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范文匯編9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9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1
活動準備
人手一把不銹鋼的勺子。
師幼玩過照鏡子的游戲(師:鏡子、鏡子在哪里?幼:鏡子,鏡子在這里)。
PPT課件(漢字凹和凸、集體記錄表、交通安全轉(zhuǎn)角鏡等圖片)。
活動目標
感知不銹鋼勺子凹凸面成像的不同及有趣,初步了解哈哈鏡影像變化的原因及其在生活中的運用。
嘗試用集體記錄、個體表述等方式交流操作的過程及結果,體驗動手探究的樂趣。
活動過程
一、游戲?qū)耄貞浺延薪?jīng)驗
1.師幼玩照鏡子的游戲。
師:我們來玩照鏡子的游戲,我來照鏡子,你們就是我的小鏡子。(教師做出各種簡單的肢體動作,幼兒鏡面模仿)
2.啟發(fā)幼兒思考,表述已有經(jīng)驗。
師:你們玩得很好,照鏡子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那你平時照鏡子的時候發(fā)現(xiàn)了什么嗎?
3.根據(jù)幼兒回答,及時啟發(fā)和小結。
師:鏡子里也有個你,你們倆一模一樣嗎?哪里一樣?哪里不一樣?照鏡子的時候,離鏡子遠一些、近一些,照出的人像一樣嗎?
(評析:此環(huán)節(jié)以游戲的方式導入教學活動,讓幼兒輕松進入學習狀態(tài)。同時,有效運用幼兒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為下一環(huán)節(jié)中幼兒自主操作探究、獲取新經(jīng)驗,做鋪墊。)
二、動手操作,探究哈哈鏡的秘密
1.幼兒初次探究,感受勺子哈哈鏡的有趣。
師:不過,今天老師沒有準備鏡子,而是準備了這些不銹鋼勺子,它們能當鏡子照嗎?現(xiàn)在就請你們試一試,用這些勺子玩玩、照照,看看能發(fā)現(xiàn)什么。
2.集體交流操作中的發(fā)現(xiàn),鼓勵幼兒清楚、大膽地表達。
師: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請你用盡可能清楚的話說給大家聽。
(評析:第一次操作環(huán)節(jié),給予幼兒充分的探究和表達的空間,用開放式的提問,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操作過程及結果。)
3.結合PPT,介紹凹凸面的名稱。
師:勺子的兩面一樣嗎?它們分別叫什么名字呢?老師這里有兩個漢字朋友,看看它們能不能幫助我們。
這兩個字長得什么樣?好玩嗎?這個字讀“ao”,這個字讀“tu”,它們用來指勺子的哪一面呢?
教師手指勺子不同的.兩個面,教幼兒說出名稱。
(評析:漢字的出現(xiàn),能成為幼兒進一步自主學習的“支架”,有利于孩子梳理經(jīng)驗,更清晰地表達,并在下一環(huán)節(jié)的操作中更有目的地去觀察和探究。)
4.集體猜想并記錄。
師:知道了凹面和凸面,你們介紹自己的發(fā)現(xiàn)時一定能說得更清楚了。凹面和凸面照出的人像一樣嗎?
教師根據(jù)幼兒的回答,在集體記錄表中貼上相應形態(tài)的人像。(正立、倒立、變扁、變長等)
(評析: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對于幼兒的反饋不給予評判,而是讓幼兒發(fā)現(xiàn)自己與同伴的意見分歧,從而激起再次探究的欲望。同時,也有利于幼兒形成客觀、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
5.幼兒再次操作探究,感知凹凸面成像的不同。
師:凹面和凸面照出的人像到底是什么樣的呢,我們再去試一試,這次要仔細觀察,看看有什么新發(fā)現(xiàn)。
6.集體交流操作結果,教師隨機記錄。
師:你又發(fā)現(xiàn)了什么?凹凸面照出的人像一樣嗎?有不同的意見嗎?
