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10篇[通用]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shù)慕虒W方法。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班教案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理解詩歌所表達的內容,感受色彩的美。
2.學習并理解詞語:親親熱熱。
3.能根據(jù)所給的句式大膽想象、仿編詩歌。
4.通過教師大聲讀,幼兒動情讀、參與演,讓幼兒感知故事。
5.讓幼兒大膽表達自己對故事內容的猜測與想象。
活動準備:
1.蠟筆若干盒。
2.電教設備:電腦、課件。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題。
師:小朋友們看過魔術表演嗎?你看過什么樣的魔術表演?今天我們班請來了幾個魔術師,下面我們熱烈歡迎魔術師。(出示一盒彩色蠟筆)
(二)欣賞詩歌。
1.猜猜這些魔術師會變什么呢?
教師:這些魔術和我們平時看到的魔術師一點都不一樣,你覺得這個魔術師會變什么?。(幼兒猜測)那讓我們來問一問魔術師會變什么?
2.欣賞課件一遍。
你看到魔術師是怎樣變魔術的?變出了什么?
3.老師示范朗讀詩歌《魔術師》。
魔術師回到盒子房里是什么樣的?(豐富詞:親親熱熱)你喜歡和誰親親熱熱在一起呀?為什么呀?(請小朋友相互做親親熱熱的動作)。
4.看圖譜完整地朗誦詩歌,并為兒歌取名字。
5.運用闖關游戲復習鞏固兒歌。
(三)仿編詩歌。
1.魔術師除了會變那些東西,還會變什么魔術?
2.除了這些蠟筆來做魔術師,還有哪些蠟筆也會來做魔術師呢?幼兒討論創(chuàng)編。
3.學習朗誦新創(chuàng)編的兒歌。
(四)畫詩歌。
魔術師還會變什么呢?我們來畫一畫,再編一編,變出很多好聽的`詩歌來。
活動延伸:
區(qū)域活動:繼續(xù)仿編詩歌,體會色彩的多變性。
資料附錄:
詩歌:魔術師小小蠟筆,是幾個調皮的魔術師。
紅的會變太陽,黃的會變小雞,藍的會變大海,紫的會變葡萄,綠的會變草地,黑的會變墨鏡,魔術師的魔術變完了,小小蠟筆又回到盒子房里,親親熱熱在一起。
教學反思:
在傳統(tǒng)的教學過程,我們通常會以“欣賞詩歌→理解詩歌→擴展想象→仿編詩歌”的流程來進行教學,這樣的教學過程十分地清晰、流暢,也符合孩子們的學習特點,教學效果通常也是不錯的,但仔細分析教材,結合班級幼兒的發(fā)展情況,發(fā)現(xiàn)這首詩歌對于中班孩子,特別是現(xiàn)在的孩子來說是非常容易掌握的,如果還是采用先欣賞、再理解、反復朗讀的方式來教學,極容易贊成教學資源、程序的拖沓、浪費。因此,今年的教學中,我把重點放在了創(chuàng)編這一環(huán)節(jié)上,并設計通過讓孩子自己聽一聽、畫一畫的方法,幫助孩子很快地掌握詩歌內容、表現(xiàn)自己的想象。
中班教案 篇2
重點領域:科學、社會
活動方式:小組
活動目標:
1、 初步了解泥土的凈化及環(huán)保作用,培養(yǎng)保護、愛惜泥土資源的意識。
2、 鼓勵幼兒嘗試使用各種方法將泥土從水中分離出來。
3、 能積極參與,培養(yǎng)幼兒勇于探索的精神。
活動重點:能主動探索,嘗試使用多種方法把泥土從水中分離出來。
活動難點:引導幼兒使用多層材料、多種方法把泥土從水中分離出來。
活動準備:
1、 兩周前和孩子們一起到廚房、幼兒園里收集果皮、青菜、各種碎石塊等廢物埋在土里,并組織談話:請孩子們預測這些東西會發(fā)生什么變化。
2、 濾水材料:小毛巾、棉花、海綿、窗砂紙、過濾紙等。
3、 濾水用具:漏斗、透明塑料盒、小水杯(人手一份)
4、 清水若干盆(兩到三個幼兒一盆)、玩沙的小鏟子若干
活動過程:
一、 組織幼兒到戶外,并安定幼兒情緒。
師:我們和泥寶寶做朋友好長時間了,我們知道了泥寶寶的本領很大。今天老師又要帶你們一起來和泥寶寶作游戲了。
二、 幼兒觀察泥土中的填埋物的變化并進行討論。
1、 師:上次小朋友和老師一起收集了幼兒園里的垃圾,把他埋在泥寶寶里,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東西都變怎樣了?
