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教案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教案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10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了解親人及周圍人們的工作。
2、交流參觀感受,體驗合作學習的愉快情緒。
3、萌發(fā)熱愛、尊敬父母及勞動人民的`情感。
4、能學會用輪流的方式談話,體會與同伴交流、討論的樂趣。
5、樂于探索、交流與分享。
活動準備:
1、討論;我們可通過什么方法了解大人們的工作。
2、師幼共同設計采訪記錄表。
3、教學掛圖。
活動過程:
1、討論:五一節(jié)是誰的節(jié)日?我們應該怎么做?
2、小朋友的爸爸媽媽、舅舅、叔叔、阿姨們都是做什么職業(yè)?他們平常上班都做什么呢?
3、幼兒根據的自己的記錄表說說自己親人的職業(yè)。
4、出示掛圖,說說這些職業(yè)都是做什么?他們辛苦嗎?五一節(jié)到了,你要對他們說什么呢?
5、請幼兒說說你長大要做什么職業(yè)。
小百科:工作,漢語詞語,具有動詞、名詞兩種詞性。作為動詞用有操作、行動、運轉、運作等意思。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一、活動目標
1、知道集體的事就是大家的事,萌發(fā)樂意為集體做事的情感。
2、提高一些基本的勞動技能,形成一些基本的生活動力,逐步養(yǎng)成愛勞動的習慣。
二、重點與難點
1.重點:讓幼兒懂得集體的事就是大家的事這一簡單道理,學會關心集體、樂意為集體做好事。
說明從小讓幼兒學習關心集體、幫助集體、為集體做事,可引導幼兒注重對環(huán)境的關切,愛護勞動的成果等,這也是當今幼兒園強化"學會關心"的關切型課程發(fā)展趨勢的一個重要方面。同時,又是一種道德素質啟蒙教育的需要。
2.難點:提高一些基本的勞動技能,培養(yǎng)基本的'生活能力,養(yǎng)成愛勞動的習慣。
說明提高一些基本的勞動技能,目的在于形成幼兒的基本生活的能力。當前,獨生子女普遍嬌生慣養(yǎng),缺乏必要的生活能力的鍛煉,如能創(chuàng)設一些條件,引導幼兒在個體的活動中,學習一些基本的勞動技能,有助于勞動習慣的養(yǎng)成和社會生活適應能力的提高。
三、材料及環(huán)境創(chuàng)設
1、設立氣象角、自然角、動物角等。
2、一些勞動工具:澆水、小抹布、膠水等。
3、收集有關"勞模"的事跡圖、照片。
四、設計思路
大班幼兒的動作能力有所發(fā)展,已具備了一些勞動的技能,但由于缺乏勞動的觀念,尤其是獨生子女的家庭教育誤區(qū),更是缺乏必要的勞動體驗,這都有礙于他們生活能力的提高。
隨著大班幼兒年齡的增大,逐漸能擺脫自我中心,發(fā)展為具有初步的能關心他人、關心周圍、關心集體的意識。因此,對大班幼兒不僅要加強自我服務能力的提高,而且還要注重引導幼兒積極地為集體做好事、關心集體,這些也潛藏著幼兒的合群性、責任感培養(yǎng),更好地構建幼兒健全的人格。
