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入口免费视频_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99_波多野结衣国产一区二区三区_农村妇女色又黄一级真人片卡

如何引導孩子養(yǎng)成讀書的好習慣

時間:2022-05-25 21:37:30 教育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如何引導孩子養(yǎng)成讀書的好習慣

  從小引導孩子喜歡看書,幫助孩子選好書,讓他養(yǎng)成經常讀書的好習慣,這也是做母親的責任。

如何引導孩子養(yǎng)成讀書的好習慣

  冬冬看書成癖,小時候就愛看,長大了更愛看,簡直就是一個書癡。究其原因,可能還是我所堅持的讀書要早的觀點,使他從小就養(yǎng)成了這個習慣。我認為,從小引導孩子喜歡看書,幫助孩子選好書,讓他養(yǎng)成經常讀書的好習慣,這也是做母親的責任。

  冬冬剛開始聽懂話,還抱在懷里吃奶的時候,我就開始把他抱在膝蓋上,拿著本書給他讀書講故事了。如此一篇又一篇,一本又一本,直到他開始認字,從未間斷過。這樣做的好處就是讓孩子通過看媽媽拿書講故事,知道新奇的故事都在書里,慢慢就對書籍產生了興趣。到后來他想讓我講故事時,就會自己找書往我的手里塞。

  小小年紀他就渴望自己能看書,所以冬冬認字很快,在上學之前就已經能自己看課外書了。上學以后冬冬喜歡自己去買書,陸續(xù)買了幾百冊課外書。

  那幾年的節(jié)假日,我們一家三口最常去的地方就是書店,逢有書市必去,連逛帶買。為此冬冬在小學時還寫過一篇作文,題目就叫“逛書市”。

  看書成了冬冬從小到大最大的樂趣,他也因此養(yǎng)成了手不釋卷的習慣。不過有些時候他看書到了廢寢忘食的程度,甚至不分時間、地點、場合。對他這種不合時宜的嗜書如命,我也會很惱火。記得冬冬在上小學五年級時全家去北戴河游玩,大家一起去洗海澡時,他卻拒不下海,拿著一本書在沙灘上看。我和他爸爸只好把他連拉帶拽弄下海去。

  我相信“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說法。很多家長不讓孩子多看課外書,怕影響學習,我卻認為孩子看課外書是必不可少的,甚至和課內學習同等重要。在孩子遇到不會不懂的問題時,引導他去書中找答案,這樣會省去父母很多時間和精力,等于給孩子找了個無聲的老師,而且這位老師會陪伴孩子的一生。

  當然,小學生家長還要幫助孩子學會正確地選擇課外書籍。現在的圖書太多了,浩如煙海,有時難免魚目混珠。家長要根據孩子學習的需要,選那些最好的輔助性讀物,選擇適合他的、有利于他成長的精品圖書。

  冬冬看書有個特點,對他喜歡的書會看個三五遍甚至更多遍,還喜歡找到不同的版本互相比較著看,這樣就能得出很多自己的見解和觀點。8歲時他曾想重寫《太平天國》,而且已經開始動筆寫第一章《金田起義》,原因是看了好幾本有關太平天國的書,自己覺得有些書觀點不太一致,甚至有的書很不嚴謹,似乎在歪曲歷史。9歲時又想重寫《馬陵之戰(zhàn)》,原因是書中對馬陵之戰(zhàn)有不同的說法,他要澄清事實。

  俗話說:“老不看三國,少不讀西游!蔽覜]相信這一說法,《三國演義》《西游記》照買不誤,看看又何妨。

  看了幾遍《三國演義》,并且讀過關于三國時期的多部書籍之后,冬冬對書中的很多方面提出異議,如對五虎上將的排名、諸葛亮的評價等發(fā)表了自己的看法,還專門寫了文章。

  冬冬看書多,且范圍廣,但并不是雜亂無章。看書使他很早就知道了大千世界的精彩,學到了很多同齡人不知道的知識。由于知識面廣,他從小就語言豐富,說話常常出口成章,參加作文大賽時總有精彩表現,出奇制勝?磿顾穹e薄發(fā)。隨著年級越升越高,他的學習成績也越來越好。盡管小學三年級以前學習成績并不突出,但他卻后勁十足。

  如今,看書仍然是冬冬的最愛,只不過看書的類型有了一些改變。家里仍舊是開門見書,案頭、桌面、茶幾、床邊,甚至每個衛(wèi)生間里,書籍都是隨處可見。看來他從小就養(yǎng)成的喜愛看書的習慣是不能改了。