7.啟發(fā)幼兒進一步思考。
師:勺子凹面照出的人像是倒立的,凸面照出的人像是正立的,凹凸兩面照出的人像都有些變形。為什么平時我們照普通的鏡子時,沒有這樣的現(xiàn)象呢?
這是因為普通的鏡子表面是平坦的,所以鏡子里的你并沒有變樣子,可勺子的表面有凹、有凸,照出的你就發(fā)生了有趣的變形現(xiàn)象。人們還特意制作了一些表面凹凸不平的鏡子,我們把它叫做哈哈鏡。
(評析:一切科學現(xiàn)象的背后,都包含著科學概念、科學原理。我們在鼓勵幼兒積極參與科學探究的同時,也應鼓勵幼兒大膽思考現(xiàn)象背后的科學道理。這一環(huán)節(jié)中的提問帶有挑戰(zhàn)性,教師并不急于揭示答案,而是耐心傾聽、不斷啟發(fā),讓幼兒在新舊經(jīng)驗的碰撞中領悟其中的奧秘。)
三、觀察圖片,了解凹凸鏡在生活中的運用
1.出示道路安全轉(zhuǎn)角鏡,討論其用途。
師:生活中,你見過這樣凸出來或者凹進去的鏡子嗎?在哪里見過?
老師有一雙愛發(fā)現(xiàn)的眼睛,看看我發(fā)現(xiàn)了什么。為什么人們要在地下車庫、馬路拐角、小區(qū)門口放上這個鏡子呢?看看它是什么樣的?猜猜有什么用?
2.小結。
師:今天我們發(fā)現(xiàn)了勺子里藏著的哈哈鏡,還認識了凸出來的道路安全轉(zhuǎn)角鏡。其實,生活中還有很多有用的凸面鏡、凹面鏡,你想知道它們藏在哪兒,有什么用嗎?老師相信你們和我一樣,也有一雙愛觀察、愛發(fā)現(xiàn)的眼睛,所以,把這個任務交給你們,相信你們很快就能找到答案。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2
一、活動目標:
1.認識磁鐵,了解它的特征及用途。
2.動手實驗,獲取有關磁鐵的直接經(jīng)驗,體驗探索成功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
人手一塊磁鐵、操作材料若干
三、活動過程:
。ㄒ唬└兄盆F的磁性。
1.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位會跳舞的小人,我們用掌聲請她上來,好嗎?
2.師演示小人跳舞。(墊板、小人、吸鐵石)
大家好!我是跳舞小人,我給大家跳支舞吧!(跳舞:向前跳、向后跳、轉(zhuǎn)個身。)
小人跳得好不好,給她鼓鼓掌!你知道她為什么能跳舞嗎?(幼兒猜測)
這樣吧,我們的桌上也有想跳舞的小人和小動物,我們自己也去動手試試,找一找到底是什么東西讓它們動起來了。
3.幼兒動手操作。
引導幼兒注意觀察小人下面有一塊鐵片,隨著塑料板下面的磁鐵移動而移動,小人就能跳舞了。(小朋友你們覺得好玩嗎?好,現(xiàn)在請大家休息一下回到自己位子上,等會再玩好嗎?)
4.交流:你玩了什么?怎么玩的?發(fā)現(xiàn)了什么秘密?(你的兔子會跳舞嗎)怎么跳的?(請你來表演給我們看看好嗎)個別演示,發(fā)現(xiàn)了什么秘密?
小結:原來磁鐵能吸住小人下面的`鐵片,所以小人能快樂的跳舞。馮老師手上的這個黑黑的就是磁鐵,原來它的本領這么大的啊。
我們都找到了黑黑的東西,它的名字就叫做“磁鐵”,磁鐵能吸住東西,你們看,(操作兩個磁鐵吸住)是它讓小人和小動物跳起舞來的。
。ǘ┯變悍纸M動手操作、交流,進一步感知磁鐵的特性。
今天馮老師還帶來了一些東西,我們來看看。
1.介紹帶來的物品。(木頭積木、鐵釘、回形針、雪花、蓋子)
2.幼兒猜測:你覺得磁鐵能吸住這些東西嗎?能吸住什么?
