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小班教案模板集合七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教案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班教案7篇,歡迎大家分享。
小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熟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學習課文中的字詞;
學做賀卡,送給親人或朋友;
培養(yǎng)愛媽媽的情感,及愛其他人的博愛意識。
材料準備
課文板書、媽媽圖片一張、各種顏色卡紙、一盒水彩筆
活動流程
1、導入
媽媽是最疼你、最愛你的人,請小朋友想一想,媽媽每天都為你做哪些事?你過生日的時候,媽媽做了什么?你生病的時候,媽媽做了什么?(請幼兒回答)
(1)媽媽的節(jié)日到了,小朋友想為媽媽做點什么或送什么嗎?(幼兒交流)
。2)老師有一個好辦法,就是做一張賀卡送給媽媽,咱們一起來學一篇短文——《做賀卡》。
2、學習課文
。1)老師來讀課文,請小朋友仔細聽,看課文里說的'是什么節(jié)日,課文里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
。2)聽短文錄音、老師范讀課文。(板書手指點讀)
(3)請小朋友回答問題“短文里的小朋友怎樣做的賀卡?”
(4)向小朋友介紹婦女節(jié)。(婦女節(jié)全稱三八國際婦女節(jié),是每年的三月八日,這一天是全世界的媽媽、阿姨或奶奶、姥姥的節(jié)日。)
。5)老師再讀課文,使幼兒進一步了解課文,熟悉做賀卡的步驟。
。6)老師領讀課文,幼兒隨讀。
3、學習做賀卡
。1)老師向幼兒展示卡紙,請幼兒隨讀課文,邊讀老師邊演示賀卡的制作步驟。
(2)向幼兒展示老師做的賀卡,提問幼兒祝福的話除課文中“媽媽,祝你永遠年輕、快樂”之外,還有什么?啟發(fā)幼兒回答,可以是“媽媽,您辛苦了”、“媽媽,我愛你”、“媽媽,祝你天天開心”等等。
學習課文中的字詞:賀卡、婦女節(jié)、文具店、漂亮。
告訴幼兒賀卡在新年、生日或節(jié)日時,都可以贈送。請幼兒舉例說一說,文具店里的商品。請幼兒用“漂亮”說句話。
老師小節(jié):通過《做賀卡》這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什么時間是婦女節(jié),婦女節(jié)是誰的節(jié)日和我們應該怎樣做。小朋友應該愛媽媽,聽媽媽的話,幫媽媽做一點簡單的力所能及的家務。
活動延伸
回家做一張賀卡,三八婦女節(jié)送給媽媽。
小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練習走斜坡,發(fā)展幼兒的平衡能力。
2、培養(yǎng)幼兒講衛(wèi)生、愛勞動的良好行為習慣,并進行初步的環(huán)保意識教育。
3、促進幼兒手腳和全身動作的協(xié)調性和靈活性。
4、幼兒能自主結隊進行游戲,學會與他人協(xié)作,提高團結協(xié)作能力。
5、培養(yǎng)幼兒健康活潑的性格。
活動重點:
幫助幼兒正確掌握兩手側平舉、平穩(wěn)地在斜坡上走。
活動準備:
1、木制斜坡4條。
2、塑料篩3只;鴨子頭飾于幼兒人數(shù)相等;塑料玩具魚、塑料棒、小樹模型、廢紙團、廢紙筒、樹葉、飲料罐等若干。
活動過程:
1、開始部分:
