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幼兒計算教學法教案
教學內容:教幼兒按物體的外部特征分類(第三章、第二節(jié)、第二課時)
教學分析:通過分類活動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比較、分析、綜合等能力,是幼兒計算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在本節(jié)內容的學習中,要求學生在了解幼兒對物體分類的認知特點和幼兒教育綱要中提出的教學要求的基地上,重點掌握如何進行分類知識的教學。因為學生主要是缺乏教學經驗,單純的老師講學生聽只能提供一些語言描述的教學方法與口頭講述的課例讓學生參考,不利于學生教學技能的提高。要改變原來的教學模式,采用學生片斷教學試教、觀看錄像片斷與師生評課的方式進行教學,逐步訓練學生幼兒計算教學的技能,培養(yǎng)學生幼兒計算教學的能力。
教學目標:通過教師介紹、學生試教、觀看錄像片段教學、師生評課等過程,使學生掌握教幼兒按物體的外部特征分類的教學方法。
課的類型:綜合類
教學方法:講、練、評相結合
教學重點:如何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教學要求,采取合適的教具教幼兒按物體的外部特征分類。
教學難點:學生能否掌握按物體的外部特征分類的教學要求與教學的基本技巧。
教學準備:幻燈式投影機一臺;投影片;VCD機一臺;幼兒學數(shù)學(中班)VCD一盤;各種顏色、形狀、大小不同的紙制教具。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承上啟下、直接導入。)
二、新課教學
。ㄒ唬、給學生介紹幼兒按物體外部特征分類的方法
1、幫助學生理解“外部特征”。
老師手拿一本書,請學生邊觀察邊對該書進行描述。最后,老師小結:物體的外部特征一般包括顏色、形狀、大小、長短、粗細、厚薄、寬窄等。
2、指出幼兒學習按物體的外部特征分類的意義(能加強對顏色、形狀的認識,為幼兒正確使用大小、長短、粗細、厚薄、寬窄等借書證打下基礎)。
3、指出不同年齡班的幼兒按不同的外部特征分類的具體教學要求不同。
出示投影片,通過對該表的橫向對比讓學生體會到: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干擾因素、物體的分類種數(shù)、每類物體的數(shù)量越來越多,對幼兒的教學要求越來越高,這與幼兒對物體分類的認知特點是相符的。
4、給學生介紹教幼兒按物體的外部特征分類的方法。
。1) 首先指出教學時除了要以幼兒的認知特點和教學要求為依據以外,還要注意聯(lián)系相關的知識。舉例說明:如教幼兒按物體的顏色分類時可以結合教幼兒認識顏色進行教學;教幼兒按物體的形狀分類時可以結合幼兒認識的形狀進行教學;教幼兒按物體的大小,長短等外部特征分類時可以結合教幼兒比較大小,長短等內容進行教學。
。2) 以教小班幼兒按物體的顏色分類和教大班幼兒按物體的兩個特征分類為例,介紹分類的教學方法。
。ǘ、學生試教:按物體的外部特征分類
1、請一位學生選擇以上的一個內容進行片斷教學。
2、學生集體評課,指出該同學的優(yōu)點與不足。
3、教師啟發(fā)性地評課。
。ㄈ、觀看采用新方法的教學片斷——可愛的小螞蟻(中班)
1、請學生留意該教學片段中的教學方法與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有什么突出的不同點。并留意其教學過程中的教學氣氛與教學效果如何。
2、看錄像教學片斷。
3、師生共同評論該錄像教學片段(重點指出該片斷中老師讓幼兒自主地從多個角度進行分類,更有利于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新能力,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則使學生獲得更扎實的基礎基礎知識,怎樣才能更好地將兩種方法進行融合,發(fā)揮其最大的優(yōu)點,需要同學們在以后的教學中作出一步的探討。)
三、小結
四、作業(yè)
從“教幼兒按物體的外部特征分類”中挑一個內容設計一個教學片斷,要求用2—3種教學方法,并在下一節(jié)課選幾位同學試教。
板書設計:
第二節(jié) 物體分類的教學
三、教學方法
(一)、教幼兒把相同名稱和物體放在一起
。ǘ、教幼兒按物體的外部特征分類
【幼兒計算教學法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計算活動教案02-22
幼兒計算活動的優(yōu)秀教案03-01
幼兒快樂教學法設想論文04-27
幼兒園數(shù)學教學法04-28
《面積計算》教案03-09
《時間的計算》教案03-31
幼兒園小班《小豬的花園》計算活動教案05-10
優(yōu)化幼兒數(shù)學活動教學法的策略精華示例05-01
《計算器》教案04-21
分數(shù)的簡單計算教案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