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7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設計思路:《山谷回聲真好聽》是小學二年級下的音樂教材。因為是回聲,所以歌詞中反復的部分較多,部分旋律對大班孩子有一定的難度。如何激發(fā)孩子的學唱興趣?在活動中以 “回聲游戲”貫穿整個活動,在一遍遍傾聽、感受、游戲中輕松學唱歌曲。
活動目標:
1、學唱歌曲,體驗與同伴合作對唱的快樂。
2、能用聲音的強弱變化表現(xiàn)歌曲中的“原聲”和“回聲”。
活動準備:
1、孩子已有回聲的'經(jīng)驗2、圖譜
活動過程:
1、導入
師:今天老師要和你們玩“回聲”的游戲。你們知道哪些有關回聲的事情?
師幼回聲游戲。
2、理解歌詞和旋律
師:有一群小朋友在玩回聲游戲呢!聽一聽,他們在哪里玩呢?
。1)清唱第一遍
提問:小朋友們在哪里玩回聲游戲?(出示圖譜)
。2)鋼琴伴奏第二遍
提問:小朋友在向誰問好?(出示圖譜)
師幼回聲的游戲。
。3)音樂伴奏第三遍
提問:山谷里還有其他回聲,你們聽出來了嗎?(根據(jù)孩子回答出示圖譜)
這個回聲出現(xiàn)了幾次?這兩個回聲一樣嗎?會有什么變化?
師幼回聲的游戲。
(4)音樂伴奏第四遍
提問:最后一句“樂得我們哈哈哈哈笑”和前面的原聲一樣嗎?有什么不一樣?
師幼練習。
3、學唱歌曲
師:山谷里有這么多回聲呀!我們一起來玩回聲的游戲。(完整出現(xiàn)圖譜)
角色扮演
4、延伸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體驗人和動物相處的和諧氛圍,感受歌曲幽默和活潑的情趣
能根據(jù)歌曲內容,選擇合適的動作,大膽演唱歌曲
學會歌曲,初步掌握歌曲的節(jié)奏、間奏和說白
練習10以內數(shù)的加減
重點難點
重點:積極主動地演唱歌曲和表演游戲,體驗人和動物相處的和諧氛圍
難點:掌握歌曲中的間奏和說白
活動準備
經(jīng)驗準備:學習10以內數(shù)的加減,認識狗熊
物質準備:操作教具一套(大樹一棵,黑狗熊一只,計算卡片若干);黑狗熊頭飾一個
教學過程
一、聽《黑狗熊》的樂曲,學做狗熊律動進活動室。
二、發(fā)聲練習《狗熊,狗熊在哪里》
1.“狗熊家門關著,我們一起來敲敲門”,練習歌曲中的節(jié)奏型。
2.“我們來叫一叫,狗熊在哪里”,幼兒根據(jù)教師的`旋律配上歌詞,進行發(fā)聲練習,音量從輕到響亮。 (幫助幼兒打開喉腔,訓練幼兒對聲音的控制能力)
三、學習唱歌表演《黑狗熊》
1.教師出示圖片,邊演唱邊根據(jù)演唱內容演示“黑狗熊”教具。
提問:①“為什么會有人笑狗熊?”②“這幾道題應該怎么做?”(要求有節(jié)奏回答。)
2.教師演唱歌曲第二遍。請幼兒用語言和動作告訴教師歌曲的內容,根據(jù)幼兒的回答,教師組織幼兒集體學唱歌曲,肯定幼兒編的動作。
3.幼兒和教師一起完整演唱兩遍,鼓勵幼兒大膽表現(xiàn)。
4.引導幼兒根據(jù)情節(jié)變化,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兩遍。
四、游戲《黑狗熊找老師》
1.教師講解游戲規(guī)則:狗熊聽到你們也在笑它,有些生氣,說想讓你們也來做算術,在唱好一遍歌后,停住不動,誰動了,就讓他做一道算術題。做對了就和他交朋友,當狗熊的小老師,做錯了可不能再笑他咯!
