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穹頂之下》觀后感
當看完一部作品后,從中我們收獲新的思想,這時我們很有必要寫一篇觀后感了。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穹頂之下》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穹頂之下》觀后感1
看完《穹頂之下》,評論是眾說紛紜,但是我要強調(diào)的是我不是來刷屏的,因為當我看到所有人轉(zhuǎn)發(fā)評論的時候,其實我是拒絕的,可是我內(nèi)心 中還是想知道一個部門都解決不了的事情為什么一個人可以把它攤在桌面上說。觀后感是很震撼,她沒有說教,而是身臨其境,然后讓你跟著她 身臨其境,環(huán)保不是一個部門的事,是從我做起。
它只是引導我們認識問題,引導我們思考,而解決問題絕不是像說起來那么簡單的,看完之后發(fā)現(xiàn)太多的`東西牽扯在環(huán)境問題里,你能怨某個部門或某個產(chǎn)業(yè)嗎,能怨政府不給力嗎,因為轉(zhuǎn)型看似可以解決問題,實際牽扯太多,要考慮的 因素太多。
換句話來說人花自個兒的錢費自己的神卻操大家的心,道義上是沒錯的。先別說人的私生活你是不是真的清楚和了解,就算有一二的不是,那也不關咱們的事,唯一和我們有關的就是,我們都是環(huán)境污染的受害者。柴靜此舉,我們不該感恩嗎?
《穹頂之下》觀后感2
耐著性子,終于把《穹頂之下》看完。印象如下:
一,主持人比內(nèi)容更搶鏡。沉重沙啞的聲音、疲憊蒼白的神情、偶爾露出的慘笑,完全是圣斗士經(jīng)過一場艱苦卓絕的戰(zhàn)爭之后的表現(xiàn),讓人好生憐愛。仍是一貫撒嬌賣萌煽情的路線。
二,呈現(xiàn)的內(nèi)容支離破碎,且都是平時媒體報道過的,只不過呈現(xiàn)得更聳動一些,更悲情一些,讓敵人看上去更滑稽一些,更顢頇一些。
三,用閨女開題,用閨女結(jié)尾,首尾照應,用力過猛。
四,開出的藥方有兩副,一副叫技術(shù)改造,一副叫體制改革(也叫市場化),這個地球人都知道。
五,很驚訝有那么多人看了片子之后一副恍然大悟、深受教育的`樣子。同志們真是今天才知道霧霾和霧霾的成因么?如果是,真懷疑他們是不是“可以教育好的群眾”。平時真真切切地吸了那么多霧霾卻無動于衷,對霧霾報道也充耳不聞,直到昨天看了一個電子版霧霾才淚如雨下,悔不當初,這樣的群眾真的可教育么?
總之,普及是應該的,煽情有點過了。時間很晚了,先說這么些吧。
《穹頂之下》觀后感3
剛剛看完柴靜關于霧霾調(diào)查的紀錄片,觸目驚心四個大字在腦海里不停環(huán)繞,這是我第一次看完一個片子之后這么急切的想說一些話,因為這與我們的生活真是密切相關,就像柴靜說的:同呼吸,共命運。
霧霾是這幾年才出現(xiàn)在我們的視線中,并且?guī)缀醭蔀榱松畛B(tài),可是這個生活常態(tài)正常嗎?不正常,因為這是以我們的生命健康為代價的`。我家住在武漢三環(huán)的位置,在十幾年前剛剛搬來的時候我記得晚上還可以看見星星,那真的是滿天的繁星,當時的我沒想到的是這居然在現(xiàn)在看來是多么的奢侈。武漢在十幾年的時間發(fā)展的很快,但是發(fā)展得代價是我們的環(huán)境。我們現(xiàn)在走在武漢的街頭,到處都在拆房子,建房子,挖道路,建道路。到處都是裸露的泥土和飛揚的塵沙,我們走在路上必須得捂住口鼻,不敢呼吸。但就算這樣我們?nèi)匀粫羧氪罅康幕覊m,而這些都是能夠誘發(fā)肺癌的因素,環(huán)境的污染程度和肺癌的發(fā)病率是成正比的,而大部分的受害者使我們的孩子和父母。
