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兒故事(15篇)
大班幼兒故事1
活動名稱:
美術——海底的故事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學習畫海洋生物的簡單形象,并表現(xiàn)其一定的動態(tài)。
2、引導幼兒根據(jù)自己的想象構思畫面,表現(xiàn)一定的故事情節(jié),并學習根據(jù)故事情節(jié)選用相應的色彩。
活動準備:
1、關于海底環(huán)境的圖片若干。
2、白紙、蠟筆人手一份。
3、范畫。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引起幼兒的興趣。
教師:大海里生活著很多的生物,在這些生物身上每天都有很多的故事發(fā)生,探險隊員常常穿好服裝戴上器械下海探望海底的情況,今天我們就來畫海底發(fā)生的故事。
二、引導幼兒觀察圖片。
1、教師出示生物的圖片并學習基本畫法.
教師:海里生活著哪些生物呢?他們長得怎么樣?海里有很多的生物,有金魚、蝦、海馬、海星、鯊魚等!這些海里的生物有的很兇猛,比如鯊魚,還的生物有很溫順,像小海魚,小蝦,有的還會一起玩游戲。讓我們一看怎么畫出來?(教師示范畫法)
2、引導幼兒了解大海的顏色
教師:小朋友你們見過大海嗎?平靜的時候,海水是什么顏色的?如果有兇猛動物進攻的時候海底發(fā)生了殘殺,這時候海水是什么顏色?(平靜的`時候海水是藍色的,當兇猛的動物進行殘殺的時候海水是紅色的。)
3、讓幼兒觀看范畫。
教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張關于海底故事的范畫,請小朋友看看圖中都有哪些生物,小朋友你們想和老師一起來畫海底的故事嗎?請小朋友仔細看老師是怎么樣畫的?(讓幼兒仔細觀看范畫,學習整幅畫的布局,顏色的協(xié)調)
三、幼兒動手操作,開始繪畫
1、發(fā)放繪畫材料,幼兒開始繪畫
教師:老師給每個小朋友都準備了一張畫紙,小朋友可以想一想自己想畫海底什么生物?是什么樣子的?然后把它畫在畫紙上。
2、幼兒作畫,老師巡回指導。
教師:畫的時候要注意海底動物的布局,可以看看老師是怎樣畫的,畫好生物后可以添些海底的背景,使畫面更漂亮,畫畫時注意畫面的整潔,全部畫好后再涂色,涂色要均勻。
四、作品,結束活動
1、組織幼兒收拾繪畫材料,引導幼兒集中欣賞幾幅效果比較好的繪畫作品。
2、引導幼兒講述畫面內容,同時引導幼兒從構圖、色彩加以評點。
3、組織幼兒收拾材料。
大班幼兒故事2
小豬種甜瓜
小豬特別喜歡吃甜瓜,于是,它就在自家地里種了一大畝甜瓜種子。
種子們從土里發(fā)出悶悶的.聲音;“小豬,小豬,快給我們施施肥吧!這樣我們才能長得更加的好哦!”
小豬聽了,扛來一袋化肥養(yǎng)料,讓種子們吃個飽。
很快,甜瓜長出了苗,小苗伸著脖子說:“小豬,小豬,我們好渴呀!給我們喝點兒水吧?”
小豬立刻提來一桶水,讓小苗們喝了個飽。
時間一天天過去,小苗越長越高,越長越茂盛,它們說:“小豬,小豬,我們的營養(yǎng)都給野草吸收走了,快給我們除除草吧?”
小豬立刻拿來鋤頭,把野草都鋤走了。
秋天到了,小豬來到地里一看,哇!好多甜瓜呀!個個都又大又圓!
大班幼兒故事3
教學目標:
1、了解中國古代的神話故事,為自己是一個中國人感到自豪。
2、學著講述故事的主要內容,對故事復述有興趣。
教學準備:
。ㄕJ知準備)已經(jīng)開始《我是中國人》的主題
(材料準備)故事圖書、錄音
教學過程:
一、翻閱圖書,師生共同閱讀圖書:
1、今天老師帶來了一本書(出示圖書),引導幼兒閱讀圖書封面,了解故事名稱,引發(fā)興趣。
2、師生共同翻閱圖書:·你看到了什么?
·它在講述一件什么事情?
二、聽賞故事《盤古開天辟地》:
提問:1、傳說中地和天是怎么會分開的?
2、盤古讓自己呼出的'氣變成什么?讓自己的聲音變成什么?
3、太陽和月亮又是他的什么部分變的呢?
4、還有哪些地方也是盤古變成的?
