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幼兒園小班教案范文合集6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教案6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觀察、比較,講述太陽的外形特征,通過看一看、擺一擺、貼一貼,初步了解故事內容,并學習故事中反復出現(xiàn)的字和詞,以及其中的對話等。
2、鼓勵幼兒大膽發(fā)言,積極參與活動,并初步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聽說習慣。
【活動準備】
1、音樂(幼兒熟悉的音樂,配上形容太陽外形特征的歌詞),錄音(太陽叫小朋友的聲音)
2、用以故事表演的場景:一間小房子,兩盞燈籠、三個紅蘿卜、紅氣球、太陽,兔媽媽、小兔頭飾若干;一教師扮演兔媽媽在小房子里配合表演。
3、故事中的角色和物品圖片、反復出現(xiàn)的字和詞的字卡。
【活動過程】
一、幼兒講述太陽的外形特征。
1、教師以兔姐姐的身份帶領著頭帶小兔頭飾的幼兒出現(xiàn)。
師:兔弟弟、兔妹妹們,今天天氣真好,我們一起出動玩玩吧。(聽音樂做動作)
2、幼兒講述太陽的外形特征。
師:剛才的音樂真好聽,它唱的是什么?
師:它唱的是太陽。那太陽是什么樣子的?請你告訴我。
(當幼兒說出故事內容中反復出現(xiàn)的詞時,如紅紅的、圓圓的,教師就出示相應的字卡)
師:原來,太陽是紅紅的、圓圓的,那我們一起去找太陽吧。
二、游戲“找太陽”讓幼兒親身經歷故事情節(jié)。
師:我們先回家找一找,紅紅的、圓圓的——(發(fā)現(xiàn)燈籠問)這個是紅紅的、圓圓的,它是(出示字卡“是”)太陽吧。(幼兒回答)我們去問問媽媽。(兔媽媽回答,同時出示字卡“不”)
師:兔媽媽說太陽在哪兒?(屋子外面)那我們到屋子外面去找找。紅紅的、圓圓的——(發(fā)現(xiàn)紅蘿卜問)這是(出示字卡“是”)太陽嗎?(幼兒回答)我們問問媽媽。(兔媽媽回答,同時出示字卡“不”)
師:兔媽媽說太陽在哪兒?(在天上)那我們找找。紅紅的、圓圓的——(發(fā)現(xiàn)氣球問)這是(出示字卡“是”)太陽嗎?(幼兒回答)我們問問媽媽。(兔媽媽回答,同時出示字卡“不”)
師:真急人,太陽到底在哪兒呀?(幼兒回答,同時出示大的太陽圖片),誰來說說太陽是什么樣子的?(幼兒回答后教師總結:太陽是紅紅的、圓圓的,亮亮的,照在身上暖洋洋的)
三、學習擺擺講講故事內容。
師:我們坐下來,講一講剛才我們是怎樣找到太陽的。(出示圖片,并和幼兒一起找圖片和字卡,拼貼成完整的故事內容)
四、去室外觀察。
1、師:兔弟弟、兔妹妹們真聰明、真能干,你們講得太好了。
2、聽!是誰在叫我們?(放錄音)原來是太陽!它讓小朋友帶一些朋友和它一起去做游戲呢!它喜歡什么樣的朋友呀?
。犱浺簦焊嬖V你們一個秘密,紅紅的.、圓圓的東西我最喜歡,看上去漂亮又健康,小朋友的小臉就是這樣子的呀。)
3、原來太陽喜歡我們小朋友的小臉!那還有哪些東西和太陽一樣是紅紅的、圓圓的?(幼兒回答)
4、我們一起乘上小火車到外面更大的地方去找一找,還有哪些東西也是紅紅的、圓圓的。
五、延伸活動。
1、找找還有哪些東西也是紅紅的、圓圓的,并仿編故事內容。
2、在分區(qū)活動中,讓幼兒邊拼貼圖片和字卡,邊講述故事內容。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了解西紅柿的生長過程。
2.觀察植物生長變化。
3.樂意參加種植活動。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愿意與同伴、老師互動,喜歡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照相機,種植地。
活動過程:
一、觀察西紅柿的葉子(第一周)
西紅柿的.葉子是什么樣子的?有幾片葉子?請小朋友數(shù)一數(shù)。
二、繼續(xù)觀察西紅柿(第二周)
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三、觀察西紅柿(第三周)
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地上為什么會有裂紋?
