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寓言故事(通用35篇)
寓言,多以動物為主人公,利用它們的活動及相互關系投進一種教訓或喻意,達到諷喻的目的。以下是小編給大家收集的中國古代寓言故事(通用35篇),歡迎大家前來參閱。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 篇1
在我國戰(zhàn)國時代,有一個名叫宋陵子的人,他雖然貧窮,但是卻知足常樂;可是有一國財富的魏文侯卻常常譏笑他,而且還鄙視地說:“你一直都很窮,難道要窮一輩子嗎?”宋陵子不理會他挑釁的語氣,看了看魏文侯然后平靜地說道:
“請你不要擔心,慢慢聽我說。前幾天,我做了一個很奇怪的夢,夢見一個養(yǎng)有九十九只羊的富翁,他一天到晚就希望能再得到一只羊,好讓自己的羊只數(shù)目變成一百!想來想去,他就想到隔壁那個貧窮的老人不是有一只羊嗎?就興沖沖地跑去找那窮人幫忙,想請求老人割讓那只羊給他,以滿足他的心愿!
宋陵子說完上面這段寓言式的前言后,又接著說道:“如果富翁還須求助于人的話,就很難說到底誰富誰貧了!”
最后宋陵子語重心長地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富有的人并非真正的富有,貧窮的人也并非真正的貧窮!
古時候,人們每到一定的'日子,都要在祠廟里舉行一種祭祀儀式,以表示對神靈的虔誠、求得神靈的庇佑,這種祭祀儀式叫“祭鐘”。每逢祭鐘時,不是要殺一頭牛,就是要殺一只羊,然后將牛的頭或者羊的頭用大木盤子盛放在祭神的供桌上,人們就站在供桌 前祈禱。
有一天,齊國都城里來了一個人,他牽著一頭牛從皇宮大殿前走過。
這時,恰值齊宣王在大殿門口看見了,命人叫住那牽牛的人,便問道:“你打算把這頭牛牽到那里去呢?”
那人回答說:“我要牽去宰了用來祭鐘。”
齊宣王聽了后,看了看那頭牛,然后說:
“這頭牛本來沒有罪過呀,卻要白白地去死,看著它那嚇得顫顫抖抖、哆哆嗦嗦的樣子,我真不忍心看了。把它放了吧!”
那個牽牛的人說:
“大王您真慈悲,那就請您把祭鐘這一儀式也廢除了吧?”
“這怎么可以廢除呢?”齊宣王嚴肅起來,接著說:“這樣子吧,就用一只羊代替這頭牛吧!”
這篇寓言故事告訴人們:殺牛和殺羊都是屠殺生命。對牛的憐憫與對羊的殘忍在本質上是一樣的,都不能算是仁慈。齊宣王的以羊替牛只不過是騙人的把戲,可見他的虛偽。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 篇2
我喜歡課外書,最喜歡看的是《中國古代寓言故事》這本書里的《南轅北轍》這個小故事。
他講了從前,魏國有一個人,要去楚國鬧出的.笑話。楚國在魏國的南邊,可是他卻讓馬車一直往北走,走在路上有人問他去哪里,他說去楚國,路人告訴他楚國應該往南走,說他的方向走反了,他聽了卻說我:“我有很多錢和好馬,不要緊!彼宦犅啡说膭裾f一直往北走。路人也沒有辦法,雖然他的條件好,可是他卻離想去的地方越來越遠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無論做什么事情,我們一定要看清楚自己目標所在的方向。不要在還沒有弄清楚方向的時候,就著急出發(fā),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功就是這個道理。努力錯了方向,甚至會起到向反的作用。
在生活中,我們不要認為自己在某些方面強于別人就得意洋洋,根本聽不進去他人的勸告。無論什么時候,我們都要謙虛聽取他人的意見。好的意見就聽從,不好的意見就忽略。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 篇3
狙公失猴
從前,楚國有個老頭以飼養(yǎng)猴子為生,楚國人都把他叫作狙(ju)公。每天早上,狙公起床以后都在院子里給他的猴子們分配任務。他讓老猴子帶著猴子們跳出去,采摘山里果樹的果實。晚上,等猴子們回來了,狙公就逼著猴子們交出它們所采果實的十分之一。光靠著這些猴子采來的果實,他就可養(yǎng)活自己,而且還略有盈余。有一次幾個猴子覺得自己白白辛苦一場,狙公卻坐享其成,不愿交出果實,狙公就對它們棍棒相加,一陣毒打。猴子雖然覺得每天采摘果實是件苦活,可又怕狙公的棍棒,不敢違背狙公的命令。
有一天,一只不懂事的小猴子突然問這群猴子:“山里果實累累,難道是狙公親手所種嗎?”大伙都說:“不是呀,誰都知道這些果樹并沒有什么人去栽種,都是天生的!毙『镒佑謫枺骸凹热贿@樣,我們干嗎靠給狙公做苦力過日子呢?”小猴子話還沒說完,猴子都已經(jīng)恍然大悟。
當天晚上,猴子們趁狙公睡熟之后,悄悄地打破柵欄,弄壞籠子。然后,它們拿上狙公積存的'果實,手牽著手跑進了樹林深處,從此再也不回去了。狙公一覺醒來,才發(fā)覺猴子們都跑光了,他賴以生存的手段沒有了,只得待在家中活活地餓死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人要自食其力,如果自己不付出努力,企圖依賴別人,或者靠剝削別人過活,最終只能落得像狙公那樣活活餓死的下場。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 篇4
北宋時,有個叫徐鉉的人以博學多才聞名于世。
一次,江南選派徐鉉進京納貢。按照慣例,朝廷要派一位陪同的押伴使。朝中眾人都因沒有徐鉉的學問大,怕被他恥笑而不敢前往陪行,宰相也委實感到有些棘手,只得奏請宋太祖定奪。
宋太祖深知徐鉉的學問和為人,便傳旨要求呈上一份不識字的殿侍名單。宋太祖看了一眼名單,用筆隨便一點,說:“此人可以!北姶蟪碱H感驚訝,皇上怎么會派一個如此愚笨的人去陪同滿腹經(jīng)綸的徐鉉呢?
被點名的殿侍還沒弄清楚怎么回事,就被糊里糊涂地派到了江南。
當這位殿侍陪伴徐鉉上路后,從渡江開始,徐鉉便妙語連珠、語驚四座,令同船的人嘆服不已,惟獨陪同他的.這位殿侍默不作聲,除了點頭應是,其他的時候一言不發(fā)。
徐鉉好生奇怪,不知這人學問深淺,便饒有興致地與他攀談,賣弄自己的學問,滿以為這樣會使對方感到自慚形穢。
誰知殿侍仍舊點頭稱是,既不發(fā)表意見,也不回答問題。
這樣一連幾天,徐鉉深感沒趣,傲氣漸失,只好乖乖地隨殿侍來到京城。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 篇5
在老師的帶領下,這學期我們讀了《中國古代寓言故事》這本書,我的印象最深的故事是《鄭人乘涼》和《亡羊補牢》。
《鄭人乘涼》講的是古時候有個鄭國人到一棵樹下乘涼的故事。太陽在空中移動,他不停的移動涼席,追著樹影跑。到了黃昏,他又把涼席鋪在樹下。月亮出來了,他又不停地移動涼席,他又怕露水會沾濕他的衣服。漸漸地,月亮當頂,他就躲到樹底下,渾身上下也被露水沾的越來越濕了。這個人白天的乘涼方法十分靈巧,可在晚上又用同樣的方法就顯得笨極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事要隨機應變,順應變化。
《亡羊補牢》講的`是從前有個人,養(yǎng)了幾只羊。一天早上,他發(fā)現(xiàn)羊少了一只,原來羊圈破了個窟窿,鄰居勸他趕快修一修,他不在意,他并沒有修。第二天早上他發(fā)現(xiàn)羊又少了一只,鄰居勸他把羊圈修一修,這回他聽了鄰居的勸告把羊圈的窟窿修了。羊圈修好了,從此以后羊再也沒有丟過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犯了錯要及時改正。
讀了《中國古代寓言故事》,我明白了許多道理,我們要學習更多寓言故事中做人的道理。我喜歡這本書。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 篇6
戰(zhàn)國時期,楚考烈王沒有兒子,春申君將很多有生育能力的女子獻給楚王,但終究不能生子。趙國人李園想把妹妹獻給楚王,但聽說楚王不能生育,擔心她日久在宮里會失寵,便用黨詐的手段,誘使春申君收納其妹為妾。
后來與春申君有了身孕,兄妹密商以后,李園之妹對春申君說:“楚王寵信您,超過了他的兄弟,如今您為相二十多年,而楚王又無子,他死后,其兄弟繼位,他們各有所親、您怎能住久保持你的榮華富貴呢?而且,您掌權時間很長,在與楚王的兄弟們相處的過程中,失禮與得罪他們的地方很多,那時,恐怕就會大禍臨頭!還怎能保住相位和您的封地呢?”
這個女人恫嚇了春申君一陣子以后,接著神秘兮兮地說道:“現(xiàn)在妾已懷有身孕,如能憑著您跟楚王的.親密關系,趁此時您將妾獻給楚王,妾托老天的福,將來若生下個男童,那就是您的兒子,也就是未來的楚王,這樣,比起受別人管轄,時刻擔心會有不測的禍患,不是要強得多嗎?”