  附一:

  逛書市

  我雖然只是一個小學五年級的學生,卻是一個如癡如狂的小書迷。聽說在遼寧美術館又開了沈陽書市,我樂得一蹦三尺高,讓媽媽趕快帶我去買書。“行,等開了工資,星期天帶你去。”媽媽一口答應了我。

  星期日總算盼到了,我早早就起來,吃過飯,又以最快速度寫完了作業(yè),和媽媽一起風馳電掣般地趕向美術館。還離挺遠就看到“沈陽書市”四個大字赫然高掛,十分醒目;臨街停著一排排自行車,一眼望不見頭。呵!人還不少呢!人們井然有序地魚貫而入,隊伍像一條蜿蜒的長龍。

  熙熙攘攘的書市真是書的世界,人的海洋。一排排書,一堆堆書,一箱箱書,一柜柜書,真是鋪天蓋地。無處不見書,厚的、薄的、精裝的、平裝的,各種各樣的書層層疊疊擺放著。有裝飾精美的工具書、典雅古樸的經典名著、深入淺出的科普讀物、五顏六色的童話故事……真是應有盡有,琳瑯滿目。

  一排排人,一群群人,一堆堆人,男的、女的、高的、矮的,花白胡子的老爺爺、滿臉稚氣的紅領巾、戴著校徽的大學生、穿著工作服的工人蜂擁而至,真是書多書迷更多!

  做媽媽的抱著懷里的孩子,做爸爸的把寶貝兒子高高舉起。每一個人的眼睛都盯著書,每個人的手里都翻著書,都是那樣的如獲至寶,如饑似渴,使我感受到人們強烈的求知欲望。這種求知的欲望不正是祖國實現四個現代化的希望所在嗎?

  一位活潑可愛的小朋友喊起來:“爺爺,快給我買孫悟空的畫冊!”“等爺爺的書買完了就給你買!”“爺爺您這么大年紀了,眼神又不好,就別看書了!”“活到老,學到老,爺爺怎么就不能看書了?”話音剛落,引來一陣笑聲。

  “媽媽,給我買一套《十萬個為什么》吧!”一個七八歲的小男孩對媽媽央求說。“25塊錢呢,多貴呀!”那位媽媽面有難色。“我不要零花錢了,還不行嗎?您就給我買一套吧!”望著孩子那渴求的目光,媽媽咬著牙從兜里掏出三張“大團結”買了這套書。

  這里少年兒童的書真多呀,有幽默的笑話,引人入勝的童話,扣人心弦的歷險故事,還有打開知識寶庫的科普讀物……我的目光在書堆上飛快地移動著,剛拿起《西游記》愛不釋手,又看見那邊有《皮皮魯全傳》,就跑過去拿到手上全神貫注地看起來。我真想一下子把它們都買下,搬回家去細細品讀。

  媽媽也好像來到了四十大盜的寶庫,貪婪地一本本看著選著,一會就選了一大抱。

  不知不覺就中午12點了,我和媽媽戀戀不舍地走出了書市。出來的人也都和我們一樣,滿面春風地拎著大包小包的書。

  大門外一群群人又涌進來,絡繹不絕……

  注:此文是作者兒子上小學五年級時寫的一篇作文。

  附二:

  戲說“五虎將”

  提起“五虎上將”,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關羽、張飛、趙云、馬超、黃忠武藝超群,戰(zhàn)功卓著,為劉備成就霸業(yè)立下了汗馬功勞。每每談起這些,人們對以上的順序總是“約定俗成”,極少更改,似乎已是“天經地義”。可本人經過反復研讀《三國演義》,卻不禁要問:這個排序合理嗎?

  小說《三國演義》之所以如此排列“五虎上將”,其原因可以用“五虎之首”關羽的一席話來概括:“翼德,吾弟也;子龍跟隨吾兄多年,亦吾弟也;馬孟起名門望族,此三人與吾并列,可也,黃忠何人?大丈夫終不能與一老卒為伍!”

  由此可見,此“榜”與親疏關系、出身地位關系極大,而并非單以能力、武功、戰(zhàn)績?yōu)樵u定標準。那么,拋開親疏出身,平心而論,“榜位”又該如何呢?