我們應該怎樣做?
小結:給西紅柿澆水,就像小朋友們口渴了要喝水一樣。
四、觀察西紅柿(第四周)
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活動反思:
根據(jù)幼兒的興趣和需要因勢利導地進行隨機教育,是教師比較難以把握的。往往會將自己的猜測和推想強加于幼兒,使組織和安排的活動與幼兒的興趣和需要不符合。細心觀察幼兒的好奇心及興趣,及時給予支持、合作、引導。抓住孩子的興奮點實施教育,會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在理解兒歌內容的基礎上初步學會兒歌。
2、嘗試使用比擬的手法創(chuàng)編兒歌表達對父母及家人的愛。
3、體驗熱愛父母家人的美好情感,并感受來自家人的更多的愛。
4、讓幼兒大膽表達自己對兒歌內容的猜測與想象。
5、養(yǎng)成敢想敢做、勤學、樂學的良好素質。
活動準備:
圖標三張(大山、小河、糖果) ;錄音機及兒歌錄音磁帶;小兔手偶一個。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起幼兒對愛的關注。
1、提問:在家里你們最愛的是誰?有多愛他們呢?(提示幼兒用動作進行表示)
二、欣賞兒歌《猜猜我有多愛你》,并理解兒歌中的主要內容。
1、出示小兔:有一只小兔子也很愛它的媽媽,你們想不想知道小兔子有多愛它的媽媽呢?
2、欣賞兒歌《猜猜我有多愛你》,并出示相應的圖標。(兒歌內容見附1)
3、討論:兒歌的名字叫什么?小兔子有多愛它的媽媽呢?
三、幼兒練習完整朗誦兒歌。
1、小兔子的媽媽離小兔子太遠了,聽不見它念兒歌,小兔子可傷心了,我們來幫幫它吧。畹1遍)
2、小兔子這么愛它的媽媽,你們愛不愛你們的媽媽呢?我們也來把這首兒歌念給我們的媽媽聽一聽吧。畹2遍)
3、剛才小朋友說了你們在家里最愛誰?我們也來把兒歌念給他們聽一聽吧!(念第3-4遍)
四、練習用比擬的手法創(chuàng)編兒歌。
1、提問:小兔子愛它的媽媽有大山那么高,小河那么長,……,那么你們最愛誰呢?愛他們有多高,多遠,……呢?
2、幼兒朗誦自己創(chuàng)編的兒歌,教師給予提示和幫助。
五、幼兒欣賞父母及家人送給自己的.兒歌。
1、爸爸、媽媽、爺爺、奶奶……聽了小朋友送給他們的兒歌十分開心,他們也編了一首好聽的兒歌送給你們,想不想聽?
2、幼兒欣賞成人版創(chuàng)編兒歌《猜猜我有多愛你》。(兒歌內容見附2)
3、總結:原來在我們很愛爸爸、媽媽……的同時,他們更愛我們。
附1:
猜猜我有多愛你
媽媽,猜猜我有多愛你。
我愛你有大山那么高,
我愛你有小河那么長。
我愛你有糖果那么甜,
我愛你有很多很多……。
附2:
猜猜我有多愛你
孩子,猜猜我有多愛你。
我愛你比大山更高。
我愛你比小河更長。
我愛你比糖果更甜。
我愛你更多更多。
活動反思:
在活動反復實施的過程中,我也針對活動設計及實施過程中發(fā)現(xiàn)的一些問題進行了必要的反思,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對活動設計的反思:
一個活動設計的成功與否我認為主要是看這個活動是否適合參與活動的幼兒,是否真正的促進了孩子的發(fā)展。也就是必須要經過活動實施過程的檢驗。從活動中孩子們的表現(xiàn)我大致可以看出有這樣一些地方需要進行活動設計的反思,以更好的適應本年齡段幼兒的需要。
1、兒歌學習過程中小兔子所起的作用。
在活動設計的過程中我們利用小兔子這個角色來引導幼兒進行學習,原本是考慮到小班幼兒直觀、形象的學習特點。但在實際的活動過程中小兔子的出現(xiàn)卻影響和牽制了孩子學習的注意力,使孩子的注意力轉移到了他們喜歡的小兔子的身上。使其從幫助幼兒學習因素轉化為了分散幼兒學習注意力的因素。這也是我們事先所沒有預料到的。
2、活動涉及面和活動成果呈現(xiàn)的問題。
教師在一個活動實施的過程中必須面向全體幼兒,既要兼顧集體又要兼顧個別幼兒的需要。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在這個活動設計中我更多的是使用了個別提問的方式,一個活動進行下來,我自己也不清楚到底有多少孩子回答了問題,有沒有孩子被我忽略了呢?孩子對這個活動懂得掌握的情況到底怎么樣,似乎也還有待于活動后的個別考證。怎樣才能將幼兒的學習成果很好的呈現(xiàn)出來呢?