2.幼兒集體游戲兩遍,教師及時表揚鼓勵幼兒。
3.男女分組游戲兩遍,教師小結。
五、聽音樂做狗熊律動出活動室。
延伸活動
在表演區(qū)中放置一些數(shù)學卡片、頭飾,讓幼兒自由地進行小組游戲。
活動評析
一、設計意圖
“黑狗熊”這首歌,歌詞趣味盎然、富有情節(jié)性,曲中所描繪的黑狗熊笨拙而可愛,深得孩子們的喜歡;樂曲節(jié)奏感強,適合大班幼兒表現(xiàn);歌詞中還涉及加減運算的內容能激發(fā)幼兒的運算愿望,鼓勵幼兒積極動腦、認真學習知識。教學中運用情境性語言,把整個活動串成一個具有有趣情節(jié)的故事,使幼兒成為故事中的角色,和歌中的黑狗熊親密接觸,引導幼兒自然地從一個環(huán)節(jié)進入下一個環(huán)節(jié)(去狗熊家――尋找狗熊――狗熊做算術――狗熊找老師)。使幼兒身臨其境,有直觀的形象可以把握,有濃烈的情緒可以感受,有有趣的游戲可以投入。
二、效果分析
在發(fā)聲練習中以狗熊家門關著為由,引導幼兒有節(jié)奏的敲門、呼喚,使幼兒自然地掌握了歌曲中說白的節(jié)奏和樂曲的主要節(jié)奏型,還讓幼兒用歌聲呼喚狗熊,使幼兒自然熟悉歌曲旋律,激發(fā)了幼兒想見狗熊的強烈愿望。學習歌曲的過程也成了幼兒熟悉狗熊、和狗熊交往的過程。幼兒創(chuàng)造性地表現(xiàn)了狗熊的可愛形象,樂此不疲地學著狗熊的各種動作:學著狗熊胖墩墩的樣子,學著狗熊爬樹的樣子,學著狗熊做算術的樣子……在游戲環(huán)節(jié)中,自編的游戲增加了唱歌表演的趣味性,使幼兒更主動地學習,通過游戲,幼兒已和狗熊成為好朋友,大家一起練習運算,互相提高。本次活動,幼兒不僅很好地學唱了歌曲,而且加深了愛動物的情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的:
1.繼續(xù)鞏固幼兒對側面人的畫法,使幼兒合理布局畫面。
2.教育幼兒愛護自己的作品。
3.培養(yǎng)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4.鼓勵幼兒與同伴合作繪畫,體驗合作繪畫的樂趣。
5.體驗運用不同方式與同伴合作作畫的樂趣。
活動準備:
范畫一幅
活動過程:
1.由歌曲《滿天星》引出課題。讓幼兒將整首歌曲完整的唱一次。
2.老師讓幼兒閉著眼睛想一想天上的星星、月亮是怎樣的?
3.啟發(fā)幼兒思考應該如何把自己看星星的場面畫出來。
4.老師出示范畫,讓幼兒自己總結繪畫的方法和畫面布局。
5.老師示范繪畫步驟:先在作業(yè)紙的一端畫側面的娃娃,再在天空上畫出許多的星星和一個月亮,最后涂上顏色。
6.指導幼兒作畫,要求幼兒合理布局畫面。
7.同幼兒一起評價自己的作品。
8.幼兒進行游戲《摘星星》
活動反思:
《數(shù)星星的孩子》是小學語文第四冊的一篇文章。這—單元的課文一般都是介紹一些自然科學常識的。《數(shù)星星的`孩子》雖然也提到有關這方面的知識,但我認為更確切地說這是一篇寫人的文章,而且又是寫小孩子的,對學生來說確確實實是一篇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加強思想品德教育的好教材。我們知道,寫人的文章一般通過言行來表現(xiàn)人物的品質。這篇文章也不例外。第—節(jié)寫張衡怎樣數(shù)星星,通過對張衡數(shù)星星的樣子及具體如何去數(shù)來反映張衡的認真態(tài)度。第二節(jié)通過奶奶認為張衡“傻”從側面來反映張衡的刻苦。第三節(jié)通過張衡說:“能看得見,就能數(shù)得清,星星是在動,可不是亂動”來反映張衡觀察的仔細及決心。第四節(jié)通過爺爺?shù)脑拋砀嬖V張衡北斗星總是繞著北極星轉。這跟第五節(jié)張衡幾次起來看星星又有直接的關系,第六節(jié)是對全文的概括,由此可以看出,全文實際上都是通過言行來表現(xiàn)張衡刻苦鉆研、認真思考的品質的。