春申君認為她說得很有道理,便借機將這女子獻給了楚王,果然生下個男孩,被立為太子,李園的妹妹立為皇后,李園也因此受到楚王重用,手握大權。
考烈王患病。有個叫朱英的人,對春申君說:“世人有不測之福,又有無妄之禍(又有不測的災禍),如今您處在不測的世道中,服事不測的君王,那么,你周圍哪能沒有不測之人呢?”
春申君問:“什么叫不測之福?”
“您做楚相已經(jīng)二十多年了,雖然名義上是相國,實際就是楚王。如今楚王病危,太子幼小,楚王一旦歸天,您輔佐幼小的君主,就像古時的周公一樣;蛘,您自己當王,慶遠擁有楚國。這就是我所說的不測之福!
“什么叫不測的災禍?”
“當前,李園雖然還沒有執(zhí)政,但他是王舅;他不擔任領兵的將軍,但很久以來,他卻私下養(yǎng)了一批為他舍死效忠的軍士。楚王一旦去世,李園必然搶先入宮,假托楚王的遺旨,執(zhí)掌大權,任意專斷,軌殺您來滅口,這就是所說的不測之災!
“什么叫不測之人?”
“您現(xiàn)在就搶先任命我為郎中(在宮內充侍衛(wèi)的官名),待到楚王去世后,李園如果真的搶先進宮,我就幫您殺掉他,這就是我所說的不測之人!
春申君搖搖頭,說:“先生,算了罷,不要再說了。李園是一個懦弱的人,我待他又很好,他怎能干出那種事來呢?”
朱英見春申君聽不進他的告誡,怕將來受到牽連,便逃走了。
17天后,考烈王病死,李園果然搶先進宮,埋伏下殺手,待春申來到時,刺殺了他,并割下他的頭扔到宮門外。然后命令殺掉了春申君的全家。李園妹妹跟春申君而懷孕生下的那個男孩,后來被立為楚幽王。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 篇7
楚莊王有一次主持朝會處理政事,一直到很晚才結束。樊姬走出屋子迎接他,關切地問:“為什么這么晚才結束?難道大王不饑不倦嗎?”
楚莊王說:“今天聽到忠誠賢能的臣子進言,所以我不感到餓,也不覺得累!
樊姬問:“大王所說的忠誠賢能之士,不知是諸侯國中的賓客呢,還是楚國內的哪一個人呢?”
楚莊王說:“就是沈令尹啊!狈犃,掩住嘴巴笑起來。楚莊王奇怪地問:“你為什么發(fā)笑呢?”
樊姬回答說:“我侍奉大王您,負責沐浴、梳洗、鋪席,已經(jīng)有十一年了。但現(xiàn)在,與我身份同等的有十人,比我賢明的有兩人。我難道就不想獨攬大王的寵愛嗎?我是不敢以我個人的私欲來遮蔽別人的美好啊。沈令尹輔佐大王好多年了,但他不曾推薦賢能之人,也不曾貶退無能之人,這怎么能算得上是對您忠誠呢?”
第二天早晨,楚莊王上朝時,把樊姬的話告訴了沈令尹。沈令尹立刻向楚莊王推舉了孫叔敖。孫叔敖治理楚國三年,使楚國成為了諸侯國中的霸主。楚國的史官提筆在簡策上寫下:“楚國成為霸主,是樊姬出了大力啊!
【說明】這則寓言說明,一個真正賢能的人,不僅要盡職忠誠,更要善于發(fā)現(xiàn)、推舉比自己強的人才。
齊景公讓弓匠為他做一張弓,弓匠做了三年才完成。
齊景公拉弓射箭,連一層牛皮的箭靶也穿不透。齊景公大怒,要處死那個弓匠。
弓匠的'妻子前來求見齊景公,說:“我是蔡國人,嫁給這個弓匠為妻。這張弓,是我丈夫用泰山之南堅韌的柘木、燕國的牛角、楚國的麋鹿的筋、黃河里的魚膠制作而成的。這四樣東西,都是天下最精良的做弓材料,做成的弓射箭不應該只穿透僅有一層牛皮的箭靶。并且我曾聽說,奚仲發(fā)明的車子不能獨自行走,莫邪劍盡管非常鋒利,也不能獨自斬斷東西,必須有人正確使用才行。射箭的方法,應左手穩(wěn)穩(wěn)地像靠著石頭;右手好像拉著樹枝,手掌好似握著雞蛋,四根手指像折斷的木棍;右手發(fā)箭,左手根本不受影響,這才是射箭的正確方法啊!
齊景公按弓匠妻子所說的方法射箭,果然一下子穿透了七層牛皮做的箭靶。這位蔡國女子的丈夫立刻被釋放了出來。
【說明】這則寓言告訴人們,任何精良的東西,要使它發(fā)揮顯著的效力,必須按正確的方法來使用,否則就不能體現(xiàn)它的價值。
晉國有個叫馮婦的人,勇敢而威猛,善于打老虎。后來他成為了一個不殺生的善人,不再打老虎了。
有一天,他來到野外,看見一群人正在追趕一只老虎。老虎背靠在山勢險要的地方,沒有人敢去接近它。
大家望見了馮婦,都跑上前去迎接他。于是馮婦挽起袖子,伸出胳臂,跳下車來,準備與老虎搏斗。
追捕老虎的人看到馮婦出手相助,都很高興,可是士人君子卻在恥笑他。
【說明】這則寓言中,馮婦本來已經(jīng)不殺生,成為善人,但當他看到有老虎時,仍忍不住擼起袖子想幫忙打虎,這是對馮婦的“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的諷刺。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 篇8
古時候,齊國的國君齊宣王愛好音樂,尤其喜歡聽吹竽,手下有300個善于吹竽的樂師。齊宣王喜歡熱鬧,愛擺排場,總想在人前顯示做國君的威嚴,所以每次聽吹竽的時候,總是叫這300個人在一起合奏給他聽。
有個南郭先生聽說了齊宣王的這個癖好,覺得有機可乘,是個賺錢的好機會,就跑到齊宣王那里去,吹噓自己說:“大王啊,我是個有名的樂師,聽過我吹竽的人沒有不被感動的,就是鳥獸聽了也會翩翩起舞,花草聽了也會合著節(jié)拍顫動,我愿把我的絕技獻給大王!饼R宣王聽得高興,不加考察,很爽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編進那支300人的吹竽隊中。
這以后,南郭先生就隨那300人一塊兒合奏給齊宣王聽,和大家一樣享受著優(yōu)厚的`待遇,心里得意極了。
其實南郭先生撒了個彌天大謊,他壓根兒就不會吹竽。每逢演奏的時候,南郭先生就捧著竽混在隊伍中,人家搖晃身體他也搖晃身體,人家擺頭他也擺頭,臉上裝出一副動情忘我的樣子,看上去和別人一樣吹奏得挺投入,還真瞧不出什么破綻來。南郭先生就這樣靠著蒙騙混過了一天又一天,不勞而獲地白拿薪水。
可是好景不長,過了幾年,愛聽竽合奏的齊宣王死了,他的兒子齊湣王繼承了王位。齊湣王也愛聽吹竽,可是他和齊宣王不一樣,認為300人一塊兒吹實在太吵,不如獨奏來得悠揚逍遙。于是齊湣王發(fā)布了一道命令,要這300個人好好練習,作好準備,他將讓它300人輪流來一個個地吹竽給他欣賞。樂師們接到命令后都積極練習,都想一展身手,只有那個濫竽充數(shù)的南郭先生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惶惶不可終日。他想來想去,覺得這次再也混不過去了,只好連夜收拾行李逃走了。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 篇9
很久以前,吳國的國君孫亮非常聰明,觀察和分析事物都非常深入細致,常常能使疑難事物得出正確的結論,為一般人所不及。
一次,孫亮想要吃生梅子,就吩咐黃門官去庫房把浸著蜂蜜的蜜汁梅取來。
這個黃門官心術不正又心胸狹窄,是個喜歡記仇的小人。他和掌管庫房的庫吏素有嫌隙,平時兩人見面經(jīng)常口角。他懷恨在心,一直伺機報復,這次,可讓他逮到機會了。他從庫吏那里取了蜜汁梅后,悄悄找了幾顆老鼠屎放了進去,然后才拿去給孫亮。
不出他所料,孫亮沒吃幾口就發(fā)現(xiàn)蜂蜜里面有老鼠屎,果然勃然大怒:“是誰這么大膽,竟敢欺到我的頭上,簡直反了!”
心懷鬼胎的黃門官忙跪下奏道:“庫吏一向不忠于職責,常常游手好閑,四處閑逛,一定是他的瀆職才使老鼠屎掉進了蜂蜜里,既敗壞主公的雅興又有損您的健康,實在是罪不容恕,請您治他的罪,好好兒教訓教訓他!”
孫亮馬上將庫吏召來審問鼠屎的情況,問他道:“剛才黃門官是不是從你那里取的蜜呢?”
庫吏早就嚇得臉色慘白,他磕頭如搗蒜,結結巴巴地回答說:“是……是的,但是我給他……的時候,里面……里面肯定沒有鼠屎!
黃門官搶著說:“不對!庫吏是在撒謊,鼠屎早就在蜜中了!”兩人爭執(zhí)不下,都說自己說的是真話。
侍中官刁玄和張邠(bin)出主意說:“既然黃門官和庫吏爭不出個結果,分不清到底是誰的罪責,不如把他們倆都關押起來,一起治罪!