二、對活動實施過程中細節(jié)處理的反思:
活動細節(jié)往往決定了活動開展的成敗。對于這一點在活動中我也是深有體會。
1、先說說細節(jié)決定的成功。
我進行的這個活動是一個全縣的觀摩研討活動,來參加活動的老師很多,小班的孩子們不免有些緊張。于是在第一個活動環(huán)節(jié)中,我加入了一個不起眼的小環(huán)節(jié),即讓孩子用手比一比自己有多愛父母及家人。正是這個小小的動作,讓孩子們拘謹?shù)膽B(tài)度一下子就打開了,全都快樂地把手臂張的開開的,向我展示著他們對父母及家人濃濃的愛。嘴里還不停地說著:“有這么多,有這么多呢!”愛是一個多么抽象的字眼!卻可以在這個小小的細節(jié)中用一種行動和語言相結合的方式將它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再如:在創(chuàng)編環(huán)節(jié)活動似乎已經達到了**,但我并沒有就此結束活動。而是讓孩子們欣賞了一首由父母及家人創(chuàng)編后送給他們的兒歌《猜猜我有多愛你》。聽著兒歌中熟悉聲音,感受著來自父母及家人的愛的回應。一種溫馨而美好的感覺在活動中慢慢地散發(fā)開來;顒右苍谶@美好的情感中自然而然的結束了。活動結束后,大家一致認為這個環(huán)節(jié)是活動中的最大亮點。因為它體現(xiàn)家人對孩子愛的回應,使整個活動顯得首尾呼應,最大限度地考慮到了活動的完整性。
2、再說說細節(jié)決定的失敗。
在幼兒學習念兒歌的環(huán)節(jié),我沒有及時地撤離圖標的提示,失去了一次檢查孩子對兒歌掌握情況的好機會。在創(chuàng)編時我也過于按部就班,都是從前到后一句一句進行創(chuàng)編,導致創(chuàng)編環(huán)節(jié)顯得比較煩瑣。孩子們也漸漸的失去了興趣。如果改為由幼兒自選一句兒歌進行創(chuàng)編,效果也許會更好。
小百科:“愛”在漢語中是一個多義的字。它包含了愛情、母愛、父愛、友情、親情、博愛以及人對所有事物的根本情感。愛在藝術、哲學、美學等科學文化領域,是一個普遍的主題,也是一個永久的主題。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通過操作嘗試讓瓶子發(fā)出聲音。
2、探索將不同的材料放入瓶子中搖動后會發(fā)出不同聲音。
3、積極參與活動,體驗與同伴共同活動的樂趣。
教學準備
1、每位幼兒瓶寶寶一只、小籃子人手一個
2、黃豆、綠豆、沙子、小石子、杯子若干
3、幼兒熟悉的《大雨和小雨》歌曲
教學過程
1.玩一玩,發(fā)現(xiàn)瓶寶寶的不同之處。
師:今天有個小客人到我們小三班來了,可是他們很害羞藏起來了。我們一起把他們請出來吧,你們看他是誰呀?(瓶寶寶)和瓶寶寶打個招呼吧。愫,瓶寶寶)
師:你們的瓶寶寶啊也藏起來了,藏在了凳子下面,F(xiàn)在請你們把他請上來,和他一起玩一玩。
你們的瓶寶寶和老師的一樣嗎?哪里不一樣?
