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時常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當?shù)剡x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班教案9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能將媽媽和自己的照片貼在愛心里。
2.用語言、肢體動作表達對媽媽的思念,舒緩內(nèi)心的不適感。
活動準備:
1.幼兒用書第1冊第2~5頁
2.《美工》第1頁
3.掛圖《我和媽媽在一起》
4.音樂CD(舒緩的音樂)
活動過程:
一、媽媽,寶寶好想你
1.觀察并表述幼兒用書第2~5頁的畫面。
——第一幅圖上有誰?媽媽在為寶寶做什么?(講故事)你喜歡聽媽媽給你講故事嗎?
——看看旁邊的圖,媽媽和寶寶在一起做什么?(玩玩具)寶寶和媽媽看起來怎么樣?(很開心)
——我們把書翻過來看看,現(xiàn)在媽媽在給寶寶干什么?(洗澡)看看旁邊的圖,起床了,媽媽在給寶寶干什么?(穿衣服)
二、媽媽,我們在一起
1.觀察并描述掛圖《我和媽媽在一起》
——圖上有一顆大大的、紅紅的什么?——愛心里有誰?寶寶和寶寶相互怎樣?你喜歡和媽媽這樣抱抱嗎?
2.說說自己的媽媽。
——看著自己和媽媽的照片,你想對媽媽說什么?——打開《美工》第1頁,按圖示折出立體相框。再吧自己和媽媽的`照片貼在相框上,就像媽媽和我們開開心心地在一起,你愿意嗎?覺得開心的小朋友,我們一起拍拍手!
3.觀察教師粘貼照片。
——我們都想和媽媽在一起,但是媽媽要去上班,所以暫時把小朋友送到哪里?下班了媽媽會怎樣?——我們把自己和媽媽的照片貼在立體相框上,就像我們和媽媽抱得緊緊的一樣。
3.自主嘗試粘貼照片
——想和媽媽在一起的小朋友,我們來動手試一試吧!
小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在操作活動中運用重疊對應、并放對應、連線對應等方法,比較兩組物體的多少。
2.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能力和比較能力。
3.初步培養(yǎng)觀察、比較和反應能力。
4.發(fā)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5.有興趣參加數(shù)學活動。
活動準備:
水果、碗盤、彩色扣子、操作板、彩筆、圖片若干。
活動過程:
1.幼兒開火車進教室。師:每個小朋友坐了一張椅子,還有椅子多嗎?比一比,小朋友和椅子誰多?誰少?
2.師以故事的形式引入新課。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副畫,小朋友看漂亮嗎?圖畫里有誰?我們來聽一聽圖畫里的故事好嗎?(師清講故事一遍)
師:小朋友來猜一猜,是紅蘿卜多還是白蘿卜多呢?用什么辦法可以知道誰多誰少?(請幼兒上來示范比較)
小結:比較兩組物體的多少可以用重疊對應、一一并放對應的方法。
3.師:花園里紅花和黃花誰多誰少?用什么方法來比?(師重點介紹用連線對應比較)
4.分組操作:第一組裝水果,比較水果和盤碟誰多誰少?第二組比較不同顏色的扣子誰多誰少?第三組用連線比較兩種動物誰多誰少?
5.小結:比較兩組物體的多少可以用重疊對應、一一并放對應、連線對應的方法,還有其他又快又好的方法嗎?比如:老師這里有一袋紅花片,一袋綠花片,誰能用最快最好的方法分出誰多誰少?