寓這些教育于各項活動之中,可充分利用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jié)"的節(jié)日教育活動和通過一些"勞模"的人物鮮明形象來感染幼兒,萌發(fā)他們從小愛勞動、愛集體。樂意為集體做好事的情感,并通過大量的實踐,讓幼兒在力所能及的擦擦、洗洗。整整、補補等一系列的勞動中,學習一些簡單的勞動技能,養(yǎng)成良好的勞動態(tài)度,包括勞動的積極性、主動性、堅持性、做事認真、細致等品質,為將來必備的生活能力打下良好基礎。
五、活動流程
1.通過感知討論萌發(fā)幼兒愛勞動、樂意為集體做好事的情感。
建議:
a、節(jié)日活動談話:"五一"節(jié)是什么節(jié)?談談父母及有關親屬的工作情況,教師談談自己的工作,讓幼兒了解周圍成人的勞動,理解人們的生活與勞動的關系。
b、結合節(jié)日教育,收集有關"勞模"的事跡,圖、照片,布置在教室環(huán)境一欄,通過這一隱性教育手段,讓幼兒經?纯。議議,熟悉"勞模"的形象,了解他們?yōu)槊穹⻊盏氖论E。進而引導幼兒如何向"勞模"學習、怎樣為集體做好事(照顧自然角、氣象角、動物角。洗曬玩具、玩具。修補圖書。擦洗桌椅、分發(fā)碗筷等),使幼兒懂得這些集體的事應該大家做。
2.鼓勵幼兒參加實踐活動。
、佟秾W擦桌椅和櫥柜》。
②《我把玩具收拾好》。
③《玩具玩具我愛你》。
、堋锻婢吆陀镁摺贰
說明以上活動參見《生活》教材62~66頁,通過這些活動,讓幼兒學習一些簡單的勞動技能。
、萁"值日生"和"某勞動日"制度。
建議日常性的"工作"(照顧自然角、動物角、氣象角、分發(fā)碗筷等)可由值日生負責。間歇性的"工作"(修補圖書。曬洗玩具、擦洗桌椅等可定"某勞動日",如每周一為"修補圖書日"挑選出破損的圖書,幼兒可隨意地主動參加修補圖書勞動。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了解貓頭鷹的生活習性,知道要保護動物。
2、愿意欣賞詩歌,喜歡跟讀詩歌,能夠有感情的朗讀詩歌。
3、領會詩歌蘊含的寓意和哲理。
4、萌發(fā)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重點難點
能夠有感情的朗讀詩歌;嘗試用自己的語言仿編詩歌。
活動準備
1、貓頭鷹頭飾、啟蒙閱讀《貓頭鷹》大范例、啟蒙閱讀讀本。
2、字卡“貓頭鷹”、“該”、信封、漢字沙包。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猜謎語:像貓不是貓,黑夜站樹梢,白天睡大覺,夜晚捉老鼠。
幼兒猜謎底,師出示字卡“貓頭鷹”
二、基本部分:
1、欣賞大范例。提問:(1)畫面上是什么時間?你是從哪看出來的?
。2)貓頭鷹和其它的鳥相比,有哪些不一樣的地方?
(3)請你猜想一下,貓頭鷹為什么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2、欣賞詩歌。(1)提示幼兒欣賞詩歌常規(guī)。
(2)提問:①詩歌的名字是什么?
、谪堫^鷹睜著那只眼睛做什么?閉著那
只眼睛做什么?
3、游戲活動:《貓頭鷹來信了》
師頭戴貓頭鷹頭飾讀貓頭鷹的來信,請幼兒說一說貓頭鷹
為我們捉老鼠,我們要怎么對待它們?
4、跟讀詩歌。提問:(1)詩歌中的“想”做什么?
。2)模仿讀“我”的語氣讀句子。
認讀“該”。
5、學做貓頭鷹。幼兒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并說說自己睜眼在做什么?閉眼在做什么?
