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如何關注孩子心靈需要
導讀:怎么關注孩子心靈需要?孩子的心靈是一個沒有雜質的凈地,沒有謊言,沒有欺騙,一切都直來直去,他們的行為都是基于想滿足自己某種單純需要所致。今天小編就來介紹下怎么關注孩子心靈需要?
但如果爸爸媽媽對他們的行為缺乏敏銳觸覺,則可能引起不良的行為問題,如能小心參考下列四點,則有助于了解他們的心理。
四種幼兒心理需要
1、父母的愛護和關懷;
2、被接受、被尊重;
3、得到別人的贊賞;
4、在家里有地位。
有些孩子可以利用好的行為表現(xiàn),來取悅父母得到贊賞,從而滿足其心理需要;但有些孩子不能做到此點。當心理需要得不到滿足時,便會以不適當?shù)男袨樽鳛檠a償。
四種不適當行為
第一種:引起注意。孩子需要得到父母的注意,才會感到自己被父母重視。而當孩子不能從好的行為取得父母的注意,便會用不對的行為來達致目的。
第二種:爭權力。像成年人一樣,孩子覺得自己是重要的,需要得到別人尊重和接受。當孩子覺得父母用權力來支配自己,就會以反抗來表現(xiàn)自己的能力。父母愈是行使權威,孩子的反抗就愈大。
第三種:報復。孩子在與父母爭權力的過程中,往往是失敗者;便轉用報復的行為來刺傷父母的心。孩子覺得這樣才令父母知道他的重要。
第四種:自暴自棄。當孩子覺得自己全無價值,就連對抗和報復的勇氣也失去,則會透過表現(xiàn)無能來逃避別人對他的要求。
過分保護、同情、控制和支配孩子,均是不尊重的行為。負責任的父母應以友善和嚴謹?shù)膽B(tài)度,給予孩子選擇自由,同時讓孩子親歷此抉擇的結果。
我們需要什么樣的比較
比較做事情的良好態(tài)度和行為
當然我們并不是說完全不能比較,但是要注意表達的方式和指向。我們來看看兩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樂樂這次做作業(yè)非常整齊,大家都要像他學習。第二種說法:樂樂,你的這次作業(yè)相當整齊,我想你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我很為你自豪。這兩種說法中,第一種說法,對人不對事,讓大家學樂樂,把樂樂當標準。第二種說法,對事不對人,指出樂樂付出了努力,強調做事的過程。我們建議父母和老師用第二種方式來鼓勵孩子。因為這種表達方式指出了我們要學習的榜樣不是某個人,而是某種行為或態(tài)度。
比賽不再只關乎輸贏
很多人認為,比賽就是關乎輸贏的事情。在美國,孩子四五歲就開始參加足球隊、棒球隊,可目的不僅僅是在于訓練運動技巧,而是在體育集體項目里,通過實踐去體會團隊精神,比賽時的策略和合作以及對結果的看待等。因此,比賽往往不是比較輸贏這樣簡單。
每次比賽結束后,教練都會總結,踢足球的目的是什么,體育精神是什么,尊重對手就等于尊重自己,我們怎么尊重對手,教練還會具體指出每個孩子在這次比賽中,做到了哪些,有哪些進步,付出了怎樣的努力,每個孩子都會得到不同的貼紙,代表他在這次比賽中做出的不同貢獻。孩子們通過長期的體育運動,不僅僅鍛煉了體質,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了團隊精神、公平精神、堅韌不拔的品質,并學習到人際溝通、調節(jié)自己的情緒等能力。孩子的思路和心胸都開闊了,就不會一味專注于“比賽就是我一定要贏,輸了就是可恥,就是失敗”。
【如何關注孩子心靈需要】相關文章:
關于如何關注孩子心理健康07-27
地震后如何安撫孩子的心靈09-06
我們該如何關注父親的健康03-17
如何給孩子退燒03-07
如何與孩子相處04-15
如何給孩子斷奶06-03
2017高考志愿填報需要關注的熱詞06-04
孩子需要的是培養(yǎng)引導06-02
如何教孩子禮儀05-31
如何更好的了解孩子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