(1)老師、幼兒分別扮演鴨媽媽和小鴨的角色,隨音樂旋律模仿鴨子走進入場地。
(2)老師帶領幼兒跟著音樂的變化做模仿律動:鴨子捉魚(彎腰點頭)、鴨子蹲、鴨子撲水(跳)。
2、基本部分:
。1)老師以游戲的'口吻交代游戲的名稱及玩法,并示范走斜坡的基本動作要領。
指導重點:
A、小鴨捉魚回來時必須從小路的兩邊跑回來,并把小魚放在篩子里。
B、上下斜坡時要注意重心,兩手側平舉。
。2)幼兒聽著音樂走到四條小路的起點分別站好,進行游戲:小鴨捉魚。
A、老師指導:鼓勵幼兒勇敢走過斜坡,并站在斜坡旁進行保護。
重點:及時糾正幼兒走斜坡時的動作。
B、游戲玩過一次后,幼兒再去捉魚時,發(fā)現(xiàn)沒有魚了,只有很多其它的東西(垃圾),老師問:"小鴨子,池塘里發(fā)生了事呢?有垃圾,池塘的水會變得怎么樣呢?怎樣才使池塘變干凈?"指導:老師啟發(fā)幼兒回答。
重點:初步讓幼兒知道要保護環(huán)境衛(wèi)生和熱愛勞動。
C、讓小鴨子收拾垃圾,直到把池塘的垃圾撿干凈。
D、垃圾拾完,繼續(xù)"捉小魚"的游戲,幼兒游戲2——3次,把小魚捉完為止。
重點指導:老師注意控制幼兒上下斜坡的速度,提醒幼兒注意上斜坡時身體稍向前傾。
3、結束部分:
(1)小鴨媽媽表揚勇敢參與鍛煉的小鴨子,及認真學習本領的、聽指揮的小鴨子
。2)鴨媽媽帶領小鴨子聽著音樂做小鴨子律動模仿抬著魚回家。
活動反思:
體育可增進幼兒的機體健康幼兒,體育能激起幼兒高漲愉快的情緒,是一種保健手段,也是完善幼兒已經(jīng)掌握的技能和提高身體素質的有效方法,小班幼兒體力較弱,身體活動能力較差,自我控制水平不高,注意力也不易集中。如果沒有老師的引導,他們往往不知從何玩起,左右觀望,沒有活動的積極性。所以在今后的體育游戲教學中我們更應該做好啟發(fā)者的作用。
小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學習剪窗花技能,發(fā)展小肌肉動作的協(xié)調性。
2、學習合作組畫,感受疏密、高矮、前后排列對比的`美。
活動準備:
多色蠟光紙和普通紙、剪刀、膠水、蠟筆、每組一張大白紙
活動過程:
1、讓幼兒觀察桌面材料和工具,明確剪窗花的活動內容。
2、教師示范:
(1)把大方紙變成多層三角形。
(2)找準中心點,剪成花瓣形。
(3)用剪刀在三角兩邊剪出“小嘴”、“小洞”、“小縫”。
3、讓幼兒取出白紙練習剪窗花。
4、幼兒自取蠟光紙剪花朵,提醒幼兒要拿緊中心點。
5、幼兒圍在桌子自由走動粘帖紙花,然后用蠟筆或油畫棒添畫莖和葉。
6、展示幼兒作品,可引導幼兒互相評議,從中尋找疏密、上下、對稱不對稱等表現(xiàn)手法。
7、幼兒可根據(jù)需要修改作品,教師幫幼兒展示作品。
8、活動結束:
小朋友一起探討。
小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能夠對照圖畫,理解繪本。
2.通過觀察圖畫,理解詞語“出生”、“看見”等。
3.學習句型“……看見了……”。
活動準備
1.課件:圖片-海龜
2.大書
活動過程
一、 導入
圖片導入,讓幼兒觀察海龜?shù)臉幼樱察o地傾聽。
提問:這是在什么地方?我們看見了哪些小動物?
教師出示小海龜?shù)膱D片,“今天,我們一起來看一本關于小海龜?shù)臅?/p>
這本書講的是小海龜回家的'故事!
二、展開
1.圖畫閱讀。
教師出示大書,引導幼兒逐頁觀察圖畫,每讀完一頁畫面就為幼兒展示文字。
重點引導幼兒觀察小海龜從出生后到到回歸大海的過程中看到的景物。
。1)第1頁:你看到了什么?這是誰的蛋呢?我們來看看文字是怎么說的?
。ń處煘橛變豪首x文字:啪——)這是什么聲音?誰要從蛋里面爬出來了?
