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當代大學生應具備的禮儀修養(yǎng)有哪些
禮儀是指人們在社會交往中由于受歷史傳統(tǒng)、風俗習慣、宗教信仰、時代潮流等因素而形成,既為人們所認同,又為人們所遵守,是以建立和諧關系為目的的各種符合交往要求的行為準則和規(guī)范的總和。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當代大學生應具備的禮儀修養(yǎng)有哪些,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禮儀修養(yǎng)1:
個人禮儀是自身文化與道德修養(yǎng)的的體現(xiàn),正確的個人禮儀可以增強個人的自信與魅力。因此,個人禮儀可以改善人際關系,是走向成功的必備品質。個人禮儀主要包括儀容儀表禮儀和儀態(tài)禮儀兩個方面。
(1)儀容儀表禮儀
正如原一平所說:"端莊的儀表與整潔的服飾就是最好的推薦信"。這是由于儀容儀表禮儀是首先能夠為別人展現(xiàn)自己的外在形象和內(nèi)在素質,為別人留下一個良好的第一印象,可以在交往活動達到事半功倍效果。儀容儀表禮儀主要包括儀容禮儀、儀表禮儀的介紹。
儀容禮儀主要體現(xiàn)在個人面部和發(fā)型的修飾,其一般原則為美觀、衛(wèi)生、整潔、得體。面部是一個人最突出代表部位,對其進行修飾主要根據(jù)皮膚的類型進行護理和化妝。發(fā)型要求頭發(fā)整潔,無頭屑,并能夠與身材、職業(yè)搭配。由此可見,掌握一定的肌膚護理和化妝技巧還是很必要,不要讓別人覺得自己邋遢。
儀表主要包括人的容貌、舉止姿態(tài)、服飾和風度等方面,而儀容美包括儀表的自然美、儀表的修飾美和儀表的內(nèi)在美三個方面。儀表禮儀主要的作用是將禮儀的三種美充分發(fā)揮出來,
主要通過服飾的穿戴方面介紹。服飾打扮應符合整潔、個性、和諧、整體、文明和符合著裝時間、地點、場合的原則,滿足合體、合適、合度、樸素和整潔衛(wèi)生的要求。為了上述的目的,可以以根據(jù)體型選擇服裝、場合選擇服裝、季節(jié)選擇服裝、服裝色彩搭配等當和服飾色彩與膚色相配為依據(jù)。
(2)儀態(tài)儀表
培根曾經(jīng)說過:"相貌的美高于色澤的美,而優(yōu)雅舒適的動作美又高于相貌之美,這是美的精華"。所以,我們不僅要有美的儀容儀表,而且更要有美的儀態(tài)儀表。儀態(tài)儀表主要從舉止禮儀和談話禮儀兩方面介紹。
舉止禮儀主要包括站、坐、走禮儀,要做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走有走相"。日常生活中,正確的站立姿勢是全身正直,雙肩自然下垂。如果長時間站立,可交換雙腳的位置,將身體的重量交互落在左右腳上。如果是十分正式的場合,必須始終保持身體直立,兩臂下垂的姿勢.與別人作較正式的談話時,不能把兩臂抱在胸前或插在褲兜里。正確的坐姿是:上身保持正直,下巴往后收,脖子要直,胸部要挺起,手自然地置于雙膝之上。除此之外,還應注意:入座時注意輕、緩、緊;坐著的時候,要注意兩手的放置,兩手可以自然地放住腿上,或雙手抱臂,或交叉兩胳膊放在路上;坐著的時候,要注意兩腳的步型。正確的步態(tài)匝該是端莊有力,即頭要正,挺胸,微昂頭,支撐腳的膝部不要彎曲,腳掌要直行。由于性別、性格的原因以及美學的要求,男女生的步態(tài)是有區(qū)別的,男生以走大步為佳,女生以走碎步為美。女生的走姿應風度朗朗,背部挺直,擺臂自然,步態(tài)輕盈。
