為在無雙鎮(zhèn),只有他的焦家班會吹“百鳥朝鳳”。
但焦師傅逐漸老去,他需要把手藝傳給一個“把嗩吶吹進骨頭縫兒”里的人。這個人就是他剛收的小徒弟,游天鳴。游天鳴十幾歲到焦師傅家,從吸水學起,到學會用嗩吶惟妙惟肖地模仿各種鳥叫,最終二十幾歲學成“百鳥朝鳳”,從師傅手中接過焦家班,自立門戶為游家班。
游天鳴自立門戶應該是在1995年左右,那時候改革開放已經(jīng)十幾年了,全國都在搞經(jīng)濟建設,大家一致向“錢”看。老輩兒的規(guī)矩,婚禮喪禮的禮制,都沒人在意了。嗩吶匠作為禮制產(chǎn)物,自然也不再有當初的江湖地位。游鴻明自立門戶后的第一次活兒,是小學同學的婚禮。演奏時的太師椅變成了長板凳,入門時的迎師禮變成了大紅包。導演用鈔票,展現(xiàn)了物質(zhì)對精神的侵蝕。
有人看過電影后說備受鼓勵,要開始保護民族文化,復興民族文化。我當然不否認這點,嗩吶是非常有特色的中國民俗樂器,更不用說背后的禮制曾經(jīng)是非常先進的國家、社會制度。但看過電影中令我感觸頗深,幾次落淚的不是因為這是中國的`文化,而是我看到當一個人心中有了“應該怎樣”的信念的時候他的人生狀態(tài)有什么不同。
如果你準備去看這部電影,你不要想著這是一部拍中國嗩吶匠的電影。你可以把嗩吶換成小提琴,換成油畫筆,甚至換成壽司。不要去挖掘“民族”的東西,不要去從嗩吶中找“中國人”的文化認同感,就僅僅是看一個人喜歡一個東西喜歡到極致,是一種什么狀態(tài)。
電影中兩個場景觸動我最深,恰好體現(xiàn)了這種匠人和個人的精神。
第一個場景,是游天鳴和小師弟藍玉在草房里睡著了不慎失火。天鳴從火中搶出了師弟的嗩吶,但火勢太大,天鳴來不及拿自己的嗩吶。焦師傅聞聲趕來,看到天鳴手中空無一物,藍玉手里的嗩吶完好無損,憤怒難忍給了天鳴一個耳光,厲聲說道:“告訴你的嗩吶離口不離手,嗩吶呢!”天鳴老實不敢說話,藍玉見狀向師傅解釋到,自己的嗩吶是天鳴從火力搶回來的。焦師傅聽完便消了氣。
這里面的道理是:手藝人要把自己的事兒當成事兒。重要的不是嗩吶在不在,而是是否把嗩吶當回事,嗩吶匠不把嗩吶當回事兒,就是不把自己當回事兒。回到真實生活中看看,不成事兒的人,都是不把自己做的事當回事兒,又埋怨別人不把自己當回事兒。舉個最顯而易見的例子:服務員。很多服務員自己就瞧不起自己做的工作,覺得服務員低人一等,于是對待工作也不較真,對待客人也不熱情。于是惡性循環(huán),客人看到服務員這么“牛逼”,也開始較上勁來。舉個截然不同的例子:在日本便利店,如果找零有硬幣,服務員給顧客錢的時候會把一只手放在顧客手的下面,防止萬一硬幣掉落顧客不方便。你說,我是尊重一個把硬幣扔在桌子上的服務員,還是尊重把手放在顧客手下的服務員?