課后反思:
一、取得的效果分析。
1、比較多、少、一樣多,是小班數(shù)學活動感知集合類的內(nèi)容,也是平時生活中經(jīng)常運用到的,如何更好的讓孩子更好的掌握和學習用多種方法比較物體的多、少、一樣多,是我們關注的事。本次活動重視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是操作活動,如何在數(shù)學活動中優(yōu)化操作材料,將枯燥抽象的數(shù)學知識,用不同形式的操作材料表現(xiàn)出來,使幼兒能隨機地感知數(shù)學、走進數(shù)學,對數(shù)學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呢?我在材料提供時,充分考慮了幼兒的年齡特點,在本活動中采用重疊對應、并放對應、連線對應方法讓孩子在操作中學習比較。第一組裝水果,比較水果和盤碟誰多誰少?第二組比較不同顏色的.扣子誰多誰少?第三組用連線比較兩種動物誰多誰少?這三組材料難易不一樣,我讓幼兒輪換組活動,讓幼兒都去嘗試操作練習,滿足不同層次幼兒的需要。而且這些富有娛樂性的材料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激發(fā)幼兒的好奇心,使他們能有興趣地反復多次地進行練習。充分調(diào)動了孩子的參與積極性,孩子人人都能參與,既鞏固了孩子的知識,又獲得成功的體驗,一舉多得。
2、本次活動重點突出,教師重視了每個環(huán)節(jié)的小結表述,數(shù)學概念清楚,明了。
3、課堂氣氛活躍,幼兒輕松愉快地獲得了知識。
二、改進策略。
1、掛圖出示比較傳統(tǒng),用課件比較生動形象。
2、教學過程中,當孩子的回答有偏差時,教師首先要尊重孩子的思維,然后順應孩子的思維再引入,效果會更好。
小班教案 篇3
一、活動背景及分析
關愛別人是一個老生常談卻又必不可少的話題,怎么將這份“愛”傳遞給4-5歲的幼兒才能達到最佳效果呢,這值得我們教育者思考。此節(jié)活動《乖乖的禮物樹》是在班級開展主題《快樂好伙伴》中的原創(chuàng)教學活動之一。在這個主題中,孩子們尋找著自己的好朋友,發(fā)現(xiàn)好朋友身上的優(yōu)缺點。于是,教學活動《乖乖的禮物樹》的呈現(xiàn)讓孩子們在童趣的故事中尋找“這是一只什么樣的小兔子?”“為什么乖乖會有這么多的好朋友?”的答案,進而遷移到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并初步了解和小朋友相處的好方法,知道平時要關心別人、幫助別人,這樣朋友會越來越多。
二、活動設計
。ㄒ唬┗顒用Q:《乖乖的禮物樹》(語言——講述活動)
(二)活動目標:
1、能夠根據(jù)畫面的線索進行大膽的猜想和講述;
2、感受朋友多帶來的快樂,知道應關心、幫助朋友;
3、樂意參與講述活動,嘗試完整講述自己的'發(fā)現(xiàn)。
。ㄈ┗顒訙蕚洌
1、經(jīng)驗準備:幼兒有過生日、收禮物的經(jīng)驗。
2、物質(zhì)準備:教學課件《乖乖的禮物樹》、電腦、多媒體設備。
。ㄋ模┗顒舆^程:
1、出示禮物樹畫面,遷移幼兒的經(jīng)驗,激發(fā)講述的興趣。
教師:今年你慶祝過生日了嗎?有沒有收到禮物?誰愿意說一說,你收到的是什么禮物,誰送的?(遷移幼兒經(jīng)驗進行講述)有沒有收到好朋友的禮物?是什么禮物?你收到禮物后,心里感覺怎么樣?(引導幼兒自由講述)
教師:有一只小兔子名字叫乖乖,要過生日了,(出示禮物樹畫面),他收到了好多好多的禮物。這些禮物都是乖乖的好朋友送的。請看仔細,說清楚,乖乖收到了哪些禮物?(引導幼兒觀察畫面并大膽講述,嘗試完整說一說:小兔子收到了XX)這些禮物可能是哪些朋友送的呢?(引導幼兒大膽猜想:這可能是XX送給她的)
教師:我們一看是誰送的,有XX,有XX,有XX,……,還有XX,小兔的朋友真多!到底這是一只什么樣的小兔呢,有這么多的朋友呀!我們一看吧!
