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身工讀后感 推薦度:
- 包身工讀后感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包身工讀后感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后感了。到底應如何寫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包身工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包身工讀后感1
我今年讀高一了,在這個學期的語文課上我們學習了包身工,才剛剛只是看了一遍,雖然心中有憤懣,但是感想不是那么強烈,但當老師把圖片放出來的時候,全班同學都驚叫了一聲,看看那些被賣到山西煤礦去做事的小孩,最小的只有8歲,而大的`也就13歲,這正是我這個年齡的時候,看著一幅幅圖片,那些人的背上,腳上已近是血肉模糊了,受傷流血的地方也只是單單用破布包裹一下而已,當你仔細去望望他們的表情時,你會感到他們的表情都很呆滯,身上到處都是傷疤,看到這些圖片時第一眼我對他們感到了同情,覺得他們可憐……
但當我再想想時,為什么只有當媒體報道出來時,警察才會去解救那些可憐的孩子們嗎?他們難道是不知道嗎?不可能……其中一定是有秘密,學習了這篇文章我只希望那些為人民服務的人們要憑自己的良心去為人民做事,也希望能有更多的媒體去報道這些事實,這樣才能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不要再讓那些孩子們在受到黑心老板的摧殘了,有更多的人去幫助他們……
包身工讀后感2
文章寫于1936年,背景是帝國主義與中國封建勢力勾結的時候,引用文章的。話說:“在這千萬的被飼養(yǎng)者的中間,沒有光,沒有熱,沒有希望,……沒有法律,沒有人道。這兒有的是二十世紀的爛熟了的技術、機械、制度,和對這種制度忠實地服務著的十五六世紀封建制下的奴隸!”這篇文章是作者對上海工廠進行兩個月實地調查之后寫成的,全文深深地滲透著作者的血與淚,也深深地滲透著舊中國勞工的血與淚,真實反映了“包身工”慘絕人寰的遭遇。
我對書中的一個人物“蘆柴棒”印象很深,當時我上完課文時,心里充滿了對日本人的憎恨與憤怒,他們在中國的地方肆意欺詐盤剝中國人;同時又為舊中國的軟弱而感到痛心疾首。文章具有很強烈的社會意義,作者的`筆法很冷峻,不僅深刻地反映了當時的現實,而且加入了自己的評論。特別是結尾那句話:“不過,黎明的到來還是沒法可抗拒的;索洛警告美國人當心枕木下的尸骸,我也想警告這些殖民主義者當心呻吟著的那些錠子上的冤魂!
由于對歷史背景了解得不透,我對這句話當時不能很好的理解開來,F在來看,這句話應該是文章的主旨,道出了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目的。夏衍就是想通過事實向人們昭示:人類社會最終是向前發(fā)展的,任何違背人性的行為最終都會被歷史的車輪給無情地碾碎!
包身工讀后感3
在夏衍的《包身工》中,有許多藝術性很強的句子。
“蓬頭,赤腳,一邊扣著紐扣,幾個睡眼惺忪的‘懶蟲’從樓上沖下來了。”
這個句子把幾個描寫包身工緊張,忙亂,邋遢的短語放在句首,比把它們放在主語后面要好得多。因為對“從樓上沖下來”的人,我們第一眼看到的只能是她們的“蓬頭,赤腳”;而且這幾個短語節(jié)奏急促,正和“沖”的情景相符,若說成“幾個睡眼惺忪的`‘懶蟲’蓬頭,赤腳,一邊扣著紐扣,一邊從樓上沖下來了”不但節(jié)奏變緩了,而且包身工們被奴役的形象特征也削弱了。這謂語前置的句子實在用得好,大大地增強了語言的表現力。
“四點半之后,沒有線條和影子的晨光膽怯地顯出來的時候,水汀門路上和弄堂里面,已被這些赤腳的鄉(xiāng)下姑娘擠滿了……”,這個句子,妙就妙在“沒有線條和影子的晨光”,使人展開想像,悟到這是早得不能再早的時間。更妙的是作者用擬人的手法指出:面對包身工們惡劣的生活環(huán)境和殘酷的工作,晨光也“膽怯”,真使人讀之心寒!句子的文學性的確非同一般。
“所有包身工是一種‘罐裝了的勞動力’可以‘安全地’包藏,自由地使用,絕沒有因為和空氣接觸而起變化的危險。”這一句,也讓我心動。作者用新穎、別致的比喻把包身工喻為罐里裝的東西,被迫與外界隔絕,只生活在一個封閉的區(qū)間里,形象地突出了包身工毫無自由的悲慘遭遇。揭露資本家的殘酷無情。
包身工讀后感4
夏衍的《包身工》。文章寫于1936年,背景是帝國主義與中國封建勢力勾結的時候,引用文章的話說:“在這千萬的被飼養(yǎng)者的中間,沒有光,沒有熱,沒有期望,……沒有法律,沒有人道。這兒有的是二十世紀的爛熟了的技術、機械、制度,和對這種制度忠實地服務著的十五六世紀封建制下的奴隸!”這篇文章是作者對上海工廠進行兩個月實地調查之后寫成的,全文深深地滲透著作者的血與淚,也深深地滲透著舊中國勞工的血與淚,真實反映了“包身工”慘絕人寰的遭遇。我對書中的一個人物“蘆柴棒”印象很深,當時我上完課文時,心里充滿了對日本人的憎恨與憤怒,他們在中國的地方肆意欺詐盤剝中國人;同時又為舊中國的軟弱而感到痛心疾首。文章具有很強烈的社會意義,作者的筆法很冷峻,不僅僅深刻地反映了當時的現實,并且加入了自我的.評論。異常是結尾那句話:
“可是,黎明的到來還是沒法可抗拒的;索洛警告美國人當心枕木下的尸骸,我也想警告這些殖民主義者當心呻吟著的那些錠子上的冤魂!
由于對歷史背景了解得不透,我對這句話當時不能很好的理解開來。此刻來看,這句話應當是文章的主旨,道出了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目的。夏衍就是想經過事實向人們昭示:人類社會最終是向前發(fā)展的,任何違背人性的行為最終都會被歷史的車輪給無情地碾碎!
【包身工讀后感】相關文章:
包身工教學反思10-14
《包身工》教案14篇06-28
(經典)《包身工》教案16篇12-27
《包身工》讀后感04-10
課文《包身工》教案設計03-17
《包身工》教學反思范文通用03-28
包身工讀后感(精選18篇)01-04
名著讀后感 讀后感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