3.介紹記錄表記錄方法。
老師給小朋友準備了一張記錄表,我們一起來看看。(出示大記錄表)
這是什么?(5樣東西)我們呆會去試試看,聽清楚要求:一樣一樣東西試,如果磁鐵能吸住的就在它的格子下面畫一個圓圈,如果不能吸住的,就畫一個叉,聽清楚了嗎?好,接下去就請小朋友去試試看吧!
4.幼兒分組操作、記錄。(提醒小朋友試一個記一個)
5、驗證操作結果。
請小朋友把記錄表貼在黑板,(好,小朋友都已經(jīng)試過了,現(xiàn)在請你們把記錄表拿上來,我們來看。從第一個開始看)
小結:磁鐵有磁性,能吸住鐵和鐵做的東西,所以它又有一個名字叫做吸鐵石。
。ㄈ┐盆F來幫忙。
1、嘗試將大頭針和沙分開。
有一個粗心的人,它把一些鐵做的東西混在了一起,你們看。
(依次出示盒子,哎呀,有什么辦法能讓大頭針和鐵釘挑出來呀?)試一下。 磁鐵的本領真大,一下子就把鐵釘和大頭針吸出來了,我們把這些東西拿回教室,一樣樣分清楚,好嗎?
3小結:今天,我們認識了磁鐵,還知道了利用磁鐵來幫助我們解決小問題,其實,磁鐵的作用還有更大、更多,讓我們一起來去看看吧
。ㄋ模┐盆F在生活中的運用。
1、出示圖片(老師依次介紹一下),介紹生活中磁鐵的運用。(門吸、鉛筆盒、包扣、磁懸浮列車)門吸上有磁鐵為了不被風吹得關上門,鉛筆盒、有了磁鐵里面的鉛筆橡皮不會掉下來,包上按了磁鐵包里的東西也不會掉下來,這是什么車?磁懸浮列車,它是在車體底部及兩側倒轉(zhuǎn)向上的頂部安裝磁鐵,“無輪”列車,速度很快很快的,有機會和爸爸媽媽去乘一次。
2、活動延伸——尋找辨別幼兒園鐵性的材質(zhì)物品
師:小朋友,剛才我們認識了磁鐵有這么多的本領,下面請大家?guī)献约旱男〈盆F讓我們一起去找找我們幼兒園里還有哪些能被磁鐵吸住,好不好?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⒈了解一些昆蟲利用“保護色”進行自我保護的本領。
⒉知道利用保護色保護自己。
活動準備:PPT;錄音;小記錄表6張;小昆蟲4只為一組共6組;保護色前期準備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 你們玩過捉迷藏嗎?捉迷藏怎么玩?(一個人抓,其余人躲)
2. 有一些昆蟲想和你們玩一玩捉迷藏的游戲。你們認識他們嗎?
3. 出示圖一:引導幼兒認識昆蟲。(蝴蝶、瓢蟲、蚱蜢、知了、花螳螂、枯葉蝶、木枝節(jié))
二、基礎部分
(一)昆蟲捉迷藏
⒈你們現(xiàn)在都認識了這些昆蟲,那讓我們來找一找吧!
