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五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當?shù)剡x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復習平面圖形:圓形、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學習按圖形特征進行分類。
2、產(chǎn)生對圖形的認知興趣。
活動準備:
1、顏色、大小、形狀不同的圖形胸卡若干。
2、圓形、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等小卡片若干。
3、"家"四個(家門分別為圓形、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
活動過程:
1、播放音樂《我想有個家》,教師和幼兒手牽手輕輕走進活動室,幼兒排成兩排坐在小椅子上。
2、教師提問:剛才這首歌好聽嗎?(好聽)你們知道他們的名字嗎?(不知道)老師告訴你們:這首歌的名字叫《我想有個家》。
3、小朋友你們都有自己的家嗎?(有)你們認識自己的家嗎?(認識)可是今天有幾個小寶寶不認識自己的家了,他們正著急地哭呢?小朋友咱們來看看是誰?(出示圓形、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圖形)原來是這些圖形寶寶不認識是自己的家了,小朋友咱們應怎么辦呢?(幫他們找到家、把他們送回家)那你們認識它們的家嗎?(出示圖形寶寶的房子)請幼兒選一個自己喜歡的圖形寶寶把它送回自己的家。(教師和幼兒一起檢查有沒有小朋友把圖形寶寶送錯了家的`)
4、圖形寶寶為了感謝小朋友他們給小朋友變了個魔術。(出示圖形拼貼畫兩幅,引導幼兒說出每種物品是有那幾種圖形寶寶變成的)
5、圖形寶寶不僅給小朋友變魔術,他們還想和小朋友們一起玩游戲,小朋友你們喜歡玩游戲嗎?(喜歡)
6、每個幼兒的胸前都貼有一個圖形寶寶的胸卡,教師引導幼兒玩《找朋友》的游戲,引導幼兒找相同的圖形寶寶做朋友。
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到外面和圖形寶寶玩其它的游戲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2
目標:
1.發(fā)現(xiàn)沾了水的“小船”會吸附在塑料板上的現(xiàn)象。
2.探索讓“小船”轉(zhuǎn)動的方法,發(fā)現(xiàn)塑料板傾斜時“小船”會出現(xiàn)轉(zhuǎn)動等現(xiàn)象。
準備:
1.將乒乓球?qū)Π爰糸_成半球形,可將邊緣修飾成花瓣的形狀。
2.塑料墊板,裝有水的容器,抹布。
玩法說明:
幼兒將乒乓球剪成的“小船”底部沾一點水,放在塑料墊板上。只要傾斜墊板,“小船”就會旋轉(zhuǎn)著向低處移動。
指導要點:
1.在材料投放初期介紹操作步驟,引導幼兒猜測可能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激發(fā)幼兒操作的興趣。
2.觀察幼兒不同的操作方法,如果幼兒不能讓“小船”動起來,可引導其觀察學習同伴的`操作方法,借鑒經(jīng)驗。
3.引導幼兒觀察“小船”的移動方式,鼓勵幼兒用語言描述觀察到的現(xiàn)象。在所有幼兒都嘗試過后,可用開放式問題如“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引導幼兒在集體中表達、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
延伸活動:
在塑料墊板上用即時貼貼出“迷宮”圖案,引導幼兒控制“小船”方向,使之走出“迷宮”。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使幼兒初步感知簡單的磁場現(xiàn)象。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探索的興趣。
2.了解指南針的作用,學會制作簡易的指南針。
活動準備
1.電視機、實物投影器、彩色圖片、錄音機、故事磁帶、小舞臺一個、磁性教具、跳舞的小人。
2.每個幼兒兩塊條形磁鐵(其中一塊系有毛線繩)和兩塊環(huán)形磁鐵、指南針若干、大頭針若干、系有細線繩的縫衣針每人一根。
活動過程
1.以大頭針移動,向后引出磁鐵,激發(fā)孩子玩磁鐵的欲望。
2.幼兒自由玩磁鐵。
教師鼓勵孩子用多種方法玩:手拿一塊環(huán)形磁鐵推著另一塊環(huán)形磁鐵跑,一手提起帶繩的條形磁鐵和另一手拿的條形磁鐵相接近著玩,桌子上放一塊環(huán)形磁鐵和桌下緊隔桌板的磁 鐵相吸著玩。
3.請不同玩法的'幼兒為大家演示,并說一說自己的發(fā)現(xiàn)。
4.教師總結(jié):
每塊磁鐵都有兩個極:一個北極(N),一個南極(S)。北極常常涂紅色,南極涂藍色。磁鐵的同極相斥,異極相吸。
5.玩指南針。
在玩中讓孩子發(fā)現(xiàn)指南針的指針具有磁性,會和磁鐵相互作用;并讓幼兒自己說出指南針的本領。
6、利用實物投影器看圖片、聽故事錄音《小紅帽找外婆》,了解指南針的作用。
7、教師指導幼兒制作指南針。
材料:一塊標有南、北兩極的磁鐵、一根縫衣針、一根細線。
制作指南針,首先要把縫衣針磁化。磁化過程是:將縫衣針的針尖在磁鐵的北極(N)沿同一方向磨擦二十次左右,然后用一根細線系在縫衣針中間,使它保持水平,針尖指向就是南方。
向幼兒進行安全教育:縫衣針的是尖的,小朋友一定要小心,不要扎著自己,也不要扎著別人了。
8.幼兒手持自己制作的指南針出教室,請其它班的小朋友欣賞自己制作的指南針。
9.活動結(jié)束。
附故事:小紅帽找外婆
小紅帽的外婆住在很遠很遠的南山。一天,媽媽讓小紅帽帶著禮物去看外婆。到外婆家要經(jīng)過一片沙漠。小紅帽走著走著就迷路了,認不清到外婆家的方向了。一只駱駝走過來說:“你面朝太陽升起的方向,左邊是北方,右邊是南方!毙〖t帽按照駱駝說的方法,順利地走出了沙漠。
小紅帽走進樹林,又認不清方向了。一只長頸鹿告訴她:“樹樁上有一圈圈的年輪,寬的年輪朝向南方!毙〖t帽按照長頸鹿的方法走,走出了樹林。
小紅帽來到山腳下,她又迷路了,找不到去外婆家的方向了。這時,她碰到一位叔叔,叔叔送給小紅帽一枚指南針,并告訴她:“你按照指南針的指向走,就能找到外婆!