6、鼓勵幼兒嘗試將自己的想法仿編成詩歌。
三、結束部分
游戲活動:《貓頭鷹捉老鼠》
教學反思
詩歌的內容淺顯易懂,比較容易被幼兒所接受。因為幼兒的年齡特點,對動物的`興趣十分濃厚,知識掌握較快。在欣賞畫面的過程中,對幼兒提出了比較多維的問題,讓幼兒通過自己的觀察與想象抒發(fā)自己的觀點與見解。
因為班額較大,師對幼兒經驗水平的了解不夠,往往只能關注到個別幼兒,不能做到面向全體幼兒。
師活動前材料準備充足,語言精練,活動環(huán)節(jié)會較為緊湊;顒雍,要充分考慮幼兒對活動的需要進行教學調整,也會認真吸取同仁提出的寶貴意見,更進一步完善活動設計,開展適合幼兒自主發(fā)展的活動。
小百科:本目鳥類頭寬大,嘴短而粗壯前端成鉤狀。相對于頭部碩大的雙目均向前是本目鳥類共有且區(qū)別于其他鳥類的特征,頭部正面的羽毛排列成面盤,部分種類具有耳狀羽毛。雙目的分布,面盤和耳羽使本目鳥類的頭部與貓極其相似,故本目鳥類俗稱貓頭鷹。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初步學唱歌曲,知道歌曲"唱一唱、說一說、動一動"三部分組成。
2、理解歌曲中四川方言的意思,嘗試大膽的模仿和表演。
3、感受歌曲的詼諧、幽默,體驗方言文化所帶來的樂趣。
4、愿意跟隨教師和音樂在老師的引導下用自然、連貫的聲音唱歌,情緒愉快地參加音樂活動。
5、通過音樂活動培養(yǎng)幼兒想象力、口語表達能力及肢體的表現能力。
活動準備:
歌曲圖片、鋼琴伴奏
活動過程:
一、學說方言:(難點前置)
1、簡單了解四川人愛去茶館喝茶的生活習慣,
2、聽聽說說四川方言:"喝茶了!""咋個辦叻?"
二、學唱歌曲:
。ㄒ唬┬蕾p(理解并熟悉歌詞旋律)
1、教師簡介歌詞。
2、幼兒學說歌詞。
3、教師演唱,并請孩子配合說出方言部分。
4、再次演唱,請孩子配合說方言,同時請聽課老師配合有節(jié)奏的做動作:拍手、拍腿。
5、幫助幼兒了解歌曲有"唱、說、動"三部分組成。
(二)學唱(記憶并鞏固歌曲和方言)、
1、帶領孩子嘗試完整的表演歌曲。
2、藏圖練唱。
三、活動延伸:嘗試用其他方言表演歌曲。
活動反思:
通過本節(jié)活動課,學生了解了小白兔的生活習性和樣子,培養(yǎng)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參與性。學生對活動課產生了濃厚的興。另外課堂上我及時的運用了評價性的語言孩子們熱情非常高。由于本節(jié)課時間有限對于其它的小動物展示的`少,以后我會多給孩子們提供這樣的平臺讓他們盡情展示。
小百科:歌唱,指由個人或者團隊,經由專業(yè)或者非專業(yè)訓練后,借由聲帶,發(fā)出的優(yōu)美動聽的聲音。不用于日常交流,僅僅用于抒情和藝術的表達。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感受保護眼睛的重要性,注意用眼衛(wèi)生。
了解眼睛的功能,知道常見眼病發(fā)生的原因。
學習預防眼病的辦法。
活動準備
課件準備:《眼睛變紅了》故事視頻;“保護眼睛”組圖。
材料準備:鏡子(每組一個)。
活動過程
發(fā)放材料“鏡子”,鼓勵幼兒觀察自己的眼睛,討論眼睛的構成及作用。
1.出示材料“鏡子”,鼓勵幼兒觀察眼睛的構成。
——看一看你的眼睛,圓圓的部分是什么?(眼珠)
——白色的部分是什么?(眼白)
——閉上眼睛再睜開,想想是什么幫助我們完成這個動作的?(眼皮)
——眼皮上方,幫助我們擋住風沙的是什么?(睫毛)
2.引導幼兒自由討論眼睛的作用。
——我們的眼睛是用來做什么的?
——如果沒有眼睛,我們的生活會變成什么樣?