⒉找昆蟲
、(出示圖二)誰躲在了這里?花螳螂為什么躲在這里?(看看它的顏色,花的顏色:花螳螂的顏色和花的顏色一樣,這樣子不容易被發(fā)現(xiàn))哦!花螳螂是利用保護色來保護自己的。什么事保護色呢?(這種躲在與自己顏色相近的地方自我保護的方法就叫做保護色)
、七有許多昆蟲也藏了起來,你看看這幅圖上藏了哪一只昆蟲?(出示木枝節(jié))
木枝節(jié)為什么要躲在樹枝上呢?(看看它的顏色、形狀,所以藏在樹枝里不容易被人發(fā)現(xiàn))
。涸瓉砟局(jié)也跟花螳螂一樣利用保護色來保護自己的。
⑶你們的眼睛可真厲害,那還有一只昆蟲也藏了起來,你們找到它了嗎?(出示枯葉蝶)
枯葉蝶為什么要躲在樹上呢?(看看它的顏色、形狀:像枯葉,躲在樹上就不容易發(fā)現(xiàn))
。涸瓉恚萑~蝶也藏在了與自己顏色、形狀相近的地方,用保護色的方法保護自己的。
、辰裉欤覀兞私饬艘粋新的本領,叫做“保護色”。誰來告訴大家什么叫做保護色?(利用與自己顏色、形狀先近的地方躲避敵人叫做保護色)
、雌鋵,會利用保護色進行自我保護的昆蟲可不僅僅只有花螳螂、枯葉蝶和木枝節(jié),還有一些昆蟲也會利用保護色保護自己呢!你看!它是誰呀?(紡織娘、尺蠖)它是怎么保護自己的呢?(躲在與自己顏色相近的地方)
(二)幫助昆蟲藏一藏
、边有一些昆蟲不知道自己該藏在什么地方,我們一起幫它們藏一藏好嗎?
介紹操作方法:我在后面桌子上分別放了一張記錄表和一些小昆蟲,待會每張桌子坐四個小朋友,然后這四個小朋友根據(jù)“保護色”的方法一起合作幫這些小昆蟲找一找最合適它們的隱藏地方。操作前呢,我們先來認識一下記錄表:這一欄表示什么?(隱藏的地方)那么另外一欄就請你貼上隱藏在這的昆蟲。昆蟲后面我貼了雙面膠,待會把雙面膠撥下來后請你放在盒子里就行了。行動!
、灿變翰僮,教師指導。
、常赫l來介紹一下?這是誰?為什么躲在這里?能不能躲在其他地方?為什么?(顏色相近的地方都可以用來躲藏)
。涸瓉恚銈兌际抢帽Wo色的方法幫小昆蟲們找到它們的藏身之處的。
三、本領遷移
、(過度)其實,除了一些昆蟲會利用保護色保護自己之外,還有一些動物也會利用保護色保護自己呢!我們一一看他們是怎樣保護自己的,好嗎?
、(播放動物圖片)
⑴獅子:這是誰,它是怎樣保護自己的?
、曝堫^鷹:你看誰藏在這里了?它又是怎么保護自己的呢?
、抢坐B:這又是誰?它為什么要躲在雪地里?(雪地的顏色和自己的顏色相近)告訴你們一個小秘密哦!我們的雷鳥可厲害了,它還能根據(jù)季節(jié)的變化改變自己身上的顏色呢!冬天的時候它的羽毛是白色的,可是到了夏天它的'羽毛又變成了與周圍顏色一樣的顏色呢!
、衬俏覀?nèi)擞质窃鯓永帽Wo色保護自己的呢?(出示圖片)(看看衣服、臉上的顏色和周圍的顏色怎么樣?)哦!他們?yōu)槭裁匆帽Wo色保護自己?
四、活動延伸
⒈其實,我們玩捉迷藏的時候也可以用保護色的方法保護自己。誰愿意說說你想躲在哪里,為什么?