提出要求:A、不要把泥土揚起。B、使用鏟子時要注意安全,不要搓到別人。
。ㄓ變河^察討論,這些東西都哪去了?接觸新詞“腐爛”)
2、 師簡單小結:是的泥寶寶有許多的本領,今天我們又知道了他的另一個本領——能凈化環(huán)境,是環(huán)保的好幫手。把菜葉、蘋果皮橘子皮等垃圾埋在土里經(jīng)過一段時間會慢慢的腐爛,最后變成泥土的營養(yǎng),可以使花和樹長的更好。所以我們要珍惜和愛護這些泥寶寶。
三、 幼兒探索尋找泥寶寶的方法。
1、 師:——哎呀,看泥寶寶也有調皮的時候他把我們的小手和鏟子都弄臟了,現(xiàn)在請誰來幫忙呢?(引導幼兒想到用水洗)
——看看水怎么了?調皮的泥寶寶把水弄臟了我們想想辦法把泥寶寶從水里請回來吧?
2、 幼兒討論用什么方法可以將泥土從水中變回來,師允許幼兒有不同的構想。
3、 幼兒探索嘗試:
——師:小朋友想的辦法都可以試一試,老師也為你們準備了許多材料,我們一起去試一試,你是用什么方法把泥寶寶找出來的,哪種方法最好。
——幼兒第一次嘗試。
1) 提出操作要求:A 、愛惜水寶寶不要讓它流走了。B、注意衛(wèi)生,別把水灑在自己和別人的身上。
2) 師巡回指導,在指導的過程中引導幼兒多與他人交流(如你看看XX小朋友的方法很有趣、為什么你找不到泥寶寶呢?去看看別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吧)鼓勵幼兒多嘗試幾種方法。
幼兒擦手后集中討論:你使用了什么材料?是怎么做的?(肯定幼兒的成績并指出幼兒中較有創(chuàng)意的做法,鼓勵其他幼兒也進行嘗試)
——幼兒第二次嘗試:
1) 提出活動要求:A、同樣要注意衛(wèi)生。B、觀察一下水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2) 師巡回指導引導幼兒使用多層過濾和不同材料過濾的方法進行活動,并鼓勵幼兒與同伴交流不同的做法。(在活動中自由結束活動)
四、 延伸活動
師:猜猜看水里還有泥寶寶嗎?我們一起把水裝到大盒子里,帶回班上,過幾天再來看看會發(fā)生什么變化。
。嗨斗旁趨^(qū)角供幼兒觀察,為下一個學習活動——沉淀埋下伏筆。)
活動研討:
1. 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科學教改后,孩子的探索能力明顯增強,我們發(fā)現(xiàn)在戶外活動中孩子們總是喜歡三三兩兩的聚在一起!笆濉闭n題中,我園申報的是《以區(qū)域活動為平臺培養(yǎng)幼兒的科學探索能力》,旨在有目的的投放材料,通過跟蹤記錄和幼兒活動反饋提煉科學活動內容,以區(qū)域活動——集中科學探索活動——區(qū)域活動——集中科學探索活動……的模式,逐步提高幼兒的探究水平。結合幼兒的實際并遵循教改的初衷我們設計了這次的科學活動。通過一段時間的區(qū)域探索,幼兒對泥土的特性和作用都有了一定的了解。
2. 當幼兒自發(fā)想到把垃圾埋在泥土里時,我們考慮到泥土的凈化作用對于孩子來說是較少接觸的我們應該給孩子的心靈埋下環(huán)保的種子,但同時它對于孩子的探究水平和理解能力而言又較難理解,所以我們不打算和孩子深入探究,只讓孩子感知現(xiàn)象同時當做是這節(jié)課的引子。