。ㄒ龑в變撼醪礁惺苄⊥糜泻芏嗯笥眩
2、逐頁觀察畫面,鼓勵幼兒大膽猜想,理解畫面內(nèi)容。
(1)出示小兔遇到小猴的畫面。
教師:有一天,小兔乖乖看見了——(小猴)。請你看仔細,說清楚小猴怎么了?可能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引導幼兒觀察畫面細節(jié))
教師:是啊,這些事會讓人很傷心。你覺得小兔乖乖會怎么做呢?(引導幼兒大膽猜想)
教師:我們看看書上的小兔是怎么關心小猴的,小猴現(xiàn)在的心情怎么樣呢?(引導幼兒觀察畫面并大膽講述)
。2)出示小兔遇到熊奶奶的畫面。
教師:過了幾天,小兔乖乖又遇到了誰?你覺得熊奶奶怎么了?如果你是小兔乖乖,你會怎么做呢?(引導幼兒大膽猜想與講述)
教師:一看小兔乖乖是怎么關心熊奶奶的,熊奶奶的心情又是如何的呢?(引導幼兒觀察畫面并大膽講述)
。3)出示小兔遇到小豬的畫面。
教師:又有一天,小兔乖乖遇到了——(小豬)。小豬心情怎么樣?可能有什么開心的事呢?(幼兒猜想)
教師:朋友遇到這么開心的事情,小兔乖乖會怎么做?(遷移幼兒經(jīng)驗)
教師:小兔乖乖這時怎么做的呢,我們一看吧。(引導幼兒觀察畫面,嘗試完整講述)
3、師幼共同。
教師:你覺得乖乖是一只什么樣的兔子呢?(幼兒大膽講述)
師幼共同:乖乖是一只喜歡幫助朋友的、善良的、好心的小兔。
教師:今天我們認識了一只會關心朋友的小兔乖乖,請你將乖乖介紹給你其他的好朋友!
三、活動反思
這節(jié)活動《乖乖的禮物樹》重點關注孩子的主動學習,讓孩子們充分讀圖,發(fā)現(xiàn)畫面上的秘密,在此基礎上,自己發(fā)現(xiàn)小兔乖乖做了哪些事情,進而前后聯(lián)系,得出為什么小兔乖乖會有這么多的好朋友。
活動從孩子的經(jīng)驗出發(fā),以孩子過生日的經(jīng)驗導入,讓孩子有話可說。
接下來,教師結合ppt進行逐頁展示,目的是引導孩子們充分讀圖,展開自己的想象,充分感受可能發(fā)生了什么事情,這也是體現(xiàn)孩子的自主性,將孩子放在主體地位,教師退在孩子的后面,借助課件讓孩子自己去說畫面、聊情節(jié),過程中有互動,有交流,這一個環(huán)節(jié)是教學的主體部分,也是孩子們大膽想象、大聲交流的核心環(huán)節(jié),只有通過畫面了解了小兔乖乖干些什么,才為最終“這是一只什么樣的小兔子”做經(jīng)驗支撐。
最后,教師和孩子共同這只可愛的小兔子,而這些也來源于孩子,孩子們結合前面的故事說己的理由。
整個活動真正交于幼兒,教師通過建構一個一個鷹架,讓孩子有發(fā)現(xiàn),有收獲。此節(jié)活動形式較好的吸引著孩子們,活動內(nèi)容也從孩子的經(jīng)驗、發(fā)展水平出發(fā);顒又泻⒆觽儏⑴c積極性高,總能聽到孩子們大聲說己的發(fā)現(xiàn),借助課件形式讓孩子們更好的讀圖,同時也豐富了孩子們的閱讀經(jīng)驗,養(yǎng)成較好的閱讀習慣。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將在接下來的活動中注重每一個孩子的大膽講述,促進每一個孩子在原有基礎上不斷發(fā)展。
小班教案 篇4
設計思路:
《指南》在“數(shù)學認知目標2”中提出的教育建議是引導幼兒感知和理解事物“量”的特征:收拾物品時,鼓勵幼兒按照物體量的特征分類整理。學過了“親親一家人”的主題,幼兒對自己的全家福照片興趣濃厚,于是我設計了小班數(shù)學:整理照片這個活動;顒油ㄟ^創(chuàng)設“幫助巧虎寶寶整理動物照片”的情境導入活動,引發(fā)幼兒活動的積極性;顒又兄攸c引導幼兒關注物群卡的數(shù)量特征,層層遞進活動難度。通過形象的動物群卡和全家福照片整理,初步感知數(shù)量,能夠按照不同的數(shù)量群歸類,體驗數(shù)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目標:
1.進一步感知5以內(nèi)數(shù)量,知道點子可以表示物群卡的數(shù)量特征。
2.能按數(shù)量給物群卡分類。
3.體驗整理照片數(shù)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物質(zhì)準備:點卡標記(3-5),長頸鹿物群卡(3-5),綿羊物群卡(3-5),雞物群卡(3-5),相框三個,籃子三個,全家福圖片。
2.經(jīng)驗準備:5以內(nèi)數(shù)量的學習經(jīng)驗。
3.活動重難點:按數(shù)量給物群卡分類。
活動過程:
一、復習感知3-5數(shù)卡與動物群卡的一一對應
1.情境創(chuàng)設引出活動內(nèi)容。
小動物知道小朋友都有全家福,他們可羨慕了,于是,巧虎寶寶就幫助小動物也拍了全家福!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2.復習感知3-5的數(shù)量群。
這是誰的全家福,有幾個成員?