。2)第2頁:原來是小海龜要從蛋殼里面爬出來了。
它的動作是什么樣子的?請小朋友來學一學。
(教師為幼兒朗讀文字:一只小海龜出生了。)
“出生”是什么意思?接下來,小海龜要去做什么呢?
。3)第3頁:小海龜?shù)膭幼魇鞘裁礃幼拥模克诳词裁茨兀?/p>
。ń處煘橛變豪首x文字:它看見了沙灘。)它接下來會看見什么?
(4)第4頁:它又看見了什么?貝殼是什么樣子的?
。ń處煘橛變豪首x文字:它看見了貝殼。)貝殼什么顏色的?
我們還能用什么詞匯來形容貝殼呢?小海龜又開始往前爬,它還會看見什么呢?
。5)第5頁:小海龜爬呀爬,它現(xiàn)在爬到哪里了?它又看見了什么呢?
。ń處煘橛變豪首x文字:它看見了藍天、白云)
白云是什么樣子的呢?畫面上還有什么呢?小海龜要去什么地方呀?
。6)第6頁:小海龜看見了什么?大海是什么樣子的?
。ń處煘橛變豪收b文字:它看見了大海。)小海龜要去干什么呢?
(7)第7頁:好多的小海龜要到哪里去呀?它們?yōu)槭裁匆卮蠛D兀?/p>
。ń處煘橛變豪收b文字:還有許多小海龜!)小海龜?shù)膭幼魇鞘裁礃拥哪兀?/p>
回到封面:這個讀本叫什么名字呢?
這個故事講述的就是小海龜在岸上出生后爬回大海的故事。
2.閱讀文本。
在圖畫閱讀之后,教師請幼兒安靜傾聽,再背景音樂下為幼兒完整的朗讀讀本。
三、活動延伸
教師為幼兒講解關于小海龜?shù)目茖W知識,請小朋友回家后與爸爸媽媽繼續(xù)搜集有關小海龜?shù)闹R。
(活動自然結束)
小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初步掌握動物的不同叫聲、動作及知道小動物愛吃的食物。
2、喜歡運用有節(jié)奏的語言表現(xiàn)小動物的叫聲和食物。
活動準備:
1、小貓、小雞、小鴨、小山羊、小狗等幼兒較熟悉的動物圖片。其它幼兒較熟悉的動物圖片(牛、猴子、兔子等)
2、鈴鼓、不透明的口袋一個、森林的背景圖一張。
活動過程:
一、導入:引起幼兒的興趣。
師:今天森林里來了幾位小客人,它們都是我們的好朋友,我們歡迎它 們來做客吧。
師:你們看是誰來了?(老師拿出小雞圖片。)
師:原來是我們的小雞朋友。
二、新授:
1、師:那小雞是怎樣叫的。浚ㄒ龑в變赫f出"嘰嘰嘰")
教師帶領幼兒一起說:小小雞,嘰嘰嘰。
師:小雞喜歡吃什么東西?(引導幼兒說出小雞喜歡吃的東西,小蟲。)
教師帶領幼兒一起說:吃什么,吃小蟲。
幼兒和老師一起走,捉蟲子吃;老師敲鈴鼓,有節(jié)奏的說:"小小雞,嘰 嘰嘰,吃什么,吃小蟲";將小蟲的圖片貼在小雞的旁邊。
。ㄒ酝瑯拥.方法,老師拿出不同的小動物圖片, 和幼兒一起模仿動物叫,并運用有節(jié)奏的語言進行表述。)
2、游戲:請小動物出來玩。
。1)摸口袋:
老師把小動物圖片放在口袋里,請幼兒來摸動物,拿出后,老師根據(jù)圖上的動物問話,幼兒集體回答。
。鲆粋小動物,教師提問怎樣來表述這只小動物,用剛才學到的那句句來話說。)
。2)小動物出來玩:
請幼兒自己選一種動物的圖片,聽動物的叫聲,出來找喜歡的食物吃,并運用兒歌的有節(jié)奏的語言描述。(例如:手里拿小雞和小蟲子的小朋友走到一起,然后小朋友一起把小雞的這句話說說。)
3、將幼兒的話編成兒歌。
師:今天,你們都會說什么動物吃什么了,老師把你們說的話變成了一首兒歌,你們聽:
小鴨子,嘎嘎嘎,吃什么,吃蚯蚓;
小小雞,嘰嘰嘰,吃什么,吃小蟲;
小花貓,喵喵喵,吃什么,吃小魚;
小山羊,咩咩咩,吃什么,吃青草;
小狗狗,汪汪汪,吃什么,吃骨頭。
4、集體來說兒歌
活動結束:
今天我們學習了一首新的兒歌,回家給我們的爸爸媽 媽說說看,還有很多的小動物是怎么叫的,吃什么東西的,明天來告訴老師好不好?