3. 在嘗試使用各種方法將泥土從水中分離出來的過程中,我們看到幼兒積極探索。
中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培養(yǎng)幼兒合作意識和配合能力,學會去保護自己,
2、增強了幼兒的自我保護能力和增強了幼兒的集體榮譽感。
活動準備:
老鷹頭飾兩個,兔媽媽頭飾兩個,兔乖乖頭飾若干。
活動過程:
1、教師帶幼兒到戶外操場,指導做簡單的熱身動作。
幼兒一起唱兒歌,邊做動作便表演。
小白兔,白又白,兩只耳朵豎起來,愛吃蘿卜和青菜,蹦蹦跳跳真可愛
2、游戲導入
上次我們做了老鷹捉小雞的游戲,小朋友們做的很好,但我們知道,老鷹還喜歡吃小白兔,今天我們就一起做鷹抓圖的游戲好不好?(幼兒回答,好),老師問,你們誰想當大老鷹?你們誰想去保護兔乖
乖?(幼兒舉手回答)幼兒積極的踴躍的想?yún)⒓拥接螒蛑腥ァ?/p>
教師說明游戲的規(guī)則,并和部分幼兒模擬鷹抓兔的游戲過程,其他幼兒認真看。
讓一名幼兒帶上鷹的頭飾,站到指定地點,其余幼兒分成兩組,站在自己的家里,有兩個小朋友扮演兔媽媽,其他都是兔乖乖,游戲開始,兔媽媽帶著兔乖乖在草地上玩耍,突然老鷹出現(xiàn)了,兔媽媽趕緊
的招呼,“鷹來了,寶寶們趕緊回家!”兔乖乖們趕緊在媽媽的.保護下,躲進家里,此時如果被抓住了或找錯家的小兔都要表演節(jié)目。
3、游戲分組
將全班幼兒分成兩個小組,選好了誰當老鷹,誰當兔媽媽,其他的小朋友都帶上了兔乖乖的頭飾。
4、開始游戲
哨聲一響,游戲就開始了。在音樂的配合下,鷹和兔乖乖們都忙活起來,鷹很兇猛的撲過來,兔媽媽們也勇敢的和鷹周旋,全體幼兒一起唱著兒歌:(小白兔,白又白,兩只耳朵豎起來,愛吃蘿卜和青菜,
蹦蹦跳跳真可愛)
5、幼兒換角色進行游戲。
活動反思
游戲過程中,幼兒很快就進入了角色,通過游戲的體驗幼兒學會了如何去躲避,去保護自己,同時也更進一步鍛煉了幼兒的表演能力和機體運動的和諧,幼兒們都在游戲中獲取了快樂和滿足。
中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知道快樂才會有更多的朋友。
2、回憶親身體驗,感受生活中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幼兒日常生活的照片。
2、《小仙女頭上的一朵云》語言CD、幼兒學習資源。
3、心形卡每人一張、彩筆、背景音樂。
【活動過程】
一、幼兒自主閱讀幼兒學習資源:《小仙女頭上的一朵云》,感受角色情緒的變化。
1、閱讀幼兒學習資源,教師引導幼兒互相交流故事內容。
2、提問:
小仙女頭上的白云為什么會變成烏云?
小仙女頭上的烏云什么時候變成白云?
小仙女后來變成了什么樣子?
3、請幼兒為這個故事起名字。
二、完整欣賞故事,進一步理解故事內容和寓意。
1、教師完整播放故事,幼兒欣賞。
2、請幼兒分別討論:
-如果你是小仙女,被小兔子踩了腳會怎么做?
-你喜歡什么時候的小仙女?為什么?
-小仙女后來為什么變成一個愛笑的小仙女?
