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入口免费视频_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99_波多野结衣国产一区二区三区_农村妇女色又黄一级真人片卡

幼兒園中班數(shù)學教案

時間:2024-11-05 01:11:56 幼兒教案 我要投稿

【熱門】幼兒園中班數(shù)學教案范文匯編9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jīng)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中班數(shù)學教案9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熱門】幼兒園中班數(shù)學教案范文匯編9篇

幼兒園中班數(shù)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不受粗細的干擾,按照物體的長短排序。

  2、激發(fā)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體會數(shù)學活動的樂趣。

  3、有興趣參加數(shù)學活動。

  4、培養(yǎng)幼兒邊操作邊講述的習慣。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

  比較長短差別明顯的5個物體,按從長到短活從短到長的順序排列。

  活動難點:

  能大膽描述自己的排列順序。

  活動準備:

  1、長短不同的4個紙條.

  2、長頸鹿爸爸、媽媽、哥哥、妹妹和自己的圖片。

  3、數(shù)學幼兒用書、水彩筆。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復習比較長短并排序

  1、將幼兒分成9組,每組幼兒發(fā)一組長短不同的紙條。

  師:請小朋友看一看桌上的彩色紙條,比一比誰最長,再找出最短的,和比較長的。

  幼兒自由操作。

  2、鼓勵幼兒自由探索

  師:找出來以后請小朋友為這三根紙條排序,怎么樣才能讓這三根紙條整整齊齊的排好隊呢?

  幼兒自由操作,引導幼兒描述排序的順序:從長到短或從短到長。

  3、在增添一張紙條,引導幼兒再次排序。

  師:現(xiàn)在小朋友手上又多了一張紙條,請小朋友看看它應該怎么加入這個隊當中呢?

  幼兒自由操作,教師巡視、指導并給與評論。

  二、教師設置情景導入活動,激發(fā)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1、師:冬天來了,長頸鹿媽媽給長頸鹿爸爸、哥哥、妹妹和自己一人買了一條圍巾。小朋友,請你們猜一猜,這5條圍巾分別應該給誰呢?

  教師引導幼兒比較長頸鹿一家脖子的長短,并按脖子的`長短進行排序。再次基礎引導幼兒比較圍巾的長短,將圍巾按長短排序,為長頸鹿一家選擇合適的圍巾。

  2、教師指導幼兒完成幼兒用書內容。將長頸鹿的圍巾按照從長到短的順序分別圖上紅色、藍色、黃色、綠色、紫色。

  活動反思:

  今天是本學期的家長開放日,考慮到務必要照顧到每一個幼兒,所以我選擇了幼兒喜歡的數(shù)學活動——《按長短排序》來做今天的活動內容。因為本次活動有幼兒操作環(huán)節(jié),也會用到幼兒用書;顒右婚_始,我首先給每組幼兒發(fā)放了三張不用顏色不同長短的紙條,讓幼兒先觀察這幾張紙條有什么不同,幼兒很快就觀察出來了。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優(yōu)點是照顧到了每一個幼兒,幼兒都能近距離的看到排序的過程。缺點是準備的紙條不夠,有一組幼兒差一張紙條。那么在以后的學具準備過程中一定要細心,差一張就是這次活動的缺陷。第二個環(huán)節(jié),請長頸鹿的一家來參加我們的活動,長頸鹿一家的圖卡做的特別生動,所以小朋友一看就特別感興趣,一眼就能分清誰是爸爸、誰是媽媽、誰是哥哥、誰是妹妹。也能分清他們的高矮程度,知道最長的圍巾應該給爸爸、第二長圍巾應該給媽媽、第三長圍巾應該給哥哥……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請幼兒給長頸鹿一家的圍巾涂色,在涂前兩條圍巾的顏色時,小朋友還能分清誰長誰短,還剩三條的時候,就感覺小朋友有點模糊了,不知道接下來該排那一條了,這時候我就讓小朋友將涂過顏色的兩條圍巾用手遮住,然后在不受干擾的情況下再來看一看。小朋友一下就看出來了,知道哪一條才是應該排在第三的,接下來我就用同樣的辦法,讓幼兒找出了排在第四的和第五的,分別涂上了綠色和橙色。大部分幼兒都涂得很好,只有極少數(shù)動作慢的小朋友沒有涂完?傊诒敬位顒又杏變憾己芘浜,積極性也比較高,在幼兒分組操作時,看到了幼兒的個體差異,在對于接受慢的幼兒給予了及時的支持和幫助,在今后的教學活動中,也要注重幼兒個體差異,并實施重點關注。在準備教具的時候也要吸取這次活動的經(jīng)驗,認真準備、仔細檢查。避免在以后的教學活動過程中再出現(xiàn)類似的問題。