3.物群卡和數(shù)字卡一一配對。
這是綿羊的一家,上面有幾個成員呀?我們用數(shù)字來表示。
2.觀察并感知相同的'數(shù)群。
這是綿羊家,有幾個成員?和長頸鹿家的哪一張是一樣多的?我們把他們放在一起。
巧虎寶寶翹起了大拇指,你們可真聰明啊。
二、根據(jù)點子卡將物群卡分類。
1.出示3,4,5點子相框。
我們發(fā)現(xiàn)他們上面的圓點有什么不一樣?
2.根據(jù)相框的點子整理物群卡。
哪張照片應該要放進這個相框?
漂亮的相框增加活動興趣點,吸引幼兒注意力。培養(yǎng)幼兒仔細觀察的好習慣。
三、按照物群卡數(shù)量給物群卡分類
1.出示無點子籃子。
2.教師展示整理的方法:一樣多的放一起。
巧虎寶寶想來自己整理照片了。它準備了三個籃子,它先拿出了五只長頸鹿的照片,放在第一個籃子里,又把五只綿羊的照片放了進去,最后把五只雞的照片也放了進去。
為什么把它們整理在一起呢?
3.邀請個別幼兒嘗試整理動物照片。
我們也來試一試吧。這個籃子我想放三的照片。
四、集體參加,整理照片。
1.邀請幼兒把小朋友的全家福整理到相應的籃子里。
老師有好多小朋友的全家福。請你仔細看看跟哪個籃子里的小動物成員是一樣多的呢?一樣多的放一起吧。
課后反思:
學習了“親親一家人”的主題后,我發(fā)現(xiàn)班里的幼兒對自己的全家福照片仍然興趣濃厚,于是我設計了小班數(shù)學:整理照片這個活動。
活動根據(jù)《指南》在“數(shù)學認知目標2”中提出的教育建議:引導幼兒感知和理解事物“量”的特征,收拾物品時,鼓勵幼兒按照物體量的特征進行分類整理;顒油ㄟ^創(chuàng)設“幫助巧虎寶寶整理動物照片”的情境導入,引發(fā)幼兒活動的積極性;顒又懈鶕(jù)“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重點引導幼兒關注物群卡的數(shù)量特征,層層遞進活動難度。通過形象的動物群卡和全家福照片整理,初步感知數(shù)量,能夠按照不同的數(shù)量群歸類,在情境中快樂學習數(shù)學。
活動準備充分,動物圖片和全家福照片,還有漂亮的相框。在活動過程中,氣氛寬松,愉快,幼兒參與積極,認真。過程中我的語速偏快,可以再放慢速度,以便于幼兒理解和消化。在教學中應避免語言的書面化,比如在詢問照片中動物的數(shù)量時,不應是“有幾個成員”可以表述為“有幾只小動物呢?”。在活動進行到最后一步,分發(fā)全家福請幼兒幫助整理時,可以直接分發(fā),不用再仔細講解有幾個人,應該放到哪個籃子里,顯得拖沓,以至于上課時間有點偏長。整理的方法在前面的過程中已經(jīng)講明,這個環(huán)節(jié)便可直接講明要求,請幼兒自主操作。
在數(shù)學知識的學習過程中應是從實物到點再到數(shù)字呈現(xiàn),最后到?jīng)]有數(shù)字和點的過程。在這次活動過程中先呈現(xiàn)了實物再出示數(shù)字,最后是點和無數(shù)字和點,F(xiàn)行的數(shù)學理念中可以不用出示數(shù)字,只有實物和點子卡就可。活動可以修改為在把照片整理進相框時,整理進去了再出示點子,幫助幼兒能夠?qū)嵨锖忘c子對應起來。