3、教師小結:因為小仙女越來越愛笑,所以有了更多的朋友。有了更多的朋友,小仙女才更快樂。好朋友能讓我們高興,如果沒有朋友,我們就會孤單、悲傷。
三、結合幼兒的'親身體驗,感受生活中的快樂。
1、提問:你什么時候感到最快樂?
2、布置照片墻,引導幼兒結合日常生活的照片說說參加這些活動時的心情,與同伴一同分享生活的快樂。
四、制作“快樂卡”送給好朋友。
1、請幼兒說一說自己的好朋友都有誰?和朋友在一起心情如何?
2、播放歡快的背景音樂,幼兒制作“快樂卡”并送給好朋友,引導幼兒和同伴握握手、抱一抱,結束活動。
中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感受樂曲活潑、歡快的旋律,嘗試隨音樂做活潑、歡快的身體律動。
2、通過觀察、傾聽、模仿、練習的方法學習簡單的兔子舞。
3、做動作時,知道兼顧身體四周,努力做到不與同伴相碰撞。
活動準備:
音樂
活動過程:
一、復習歌曲《柳樹姑娘》。
教師帶領幼兒一起復習歌曲,感受優(yōu)美、輕柔的氛圍。
二、幼兒傾聽《兔子舞》,感受其活潑、歡快的旋律。
1、師:剛才我們唱的是優(yōu)美、輕柔的歌曲,接下來我們來聽一首《兔子舞》,你們可以隨音樂做適合的動作。聽完后請你們說說對音樂的感受。
2、教師請部分幼兒展示自己剛才的即興動作,并引導幼兒用“快的”“活潑”等相關詞匯來表達對樂曲的感受。
3、師幼一起用快的`、活潑的的感覺隨樂曲即興舞動,再次感受音樂。
三、學習《兔子舞》
1、教師隨音樂示范跳兔子舞。
2、幼兒先隨教師的示范和哼唱模仿跳舞,然后隨音樂跳舞。
3、教師注意引導幼兒用歡快的動作跳舞,并根據(jù)幼兒實際舞動的困難進行針對性的練習。
4、請個別幼兒當小老師,帶大家跳兔子舞。
師:如果你忘記動作了,可以看誰?(老師)
四、集體表演
師:下面我們一起來跳個兔子舞吧,請小朋友找個空地方站好,在跳的時候要注意看看周圍不要碰到旁邊的小朋友。
中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 能用點卡表示6以內物體的數(shù)量。
2、 能目測或用點數(shù)方法計數(shù)。
活動重難點:
能用點卡表示6以內物體的數(shù)量;并用點數(shù)方法計數(shù)。
活動準備:
1、5的蘋果實物卡一張,6 的西瓜實物卡一張,在磁性黑板上布置成超市。
2、《幼兒畫冊》,筆。
活動過程:
一、拍手數(shù)數(shù)1~10。
師幼共同拍手數(shù)數(shù),從1數(shù)到10。速度可視幼兒情況由慢逐漸加快。集體數(shù)和個別數(shù)相結合。
二、 學習用點表示5和6的數(shù)量。
1、 用點表示5。
出示蘋果實物卡,提問:小兔逛超市,超市有幾個蘋果?5個蘋果可以用幾的`點卡來表示呢?教師示范用筆在實物卡的下方畫出5個圓點。引導幼兒學說:5的點卡可以表示5 個蘋果。
2、 用點表示6。
出示西瓜實物卡,提問:這是什么水果?有幾個?可以用幾的點卡來表示6個西瓜?請個別幼兒上來,嘗試用筆在實物卡下方畫出6的點卡。引導幼兒觀察是否正確。
三、 做《幼兒畫冊》上的練習。
1、 引導幼兒看《幼兒畫冊》,幫助幼兒理解畫面的內容。
提問:圖上有誰?在什么地方?那里有什么?每樣物品有多少呢?