談話禮儀包括說話禮儀和聽話禮儀。說話正確禮儀是看對象說話、看場合說話,說話時注意體態(tài)語、創(chuàng)造愉快的說話氛圍和掌握幽默的說話技巧。但是要牢記說話的禁忌是:不要喋喋不休、不要尖酸刻薄、不要逢人便訴苦,不要一言不發(fā)以及不要自以為是。聽話正確禮儀是凝視說話者,值得你傾聽他說話的,必須值得你用眼睛注視著他,對對方的說話表現(xiàn)出極大的興趣,細心體會對方的感受,努力產(chǎn)生共鳴,用眼神與對方交換意見.交流感情;向對方表示你關心他說話的所有內(nèi)容.贊成對方所說的話時,可以輕輕的點一點你的頭,臉部露出代表誠意與興趣的微笑;聽話時應稍稍前傾身子;聽話時,干萬不應東張西望或將腿晃來晃去,或低頭只顧自己做事或做些無關的動作;不要中途打斷對方,應讓對方把話說完;聽話要有耐心,對方發(fā)泄的越干凈,越有利于傾聽者,能聽到最后的才是最會聽的。
禮儀修養(yǎng)2:
1、誠信。做人最重要的是品質,而品質最重要的外在表現(xiàn)則是誠信。任何用人單位選人,首先看中不是你的學識或能力,而是你品質,看你是否是一個誠實守信的人。同學們一定要人人講誠信,形成一個講誠信的集體。
2、責任心。我們要樹立對社會、家庭、工作以及對自己未來的責任意識,培養(yǎng)自己強烈的責任心和事業(yè)心。我們要把目前的學習、能力培養(yǎng)、素質提高視為自己的責任,不辜負家長、老師對我們的殷切希望。
3、團隊意識,即與人協(xié)作的精神。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工作單位,都必須具有團隊意識,具有與人協(xié)作的精神。人不能離開社會而存在,學校是社會的濃縮,是一個整體,也是一個團隊,我們要與老師、同學以及工友和諧相處,才能過得開心;一個企業(yè)也是社會的縮影,我們要與領導、同事、下屬團結協(xié)作,才能共謀發(fā)展。
4、文字與語言表達。文字與語言表達能力是大學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湖南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小編建議在大學期間,要多練習寫作,培養(yǎng)自己較好的文字運用與表達能力;要多與人交流,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
在校園里,團委學生會、學生社團、校內(nèi)媒體、班干,可能算得上是四大"公干"。它們可以鍛煉你的能力,給你提供社會實踐機會,為你搭建社交平臺。通過它們,可以輕而易舉地認識許多來自其它學院的同學,接觸到社會上的不少人和事。
禮儀修養(yǎng)3:
一、理論知識能力。
一個優(yōu)秀的大學生必須擁有扎實的文化知識,包括專業(yè)知識和非專業(yè)知識,最終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因為任何工作,無論是科學、教育研究,還是具體的實踐作業(yè),都需要豐富的理論知識。大學生用自己廣闊的社會時間能力。所以,作為一名大學生,就應該把課堂的知識和學好,同時,要多到圖書館博覽群書,增加自己的理論知識,到達充實自己的目的。
二、適應環(huán)境能力。
適應能力是一個人綜合數(shù)值的反映,它與個人的思想品德,創(chuàng)造能力,知識技能等密切相關。大學生畢業(yè)之后,所面臨的是找工作,參加工作,然后定居。它們都是在不斷的變化的,所以,大學生要培養(yǎng)自己適應社會環(huán)境能力。只有這樣,即使是在比較艱苦的環(huán)境下,也能夠變不利的因素為有利的因素,從而為大學生以后的事業(yè)的成功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社會交際能力。
人際交往是一門學問,它存在于社會的任何角落,它是人們實踐經(jīng)驗的結晶,在課本上是學不到的。大學生必須具備這個能力,它關系到大學生以后找工作的問題,而要具備很好的社會交往能力,大學生就要大膽地把握各種交流機會,培養(yǎng)自己與他人在心理方面的相通。同時,要做到誠實守信,人格平等。
四、語言表達能力。