小結:我們的眼睛是由眼珠、眼白、眼皮、睫毛組成的。眼睛是我們的視覺器官,沒有眼睛我們就不能讀書認字、看圖賞風景,沒有眼睛我們什么也看不見。
播放故事視頻《眼睛變紅了》,引導幼兒了解眼病發(fā)生的原因。
——小朋友飛飛有一雙漂亮的眼睛,可是最近他的眼睛生病了,這是怎么回事呢?一起來看看吧。
——飛飛的眼睛得了什么。
——你覺得飛飛為什么會得紅眼。浚ㄓ门K手揉眼睛)
——為什么其他小朋友也得了紅眼。
小結:用臟手或臟手絹擦眼睛會把細菌帶到眼睛里,引起紅眼病、沙眼等眼部疾病。紅眼病會傳染,要及時治療。
出示組圖“保護眼睛”,鼓勵幼兒判斷圖中小朋友的做法是否正確,并學習保護眼睛的方法。
——小朋友在做什么?
——他/她的做法是對的嗎?為什么?
小結:眼睛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我們要注意用眼衛(wèi)生,學會用正確的方法保護它。
活動延伸
日;顒
日;顒又校嵝延變旱挠醚坌l(wèi)生。
家園共育
家長陪同幼兒觀看“寶寶巴士兒歌”——《誰愛揉眼睛》,進一步了解揉眼睛的'危害,培養(yǎng)幼兒愛護眼睛的好習慣。
附【故事】
眼睛變紅了
飛飛有一雙漂亮的大眼睛?墒,最近飛飛養(yǎng)成了一個壞習慣,他總愛用手揉眼睛。
戶外活動時,飛飛正在拍皮球,忽然用他臟乎乎的小手去揉眼睛。老師看見了,提醒他不能用手揉眼睛。飛飛聽了點了點頭,可他已經把眼睛揉紅了,臉上也弄得臟乎乎的。飛飛只好扔下喜歡的皮球去洗臉。
飛飛急著去玩皮球,洗完臉隨手扯下一條毛巾就擦,其實這條毛巾不是他的,是樂樂的。
過了兩天,飛飛沒有來幼兒園。原來飛飛生病了,得的是紅眼病。又過了幾天,樂樂也得了相同的病。小朋友們,你們知道這是怎么回事嗎?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設計意圖
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家庭中眾多成員的百般呵護,生活條件的優(yōu)越,使他們以自我為中心,缺乏關心他人、服務他人的意識。而在我們的身邊,有著這樣的一個特殊群體,他們中有的雙目失明,看不到這個五彩繽紛的世界;有的雙腿殘疾,每一次的行走都是步履維艱;有的雙耳失聰,再美妙的聲音也與他們無緣……社會需要陽光,他們更需要關愛。伸出援助之手,獻出一份愛心,我們可以讓他們感受人間的溫情和快樂。這個社會才會更加的和諧,更加的美好。孩子是我們的未來,教育要從孩子抓起。正是源于這樣的思考和認識,我精心準備設計了這一活動《愛心手語》。
活動目標
1、初步學習用手語關愛聾啞人,體驗愛與被愛的情感交流。
2、知道通過手的不同動作可以表達多種情感,感知他們的非言語交往和表達方式。
重點難點
重點:學習用手語關愛聾啞人,體驗愛與被愛的情感交流。
難點:知道通過手的不同動作可以表達多種情感,感知他們的非言語交往和表達方式。
活動準備
1、電腦一臺。
2、課件(做手語的人、聾啞小女孩、舞蹈千手觀音圖片)。
3、音樂《感恩的心》、伴奏型《天使的翅膀》。
4、視頻舞蹈《千手觀音》、大字卡、聾啞人故事。
活動過程
一、游戲“猜一猜"、“捂耳朵"體驗當聾啞人引入活動
“猜一猜”讓一個幼兒到黑板后面看字卡,然后把看到的內容用動作來表示,嘴不能說,讓大家來猜。大家都捂上耳朵,教師來說一句話,看看小朋友能不能聽見。
二、看手語圖片
提問:小朋友,今天老師要和你們一起學習一樣新的本領,看,圖片上的阿姨在干什么?對了,這個阿姨是在做手勢,你知道這手勢是做給誰看的?小結:聾啞人和我們一樣也需要交流,他們聽不到、也說不出來,只好用手勢做手語和別人交流。
三、初步認識手語
你們會做手語嗎?老師做幾個讓你們猜一猜。(教師示范:你、我、他、哭、幫助、叫、什么、愛、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等等)
四、講述故事,有幫助聾啞人的想法
教師配樂《天使的翅膀》講述聾啞人故事,出現小女孩的圖片。
提問:如果你遇到這個小女孩,想不想幫助她?你想怎么幫助她?可她是個聾啞人,聽不到你們說的話,對了,我們可以用手語來和她交流,誰先來?