2、 提出活動要求。
請幼兒用畫點卡的方式把每種蔬菜和水果的數(shù)量表示出來。
3、 鼓勵幼兒畫完后說一說。
如:3的點卡表示3個西瓜,2個點卡表示2個茄子等。
4、鼓勵幼兒相互交流、檢查作業(yè)。
中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通過正方形和長方形的比較了解長方形的基本特征。
2、能從周圍環(huán)境中找出長方形的物品,并能不受顏色、大小、形狀及位置擺放的`影響正確區(qū)分長方形。
3、在操作活動中激發(fā)幼兒對認識圖形的興趣。
【活動準備】
長方形、正方形圖片,房子圖畫,計數(shù)棒,正方形和長方形實物(毛巾、書本、尺子等)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1、手指游戲:我有一方田。
2、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位方方的老朋友,出示正方形,讓幼兒說說正方形有幾條邊?幾個角?
二、比較正方形和長方形,從而認識長方形。
1、出示長方形,引導幼兒通過觀察和與正方形的對比發(fā)現(xiàn)長方形的特征。
。1)數(shù)一數(shù),長方形有幾個角?有幾條邊?
。2)折一折,看看長方形的四個角怎么樣?四條邊怎么樣?
2、引導幼兒總結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異同點:
相同點:正方形和長方形都有幾個角?幾條邊?正方形和長方形四個角都怎么樣?
不同點:正方形的四條邊都怎么樣?(屈老師)長方形的四條邊是怎么樣的?
三、游戲:找正方形和長方形,進一步加深幼兒對長方形的認識。
1、引導幼兒在盤子中尋找正方形和長方形。
2、引導幼兒在房子圖畫中尋找正方形和長方形。
四、生活延伸:
1、出示正方形和長方形的物品,讓幼兒說說它們是什么形狀的?
2、聯(lián)想尋找:啟發(fā)幼兒找出教室里正方形和長方形的物品。
3、動手操作:提供計數(shù)棒,讓幼兒嘗試在桌上拼長方形。
中班教案 篇8
一、活動目標
1、熟悉歌曲旋律,產(chǎn)生學唱新歌的'興趣。
2、能有興趣地用動作、表情表現(xiàn)自己高興的樣子,并嘗試創(chuàng)編。
二、活動準備
高興表情一張、磁帶、圖譜
三、活動過程
。ㄒ唬┕(jié)奏游戲
師:請你跟我拍拍手。
幼:我就跟你拍拍手。
。ǘ⿲
師:出示高興圖片,誰能說出它是一張什么表情?(高興、開心、快樂)
師:你從哪里看出高興?
。ㄈ┬蕾p歌曲
1、幼兒完整的傾聽歌曲,這首歌曲中,我高興時做了什么動作?
2、引導幼兒在相應處拍手。(節(jié)奏譜)
。ㄋ模⿲W唱歌曲
1、師帶領幼兒輕聲跟唱。
2、重點感受第一句切分音符。
3、唱準最后一句“看”字唱長。
四、創(chuàng)編活動
1、師:你高興時候是什么樣子?喜歡做什么?
2、師:創(chuàng)編到歌曲中,如:我高興時候就點頭,我高興時候就唱歌。
中班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能手腳協(xié)調地騎童車(踏板車),促進身體動作的協(xié)調和靈敏。
2.在游戲中遵守交通規(guī)則,鍛煉注意分配能力。
活動準備:
1.四輪童車4輛;筐四只(用作"小動物的家");與幼兒人數(shù)相等的廢棄牛奶瓶。
2.貓、狗、豬、兔的圖片各1個,套在裝有水的可樂瓶外,可直立在筐邊。
3.紅綠燈標志,供游戲用;教師自備喜慶音樂磁帶。
4.場地設計:起點到終點為20米,每道間寬應在1米以上,避免幼兒上下車或車掉頭時相互碰撞。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題
我是××牛奶公司的工作人員牛阿姨,負責送奶工作,因為需要牛奶的用戶越來越多,我們公司里的送奶工都忙不過來了。今天,想從×班挑選一些送奶工來我的公司工作,你們愿意嗎?在加入我的公司之前,我要先看看你們的騎車技術和送牛奶的情況,表現(xiàn)好的才能擔任送奶工作。
二、挑選送奶工
1.第一關:騎車。
幼兒自由地來回騎車。
(此環(huán)節(jié)的目的是在活動中觀察幼兒的騎車技術,隨時幫助有困難的幼兒,并讓幼兒在騎車時注意速度)
2.第二關:遵守交通規(guī)則。
在"道路上"設置紅綠燈,要求幼兒根據(jù)信號燈的提示騎車。
3.第三關:工作負責。
能根據(jù)提示,將牛奶安全、準確地送到指定地點。
三、送奶練習
1.講解送奶路線:幼兒分成四組,將牛奶送到對面的筐內,騎車返回。
2.第一次游戲后幼兒的表現(xiàn)。
四、幼兒分組為小動物送牛奶