每次霧霾發(fā)生的時候我們都在祈禱趕緊來一陣風將霾吹跑,但是吹跑了一次還會有下一次,霧霾已經(jīng)不是偶發(fā)事件,它仍會頻繁的發(fā)生,而且還是一個開始。
《穹頂之下》觀后感4
今天,我看了一個關于霧霾的視頻,讓我很驚奇的是中國空氣污染是最嚴重的。平時我都沒有發(fā)現(xiàn),霧霾原來那么可怕,它對人體的`危害原來那么大。
這幾年,因癌癥而死去的人的數(shù)量正在逐步增加,空氣污染也越來越厲害,造成這個局面的主要原因是:1、汽車尾氣;2、劣質(zhì)煤的大量使用;3、污染企業(yè)排出的大量煙塵。以上三點是導致大氣環(huán)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我們要做的是低碳環(huán)保,1、我們應該多植樹造林,2、我們要少開車,多騎自行車或多乘坐公共汽車。3、煤經(jīng)過凈化以后再燃燒使用4、凈化污染企業(yè)排放的煙塵。只要做到以上四點,我們的空氣污染度一定會大大降低;我們的生活也一定會越來越美好,
讓我們攜起手來,做一名環(huán)保小衛(wèi)士,保護環(huán)境人人有責!
《穹頂之下》觀后感5
看完柴靜的《穹頂之下》,我只能用四個字來形容我的感受——觸目驚心。自然環(huán)境與我們的'關系,正如柴靜所言:同呼吸,共命運!
我可能不會留意天氣是否晴朗,頂多是在霧霾天氣里抱怨一下,然后戴起口罩。我從來不會留戀白云,甚至從未注意青草。然而當APEC藍在大屏幕上出現(xiàn)時,我第一次為藍天驚奇、為白云感動。于是我開始緊張,于是我開始留戀,我害怕鏡頭一轉(zhuǎn),我又將落入那灰色的夢魘。我才明白,原來藍天白云是如此重要,我是那么離不開它。
20xx年,合肥有164天空氣污染,排名全國25位,27次進入全國污染前十名。在這樣一個不算太發(fā)達的城市里,污染竟如此嚴重。關于我們能做什么,柴靜幫我們分析了很多。我想,這次真的應該親身參與到環(huán)保工作中去了。用步行代替乘車,減少浪費,購買用環(huán)保材料制成的商品。對了,還有12369這個號碼。雖然它很重要,但我真心希望我永遠不需要撥打這個號碼。
同呼吸,共命運!我們每個人與霧霾都有一場私人恩怨!
《穹頂之下》觀后感6
自從觀看了柴靜的穹頂之下,我意識到霧霾對我們的危害,以及空氣污染后,空氣中夾雜著重金屬和致癌物質(zhì)。
雖然中國用煤發(fā)電不是很好的事,但是我也知道中國用煤發(fā)電是迫不得已的,當時因為只有火電能大規(guī)模迅速投產(chǎn)(2年),而且價格不貴。當時天然氣很少,進口也貴。大水電也沒那么多,建設周期較長。核電爭議較大,建設周期也長。風電、光電當時很少,現(xiàn)在突飛猛進,速度冠絕全球,但這兩者仍然只是補充,很難取代火電。一個是規(guī)模小十分之一,一個是發(fā)電小時數(shù)少太多,與火電之比大約是1:3吧,兩個合一塊,風光發(fā)電只占火電的30分之一,根本就不是一個量級。況且,水電可以低至2毛左右,火電可以是3毛多,核電是4毛多,風電、光電、氣電通常是5毛多或更高。在沒有儲能條件、電力不緊張的情況下,電網(wǎng)愿意吸納火電水電,而非風電、光電。氣電也就調(diào)峰有優(yōu)勢。所以中國選擇用煤發(fā)電。當年用煤發(fā)電可以,但是現(xiàn)在繼續(xù)不可以。