第二個場景,是游天鳴第一次賺錢后到師傅家。師徒倆酒過三巡,焦三起了興致,拿起嗩吶開始即興吹奏。情緒所至,嗩吶吹得也動人。酒醉后的焦三在睡著前說了一句話:“嗩吶不是吹給別人的,是吹給自己的。”
如果非讓我在整部電影中選一句“金句”,我一定選焦三說的這句。雖然有點俗氣,但這句話代表了人而為人的最高追求。這也是為什么我不想讓大家把這部電影當成倡導民族文化的電影,因為民族是狹隘的,人性才是廣闊的。這句話重要的原因有兩點:1、你喜歡或認為有價值的東西不一定要獲得別人的認同。2、你不喜歡或認為沒價值的東西,不一定對別人沒價值。這是焦三在醉酒時說出的話,卻是最清醒的一句話。醒來后的焦三,開始為嗩吶的沒落苦悶。吹給自己的嗩吶,成了酒后空談,這才是嗩吶沒落的真正原因。如果這嗩吶是吹給自己的,那便不該淪為“禮制”的工具,不該以他人認可、尊重為評價標準。嗩吶的沒落,在于焦三只有在醉酒時才為自己吹奏嗩吶,其他的時候要么是為了紅白喜事,要么是為了傳藝。而那些真正傳世的音樂,無一不是為了表達個人的情緒,卻激蕩了萬千感同身受的人們。
電影最終以焦三的病逝結(jié)束。在焦三行將就木時,他跟游天鳴說:“我死了,給我吹四臺就行!庇翁禅Q說:“我給您吹百鳥朝鳳!苯谷f:“使不得,使不得!睘槭裁词共坏?因為心中有敬畏。這敬畏,源于懸在頭頂心間的“百鳥朝鳳”。這份敬畏讓我感嘆,若人人心中皆有一份敬畏,至少不至于公德淪喪至今;當也讓我感傷,因為這份敬畏,焦三原封不動的傳承嗩吶匠的規(guī)矩,卻沒能從這份敬畏中走出嶄新的靈魂,沒能讓悅耳的嗩吶吹奏出新世界的心聲,徹底禁聲于一片嘈雜。
推薦這部電影是希望我們能找到屬于自己的嗩吶,并記著,嗩吶是吹給自己的。
PS:我知道我更新的慢的有點不要臉了,更新慢的原因除了工作繁忙之外,還因為最近開始健身,被教練明令禁止熬夜,所以能寫字的時間就更少。感謝你們的耐心,你有多耐心,就有多識貨。
《百鳥朝鳳》觀后感5
看了電影《百鳥朝鳳》觀后感就是:沉重、壓抑、無奈。
電影最后,游天鳴一個人站在焦三爺墳頭吹奏《百鳥朝鳳》的情節(jié),我實在是沒忍住,哭了。影片結(jié)束后,發(fā)現(xiàn)居然有四分之三的人沒有立即起身離場,我仔細觀察了一下來看這部電影的觀眾,年齡多是80后、90初的觀眾,女性觀眾占60%,男性觀眾占40%,一半以上的女性觀眾都還沉浸在電影情緒中沒回過神,抹著眼淚,一半的男性面露沉重,看著抹著眼淚的女生。個人認為能生出這樣的情緒來的大多都是有過類似親身體驗和感觸的人。
我生長在四川農(nóng)村,白事在中國農(nóng)村是一件特別濃重的事,在我們老家也一樣,哪家有喪事就會請到“道士”到家里做“度亡道場”。四川那種民間“道士”并不是真正的道士,(對于他們來說這只是一門手藝)是一種佛、道、巫(地方民間信仰崇拜)融合的產(chǎn)物。這些“道士”確切來說是術(shù)士,正真的僧、道(出家)他們是要遵守清規(guī)戒律的,并且長住寺廟、道觀中…這些術(shù)士在民間多是家族、師徒相傳、無任何清規(guī)戒律…佛道的金典多數(shù)人是一無所知。他們主要的工作內(nèi)容就是念經(jīng)超度,同時兼樂手,受到川劇的'影響,伴奏樂器也都是川劇里常用的幾種樂器:小鼓、堂鼓、大鑼、大鈸、小鑼,嗩吶。其中打鼓的是指揮,其他人演奏完全看他的手勢。道場,是四川人對死者奠祭規(guī)格的量度。《百鳥朝鳳》里講的陜西一帶喪事操辦分為4臺、八臺和最高級別《百鳥朝鳳》,和電影里一樣,我們老家道場也分類,分類標準主要是看價錢,由價錢來制定相應的“套餐”。一般百姓,做一天道場算是盡了孝子的心;有錢人家老人歸天,做三日、五日、七日的道場是常有的。
除了請道士到家來做道場,喪事中還有一個儀式感特別強的環(huán)節(jié),就是“抬棺”,農(nóng)村流行土葬,我們川渝一帶丘陵土坡,道路難行,由八個壯漢將棺材架起來,必須通過喊號子來統(tǒng)一節(jié)奏,喪葬號子節(jié)奏緩慢、旋律悲傷,八個人前后呼應,聲音卻能響徹山谷。讓所有送葬的人們無一不為之動容的。
還有一種號子,僅存在我的兒時記憶當中,十歲以后就再也沒聽到過了。離我家不遠的山頭上有個石場,平常在院子里玩耍都能聽到石場里傳出的號子聲,按照我們川渝一帶號子的分類,這個應該是石工號子。石工號子鏗鏘有力,節(jié)奏輕快,旋律簡單,瑯瑯上口!