、参蚁嘈拍銈兌加凶约旱南敕ǎ敲从锌盏臅r候就來用保護色的方法玩一玩捉迷藏的游戲好嗎?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4
目標:
1.觀察并快速記憶正方體積木的數(shù)量及其顏色序列,提高有意注意和記憶能力。
2.體驗對壘游戲的快樂。
準備:
1.廢舊紙筒(也可用PVC圓管替代)若干個,紙筒高約30厘米、直徑約6厘米,外面分別包上紅紙和金紙。
2.正方體積木24塊,邊長為3.5~4厘米,其大小要恰好能放到紙筒內(nèi)使之豎立。每個正方體積木的六個面貼上相同顏色的紙。
玩法:
1.幼兒三人結伴游戲,游戲前先協(xié)商,一名幼兒做裁判員,兩名幼兒做對壘賽手。裁判員取一紅色紙筒,將各色正方體積木放置在桌子中央。兩名賽手各取一個金色紙筒,準備游戲。
2.游戲開始,裁判員先報出一個數(shù)字(比如“4”,根據(jù)紙筒高度,筒內(nèi)最多放不超過8塊的積木,所以所報數(shù)字要控制在8以內(nèi)),然后取相應數(shù)量的積木(顏色可任選)投入紅色紙筒內(nèi)。
3.裁判員在桌子上搖動已放入積木的紅色紙筒,使積木在紙筒內(nèi)堆疊成柱,接著輕輕提起紙筒,呈現(xiàn)堆疊的彩色積木柱。兩名幼兒迅速記憶積木的`數(shù)量及其顏色序列,稍后,裁判員重新用紅色紙筒套住這個彩色積木柱(見圖1)。
4.裁判員發(fā)出“開始”口令,兩位賽手根據(jù)自己的記憶,按裁判員堆疊的積木數(shù)量及其顏色序列迅速在各自的金色紙筒內(nèi)有序放置積木,然后三人各自同時在桌子上輕輕搖動紙筒。
5.三人同時提起紙筒,看看兩位賽手各自的金色紙筒內(nèi)的積木數(shù)量及其顏色序列是否與紅色紙筒內(nèi)的一致(見圖2、圖3)。
規(guī)則:
1.游戲也可有多名幼兒同時參與,紅色紙筒內(nèi)的積木既可由裁判員放入,也可由賽手放入,以增加趣味性和挑戰(zhàn)性。
2.金色紙筒內(nèi)的積木數(shù)量及其顏色序列與紅色紙筒內(nèi)的相同者為勝,否則為輸。
3.提紙筒時要注意控制手腕的力量,注意不要讓紙筒碰倒彩色積木柱,若積木倒塌則重新游戲。
4.該游戲也可變換花樣,比如,在積木的六個面貼上不同的幾何圖形、數(shù)字,讓幼兒玩“圖形記憶”“數(shù)字記憶”等游戲(見圖4)。
評析:
“搖搖筒”游戲設計的亮點有二:一是取材簡便,教師巧妙利用了紙筒封閉的特點,讓幼兒觀察和記憶正方體積木的數(shù)量及其顏色序列,從而訓練了幼兒的有意記憶能力。二是玩法和規(guī)則獨特,游戲既可以雙人對壘,也可以多人參與。游戲中,幼兒需自主商議分配角色。本游戲雖然以發(fā)展幼兒有意記憶為主要目的,但在游戲過程中我們也看到了幼兒之間的積極互動。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5
設計意圖:
1、培養(yǎng)幼兒從小愛科學和對科學的興趣;通過活動,使幼兒感知風的大小與風車轉(zhuǎn)動的速度有關。
2、培養(yǎng)幼兒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目標:1、知道小風車轉(zhuǎn)動的速度與風的大小有關,激發(fā)幼兒對科學的興趣。
2、引導幼兒用各種卡紙、紙杯、等材料制作簡易風車,培養(yǎng)幼兒動手操作能力。
3、通過實際操作,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4、學會積累,記錄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種。
活動準備:1、麥桿、卡紙、剪刀、紙杯、圖釘?shù)取?/p>
2、風扇、扇子、等。
活動過程及方法:1、發(fā)現(xiàn)小風車轉(zhuǎn)動的原因,做個小風車玩一玩。
2、試試怎樣讓風車轉(zhuǎn)的快。
活動過程:(一)看一看
出示一個大風車利用班級里面的自然風觀察風車的轉(zhuǎn)動(可以在班級開門產(chǎn)生對流風,或是用風扇使風車轉(zhuǎn)動)
提問看看風車是什么樣子的?它是怎么轉(zhuǎn)起來的,引導幼兒說出風使風車轉(zhuǎn)動起來。
。ǘ┳鲆蛔