(幼兒用自己想出的手語動作將自己的話語表達出來)
小結:你們真是有愛心的好孩子,有了你們的幫助,小女孩就不會太傷心了,她得到了大家的幫助,一天天長大起來,她用心學習,終于出現在春節(jié)聯歡晚會上。
提問:她們都是聾啞人,什么都聽不到,但她們卻跳得這么好,她們真棒。
小結:他們得到了許多人的'幫助才有了今天的精彩,他們感謝大家,給大家?guī)砹艘皇缀寐牭氖终Z歌《感恩的心》。
讓我們一起唱一唱,做一做,感謝天下所有的好心人。
活動反思
我們周圍存在很多的弱勢群體,他們需要我們大家的關愛。引導幼兒在活動中去理解關心他人,服務他人,培養(yǎng)幼兒的愛心、責任心;讓殘疾人與我們一起攜手超越殘缺,營造一個完美的世界。讓每一個幼兒都擁有一顆熱愛生活,關愛他人的愛心,是幼兒社會性發(fā)展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當幼兒有了愛家人,愛老師,愛同伴這些情感時,我們更應該引導他們去關愛,去幫助生活中實際存在但又被忽視的弱勢群體,從而讓幼兒的愛更加廣博。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課程來源:
幼兒對很多事情都感興趣,哪怕是在地上揀到一小條紙也能在手中玩上半天,然而,大量的廢紙每天都會出現垃圾箱中,有墊桌子用的報紙、畫報,有手工紙的邊角料,有被幼兒撕下來的圖書,有美工區(qū)活動后用的畫紙等,每天這些廢紙都被到掉。老師要善于發(fā)現幼兒的需要,與其把這些廢紙仍到,還不如再次利用,讓幼兒與這些廢紙相互作用,產生更大的教育價值,從而教育幼兒節(jié)約紙張,從小培養(yǎng)初步的環(huán)保意識。因此,“怎樣讓紙發(fā)出聲音”的課程就生成了。
活動目標:
1、培養(yǎng)幼兒初步探索讓紙發(fā)出聲音的方法。
2、能夠在集體面前大膽表現。
3、初步了解其特性。
4、能在情景中,通過實驗完成對簡單科學現象的探索和認知,樂于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所發(fā)現的結果。
活動準備:
1、畫報、草稿紙、報紙、繪畫紙等。
2、記錄紙和筆。
活動過程:
1、激發(fā)幼兒嘗試操作的興趣。
老師拿著一筐廢紙告訴幼兒:這是老師和幼兒一起收集的各種廢紙。這些廢紙可以干什么用呢?老師拿一張紙,讓紙發(fā)出聲響,吸引幼兒注意力。
老師提出問題:怎樣讓紙發(fā)出聲音?
2、幼兒嘗試操作和紙做游戲
每四名幼兒一組,各組進行比賽,在同一時間完成,看看哪個組做的方法多而且和別的組不一樣。
讓幼兒自己動手來實驗,嘗試用各種方法讓自己手中的紙發(fā)出聲音。每組請一名老師幫助記錄幼兒實驗的結果。
幼兒自己取紙實驗開始,要求記錄老師必須是幼兒做出來的才能記錄。
3、分享實驗結果
聽音樂收記錄紙,在記錄紙上寫上小組名字。提醒幼兒用過的廢紙怎么辦?