  “五虎將”中當以關羽威名最盛。斬顏良,誅文丑,溫酒斬華雄,過五關斬六將,關羽之“勇”堪與呂布相提并論,幾乎已達三國時期武將之巔峰。他不但有大勇,更有大智,水淹七軍便是其得意之作。同時,關羽還是“大義”的化身,“約法三章”的“降漢不降曹”,尋兄千里護雙嫂,華容道義釋曹孟德……關羽大仁大義,大智大勇,無愧于天地,受頌于眾民,幾乎是完美的“大丈夫”化身,文臣武將的“楷!。

  因此,歷代百姓對關云長視若神明,“關老爺”更是練武之人必尊的“武神”?磥恚P羽得到“五虎上將之首”的美名是“當之無愧”了!

  不過且慢,“關老爺”是人不是神。“大意失荊州”,致使西蜀霸業(yè)中衰者是誰?歷史上索取降將之妻者又是誰?“關老爺”畢竟也有失手之時,失算之處,而其最后所犯錯誤后果之嚴重更為“五虎上將”其余諸人所“望塵莫及”。請問:致使蜀漢大業(yè)中衰的“罪魁禍首”當得起“五虎上將之首”這一至高無上的殊榮嗎?

  張飛與其義兄關羽相比似乎略遜一籌,但差距主要是在性格上,在勇力、謀略方面并不遜色,甚至可能更強一些。張飛之“勇”自不必說,他在徐州城下與呂布大戰(zhàn)九十余回合不分勝負,在褒州城下將“虎癡”許褚一槍刺落馬下,更足以見其“實力”。即使與關羽相比,十回合之內挑紀靈的戰(zhàn)績也足以使三十回合戰(zhàn)其不下的“關老爺”相形見絀。

  由此可見,關羽稱贊三弟張飛“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并非不切實際的溢美之詞,實則是發(fā)自內心,心悅誠服。

  在人們的印象中,張飛似乎勇而無謀?稍噯枺壕荛L坂一聲喝退百萬兵不是既有大勇又有大智嗎?義釋嚴顏是莽夫之舉嗎?狹道破張A,智取瓦口隘,三番兩次使號稱智勇雙全的河北名將“金槍張A”大失面子,難道這還稱不上“大智”嗎?

  張翼德智勇足備,的確是一位難得的大將。然而,他的聲譽卻不及義兄關羽,原因何在?既不是“勇”不足,也不是“謀”不夠,而是在于鞭笞士卒、嗜酒好殺的“劣習”,以及令人不敢恭維的儀表。

  關羽品行端正,儀表堂堂,體恤士卒,愛護百姓;而張飛卻粗暴急躁,對士卒百姓性急好殺,經常有不光彩的舉止。那么,張飛屈居關羽之下看來也不足為怪了。

  趙云雖非劉備結義兄弟,但他與劉、關、張的關系卻實在非同一般。劉備與趙云初次相見便惺惺相惜,頗有相見恨晚之感。如果不是“天公不作美”,沒準兒“桃園三結義”就會變成“桃園四結義”呢!除關、張外,趙云與劉備的關系,以及在劉備心目中的地位,幾乎只有諸葛亮才能與其相提并論。而趙云對劉備及其嗣君的忠誠也著實不遜于“鞠躬盡瘁”的諸葛孔明。

  趙云不但忠心耿耿,而且武藝超群。長坂坡一場混戰(zhàn),趙子龍單人獨騎橫闖于百萬軍中,砍旗奪槊,力取青■,前后槍挑劍斬曹營名將五十余位,殺得曹兵個個喪膽,人人驚魂,從此“常山趙子龍”名揚天下,可謂一鳴驚人。張飛曾與張A大戰(zhàn)數十回合不分勝負,而趙云卻在二十招內擊敗張A,在漢中之戰(zhàn)中甚至殺得張A、徐晃兩員猛將膽戰(zhàn)心驚,不敢與敵。趙云的高超武藝由此可見一斑。

  趙云體力過人,壽數與黃忠相當,在三國武將中是數一數二的“高壽”。他七十余歲仍能連斬韓家五虎,更給其光彩照人的形象添上了富于傳奇色彩的一筆?梢哉f趙云的武功在三國諸將中除呂奉先之外無人可與之匹敵,在“兵器譜”中排名亞軍應屬當之無愧。

  與“五虎上將”其他諸人相比,趙云的智謀也出類拔萃。漢水之役的“偃旗息鼓”,上演了一出小型但更有效的“空城計”;街亭之戰(zhàn),蜀軍各部盡皆落敗受損,趙云設計槍挑魏軍先鋒大將,不但全軍而退,而且保存了所有軍資,令足智多謀的諸葛孔明也驚嘆不已。