孫亮略一沉思,微笑著說:“其實,要弄清楚鼠屎是誰放的這件事很簡單,只要把老鼠屎剖開就可以了!
他叫人當著大家的面把鼠屎切開,大家仔細一看,只見鼠屎外面沾著一層蜂蜜,是濕潤的,里面卻是干燥的'。
孫亮笑著解釋說:“如果鼠屎早就掉在蜜中,浸的時間長了,一定早濕透了。現(xiàn)在它卻是內干外濕,很明顯是黃門官剛放進去的,這樣栽贓,實在是太不像話了!”
這時的黃門官早嚇昏了頭,跪在地上如實交待了陷害庫吏、欺君罔上的罪行。
可見,我們對于形式復雜難以判斷的事物只要全面分析、推理,開動腦筋想辦法,不被表面現(xiàn)象所迷惑,不被事物的復雜性所嚇倒,這樣就能正確認識事物的現(xiàn)象和本質。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 篇10
明朝萬歷年間,皇宮里面不知道怎么回事,出現(xiàn)了一只奇怪的大老鼠。這只大老鼠,長得跟貓一樣大,而且兇悍異常,成為了宮中的一大禍害。
皇帝下旨把民間善于捕捉老鼠的貓都搜羅進皇宮,讓它們來對付那只大老鼠。但是,這些貓卻一只一只地敗下陣來,全部都被大老鼠咬得遍體鱗傷。
正在這個時候,外國進貢來了一只貓,這只貓,長得十分美麗。它的毛像血一樣白,是個獅子貓。這只獅子貓會不會捉老鼠,能不能夠斗得過大老鼠呢?人們議論紛紛。
一個太監(jiān)把它抱了起來,投進了大老鼠所在的'屋子里面,然后把門關了起來。不少太監(jiān)們都好奇而又擔心地從門縫里向里面偷看。
獅子貓到了大老鼠的屋子里面,了解了一下環(huán)境,就一動不動地蹲在那里。過了好長時間,才看到那只大老鼠從洞里探頭探腦地走了出來。大老鼠一看到獅子貓,就“吱吱”地叫著,憤怒地撲上去。獅子貓看到這樣大的一只老鼠,不由得吃了一驚,急忙閃了一個身,跳到了茶幾上。
大老鼠看見獅子貓?zhí)狭瞬鑾,也躥了上去;獅子貓看見大老鼠躥上來,趕緊條下了茶幾。就這樣躥上躥下,跳上跳下,獅子貓總是躲著,不肯和大老鼠正面交鋒。
從門縫里偷看的太監(jiān)們看到這個情景,都認為這只獅子貓十分膽怯,肯定斗不過那只大老鼠。不由得有些失望。
過了一會兒,那只大老鼠跳得漸漸慢了。大肚子一起一落地喘著粗氣。它蹲在地上,想要休息一會兒。誰知道,正在這個時候,獅子貓猛然地撲了過去,用兩只前爪緊緊抓住老鼠頭上的毛,用嘴咬住它的頭和脖子。大老鼠遭到突然襲擊,知道自己遇到了強大的對手,拼命掙扎。
貓聲嗚嗚,鼠聲吱吱,一場惡斗持續(xù)了很長的時間。最后,大老鼠終于成了獅子貓的手下敗將。
太監(jiān)們見獅子貓勝利了,打開門擁進去。只見大老鼠已經(jīng)被獅子貓咬下了腦袋。它正津津有味地吃著鼠肉呢。
太監(jiān)們這才明白過來,獅子貓開始的躲避,其實并不是膽怯,而是在和老鼠進行著疲勞戰(zhàn)。敵人出擊我便退回,敵人退回我便出擊,使敵人疲于奔命,終于喪命。以逸待勞,獅子貓可真是有勇有謀呀!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 篇11
有一個人到野地里去打柴,在沼澤地附近意外地捉到了一頭麋鹿。他非常高興,但沒有立即把麋鹿帶回家去,而是把麋鹿拴在一棵樹上,準備砍完柴再去牽麋鹿。
這時,有幾輛客商的車子從這附近經(jīng)過。車上的人看見一棵樹旁拴著一頭麋鹿,而周圍沒有人,就把麋鹿牽走了。但他們覺得白牽走了一頭麋鹿過意不去,就另外留了一大塊咸魚干,放在拴麋鹿的地方作為補償。
過了一會兒,打柴的人回到這里,發(fā)現(xiàn)拴在樹旁的麋鹿不見了,卻有一塊咸魚干拴在那里。他覺得非常奇怪,四周沒有一個人,附近也沒有水塘,麋鹿怎么會變成咸魚干呢?這個人想,剛才一定是神靈顯現(xiàn)了。
回家后,打柴的人把這件事說給村里人聽。很快,這件事便一傳十,十傳百,越傳越神奇。人們紛紛到沼澤地邊的小樹下求福消災。后來,村里人湊錢建了一座廟,將咸魚干供奉在里面,并稱它為“鮑君神”(“鮑”就是“咸魚”的意思)。從此,“鮑君神”廟內神帳高掛,香火不斷,方圓幾百里內都有來求神求簽的人。
幾年過去了。有一天,一支車隊路過這里。車上有個人看到香火繚繞的場面和廟門上“鮑君神”的匾額,感到十分奇怪,就下車打聽原因。有人向他講了“鮑君神”的神奇來歷。
這個人聽后,不禁大笑道:“幾年前那棵樹上的.咸魚干是我留下的!哪來的什么鮑君神呢?真是太可笑了!”
廟里正在虔誠祈禱的人們聽說后,個個哭笑不得。從此以后,再也沒人來拜這個“鮑君神”了。漸漸的,廟的四周長滿了野草。又過了一些時候,這座廟也破舊倒塌了。
【說明】 這則寓言告訴人們,遇到問題不認真思考、仔細判斷,對神話盲目迷信,是愚昧可笑的。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 篇12
歧路亡羊
楊子(即楊朱)是戰(zhàn)國時一位學者。有一天他的鄰居家跑丟了一只羊。鄰人立刻率領親戚朋友們去追尋,還來邀請楊朱的樸人一同去。
楊子不太情愿地說:“瞎!跑丟了一只羊,何必要這么多人去追尋呢?”
鄰人解釋說:“你不知道,那里的岔路太多了!”
過了一會兒,鄰居帶人回來了。楊子問道:“羊找到了嗎?”
鄰人說:“跑丟了!
楊子又問:“這么多人怎么會找不到呢?”
鄰人答道:“岔路之中又有岔路,我站在岔路口,不知道應該選擇哪一條路去找,所以就回來了!
楊子聽了這話,忽然神情憂愁,變了臉色,好長時間不說話,整天沒有笑容。
他的門徒都感到奇怪,便向他請教說:“羊是不值錢的畜生,況且不是先生家的,您這樣悶悶不樂,究竟是為什么呢?”
楊子陷在沉思之中,沒有回答。門徒們還是摸不著頭腦。
人們在生活中,不是也會遇到面臨岔路無從選擇的情形嗎?
假秀才招打
有一戶有錢的人家,生了個兒子,從小沒讀什么書,骨子里粗俗不堪,卻偏偏愛裝成個文人雅士。
一次,這人要到衙門去遞狀子,以便追回人家欠他的債務。他心想,如果縣官看自己是個知書達理的人,肯定會站在自己這一邊,打贏官司就會容易多了。于是他對縣官謊稱自己是秀才。
縣官見他跪在地上,仔仔細細地打量了好久,心中疑云頓生?h宮想:這個人獐頭鼠目,形象猥瑣,言語也粗俗得很,哪里像個秀才呢?接著又轉念一想:人家都說“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我也不能妄下判斷。對了,我來考他一考吧,看他是否貨真價實。
主意打定,縣官便開口問他說:“既然你是秀才,那你且先說說‘桓公殺子糾’這一章應該怎么講?”這個人哪里知道縣官是在考他《論語》里的句子呢,一聽這話,大驚失色,渾身嚇得直抖,心想:完了,出了人命案子了,老爺怎么偏偏問我呢?難道是懷疑我跟這樁命案有什么牽連嗎?于是他磕頭如搗蒜,連聲大叫道:“青天大老爺,我冤枉啊,小人確實不知道其中的實情啊,老爺明察!”縣官聽了,又好氣又好笑,低聲自語道:“果然是個冒牌貨,竟敢騙到我的頭上來了!”接著就命令手下的.衙役把這人按倒在地,重打20大板,直打得他皮開肉綻,哭爹叫娘。
這人一瘸一拐地出了衙門,對他的仆人說:“這位縣官太不講理了,硬說我阿公打死了翁小九,把我打了20大板!逼腿藛柮魇窃趺椿厥潞螅蛯λf:“這是書上的話呀,你姑且答應他,說你略知一二不就應付過去了嗎?”這人一聽,趕緊拼命搖頭說:“哎呀呀,你可別再害我了,我連叫不知情都還被他打了20大板,如果說知道,那豈不是要抓我去償命嗎?”