展示每組的記錄紙,請每組幼兒上來一兩個演示實驗過程,大家進行驗證。
4、老師小結幼兒驗證的方法。
5、結束:生活中有很多東西會發(fā)聲,小朋友們可以去發(fā)現。帶幼兒在班上或到戶外尋找可以發(fā)聲的東西。
活動反思:
教育活動的'綜合性是幼兒園教育活動發(fā)展的一個趨勢,本次活動融合了科學教育與音樂教學,它們之間的結合有效互補。生動活潑的音樂游戲為幼兒探索提供了一個愉悅的氛圍和安全的心理環(huán)境,使幼兒在科學探索活動中獲得美的享受。感受音樂——節(jié)奏訓練——樂器制作,這三個環(huán)節(jié)促進了幼兒不同能力的發(fā)展,并把活動引向課堂之外的區(qū)域活動,讓孩子能夠真正地得到個別化學習的發(fā)展,將區(qū)域活動和教育活動進行互補,從而達到幼兒自主學習的目的。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8
一、說活動教材
排序,在我們的生活中到處充滿了排序:服裝花紋上的排序、皮包上圖案的排序、飾品排列上的排序、環(huán)境裝飾上的排序、物品包裝上的排序、公園中花草種植的排序……這些有規(guī)律的排序帶給我們生活中的美。孩子們在生活中有意或無意識地會發(fā)現生活中存在一些排序的現象。如:吃飯的碗和盤子周邊的漂亮的花邊;裙子袖口和裙邊的花邊;衛(wèi)生間瓷磚排列的圖案……而我們教師正是孩子發(fā)現、運用和創(chuàng)造這種有規(guī)律的美的引導者。
幼兒學習排序可以為幼兒建立初淺的數學概念做好準備。幼兒學習排序,可以按物體量的差異排序,也可以按物體的某一特征或者規(guī)律排列順序。大班幼兒已經積累和建立了有關物體在顏色、形體和數量等特征差異排序的數學經驗,可以更進一步地學習按照物體量的差異和數量的不同進行10以內正逆排序,初步體驗序列之間的傳遞性、雙重性和可逆性的關系。新《綱要》提出“在幼兒的生活中進行數學的學習”,讓幼兒在生活中學數學、玩數學、用數學,教師引導幼兒在游戲和玩樂中初步接受和學習有規(guī)律的排序,并鼓勵幼兒將之應用于生活。
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學習能力,并結合《綱要》精神,我為幼兒選擇的教學活動為“按物體的特定規(guī)律排序”,并設定在大班第二學期進行。
二、說活動目標
1、活動目標
。1)鼓勵幼兒在動手操作的活動中,比較發(fā)現物體排列的傳遞性、可逆性,并進行大膽自主的排序活動。
。2)增強幼兒對排序操作活動的興趣,逐步發(fā)展幼兒的思維、觀察、比較和初步的判斷推理能力。
2、重點:鼓勵幼兒在動手操作的活動中,比較發(fā)現物體排列的傳遞性、可逆性,并進行大膽自主的排序活動。
3、難點:引導幼兒發(fā)現遞增遞減的排序規(guī)律,并學習排序。
分析:目標(1)為認知目標,重在鼓勵幼兒在動手操作的活動中,比較,發(fā)現物體排列的傳遞性、可逆性,并進行大膽自主的排序活動。其中發(fā)現和學習物體遞增遞減的排序規(guī)律是本次活動的新知識點,也是難點部分。
目標(2)是能力和情感目標,通過各種形象有趣的排序活動的操作,對幼兒進行排序學習,重在激發(fā)幼兒對排序活動的興趣,掌握排序操作的方法,發(fā)展幼兒的排序能力。
三、說活動準備
1、幼兒經驗準備:已經有按照物體某一特征規(guī)律進行排序的經驗:如按照物體的顏色規(guī)律的排序、長短規(guī)律、寬窄規(guī)律、高矮規(guī)律的排序等等。