幼兒園中班數(shù)學教案 篇2

  目標:

  1、在動物過冬的情景中,通過看圖片找式題,理解圖意,讓幼兒初步理解5以內加法實際意義。

  2、認識“+”號、“=”號,會正確認讀。

  3、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理解、分析、判斷能力。

  準備:

  1、動物過冬背景圖。

  2、蛇、烏龜、青蛙、狗熊、螞蟻、松鼠、貓、狗、兔、狐貍分別為2―5個。

  3、5以內加法式題卡若干。

  過程:

  一、冬天到了,小朋友都感到冷了,你們會怎么樣?動物到冬天它們怎樣過冬?

  1、有的動物躲在樹洞里、泥土里睡覺,等到明年春天來了,才醒過來,這是冬眠動物。

  2、有的動物在秋天就開始貯藏糧食,冬天到了,它就躲在自己家里,可以不用跑出來找食物。

  3、還有的動物不怕冷,換了皮毛照樣出來活動,你們知道它們是誰?

  二、尋找過冬的動物:

  1、泥土里誰在過冬?(蛇)這里有幾條怎樣的蛇?(一大一小)一共有2條蛇在泥土里睡覺,老師找式題:1+1=2講解題意與圖片相結合。

  2、打開動物的家,請幼兒根據(jù)圖片情景找式題,并能表達式題的意思。

  3、各小組根據(jù)圖意找出相對應的`加法式題,并說說圖意。

  三、認識“+”號、“=”號:

  1、10道題都找到了,這些題目什么地方都是一樣的呢?

  2、認識“+”是加號,在題目中念“加上”;“=”是等號,在題目中念“等于”。

  3、幼兒正確認讀5以內加法(結合圖片)。

  4、今天看了動物過冬,也用加法計算了過冬的動物,除了這些過冬的方法,還有其它過冬方法嗎?還有哪些動物也象松鼠那樣貯藏糧食?

幼兒園中班數(shù)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嘗試將6以內的物體按數(shù)量歸類,并用數(shù)字表示物體的數(shù)量。

  2、繼續(xù)學習正確目測6以內的數(shù)群。

  3、樂意主動的講述自己的操作過程和結果。

  活動準備:

  1、教具:分類底版,6以內的實物卡片,相應數(shù)量的數(shù)卡

  2、學具:超市售貨員(分類底版,6以內的各種實物卡片,相應數(shù)(點)卡等),給一樣多的發(fā)花(不同排列形式的實物操作卡,雪花片),一樣多的放一起

  活動過程:

  1、游戲導入,了解游戲玩法。

 。1)出示分層式分類底版,各種球類實物卡。

  教師:超市里有許多的球,讓我們看看有哪些球呢?它們各是幾個?你是怎么看出來的?

  引導幼兒用目測的方法數(shù)數(shù),并能說一說自己數(shù)的'方法。

  (2)師幼共同討論整理“分層貨架”的規(guī)則:一樣多的球放在一起

 。3)幼兒示范分球,師幼共同讀一讀,檢查分得對不對。

 。4)出示3—5的數(shù)卡。

  教師:誰愿意來幫助球兒們找到運貨的小推車呢?

  幼兒討論得出:每層貨架上放的球兒數(shù)量是幾,就擺上數(shù)字幾的卡片,把數(shù)卡放在每層貨架的最后空格處。

  2、小組操作活動。

 。1)介紹各組活動(有重點的介紹“超市售貨員”的規(guī)則)

 。2)小組活動與規(guī)則。

  第一、二組:超市售貨員(能將6以內的等量實物放在一起,并為各底版空格處擺上相應的數(shù)(點)卡)

  第三、四組:給一樣多的發(fā)花(能用目測的方法進行6以內實物的等量判斷)

  第五、六組:一樣多的放一起(能用目測接數(shù)的方法快速辨認實物卡上的數(shù)量)

 。3)教師重點觀察指導“超市售貨員”的活動。

  3、活動評價。

幼兒園中班數(shù)學教案 篇4

  預設目標:

 。、引導幼兒學習掌握4以內數(shù)的形成。

 。、能正確認讀數(shù)字1、2、3、4。

 。、初步培養(yǎng)觀察、比較和反應能力。

 。础⒁l(fā)幼兒學習的興趣。

  動準備:教師幼兒每人一套1~4的數(shù)字卡,四個指偶;1~4的圓點卡片每人一套.