小班教案 篇5
一、活動目標:
1、學習用手按住滾過來的球,鍛煉手下的控球能力。
2、體會足球活動的快樂,喜愛足球運動。
二、活動準備:
幼兒人手一個足球。
三、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幼兒自由活動。
2、幼兒暖身活動足球操:上肢運動——體側運動——腰部運動——跳躍運動——整理運動。
(二)基本部分。
1、跟足球跑。
、俳處熓痉兑淮,提醒幼兒。
、谟變壕毩暋
、塾變簜別示范。
、芗w練習,教師指導。
2、按住滾過來的'球。
、偌嫌變海罕頁P在練習中表現(xiàn)好的幼兒。
、诮榻B游戲——用手按住同伴滾過來的球。
③把幼兒分成六組站好,然后由一組幼兒把球滾過去,對面的幼兒用手按住同伴滾過來的球,注意要在球的正面出手。
④幼兒游戲教師指導。
。ㄈ┙Y束活動。
要求幼兒自己收拾活動玩具。
小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使用體重儀和量身高的儀器。
2、嘗試量身高稱體重,在活動中,感受幫助別人體檢的樂趣。
【活動準備】
體重儀(帶有量身高的儀器)一臺。
【活動過程】
一、回憶以往經(jīng)驗,感知體檢的項目。
1、師:大家想想,我們保健室的老師給你們體檢的時候,會檢查哪些項目呢?
2、幼兒回憶以往經(jīng)驗并回答,
教師從幼兒的回答中提取出量體重和測身高兩個方面。
二、探索正確使用體檢的儀器。
1、出示體檢用的儀器
這是什么?它們是用來做什么的呢?誰會用它呢?
2、請個別幼兒上來嘗試演示使用量體重和測身高的儀器
3、幼兒討論正確的使用方法。
三、嘗試幫助同伴稱體重、量身高。
1、我們今天要稱體重、量身高,請大家一起來幫忙,
我們應該怎么看測量的`結果呢?
2、幼兒自由述說自己的經(jīng)驗,知道要看儀器上面的刻度。
師:我們測身高時應該怎樣站呢?
3、大家共同測量身高和體重。
四、請小朋友記錄下自己的測量結果,回家告訴爸爸媽媽。
小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nèi)容,分享小動物們過生日的快樂。
2、學說短句“xxx,請你和我一起過生日吧!”
活動準備:
大蛋糕圖片,紅黃藍三支蠟燭,教學掛圖《小狗汪汪的生日》,小狗、小鳥、小豬頭飾。
活動重點:
理解故事內(nèi)容,分享活動的'快樂。
活動難點:
用語言講述“xxx,請你和我一起過生日吧”。
活動過程:
1、教師引導幼兒回憶自己過生日的快樂情景:
教師出示“大蛋糕”圖片,插上蠟燭,引出話題。
師:“這是什么?什么時候要吃蛋糕?你過生日是怎樣慶祝的?”
2、教師引導幼兒欣賞、理解故事內(nèi)容:
教師出示圖片,讓幼兒猜一猜。
師:“今天,小狗汪汪過生日,請你猜一猜,哪些動物朋友會來慶祝汪汪的生日呢?”
幼兒傾聽故事,教師逐一出示教學掛圖。
師:“故事的名字叫什么?小狗汪汪過幾歲生日?你是怎么知道的?哪些好朋友給汪汪慶祝生日?”
引導幼兒相互討論。
學說故事中的短句。
師:“小狗聽見小鳥的歌聲,對小鳥說什么?小狗聽見小豬的歌聲,對小豬說什么?大家是怎樣慶祝生日的?”