語言表達能力是大學生必須具備的又一項重要能力。學習、工作和社會人際交往等需要語言表達能力。社會競爭是人才的競爭,而一個人,就必須要有很強的語言表達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在市場競爭中處于不敗之地。若要具備這一能力,當代大學生首先要敢于說,這也是練好口才的前提;其次要做到有話可說(需要廣泛的知識面),這是練好口才的基礎;再次是要善于說話,注意什么場合說什么話,注重語言的得體,這是練好口才的關鍵。為此,大學生應該抽出時間閱讀有關的文學著作和口才范文,多做練習,以便使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鍛煉和提高。
五、動手能力。
動手能力是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工作的重要保證。對于大學生來說,畢業(yè)之后是從事教育教學研究、自然科學研究,還是在生產(chǎn)第一線從事技術管理工作。動手能力的強弱,都會影響著一個大學生的發(fā)展前途。為此,當代大學生就要勤動手,重實踐,多做實事,在扎實理論知識的指導下,提高自己實際動手能力。
六、競爭能力。
競爭能力是人們順利完成某項活動多必備的一種心理特征,也是大學生及至人類都在追求的一種能力品質。由于當前社會是一個激烈競爭的社會,從而競爭能力的培養(yǎng)尤為重要。
再次,我們大學生應注意幾點:
1、意識到競爭能力是自身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的需要;
2、要意識到競爭是實力的展示,掌握更多的技能技巧,善于抓住機會,勇于展示自己才會在競爭社會中獲勝;
3、要意識到競爭實際是人格的考驗,所以,大學生必須在競爭社會中保持健康積極的心態(tài)才能獲勝。
七、溝通能力。
隨著現(xiàn)代社會的進步和科學技術的飛速發(fā)展,需要每個大學生都必須具備較強的溝通能力。溝通能力是社會交往的關鍵,一個具有很強溝通能力的人,能把工作做得得心應手。
而培養(yǎng)溝通能力需要自信心和必要的技巧。對當代大學生來說,應注意:
1,要注意溝通中雙方的互惠和相互尊重;
2,要學會站在對方的立場和觀點上看問題,了解對方的思想觀點;
3,要積極地在矛盾和沖突中找共同點,提高溝通的技巧。
綜上所述,以上七大能力是當代大學生應具備的能力。具備了這些能力,才真正地意味著大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才能競爭社會里游刃有余地獲勝。
禮儀修養(yǎng)4:
當代大學生無時無刻都在進行人際交往。人際交往禮儀人際交往過程中在協(xié)調人際關系,溝通人與人之間的感情起著重要的作用。人際交往禮儀和當代大學生密切相關可分為日常社交禮儀、校園禮儀和社會交際禮儀等方面進行分別闡述。
(1)日常社交禮儀
當代大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要與陌生人認識,就需要進行握手、介紹和打招呼。這里面蘊含著重要的禮儀知識,我們將從握手禮儀、介紹禮儀和打招呼禮儀分別介紹。
握手是人們在社交場合不可缺少的禮節(jié),文雅而得體的藝術握手,是人們必須掌握的禮儀。一般情況下,握手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與他人握手時,應當神態(tài)專注、認真、友好。在正常情況下,握手時應目視對方雙眼,面含笑容,并且同時問候對方。與人握手時,一般均應起身站立,迎向對方,在距其約l米左右伸出手,握住對方的右手手掌,稍許上下晃動一兩下,并且令其垂直于地面。握手的時候,用力既不可過輕,也不可過重。若用力過輕,有怠慢對方之嫌;不看對象而用力過重,則會使對方難以接受而生反感。一般來講,在普通場合與別人握手所用的時間以3秒鐘左右為宜。