給幼兒提供制作風車的卡紙、紙杯,麥桿、剪刀和圖釘,讓幼兒自由選擇學習制作風車
方法略
(三)玩一玩
讓幼兒動手玩一玩自己親手制作的小風車,讓幼兒感覺與發(fā)現(xiàn)怎么使自己的風車轉(zhuǎn)動起來。
。ㄋ模┍纫槐
誰的風車轉(zhuǎn)的快,引導幼兒采用多種方式使風車轉(zhuǎn)的更快。
。ㄎ澹┫胍幌
想一想風車為什么有的轉(zhuǎn)的快,有的轉(zhuǎn)的慢,引導幼兒說出實驗結果。
教學反思:一次科學活動的開始,應該來自幼兒已有的'經(jīng)驗,一次科學活動的結束,并不是真正的結束,應使幼兒有進一步的探索可能,成為獲取經(jīng)驗的開始。幼兒是學習的主人,所以我們老師要盡其所有、創(chuàng)設各種學習環(huán)境,讓幼兒能夠用眼看、用耳聽、用嘴說、用腦思考,全身心地積極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給幼兒自由展現(xiàn)的空間。讓幼兒在游戲中、快樂中獲得知識,學得經(jīng)驗。
小百科:風力機是將風能轉(zhuǎn)換為機械功的動力機械,又稱風車。廣義地說,它是一種以太陽為熱源,以大氣為工作介質(zhì)的熱能利用發(fā)動機。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6
幼兒園中班科學優(yōu)質(zhì)課教案――勺子里的哈哈鏡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勺子里的哈哈鏡
活動目標
1、萌發(fā)幼兒對鏡子的好奇心,體驗鏡子游戲的快樂。
2、激發(fā)幼兒對光反射的興趣,探索鏡子反光的現(xiàn)象。
3、感知并描述勺子上的反光現(xiàn)象,產(chǎn)生探究的欲望,體驗發(fā)現(xiàn)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此活動必須在晴朗的天氣里進行。
2、小鏡子、不銹鋼勺子、反面帶有雙面膠的小動物圖片數(shù)份,最少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活動的導入部分。
師:小朋友最喜歡玩勺子了,幾天沒玩了,想不想玩?我們一起來玩一玩鏡子吧!
二、幼兒玩鏡子。(各種平面鏡,反面帶有雙面膠的小動物圖片等材料,請幼兒自由選擇。教師在幼兒探究的過程中,有選擇的、由易到難的與幼兒交流,,最后集體分享探究結果,并進行驗證性探究。)
教師引導一:問在座位上玩鏡子的幼兒。
1、你是怎樣玩的鏡子?
2、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小結:鏡子可以找照出影子來,利用鏡子,你不轉(zhuǎn)頭就可以看見身體后面的小朋友。
教師引導二:有的小朋友在陽光下玩鏡子,我們一起問問她有什么發(fā)現(xiàn)吧!
1、陽光下,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2、墻上為什么會有光斑?(鏡子將陽光反射到墻上就產(chǎn)生了光斑。)
3、墻上的光斑會動嗎?
4、你是怎樣讓它動的?(光斑隨鏡子的晃動而晃動。)
小結:在陽光下,鏡子可以在墻上產(chǎn)生光斑,還能讓光斑移動到想讓它到的地方。
教師引導三:有的小朋友在玩“動物追逐戰(zhàn)”的游戲,我們一起看看他們是怎樣玩的`!
1、你們玩的什么游戲?
2、怎樣讓你的大灰狼(小兔子)跑的快點兒?
3、請幼兒嘗試。
小結:“動物追逐戰(zhàn)”太好玩了,你的小動物跑的快嗎?心理有什么感覺?
三、幼兒玩“勺子里的哈哈鏡”。
(一)師: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像鏡子一樣,能照出影像來?(幼兒回答)。
。ǘ┩妗吧鬃永锏墓R”的游戲,啟發(fā)幼兒結合自己的記錄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 根據(jù)幼兒的表述,重點引導幼兒說說用勺子的凹面、凸面和勺柄照出的東西有什么不同,提問,幫助幼兒有條理的探究:
1、你在勺子的什么地方看到了自己?是什么樣子?(原來勺子里也有個哈哈鏡)。
2、勺子的凹面、凸面和勺柄照出的影像一樣嗎?有什么不同?