三、再次聽賞故事,記住故事的主要內容:
·討論:究竟有沒有盤古?(鼓勵幼兒大膽講述自己的想法)
● 小結:這個故事是古代人們想象的神話故事,但是,直到現(xiàn)在人們還喜愛這個神話故事,把勇敢的人稱作頂天立地的英雄漢。
四、跟著老師學說故事的主要內容。
五、延伸活動:
區(qū)角活動中提供錄音、故事書、圖片,繼續(xù)學習故事。
大班幼兒故事4
《大自然的話》
[教材簡解]
《綱要》指出,要引導幼兒接觸優(yōu)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yōu)美,并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詩歌《大自然的話》科學趣味性強、藝術感染性強、音樂節(jié)奏性強,既可以滿足孩子對趣味知識的渴求,更重要的可讓孩子感受詩歌的語言美、節(jié)奏美,很適合大班孩子學習和欣賞。
[目標預設]
根據(jù)大班幼兒的年齡及心理特點,從情感、能力、知識三個方面制定了本次活動的教學目標:欣賞詩歌,初步感知詩歌的語言和結構等藝術特點。有欣賞、了解大自然的濃厚興趣,體驗人和大自然的關系。
[重點、難點]
活動的難點在于如何引導幼兒感知詩歌結構特點,而重點則是理解詩歌內容,感知人與大自然的關系。
[設計理念]
體現(xiàn)“以幼兒發(fā)展為本”的教育理念。我們是農(nóng)村幼兒園,終日生活在大自然的環(huán)抱中,我經(jīng)常帶著我的孩子們看云舒云卷,草長鶯飛;聽蛙鳥蟲鳴,聞四季花香,讓孩子用心聆聽大自然的變化,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讓他們徜徉在大自然的中。這些日;顒訛樵姼杞虒W的開展奠定了情感和知識基礎。
在活動中,教師詩一樣的語言、形象的詩歌圖譜,讓孩子在優(yōu)美的`意境中感受詩歌的語言美,體驗趣味知識帶來的快樂。在活動中,堅持讓孩子想說、敢說、有機會說,個人發(fā)言與小組討論結合,使孩子有機會說,更鼓勵孩子大膽、勇敢響亮的用詩歌中的語言回答。這也符合《綱要》中關于“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的理念。
[設計思路]
語言課,重要的是讓孩子感知語言的優(yōu)美。所以一開始,視聽結合,讓孩子在優(yōu)美的語言中啟發(fā)思維。接著播放配樂詩歌錄音。讓孩子完整感受詩歌的語言美;在具體學習時,通過詩歌圖譜分段欣賞畫面,幫助孩子理解詩歌的藝術美。最后在仿編過程中感受詩歌的節(jié)奏美,從而使本次活動達到美的享受和快樂學習的和諧統(tǒng)一。
[教學過程]
活動目標:
1.欣賞詩歌,初步感知詩歌的語言和結構等藝術特點。
2.有欣賞、了解大自然的濃厚興趣,體驗人和大自然的關系。
活動準備:
1.幼兒有觀察自然現(xiàn)象的興趣,初步積累了一些經(jīng)驗。一盆含羞草。
2.白板課件:(1)音樂:泉水叮咚聲。(2)聚光燈:白云高高、螞蟻搬家、樹樁年輪(3)音頻:配樂詩歌錄音(4)幼兒可以點擊出現(xiàn)的詩歌圖譜 (5)視頻:大雁南飛冬來到;蚯蚓亂爬雨來到;松鼠儲糧秋風刮;蜻蜓低飛,不風即雨;蚯蚓路上爬,雨水亂如麻;螻蛄唱歌,天氣晴和等(5)音頻歌曲《為什么》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情景音樂:泉水的叮咚聲,引起幼兒興趣。
師(詩一樣的語言):寒冷的冬天過去,暖和的春天來了,聽,小河在說話,播放音頻。提問:小河在說什么話?幼兒討論發(fā)言。
老師詩一樣的語言小結:河里的冰融化了,小河在說:春來了春來了!
2.出示一盆含羞草,教師的語氣抑揚頓挫:“植物也會說話,仔細看!”
教師請一幼兒碰觸含羞草,“含羞草告訴我們,今天的天氣怎么樣?”
(如果被觸動的含羞草葉子很快合攏、下垂,之后需經(jīng)過相當長的時間才能恢復原態(tài),則說明天氣將艷陽高照,晴空萬里;反之,葉子受觸后收縮緩慢、下垂遲緩,或葉子稍一閉后即張開,則預示著風雨即將來臨。)
師“不要以為人才會說話,大自然也有它自己的語言。大自然的語言你們能聽懂嗎?是靠什么發(fā)現(xiàn)的呢?”(眼睛、耳朵、心靈)
(二)基本部分
1.出示教學掛圖,感受詩歌的語言美,并學習詩歌。
師:現(xiàn)在就請你們用眼睛認真看,看看大自然又說了什么?
教師使用白板的聚光燈,分別出示白云高高、螞蟻搬家、樹樁年輪。幼兒根據(jù)已知經(jīng)驗分析判斷晴天、雨天、年輪。若幼兒分析不確切沒關系,下面就會揭曉。
師“大自然到底說了什么,我們來認真聽一聽就知道了!”
幼兒第一次欣賞詩歌。
提問:“詩歌的名字是什么?”“你們聽懂大自然的話了嗎?大自然說了什么話?”
鼓勵幼兒用詩歌中的語言回答。
教師有表情地朗誦一遍。
(1)幫助幼兒理解詩歌內容。
逐一揭開相關的詩歌形象圖譜(白云、螞蟻和樹樁…)
師:為什么說白云飄得高高,明天準是晴天;為什么說螞蟻往高處搬家,出門要帶雨傘?樹樁上的一道道圈圈說明了什么?你怎么知道的?
(這都是人類多年觀察出來的,這就是大自然的語言)
(2)大自然的語言與人的語言有什么不同?
(人的話要用耳朵聽,而大自然的語言要仔細觀察才會發(fā)現(xiàn),需要有心人用心靈去感知)
(3)引導幼兒有感情地學習朗誦詩歌兩遍。
師:“大自然的語言真是五彩繽紛,妙不可言,我們一起來輕輕學習朗誦這首詩歌!睅熒餐纛l,看著圖譜一起有感情的練習朗誦詩歌。
2.引導幼兒聽辨三句體詩歌結構上的特點。
師:《大自然的話》這首詩歌你最喜歡其中的哪一段?為什么?你覺得它好在哪里?幼兒相互交流后舉手發(fā)言。
(1)感知詩歌的語言和結構等藝術特點——三句體。
師:詩歌中看到白云高飄、螞蟻往高處搬家、樹樁上有一道道圈圈,想到了什么?(晴天、雨傘、一圈就是一年),這就是大自然的語言。你覺得這種第一句是現(xiàn)象,第二句揭示答案,最后總結的句式,有什么樣的趣味?(好像猜謎,三句體有韻律感)
(2)幼兒再次朗誦,體驗詩歌的三句體藝術感。
小結:詩歌的三句體結構,朗誦起來,節(jié)奏韻律感強,這樣的句式能讓我們小朋友一聽就能明白大自然的語言是什么,人類善待大自然,大自然就會給人類好的回報,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方便,真是人類的好朋友。
(3)將幼兒分成三組,分別朗誦其中的第一、第二、第三句,再次體驗詩歌的語言美和節(jié)奏美。
(4)組織幼兒看圖譜完整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3.仿編詩歌:第2—4段內容。
(1)幼兒交流自己平時發(fā)現(xiàn)的大自然的語言。
師:大自然中有無窮的奧秘,你們平時都注意觀察了嗎?有沒有聽到或發(fā)現(xiàn)大自然說了什么?和你的好朋友說一說!
(2)組織幼兒看視頻:大雁南飛、蚯蚓亂爬、松鼠儲糧等
師:我這兒也搜集了一些大自然的話,你們能聽懂嗎?