以上三種文化,如今在我們老家呈現(xiàn)三種不同的狀態(tài)。
“道士”這個職業(yè)得到的很好的傳承和發(fā)展,我的爺爺奶奶外婆都在大前年前年去年相繼離世,我親自參與了三次喪事。大前年爺爺?shù)牡缊龊腿ツ晖馄诺牡缊錾暇陀辛撕艽蟮陌l(fā)展。加入了很多新鮮的項目,還引進了一些先進設備。我在他們空閑的時候做了一些了解,他們多是家族繼承、師徒相傳。首先是傳承:第一:經(jīng)文;他們要熟背喪葬里會用到的所有經(jīng)文,我也大致翻看了一下,大約五經(jīng)書,每本約150頁左右,要求吐字清晰,語速要快。第二、樂器;小鼓、堂鼓、大鑼、大鈸、小鑼,嗩吶這幾種常用的樂器必須熟練,二胡、笛、簫、笙等也必須會吹彈那幾首喪葬上常用到的曲子。第三、毛筆字;幫喪家抄寫經(jīng)文,一手好字代表了他們“道士”的職業(yè)基本素養(yǎng),我親眼看到一位“道士”隨身攜帶《王羲之蘭亭序毛筆字帖》,空余的時候便拿出來逐字逐筆的研究著,十分刻苦,而他的學歷僅僅只是完成了九年義務教育。第四:寫祭文;“道士”根據(jù)喪家家屬提供亡人的生辰八字,一生經(jīng)歷,寫一篇感天動地的祭文,要求極高,我覺得我們?nèi)缃竦母呖几叻肿魑囊参匆姷帽人麄儗懙某霾。由于他們這個行業(yè)是沒有固定團隊的,所以以上四點要求非常嚴格,你必須全部掌握甚至精通,過程和《百鳥朝鳳》里一樣,基礎功的學習是嚴苛而枯燥乏味的,當你學成之后,你的師傅覺得你可以出師另立門戶的時候,也會搞個儀式,師傅會請到當?shù)厮械牡朗恳约暗赂咄氐睦先藖磉M行考核,眾人來評定你是否夠格出師。其次是發(fā)展,他們會到各地進行學習觀摩,還有四川一帶的喪葬從業(yè)者每年都會約定俗成的相聚青城山,進行行業(yè)探討,互相學習進步。所以“道士”這個職業(yè)在我們老家發(fā)展的很好,個個收入不菲,這兩年不斷看到有年輕面孔出現(xiàn)在這個行業(yè)當中,總歸讓人看起來是有希望的。
“抬棺”不容樂觀,抬棺材的人我們稱之為“抬棺匠”,他們不像“道士”一樣是職業(yè)的,“抬棺匠”一般都是鄉(xiāng)鄰來進行幫忙的。如今年輕人基本都外出打工了,農(nóng)村只留下老人和小孩,已經(jīng)沒有了勞動力,大前年我爺爺下葬的時候,只請到六位會喊號子的“抬棺匠”,平均年齡應該有五六十歲了吧,抬棺必須是8個人以上,還差兩個怎么辦,四處找人,好不容易找到兩個看起來比較壯實大爺,還不會喊號子,現(xiàn)教現(xiàn)學!去年外婆下葬的時候,由于外婆住在鎮(zhèn)上,墳修在二十里外的村子里,道路遙遠,8個“抬棺匠”肯定是抬不到的,所以就想著找兩撥人換著來抬,這就需要16個“抬棺匠”,想法自然是好的,可是想想爺爺下葬湊齊8個人都那么難,何況16個人的隊伍,因為這個事兒家里還鬧出了些許的不愉快,甚至商量著要去另一個縣城請一撥“抬棺匠”來幫忙!疤Ч捉场彼橇x務的,農(nóng)村人向來都愛相互幫忙,為自己今后謀善謀德。但是這“抬棺匠”沒有收益便沒人繼承。那抬棺的大梁都已被老人們拱了起來,那悲涼的“抬棺號子”更是無人傳唱。
“石工號子”已經(jīng)絕唱!我家附近的石場早已樹木繁盛,沒人在開采石頭,即便需要開采石頭,也無“石工號子”的用武之地!