  活動過程:

 。薄⒁鹋d趣,導入課題:出示指偶,引起興趣。

 。、有具體形象到抽象訓練:讓幼兒操作指偶,復習4以內數(shù)的形成,正確認讀數(shù)字1、2、3、4。

  a、讓幼兒出示1個指偶,啟發(fā)幼兒說出1個指偶的數(shù)量用數(shù)字"1"來表示,老師出示數(shù)字"1",讓幼兒說出像什么并認讀。

  b、提問幼兒:"1個怎樣變成2個?"讓幼兒操作驗證并認讀數(shù)字2(方法同上)。

  c、同法,復習3、4的形成,認讀數(shù)字3、4。

 。、半抽象到抽象思維訓練:讓幼兒操作圓點及數(shù)字卡片,進一步復習4以內數(shù)的形成,人讀書自1、2、3、4。

  如提問:"2個圓點添上1個圓點是幾個圓點?"讓幼兒在桌上擺出3個圓點的卡片,并在圓點卡片的下面對應擺出"3"的數(shù)字卡。

  4、聽音舉數(shù)卡:如老師敲"4"下小鈴,幼兒舉起數(shù)字卡片"4"。

  教學反思:

  通過本次教學活動,讓我了解了孩子對數(shù)學都很薄弱,為了能夠使他們對數(shù)學感興趣,我準備在以后的數(shù)學活動中多加游戲,做到讓幼兒在玩中樂、玩中學的`目的。真正讓幼兒成為學習的主人,不斷提升幼兒的自主探究能力。

幼兒園中班數(shù)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學習10以內的序數(shù),正確感知物體在序列中的位置。

  2、能用序數(shù)詞準確表述物體在序列中的位置。

  活動準備:

  1、10種動物圖片,火車圖片一幅,有10層的樓房圖片一幅。

  2、不同顏色的圓形卡片若干,火車頭頭飾。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課題,激發(fā)幼兒活動興趣。

  二、引導幼兒感知橫排物體在序列中的位置。

  1、動物排隊出示動物圖片,小動物排成一橫隊,請幼兒觀察排成橫排的動物:

  (1)看一看有哪些小動物?數(shù)一數(shù)一共有幾只小動物?

 。2)誰排在第一、誰排在最后、其他動物排在第幾?

  (3)引導幼兒討論:為什么大家有不同的結論?

 。4)教師小結:序數(shù)可以從不同的方向數(shù),從不同的方向數(shù)得出的結論不同。

  2、小動物乘火車(1)數(shù)車廂(讓幼兒知道數(shù)車廂時要從車頭開始數(shù))出示火車圖片,讓幼兒數(shù)一數(shù)一共有幾節(jié)車廂?你是從哪個方向開始數(shù)的?

 。2)幫小動物乘火車:請幼兒選擇一種自己喜歡的動物讓它乘車,并引導幼兒說出"我請××動物坐在第幾節(jié)車廂里"(3)教師說某一動物的名稱,讓幼兒說出它的位置。

  三、引導幼兒感知安排物體在序列中的位置。

  1、數(shù)樓房(讓幼兒知道數(shù)樓房是要從下往上數(shù))出示樓房圖片,請幼兒數(shù)一數(shù),說出新房子一共有幾層:第一層、第二層……第十層,讓幼兒說一說自己是從哪個方向開始數(shù)的。

  2、小動物搬新家幼兒操作學具,以幫助小動物搬新家的形式幫小動物住進新房子里。引導幼兒說出"我請××動物住進第幾層樓房里"。

  3、教師說某一動物讓大家用序數(shù)詞表示小動物在序列中的位置。

  四、游戲"換房子"請幼兒記住每只動物家的位置,教師待幼兒閉上眼睛后迅速調換動物的位置,然后請幼兒睜開眼睛,說說哪兩只小動物換房子了?說說××小動物原來住在哪里,現(xiàn)在住在哪里?