(大雁南飛冬來到;蚯蚓亂爬雨來到;松鼠儲糧秋風刮;蜻蜓低飛,不風即雨;蚯蚓路上爬,雨水亂如麻;螻蛄唱歌,天氣晴和等)
(3)幼兒進行仿編。
師:請用詩歌的形式把自己的發(fā)現(xiàn)說出來吧!
小組討論后個別發(fā)言,其余幼兒評價。
小結:真棒!你們一定都是愛學習肯動腦,細心觀察,勤于積累的好孩子。課后你們可以把編的詩歌畫下來,我們裝訂成一本大的詩歌集,好嗎?
(三)結束部分,師生共同邊唱邊跳舞。
“愛學習的孩子們,我們一起來唱首歌,放松一下吧!”
音頻:歌曲《為什么》小魚兒為什么游得歡?小鳥兒為什么飛得高?天上星為什么亮眼睛,河里水為什么會結冰?科學知識真不少,好好學習一定會知道。
注:含羞草是很奇妙的:你碰它一下,它的葉子會合攏起來,又垂下去,像害羞似的。這其中,因為“害羞”的程度不一樣,預示的天氣也不一樣:如果被觸動的含羞草葉子很快合攏、下垂,之后,需經(jīng)過相當長的時間才能恢復原態(tài),則說明天氣將艷陽高照,晴空萬里;反之,葉子受觸后收縮緩慢、下垂遲緩,或葉子稍一閉后即張開,則預示著風雨即將來臨。
附詩歌
詩歌《大自然的話》
別以為人才會說話,
大自然也有語言,
這語言到處都有,
仔細觀察就能發(fā)現(xiàn)。
白云飄得高高,
明天準是晴天,
這就是大自然的語言。
螞蟻往高處搬家,
出門要帶雨傘,
這就是大自然的語言。
樹樁上有一道道圈圈,
一圈就是一年,
這就是大自然的語言。
大自然的語言啊,
真是妙不可言。
不愛學習的人聽不懂,
粗心大意的人永遠聽不見。
大班幼兒故事5
這是大班語言編故事教案反思,是優(yōu)秀的大班語言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積極續(xù)編故事,對續(xù)編故事情節(jié)的想象活動萌發(fā)興趣。
2、能大膽想象,并連貫、完整以及較生動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3、通過理解故事,知道有錯就改的道理。
4、探索、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5、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重點:引導幼兒想象能力及續(xù)編故事的能力。
活動難點:引導幼兒連貫、完整、生動的表達。
活動準備:
1、木偶劇“小猴改錯”;
2、各色彩紙,剪刀,白紙,彩筆,雙面膠;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引起幼兒興趣。
"小朋友們好!今天李老師有一部很好看的木偶戲,來和大家一起分享!請小朋友們仔細看,認真聽,我有問題要提問。故事里說的是有位老爺爺,種了一顆蘿卜,蘿卜成熟了,老爺爺正背著它下山呢。"
二、幼兒邊看故事,邊根據(jù)老師的提問續(xù)編故事內容。
1、師:"老爺爺睡著了,你們猜猜誰來了?又會發(fā)生什么事情呢?"(幼兒討論,個別講述)"好的`,那我們現(xiàn)在接著往下看故事里發(fā)生了什么事情?"(繼續(xù)放碟,幼兒觀看)
2、師:"我們小朋友都很棒,誰能幫老爺爺想一個好辦法?"(幼兒討論,個別講述)"小朋友們幫助老爺爺想了那么多的好辦法,不知道老爺爺采用了沒有?我們一起看看" (繼續(xù)放碟,幼兒觀看)
3、師:"老爺爺想了一個什么辦法呢?你們覺得這個辦法能抓住小猴子嗎?為什么?"(幼兒討論,個別講述)
4、(繼續(xù)放碟,幼兒觀看)師:"老爺爺沒有抓住小猴子,那接下來他會想什么辦法呢?"(幼兒討論,個別講述)
5、師:"老爺爺抓到小猴子了,小朋友們如果你是老爺爺,接下來你會怎么做呢?"引導幼兒用'如果……我會……'的句型練習說話。"那么老爺爺?shù)降资窃趺醋龅?讓我們一起去看?
6、師:"老爺爺是怎么做的?"(幼兒討論,個別講述)小猴子得到了老爺爺?shù)脑,他以后會做哪些好事情呢?(幼兒討論,個別講述)
7、師:"小朋友們,故事里的小猴子做錯了事情,改正過來,大家還是很喜歡它。那以后我們小朋友做錯了事情,改正過來,一樣還是好孩子!"
8、師:"我們的故事看完了,可是這個故事還沒有名字,誰愿意幫它取個名字呢?"
三、幼兒分組活動,制作圖書。
1、師:"我知道小朋友們有好多好多的想法還沒有說出來,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制作一本大圖書,把我們一起創(chuàng)編的故事畫下來!"
2、幼兒分組根據(jù)續(xù)編內容制作故事大書。
延伸活動:
帶領幼兒一起邊看圖書,邊講故事。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是一個創(chuàng)編講述的語言活動,對于小朋友來說看圖講述、創(chuàng)編故事并進行繪畫有一定的難度。在活動中小朋友能從圖片的內容了解到故事內容,并進行講述,對故事中的動物形象也觀察的非常仔細,同時他們也能大膽的發(fā)揮自己的想象,能說出自己對圖畫的不同理解。在創(chuàng)編故事的情節(jié)中,幼兒能夠積極動腦思考它們之間的有趣的故事。并根據(jù)自己的故事進行繪畫。
大班幼兒故事6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圖片,了解小熊過橋的情感變化,學習有表情地朗讀詩歌。
2.知道遇到困難要勇敢地面對,并想辦法解決。
活動準備
ppt課件:小熊過橋
幼兒園課件
活動過程
一、導入
交流:
小朋友你們見過橋嗎?是一座什么樣的橋?
。ㄓ變河懻摚l(fā)言)
二、展開
1.了解小竹橋的特點
。1)小朋友看看這是一座什么樣的橋?
(小竹橋)
。2)你們知道走在小竹橋上會有一種什么感覺嗎?
。ㄗ層變鹤h一議)
2.理解詩歌內容,并引導幼兒思考和回答
。1)誰來過橋了?