2、環(huán)境材料創(chuàng)設準備:新家藍圖,幼兒分組操作材料:鋪地磚(藍白泡沫毯)、串彩鏈(長短寬窄顏色不同的長條手工紙)、圍圍墻(四種顏色的炮彈玩具)、種樹(高矮品種不同的樹)遞增遞減排序示范卡片三張、雪花片、黑白序列的排序圖樣、黑白方塊若干。
四、說活動過程
活動環(huán)節(jié)
環(huán)節(jié)一:教師出示新家的藍圖,提出今天活動的要求。
(解決問題、達成目標:此環(huán)節(jié)起到引題并激起幼兒學習興趣的作用。)
環(huán) 節(jié)二:教師介紹裝修的材料,提出裝修的要求。幼兒自主探索物體簡單的排序規(guī)律,進行分組操作。
鋪地磚:按照藍白顏色變化規(guī)律排序。
圍圍墻:按照炮彈顏色及節(jié)數規(guī)律排序。
做彩鏈:根據紙條長短、寬窄、顏色的不同有規(guī)律串彩鏈。
種樹:按照樹的形狀、高矮不同規(guī)律排序。
。ń鉀Q問題、達成目標:在這一過程中,訓練幼兒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不同層次的幼兒可以選擇不同活動材料進行操作,便于分層指導、因材施教。在幼兒的自主操作、同伴間的探索交流和師生的共同小結的活動中,重點目標的第一層次得以解決。)
環(huán)節(jié)三:出示三張遞增、遞減規(guī)律排序的卡片,(卡片1:蝴蝶不變,小花逐一增多;卡片2:蝴蝶不變,小花逐一減少;卡片3:蝴蝶逐一減少,小花逐一增多)。幼兒通過觀察、比較,發(fā)現圖形遞增、遞減排序的規(guī)律。然后幼兒用不同色彩的雪花片,學習按物體數量的遞增和遞減的規(guī)律排序。解決問題、達成目標:在這一過程中,通過觀察、比較、發(fā)現、操作等方法解決了重難點目標,這是對幼兒進行初步判斷、推理能力的訓練。
環(huán)節(jié)四:欣賞黑白序列,教師出示黑白序列,讓幼兒觀察尋找序列中黑白兩色是以幾個為一組進行排列,知道黑白兩色也可組成許許多多有趣的序列。鼓勵幼兒設計運用已有的排序知識設計一條“黑白配”小毛巾。幼兒介紹自己設計的“黑白配”小毛巾,說明排序規(guī)律。
解決問題、達成目標:這一環(huán)節(jié)通過欣賞、觀察分析、和設計表述等方法,使活動的重難點目標得以突破提升。
活動延伸:
觀察家里、大自然中具有規(guī)律的排序現象,讓幼兒互相交流。讓幼兒帶著問題觀察生活,將所學到的數學知識滲透到生活情景之中并進行再運用,有利于培養(yǎng)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促進其創(chuàng)造能力的發(fā)展。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9
設計思路:
針對我園開展的"爭做好孩子"評比活動,培養(yǎng)孩子們良好的品德,我挑選了這首歌作為對孩子的一個鼓勵和帶動,以激發(fā)孩子們的自信心和爭當好孩子的愿望。
活動目標:
1、能聽辨出音樂的風格,愿意大膽講述自己對音樂的感覺。
2、通過肢體動作,嘗試不同的節(jié)奏,加強身體協(xié)調能力。
3、學會律動基本動作,體驗集體律動的快樂和大膽表現自己。
活動準備:
進場音樂準備:我是勇敢小兵兵;
歌曲準備:我真的很不錯;
活動過程:
1、進場:聽音樂"我是勇敢小兵兵",隨老師律動進場。
2、談話導入:
。1)教師采用問答的方式,與幼兒交流受到表揚時的心情,以及提問幼兒在什么樣的情況下可以得到表揚?表揚方式有哪些?