3、從勺子里的哈哈鏡看到的自己與鏡子里的一樣嗎?為什么?
簡單小結:勺子的凹面與凸面對光反射的不同,等幼兒進一步探究其中的奧妙。
。ㄈ┪沂切⌒z影師。
1、帶領幼兒到室外,借助勺子“攝影”。
2、請幼兒說說在勺子里的哈哈鏡看見了什么?它跟原來的物體相比,有什么變化?
3、引導幼兒思考:用不同的勺子“拍攝”的同種物體,結果是否一樣?為什么?
4、引導幼兒初步感受勺子大小、新舊與成像之間的關系,給幼兒留下繼續(xù)探究的空間。
四、幼兒在玩“哈哈鏡”中結束活動。
活動延伸:
把不銹鋼碗、勺子、鈴鐺皮、鏡子、杯子等“鏡子”投放科學區(qū),供幼兒繼續(xù)探究其中的秘密。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1、嘗試用多種工具將黃豆從大米中分離出來。2、知道有洞眼的漏勺能很快地將黃豆從大米中分離出來,是快捷、方便的工具。3、能運用記錄表記錄自己的猜測和實驗結果,對探索活動感趣活動準備:
黑板、紀錄表,幼兒標記貼,五個澡盆,內(nèi)放大米和黃豆,漏勺、勺子、筷子、夾子、小桶人手一份,透明杯子5個活動過程:
1、以廚師阿姨遇到的問題導入活動,引起幼兒探索的興趣師:廚師阿姨今天遇到了一個麻煩,她把黃豆和大米不小心混在了一起,誰來想一想辦法,用什么方法可以幫阿姨將黃豆從大米里面分出來?(鼓勵幼兒大膽設想和表達)2、幼兒根據(jù)工具進行猜測并進行記錄師:今天,老師還給小朋友準備了一些工具,看一看,都有些什么呀?(出示工具)請你猜一猜,這些工具中哪一種能最快、最方便地把黃豆從大米里面分出來呢?(鼓勵幼兒大膽猜測、講述)師:(出示記錄表)你覺得那一種工具最快、最方便,就把自己的小標記貼到這種工具的下面。(幼兒記錄自己的猜測)3、幼兒操作并記錄實驗結果師:究竟哪種工具又快、又方便呢?老師要請小朋友自己動手來試一試。注意每一種工具都要用一用,都用過了再找出最快、最方便的那一種,最后把你的'小標記貼在記錄表的小手這一行的工具下面。
(幼兒操作教師指導,注意提醒幼兒每種工具都要嘗試,最后再記錄結果。重點觀察、指導幼兒使用漏勺,探索用法)4、結合記錄表集體討論,發(fā)現(xiàn)漏勺能更多更快的將黃豆和大米分開師:剛才,我們用了各種工具來分黃豆。試過以后,你覺得那一種工具最快、最方便?為什么漏勺能很快、地把黃豆分出來,而且看不見一粒米呢?誰來說一說,你是怎么使用漏勺的?(請個別幼兒上來演示、講解漏勺的使用方法)師小結:原來,漏勺上有許多的洞眼,當我們用漏勺去盛米和黃豆時,米就會從洞眼中漏下去,勺子里只留下了黃豆。當漏勺中盛了米和黃豆時,我門只要用手輕輕地左右晃動,就能讓漏勺中的米更多、更快地漏下來了。所以,漏勺是我們今天分黃豆最有用的工具。
5、比賽:分黃豆師:下面,我們就來進行一場有趣的分黃豆比賽,男孩子一組,女孩子一組,用漏勺將剩下的黃豆和大米分開,看哪一組分得又快、又多!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幼兒學會捏人物的五官和表情,并能用色彩表現(xiàn)人物的情緒。
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能積極地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激發(fā)進一步探索事物變化的愿望。
活動準備:
引導幼兒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認識不同的臉譜。
各色橡皮泥
活動過程:
1."變魔術"游戲,引起幼兒變化表情的'興趣。
游戲:"會變的臉"(苦臉、笑臉、生氣的臉、害怕的臉等)。
2.啟發(fā)幼兒互相觀察人的面部表情特征。
提問:"人笑時、哭時、生氣、害怕時眼睛、眉毛和嘴巴有什么不同?請幼兒分別描述出來。"(教師邊聽邊捏出來)
3.引導幼兒體驗色彩與每一種臉譜的關系。
提問:"當你生氣時,你的臉色會有什么變化"?(變紅)"黑色使你感到怎樣?讓你想到什么表情?"小結:"表情不僅可以通過五官的變化來表現(xiàn),還可以用不同的色彩來變現(xiàn)。"
4.幼兒制作臉譜,教師巡回指導和幫助。
每個幼兒選一種表情。