。ㄓ兄恍⌒軄磉^橋)
(2)小熊為什么不敢過橋? (竹橋搖、熊的膽子。
立不穩(wěn)、站不牢,走到橋上心亂跳。
。3)小熊不敢過橋時,誰在笑它?怎樣笑它?
頭上烏鴉哇哇叫,橋下流水嘩嘩笑。)
。4)小熊遇到困難是怎么想的?
媽媽、媽媽快來呀,快把小熊抱過橋。
。5)誰來鼓勵小熊走過橋的?
河里鯉魚跳出水,對著小熊大聲叫。
。6)小魚是怎樣鼓勵小熊的?
小熊小熊別害怕,眼睛向著前面瞧。
(7)小熊是怎樣走過橋的`?
一二三、向前跑,小熊過橋回頭笑,鯉魚樂得尾巴搖。
3.教師朗誦詩歌
讓幼兒再完整地欣賞一遍詩歌,體會作品語言的優(yōu)美、明快,加深對情節(jié)的印象。
4幼兒學習詩歌
小朋友,你們和老師一起朗誦詩歌好嗎?
讓幼兒有表情地跟讀詩歌。
三、結束
聯(lián)系生活實際,回憶生活中勇敢的事例。
活動延伸
組織幼兒到戶外走平衡木(獨木橋)。
大班幼兒故事7
在一座森林里,住著好多動物,有小白兔啦,小花鹿啦,還有小狗熊啦等等。一天他們一起來到山羊媽媽家作客。山羊媽媽心想,拿什么東西來招待這些小客人呢。后來山羊媽媽附著小山羊的耳朵悄悄地說:“你到孔雀阿姨店里買一塊大蛋糕吧!”
小山羊一聽有蛋糕吃了,可高興啦,從媽媽手中接過錢,樂滋滋地走了。不一會兒,小山羊就到了孔雀阿姨蛋糕店。
孔雀阿姨見小山羊來了便親熱地問:“小山羊,替媽媽來買蛋糕的,是吧?”
小山羊細聲細氣地說:“是的!
孔雀阿姨又問:“媽媽告訴你要買多大的蛋糕嗎?”
小山羊心想買大蛋糕可以多吃些,于是說:“挑的買!
孔雀阿姨說“行!”連忙從柜臺里端出一塊漂亮的大蛋糕。孔雀阿姨對小山羊說:“這塊蛋糕周長30厘米多一點,給6塊錢吧!”
小山羊一邊付錢,一邊說:“謝謝孔雀阿姨,把蛋糕切成兩半,這樣我才好拿哩!”
小山羊剛走出孔雀阿姨蛋糕店,就打起蛋糕的主意來了。“蛋糕讓我先來嘗嘗吧。”小山羊說著,就啃了起來,左一口右一口,不一會兒就吃掉了半塊。
小山羊回到家里,小白兔、小花鹿、小狗熊一齊拍著手高興地說:“山羊阿姨請我們吃蛋糕啰!鄙窖驄寢尳舆^小山羊手上的蛋糕,不禁問:“你怎么買了半塊呀?”
小山羊支支吾吾地說不出話來。山羊媽媽又問:“你買的這半塊蛋糕多大呀?”
小山羊回答:“周長15厘米多一點!
小白兔嘴快,搖著頭說:“不止15厘米多,不止15厘米多!
小山羊不客氣地白了小白兔一眼:“什么不止,一塊蛋糕周長30厘米多一點,那么半塊蛋糕周長不就是15厘米多一點嗎?”小山羊剛說完,大家“轟”地笑了起來。他還不知道怎么回事呢。
這時山羊媽媽也將那半塊蛋糕量好了,心里揣磨起來:一定是這個小傻瓜先吃了半塊蛋糕,但山羊媽媽沒有當眾揭小山羊的丑。
等客人走后,山羊媽媽問小山羊:“你吃了半塊蛋糕吧!”
小山羊不好意思地點了點頭,又不解地問媽媽:“我吃了一半應該只剩下一半,30厘米多些的一半該是15厘米多些,可媽媽怎么量得多起來了呢,真怪!”
山羊媽媽拖長聲調說:“你—真—傻!你把半圓的周長算成圓周長的一半,算錯了。”
野貓和小狐貍
小狐貍在樹林里找吃的,看到有一線陽光從高處透射在地面形成一道亮點。
他站在亮點處,頓時覺得身上好溫暖,心想:這是我發(fā)現(xiàn)的,別人休想來搶去。于是他就趴在那里漸漸地打起了盹。
“咦,怎么這么冷?”小狐貍一覺醒來,發(fā)現(xiàn)照在自己身上的陽光不見了。他巡視了周圍,居然發(fā)現(xiàn)一只野貓伸展著四肢愜意地躺在陽光里玩耍著。
他氣不打一處,跑過去嚷道:“你為什么搶我的陽光?”
“我沒有啊,我來的時候陽光就在這里了!币柏埐恢氲乜粗『。
“明明是我的,我還趴在陽光里睡覺的,讓開,不懂禮貌的'家伙!毙『傉f著就伸出腳去踢野貓。
“不懂禮貌的應該是你,我正在欣賞美妙的音樂并跟著音樂舞蹈呢!而你卻來跟我大吵大鬧,破壞我的心情,我還沒叫你賠我的精神損失費呢!”野貓據(jù)理力爭。
“就憑你,也欣賞音樂?哈哈哈!”小狐貍狂笑著,“你何不說你是個大音樂家?真是吹牛也不想想自己的分量!
“你……你……”野貓氣得說不出話來。
“你什么你,快給我滾開,別占著我的陽光!
“不,就不,是我發(fā)現(xiàn)的,我為什么要讓開?”野貓正說著,突然低頭一看,自己的陽光也沒了,驚叫道“咦,陽光呢?”于是他大聲地對小狐貍叫道:“你賠我的陽光,被你來一鬧,我的陽光也不見了!
這下小狐貍也愣住了,他轉著身子找著,剛剛還有的陽光現(xiàn)在怎么一點兒也不見影子了,陽光究竟到哪去了?“孩子們,別找了,太陽公公見到你們在吵架,生氣了,他躲到云姑姑家去了!边@時一個聲音在樹林里響起,哦原來是大樹伯伯在說話。聽了大樹伯伯的話,小狐貍對野貓說道:“哦,對不起,野貓兄弟,我不該對你發(fā)脾氣!