  趙云在識人方面也獨具慧眼,而且他深明大義,處處以大局為重,對三國的整個戰(zhàn)略形勢更有獨到見解。趙云曾拒娶降將趙范美貌無雙的寡嫂,對趙范的心存不軌一眼洞穿;劉備攻得益州要大舉封賞土地時,獨有趙云又指出“匈奴未滅,何以家為”,深為眾人贊佩;劉備要出兵攻打東吳時,又是趙云以戰(zhàn)略形勢加以規(guī)勸;劉備兵敗V亭,還是趙云舍身相救……

  趙云在人際關系上也極為成功,對上謙恭有禮,對下溫和體恤,對于同事更是平順禮讓,從不計較功名富貴,在蜀漢政權中人緣極好,對維護本陣營的團結功不可沒。死后被追謚為“順平侯”,可算是對他一生謙和品性的褒獎。

  劉備稱贊“子龍一身都是膽”,而趙云在勇猛的同時,更有謹慎認真的一面。因此,劉備東吳娶親時親隨護衛(wèi)是他;孔明過江吊喪時仗劍護衛(wèi)的是他;劉備內衛(wèi)親兵的主將還是他。劉備、孔明對他如此信任,恰恰是對趙云才能、品行的無聲贊美!比起關羽、張飛,趙云勇有余,謀不缺,品行更加完美,人緣更為出色,兩次勇救后主劉禪,多次匹馬救出先主劉備,名聲赫赫而不驕傲,戰(zhàn)功超卓而不貪功名,算得上是十全十美的“大丈夫”,堪稱是千年難遇的“良將”“天才”!拋開其他原因,僅就本身來說,趙云才是當之無愧的“五虎上將之首”“三國武將之首”!

  與此三人相比,馬超和黃忠便不免遜色三分。馬孟起雖然儀表超群,風流倜儻,且勇冠三軍,武藝僅次于呂布、趙云,但智謀卻平平,少有驚人之舉,不能獨當一面。黃忠雖然老邁,卻勇不可當,而且勇而有謀,謀而必斷,敗張A,斬夏侯,漢水沖陣,西山劫糧,戰(zhàn)功大在馬超之上。況其性情隨和,從不倚老賣老,平心而論,排名當在馬超之上。

  由此,“五虎上將”正確排名當為:趙云、關羽、張飛、黃忠、馬超,這樣才算合情合理!

  附三:

  閑話諸葛亮

  “撥亂扶危主,殷勤受托孤。英才過管樂,妙策勝孫吳。凜凜《出師表》,堂堂八陣圖。汝公全盛德,應嘆古今無。”

  從上面這首詩中就可以看出,正所謂“諸葛大名垂宇宙”,在中國歷代名人中,諸葛亮的名氣可稱得上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在中國的老百姓中可能有人不知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不知成吉思汗、努爾哈赤,但卻幾乎無人不知臥龍先生諸葛亮。

  無論在民間傳說、戲曲雜劇里,還是在小說《三國演義》中,諸葛亮都以一個光彩奪目、完美無缺的形象展示在人們面前。

  論才學,孔明“上知天文,下曉地理,奇門遁甲,無所不通”;論治國,先生上可以與伊尹、周公媲美,下可以與蕭何、曹參比肩;論文才舌辯,先生言動天地,文泣鬼魂,能憑一紙文書氣死周瑜,隨后又以一篇祭文“化干戈為玉帛”,舌戰(zhàn)群儒,罵死王朗,智激孫權……真可謂“蘇秦難匹,張儀莫敵”;論起軍事謀略,孔明更有“神鬼莫測之機”“奪天地造化之能”,博望火攻、白河水淹、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取漢中、評定南蠻、六出祁山……幾乎如魯迅所說“孔明之多智已近妖”,真正是空前絕后,獨此一人。

  不過,文學畢竟是一門藝術,免不了人為的加工、虛構。那么,歷史上的諸葛亮是否一如書中所寫,完美得無可挑剔,以至“近妖”呢?