老師的瓶寶寶會唱歌,你們的會唱歌嗎?(不會)
老師的瓶寶寶為什么會唱歌呢?原來老師的瓶寶寶里怎么會有東西。
老師的瓶寶寶里面有東西,所以會唱歌。你們的里面沒有,所以他不會唱歌。你們想讓自己的瓶寶寶也來唱歌嗎?現(xiàn)在,把瓶寶寶送回去,送到凳子下面去。
2.做一做,嘗試讓瓶寶寶發(fā)出聲音。
。1)師:你們看老師帶來了什么?(教師出示材料: 有黃豆、綠豆、沙子、小石子。)
師:現(xiàn)在啊就要來喂瓶寶寶吃東西了(要求:一只手拿好瓶寶寶,另一只手用勺子將材料慢慢的放進瓶寶寶的肚子里,放好了要記住把瓶寶寶的帽子戴戴好。每個瓶寶寶只能吃一種東西,挺清楚哦只吃一種。
。2)你們想自己試一試嗎?抱著你的瓶寶寶輕輕地到后面的桌子上去喂瓶寶寶吧。(所有小朋友到后面的桌子上去試一試。)
幼兒操作,教師巡回觀察指導,并鼓勵幼兒搖一搖、聽一聽,瓶寶寶會發(fā)出什么聲音。
(3)完成的小朋友抱著瓶寶寶回到自己的椅子上了,你的瓶寶寶會唱歌了嗎?(瓶寶寶有聲音了,好像在唱歌。)
。4)所有小朋友搖動瓶后師說:你們的瓶寶寶都會唱歌了!現(xiàn)在啊,瓶寶寶累了,我們把它放到小床上休息一下,好嗎?
3.猜一猜,探索將不同的材料放入瓶寶寶中搖動后會發(fā)出不同的聲音。
師:×××,請的'你瓶寶寶到前面來唱首歌 (搖一搖)什么聲音。▏W啦啦、嘩啦啦),我們一起猜猜看,他的瓶寶寶里面到底放了什么東西?你的瓶寶寶里面放了什么?(黃豆)還有誰的瓶寶寶里也放了黃豆,放黃豆的瓶寶寶一起來唱歌(嘩啦啦、嘩啦啦)
師:還有誰的瓶寶寶唱的歌是不一樣的?xxx,你來試試。(搖一搖),我們一起猜猜看他的瓶寶寶里面放了什么東西呀?(沙子,莎莎莎、莎莎莎)還有誰的瓶寶寶里也放了沙子,放沙子的瓶寶寶一起來唱歌(莎莎莎、莎莎莎)
師:×××,你的瓶寶寶里面放了什么?我們聽聽看,放了綠豆的瓶寶寶是怎么唱歌的?(淅瀝瀝、淅瀝瀝)誰的瓶寶寶里也放了綠豆,放綠豆的瓶寶寶一起來唱歌。(淅瀝瀝、淅瀝瀝)
師:×××,你的瓶寶寶里面放了什么?(小石子)小耳朵豎起來聽聽看他的瓶寶寶是怎樣唱歌的?(哐哐哐、哐哐哐)
這幾個瓶寶寶唱的歌一樣嗎?(不一樣)小朋友動腦筋想一想為什么他們唱歌的聲音不一樣啊?
小結:原來啊,瓶寶寶里面放了不同的東西,搖一搖會發(fā)出不同的聲音,唱不一樣的歌。
4.跟著音樂搖一搖,體驗成功的樂趣。
師:現(xiàn)在讓“瓶寶寶”和我們一跟來表演《大雨和小雨》吧。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認識各種各樣的輪子。
2、提供各種有輪子的玩具,感知輪子的作用。
3、體驗輪子轉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準備各種有輪子的玩具。
2、圖片或實物:溜冰鞋、自行車、摩托車、火車。
3、大圈人手一個。
活動過程
一、幼兒操作活動:好玩的輪子玩具車
1、教師:小朋友,你看見桌子上有什么玩具?你想玩玩具嗎?
2、讓幼兒人手一個玩具,在桌子上或空地方玩一玩。
3、教師:你玩的是什么玩具?你是怎么玩玩具的?玩具是怎么前進的?