值得一提的是,教材中有許多值得深究的地方。如“晚上,滿天的星星像無數(shù)珍珠撤在碧玉盤里!痹S多人習慣地認為這句話寫出了星星的美,引起小張衡極大的興趣,這當然不錯。但我認為僅僅這樣理解還不夠,還沒有真正體會作者的意圖,還沒有真正理解作者寫這句話的匠心所在。那就是通過“無數(shù)、滿天、撤”等詞從另一個角度反映星星之多,星星的一閃一閃,星星分布的不規(guī)則。這給張衡數(shù)星星帶來的困難是可想而知的,這為表現(xiàn)人物形象埋下了很好的伏筆。憑著對教材的理解,再從低年級學生的認識水平和思維能力考慮,我認為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學會生字,通過有感情的朗讀體會張衡小時候如何喜歡、認真、刻苦地觀察星星,難點是比喻句的理解。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設計思路時,我從概括到具體,從最后一段著手,先展示結果,再推導原因,既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使課堂教學有起有伏。
根據(jù)大綱的要求及本年級教材、學生的特點,我確定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是:1.學會7個生字,理解有關詞語;2.讀懂1、6兩節(jié)課文,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發(fā)展學生的智力,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為了達到上述教學目的,在教學時,我就緊緊圍繞著“以識字為基礎,訓練為主線,培養(yǎng)能力為目標”而步步展開。
小百科:星星,是漢語詞語,拼音xīngxing,基本解釋為夜晚天空中閃爍發(fā)光的天體。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設計意圖:
在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幼兒對媽媽的情感和依戀遠超過對爸爸的情感,就像我們大班的楊旗,每天早上爸爸送她上幼兒園都要走十多里的山路,每天兩個來回需要的不僅是體力還有毅力以及對孩子的愛,有一天我無意中問道:“楊旗,你是喜歡爸爸還是媽媽?”楊旗竟然說喜歡媽媽,不喜歡爸爸,驚訝的同時我在思考:父親中有不少人的教育態(tài)度不夠正確或因工作忙碌忽視了對幼兒的關心,于是我就想滲透了一些關于爸爸的活動,引導幼兒開始更多的關注爸爸,知道了許多爸爸的本領,了解爸爸的工作,所以我就預設了此活動讓幼兒更全面地關注自己的爸爸職業(yè),進而對爸爸產(chǎn)生敬仰、熱愛、崇拜等情感。
活動目標:
1、情感目標:理解爸爸工作的辛苦,樂意大膽表達對爸爸的愛。
2、認知目標:幼兒萌發(fā)了解不同行業(yè)的愿望,知道部分行業(yè)的職業(yè)特點。
3、能力目標:愿意用簡短的語句介紹自己的爸爸,能向同伴介紹爸爸的職業(yè)。
經(jīng)驗準備:
事先請幼兒觀察自己爸爸的日常生活,了解爸爸的職業(yè)。
物質準備:
爸爸的照片
課件準備:
mp3《我的好爸爸》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今天來了許多客人老師,我們一起為他們唱支歌吧(提前做好安排唱《世上只有媽媽好》),剛才大家唱到世上只有媽媽好,其實爸爸好不好?你喜不喜歡他?
二、介紹自己的爸爸
1、通過提問引出談話話題!拔覀兠恳粋人都有一個爸爸,每個人的爸爸都不一樣。今天我們請小朋友來說說你們的爸爸是什么樣子的?他的職業(yè)是什么?”