  五、結束:游戲"乘火車"請五名幼兒戴上火車頭頭飾,其他幼兒自選一種圓形

  活動反思:

  這節(jié)中班數(shù)學活動是根據(jù)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設計的,通過提問引起幼兒的興趣,出示立體的.平房,讓幼兒通過直觀的看,在教師的引導下說出序數(shù)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這些序數(shù)詞。讓幼兒從看到說更好的了解5以內的序數(shù)詞。出示立體的樓房,教師引導幼兒將小動物送到相應的房子。再從說到做進一步鞏固幼兒對序數(shù)的理解。并能準確的說出第一間、第二間等和第一層、第二層等。

  不足之處是當出示高三層、每層有兩個房間的樓房后,拿門牌號送小動物回家就有點難了,不是單一的數(shù)第一第二了。有一半以上的幼兒可以找對,有個別幼兒找不對,有的分不清樓層,有的分不清房間,總之是分不清,可能是不太理解101、102是什么意思;顒友由熳層變哼M一步鞏固這節(jié)課的教學目的學習5以內的序數(shù)。

幼兒園中班數(shù)學教案 篇6

  一、設計意圖:

  進入中班的孩子們,隨著年齡的增長,及對周圍環(huán)境的熟悉,他們的社會交往能力也日益增強;而送外賣是現(xiàn)實生活中經(jīng)常發(fā)生的生活情境,多數(shù)孩子在生活中都有了一定的生活經(jīng)驗,為了豐富幼兒的交往能力,將送外賣和認識門牌號碼相結合,設計了本次活動。本次活動已幫助海綿寶寶送外賣為主線貫穿于整個活動之中,讓孩子在幫助海綿寶寶解決問題的同時,積累更多的生活經(jīng)驗,準確認讀門牌號碼、解讀門牌號碼的意義;從而促進其學會運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生活中出現(xiàn)的難題。

  二、活動目標:

  1.在理解5以內序數(shù)的基礎上,根據(jù)門牌號碼找到相對應的房間。

  2.理解門牌號碼中橫向與縱向的序數(shù)關系,掌握橫向、縱向數(shù)字與房間的對應關系。

  3.體驗同伴合作解決生活中數(shù)學問題的樂趣,學會相互幫助。

  三、活動重難點:

  1.活動重點:能正確解讀門牌號碼,理解門牌號碼的實際意義。

  2.活動難點:根據(jù)食物圖片上的門牌號碼送食物到指定房間。

  四、活動準備:

  (一)知識經(jīng)驗準備:

  1.幼兒對橫向或縱向的序數(shù)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樓房縱向的排列順序。

  2.在家長的引導下部分幼兒已認識了自己家的門牌號碼,有一定的經(jīng)驗積累。

 。ǘ┪镔|材料準備:

  1.教師操作:多媒體課件、門牌號碼

  2.幼兒操作:(1)兩種房子,(一種是五層樓高的樓房,一種是有五層四個房間的樓房),門牌號碼、記號筆、雙面膠。

  五、活動過程

 。ㄒ唬┣榫硨

  1、教師:海綿寶寶是蟹堡王餐廳里大名鼎鼎的廚師,它做的蟹黃堡有很多人訂購,現(xiàn)在餐廳里人手不夠啊可把海綿寶寶急壞了。

  2、設置情境:海綿寶寶給老師打電話請求幫忙。

  教師:喂,你好!哦是海綿寶寶。∮惺裁词聠?請小朋友們幫忙送外賣?我問下小朋友愿不愿意啊,小朋友們你們愿意嗎?好的,那你趕快把訂單送過來吧.

  3、教師接過訂單并講解訂單內容。

  教師:每個訂單上都有一個表示房間號碼的數(shù)字,根據(jù)數(shù)字找到正確的房間將蟹黃堡送給小動物們。

 。ǘ┯螒颍捍蠹乙黄鹚屯赓u。

  1、教師出示5個房間的平房,引導幼兒"送外賣"。

 。1)師:我手里的訂單呢是海綿寶寶讓我們送給森林小屋的小動物們,我們先去看看森林小屋里有哪些小動物!

