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魯迅傳》讀書筆記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書筆記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書筆記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魯迅傳》讀書筆記,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魯迅傳》讀書筆記1
課文里常常寫到魯迅,或許是一種好奇和迫于理解的心理,我閱讀了《魯迅傳》。
魯迅,原名周樹人,字豫才。魯迅是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出生于浙江紹興。他年幼喪父,生活寒苦,靠姐姐和母親幫別人干活維持生計。1918年5月,他發(fā)表了中國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他的代表作有:《吶喊》,《彷徨》,《朝花夕拾》,《野草》等……魯迅的小說還被譯為很多種語言,在世界上擁有廣大的讀者。魯迅先生以筆為武器,戰(zhàn)斗了一生,被譽為“民族魂”。毛澤東主席評價他是“中華革命的主將”。
這本書講了魯迅一生的經(jīng)歷、思想、作為、所做的作品等等。從這本書里,我讀到了魯迅的思想,情感,知識,態(tài)度,言行。我了解了魯迅的平凡但偉大的一生,“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這句名言便是魯迅先生一生的真實寫照。魯迅一生到處“碰壁”但他從來沒有放棄過。雖然他晚年卻因病而死,但是魯迅先生當年用文章噴擊當時的`社會,為了革命為了國民思想付出了自己一生的努力和心血。
讀了這本書,我感受到了當時社會的黑暗,那個時候社會對人們的生命是那么的不負責任,人們生活在水生火熱之中。但我們中華同胞并沒有因此喪失信心,魯迅先生就是這樣的熱血青年。就是千千萬萬個像魯迅先生那樣的熱血同胞經(jīng)過一次又一次的斗爭,在我們共產黨的領導下終于換來了我們今天幸福美好的生活。我們一定要向偉大的魯迅先生學習,要像魯迅先生一樣努力奮斗,做一個正直,無私有知識的人!
《魯迅傳》讀書筆記2
魯迅先生是我國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他的作品我度過很多次了。所以很想看看別人寫的關于先生的傳記,于是前不久我特地去看了《魯迅傳》。
魯迅先生少年時家庭本來是富裕的,但是在他十三歲那一年,一連串的打擊突然降落到他的頭上。魯迅的祖父,因為想浙江鄉(xiāng)試的主考官行賄,不了被人戳穿了,在清朝科場舞弊是大罪,他的祖父因此被抓。從此他家加到中落。后來他的父親也因病去世,在巨大的打擊面前,魯迅先生的親戚也開始翻臉,這下所有的痛苦也就只有他一個人承受了。這些事情給了他很大的打擊。讓他明白凡事都要靠自己。
他開始改變自己,魯迅的心情大變了。先前那份受輕蔑、受壓迫的痛苦依然存在,但另一種俯視現(xiàn)實,俯視黑暗的氣魄與日俱增;那份走投無路的煌惑并沒有消失,但另一種踏上卞坦途的欣喜明顯壓過了它;對勢利和愚昧的人們的厭惡依然強烈,但就在這旁邊,又生出了一種分析、探究和拯救他們的理想主義的熱情,雖不能說那默默忍受的態(tài)度就完全改變了,但一種奮起反抗的沖動,顯然是更為強烈。
于是他一到東京就剪掉了辮子。后來他專心學習,也開始研究中國人,他發(fā)現(xiàn)中國人的毛病不只在愚,更是在詐;不只在麻木,更是在虛偽。魯迅在東京求學期間收到了母親寄來的`信,母親已經(jīng)給他定了一門親事。這時他一開始想要拒絕的,后來提出了兩個條件,要求女方不要裹腳還有就是讓女方讀書。由于母親的強烈要求,最后他為了盡孝,答應了這門親事。
后來魯迅回國,當了老師,后來辛亥革命以后他還謀得了一個小小的校長,他經(jīng)常針砭時弊,讓當時的官員非常不快,以各種理由打壓他。后來他干脆離開紹興,到了北京。由于婚姻和生活的不順,魯迅先生經(jīng)常不修邊幅。
魯迅先生是一個有理想有抱負的人,他經(jīng)歷了社會的巨大變革,和家庭的變故,他將社會和人心看得很清楚了。盡管生活不如意讓他很苦悶,但是魯迅先生一直是積極的面對。通過《魯迅傳》我看到了魯迅先生的偉大。作為一個現(xiàn)代人,我們身上有太多毛病了。我經(jīng)常抱怨社會不公,卻沒有好好反省自己,想想這些,確實覺得不應該。
《魯迅傳》讀書筆記3
臧克家曾為了紀念一個人作了這樣一首詩:“有的人活著,他已經(jīng)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彼钦l?相信大家都很清楚,他就是我們敬愛的魯迅先生。
最近,我就讀了一本關于魯迅先生的書籍,書名就又叫做《魯迅傳》。書本主要將魯迅的經(jīng)歷、作為、思想、作品放在一個特定的圓里,從而使我們更好地認識魯迅這一位偉人,一個用愛國心點亮了中國前進的道路的人。
正所謂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魯迅一生鐵血丹心呼喚光明,為的是能使祖國振興,人民得到了解放。他趕赴日本學醫(yī),夢想通過學醫(yī)醫(yī)治國人,當發(fā)現(xiàn)救治身體并不是最要緊的事時,毅然棄醫(yī)從文,拿起筆喚醒沉睡在思想鐵籠中麻木的國人。遭遇各種迫害時,他輾轉各地,用堅韌的戰(zhàn)斗精神來繼續(xù)為國家服務。這就這樣,也一生永不停歇地進行戰(zhàn)斗,一直在站在時代潮流的最前方。為國家、為人民、百折不撓、殫精竭力。
葉圣陶是這樣評價魯迅先生的:與其說魯迅先生的精神不死,不如說魯迅先生的精神正在發(fā)芽滋長,播撒到大眾心里。雖然我們與他相隔幾十年,時代也已然不同,但今天的我們依然在傳頌他,熱愛他。
《魯迅傳》這本書讓我們更懂得魯迅先生,更重要的是它教會了我們在當今社會如何做一個像魯迅先生一樣的.真正中國人!