2、拿出爸爸的'照片,引導幼兒在小組內圍繞“我的爸爸”自由交談。
3、指名幾個幼兒向大家介紹爸爸。(可以是爸爸的名字、年齡、工作、愛好、外貌或者性格等等.在孩子介紹完畢后要鼓勵說的清楚的孩子,注意培養(yǎng)孩子聽說能力)。
三、了解爸爸的工作
1、剛才有不少孩子介紹了爸爸的工作,下面我看看我們班有哪些孩子的爸爸在外務工。了解一下他們在外都干什么工作。如果有在煤窯挖煤的爸爸,可以展示一塊黑煤給孩子看看,想想爸爸每天都和這黑漆漆的煤炭打交道臟不累不?我聽有個叫小胖的孩子說:爸爸總是在外面打工也不管我,有時他給我打電話我都不想理他。你們認為小胖這樣說對不對?為什么?
2、介紹幾位特殊家庭的爸爸(吳自政、李鑫這倆孩子只有爸爸沒有媽媽,他們日常既當?shù)之攱專媸遣蝗菀,希望他們倆能多多的體諒爸爸,做一個乖孩子。)
四、激發(fā)情感
通過你們的介紹我發(fā)現(xiàn)啊你們爸爸的本領都很大的,每天上班很辛苦的,那你愛不愛他。磕銥榘职肿鲞^什么事來表現(xiàn)你很愛他的呢?你可以和周圍的朋友商量一下可以為爸爸做些什么事讓爸爸高興。(抱抱、親親、給爸爸倒水,捶背也可以給在外打工的爸爸打電話等)。
五、延伸活動:
學唱歌曲《好爸爸壞爸爸》。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目標預設:
1、感受故事我和我的外婆之間溫馨的情感交流.
2、找一找故事中有哪些長長的線并用句式長長的線說出來.
3、幼兒學會關愛長輩.
4、學習打電話的禮貌用語.
教學重難點:
重點:感受故事我和我的外婆之間溫馨的情感交流.
難點:找一找故事中有哪些長長的線并用句式長長的線說出來.
教法學法:
談話、角色表演
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
提問:
1、小朋友家里都有哪些人呀?
2、如果想外婆了該怎么辦?
二、講述故事《我和我的外婆》
1、教師和幼兒共同講述故事《我和我的外婆》
2、幼兒仔細觀察畫面、認真傾聽.
三、和幼兒討論故事《我和我的外婆》之間溫馨的情感交流.
1、故事中有哪些人?〔我、外婆〕強調故事名字,幼兒說一次.
2、外婆愛不愛小女孩〔打電話、圍巾〕,小女孩愛不愛外婆?你是怎么知道的?〔去看外婆,送了一幅畫〕幼兒觀察小女孩的畫顏色像什么?
3、教師解說陽光線,讓幼兒感受外婆的`溫暖.
4、你的外婆愛你嗎?怎么愛的?你愛外婆嗎?怎么愛的?引導幼兒關心老人〔打電話、去看她〕
四、找一找故事中長長的線和生活長長的線.
1、教師和幼兒一起找,并讓幼兒句式長長的線完整的說出來.〔外婆和我之間有一條隱形的線〕
2、生活中的線〔電線、縫衣服的線、鞋帶〕
五、角色表演
1、你會打電話嗎?如果給外婆打電話我們要給外婆說什么?教師引導:你好!謝謝!再見!
2、教師扮演外婆,請小朋友和老師表演并用禮貌用語.
六、結束
1、鼓勵幼兒回家給外婆打電話.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活動設計背景
讓孩子們了解自己的成長過程,體驗成長的快樂。在自己的成長過程中,每個人都有許多的夢想,讓孩子們知道,應該怎么做才能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
活動目標
認知:讓幼兒知道,他們小的時候是什么樣子的。
情意:讓幼兒了解故事故事主要角色的心愿。
技能:鍛煉幼兒有完整的語句講述自己成長的心愿。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了解幼兒的成長歷程。
難點:鍛煉幼兒用完整的語言講述自己長大后的心愿。
活動準備
各種人物圖片,多媒體課件
活動過程
一 、引導幼兒觀察圖片,通過游戲的方式,了解人的成長過程。
1師:今天老師和小朋友做一個游戲,請你們看看這里有幾幅圖?在圖片里藏著什么秘密,請你們找出來。
2幼兒共同找出寶寶成長圖(嬰兒——幼兒——小學生)
師:原來我們每個人都是從小到大慢慢成長起來的。
二、觀看多媒體課件,在邊看邊猜邊講的過程,了解主要角色的心愿。
1、出示人物圖片:明明和東東他們在一起討論長大以后做什么?(出示文字)
2、出示圖一:(猜測蒲公英的心愿)幼兒觀察討論
3、出示圖二:(猜測小魚的心愿)明明和東東來到了哪里?遇到誰?他們說了什么?