 。2)師:第一個房間住著誰?哪個是第一個房間。渴沁@間嗎?(不是)師:這是第一個房間啊1、2、3、4、5(重復點數(shù)),哪里不對?

  師:為什么是這邊?這邊是哪一邊?你是怎么知道的?(要跟著剪頭的方向數(shù))師:跟著箭頭的方向怎么數(shù)?(跟著箭頭方向從左到右一個一個的數(shù))

 。3)那我們看第一個房間住著誰啊?第二個呢?

  2、開始派送,鞏固幼兒對橫向序數(shù)的了解。

 。1)師:好啦!小動物的家我們已經(jīng)找到了,那我們來送外賣吧!給小兔家送1個漢堡,小兔家在第幾間房?(第五間房)

 。2)這份訂單是給第三個房間小狗家送1個漢堡。

 。3)接下來這份是給第一個房間小貓家送1個漢堡。

 。4)最后一個訂單是給第二個房間小熊家送兩個漢堡。

  3、教師:小朋友們太能干了,一會兒就把海綿寶寶的訂單給送完了。

  (三)海綿寶寶電話通知小朋友給青青草原送訂單。

  1、情境對話:

  (1)師:是海綿寶寶啊我們剛派送完呢,還有?去哪里派送。咳デ嗲嗖菰,好的.,我們馬上去。

 。2)教師:海綿寶寶現(xiàn)在又要我們去青青草原送外賣,我們可千萬不能送錯地方啊,要不然我們就會被灰太狼給抓去了。

  2、播放課件出示5層樓每層只有一間房間的房子。

 。1)理解縱向數(shù)字與房間的對應關系。

  師:這棟樓房每層樓只有一間房,外賣又怎么送,我們還是先看看這棟樓里都住著誰吧?千萬不能送到狼堡里去了。(引導幼兒思考并發(fā)現(xiàn)平放于樓房的不同之處)

 。2)請一個小朋友快速完成海綿寶寶的任務師:請給第三層送一個外賣,第四層送一個外賣,第二層送三個外賣。

  3、教師:哦,原來數(shù)樓房要從下往上數(shù),我們一起來試一試:第一層樓,第二層樓,第三層樓(鞏固幼兒由下往上數(shù)的知識經(jīng)驗)

 。ㄋ模┣榫吃O置-海綿寶寶的大難題

  1、播放課件,出示5層4間的樓房。

  師:剛才海綿寶寶又給接到一個訂單,讓我們幫他把這份外賣送到這棟又高又大樓房的這個房間去

  2、出示門牌號碼,引導幼兒解讀門牌號碼。

 。1)師:沒錯那我們應該怎樣去找呢?這是第四個房間,這也是第四個房間,為什么不是這個呢?(指著2-4,設疑,鞏固正確門牌號碼的含義,因為前面是3)

 。2)師:哇,你的思維非常清晰,原來找房間,要先找到幾層樓,再找第幾層樓上的幾個房間(再次解讀門牌號碼)

 。3)師:304表示第三層樓的第四個房間,我們先由下往上找到第三層樓,再找在第三層樓上從左往右數(shù)找到第四個房間,這樣就不會送錯外賣了。

  3、請兩個幼兒繼續(xù)幫助送外賣要求:大聲解讀門牌號碼,再找與其相對應的房間。

  4、發(fā)現(xiàn)問題,解讀門牌號碼

 。1)出示門牌號碼,將幼兒分成男女兩組,解讀門牌號碼(鞏固已有經(jīng)驗,復習解讀門牌號碼)

  (2)指導個別幼兒解讀

  5、游戲:你說我找以小組為單位,教師口述門牌號碼,幼兒根據(jù)說出的門牌號碼找到相對應的房間。(從具體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發(fā)展的過程)

  (五)操作活動:外賣高手(海綿寶寶現(xiàn)場來讓小朋友送外賣)

  1、將幼兒分成四組,每組三個操作單(海綿寶寶發(fā)訂單)教師:這里還有很多的外賣訂單,下面我把小朋友分成四組,我看哪組能用最快的速度送到客人手中

  2、教師講解三種操作業(yè)的方法。

  師:有的外賣需要用連線的方法完成,有的外賣需要粘貼,還有一種超級外賣則需要書寫門牌號碼,方便海綿寶寶下送次外賣。

  3、三組作品。

  六、活動結束:海綿寶寶的謝禮。

  師:今天小朋友們真是太厲害了,幫海綿寶寶送了那么多外賣,海綿寶寶非常感謝你們,現(xiàn)在他要請你們去蟹堡王餐廳去吃漢堡,你們想不想去?走!吃漢堡咯。ê>d寶寶音樂響起幼兒隨海綿寶寶會活動室)