“沒關系,我也有不對的地方。”野貓說著就和小狐貍握手言和了。
不多久,樹林里的陽光又出現(xiàn)了,但這次既不在小狐貍原來的位置,也不在野貓的位置,它又轉到別處去了。
“哦,這陽光既不是你的也不是我的,是我們大家的!毙『偪粗D移了的陽光一下明白了。
“來,我們一起到陽光處玩吧!”小狐貍拉著野貓的手一起跳入陽光,這一線陽光變得更溫暖了。
大班幼兒故事8
小猴找家小猴的家在一個小村莊里。前面有兩棵高高的樹,一個小小的池塘,一條彎彎的小路。小猴每天在大樹上跳來跳去,爬上爬下。
一天,小猴和朋友們出去旅行,它們玩了好多天,走了好多地方,玩得真開心。后來,小猴告別了朋友們,它要回家了。
小猴走呀走,終于回到了自己的家?墒,原來的村莊不見了,高高的大樹不見了,小小的池塘不見了,彎彎的小河也不見了。我的家哪兒去了呢?唉,我還是去問問朋友吧!
小猴走呀走,看見了大象伯伯。"大象伯伯,你知道我的家到哪兒去了嗎?""原來的村莊拆遷了,現(xiàn)在建成了一排排整齊的新樓房。"小猴走呀走,看見了小草弟弟。"小草弟弟,你知道我的`家到哪兒去了嗎?""原來的大樹移走了,現(xiàn)在家家門前都有花草樹木。"小猴走呀走,看見了白鵝哥哥。"白鵝哥哥,你知道我的家到哪兒去了嗎?""原來的池塘填平了,現(xiàn)在的河道可美了。"小猴走呀走,看見了小兔姐姐。"小兔姐姐,你知道我的家到哪兒去了嗎?""原來的小路沒有了,現(xiàn)在的大路可寬了。"小猴聽了大家的話,正在想到哪兒可以找到自己的家,只見媽媽從一幢漂亮的房子里走出來了,小猴高興地跑過去問:"媽媽,這里是我的家嗎?""是啊,整個村莊搬遷了,大家都住上了新樓房,道路變寬了,環(huán)境變美了,你喜歡嗎?""喜歡",小猴緊緊地依偎在媽媽的懷里,開心地笑了。
大班幼兒故事9
目標:
培養(yǎng)幼兒能聽出故事情節(jié)的變化,會按情節(jié)的發(fā)生、發(fā)展、結局給故事圖片排序。
準備
圖片若干,錄音故事。
過程
1、經(jīng)驗積累: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幼兒觀察和發(fā)現(xiàn)事物的變化過程。
2、聽故事,給故事圖片排序。
a、聽錄音故事:小兔家的窗。
b、發(fā)給每組幼兒一套圖片,每套圖片中有四張與故事情節(jié)有關,有兩張與故事情節(jié)無關(或人物錯了,或情節(jié)不對),請每組幼兒協(xié)商后,將與故事內容無關的圖片挑出來。
c、將每組剩下的四張圖片次序打亂,請幼兒再聽一遍故事,協(xié)商后,按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順序將圖片排好。
d、幼兒自由結伴,自由選擇其它內容的.故事圖片,對故事圖片進行排序,并根據(jù)排好的順序,相互講解故事大意。
建議
提醒幼兒,給故事排序時,注意抓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的線索。
下面這則故事中,情節(jié)發(fā)展的線索是:季節(jié)的變化,先是秋天,后是冬天,最后是春天里發(fā)生的事。
附故事:
小兔家的窗
小兔用大蘿卜蓋了一間房,窗戶還沒有裝好,它就住在里面了。
冬天到了,天氣真冷!大雪飄呀飄呀,大風吹呀吹,吹進小兔的屋子里。小兔冷得發(fā)抖,它看看窗戶說:“我得找樣東西來擋擋風。”它走到小河邊,看到小河邊,看到小河結冰了,就搬了一塊冰,擋在窗框上,冰擋住了風雪,小兔真高興。
春天來了,天氣暖和了,小兔從外面回來,看見窗戶上的冰不見了,地上有一灘水,小兔急得哭了。
小熊貓走來,指著地上的水,告訴小兔:“春天,天氣暖和,冰就融化成水了,你去找塊玻璃裝在窗框上吧!
大班幼兒故事10
在一座山腳下,有三只羊。一只是大羊,一只是中羊,還有一只是小羊。它們上山去吃青草。
山上有一個山洞,洞里躲著一只大灰狼。有一天,小羊上山去吃草,它“的.篤、的篤”地走上山,大灰狼聽見了小羊的腳步聲,就在山洞里問:“誰呀?”
小羊說:“我是小羊。”大灰狼問:“你來干什么?”小羊說:“上山來吃草!
大灰狼惡狠狠地說:“我要吃掉你!”小羊聽了很害怕,嚇得逃到山下去了。
中羊也上去吃草,它“踢托、踢托”地走上山,大灰狼聽見了中羊的腳步聲,就問:“誰呀?”
中羊說:“我是中羊。大灰狼問:“你來干什么?”中羊說:“上山來吃草。
”大灰狼惡狠狠地說:“我要吃掉你!”中羊聽了很害怕,嚇得逃到山下去了。
小羊、中羊把剛才發(fā)生的事告訴了大羊。大羊說:“別害怕。我們一起想辦法對付他!
三只羊想出了什么好辦法呢?
大羊帶著中羊和小羊一起上山吃青草,大灰狼發(fā)現(xiàn)了,惡狠狠地說:“我要吃掉你們!”說完,從洞了躥出來,向三只羊撲去三只羊一起對付大灰狼,小羊用頭撞,中羊和大羊用角頂,他們一起把大灰狼撞倒,大灰狼滾下山摔死了。
三只羊高高興興地在山上吃青草。
大班幼兒故事11
籠中的小鳥和蝙蝠
一個唱歌的鳥兒老是關在籠子里,掛在小屋的窗外。它有一個很好的嗓子,不過不像它同類的其他鳥兒,它只在夜幕降臨的時候歌唱。有一夜,在它正唱著的時候,一只蝙蝠飛上來抱住籠柱。
“我有個問題要問你!彬鹫f,“為什么你夜里唱,而整個白天保持沉默,別的鳥兒卻是白天唱歌,夜晚保持沉默?”