反思:
1、引導幼兒將動物的動作加進兒歌中去,例如:“小白兔,蹦蹦跳,吃什么,吃白菜”。
2、為了進一步培養(yǎng)幼兒的語言節(jié)奏,在表演區(qū)為幼兒提供表現(xiàn)動物叫聲節(jié)奏圖,動物歌曲錄音帶,引導幼兒運用不同的節(jié)奏方式表現(xiàn)動物的動作、叫聲等。
小班教案 篇6
設計思路:
依據(jù)《3--6歲兒童發(fā)展指南》,根據(jù)小班幼兒年齡特點,
語言活動對于小班幼兒而言,不僅是美的獲得,也是情感一次體驗。結合小班幼兒年齡特點,我努力創(chuàng)設一種環(huán)境氛圍,把活動室布置成果園,把孩子們變成一條條的“毛毛蟲”,在玩中學,在學中玩,那么小班的幼兒才能在輕松愉悅的下獲得體驗和發(fā)展。
適宜年齡:
4-5歲幼兒
活動目標:
1、通過參與游戲活動理解故事內容;
2、喜歡故事大膽講述 “啊嗚,啊嗚,大口吃掉了”的句型;
3、知道毛毛蟲長大會變成蝴蝶。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師幼一起做“毛毛蟲熱身操”(我是毛毛蟲媽媽, 跳完舞你們是不是餓了,那媽媽帶你們一起去找吃的吧。ò咽澄锓稚㈤_,媽媽帶幼兒去找)
二、基本部分
1、“媽媽”帶幼兒一起去找。師幼學著毛毛蟲的樣子一起爬到蘋果樹前,看到一個大蘋果,媽媽摘下來跟寶寶一起啊嗚啊嗚吃掉了,我們肚子吃飽了,睡覺了。
第二天,肚子餓了,媽媽帶寶寶來到了草叢里,發(fā)現(xiàn)了兩根香蕉,寶寶學著媽媽的樣子一起吃掉了。
第三天,睡醒了,媽媽帶寶寶從草叢中找到了三顆紫葡萄,跟媽媽一起啊嗚啊嗚吃掉了。
第四天,“媽媽”帶寶寶又發(fā)現(xiàn)了四塊咖啡巧克力,然后大口大口啊嗚啊嗚吃掉了
第五天,“媽媽”帶寶寶找到了五片樹葉,又啊嗚啊嗚吃掉了 。
2、教師總結:寶寶們,你們吃飽了嗎?剛才這個故事有個好聽的名字叫“毛毛蟲”,告訴媽媽你們剛才吃的都是什么?帶領幼兒按照順序說數(shù)量幾個,你是怎樣把它吃掉的?(幼兒回答“啊嗚啊嗚”大口吃掉的,第一次吃到了一個蘋果,第二次吃掉了兩個香蕉,第三次吃掉了三顆葡萄,第四次吃掉了五片樹葉,幼兒回答吃的東西時,就從圍裙兜拿出來一個一個擺上去。
第一次找到了數(shù)量“1”
第二次找到了數(shù)量“2”
第三次找到了數(shù)量“3”
第四次找到了數(shù)量會是幾呢?幼兒回答時說啊嗚啊嗚吃掉了一個蘋果、兩根香蕉、三顆葡萄、四塊巧克力、五片樹葉,毛毛蟲是不是吃的越來越多?