小紅帽有了指南針,再也不迷路。在指南針的指引下,小紅帽很快地找到了外婆。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初步了解路邊種樹對自然環(huán)境及人類的作用。
能出顏色、形態(tài)等方面感受行道樹的美,并嘗試用線條、花紋、顏色來表現(xiàn)行道樹。
活動準備
課件準備:“馬路邊的樹”組圖;“行道樹的作用”圖片。
材料準備:畫紙、油畫棒、水彩筆、水粉顏料等。
活動過程
出示組圖“馬路邊的樹”,引導幼兒從顏色、形態(tài)等方面感受行道樹的美。
——你喜歡圖中的哪些樹?
——它們都長得一樣嗎?哪里不一樣?
——這些樹都種在什么地方?
小結(jié):這些種在路邊的樹,叫行道樹。它們的形態(tài)不一樣,有的高、有的矮,有的粗、有的細,有的直直的、有的彎彎的,有的樹冠像一把傘,有的樹冠像一顆球;它們的樹葉顏色和形狀也不一樣,有的樹葉黃、有的'樹葉綠,有的樹葉細細長長的,有的樹葉胖胖圓圓的……
出示圖片“行道樹的作用”,引導幼兒初步了解路邊種樹對自然環(huán)境及人類的作用。
1.幼兒自由交流馬路邊種樹的作用。
——為什么馬路邊要種樹?
2.出示圖片“行道樹的作用”,引導幼兒初步了解路邊種樹的作用。
——這兩幅圖的路面上有什么不同?
——你喜歡住在哪一幅圖的環(huán)境里?
——如果你走在空氣灰蒙蒙的路上,有什么感覺?
——為什么路邊種了樹的這幅圖里空氣不會灰蒙蒙的呢?
小結(jié):行道樹可以美化環(huán)境、吸收有害氣體和煙塵,讓空氣更新鮮;可以遮陰和消除噪音等,走在樹下更涼快,住在馬路邊的人不會感到很吵,讓人們的生活環(huán)境更加舒適;還可以讓開車的人看清道路的方向,行車更安全。
發(fā)放繪畫材料,鼓勵幼兒繪畫“長長的行道樹”。
1.鼓勵幼兒大膽運用線條表現(xiàn)樹的外形特征,畫出對行道樹美的理解。
2.教師巡回指導,引導幼兒繪畫時突出行道樹的色彩和形態(tài),嘗試多種畫法。(點彩畫、水彩畫、線描畫等)
3.展示全班幼兒的作品,進行分享、交流,鼓勵幼兒介紹自己的畫。
活動延伸
家園共育
請家長帶幼兒觀察馬路邊的各種樹木,并用相機記錄看到的街樹,到幼兒園與同伴分享。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5
活動準備
人手一把不銹鋼的勺子。
師幼玩過照鏡子的游戲(師:鏡子、鏡子在哪里?幼:鏡子,鏡子在這里)。
PPT課件(漢字凹和凸、集體記錄表、交通安全轉(zhuǎn)角鏡等圖片)。
活動目標
感知不銹鋼勺子凹凸面成像的不同及有趣,初步了解哈哈鏡影像變化的原因及其在生活中的運用。
嘗試用集體記錄、個體表述等方式交流操作的過程及結(jié)果,體驗動手探究的樂趣。
活動過程
一、游戲?qū)耄貞浺延薪?jīng)驗
1.師幼玩照鏡子的游戲。
師:我們來玩照鏡子的游戲,我來照鏡子,你們就是我的小鏡子。(教師做出各種簡單的肢體動作,幼兒鏡面模仿)
2.啟發(fā)幼兒思考,表述已有經(jīng)驗。
師:你們玩得很好,照鏡子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那你平時照鏡子的時候發(fā)現(xiàn)了什么嗎?