為了我們健康的未來,請各方少用煤發(fā)電,讓孩只看見湛藍的`天空、潔白的云朵,創(chuàng)造美好的新中國吧,一切為了孩子。
《穹頂之下》觀后感7
“拒絕霧霾,還我一片藍天”這應該是我們共同的心聲。
昨天我看了央視記者柴靜的公益片——《穹頂之下》深有感觸。短短兩個小時的時間,揭開了霧霾是什么?它是從哪來的?我們應該怎么辦?霧霾是飄浮在空氣中,直徑小于2。5微米的細小顆粒物,它被吸入人體的呼吸道后給人的.健康帶來很大的危害。它最大的原因來之于我國當前燃煤和燃油存在四大問題——“消耗量大”、“質(zhì)量低劣”、“缺少清潔”、“排放失控”。北方的許多鋼鐵廠,大量用的劣質(zhì)煤不經(jīng)過清潔,以至黑色濃煙從煙囟排到半空,使我們看不到了藍天。城市里,每天這么多輛汽車,也會排放出許多PM2。5。但同樣日本的東京和我們的北京都汽車這么多,但他們的城市為什么這么干凈呢?原因是我們很多車用的油品達不到國四標準,而且很多汽車的排放都達不到要求,這也關系到我們國家在體制上出現(xiàn)的種種問題。
而作為我們現(xiàn)在能做到的是什么呢?我們應該少開車,叫大人少抽煙,出門騎車、坐公交,還有一點就是做到不要放鞭炮、煙花,今年過年煙花爆竹聲雖然少了,但我想我們還可以做得更好。只要大家共同努力治好霧霾,我們一定會重新看到藍天和星星的。
《穹頂之下》觀后感8
我們用兩節(jié)課的時間看完了《穹頂之下》,從未有這樣的時刻覺得霧霾離我們這么近、環(huán)境的保護這么迫切!
如果從國家層面來說,中國是最大的發(fā)展中國家,所以在追求發(fā)展進步的.過程中也會帶來大量的污染。盡管污染不可避免,但這幾年政府和相關部門也都在為此努力著。包括制定新的法律條文、加強管理等。
然而中國有13億的人口,只靠國家是遠遠不夠的。我們身為高中生,理應承擔起應有的責任。僅懷有一顆愛國之心是遠遠不夠的,更需要切實付諸行動。
或許,我們的力量是單薄的,但是每一個小小的改變就是一個個大的進步的開始;蛟S現(xiàn)在環(huán)保部門沒有能力或是充滿無奈,但是他們努力做出一點改變就會給我們希望和動力。或許國家的某些行業(yè)還無法防守做環(huán);蛘唠y言之隱,但是國家的一些小小的改變就會讓大家關注環(huán)保,為環(huán)保做出貢獻。這一切,只需要沉下心來,做出哪怕一點小小的改變。
我靜靜地凝神這一顆藍色的星球,這是我們共同的家,是我們和我們所愛的人共同居住的地方。我愛它,所以我將用自己的努力去默默守護它。
《穹頂之下》觀后感9
今天下午,老師給我們看了一個長片,是關于霧霾的,這個片子讓我知道了霧霾的危害,以及霧霾里的化學物質(zhì)對人體有什么傷害。不僅僅是這些,還讓我們知道了一些煤燒毀的時候一些浮塵飄在空中,也是不好的。還有一些煉鋼廠,在練的時候也會飄出一些物質(zhì)。
我想問問大家,你們覺得生活在一個充滿霧霾的城市里好么?如果不好,那我們?yōu)槭裁匆诚聵淠兀磕俏覀優(yōu)槭裁床辉俣嘀惨豢脴淠兀?/p>
原來的天空,湛藍湛藍的,像鏡子一樣,可現(xiàn)在呢?隔幾天就是一次霧霾,隔幾天就是一次霧霾,太惡劣了,讓我們一起呼吁:不要再砍樹了,多植幾棵樹吧!