剛才小朋友的表現(xiàn)很棒,祝賀你們成為××牛奶公司的送奶工!現(xiàn)在有四位小動物的家要送牛奶,請你們分組來為它們送牛奶。
1.送牛奶。
送奶過程中,教師變換紅綠燈,讓幼兒學習在騎車過程中注意信號,并按信號燈指示停止或前進。
2.回收午奶瓶o
幼兒從起點出發(fā),每人從對面小動物的家里收回一只牛奶瓶回到起點。
五、慶祝
大家圓滿完成了第一天的工作,公司的表現(xiàn)很滿意,一起慶祝一下。聽音樂做歡慶的動作,舒展身體,放松活動。
活動反思:
"踏板車"是幼兒比較熟悉的一樣東西,幼兒園的大廳就有許多踏板車,許多幼兒在平游戲的'時候都會選擇這個器械。于是我選擇了《送奶工》這節(jié)健康活動課。本次活動充分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讓幼兒在寬松的氛圍內自由探索,發(fā)揮了幼兒作為活動主體的作用。我以活動的引導者、合作者等不同的身份參與活動,增加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熱情,同時在活動過程中我根據(jù)突發(fā)狀況及時對活動進行調整,在不影響活動目標的前提下使其更加符合幼兒的興趣。
對中班的幼兒來說體育教學活動前的準備熱身環(huán)節(jié)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就自己在前面加了熱身練習這個環(huán)節(jié)。在每一個情景的創(chuàng)設中,都有兩到三次的練習機會。比如第一次練習是自由騎踏板車,有的幼兒是大部踩在前面走,有的幼兒是沿著邊走,在這個過程中,我指導的成分要多一些,把腳所踩的部位、手的姿勢再進行強調;第二次根據(jù)交通指示燈進行訓練,讓幼兒遵守交通規(guī)則的同時練習行駛。作為紅綠燈的我根據(jù)幼兒騎的方向而不停地變換。
在教學場景、教具、場地的設計中,我也用了很多日常生活中的東西,如牛奶瓶。牛奶是幼兒日常生活中比較熟悉的一樣東西,不管是在家里還是在幼兒園都會經(jīng)常喝。還有自制"安幼鮮奶", "行車道"等等。
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以游戲為中心,送牛奶過小橋這個環(huán)節(jié)可以鍛煉幼兒的臂力,相對于前面的比賽環(huán)節(jié)也是一種放松。
點評:
此次教學活動教師以"送牛奶"這一任務驅動的形式帶領幼兒快樂地開展鍛煉,從活動現(xiàn)場看,幼兒參與的積極性高;其次,教師針對幼兒園戶外活動場地小塊分布的局限,把活動的三大環(huán)節(jié)分別放在三個場地中,給幼兒有場所變化和工作推進的感覺,進一步提高了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再者,教師安排了自由練習、分組練習、比賽等活動形式,有效地掌握了活動密度和強度,使幼兒始終保持積極的情緒。值得注意的是:此活動最主要的是使
幼兒能手腳協(xié)調地騎童車(踏板車),故活動前腳、腿的準備動作要充分和舒展,活動之后腳、腿的放松動作也要加強,使鍛煉具有科學性。
中班教案 篇10
設計意圖:
經(jīng)過對六種圖形(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梯形、圓形、橢圓形)的初步學習,幼兒基本對這六種圖形有所認識,而計算課比較枯燥無味,有什么方法讓幼兒上一堂有趣的復習課呢?有一天,我做了一個拼圖給孩子們玩,沒想到他們都很喜歡,因此,我便突發(fā)其想,不如把圖形變成拼圖,讓孩子們把圖形拼好,從中復習所學的圖形,并結合11月份的好吃的食物的主題,把課題融入其中。
活動目標:
1、復習鞏固各種圖形的特征。
2、通過動手操作,發(fā)展幼兒空間想象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
3、培養(yǎng)幼兒對數(shù)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知識按的準備:幼兒已經(jīng)認識幾何圖形。
2、物質資料準備:奇妙箱,幼兒操作用的六種幾何圖形若干。
3、各種圖形卡片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奇妙箱里找圖形說特征――拼畫――數(shù)數(shù)、分類――延伸:讓幼兒自己尋找其他圖形
(一)游戲:“奇妙箱”里找圖形娃娃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只奇妙的箱子!(出示奇妙箱),“你們想不想知道里面藏了什么秘密啊?”