幼兒園中班數(shù)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能說出橢圓形的名稱,通過比較,感知橢圓形的基本特征。

  2、在找找、說說、變變的過程中,進一步認識橢圓形,擴散性思維得到提升。

  3、喜歡參與數(shù)學活動,并產(chǎn)生興趣。

  教學準備:

  大的圓形、橢圓形 ,動物拼圖;幼兒人手一份圓形、橢圓形、毛根、紙條教學過程:

  一、出示昆蟲拼圖,激發(fā)興趣1、小朋友,你們好,蝴蝶漂亮嗎?你知道我的身上有哪些圖形寶寶嗎?

  2、教師手指圖形各部位,請幼兒說出圖形名稱。

  3、引出橢圓形:你們認識它嗎?它叫橢圓形。

  二、通過比較,感知橢圓形的基本特征1、你們的桌子上就有圓形、橢圓形,請你們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圓形和橢圓形有什么不相同地方?(讓幼兒進行觀察,教師巡回指導)分析:開始,我的.提問是"圓形和橢圓形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地方?"針對中班小朋友,這樣一次性兩個問題,使孩子們的回答顯得凌亂,有的孩子說相同點,有的孩子卻說不同點,同時不能更深入的解決問題。針對孩子們 "比較事物先找不同點" 的特征,我改變了提問,變成"你覺得他們有什么不同"。

  2、集中交流,讓幼兒自由說說3、教師帶領幼兒進行比較(1)通過兩圖形重疊比較的方法,發(fā)現(xiàn)橢圓形比圓形扁。

  師:小朋友把圓形和橢圓形卡片重疊在一起,比一比,有什么不一樣?

  幼兒操作比較,發(fā)現(xiàn)橢圓形比圓形扁。

  分析:為了圖形的比較,這里教具的需考慮,圓形的半徑和橢圓形短邊的半徑是相同的,因為這是它們比較的前提。這個環(huán)節(jié)主要是先重疊看一看,通過看、比較得出結論"橢圓形比圓形扁"的結論。

 。2)請幼兒第一次對折,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呢?

 。簷E圓形兩頭比圓形長。

  分析:這一次比較是"把圖形進行一次對折",強調要求對折。橢圓形會出現(xiàn)兩種情況,第一種是半徑短的一邊對折,另一種是半徑長的一邊對折。從而都得出結論,"橢圓形兩頭比圓形長"。

 。3)再次進行對折,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簣A形4條折痕一樣長,橢圓形上下對折和左右對折的折痕不一樣長。

  分析:這次比較是把"圖形進行第二次對折",孩子們發(fā)現(xiàn)橢圓形折痕不一樣長,還會發(fā)現(xiàn)兩次對折后交叉處會有個"中心點"。圓形沿著中心點對折,兩邊總是能重疊,而橢圓形沿著中心點對折有時卻不能重疊。

 。4)教師:橢圓形兩頭比圓形長,橢圓形上下對折和左右對折的折痕不一樣長。

  分析:這個環(huán)節(jié)主要是通過圓形與橢圓形的比較,感知橢圓形的特征。這個環(huán)節(jié)主要通過三次比較得出,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由易到難的原則。

  三、找找生活中有哪些橢圓形呢1、出示典型的橢圓形物品圖片,說一說分析:生活中橢圓形的物品不少,通過這個環(huán)節(jié)告訴孩子,生活中要做個有心人,去發(fā)現(xiàn)一些橢圓形的物品,例如哈密瓜、西瓜、雞蛋、餅干盒、樹葉等。

  四、變橢圓形

  1、介紹操作材料,講述操作要求,老師為小朋友準備了一些毛根、長紙條,請小朋友來變變橢圓形、

  2、講解部分幼兒作品分析:這個環(huán)節(jié)給孩子作品展示的機會,同伴間進行交流,談談自己是如何變出橢圓形的。

  3、活動延伸:請孩子們去找找生活中,還有哪些橢圓形。

幼兒園中班數(shù)學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 會運用感官比較兩個以上物體的粗細、厚薄2. 知道物體的粗細、厚薄是相對的。