所以說,該是什么就是什么,像這樣假充內行,到處招搖撞騙的人,一遇到動真格的場合,沒有不露餡出丑的。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 篇13
我暑假中精讀了《中國古代寓言故事》這本書,里面的每一個故事我都會深入思考,慢慢體會故事所要講的道理。
其中《不龜之藥》這個小故事道理令我銘記在心,使我難忘。
故事的內容大致是這樣的:宋朝時期有一個家族,世世代代以漂洗衣物為生,但是他們家族卻會調制一種防止手受凍而使皮膚干裂的藥方,據(jù)說效果很好。這件事不知被誰傳了出去,你傳我,我傳他,他傳她,傳著傳著就傳到一個有錢人的耳朵里。這個有錢人想:這種藥膏如果拿到街上去賣一定能賣一個好價錢,也許皇帝要用,我給了他,如果效果好,還能做個官呢!
第二天早上那位有錢人來到那家洗衣店,他豪邁地對一個招待顧客的人說:“你們這不是有一種防止手龜?shù)乃幐鄦?跟你們掌柜說我愿意用一百兩黃金買下你們的藥膏,我明天來問結果”
回家之后,那個招待員把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訴了家族中的每一個人。隨后他們連夜召開了家族會議。有人說:“賣吧,我們洗一件衣服才十來個銅板,一百兩黃金夠我們家族用好幾輩子了!”
又有人說:“這藥方絕對不能賣!這是咱們祖?zhèn)鞯臇|西,咱們老爺說過不管別人出的錢再多,也不能賣!”最后經(jīng)過一翻激烈爭論還是小數(shù)服從多數(shù),把藥方賣給了那個有錢人。
那個有錢人得到藥方以后,剛準備上街售賣時,便聽說了吳王要攻打越國的`消息他想:咦還真有這樣的好事!他立刻動身到吳王那兒去毛遂自薦,吳王想:這小子的藥真行?不過現(xiàn)在是冬天,這次還是打水戰(zhàn),就試試吧。于是吳王就讓每位士兵都涂上了藥膏。
在攻打越國的時候,因為戰(zhàn)士們的皮膚沒有干裂而打敗了越軍。那個有錢人雖然花了一百兩黃金買了不龜之藥,但是幫助了吳王打敗了越軍,于是吳王就把他封為諸侯,更獎了五百兩黃金,還分得一塊土地!
而此時此刻,那個家族還在拼命地洗衣服,為每天的日常生活而奔波。
我想導致這個原因的根本是洗衣服的家族的藥雖然很多長處和優(yōu)點,但是沒有把效果最大程度發(fā)揮出來,而那個有錢人把藥膏提供給了決定了兩國交戰(zhàn)的軍隊,發(fā)揮出了最大作用。我覺得我們也一樣,要發(fā)現(xiàn)自己的優(yōu)點和缺點,在學習和生活中,我們要改正缺點,盡最大的努力把自己優(yōu)點發(fā)揮起來,做對社會和別人有益的事情。
如果說這個故事是一根充滿學問的竹枝,那么這本書就是用有學問的竹枝編織起的滿載著知識的搖籃!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 篇14
一日朝畢,皇帝給群臣出了一道智力測試題:誰能用最多三個字來告訴他真理和謬誤的區(qū)別。
大臣伯博伸出四個手指頭,說道:“四指。”
“四指?”皇帝和其他的大臣一樣,露出疑惑的表情。
“是的,陛下。這‘四指’就是真理與謬誤之間的區(qū)別!
伯博道:“眼見為實,只有用自己的眼睛看到的,才可算真;耳聽為虛,耳朵聽來的東西多半是假,常常是無稽之談。”
皇帝贊嘆:“不錯,人人都長了一雙眼睛,就是要去明辨是非,甄別真?zhèn)?墒,這與你說的‘四指’有什么關系呢?”
伯博笑道:“陛下,這‘四指’正是眼睛到耳朵的'距離。”
用眼睛還是用耳朵,代表著兩種截然不同的認知方法;“四指”距離雖短,卻是庸人與智者的分野。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 篇15
有一次,吳國孫權送給曹操一只大象,曹操十分高興。大象運到許昌那天,曹操帶領文武百官和小兒子曹沖,一同去看。
曹操的人都沒有見過大象。這大象又高又大,光說腿就有大殿的柱子那么粗,人走近去比一比,還夠不到它的肚子。
曹操對大家說:“這只大象真是大,可是到底有多重呢?你們哪個有辦法稱它一稱?” 嘿!這么大個家伙,可怎么稱呢!大臣們都紛紛議論開了。
一個說:“只有造一桿頂大頂大的秤來稱!
而另一個說:“這可要造多大的一桿秤呀!再說,大象是活的.,也沒辦法稱呀!我看只有把它宰了,切成塊兒稱!
他的話剛說完,所有的人都哈哈大笑起來。有人說:“你這個辦法可不行啊,為了稱稱重量,就把大象活活地宰了,不可惜嗎?”
大臣們想了許多辦法,一個個都行不通?烧娼腥藶殡y呀。
這時,從人群里走出一個小孩,對曹操說:“爸爸,我有個法兒,可以稱大象!
曹操一看,正是他最心愛的兒子曹沖,就笑著說:“你小小年紀,有什么法子?你倒說說,看有沒有道理!
曹沖趴在曹操耳邊,嘰嘰喳喳講了起來。曹操一聽連連叫好,吩咐左右立刻準備稱象,然后對大臣們說:“走!咱們到河邊看稱象去!”
眾大臣跟隨曹操來到河邊。河里停著一只大船,曹沖叫人把象牽到船上,等船身穩(wěn)定了,在船舷上齊水面的地方,刻了一條道道。再叫人把象牽到岸上來,把大大小小的石頭,一塊一塊地往船上裝,船身就一點兒一點兒往下沉。等船身沉到剛才刻的那條道道和水面一樣齊了,曹沖就叫人停止裝石頭。
大臣們睜大了眼睛,起先還摸不清是怎么回事,看到這里不由得連聲稱贊:“好辦法!好辦法!”現(xiàn)在誰都明白,只要把船里的石頭都稱一下,把重量加起來,就知道象有多重了。
曹操自然更加高興了。他瞇起眼睛看著兒子,又得意洋洋地望望大臣們,好像心里在說:“你們還不如我的這個小兒子聰明呢!”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 篇16
山上有座小廟,廟里有個小和尚。他每天挑水、念經(jīng)、敲木魚,給觀音菩 薩案桌上的凈水瓶添水,夜里不讓老鼠來偷東西,生活過得安穩(wěn)自在。
不久,來了個長和尚。他一到廟里,就把半缸水喝光了。小和尚叫他去挑水,長和尚心想一個人去挑水太吃虧了,便要小和尚和他一起去抬水,兩個人只能抬一只水桶,而且水桶必須放 在扁擔的中央,兩人才心安理得。這樣總算還有水喝。
后來,又來了個胖和尚。他也想喝水,但缸里沒水。小和尚和長和尚叫他自己去挑,胖和尚挑來一擔水,立刻獨自喝光了。從此誰也不挑水,三個和尚就沒水喝。
大家各念各的經(jīng),各敲各的木魚,觀音菩薩面前的凈水瓶也沒人添水,花草枯萎了。夜里老鼠出來偷東西,誰也不管。結果老鼠猖獗,打翻燭臺,燃起大火。三個和尚這才一起奮力救火,大火撲滅了,他們也覺醒了。
從此三個和尚齊心協(xié)力,水自然就孔融讓梨的故事
東漢魯國,有個名叫孔融的孩子,十分聰明,也非常懂事。孔融還有五個哥哥,一個小弟弟,兄弟七人相處得十分融洽。
有一天,孔融的媽媽買來許多梨,一盤梨子放在桌子上,哥哥們讓孔融和最小的弟弟先拿。
孔融看了看盤子中的梨,發(fā)現(xiàn)梨子有大有小。他不挑好的,不揀大的,只拿了一只最小的`梨子,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爸爸看見孔融的行為,心里很高興,心想:別看這孩子剛剛四歲,卻懂得應該把好的東西留給別人的道理呢。于是他故意問孔融:“盤子里這么多的梨,又讓你先拿,你為什么不拿大的,只拿一個最小的呢?”
孔融回答說:“我年紀小,應該拿個最小的,大的應該留給哥哥吃!
爸爸接著問道:“你弟弟不是比你還要小嗎?照你這么說,他應該拿最小的一個才對呀?”
孔融說:“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應該把大的留給小弟弟吃!
爸爸聽他這么說,哈哈大笑道:“好孩子,好孩子,你真是一個好孩子,以后一定會很有出息!
這個故事告訴人們,凡事應該懂得謙讓的禮儀。這些都是年幼時就應該知道的道德常識。古人對道德常識非常重視。道德常識是啟蒙教育的基本內容,融于日常生活、學習的方方面面。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 篇17
粵地有個人,素來篤信神仙。他一天到晚朝思暮想的,就是修成正果,成仙升天,簡直到了癡迷的地步?墒且氤上桑惺裁撮T道呢?粵人想不出好辦法,很是苦惱。他想,成仙的人是少得很,但我這樣誠心,老天怎么還不選中我呢?