。2)引出音樂聽賞:用老師在歌曲里表揚自己的方式吸引孩子;
3、播放音樂,讓幼兒感受音樂:
。1)讓幼兒聽聽歌曲所表達的心情是怎么樣的?聽了這首歌曲感覺怎么樣?(自信、快樂的),引出歌名:我真的很不錯;
。2)再次聽賞,教師通過拍掌或其它肢體動作來帶動幼兒表現音樂的節(jié)奏;
提問:"小朋友,剛剛的歌曲里除了說我真的很不錯,還說了什么呢?"(幼兒答)教師幫助引導幼兒好歌詞的順序。
4、律動學習:
。1)教師隨音樂示范表演律動一次;
。2)通過鼓勵激發(fā)孩子學習律動的興趣;
。3)老師放慢速度邊分句示范,引導幼兒觀察,讓幼兒表達歌詞部分內容的同時注意語言節(jié)奏和基本動作的順序。
(4)邊哼邊唱邊配語言節(jié)奏,跟老師一起學會律動的每個動作。(注意:擴指、旁按手、擺臂、小碎步、旁出腿勾腳……)
。5)幼兒初步跟跳,鼓勵幼兒主動參與;
5、游戲:我真的'很不錯(鞏固)
(1)將幼兒分成兩隊面對面,請兩個小隊長,老師放一小節(jié)音樂,幼兒聽音樂回憶動作,隊長看看哪隊幼兒反應最快,請先舉手的小隊表演,另一隊觀察他們的動作是否正確。
。2)游戲結束,幼兒隨音樂再集體表演一次;
。3)引導幼兒創(chuàng)編不一樣的表揚自己的動作(即歌曲第一小節(jié)動作創(chuàng)編),并表演給小伙伴看,大家相互學習;
6、活動結束:
圍成小圓圈,鼓勵幼兒邀請我們的聽課老師參與圈內互動,將創(chuàng)編出的新的表揚自己的方式換入歌曲第一小節(jié),隨音樂邊唱邊跳,音樂第三段時隨老師離場,活動結束。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喜歡聽音樂做動作。
2、感受一字一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蘋果實物一個、音樂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一)以直觀的實物引入,激發(fā)幼兒的興趣。
提問:
(1)今天有一個水果寶寶要和我們小朋友一起學本領,請你們猜猜它是誰?
。2)它長什么樣子?
。3)你們喜歡吃蘋果嗎?
。4)吃的`時候要先去做一件重要的事情,是什么事情呢?
。5)如果小手沒有洗干凈蘋果寶寶回對你說什么?
。
我是一個的大蘋果,小朋友們都愛我,請你先去洗洗手,要是手臟別碰我。
(二)通過聽一聽的形式感受樂曲旋律和歌詞內容
。1)錄音機寶寶也有一個大蘋果,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和老師的是不是一樣,聽的時候可以拍拍手。
(2)你聽到了什么?
:原來是一樣的。
(3)再來拍拍手聽一次(老師配動作)
。ㄈ┮龑в變和ㄟ^動一動、比一比學習動作
。1)教師"一字一動"的示范同時講解要領,幼兒隨即模仿。
。2)重點強調"一字一動"。
。3)跟著錄音機集體動一動。
。4)角色扮演式隨錄音機做動作,與同伴交流自己做的感受。
3、師 :蘋果寶寶今天很開心和你們認識,還和大家一起學了很好看的動作,現在有點累了,那我們請它回去休息一下,好嗎?
【幼兒園大班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大班的教案12-28
幼兒園大班教案06-14
幼兒園大班教案10-10
幼兒園大班教案10-10
幼兒園大班教案10-07
幼兒園大班教案10-07
幼兒園大班教案10-18
幼兒園大班教案10-31
幼兒園大班教案10-31
幼兒園大班教案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