  其實,歷史上的諸葛亮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策士,但并非是一個高明的軍事家。事實上,火燒博望的是劉備;赤壁大戰(zhàn)的主角是劉備、周瑜,諸葛亮只是個普通的說客;平四郡靠的是招降;攻漢中軍師是法正,諸葛亮遠在成都;六出祁山勞而無功,許多“勝績”全是羅貫中“妙筆生花”;“草船借箭”是“孫冠孔戴”,“三氣周瑜”“計斬魏延”“七擒七縱”等更是屬于子虛烏有。至于馬超、姜維,更是主動投奔“劉使君”而非孔明“智降”……

  誠然,正如陳壽所贊,諸葛亮教紀嚴明,賞罰必信,無惡不懲,無善不顯,在他治理下的蜀國真正是使不容奸,人懷自勵,道不拾遺,強不侵弱,風化肅然。

  因此,就政績、才能來說,諸葛亮完全可與蕭何比肩媲美;而諸葛亮的知人善任也頗不遜于“月下追韓信的”蕭何。他一手提拔了楊洪、向寵、廖立、秦宓、姜維等大批賢士,并且做到了人盡其才,物盡其用,可謂難能可貴。他“攻心為上,以夷制夷,夷漢相安,和平共處”的少數民族政策更使云南、貴州民心安定,秩序井然,與東吳的“山越之患”、北魏的“羌氐之憂”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作為一名政治家,諸葛亮的遠見卓識、縱覽全局在當時也稱得上是鳳毛麟角。著名的隆中對“未出茅廬已知三分天下”,始終如一的蜀吳聯(lián)盟更遏制了強魏的鯨吞蠶食。由此看來,作為政治家的孔明可以說得上超越群倫,甚至無人可比。

  但是,孔明是人不是神,正如蕭何、韓信各有所長、一文一武一樣,卓越的政治家諸葛亮卻并不是一個一流的軍事家。

  歷史上的諸葛亮是在劉備死后才親自指揮、籌劃戰(zhàn)爭的。實際上,“平定南中”是這位大名鼎鼎的政治家戎馬經歷的“處女作”。毫無疑問,這場雙方實力懸殊的“內戰(zhàn)”一開始就注定諸葛亮勝利,這并不是因為諸葛亮“用兵如神”,只不過是因為對手太弱而已。

  隨后,如果說“南中之戰(zhàn)”僅算一場“小考”,“六出祁山”則稱得上是意義重大的“升學考試”了。那么,孔明這位“政治系”的高材生,“軍事科目”的成績又如何呢?

  第一次攻擊祁山,是諸葛亮最有希望獲勝的一次。當時,固守多年的孔明趁魏軍忙于對付東吳西部軍力空虛之機,突然殺出漢中,在軍事上一開始就形成了“攻其不備”的有力態(tài)勢。隨即,孔明順利攻取南安,飛傳檄文招降了西北三郡,又趕上孟達叛魏降蜀,一時看起來蜀軍似乎就要大獲成功。誰料先是孟達被殺,隨即馬謖在街亭被張A擊敗,趙云、鄧芝也兵敗萁谷,孔明只好棄軍資車輛,敗回漢中。

  第二次出祁山,很快就因缺糧而退,唯一的“勝績”不過是擊斃了王雙而已。

  三出祁山,孔明令陳武出其不意攻下了武都、陰平,算是整個“六出祁山”最大的收獲。

  四出祁山,雙方未經一戰(zhàn),各自退回。此次司馬懿方才露面,從此成為諸葛亮最強的對手。

  五出祁山,孔明總算在上封擊敗了郭淮、費耀二將,但隨即糧盡退兵,寸土未得。歸途中射殺了魏將張A,才算挽回了面子。

  六出祁山,孔明未與司馬懿大戰(zhàn)便身死營中,終究勞而無功。

  這就是歷史上的“六出祁山”,正可謂是“勞民傷財,得不償失”,甚至連諸葛亮自己也不得不承認,戰(zhàn)爭搞得蜀漢民窮兵疲,國勢更微。

  眾所周知,痛失荊州不僅使蜀漢國力銳減,損失了戰(zhàn)略要地,而且使其失去50萬精兵和一半人口。隨后劉備兵敗彝陵,又使蜀國一下子失去50萬壯年男子。西蜀本來人口不多,經此一劫,不但多年積蓄的糧草、軍械、帳幕、衣甲、兵器全部丟盡,而且人口銳減,男子幾乎無存,正可謂是“危及存亡之秋”。