“我有充分的.理由去做我愿意做的事!兵B兒悲哀地說。
“那么請告訴我那是什么原因?”蝙蝠說。
“如果我能自由地飛往我所選擇的任何地方,我就要整天地唱。”鳥兒說,有一天一個捕鳥人聽到我的聲音就跑來找我,他支上網(wǎng)子把我捉住,把我鎖在籠里的就是他。我失掉了自由就是因為我白天唱歌。現(xiàn)在我只是被黑暗隱藏起來的時候才唱!
“在我看來,”蝙蝠說,“如果你已經(jīng)想到你會自由,那么你現(xiàn)在就已經(jīng)不是一個囚徒了!
大班幼兒故事12
準備
兩人一本圖畫書,PPT(將整本圖畫書制作成PPT,
其中將武士和龍準備比武的三個環(huán)節(jié)做在一張PPT上),
印有數(shù)字1~4的小貼片若干。
目標
通過觀察圖畫書中的關鍵信息和非關鍵信息來理解故事內容。
按不同順序讀圖,解讀不同的故事情節(jié)。
過程
一、觀察圖畫書封面,產(chǎn)生閱讀興趣
師:(出示PPT)今天我給大家?guī)砹艘槐緯瑫恰段涫亢妄垺贰?/p>
師:聽說過“武士”嗎?武士是干什么的?有什么本領?龍是怎么樣的?有什么本領?
師:仔細觀察一下畫面,你們覺得武士和龍誰厲害?
師:武士和龍究竟誰厲害?今天在《武士與龍》的故事書中就會有答案,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本圖畫書吧。
說明:此環(huán)節(jié)通過讓幼兒觀察圖畫書的封面,引發(fā)幼兒對書中武士和龍這兩個主角的興趣,在談論武士和龍誰厲害這一話題的過程中激發(fā)他們對閱讀這本圖畫書的熱情。
二、結伴閱讀圖畫書中比武前的部分
1.結伴閱讀,與同伴一起找找武士和龍學到了什么秘訣。
師:武士和龍想干什么?為什么要比武?(證明自己的強大。)
師:真正的秘訣就藏在這本書中,我們也來學武士和龍,兩個人一組,看看書,找找知識,找出武士和龍到底學到了什么秘訣。
2.交流分享,共同觀察畫面,梳理故事內容。
讓幼兒兩人一組閱讀后集體觀看PPT,先呈現(xiàn)武士與龍背靠背的一張PPT,然后依次循環(huán)呈現(xiàn)“武士制作盔甲——龍甩尾巴——武士鑄造兵器——龍練習兇猛表情——武士練兵——龍練兵”這些畫面,并且將武士的圖片放在左側,將龍的圖片放在右側,成一一對比。
說明:此環(huán)節(jié)主要是讓幼兒通過兩兩結伴閱讀來了解故事前半部分的內容。幼兒獨自閱讀時會出現(xiàn)漏讀跳讀畫面內容等現(xiàn)象,而與同伴結伴閱讀時,能相互商量,彼此學習。同時,孩子們結伴閱讀時會帶著問題來交流,可以分享同伴的經(jīng)驗,從而更好地理解閱讀內容。
三、結伴閱讀有關比武過程的內容
1.引導幼兒帶著問題閱讀:他們比武比了幾次?結果怎樣?
師:(幼兒閱讀后)說說武士和龍比武的過程與結果。講講他們比武比了幾次,并用數(shù)字標出讀圖順序。
2.引導幼兒通過不同的讀圖順序,講述不同的故事情節(jié)。
師:有的.小朋友將這四幅圖片豎起來看,先看左面的兩幅,后看右面的兩幅,讀懂了圖片的內容,認為武士和龍進行了一個回合的比武,以失敗告終。有的小朋友是橫著看這四幅圖片的,認為武士和龍比武比了兩次,都以失敗告終。有的小朋友將四幅圖中的每一幅都看成一次比武,認為武士和龍一共比了四個回合,但都以失敗告終。
師(小結):原來按不同順序閱讀圖片能講出不一樣的故事情節(jié),這就是圖畫書的魅力。
3.引導幼兒討論:他們比武的結果怎樣?分出勝負了嗎?(兩敗俱傷。)
說明:該環(huán)節(jié)是活動的重點部分。孩子們通過自主閱讀圖片,得出了不同的故事內容。教師重點分析為什么根據(jù)相同的圖片會得到不同的故事內容,同時讓孩子們講講各自閱讀的順序,并按不同的閱讀順序講述不同的故事內容。教師肯定了孩子們各自不同的想法,促使孩子們積極主動地帶著創(chuàng)意去閱讀圖畫書。
四、自主閱讀
幼兒看PPT,看比武之后的故事內容。
師:他們最后怎樣了?
師(小結):武士與龍知道合作能發(fā)揮更大的作用,對周圍的人更有意義,這樣遠比戰(zhàn)勝別人來得快樂。
說明:活動的結束部分以幼兒自主閱讀的形式進行。幼兒對于故事結尾部分的烤肉餐廳產(chǎn)生了更濃的興趣,這為開展第二課時的活動作了很好的鋪墊。
大班幼兒故事13
小松鼠皮皮
有一天,小松鼠皮皮出去玩,遇到一只大灰狼。
大灰狼一把抓住皮皮,惡狠狠的說:“小家伙,我要吃了你!”
皮皮嚇壞了,哭著說:“你,你別吃我……媽媽,我要找媽媽……”
大灰狼眼珠子一轉,嘿嘿笑著說:“只要你肯聽我的話,我就不吃你!
皮皮連忙說:“我聽你話,我聽你話,你別吃我……!
大灰狼放下皮皮,掏出個口袋說:“好,你只要乖乖的每天給我摘一袋松子來,我就不吃你!”