  重點和難點

  1. 重點:物體量差異的相對性。

  2. 難點:詞與概念的匹配。物體量差異的相對性。

  活動準備教具:厚薄不同的書、紙、布若干。粗細不同的毛線、小棒、筆若干。

  學具:每個幼兒一份厚薄不同的紙、布。粗細不同的毛線、小棒筆。每個幼兒的物品不必完全相同,以便交換使用。彩色的籃子若干只。數(shù)學角內放粗細、厚薄不同的物品和分類盒。(分類盒上用形象的圖畫表示物體的粗細、厚薄。)活動流程分類->指認->命名->分類

  活動過程:

  1.通過分類活動使幼兒積累有關粗細、厚薄的感性經(jīng)驗。

  (1)在來園活動區(qū)域活動時讓幼兒用數(shù)學角里的材料進行分類活動。教師可通過提問了解幼兒的分類水平,如:"為什么把這支筆放在這個盒子里?"等。

  (2)該分類活動是個別進行的,教師應盡可能了解每個幼兒的操作情況。

  2.通過指認活動幫助幼兒在詞和有關概念之間建立聯(lián)系。

  (1)幼兒每人一份粗細、厚薄不同的物品。

  (2)聽指令取出相應的物品。如"找出一張厚的紙。""把粗的毛線舉起來。"指令可由教師發(fā)出,也可讓幼兒發(fā)指令,以提高幼兒活動的興趣,并向命名過渡。

  (3)要求幼兒說出完成指令的方法(即采用什么方法比較出物體的粗細、厚薄的)。

  3.通過命名活動使幼兒完成概念與詞的匹配。

  (1)讓幼兒說出教師出示的物體的粗細、厚薄。

  (2)讓幼兒按指令介紹自己盒子里的物品的特征。如:"請說說你盒子兩根小棒的不同"。

  4.通過分類活動讓幼兒體驗物體量差異的相對性。

  (1)讓幼兒根據(jù)語言標記分類。如:"請把粗的小棒放在紅的籃子里。"(2)向幼兒展示分類結果,讓幼兒思考分得對不對。

  5.通過討論使幼兒理解物體的粗細、厚薄是相比較而言的。

  (1)檢查分類結果。如:"紅籃子里的小棒是否都是粗的?"(2)討論:為什么大家都把自己盒子里粗的小棒放進去,現(xiàn)在卻是有的粗有的細。

  6.通過變化粗細、厚薄的操作活動讓幼兒進一步理解物體量差異的相對性。

  (1) 讓幼兒按指令作變化粗細、厚薄的操作,如:"請你讓盒子里的毛線變細"。

  (2)引導幼兒用不同的.方法。如可以用分解的方法使毛線變細,也可找出比它粗的毛線作比較。培養(yǎng)幼兒思維的靈活性。

  7.通過智力游戲發(fā)展幼兒初步的推理能力。

  (1)智力游戲"誰更粗?"毛筆、鋼筆和鉛筆比粗細。鋼筆比鉛筆粗,毛筆比鋼筆粗,毛筆和鉛筆哪個粗?為什么?

  (2)這個游戲是讓能力強的幼兒跳一跳,即使他們答不出,也會使他們在頭腦中留下疑問,這對發(fā)展他們的推理能力,理解傳遞關系是有益的。

  活動結束:

  小朋友一起探討。

  認識三角形目標使幼兒通過感知和觀察,了解三角形的名稱和特點,能找出生活中相應形狀的實物來。

  準備1. 圓形紙板;大三角尺、三角形紙板或這種形狀的其他物品各4、5件(按幼兒分組的數(shù)準備)。兩根約4米長的繩。

  2. 彩紙或白紙剪成的可重疊比較的等邊三角形和圓形每個幼兒各1個。

  3. 配套幼兒用書《數(shù)學》上冊。

  過程1. 感知三角形的特征教師出示三角形的實物,讓幼兒觀察并輪流觸摸邊緣,說一說是什么形狀,有什么特征,數(shù)一數(shù)它們有幾個角。

  2. 找實物教師請幼兒在活動室內找三角形的物品,或讓幼兒回憶在生活中見過哪些這種形狀的物品,如小彩旗是三角形的,山的形狀是三角形的等。

  3. 認識圖形名稱和基本特征教師將三角形的物品按在黑板上,用粉筆沿邊緣勾畫出物體的外形輪廓,告訴幼兒三角形的名稱,教幼兒正確的發(fā)音。然后教師請幼兒拿出紙制成的三角形和圓形,重疊起來進行觀察比較,并說一說三角形的特征,如三角形有三個角和三條邊。