二、觀察認識各種輪子,了解輪子的作用
1、引導幼兒觀察玩具車上的大輪子,教師:你的玩具車下面有什么?輪子是什么樣子的?輪子有什么用?
2、教師邊出示實物或圖片,邊以輪子的身份介紹輪子。
我是了不起的輪子。你瞧,玩具車上有圓圓的.輪子,溜冰鞋上有圓圓的輪子,自行車上有圓圓的輪子,摩托車上有圓圓的輪子。它們都是因為有了我而跑得很快很快!火車的輪子很多很多,“轟隆轟隆”地轉著,把大家?guī)У较肴サ牡胤健?/p>
3、教師:除了剛才說過的輪子,你還知道哪些東西也有了不起的輪子?
4、教師:有一只小蝸牛走得很慢很慢,有一只小烏龜也走得很慢很慢,你有什么辦法能幫它們走得快一點嗎?
5、教師啟發(fā)幼兒想象用帶輪子的工具,讓它們能走得快一些,例如:滑板、溜冰鞋、玩具小車等。
三、引導幼兒開車仿編兒歌。
1、教師:汽車上有輪子嗎?我們一起來當小司機,念兒歌《小汽車》好嗎?
2、教師:你還想開什么車?到哪里去?
3、教師引導幼兒一邊念仿編的兒歌,例如:拖拉機呀嘟嘟叫,……一直轉到麥田里;警車笛笛叫,……。一直轉到公安局。
四、尾聲
教師帶領幼兒手拿大圈,邊念仿編兒歌,邊將小車子開到活動室的外面。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喜歡泥工活動,體驗自己動手制作的快樂。
2、學習運用團圓、搓捏等方法,表現(xiàn)蘿卜的主要特征。
3、能學習使用簡單的輔助材料進行操作。
【活動準備】
1、毛絨兔子1只;實物白蘿卜、胡蘿卜各1個。
2、橡皮泥若干、火柴棒(或牙簽)若干。
【活動過程】
1、情境導入“蘿卜專賣店”,激發(fā)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1)出示蘿卜及小兔,導出情境“蘿卜專賣店”。
師:森林里的兔子小白,開了一家“蘿卜專賣店”,賣各種各樣的蘿卜。誰愿意買?快來買蘿卜呀!
。2)教師通過提問,引導幼兒說出蘿卜的名字及顏色。
師:你要買什么蘿卜?(鼓勵幼兒說出蘿卜的名字及顏色。)
2、教師運用實物引導幼兒討論塑造蘿卜的方法。
。1)教師出示蘿卜引導幼兒觀察蘿卜的不同之處。
師:這些蘿卜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大小、粗細、長短、顏色、有葉子、有胡須)
。2)教師出示橡皮泥與幼兒討論制作方法。
師:尖尖的蘿卜怎么搓?圓圓的蘿卜怎么揉?蘿卜葉子怎么捏?(上下搓、轉圈揉、拇指食指捏)
3、教師示范制作,幼兒觀察并嘗試制作。
(1)教師運用上下搓、轉圈揉及拇指、食指捏的.方法制作蘿卜,幼兒觀察。
。2)教師出示火柴棒(或牙簽)固定葉子。
4、幼兒制作,教師指導。
。1)教師分發(fā)橡皮泥,為幼兒講述制作方法。
。2)師幼小結:先捏出“蘿卜”的身體,再用綠色彩泥捏葉子,然后進行組合,將葉子用火柴棒(或牙簽)安在“蘿卜”頂上。
。3)幼兒操作,教師觀察指導。
5、“送蘿卜”集體欣賞幼兒作品。
。1)請幼兒將制作好的蘿卜分類放入籃中,送到小兔子的“蘿卜專賣店”。
(2)展示幼兒的作品,小兔子感謝大家送來的“胡蘿卜”、“白蘿卜”。
活動延伸:
遷移本次活動經驗,引導幼兒嘗試制作其他幾種常見的蔬菜。
【幼兒園小班教案】相關文章:
[精選]幼兒園小班教案07-09
幼兒園小班教案09-17
幼兒園小班教案09-18
幼兒園小班教案09-22
幼兒園小班教案09-19
幼兒園小班教案09-20
幼兒園小班教案09-20
幼兒園小班教案09-22
幼兒園小班教案09-22
幼兒園小班教案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