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讀《靜悄悄的革命》有感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現(xiàn)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后感吧。千萬不能認為讀后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靜悄悄的革命》有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一、關于“主體性”神話
佐藤學老師在第一章第一小節(jié)里就描述了教學中把主體性神話了的現(xiàn)象,這些現(xiàn)象和我所看到的簡直太像了吧,我甚至都要錯覺作者是中國人。比如:為了教師不提出課題而一定要學習提出課題,將學生與教師的互動、與教材以及學習環(huán)境等割裂開來,成為把學習理想化為只有學生內(nèi)部的“主體性”來實現(xiàn)的神話。
然后作者又一針見血地指出了“產(chǎn)生主體性假象的溫床——教學中的形式主義”。如用“石頭、剪刀、布”的手勢來表達意見,對前面同學的發(fā)言表示贊成就舉布,反對的話就出示石頭,想提問就出示剪刀。還有“補充”一詞在課堂上的流行、發(fā)言完的學生一定要指名下一個學生的指名方式等等。
同時日本小學教室“鬧哄哄”,初高中教室“靜悄悄”這一現(xiàn)象也和我們這里是何其相似!從本學期初接手新的六年級以來,我一直在思考學生為什么就是不愿意回答問題、不愿意動腦筋。我曾反思自己的教學方式以及學生可能一直受到的教學方式的影響,也曾無意間發(fā)現(xiàn)只要學生自在交流,起立還是坐著其實都無所謂。但我思考得都太淺顯。
佐藤學老師說:在追求虛假主體性的教師的意識深處,有著與學習活動或內(nèi)容無關的、想輕松方便地控制教室、維持秩序的欲望。所以,教師可以從單方面地要求學生發(fā)言的想法中跳出來,轉(zhuǎn)變?yōu)樵诮M織、引出學生發(fā)言之前,仔細地傾聽和欣賞每一個學生的聲音。因為只有在“用心地互相傾聽的教室”里,才能通過發(fā)言讓各種思考和情感相互交流,否則交流是不可能發(fā)生的。
私底下我經(jīng)常聽到其他老師也會抱怨:就是不聽啊。當學生關閉了交流的大門,老師說的再多都是徒勞?墒沁@扇大門是何時因為什么關閉的呢?我們常常并不從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是一味地責怪學生。隨著教齡的增長,我發(fā)現(xiàn)自己內(nèi)心越來越惶恐。以前總喜歡曬曬學生對自己的喜愛和夸獎,現(xiàn)在總擔心以前不知道傷害和扼殺過多少學生的美好。以前的課堂交流,頂多算是我強制輸出還要求學生必須回應,也許我并不是真的關心學生想要怎樣交流,只要我需要學生回應的時候能給我一個合適的回應就行了。在這種虛假主體性的馴服下,學生到了初高中后就開始盡全力反抗了。
二、教師和家長的合作
可能因為我現(xiàn)在也是一名小學生的家長了,而且還是一名有很多毛病的小學生的家長,所以從家長的角度,我有時候會反思自己作為教師的言行。以前總是頭頭是道地和家長溝通,總覺得家長這也不對那也不好,應該這么做可以那么做?墒,當我的孩子有這樣那樣問題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我曾經(jīng)的建議都是廢話。有時候明明已經(jīng)很努力了,卻沒有一點進步甚至適得其反。那種沮喪讓我非常質(zhì)疑自己,覺得非常孤立無援。如果我不是老師,我可能也會成為那個懷疑老師出言不遜的人。所以我特別能理解佐藤學老說的“現(xiàn)今學校的不幸就在于家長和教師之間相互不信任”!耙坏⿲W生遇到挫折,教師就把責任推卸給家長,而家長又把責任推卸給教師的狀況!
教師和家長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常常會加劇這種不信任的出現(xiàn),所以佐藤學老師提議學校開展家長們參與學習的家校合作形式。
家長們的“參與學習”其實給學校帶來很大的挑戰(zhàn),學校要做好內(nèi)部準備,教師要克服內(nèi)心的障礙,要對自己有信心。老師們完全不必過分注重授課的完美性,也讓家長更輕松自在地參與課堂,讓家長感受其中的樂趣。同時家長也要放棄以自己的孩子為中心的想法。慢慢的,家長通過參與學習了解學校現(xiàn)狀提出建設性意見,而老師也信任起家長,不再畏懼家長們的批評和要求,而是認真、坦誠地聽取家長們的意見。這是多么美好的合作關系呀!
當然,如何把虛假的主體性課堂丟到,建設“潤澤教室”,組織以應對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活動,開發(fā)綜合實踐課程等等,都給了我很多的啟發(fā),讓我重新思考自己的教學行為。我相信,教師改變了,課堂就會變。希望自己有一天也能收獲一間讓自己滿意的教室,成為一名真正引領學生的老師。
【讀《靜悄悄的革命》有感】相關文章:
佐藤學的靜悄悄的革命讀后感1000字06-13
清單革命讀后感08-23
《清單革命》讀后感04-10
《家長的革命》讀后感10-11
《管理的革命》讀后感12-22
紅色革命事跡04-04
《清單革命》讀后感(熱門)01-08
讀柴靜《看見》有感02-20
《靜女》教案03-31
音樂靜教案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