幼兒學說對話。
3、讓幼兒分享小動物們過生日的快樂。請幼兒一起為小動物慶祝生日,唱生日歌。
小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體驗牛奶盒游戲帶來的快樂情緒。
2、嘗試牛奶盒的多種玩法,利用自制器械進行走、跑、跳、踢、投擲凳基本動作的鍛煉。
3、能與同伴合作創(chuàng)造性的玩出多種游戲。
4、鍛煉幼兒的團結協(xié)作能力。
5、培養(yǎng)幼兒對體育運動的興趣愛好。
【活動準備】
知識經(jīng)驗準備:知道利用生活中的廢舊物品,有變廢為寶的智慧。
物質(zhì)材料準備:錄音機、音樂磁帶、用牛奶箱子、牛奶盒子制作的體育器械。
活動環(huán)境準備:寬敞的活動場地。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在歡樂的音樂中,一起做熱身活動:跳健身操。
二、基本部分
1、自由玩牛奶盒
教師用生動的語言激發(fā)幼兒自由玩牛奶盒的興趣。在玩牛奶盒的過程中,注意觀察幼兒玩了哪些花樣,抓住關鍵的`幾個動作,讓幼兒集體練習,動作的要領加以規(guī)范的指導。
2、小組玩牛奶盒
。1)引導幼兒以早操四隊為小組,與自己的小伙伴,把手中的盒子擺一擺,想一想能怎樣玩?讓幼兒與幼兒之間得到及時的交流,并有提高幼兒活動的積極性。
。2)幼兒組合玩瓶,引導他們充分發(fā)揮小組團結合作創(chuàng)造的精神。教師巡回觀察各小組的玩法,并參與游戲,對與眾不同的玩法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
3、集體玩牛奶盒
。1)引導全班幼兒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將牛奶箱子媽媽和牛奶盒寶寶放在一起可以怎么玩?
。2)開展接力游戲。
4、師生一起進行游戲講評。
三、結束部分
1、教師帶領幼兒做放松律動:小星星
2、師生一起收拾整理體育用具。
活動延伸:
1、繼續(xù)探索牛奶盒的多種玩法。
2、可以和家長一起進行親子游戲。
【活動反思】
把孩子早餐要丟棄的牛奶盒子做成體育器械來進行活動,培養(yǎng)了幼兒的環(huán)保意識和創(chuàng)造意識。在活動中,幼兒獨立或自由結伴進行練習,充分發(fā)揮了他們在活動中的主動性、獨立性和合作性,為其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小百科:牛奶是最古老的天然飲料之一,被譽為“白色血液”,對人體的重要性可想而知。牛奶顧名思義是從雌性奶牛身上所擠出來的。在不同國家,牛奶也分有不同的等級。
小班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通過觸覺感知圓形的特征,知道圓形沒有邊,沒有棱角。
活動準備:
1、 圓形、方形、三角形等各種形狀的小餅干若干,托盤若干。
2、 活動前,請幼兒把手洗干凈。
3、 自制圓形卡片(可以用硬紙板剪成圓形)
活動過程:
1、 出示圓形卡片,請幼兒觸摸,感知圓形的特征。
——圓形摸起來是什么感覺?
——圓形摸起來沒有愣,沒有邊。(教師幫助幼兒圓形的特點)
2、 請幼兒觀看課件,引導幼兒看圖,找出圓形。
——盤子里有許多好吃的`餅干,請用筆把圓形的餅干圈起來。
(讓幼兒在學具上操作,然后老師用PPT演示對照)
3、 將小餅干分到若干托盤,請幼兒找出托盤中的圓形餅干。選擇正確后,可以讓幼兒吃掉該圓形餅干,本環(huán)節(jié)可以重復進行。
提示:
1、 活動結束后,讓幼兒把剩下的餅干吃掉,給幼兒溫開水。
2、 將玩具卡《形形色色》投放在益智活動區(qū),請幼兒找出各種顏色的圓形圖片。
3、 在日;顒又校堄變赫乙徽医淌抑械膱A形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