皮皮看著大灰狼手里的口袋,為難的說:“這,這么大啊,我……”
“怎么,你想被我吃掉嗎?!乖乖按照我說的去做,我就饒你一條小命!你也不能把遇到我和給我摘松子的事情告訴任何人,包括你爸爸媽媽在內,否則我就吃了你們全家!”大灰狼惡狠狠的說著,張開血盆大口沖皮皮喊到。
皮皮嚇得打了個哆嗦,害怕的接過大灰狼的口袋,用力點了點頭。從那天開始,皮皮每天天剛亮就出門去摘松子,一直到晚上天黑了才回來。
皮皮媽媽見皮皮每天早出晚歸,很累的樣子,就問:“皮皮,這幾天你是怎么了?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嗎,怎么回家都不見你說話?”
皮皮連忙搖頭:“沒,沒什么!我每天出去找小朋友玩,玩的好累好累,就不想說話!
皮皮媽媽不相信皮皮說的話,第二天早上跟著他悄悄出門了。
很快,媽媽就發(fā)現(xiàn)了皮皮的秘密,沖在樹上摘松子的皮皮喊到:“皮皮,你不是出來找小朋友玩嗎,怎么摘起了松子?”
皮皮嚇了一跳,沒扶穩(wěn)從樹上掉下來了,邊哭邊跟媽媽說:“我,我這幾天都在給大灰狼摘松子呢……。他不讓我告訴任何人,包括你和爸爸……現(xiàn)在怎么辦?你知道我的秘密了,我們一家都會被大灰狼吃掉的,嗚嗚嗚……”
皮皮媽媽替皮皮擦掉眼淚,認真的說:“傻孩子,媽媽是你的好朋友啊,怎么不早告訴媽媽這些事?你要相信媽媽,所有事情媽媽都有辦法解決,即使媽媽解決不了,媽媽也會想辦法請別人解決!”皮皮點了點頭,跟著媽媽回家了。
下午,皮皮媽媽和皮皮爸爸請來了一些好朋友,大家一起藏在大樹上,等大灰狼前來取松子時用力拿松果打它,很快就把它打跑了。
小貓與小魚
小貓家對面有一條清澈而透亮的水塘,水塘里住著一群快樂又善良的小魚們。
小貓?zhí)焯烊ニ吝呩烎~,有時候她的魚桶里會滿載而歸,但有時卻空空如也,但小魚們并不介意,甚至有時會是心甘情愿的讓小貓去吃,他們想:我們幫助了別人,別人也會在我們有困難的時候幫助我們的。可是,并不像小魚們想象的那樣。
在一個風和日麗的早晨,小貓又去釣魚了,這次她一釣就是好幾條哩!好景不長,炎熱干旱的夏季到來了。火辣辣的太陽直射到水面上,水塘里的水都蒸發(fā)掉了,可憐的小魚都沒了家。
一條大魚對小貓說:“求求您了,我們的家被可惡的太陽毀掉了,請您救救我們吧!”小貓沒有好氣地說道:“救你們?我干嘛要救你們呢?”說完,就向大魚撲去,一口就把他給吃掉了。
魚媽媽見了,趕緊說:“尊敬的小貓女士,倘若你不來救我們,那您以后就吃什么呢?”“那我就不能吃老鼠嗎?真笨!”小貓說完,又撲上去吃掉她了。
剩下的只是魚寶寶們了,有的慌亂逃竄;有的大哭起來;有的還喊起老鼠哥哥來。
老鼠見了,心疼地問:“你們怎么了?”魚寶寶們把事情講訴了一遍,并讓老鼠家族也懲罰不懂得樂于助人的小貓,讓她沒有東西吃。老鼠滿意的答應了。
小貓終于知錯了,她以后不但經(jīng)常幫助小魚,還總是很謙虛,成了人見人愛的小貓。
懶熊買西瓜
熊媽媽有兩個兒子——熊哥哥和熊弟弟。熊哥哥很懶,熊弟弟呢?也很懶。熊媽媽管熊哥哥叫大懶,管熊弟弟叫小懶。
夏天到了。天氣又悶又熱,知了在樹上不停地叫著,熊媽媽的小木屋里,悶得透不過氣來。
小懶說:“要是吃個西瓜,那該多美!”大懶說:“對,對!西瓜又甜又解渴——可是誰去買呢?”小懶說:“你比我大,應該你去!”大懶說:“你比我跑得快,應該你去!”小懶說!霸撃闳!”大懶說!霸撃闳!”熊媽媽就說:“別吵啦!別吵啦!要想吃西瓜,就一起去買,誰偷懶,不許吃!”
大懶、小懶都怕自己吃不著西瓜,只好一起走出家門去買了。他們走過綠色的草地,走過開滿野花的`河灘,來到山羊公公的瓜園。
這個瓜園真大呀!地上爬滿綠油油的瓜藤,藤上結著又圓又大的西瓜。大懶說:“山羊公公,給我們挑個最大的!”小懶說:“山羊公公,給我們挑個最甜的!”山羊公公捋捋胡子,笑著說“行啊,行!”
山羊公公彎下腰,拍拍一個西瓜,啪啪啪,聽聲音,這個西瓜還沒熟。山羊公公又拍拍另一個瓜,啪啪啪,聽聲音,這個西瓜熟過頭啦。山羊公公左看看,右看看,瓜棚邊有個最大的西瓜。他趕緊過去拍了拍,嘭嘭嘭,聽聲音,準是個頂甜頂好的大西瓜!
付了錢,大懶抱起西瓜就走。才走了幾步就哼喲嘿喲地喊起來,他把大西瓜往地上一放,說:“這個西瓜挺沉的,不能光讓我來拿。弟弟,該你抱一會兒啦!”小懶不好意思再耍賴,皺著眉頭抱起大西瓜往前走。才走了幾步,覺得胳膊發(fā)酸背發(fā)麻,也把大西瓜往地上一放,說:“這個西瓜挺重的,干嘛讓我一個人拿?哥哥,你來抱!”大懶說:“還是你抱吧!”小懶說:“不,還是你抱吧!”兄弟倆推來推去,誰也不肯再抱大西瓜。
小懶不小心碰了碰瓜,西瓜咕嚕咕嚕滾了幾下。小懶拍拍腦袋,大聲喊:“哥哥,哥哥,有辦法啦!咱們讓西瓜自個兒跑回家去!”
“大西瓜沒長腿,能自個兒跑回家去嗎?”
“大西瓜沒長腿,可是會滾呀!”