3.根據(jù)幼兒回答,及時啟發(fā)和小結(jié)。
師:鏡子里也有個你,你們倆一模一樣嗎?哪里一樣?哪里不一樣?照鏡子的時候,離鏡子遠一些、近一些,照出的人像一樣嗎?
(評析:此環(huán)節(jié)以游戲的方式導入教學活動,讓幼兒輕松進入學習狀態(tài)。同時,有效運用幼兒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為下一環(huán)節(jié)中幼兒自主操作探究、獲取新經(jīng)驗,做鋪墊。)
二、動手操作,探究哈哈鏡的秘密
1.幼兒初次探究,感受勺子哈哈鏡的有趣。
師:不過,今天老師沒有準備鏡子,而是準備了這些不銹鋼勺子,它們能當鏡子照嗎?現(xiàn)在就請你們試一試,用這些勺子玩玩、照照,看看能發(fā)現(xiàn)什么。
2.集體交流操作中的發(fā)現(xiàn),鼓勵幼兒清楚、大膽地表達。
師: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請你用盡可能清楚的話說給大家聽。
(評析:第一次操作環(huán)節(jié),給予幼兒充分的探究和表達的空間,用開放式的提問,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操作過程及結(jié)果。)
3.結(jié)合PPT,介紹凹凸面的名稱。
師:勺子的兩面一樣嗎?它們分別叫什么名字呢?老師這里有兩個漢字朋友,看看它們能不能幫助我們。
這兩個字長得什么樣?好玩嗎?這個字讀“ao”,這個字讀“tu”,它們用來指勺子的哪一面呢?
教師手指勺子不同的兩個面,教幼兒說出名稱。
(評析:漢字的出現(xiàn),能成為幼兒進一步自主學習的“支架”,有利于孩子梳理經(jīng)驗,更清晰地表達,并在下一環(huán)節(jié)的操作中更有目的地去觀察和探究。)
4.集體猜想并記錄。
師:知道了凹面和凸面,你們介紹自己的發(fā)現(xiàn)時一定能說得更清楚了。凹面和凸面照出的人像一樣嗎?
教師根據(jù)幼兒的回答,在集體記錄表中貼上相應形態(tài)的人像。(正立、倒立、變扁、變長等)
(評析: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對于幼兒的反饋不給予評判,而是讓幼兒發(fā)現(xiàn)自己與同伴的意見分歧,從而激起再次探究的欲望。同時,也有利于幼兒形成客觀、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
5.幼兒再次操作探究,感知凹凸面成像的不同。
師:凹面和凸面照出的人像到底是什么樣的呢,我們再去試一試,這次要仔細觀察,看看有什么新發(fā)現(xiàn)。
6.集體交流操作結(jié)果,教師隨機記錄。
師:你又發(fā)現(xiàn)了什么?凹凸面照出的人像一樣嗎?有不同的意見嗎?
7.啟發(fā)幼兒進一步思考。
師:勺子凹面照出的人像是倒立的,凸面照出的人像是正立的,凹凸兩面照出的人像都有些變形。為什么平時我們照普通的鏡子時,沒有這樣的.現(xiàn)象呢?
這是因為普通的鏡子表面是平坦的,所以鏡子里的你并沒有變樣子,可勺子的表面有凹、有凸,照出的你就發(fā)生了有趣的變形現(xiàn)象。人們還特意制作了一些表面凹凸不平的鏡子,我們把它叫做哈哈鏡。
(評析:一切科學現(xiàn)象的背后,都包含著科學概念、科學原理。我們在鼓勵幼兒積極參與科學探究的同時,也應鼓勵幼兒大膽思考現(xiàn)象背后的科學道理。這一環(huán)節(jié)中的提問帶有挑戰(zhàn)性,教師并不急于揭示答案,而是耐心傾聽、不斷啟發(fā),讓幼兒在新舊經(jīng)驗的碰撞中領悟其中的奧秘。)
三、觀察圖片,了解凹凸鏡在生活中的運用
1.出示道路安全轉(zhuǎn)角鏡,討論其用途。
師:生活中,你見過這樣凸出來或者凹進去的鏡子嗎?在哪里見過?
老師有一雙愛發(fā)現(xiàn)的眼睛,看看我發(fā)現(xiàn)了什么。為什么人們要在地下車庫、馬路拐角、小區(qū)門口放上這個鏡子呢?看看它是什么樣的?猜猜有什么用?
2.小結(jié)。
師:今天我們發(fā)現(xiàn)了勺子里藏著的哈哈鏡,還認識了凸出來的道路安全轉(zhuǎn)角鏡。其實,生活中還有很多有用的凸面鏡、凹面鏡,你想知道它們藏在哪兒,有什么用嗎?老師相信你們和我一樣,也有一雙愛觀察、愛發(fā)現(xiàn)的眼睛,所以,把這個任務交給你們,相信你們很快就能找到答案。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11-09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買菜》04-05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蜜蜂》04-06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發(fā)芽了》01-24
(精品)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02-28
幼兒園科學教案中班實用大全01-08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馬鈴薯03-06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種子》06-23
關于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