  此時,作為丞相的諸葛亮應該安心國政,提拔賢良,任人唯賢,并使其各有所司,充分下放權利,更要休養(yǎng)生息、生養(yǎng)男丁,并興文講武,培養(yǎng)后備人才。待20年以后,國力漸漸恢復,這才可以“待天下有變,舉兵伐魏”。但諸葛亮卻僅安政三年便窮兵黷武,不顧力量懸殊,大舉伐魏,不但寸土未得,而且弄得國敗民疲,形勢更危。這實在是在拿蜀國的命運作籌碼。

  另外,孔明任馬謖守街亭已經不對,而事后斬馬謖更不對。馬謖乃少有英才,精通謀略,是個優(yōu)秀的“參謀”,不同于“師長”。孔明錯就錯在把一個謀士用作將軍,初經戰(zhàn)陣的馬謖不敗才怪!但事后,馬謖已誠心悔過。作為一名年輕的謀士,馬謖不缺謀略、智慧,差的只是經驗、膽識和實戰(zhàn)應用。倘若他能以此為戒,日后集思廣益,周詳審慎,誓雪前恥,誰說他不會成為蜀國的陸遜呢?

  但諸葛亮卻一意孤行,將他斬首,不給他感恩圖報的機會,以致日后“蜀中無大將,廖化做先鋒”。馬謖若在,何至于此!

  孔明的弱點還在于過分集權,“事必躬親”,以至于心力交瘁,積勞成疾,而且還阻礙了下屬的實踐鍛煉。他本人死后蜀國人才凋零,個個難挑重擔。

  那么,我如果是諸葛亮,該怎么辦呢?

  首先,我要開明政事,選擇董允、郭攸之等人為幼君老師,傳授明君之道。要在各地興辦學堂,并在軍中廣泛講習兵法,調動部下的積極性,開動他們的腦筋,多在行伍中提拔人才,就如當年魏延從一個士卒成長為大將一樣。在經濟上,應該發(fā)動軍隊和農民開墾梓棟、南中、建寧等偏僻地區(qū)的荒地,屯田種桑,盡快發(fā)展農業(yè)生產;而且我還要利用云南的有利條件,與南亞諸國通商,向內地輸入罕見的特產物品,以獲得巨利,補充國庫。

  其次,休養(yǎng)生息十幾年后,我要精心策劃蜀吳聯(lián)合行動。在路線上我不會采取孔明的“祁山路線”,因為蜀道艱險,運糧困難注定無法持久。我會自漢中沿漢水水陸并進,向東攻擊魏國的上庸,同時命大將出祁山虛設旗號,迷惑敵軍,并聯(lián)合荊州的都督兵襲襄陽,牽制魏國援軍。

  攻下上庸后,我會命魏延乘勢率精兵出漢中循秦嶺向東,再沿子午谷向北,偷襲長安,作為奇兵;自己統(tǒng)率主力出上庸,沿大路攻擊長安,為正兵;姜維、鄧芝在祁山屯田養(yǎng)兵,伺機進取,牽制司馬懿,為疑兵。三路出兵,更兼陸遜、孫權乘勢攻擊襄陽、合肥,使魏國顧此失彼,首尾難顧,西都長安便唾手可得。

  一旦攻取長安,便切斷了魏國隴上各郡與中原的聯(lián)系,那么,憑蜀國強盛的軍威,西涼各州及雍、d等只要飛傳檄文便可安定。這樣,安撫關中各郡后,便與當年漢高祖起兵的形勢完全一樣了。此時,西都到手,劉禪可在長安重新登基,順承漢室也名正言順。再加上隴西人一向勇猛善戰(zhàn),多產勇卒、猛將,此時正可謂是天時、地利、人和,蜀漢雄踞關隴、蜀中,占有西半個中國,興復漢室便指日可待!恐怕《三國演義》也不會是“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的悲慘結局了!

  注:附二、附三兩篇是作者兒子寫的《三國演義》讀后感。當時的老師給出這樣的評語:“寫得何其好!品評精到,賞鑒以據,言而意到,議而言透;其文練、其言簡自不必說了。”

【如何引導孩子養(yǎng)成讀書的好習慣】相關文章:

如何讓孩子養(yǎng)成好習慣08-19

如何讓孩子養(yǎng)成守時的好習慣03-29

家長如何幫孩子養(yǎng)成好習慣05-14

如何養(yǎng)成午睡的好習慣04-01

如何養(yǎng)成理財好習慣09-14

家長如何引導孩子涂鴉03-10

如何引導孩子閱讀名著11-17

如何把新行為培養(yǎng)成好習慣06-02

如何引導孩子做出正確的決定08-31

如何引導孩子的好奇心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