"我們有責任證明,一個被能源照亮的世界,同時也可以是潔凈和美好的'。不停旋轉(zhuǎn)的地球,讓我們有著難以名狀的依戀和親切,它是我們的家園,我凝視著它,就像凝視著你;我守護著它,就像守護著你!斑@是主持人柴靜說的話,說的很有道理。是呀,我守護著它,就像守護著你。
《穹頂之下》觀后感10
我懷著沉重的心情看完柴靜的調(diào)查——《穹頂之下》,這是一篇關于霧霾的調(diào)查報告。其中,柴靜運用了大量的數(shù)據(jù)進行客觀分析,這些數(shù)據(jù)真實可感,令人十分震撼,心中也很不是滋味。
十年前的我還是個孩子,對未來滿懷期待的孩子;蛟S你們和我一樣,住著破舊的房子,和鄰居的孩子在長滿荒草的地里玩耍。每當暮色降臨,借助微弱的燈光,輕撥云簾,我們能看到掛滿星斗的蒼穹,黑暗中隱匿著清晰與神秘。
而十年后的今天,事物的`發(fā)展速度之快讓人難以想象,雖然國人的思想已然有了很大的進步,但高聳的煙囪仍然提醒著我們——我們正在被自己的所作所為一點點吞噬。
眼下的中國和世界上的一些國家一樣,正遭受著嚴重的環(huán)境問題。在調(diào)查中我了解到,北京大學環(huán)保研究院專家強調(diào):轉(zhuǎn)型是改變中國目前環(huán)境現(xiàn)狀的最好辦法。如何從傳統(tǒng)型傳變成現(xiàn)代型,我以為創(chuàng)新才是根本。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fā)展中國家,目前也是崛起的關鍵階段。另一位院士則苦笑:中國人在以前犯下的錯誤,應該在今天得到彌補。
而我們正應為此有所行動。
《穹頂之下》觀后感11
我在觀看過《穹頂之下》這部紀錄片后,大為震驚,種種問題在我的腦海中回旋,那一幅幅畫面一次又一次的在我眼前閃過,這還是我們生活的城市嗎?
以前,我聽別人說起過在我們的城市中存在這大量的PM2.5,當時我怎么也不信,也沒有對此有太多的關注,總覺得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只要離煙筒遠一點,里工廠遠一點就沒問題。可是觀看過紀錄片之后我怔住了。造成這些的原因很多,其中低質(zhì)燃油的'燃燒和燃煤是一大方面,而且PM2.5會對人體有傷害。
不要總以為柴油煤燒多了,我們中國就進步了,我們進步了,那環(huán)境那越來越差了。所以我們要多多植樹造林,盡量減少燃油的燃燒,出門盡量少開車。
我相信通過大家的努力,霧霾會越來越少,甚至消失。
《穹頂之下》觀后感12
20xx年2月的最后一天,柴靜在網(wǎng)上公開了這段視頻,我認認真真觀看了一遍,這段視頻是關于霧霾正對人類的生命造成嚴重的威脅,呼吁政府和有關部門應該痛下決心治理環(huán)境污染了,如果再遲疑,那么中國死于肺癌的人將會越來越多。我們的村子100多戶人家,僅20xx年去世的6人中就有4人是由于肺癌奪去生命的。我總是無可奈何的半開玩笑地說“我們每天就像魚兒生活在污水里一樣,茍延殘喘!
柴靜103多分鐘的演講,條理清晰、思維連貫、語速得當、字字珠璣,口才了得,滿腹詩書,隨口引經(jīng)據(jù)典,面部表情淡漠。她采訪時咄咄逼人的表情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中,為了弄明白霧霾產(chǎn)生的`原因,她的足跡遍布多個國家,采訪過很多管理者。柴靜為了尋訪治理霧都的經(jīng)驗,只身來到倫敦,找出倫敦當年的資料,我們才得以看到倫敦當年的情景,交警手拿電筒在路上指揮交通,可想當年的霧霾多么嚴重。
《穹頂之下》觀后感13
剛剛看完柴靜關于霧霾調(diào)查的紀錄片,觸目驚心四個大字在腦海里不停環(huán)繞,我看完這個片子最想說的是:和我們一起保護地球!同時,也揭開了霧霾是什么?它是哪里來的?我們應該怎么辦?