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粵人偶然從一本書中得知,有一種仙草,名叫靈芝,長得像蘑菇,顏色美麗,吃了它就可以成仙;浫烁吲d極了,就天天不辭勞苦地上山去四處搜尋,希望能在那多得數(shù)不清的植物中發(fā)現(xiàn)靈芝仙草。
終于有一天,粵人照例上山尋找靈芝,翻山越嶺,疲憊不堪。正坐在一塊大石頭上休息,他忽然看到不遠處的一個爛樹樁上生著一個大蘑菇,這蘑菇有箱子那么大,葉子有九層,顏色就像金子一樣光彩四射。“呀,這就是靈芝吧,沒想到真讓我得到了,看來我是和神仙有緣哪!”粵人忘了疲勞,三步并作兩步奔過去把蘑菇采了下來帶回家去。這蘑菇其實并不是什么靈芝,只是山中常見的毒蘑菇,可粵人一心只想成仙,連這點常識都忘了。
回到家里,粵人鄭重地對妻子說:“快看,這就是人們所說的神奇的靈芝了,吃了它就可以成仙。我聽說成仙一定要有緣份,老天是不肯隨便讓人成仙的?墒悄憧矗@么難得到的東西都讓我得到了,我一定是個有緣之人,很快就會成仙了!”于是粵人齋戒了三天,還天天沐浴焚香,徹底清潔自己,以示對神仙的虔誠。三天之后,粵人恭恭敬敬地捧出蘑菇,將它煮熟。他興奮地想:“馬上要成仙了!”夾起一大塊蘑菇就往口里送。這一吃可糟了,他馬上感到腹痛難忍,腸子好像要斷掉一樣。他倒在地上滾了幾滾,就氣絕而亡了。
粵人的'兒子聽到這邊有動靜,忙過來看看情況。他平時受粵人的影響很深,也是一心想做神仙,整天無所事事地做白日夢。這會兒,他見到父親死了,想了想對母親說:“我聽說成仙的人,一定要脫去人的形骸。人就是為形骸所累所以才成不了仙,F(xiàn)在,我的父親已經(jīng)脫去他的形骸成仙了,這不是死!闭f完,他便去吃那剩下的蘑菇,很快便走了父親的老路,中毒死了?墒腔浫思依锲渌娜诉是對成仙執(zhí)迷不悟,不加思索地又去爭吃蘑菇,結果無一例外地全都被毒死了。
本來明明是毒蘑菇,這并不是難以辨認的東西,卻偏偏被粵人一家堅信不疑地認為是靈芝,就是因為他們總是幻想僥幸地撞大運,白白地獲得好處,這真是利令智昏。要想過上好日子,只有靠自己踏踏實實勞動才是一條靠得住的途徑,否則就會付出慘重的代價。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 篇18
《相馬》
樂有兩名跟他學習相馬的弟子。
一天,伯樂帶著兩名弟子來到馬廄里,教他們學習鑒別會踢人的馬。二人仔細聽了伯樂的講解后,其中一人很快就鑒別出一匹馬,而第二個從卻指出這匹馬現(xiàn)在并不善于踢人,果然馬踢了幾下就不踢了。第二個人肯定地說:“這匹馬的前膝因傷腫脹,不能長時間支撐整個身體,所以后腿便無法連續(xù)抬起來踢人!辈畼沸呛堑乜粗茏拥谋憩F(xiàn),十分欣慰地點了點頭,說:“不僅是在相馬時,在觀察其它事物時,也要經(jīng)過全面而細致的觀察才可以下結論。
[含義]只有通過全面而細致的調查研究,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
[出處]《韓非子·說林下》
《盲人識日》
有個人生下來就是個盲人,他很想知道太陽是什么樣子,就去問眼睛好的人。
有人告訴他:“太陽的形狀像個大銅盤!泵と肆⒖谈吒吲d興地回到家中,找到一個銅盤,仔仔細細地摸著,還用手敲了敲,銅盤立刻發(fā)出了聲響,他恍然大悟地說:“哦,太陽原來可以發(fā)出聲音!
有一天,他和鄰居閑聊時聽到鐘聲,立刻說:“這是太陽的聲音!编従痈嬖V他說:“那是鐘而不是太陽,太陽會發(fā)光,就像蠟燭一樣!庇谑,盲人又去摸蠟燭,知道了蠟燭的形狀。
后來有一天,他摸到了形狀與蠟燭相似的竹笛,以為那就是太陽了。
[含義]認識事物不能只憑道聽途說,要全面細致。
[出處]蘇軾《經(jīng)進東坡文集事略·日喻》
《阮裕焚車》
晉代的阮裕是一個以德行聞名于天的人。
阮裕住在剡地的時候,曾有一輛很漂亮的車子。這輛車子的結構結實、造型美觀,就連拉車的馬的皮毛也是刷得平滑整潔。盡管阮裕把這輛車子視若珍寶,但無論誰來借用他的車子,他都十分爽快地答應。
一次,阮裕一位鄰居的母親去世了,在為母親送葬的時候,鄰居很想跟阮裕借車子。但他轉念一想,死人是很不吉利的事。最終,這位鄰居放棄了向阮裕借車子的想法。
后來,這件事傳到了阮裕的耳朵里。阮裕嘆息著說:“唉,我有車子就是為了方便大家,現(xiàn)在卻讓人不敢借用,還要這車子干什么!”說罷,阮裕放火把心愛的車子燒掉了。
所有知道這件事的人無不感嘆,阮裕的確是一個品德高尚的人。
[含義]做人不能因吝惜自己的錢財而不肯去幫助他人。
[出處]《世說新語》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 篇19
一次,野火燒山,黑煙沖天。鳳凰帶領百鳥前去救火,遠遠地看見一只白色羽毛的無名鳥,邊飛邊喊:“著火了,快快救火!彼艉爸,首先沖向烈火。
樹下的刺猬,慌慌張張地向洞里鉆,說:“誰愿救誰去,我逃命要緊!
無名鳥叼根馬尾松,拼命地撲打瘋狂的山火。它心里只有一個念頭:“豁出命來,也要保住大伙的森林!庇谑撬σ愿皳湎蛐苄艿牧一,可是,無名鳥的羽毛被燒焦了,再也支持不住身子,便跌落在地上,身邊有股火苗又慢慢燃燒起來,它忍痛滾過去,用身子壓滅了。無名鳥也因此犧牲了。
濃煙沖進地洞,嗆得刺猬直咳嗽。它受不住了,鉆出地洞,蜷縮著身子,頭也不敢伸出來。
鳳凰和百鳥飛過來,撲滅了山火。那時,森林里濃煙翻騰,空氣里充滿了焦臭味兒。鳳凰望著霧騰騰的森林,從身上拔下幾根金光燦爛的羽毛,說:“誰能把無名鳥和刺猬的生死情況弄清楚,這羽毛就給誰!
“哇哇,我先去!睘貘f搶著飛下去,找到無名鳥的`尸體,它用喙(chui)扒扒,見無名鳥已停止了呼吸;它扒扒刺猬,刺猬“吱吱”叫喚。烏鴉飛回來,說:“我看清楚啦,無名鳥早已死去,刺猬卻還活著!
鳳凰好像沒聽見,說:“誰去看看呢?”
“我去!毕铲o滑翔到地面,它踩了刺猬一腳,來到無名鳥身旁,用爪子在地上刨了一個坑,把無名鳥埋葬了,還把無名鳥用來撲山火的松枝,端端正正地插在墳頭,一切辦妥貼了,才飛到樹上,說:“我看清楚了,無名鳥還活著,刺猬早已死了!
鳳凰點點頭,把金色的羽毛交 給了喜鵲。
“哇哇!”烏鴉帶著哭音,說:“鳳凰啊,您獎勵錯了啊!”
“沒有!”鳳凰看著百鳥,說,“大伙應該知道,無名鳥為集體利益而死,雖死猶生;刺猬為個人利益而生,雖生猶死!
“轟!”鳳凰的話音未落,無名鳥的墳墓上,紅光閃閃,彩氣騰騰,一只新生的無名鳥飛向天空。鳳凰和百鳥趕緊上去迎接它。喜鵲把金光燦爛的羽毛捧了送給它,說:“無名鳥啊,你是我們的英雄,這榮譽應當歸于你!卑嬴B立刻給無名鳥的翅膀插上這金色的羽毛,從此,它比以往更加美麗,人們就叫它金翅鳥。鳳凰、金翅鳥和其他鳥兒,快樂地在藍天翱翔,歡呼歌唱,其樂無比。
刺猬仰頭一看,滿臉羞愧,一頭鉆進地洞,從此,它只好在百鳥休息了的深夜出來找點吃的,光明的白天,再也看不到它的影子了。
直到今天,金翅鳥還受到人們的喜愛。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 篇20
玫瑰園里生長著許多玫瑰:紅玫瑰、黃玫瑰、綠玫瑰、紫玫瑰、白玫瑰,還有一株黑玫瑰。
玫瑰們都瞧不起這株黑玫瑰,鄙夷地說:
“黑不溜秋的,像個丑八怪!怎么配生長在我們中間!”
黑玫瑰感到非常委屈,但它還是堅強地生活下來。不僅枝繁葉茂,而且花朵開得十分出色。
“哼!丑八怪!”同伴們都嗤之以鼻,連瞧都不愿再瞧它。
一天,園丁陪著一位植物學家到玫瑰園里參觀。
植物學家在眾多的玫瑰中間看了又看,忽然發(fā)現(xiàn)了這株黑玫瑰,驚喜地叫起來:
“黑玫瑰!這是曠世稀有的品種!”