當我讀這本書,我發(fā)現(xiàn),魯迅先生就是那個永遠的中國魂!正所謂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作為祖國下一代接班人的我們,要不負先人,不負國望,不負家人,勇敢承擔自己的責任,奮發(fā)圖強,將我們的民族精神代代傳承,并發(fā)揚光大。
《魯迅傳》讀書筆記4
他,是百年來文壇上的一座不朽豐碑;他,在重重包圍中不斷進行著突圍,再痛苦中沉重地思索,將自己的靈魂與華夏大地的命運深切地結合在一起,終鑄定“民族魂”的不朽傳奇。是的,他,便是魯迅,在熠熠閃耀的歷史長河中尤其璀璨的一顆。
而多年來,我們在各種各樣的文章中讀到的魯迅,往往都是一個橫眉怒目的斗士的角色,不茍言笑,運筆如神,從來都是大義凜然的樣子。但在讀完這本書后,一個不一樣的魯迅躍然紙上。他有脆弱、有痛苦、有彷徨、有掙扎,當然,也有在困難中的超越與涅盤。
天才從來都不是橫空出世的,在其成長的路上必然有著鮮為人知的苦澀與酸楚,他的.敏感與多疑,他的文章中不自覺透漏出的絕望與虛無,與他的人生經(jīng)歷密不可分。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是魯迅先生一生的真實寫照,魯迅一生坎坷,到處“碰壁”,晚年因病而死。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
《魯迅傳》讀書筆記5
拿林語堂做結時的話說:“蘇東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但是他留給我們的,是他那心靈的喜悅,是他那思想的快樂,這才是萬古不朽的。”用我自己的話說就是:蘇東坡已去,其浩然之正氣,必當永存。
讀完《無法直面的人生:魯迅傳》后,我有一種強烈的沖動,想去紹興魯迅故居看看,我想在他的居所中能更加真切的體會到魯迅先生當年的想法和他那在民族危機中的苦苦掙扎。
魯迅先生姓周,名樟壽,后改為樹人,號豫山,后改為豫才。魯迅是他的筆名,一八八一年九月二十五日出生在紹興城內周姓望族,祖父周介孚,出身翰林,讓魯迅在啟蒙的時候先讀歷史,而不是四書五經(jīng);父親周伯宜,對魯迅非常寬厚,允許他讀閑書;母親魯瑞更是喜歡他。少年魯迅便生活在這種頗為繁華而寬厚的環(huán)境中讀書長大,調皮好斗,有著少年所特有的驕傲。但祖父卻因為一次科場案下獄,父親也吐血并終于去世,親戚便不再對魯迅家客氣,分房子的時候給魯迅家最差的房子。這種世態(tài)炎涼、由繁華轉為凄苦的經(jīng)歷很容易讓人想到曹雪芹,另一個在中國的晚期封建社會反儒家的困頓的斗士。后來在廣州,青年學生問他為什么憎惡舊社會,他回答:“我小的時候,因為家境好,人們看我像王子一樣,但是,一旦我家庭發(fā)生變故后,人們就把我看成叫花子都不如了,我感到這不是一個人住的社會,從那時起,我就恨這個社會!笔堑,魯迅先生恨,他恨這個社會的黑暗,同時也恨自己的無能。要知道,在絕對強大的事實面前再有力的個體思想也如螢火與之皓月,變的渺小無比。魯迅先生就是如此,面對逐漸衰敗、日漸黑暗的社會,他多么想用他的力量去改變,可是現(xiàn)實卻給了他多個無情的耳光。
讀到這,我仿佛已經(jīng)不是我,而是與先生一樣的一點螢火,在深邃的無邊的黑暗中苦苦掙扎。先生從人道主義轉向了個人主義,由啟蒙的'悲觀主義,轉向了存在的虛無主義。從學生變成醫(yī)生,從醫(yī)生變成文學家從文學家變成革命家。每一次的轉變都給了他不小的打擊,仿佛一個健壯的成年人一巴掌輕易拍碎小孩子手中的玩具一樣。先生是不屈的,身份的多次轉換可以證明;先生也是不甘的,他的文字可以證明。
《水滸傳》一書記述了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好漢從聚義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遼兵,最后剿滅叛黨,卻遭奸人謀害的英雄故事,之所以稱之為英雄故事,是因為里面的人物太英雄啦。英雄們的豪情壯志,英雄們的高尚精神使我感受頗深。
【《魯迅傳》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魯迅《祝福》讀書筆記03-30
風箏魯迅的讀書筆記11-18
魯迅《故鄉(xiāng)》讀書筆記01-13
魯迅朝花夕拾的讀書筆記01-10
《貝多芬傳》讀書筆記01-25
托爾斯泰傳讀書筆記03-14
拿破侖傳讀書筆記06-09
《貝多芬傳》讀書筆記01-07
《富蘭克林傳》——讀書筆記04-01
《拿破侖傳》讀書筆記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