5.戴臉譜到戶外玩"猜猜我是誰"。
教學反思:
引領幼兒再次深入地進行探索,給幼兒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間。整個活動,給予幼兒較寬松的氛圍,教師只是充當了活動中的支持者,鼓勵者,合作者,引導者,用心傾聽幼兒的表述,并及時的梳理與小結。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9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與反思:電話
教學意圖:
隨著電話號碼的普及,電話號碼在幼兒生活中隨處可見,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方便,因此設計了此次活動《電話》。旨在滿足孩子對電話的興趣和用途。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與反思:電話
1、通過活動,使幼兒初步了解電話的外形構造和功能以及電話與人們?nèi)粘I顚Φ拿芮嘘P系。
2、知道如何使用110、120、119等急救電話,明白這些電話的重要性,平時不能隨便亂打。
活動準備:
1、電話2部,手機1部。
2、110、120、119電話號碼卡片各1張;警車、救護車、火警車圖片各1張。
活動過程:
1、猜謎語引起幼兒的興趣。
師:“叮鈴鈴,叮鈴鈴,這兒說話哪兒聽,兩人不見面,說話聽得清”小朋友動腦筋猜一猜,這是什么?(電話)2、出示電話、手機引導幼兒觀察電話的外形構造,學會正確使用電話。
師:電話是什么樣子的'呢?(有數(shù)字、聽筒、話筒、電線)手機沒有電線。
小結:電話有不同的顏色,不同的形狀,但都有數(shù)字、聽筒、話筒、電線等組成,這樣才能相互通話。
3、電話在生活中的用途。
師:你們家有電話嗎?(有)你打過電話嗎?(有)師:你給誰打電話?是為什么事打電話?(問候、祝賀、詢問、聯(lián)系、請求幫助)4、遇到危急時你會打什么電話求救。
(1)當你走失了,迷路了,或者遇上壞人,你會打什么電話求救(110出示)(2)當你發(fā)現(xiàn)失火了,要打什么求救電話?(119)(3)當家里有人病了,暈倒時,要打什么電話求救?(120)5、玩配對的游戲:應該打什么電話(發(fā)給幼兒人手一份卡片)。
師:現(xiàn)在請小朋友看看圖片里發(fā)生了什么事,然后應該打什么電話求救,幫他們正確連線。
6、模擬急救現(xiàn)場打電話求救,初步學會說出自己的家庭地址。
(1)首先會正確撥打求救電話110、120、119(2)會簡單明確地回答現(xiàn)場的問題,會完整的表達事情7、知道不能隨便亂打急救電話。
8、小結:我們的生活離不開電話,今天我們學會了打求救電話110、120、119,也知道這三種求救電話是在危急的時候才能打,沒有危急時是不能隨便亂打的,希望小朋友一定要記住。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11-09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發(fā)芽了》01-24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買菜》04-05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蜜蜂》04-06
關于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10-03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優(yōu)]10-12
幼兒園科學教案中班實用大全01-08
(實用)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01-08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馬鈴薯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