大懶一聽,高興了。兄弟倆就不爭吵了,笑著滾起大西瓜。小懶推一把,西瓜滾兩下;大懶踢一腳,西瓜滾三下。
西瓜滾過小河灘,西瓜滾過青草地,滾呀滾,滾呀滾,一直滾到懶熊的家門口。小懶喊:“媽媽,媽媽!西瓜買回來啦1”人懶喊:“媽媽,快看吧!我們買了個最好最甜的大西瓜!”
熊媽媽走出門來,抱起大西瓜,放在水盆里洗洗干凈。搬到桌上準備切開它。大懶看著西瓜伸伸舌頭說;“這瓜保準很甜很甜!”小懶看著西瓜舔舔嘴唇說;“瓜瓤一定又紅又沙!”大懶說:“媽媽,快切吧!我要一塊最大的!”小懶說:“媽媽,快切吧!最大的一塊給我。不要給他!”兄弟倆又爭又吵,眼睛瞪得又圓又大,都在等著媽媽切開這個大西瓜。
熊媽媽一刀切下去,你猜怎么啦?哎呀!真沒想到,稀哩哩!嘩啦啦!
紅紅的瓜瓤全都變成了水,流到桌上,又流到地上。懶哥哥,懶弟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干瞪著眼睛沒辦法,誰叫你們讓西瓜滾回家?這么好的西瓜沒有吃上,你說,這件事兒該怪誰呀?
大班幼兒故事14
小豬泡泡愛洗澡
有只小豬,叫做泡泡,它呀,最不愛干的事兒,就是洗澡啦!
小兔子說:“泡泡!你能不能變得愛干凈點兒呀!”
小猴子說:“泡泡,快去洗澡!”
小鹿說:“泡泡,你看我們都洗了澡呢!”
可是它怎么也不聽。
它覺得,洗澡多麻煩呀,這樣,也挺舒服的嘛!
一天,它來到小河邊玩,突然一個不小心掉進了河里,幸好河水很淺很淺,泡泡剛一下水,就站起來了。
泡泡望著河里倒映的自己,突然不認識了,它自言自語:“這是誰?”
河邊的'小鳥哈哈笑著說:“這不就是你自己嗎?只不過呀,是變得干凈的你,看上去真可愛!”
泡泡看了看小鳥,又看了看自己,撓撓頭說:“原來洗澡這么舒服,還能讓我變得漂亮,也不麻煩嘛!下次,我還要洗!”
大班幼兒故事15
活動目標:
一、傾聽故事,了解小桃仁發(fā)芽的條件與過程,學習詞:桃仁、挺
二、知道誰幫助了小桃仁,體驗春風、春雨、太陽光對小桃仁的愛及小桃仁變成小桃樹的自豪的心情。
三、嘗試用適當?shù)恼Z氣表現(xiàn)出故事中角色的對話。
活動重點難點:
傾聽故事,知道誰幫助了小桃仁,了解小桃仁發(fā)芽的條件與過程,體驗春風、春雨、太陽光對小桃仁的愛及小桃仁變成小桃樹的自豪的心情。
活動準備:
一、課件《小桃仁》
二、教學掛圖三、用過的一次性紙杯、玉米種子(也可其他)小桃核。
活動理論依據(jù):本課是一節(jié)語言活動,《綱要》中指出:語言活動應養(yǎng)成幼兒注意傾聽的習慣,發(fā)展語言理解能力。引導幼兒接觸優(yōu)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yōu)美,并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
活動過程:
一、猜謎、引入課題。
"小姑娘,長的美,粉紅臉,歪歪嘴,滿肚子,甜蜜水。"請你說一說,是啥水果(出示桃子圖片觀察)提問:吃完桃子里面有什么呢?(出示桃核圖片觀察)師:一個桃核就是一間房子,里面住著一個又白又胖的小東西呢!這個小東西的名字叫小桃仁。(豐富詞匯"小桃仁")大家想不想認識它呢?教師砸開桃核,取出桃仁展示給幼兒看。別看小桃仁這么小,它里面可藏著一個長長地故事呢?我們一起聽一聽好不好?
二、看課件,聽錄音,欣賞一遍故事《小桃仁》
提問: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小桃仁變成了什么?
三、結合教學掛圖引出提問,幼兒根據(jù)故事記憶回答
1、小桃仁在誰的幫助下變成了小桃樹?
2、它們是怎樣幫助小桃仁的?
3、小桃仁的心情是怎樣的?它為什么要挺直了身子?
分段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引導幼兒感受春風、春雨、太陽光和桃樹媽媽親切的語氣、不同的語調。重點引導幼兒學習春風、春雨、太陽光、桃樹媽媽和小桃仁說的話。
四、總結:
小桃仁發(fā)芽生長的三個必要條件和其生長過程,進一步體會小桃仁是在眾人幫助下成長起來的,體驗愛與被愛的美好。
拓展提問:小朋友是在誰的.愛撫下長大的?
五、觀看課件,完整欣賞故事可讓能力強的幼兒看圖復述故事,注意幼兒的觀察能力與詞匯。
六、幼兒操作:種玉米
1、今天老師帶來了一樣東西,小朋友認識嗎?(出示玉米種子)
2、小朋友想不想看看自己種出來的玉米什么樣子?指導幼兒種植玉米。
七、活動延伸
1、請幼兒在表演區(qū)分角色表演故事。
2、提醒孩子定期照顧與觀察自己種的玉米。
評價建議:
《綱要》中指出:語言教學要養(yǎng)成幼兒注意傾聽的習慣,本課中我精心設計了課件,配合課件進行故事教學,能夠抓住幼兒的注意力,激發(fā)興趣,而適時的提問能加深幼兒對故事的理解,最后的動手操作則是把幼兒的課堂知識變成了生活實踐,進行了知識的整合,使幼兒對于本課有一個系統(tǒng)而完整的掌握。
【大班幼兒故事】相關文章:
大班幼兒故事03-26
幼兒大班故事教案01-12
大班幼兒優(yōu)秀故事08-27
大班幼兒優(yōu)秀故事08-05
適合大班幼兒的故事06-20
大班幼兒寓言故事02-28
大班幼兒故事47個08-31
幼兒園大班故事04-03
大班幼兒故事(精選15篇)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