“抬棺號子”和“石工號子”應該算是我最早接觸的音樂方式。而如今我只能模糊的記得旋律,那個旋律在我聽來是動人的,想要再次聽到卻是太難!在我學習音樂之后就不曾停止想要將他們記錄保存下來,但是這卻也不是一樣容易的事情,心不甘情不愿卻也無可奈何!
《百鳥朝鳳》觀后感6
5月23日晚,東青山西同志們一起學習了電影《百鳥朝鳳》,觀后內(nèi)心波瀾,久難平靜。當民間藝術(shù)遭遇現(xiàn)代科技,珍貴藝術(shù)逐漸被遺忘;當傳統(tǒng)文化遭遇信息時代,文化精神不再受重視,身為炎黃子孫,身為民族的接班人,該作何思考?又該如何應對?
感中華師承文化
真正的老師,會把畢生所學,毫無保留、絕對無私地傳授給學生;而真正的學生,則會謙卑受教,不惜一切代價,不計個人得失,繼師之志,將老師所教發(fā)揚光大。電影里,焦老師是這樣的老師,天鳴是這樣的學生。以身作則,教書育人,是老師的天職;尊師重道,傳承道統(tǒng),是學生的本分。有好的老師和好的學生,如此一脈相承,才會有好的教育。電影中,針對天鳴的疑惑,焦老師叮囑他說:別盯著手里的那幾張票子,得盯著手里的嗩吶;天鳴在人群中迷失,焦老師一句話,喚醒夢中人;臨去世時,焦老師依然不忘嗩吶的傳承:我賣牛不是為了看病,是為了你把嗩吶傳下去。在焦老師那里,嗩吶的價值超過了金錢的價值,嗩吶的重量超過了自己生命的重量。唯有這樣的情懷和熱愛,唯有超脫了利益的桎梏,真正的教育才能落實,文化的真正精神方能得以傳承。
另外,對焦老師選擇學生的原則與標準,印象深刻。相比于聰明,更注重德行,因為德行才能真正讓讓師者放心,讓一個人走得長遠。獨具慧眼,善于識人,才能選對接班人,這也應是一位老師必備的能力。
民間藝術(shù)傳承之困
時代浪潮滾滾而來,浪潮中夾雜著利益的誘惑、信息的爆炸以及科技的"權(quán)威".電影中,面對如此浪潮,師徒二人顯然因勢單力薄,完全招架不住了。人們對于嗩吶匠越發(fā)的不重視,相比于嗩吶老套的表演形式,人們更喜歡看美女,聽流行音樂。不是嗩吶落伍了,嗩吶還是那個嗩吶,只不過是世道變了,人心變了。世道變得利益至上,人心變得浮躁不堪。嗩吶是一門藝術(shù),浮躁的時代下浮躁的人們,哪還有心思欣賞這嗩吶?不再像以前那個時候,婚喪嫁娶,首先重視的是嗩吶,人們的眼神中透著敬畏,仿佛嗩吶發(fā)出的每一個音符都是那么神圣,過世的老人,如果能配得上《百鳥朝鳳》,則代表著他德行厚重,功德圓滿。于是,嗩吶不是簡單的樂器,成了老百姓的一種精神寄托,甚至是一種信仰!世代延傳,這種信念便約定俗成,漸漸形成了一種傳統(tǒng)。就是這幾百年的傳統(tǒng)啊,面對現(xiàn)代化浪潮的巨大沖擊,竟然顯得如此"弱不禁風",時代發(fā)展,新舊交替,本是無可厚非,但在這巨變和聚變中,人們是否丟失了比金錢更寶貴的東西呢?