4、出示圖三:他們想用蠟筆做什么?
5、出示圖四五:( 分別講述明明和東東的心愿)
明明用綠色涂了什么,他為什么要圖出一片綠色他的`心愿是什么?東東用藍色涂出了什么?(幼兒講述)東東長大后做什么?
6、圖六:引發(fā)幼兒講述:小朋友你們長大后做什么?
三、鼓勵幼兒大膽講述自己長大后的愿望。(幼兒能用完整的語言講述自己長大后的愿望)
師:誰愿意來告訴我們,你長大想做什么?
師:每個小朋友都有許多美好的愿望,相信長大后你們都能實現(xiàn),成為一名醫(yī)生、畫家、飛行員等等。
四、延伸活動,幼兒繪畫自己的心愿。
師:讓幼兒畫畫,講講自己長大后的愿望。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猜測性的提問,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及主要情節(jié)。
2、學習詞:踩、踢、撞;短句:對不起,沒關系。
3、教育幼兒要有禮貌,能與同伴合作游戲。
4、能分析故事情節(jié),培養(yǎng)想象力。
5、遵守游戲規(guī)則,體驗與同伴合作游戲及控制性活動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大象、小兔、小狗、松鼠貼絨各一,毽子貼絨4 個,樹林背景圖一幅。
2、紙毽子若干(幼兒人數(shù)的一半)
活動過程:
一、 導入部分:
小朋友,你們喜歡玩游戲嗎?你們玩過什么游戲?
二、 新學部分:
1、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觀察,提問:圖上有誰?小動物們來到了什么地方?它們會在樹林里干什么?
2、小動物們提出玩什么游戲呢,大家都同意嗎?在樹林里玩太危險的游戲會怎么樣?它們最后決定玩什么?(出示毽子)
3、小動物是怎樣踢毽子的?踢毽子時發(fā)生了什么事?它們是怎樣做的.還說了什么?(學詞及短句)
4、大家在一起玩時,小動物們的心情是怎么樣的?
5、教師運用圖片完整地講述故事一遍。
三、 延伸部分:
1、請你們試試,可以用身體的哪個部位來踢毽子?
2、在人多毽子少的時候怎么樣才能讓大家都能玩踢毽子呢?
四、 結束部分: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你不小心踩到別人或讓同伴受傷了,你會怎么做?
教學反思:
這節(jié)教學活動幼兒比較感興趣,因為愛玩游戲是孩子的天性。在運用觀察性提問時,幼兒很快就能說出動物的名稱、地點和它們怎樣玩踢毽子,并用了猜測性的提問讓孩子們說說小動物會在樹林里干什么,小朋友都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答案各不相同。他們從故事里知道了不能玩危險的游戲;不小心碰撞了別人要道歉;同時我還讓幼兒嘗試一下踢毽子,做到了動靜結合,幼兒能較好理解故事的內容,達到了活動的目標。
小百科:毽子,又稱毽球,古稱拋足戲具,用雞毛插在圓形的底座上制成的游戲器具。作為一種古老的傳統(tǒng)民俗體育活動之一,毽子起源于漢代,古代蹴鞠發(fā)展而來。盛行于南北朝和隋唐,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作為簡便易行的健身活動。深受青少年兒童的喜愛,尤其是少年女子。
【幼兒園大班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大班的教案12-28
幼兒園大班教案06-14
幼兒園大班教案10-06
幼兒園大班教案10-14
幼兒園大班教案10-14
幼兒園大班教案10-09
幼兒園大班教案10-10
幼兒園大班教案10-10
幼兒園大班教案10-18
幼兒園大班教案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