原來毛毛蟲第一天吃了一個蘋果(教師帶領幼兒一起說出小結內容)
第二天吃了兩根黃色的香蕉
第三天吃了三顆紫葡萄
第四天吃了四塊咖啡巧克力
第五天吃了五片樹葉
3、有一個好看的動畫片里面也有一只綠色的毛毛蟲,它的肚子也餓了,我們看看它都吃到了什么?(觀看時允許幼兒講出故事內容,不播放結尾,讓幼兒猜想)
三、結束部分:
教師出示圖片實物,毛毛蟲破繭變蝶。
小結:哦,原來毛毛蟲長大變成了美麗的蝴蝶了。
讓我們與客人老師一起也變成美麗的蝴蝶去操場玩游戲吧。
活動反思:
“毛毛蟲的故事”這一活動,根據(jù)孩子們的興趣,把兒對毛毛蟲的`生態(tài)的認識與已有的經(jīng)驗有機結合,增強幼兒認識毛毛自然成長變化過程,以游戲和律動的形式貫穿整個活動,凸現(xiàn)了小班幼兒活動的游戲性,讓孩子的知識經(jīng)驗在游戲中得到積累和提升,讓幼兒的思考和語言表達能力得到展現(xiàn)和提升,整個活動中我與幼兒們一起游戲、一起思考,一起表達,孩子們在學中玩,玩中學,并且在游戲活動中感受到快樂。
小班教案 篇7
活動名稱:小斑馬穿新衣
班級:小班
執(zhí)教者:
設計思路:
斑馬線是幼兒十分常見的,一次在讓幼兒看動物世界里的斑馬的時候,孩子們第一反應,斑馬身上的花紋像馬路上的斑馬線,可見,斑馬身上的花紋是比較容易讓幼兒觀察到的。在本次活動中,我創(chuàng)設了一個“小斑馬穿新衣”的情景,幼兒在教師的鼓勵下,通過自己給小斑馬畫上黑白條紋,進行一次線條練習。同時,幫助幼兒初步了解斑馬身上條紋的特點與作用,明白自己的事情可以自己做。
活動目標:
1、嘗試在輪廓線內畫縱向橫向的條紋,了解小斑馬身上條紋的`特點與作用。
2、在“小斑馬穿新衣”的情境中,感受自我服務的快樂。
活動準備:斑馬圖片、畫好斑馬輪廓線的圖畫紙、構線筆等
活動過程:
一、謎語導入——感知斑馬的主要特點
謎語導入:說它是馬猜錯了,穿的衣服凈道道,把它放進動物園,大人小孩都愛瞧?是誰呀?斑馬長的是怎么樣的?
小結:斑馬穿的衣服很特別,只有黑、白兩種顏色,讓人一眼就認出它來了。
二、教師示范――共同給小斑馬穿新衣,感受自我服務的快樂
情景過渡:媽媽對小斑馬說:“寶寶,媽媽給你穿新衣服吧!”小斑馬說:“不要,我們長大了,可以自己穿衣服了。”
教師示范重點:在小斑馬的輪廓內從上到下畫直線。
關鍵提問:你們知道小斑馬的條紋衣服有什么特殊的作用嗎?
小結:小斑馬的衣服黑白相間,一根根豎起來的條紋,真漂亮,在森林里,黑白條紋的衣服可以迷惑敵人,不容易被發(fā)現(xiàn),這是保護自己的一種好方法。
三、幼兒操作——嘗試在輪廓線內畫黑白縱向條紋
觀察指導重點:幼兒是否能在輪廓內畫縱線橫線。
小結:認真給自己穿上衣服的小斑馬真漂亮,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真了不起。
活動延伸:
用斑馬裝飾主題墻,讓幼兒感受自己作品能夠裝飾的快樂。
【小班教案】相關文章: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05-17
小班綜合教案:襪子_小班綜合教案07-08
小班美術教案模板 小班美術 教案05-11
小班認識教案認識一教案小班11-16
小班的教案11-06
小班教案11-07
小班的教案09-17
小班教案健康教案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