1、老師念兒歌:奇妙口袋東西多,讓我先來摸一摸,摸出來看是什么?
拿出長方形,問:“這是什么啊?為什么說她是長方形的啊?” 問:“日常生活中,我們見過哪些東西是長方形的?”(引導幼兒討論)
2、再念兒歌:奇妙口袋東西多,請某某小朋友來摸一摸。
當幼兒摸出圖形后,要求說出圖形名稱和特征,并講出生活中還有哪些這樣的物品?
……游戲反復進行。
3、老師總結:奇妙箱里有圓形、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梯形和橢圓形。(一邊說一邊出示相應的物品)三角形有三個角、三條邊;正方形有四條邊四個角,而且四個角一樣大,四條邊一樣長;長方形也有四個角、四條邊而且四個角一樣大,對面的二條邊一樣長;梯形也有四條邊,上下對面的二條邊是平行邊,旁邊是兩條斜邊;圓形和橢圓形都是圓圓的沒有角的,邊摸上去是光滑的.,只是橢圓形是扁的。
(二)拼畫
老師:“小朋友的本領真大,所以圖形娃娃們想和我們做個游戲。盤子里放著許多圖形寶寶,等一下請你們挑選自己喜歡的圖形,在這些圖形上添畫幾筆變成其他有趣的物品。也可以用幾個圖形拼成其他各種物品。讓我來看看哪個小朋友最聰明,變的東西和別人不一樣! (讓幼兒大膽想象,在幾何圖形上添畫成另一物品)
1、出示(教師用幾何圖形貼好的蔬菜圖形)
師:看,今天啊,老師把蔬菜寶寶呀為了一個樣,你們看象不象?(幼兒答:象)那你們看是什么蔬菜呢?(象蘿卜、青椒、黃瓜等)
2、師:你們想不想也來用圖形變成別的物品嗎?(想)
3、幼兒操作,師從旁指導。
(三)數(shù)數(shù)、分類活動:
根據(jù)自己拼畫的圖形娃娃的數(shù)量、種類進行數(shù)數(shù)、分類活動。
1、請個別幼兒上來說說:你用什么圖形寶寶來變的?變成了什么?
2、用圓形的變了幾樣東西?誰變的最多 ?(把最多的展示)
3、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梯形和橢圓形依次。
出示:教師用幾何圖形做好的圖形圖畫(課件)
師:看,今天老師把圖形寶寶呀也變了一個樣,你們看像什么啊?都是用哪些圖形變成的?數(shù)量是多少?
活動延伸:
小朋友們今天的表現(xiàn)都很棒,讓我們把自己的作品帶回家,給爸爸媽媽看,然后,讓爸爸媽媽帶小朋友去尋找我們還不認識的其他圖形,下次上課帶回來給老師看,好嗎?(德州市直機關幼兒園 冉春波)
【中班教案】相關文章:
教案中班教案07-15
[精選]中班教案07-25
中班教案02-12
中班教案02-10
中班教案08-10
中班教案08-12
中班教案08-12
中班教案08-12
中班教案08-12
中班教案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