傳統(tǒng),傳承正統(tǒng)。正統(tǒng)代表著正直、正義和正氣,正統(tǒng)不存,便難怪社會有不正之風了。藝術(shù)是表現(xiàn)形式、表達手法,是一個民族文化核心和靈魂的外現(xiàn)。藝術(shù)的形式與技藝丟了不可怕,可以通過刻苦學習,重新找回來;但支撐藝術(shù)長久流傳的文藝精神、文藝靈魂一旦丟失,便意味著這類藝術(shù)正統(tǒng)的丟失。而"民藝論"定文化,古往今來,民間藝術(shù)一直離老百姓最近,區(qū)別于宮廷或貴族藝術(shù),它們起到了極大的教化大眾百姓、影響社會風氣以及塑造民間文化的作用。以"評書"(又稱"說書")為例,這種歷史悠久的民間藝術(shù),評古論今,演繹人生,在嬉笑中辨清是非,在怒罵中闡釋大道,在中國民間非常喜聞樂見,影響了一代又一代老百姓的.思維方式、行為習慣和價值觀念。網(wǎng)上有一段關于"陜北說書"的文字,可令我們感受一二:
"每逢說書,村里男女老少都要圍坐在一孔窯洞里。說書人搖頭晃腦,指手畫腳,嘻笑怒罵,表情夸張,時而扮男,時而扮女,幽默滑稽,令人目不暇接,啼笑不止。說到高潮時,場內(nèi)不時爆發(fā)出哄堂大笑,整個窯洞沉浸在一片歡樂之中;說到悲苦時,藝人聲音嘶啞,如泣如訴,聲淚俱下,聽眾也往往情不自禁,淚流滿面,再加上弦音低沉,似斷非斷,悲從中來,整個書場無人不悲、無人不慟。小時候,我常常坐在人堆里,聽那些盲人藝人說書。前面往往加一段"小段子",然后才開正本。如《五女興唐傳》、《薛仁貴征西》、《烏鴉告狀》等,常常聽得我如癡如醉,仿佛身臨其境,久久不愿離去。"
而今,民間藝術(shù)受時代沖擊,民藝精神受世人冷落,民間技藝找不到接班人。民間藝術(shù)傳承之困,如何突圍?
在危機中尋得轉(zhuǎn)機
《百鳥朝鳳》這部電影,給每個中國人留下了一個問題,在新時代背景下,民間藝術(shù)、民族文化如何傳承。這是個很重要的課題,亦是一項大工程。文化是一個民族的根,民藝代表著一個民族的風骨,把根留住,把風骨保存,是每個炎黃子孫共同的責任和使命。
有繼承才有傳承,有傳承才有文明。只有深深扎根于中華五千年優(yōu)秀歷史文化中的創(chuàng)新,才是真正的創(chuàng)新,才能經(jīng)得起歷史的考驗。也就是說,民族的文化、文藝里的核心永遠不能丟。而若要繼承,則有賴于"師承",中國的師承文化,老師超脫利益,傳授的是"心法";學生學到的不僅是技藝,更是老師身上的精神與熱愛。唯有這一份信仰,才能使文化、文藝得以繼承和傳承。
文化在于轉(zhuǎn)化。時代在變化,民間藝術(shù)如果始終保守陳舊,不主動適應時代變化,則必將被淘汰。因此,民間藝術(shù)需要應時代特點,主動調(diào)整創(chuàng)新,滿足并引領當代人的需求,給民族文藝賦予新內(nèi)涵。當今世界是開放的,民藝也要主動向世界敞開大門,以更寬廣的視野和胸懷,學習新元素、新理念和新思路,并借助科學技術(shù)的有利工具,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建造中華民族偉大事業(yè)。
民眾意識覺醒。空有民間藝術(shù)藝人們的堅守,得不到民眾的響應,也是"一個巴掌拍不響".人們在信息大爆炸中逐漸被淹沒而迷失方向,亟需心靈的歸宿,精神的寄托。人心浮躁,世風日下是危機,危機背后定有轉(zhuǎn)機。人們需要民間藝術(shù)、民族文化的滋養(yǎng),這也是民間藝術(shù)重新發(fā)揚光大的大好時機。民眾意識覺醒了,民間藝術(shù)的春天便不再遙遠。
【《百鳥朝鳳》觀后感】相關文章:
《百鳥朝鳳》觀后感07-15
百鳥朝鳳觀后感03-26
百鳥朝鳳的觀后感11-12
《百鳥朝鳳》影評03-29
百鳥朝鳳電影的觀后感02-13
百鳥朝鳳觀后感15篇04-16
百鳥朝鳳觀后感 15篇02-02
百鳥朝鳳觀后感13篇07-02
百鳥朝鳳觀后感(精選30篇)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