  4. 做練習教師指導幼兒做幼兒用書第2頁的練習。

幼兒園中班數(shù)學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感知物體的輕重,能用多種方法比較物體的輕重,正確運用“輕”、“重”表述物體比較結果。

  2.初步理解輕重的相對性,并按物體輕重進行正、逆排序。

  3.發(fā)展目測力、判斷力。

  4.發(fā)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5.激發(fā)幼兒學習興趣,體驗數(shù)學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經(jīng)驗準備: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已具備對輕重的`初步認識。

  物質準備:花片、積塑、石頭、核桃、積木、幼兒天平人手一架;排序板(4)花片、積塑、石頭、核桃、積木圖片人手一套記錄表幼兒人數(shù)一份、示范記錄表二份

  活動過程:

  1.學習比較兩個物體的輕重,能正確運用“輕”、“重”詞匯表述比較的結果。通過師幼互動游戲“抱一抱”,引導幼兒通過目測比較兩個物體的輕重。

  (1)師:老師和小朋友,誰重?誰輕?為什么?

  (2)學習用“”符號表示物體輕重。

  師小結:我們用眼睛一看就知道了老師比小朋友重,小朋友比老師輕。

  2.能用多種方法比較物體的輕重。

  (1)出示大袋和小袋,引導幼兒通過提一提比較兩個物體的輕重。

  師:雷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兩個袋子,小朋友猜猜,這兩個袋子哪個輕?哪個重?

  小結:看來有時候眼睛看到的不一定準確,這時你可以用手掂一掂,再判斷物體的輕重。

  (2)出示蘋果和梨,介紹天平,通過工具稱一稱,比較兩個物體輕重。

  師:雷老師還給小朋友帶來了蘋果和梨,小朋友猜猜,哪個重,哪個輕?(介紹天平)

  小結:比較物體的輕重有很多方法,可以用眼睛看一看,用手提一提,還可以用工具稱一稱。

  (3)幼兒操作,嘗試用多種方法比較物體的輕重。

  第一組:乒乓球和實心球

  第二組:花片和積木

  第三組:實心球和綠球

  師:

  (1)請小朋友比一比它們誰重,誰輕?

  (2)你是用什么方法判斷的?

  3.比較和討論三個物體輕重,初步理解輕重的相對性。

  師:(請出兩個小朋友)

  (1)你們知道它們誰重?誰輕?你是怎么知道的?(幼兒討論)那么老師和小朋友誰輕,誰重?

  (2)為什么一會兒說這個小朋友重,一會兒說它輕?他到底是重還是輕?

  (3)小結:看來這個小朋友是重還是輕要看它和誰比。

  4.進行3個物體重量的正、逆排序練習。

  師:請小朋友根據(jù)我們三個人重量給它們排排隊,怎樣排呢?

  5.提供材料(石頭、積塑、花片),介紹材料的名稱及操作方法。

  (1)幼兒操作,按照排隊的順序,用圖片把它插在排序板上,師巡回指導。

  (2)師講評幼兒操作情況。

  6.自然結束活動。

  活動延伸:

  將5種材料(核桃、積木、石頭、積塑、花片)投放到數(shù)學區(qū)讓幼兒繼續(xù)比較。

【幼兒園中班數(shù)學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中班數(shù)學教案10-14

幼兒園中班數(shù)學教案11-13

幼兒園中班數(shù)學教案模板08-04

幼兒園中班優(yōu)質數(shù)學教案11-09

【優(yōu)】幼兒園中班數(shù)學教案07-22

幼兒園中班數(shù)學教案:分類03-06

幼兒園中班生活中的數(shù)學教案12-11

幼兒園中班數(shù)學教案《排序》06-25

幼兒園中班數(shù)學教案優(yōu)秀11-22

幼兒園中班數(shù)學教案精彩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