植物學家為了研究黑玫瑰,保存和繁衍這個珍貴品種,便以重金購買了這株黑玫瑰。
當黑玫瑰離開玫瑰園時,它依依不舍地向同伴們告別,特別向辛勤培育它的'園丁表示了衷心的感謝。
黑玫瑰離開了玫瑰園。玫瑰們因為它們中間沒有了這個“丑八怪”而感到歡悅嗎?不,它們都感到十分羞愧和懊悔呢!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 篇21
有位工匠名叫匠石,他前往齊國,來到曲轅的地方,看見一株大樹生長在土神廟旁。這株樹的樹陰可以遮蓋幾千頭牛;樹身有百尺粗,樹干高過山頭80尺后才有枝葉,可用來造船的旁枝就有十幾枝。圍觀這株巨樹的人多得像到市場趕集。
奇怪的是,匠石竟視而不見,不屑一顧。他不住腳地往前趕路。徒弟們大開眼界,卻不明白師傅的態(tài)度,追上匠石問個究竟:“自從我們跟隨師傅走南闖北學手藝,從來沒有碰見這樣好的.木材,您為什么一點也不看重它?”
匠石回答:“不要夸這棵樹了,它是脆而不堅的樹木,造船沉,做棺材會很快腐爛,制成柱子會被蟲蛀,打成器具會毀掉,造門會流出污漿……”匠石把它說得一無是處,認定它是不能做材料的樹木,正因為沒有用,所以才長得這么大,有這么長的壽命!
貌似強大的事物往往華而不實。看問題、觀察事物不能被表面所迷惑,否則,就會做出錯誤的判斷。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 篇22
這一天,庖丁被請到文惠君的府上,為其宰殺一頭肉牛。只見他用手按著牛,用肩靠著牛,用腳踩著牛,用膝蓋抵著牛,動作極其熟練自如。他在將屠刀刺入牛身時,那種皮肉與筋骨剝離的聲音,與庖丁運刀時的動作互相配合,顯得是那樣的和諧一致,美妙動人。他那宰牛時的動作就像踏著商湯時代的樂曲《桑林》起舞一般,而解牛時所發(fā)出的聲響也與堯樂《經(jīng)首》十分合拍。
站在一旁的文惠君不覺看呆了,他禁不住高聲贊嘆道:“啊呀,真了不起!你宰牛的技術怎么會有這么高超呢?”
庖丁見問,趕緊放下屠刀,對文惠君說:“我做事比較喜歡探究事物的規(guī)律,因為這比一般的技術技巧要更高一籌。我在剛開始學宰牛時,因為不了解牛的身體構造,眼前所見無非就是一頭頭龐大的牛。等到我有了3年的宰牛經(jīng)歷以后,我對牛的構造就完全了解了。我再看牛時,出現(xiàn)在眼前的就不再是一頭整牛,而是許多可以拆卸下來的零部件了!現(xiàn)在我宰牛多了以后,就只需用心靈去感觸牛,而不必用眼睛去看它。我知道牛的什么地方可以下刀,什么地方不能。我可以嫻熟自如地按照牛的天然構造,將刀直接刺入其筋骨相連的空隙之處,利用這些空隙便不會使屠刀受到絲毫損傷。我既然連骨肉相連的部件都不會去硬碰,更何況大的'盤結骨呢?一個技術高明的廚師因為是用刀割肉,一般需要一年換一把刀;而更多的廚工則是用刀去砍骨頭,所以他們一個月就要換一把刀。而我的這把刀已經(jīng)用了19年了,宰殺過的牛不下千頭,可是刀口還像剛在磨刀石上磨過一樣的鋒利。這是為什么呢?因為牛的骨節(jié)處有空隙,而刀口又很薄,我用極薄的刀鋒插入牛骨的間隙,自然顯得寬綽而游刃有余了。所以,我這把用了19年的刀還像剛磨過的新刀一樣。盡管如此,每當我遇到筋骨交錯的地方,也常常感到難以下手,這時就要特別警惕,瞪大眼睛,動作放慢,用力要輕,等到找到了關鍵部位,一刀下去就能將牛剖開,使其像泥土一樣攤在地上。宰牛完畢,我提著刀站立起來,環(huán)顧四周,不免感到志得意滿,渾身暢快。然后我就將刀擦拭干凈,置于刀鞘之中,以備下次再用!
文惠君聽了庖丁的這一席話,連連點頭,似有所悟地說:“好啊,我聽了您的這番金玉良言,還學到了不少修身養(yǎng)性的道理呢!”
從故事中我們知道了世間萬物都有其固有的規(guī)律性,只要你在實踐中做有心人,不斷摸索,不斷總結,久而久之,熟能生巧,事情就會做得十分漂亮。所以我們每個人都要善于總結規(guī)律,按照規(guī)律辦事,才能提高工作效率。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 篇23
春秋時代,在齊國有位名叫孟嘗君的人,他非常喜歡與文學家還有俠客風范的人交朋友,為了能與他們常討論國家大事,總喜歡邀請這些人到家中長住。
在這些人當中,有位叫馮諼的人,他常常一住就是住上很長一段時間,但是卻什么事都不做。
孟嘗君雖然覺得很奇怪,但是好客的他還是熱情招待馮諼。
有一次,馮諼替孟嘗君到薛地這地方討債,但是他不但沒跟當?shù)匕傩找獋炊把債倦全燒了,薛地人民都以為這是孟嘗君的恩德,而心里充滿感激。
直到后來,孟嘗君被齊王解除相國的職位,前往薛地定居,受到薛地人熱烈的歡迎,孟嘗君才知道馮諼的才能。
一直到這時候,不多話的馮諼才對孟嘗君說:
“通常,聰明的兔子都有三個洞穴,才能在緊急的.時候逃過獵人的追捕,而免除一死。但是你卻只有一個藏身之處,所以你還不能把枕頭墊得高高地睡覺,我愿意再為你安排另外兩個可以安心的藏身之處!
于是馮諼去見梁惠王,他告訴梁惠王說,如果梁惠王能請到孟嘗君幫他治理國家,那么梁國一定能夠變得更強盛。
于是,梁惠王馬上就派人邀請孟嘗君到梁國,準備讓他擔任治理國家的重要官職。
可是,梁國的使者一連來了三次,馮諼都叫孟嘗君不要答應。
梁國派人請孟嘗君去治理梁國的消息傳到齊王那里,齊王一急,就趕緊派人請孟嘗君回齊國當相國。
馮諼要孟嘗君向齊王提出希望能夠擁有齊國祖?zhèn)骷榔鞯囊,并且將它們放在薛地,同時興建一座祠廟,以確保薛地的安全。
祠廟建好后,馮諼對孟嘗君說:“現(xiàn)在屬于你的三個安身之地都建造好了,從此以后你就可以墊高枕頭,安心地睡大覺了。”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 篇24
燕王有收藏各種精巧玩物的嗜好。
有時他為了追求一件新奇的東西,甚至不惜揮霍重金!把嗤鹾谜渫妗钡拿暡幻劧摺
有一天,一個衛(wèi)國人到燕都求見燕王。他見到燕王后說:
“我聽說君王喜愛珍玩,所以特來為您在棘刺的頂尖上刻獼猴!毖嗤跻宦牱浅8吲d。
雖然王宮內有金盤銀盞、牙雕玉器、鉆石珠寶、古玩真跡,可是從來還沒有聽說過棘刺上可以刻獼猴。
因此,燕王當即賜給那衛(wèi)人享用三十方里的俸祿。
隨后,燕王對那衛(wèi)人說:“我想馬上看一看你在棘刺上刻的猴!
那個衛(wèi)人說:
“棘刺上的'獼猴不是一件凡物,有誠心的人才能看得見。如果君王在半年內不入后宮、不飲酒食肉,并且趕上一個雨過日出的天氣,搶在陰晴轉換的那一瞬間去看刻有獼猴的棘刺,屆時您將如愿以償。”
不能馬上看到棘刺上刻的獼猴,燕王只好拿俸祿先養(yǎng)著那個衛(wèi)人,等待有了機會再說。
鄭國臺下地方有個鐵匠聽說了這件事以后,覺得其中有詐,于是去給燕王出了一個主意。
這匠人對燕王說:
“在竹、木上雕刻東西,需要有鋒利的刻刀。被雕刻的物體一定要容得下刻刀的鋒刃。
我是一個打制刀斧的匠人,據(jù)我所知,棘刺的頂尖與一個技藝精湛的匠人專心制作的刻刀鋒刃相比,其銳利程序有過之而無不及。既然棘刺的頂尖連刻刀的鋒刃都容不下,那怎樣進行雕刻呢?
如果那衛(wèi)人真有鬼斧神工,必定有一把絕妙的刻刀。君王用不著等上半年,只要現(xiàn)在看一下他的刻刀,立即就可知道用這把刀能否刻出比針尖還小的獼猴。”
燕王一聽,拍手說道:“這主意甚好!”
燕王把那衛(wèi)人召來問道:“你在棘刺上刻猴用的是什么工具?”
衛(wèi)人說:“用的是刻刀!
燕王說:“我一時看不到你刻的小猴,想先看一看你的刻刀。”
衛(wèi)人說:“請君王稍等一下,我到住處取來便是。”
燕王和在場的人等了約一個時辰,還不見那衛(wèi)人回來。
燕王派侍者去找。侍者回來后說道:“那人已不知去向了!