霧霾是飄浮在空氣中,直徑小于2、5微米的細小顆粒物,它被吸入人體的呼吸道后給人的健康帶來很大的危害。它最大的原因來之于我國當前燃煤和燃油存在四大問題消耗量大、質(zhì)量低劣、缺少清潔、排放失控。北方的`許多鋼鐵廠,大量用的劣質(zhì)煤不經(jīng)過清潔,以至黑色濃煙從煙囟排到半空,使我們看不到了藍天。城市里,每天這么多輛汽車,也會排放出許多尾氣,帶來污染環(huán)境。
而作為我們現(xiàn)在能做到的是什么呢?我們應該少開車,叫大人少抽煙,出門騎車、坐公交,還有一點就是做到不要放鞭炮、煙花,今年過年煙花爆竹聲雖然少了,但我想我們還可以做得更好。只要大家共同努力治好霧霾,我們一定會重新看到藍天和星星的。
《穹頂之下》觀后感14
今天,我觀看了《穹頂之下》,柴靜為我們講述了在各個地方霧霾對于我們的損害。
我從中得知對人們造成傷害的其實是那些隱藏在霧霾體內(nèi)的致癌物,它們先從我們的鼻孔進入,再到咽喉,再到我們的肺部,一些致癌物就趁機跳入血管,使我們血管變窄,最后到達心臟,產(chǎn)生心梗。
真是太可怕了!而這些致癌物的源頭就是我們平時所見到的'煤,汽車排放出的尾氣,被污染的小河等等,而且竟然有那么多工廠排放物超標,我們的主管部門干什么去了?唉,這種環(huán)境還要惡劣多久?
先不說外國,我們自己生產(chǎn)的煤年產(chǎn)量36億噸,這是多大一筆數(shù)字,洗煤,洗了不到一半的煤,我就不明白,燒這么多煤干嗎?你燒了就燒了,也洗不了那么多,要我看,能洗多少就燒多少。
我們再說說杭州,有句話叫“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什么意思呢?就是蘇州和杭州像天堂一樣美,要我看不是這樣,杭州每年霧霾污染超標200倍,可以想象那是一幅怎樣的場景:車前面有人舉著火把引路,公交車找不到車站,來來往往的救護車等等,我看那句俗語應該改改啦!
在此,我呼吁人們:趕快行動吧!不要再因為一己私利而損害別人了,不要執(zhí)迷不悟了,好嗎?
《穹頂之下》觀后感15
任何一項研究都有不可避免的局限性,視角的局限,認知的局限,時代的局限等等。她不是科學家,對她的研究成果我們不必抱太大期望,能引起共鳴,啟發(fā)思考,引發(fā)討論即可。作為一個職業(yè)新聞人,她整合了專業(yè)資源,她架起了高端研究與普通人間的一座橋梁,她喚起了民眾,官員,學者,媒體等專業(yè)或非專業(yè)人士對環(huán)境問題的.關注,盡到了職責,這就夠了,也是必要的。反之,我們作為受眾,不要期望任何一個媒體報道對一個復雜社會問題給出一個結(jié)論,紀錄片僅僅給我們提供了一個視角,一個母親的,一個記者的,或其它種種。大家都有自己的職業(yè)背景,用自己的視角做一個對比,對問題的認識會更近一步,就不再是簡單的洗nao,知道是怎樣或不是怎樣。不論如何,保護這類人的積極性。
討論環(huán)境問題不可避免討論到能源問題,也就不可避免討論到……這跟為誰發(fā)聲、何時發(fā)聲或許有關,或許無關,but I don't care。我首先也更關心作為一個人、一個公民而不是人民應具備的權(quán)利、意識,因為——無論哪種立場都用肺呼吸。
【《穹頂之下》觀后感】相關文章:
穹頂之下觀后感06-19
穹頂之下的觀后感11-24
《穹頂之下》觀后感06-23
穹頂之下觀后感06-23
穹頂之下電影觀后感09-14
《穹頂之下》觀后感18篇12-05
《穹頂之下》觀后感15篇11-03
《穹頂之下》觀后感(15篇)11-03
穹頂之下觀后感15篇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