這兩件事中的虛偽,在實際驗證之前即被一個鐵匠用推理方法迅速戳穿,從而顯示了勞動者的智慧;也嘲諷了封建統(tǒng)治者的無知無能。
這則寓言告訴我們,正確的推理方法跟實踐活動一樣,是我們認識世界的重要法寶。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 篇25
戰(zhàn)國時期,楚將昭陽率精銳之師攻打魏國,連戰(zhàn)皆捷,攻克八座城池。昭陽得意之余欲率軍趁勝攻伐齊國。楚將陳軫見部隊連續(xù)激戰(zhàn),雖情緒高昂,卻已是疲憊之師,急需休整,便竭力勸阻昭陽伐齊,并講了一個故事:
楚國有個廟宇主人春祭,賞賜給看守廟宇的幾個人一壺酒。人多酒少,難以分配,此時有人提議說:"僅這一壺酒不如讓一個人喝個痛快,讓我們來個畫蛇比賽,在地上畫蛇,看誰先畫好,誰就獨喝此壺酒!"大家一致表示同意。
約定時間,大家同時開始在地上畫蛇,其中有個人畫得最快,很快就把蛇畫好了,這壺酒就歸了他。
但他看其他人都還沒有畫好,得意之余,便想表現(xiàn)自己,顯示自己的本領,于是一手提著酒壺,一手提筆,別出心裁地說:"我還要替蛇畫幾只腳哪!",正當他提筆給蛇畫腳的時候,其中一人卻已將蛇畫好,伸手奪過正在加畫蛇足人手中的酒壺說:"蛇是沒有腳的,你何必替他畫腳呢?"說罷,便張口喝起酒來,畫蛇腳的人只好呆呆地站在一邊,懊喪地看著別人喝酒。
陳軫的`意思是說,楚軍已經(jīng)取得了輝煌的成績,現(xiàn)在正是得勝班師回朝的時候,軍隊可以養(yǎng)精蓄銳,我們也可受到楚王的賞賜和人們的贊揚;如以疲憊之師,攻打有備的齊國,一旦失敗,就會前功盡棄,遭到楚王的處罰和人們的唾罵。
“畫蛇添足”就用來比喻多此一舉或弄巧成拙。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 篇26
這個成語來自《荀子·勸學》:"蛇無足而飛,梧鼠五技而窮。"它多比喻技能雖多而不精,雖多無益。梧鼠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鼯鼠。
傳說古時候有一種動物叫梧鼠,它的形狀似兔子,腹旁有飛膜,有點象蝙蝠的翅膀,毛色青黃。還有人把它們叫做石鼠或者五枝鼠。
據(jù)說梧鼠的本領很多,可是哪一種也學得不精。鼯鼠利用腹側的膜能做短距離的飛行,卻連房子也飛不過去;它會爬樹,卻爬不高,連樹頂都爬不上去;它也能游泳,卻連小河溝也游不過去;它也會挖洞,卻挖不成能藏自己的.洞穴;它也會奔跑,卻跑不過其它的動物,連人都能輕易地追上它。
所以由于鼯鼠樣樣都學,卻沒有一種技藝能在危難時救自己的命。它們名義上學會了五種本領,可是一種本領也沒有真正學會,這是淺嘗輒止的壞習慣造成的。
荀子很贊賞蚯蚓的風格,它沒有銳利的牙齒,沒有強勁的筋骨,卻能上吃泥土,下飲泉水,這是因為它們做事用心專一的緣故。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 篇27
亡羊補牢
從前有一個牧民,養(yǎng)了幾十只羊,白天放牧,晚上趕進一個用柴草和木樁等物圍起來的羊圈內。
一天早晨,這個牧民去放羊,發(fā)現(xiàn)羊少了一只。原來羊圈破了個窟窿,夜間有狼從窟窿里鉆了進來,把一只羊叼走了。
鄰居勸告他說:“趕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個窟窿吧!
他說:“羊已經(jīng)丟了,還去修羊圈干什么呢?”沒有接受鄰居的好心勸告。
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發(fā)現(xiàn)又少了一只羊。原來狼又從窟窿里鉆進羊圈,又叼走了一只羊。
這位牧民很后悔沒有認直接受鄰居的勸告,去及時采取補救措施。于是,他趕緊堵上那個窟窿,又從整體進行加固,把羊圈修得牢牢實實的。
從此,這個牧民的羊就再也沒有被野狼叼走過了。
牧民的故事告訴我們:犯了錯誤,遭到挫折,這是常見的.現(xiàn)象。只要能認真吸取教訓,及時采取補救措施,就可以避免繼續(xù)犯錯誤,遭受更大的損失。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 篇28
我讀了《中國古代寓言故事》其中之《農夫與蛇》。
冬天農夫發(fā)現(xiàn)了一條蛇凍僵了,他想給它溫暖,便把它放在自己的懷里,蛇溫暖后蘇醒了過來。一醒來就咬了農夫一口,要了農夫的命。
讀了這個故事,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你對惡人再好,他們的本性是不會變的。我們要認清壞人,改造壞人,創(chuàng)造一個美好和平的世界。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讀后感5
今天,我讀完了老師向我們介紹的四本書中的一本書—《中國古代寓言故事》
這本書教會了我如何做人;做人應該怎樣做。這本書中雖然都是一些古代的寓言故事,但是后面的話卻是句句有理。
這本書中的`故事很多。例如:葉公好龍、刻舟求劍、狐假虎威等等、井底之蛙。
這本書交給我們的道理很多:刻舟求劍的道理是:不要老是停留在一個地方思考,要學會換位思考。
井底之蛙的道理是:井底的青蛙目光短淺,要學會把眼光放得長遠一些。
我看完書時就想:我以后一定不能想井底下的青蛙一想,目光短淺,我要做一個目光長遠的人。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 篇29
高價買鄰
南朝時候,有個叫呂僧珍的人,生性誠懇老實,又是飽學之士,待人忠實厚道,從不跟人家耍心眼。呂僧珍的家教極嚴,他對每一個晚輩都耐心教導、嚴格要求、注意監(jiān)督,所以他家形成了優(yōu)良的家風,家庭中的每一個成員都待人和氣、品行端正。呂僧珍家的好名聲遠近聞名。
南康郡守季雅是個正直的人,他為官清正耿直,秉公執(zhí)法,從來不愿屈服于達官貴人的威脅利誘,為此他得罪了很多人,一些大官僚都視他為眼中釘、肉中刺,總想除去這塊心病。終于,季雅被革了職。
季雅被罷官以后,一家人都只好從壯麗的大府第搬了出來。到哪里去住呢?季雅不愿隨隨便便地找個地方住下,他頗費了一番心思,離開住所,四處打聽,看哪里的住所最符合他的心愿。
很快,他就從別人口中得知,呂僧珍家是一個君子之家,家風極好,不禁大喜。季雅來到呂家附近,發(fā)現(xiàn)呂家子弟個個溫文爾雅,知書達理,果然名不虛傳。說來也巧,呂家隔壁的人家要搬到別的地方去,打算把房子賣掉。季雅趕快去找這家要賣房子的`主人,愿意出1100萬錢的高價買房,那家人很是滿意,二話不說就答應了。
于是季雅將家眷接來,就在這里住下了。
呂僧珍過來拜訪這家新鄰居。兩人寒暄一番,談了一會兒話,呂僧珍問季雅:“先生買這幢宅院,花了多少錢呢?”季雅據(jù)實回答,呂僧珍很吃驚:“據(jù)我所知,這處宅院已不算新了,也不很大,怎么價錢如此之高呢?”季雅笑了,回答說:“我這錢里面,100萬錢是用來買宅院的,1000萬錢是用來買您這位道德高尚、治家嚴謹?shù)暮绵従拥陌?”
季雅寧肯出高得驚人的價錢,也要選一個好鄰居,這是因為他知道好鄰居會給他的家庭帶來良好的影響。所謂“近墨者黑,近朱者赤”,環(huán)境對于一個人各方面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我們應當萬分珍惜身邊的良師益友。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 篇30
狗猛酒酸
宋國有個賣酒的人,為了招徠生意,他總是將店堂打掃得干干凈凈,將酒壺、酒壇、酒杯之類的盛酒器皿收拾得清清爽爽,而且在門外還要高高掛起一面長長的酒幌子,上書“天下第一酒”幾個大字。遠遠看去,這里的.確像個會做生意的酒家。然而奇怪的是,他家的酒卻很少有人問津,常常因賣不出去而使整壇整壇的酒擱酸了,變質了,十分可惜。
這個賣酒的宋國人百思不得其解,他于是向左鄰右舍請教這好的酒竟然賣不出去的原因。鄰居們告訴他:“這是因為你家養(yǎng)的狗太兇猛了的緣故。我們都親眼看到過,有的人高高興興地提著酒壺準備到你家去買酒,可是還沒等走到店門口,你家的狗就跳將出來狂吠不止,甚至還要撲上去撕咬人家。這樣一來,又有誰還敢到你家去買酒呢?因此,你家的酒就只好放在家里等著發(fā)酸變質啊。”
您看,一匹惡狗看門,就能把一個好端端的酒店弄得門庭冷落,客不敢入;如果一個國家讓壞人控制了某些要害部門,其后果必然是忠奸顛倒,社會敗,百姓遭殃。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 篇31
高山流水
《列子》
原文: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陰,卒逢暴雨,止于巖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為霖林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鐘子期輒窮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嘆曰:“善哉!善哉!子之聽夫!志想像猶吾心也。吾于何逃聲哉?”
譯文:伯牙擅長彈琴,鐘子期善于傾聽。伯牙彈琴,心里想著高山。鐘子期說:“好啊!高峻的樣子像泰山!”心里想著流水,鐘子期說:“好啊!水勢浩蕩的樣子像江河!”伯牙所思念的,鐘子期必然了解它的.。伯牙在泰山的北面游覽,突然遇到暴雨,在巖石下;心里傷感,于是取過琴而彈了起來。起先是連綿大雨的曲子,再作出崩山的聲音。每有曲子彈奏,鐘子期總能尋根究源它的情趣。伯牙放下琴感嘆地說:“您聽曲子好啊,好啊!心里想象就好像我的心意啊。我從哪里讓我的琴聲逃過你的耳朵呢?”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 篇32
韓娥善歌
《列子·湯問》
原文:昔韓娥東之齊,匱糧,過雍門,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繞梁麗,三日不絕,左右以其人弗去。過逆旅,逆旅人辱之。韓娥因曼聲哀哭,一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對,三日不食。遽而追之。娥還,復為曼聲長歌。一里老幼喜躍抃舞,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乃厚賂發(fā)之。故雍門之人至今善歌哭,仿娥之遺聲。
譯文:從前韓娥東行到齊國,不料缺乏錢糧,(她在)經(jīng)過齊國的雍門時,以賣唱來換取食物。(她)離開后,那美妙絕倫的余音還仿佛在城門的梁柱之間繚繞,三天不絕于耳,周圍的人以為她并沒有離開。有一天,韓娥來到一家旅店投宿時,旅店里的人羞辱她。韓娥為此拖著長音痛哭不已。她那哭聲彌漫開去,竟使整個村子的人們,大家淚眼相向,愁眉不展,人人都難過得三天吃不下飯。(人們)急忙追趕且挽留她。韓娥回來了,又拖長聲調高歌,引得鄉(xiāng)里的'老少個個歡呼雀躍,不能自禁,大家忘情地沉浸在歡樂之中,將以往悲苦都忘了。送給她豐厚的財物。所以雍門那的人,至今還善于唱歌表演,那是效仿娥留下的歌唱(技藝)啊。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 篇33
森林里的柳樹上住著一只丑陋的鳥。但是它很善良,因為它很丑,所以它沒有朋友。百合花上有一只美麗的蝴蝶,但這只蝴蝶總是歧視別人,鄙視別人,因為它喜歡美麗。池塘里有一片荷葉。荷葉碧綠如碧玉,但比碧玉光滑。它像草坪一樣綠,但比草坪更嬌嫩。當人們贊美它的時候,荷葉變得傲慢。所以蝴蝶和荷葉每天都和它們的伴侶以鳥類為目標。每當蝴蝶遇見小鳥,小鳥經(jīng)過池塘時,它們總是說:“好丑啊!”這是丑陋的!從沒見過這么丑的鳥。離我遠點。
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鳥兒在草地上散步時,他突然注意到蝴蝶暈倒在草地上。他非常焦慮。他飛回家,提著水桶到河里去打水,然后又來到草地上,把水倒在蝴蝶身上。這時,蝴蝶立刻醒了過來。當他醒來的時候,他看到了那只鳥,急忙跑了上去,離它很遠,大聲說:“走開!睆堥_,走開,丑八怪,別弄臟我美麗的翅膀。小鳥聽了很傷心,嘆了口氣就走了。然后小鳥又來到池塘邊。他看到一個小孩在摘荷葉,看著荷葉恐懼的表情。他想:“如果這孩子把它摘下來,這荷葉還會活著嗎?”不,我必須保存它!庇谑撬w過去,在孩子的`頭上打了起來。他用爪子緊緊抓住孩子的頭發(fā)。孩子想擺脫它,但他擺脫不了。孩子沖回家。然后小鳥又從孩子的頭上飛下來。荷葉發(fā)現(xiàn)是一只鳥,便尖叫起來:“走開,走開,不要弄皺我的裙子。”鳥兒聽了,垂頭喪氣地回家去了。
日復一日,一年一度的選美比賽又將開始。動物們聽到了就來報名,蝴蝶和荷葉也報名了。小鳥也想?yún)⒓舆x美比賽,但是它真的丑得看不見人,它多么希望自己變得美麗,去參加選美比賽。許愿樹聽到了鳥兒的愿望,實現(xiàn)了它的愿望。小鳥想看看這個湖,看看它有多丑。然后一只穿著花裙子的鳥出現(xiàn)在鏡子里。它驚呆了,呆呆地站在那里。它驚訝地說,“這是‘’‘‘這是我嗎’?”這只鳥看起來越來越快樂。它立刻去報名參加選美比賽,并獲得了第一名。蝴蝶的靈魂慢慢地變老了,荷葉傷心的心也破碎了。
當鳥兒來到流興奮地,樹的欲望終于開了口,“嘿,喂鳥,我是樹的欲望,事實上,外表的美麗并不重要,但內心的美,如果你是那種,你的心是最美麗的,我希望你能繼續(xù)幫助別人。
是的,只有好人才能實現(xiàn)他們的愿望。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 篇34
長頸鹿下崗后,她每天都郁郁寡歡,唉聲嘆氣,過著沒有吃沒有睡的無聊生活。
一天,鄰居家的小羊羔看到長頸鹿,便對長頸鹿說:“長頸鹿,你愿意到我的擠奶公司來嗎?”長頸鹿認為我以前寄信很好,因為它應該是好的送牛奶!于是他答應了羔羊。
第二天一大早,小羊就去小羊的奶制品公司上班了。小羊羔把任務交給長頸鹿,把牛奶送到梅花鹿、松鼠、狼和黃鸝的家!1、2、3…一共20瓶。我沒想到會有那么多人點牛奶。要浪費多少時間啊!”但是想想過去那些悲傷的日子還是要送它,送完長頸鹿很高興的送牛奶。長頸鹿一路上顛簸著,來到梅花鹿的家,打開蓋子看了看。這是愚蠢的`。牛奶灑了。它嚇壞了,跑回小羊身邊,向小羊解釋。小羊嘆了口氣說:“看來你不適合擠奶!
長頸鹿在回家的路上漫無目的地走著。突然,他發(fā)現(xiàn)猴子在雇人摘水果。猴子家里的水果太忙了,不能交。長頸鹿沖上來報告它們的名字,但是在摘水果的時候,長頸鹿遇到了問題,比如摘蘋果,香蕉,柿子,長頸鹿可以做得很好,但是在摘桑椹和其他短水果的時候,長頸鹿就不能摘了。小猴子看著長頸鹿說:“長頸鹿,你好像太高了!蔽以谶@里的工作不適合你。
離開猴子后,長頸鹿一路上抱怨,對自己很失望。他偶然遇見了山羊爺爺。山羊爺爺問他為什么無精打采。長頸鹿和山羊爺爺解釋了他們的經(jīng)歷。山羊爺爺笑著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yōu)點和缺點,只要你用心去尋找,你就會找到適合你的工作。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 篇35
射箭和倒油
宋朝有個叫陳康肅的人,十分擅長射箭。他能夠在百步開外射中楊樹的葉子,這樣的射技舉世無雙,再沒有第二個人能夠比得上,陳康肅對自己的本領很是自負。
有一次,陳康肅在自家后花園的場地上練習射箭,引來很多人圍觀。有一位賣油的老頭兒挑著擔子經(jīng)過,也停下來,放下?lián),斜著眼睛看陳康肅射箭,很久都沒有離開。
陳康肅的箭術果然名不虛傳,射出的箭十次有八九次都射中靶心。旁邊圍觀的人們大聲喝彩,手心都拍紅了,只有那位賣油的老頭兒,仍用斜眼瞅著,只稍微點了下頭。
陳康肅見老頭兒似乎有點看不上他射箭的技藝,又生氣又不服氣,就放下弓箭走過去問老頭兒說:“你也懂得射箭嗎?難道你認為我射箭的技術還不夠精嗎?”
老頭兒平靜地回答說:“我覺得這也沒啥了不起的,只不過你練練的多了,手熟而已。”
陳康肅終于發(fā)怒了,質問道:“你怎么敢如此貶低我的.絕技!”
老頭兒也不急,不慌不忙地說:“我是從我多年來倒油的技巧中懂得這個道理的。我就演示給你看一看吧!
說完以后,老頭兒把一個葫蘆放在地上,又取出一枚圓形方孔的銅錢蓋在葫蘆嘴上,然后他用一把油瓢從油桶里舀了一滿瓢的油,再將瓢里的油向蓋著銅錢的葫蘆嘴里倒。只見那油成細細的一線流向葫蘆嘴,均勻不斷。等油倒完了,把銅錢拿下來細細驗看,竟然連一點油星子都沒有沾上。在人們一片嘖嘖稱奇聲中,賣油翁笑了笑,說道:“我這點雕蟲小技也沒有什么了不起的,不過是手熟而已。”
陳康肅看完了表演以后笑了起來,客客氣氣地把賣油翁送走了。
這則寓言告訴我們,再難的事,只要我們反復地不間斷地練習、實踐,日久天長,必定會熟能生巧。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相關文章: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10-28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11-07
【精】中國古代寓言故事12-30
【薦】中國古代寓言故事12-30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熱門】12-30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推薦】12-30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精選24則)02-10
關于中國古代寓言故事12-17
關于中國古代寓言故事03-18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精選18則)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