介紹是人際交往中與他人進行溝通、增進了解、建立聯(lián)系的一種最基本的方式。介紹可以分為自我介紹和對他人介紹兩種形式。正確的自我介紹禮儀應該包括以下幾點:在較短的時間內(nèi),保證介紹內(nèi)容真實、詳略得當,形式標準,方式靈活多樣以及態(tài)度從容、自信。而正確的對他人介紹禮儀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根據(jù)被介紹人的地位、輩分、性別和親疏順序進行介紹,一般情況下,介紹不同地位的人,應先把地位低的人介紹給地位高的人;介紹不同輩份的人,應先把晚輩介紹給長輩;介紹不同性別的人,一般應先把男士介紹給女土;應先把與自己關系密切的家人(即使是地位顯赫者)、要好的朋友等,介紹給客人或關系一般的人。
打招呼時要注意對別人的稱呼和社交用語得體。稱呼是溝通人際父系的信號與橋梁,也是表達情感的重要手段。如果稱呼不當,則可能造成對方的不滿乃至反感。在社交過程中,應該選擇正確的、適當稱呼,避開庸俗稱呼、綽號等稱呼禁忌。同時,在充滿關懷的說話方式下,要有簡單明了的禮貌用語、生動得體的問候語和適度的寒暄。
(2)校園禮儀
校園禮儀是指學校的師生在學校生活和交往中必須遵守的―些禮儀規(guī)范。校園禮儀是學校教育的重要內(nèi)容,也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nèi)容。校園禮儀主要包括當代大學生與老師、同學、管理人員以及在公共基礎設施的禮儀。
要處理好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當代大學生與管理人員之間的禮儀,其實是需要當事人共同努力的,主要可以從以下原則入手。師生之間禮儀要點是:師生雙方要建立相互尊重、相互平等和彼此寬容的原則。掌握了師生交往的原則并積極實踐,就有很大可能會形成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同學間的交往是大學生交往的重要方面,其交往禮儀要點是:坦誠相待.謙度謹慎;友善熱情,禮貌待人;化解矛盾,增進團結;男女交往,舉止得體。而當遇到管理人員時,當代大學生要做到要尊重管理人員、服從管理并以禮相待。
校園、宿舍、教室、食堂等公共場所,是大學生學習、休息、娛樂以及從容其他活動的地方。"維護公共場所秩序"是每個當代大學生應遵守的道德規(guī)范和行為準則。在公共場所,一般要做到:嚴格遵守相關的規(guī)定,維護好公共秩序,使用公共設施時要有節(jié)約意識,注意個人舉止和社影響等。
(3)社會交際禮儀
隨著經(jīng)濟全球化的不斷推進,全球不同國家之間的合作以及就業(yè)競爭激烈日趨明顯。因此,社會交際禮儀主要從涉外社交禮儀規(guī)范和求職禮儀兩個方面介紹。
涉外社交禮儀是指在國際社會人們的交往活動中,約定俗成的,為大家共同遵守的交際禮節(jié)和儀式。當代大學生掌握了涉外社交禮儀規(guī)范,有利于其自身的發(fā)展?傮w來講,涉外社交禮儀主要有以下一些規(guī)范:拜訪預約、遵約守時、尊重隱私、尊重習俗、女士優(yōu)先、按照位次、不妨礙他人、不必過謙。
大學生要求職成功,順利就業(yè),僅有較強的政治素質、業(yè)務素質和道德素質還是不夠的,還必須具有良好的禮儀素質。求職主要有直接洽談和利用求職通訊的兩種方式。在直接洽談面試時,當代大學生應掌握以下的禮儀和技巧:保持良好的儀表形象,談吐文雅,恰如其分地表現(xiàn)自己,及時、準確、簡潔的回答問題,要明確表示自己的求職意愿,注意見面的禮儀。通訊求職又可以分為電子郵件和電話求職。電子郵件求職時,要保證稱呼要正確、貼切,正文要寫清楚,結尾祝頌要真誠,署名、日期要準確和附加部分要說明。電話求職時要注意不要裝模作樣,求職時應以了解用人單位的職業(yè)情況、自己能否在用人單位發(fā)揮作用為主和不要強行推銷自己。
禮儀修養(yǎng)5:
所謂禮儀是指在人際交往、社會交往和國際交往活動中,用于表示尊重、親善和友好的首選行為規(guī)范和慣用形式。這一定義包含了以下幾層意思:
第一,禮儀是一種首德行為規(guī)范。規(guī)范就是規(guī)矩、章法、條條框框,也就是說禮儀是對人的行為進行約束的條條框框,告訴你要怎么做,不要怎么做。如你到老師辦公室辦事,進門前要先敲門,若不敲門就直接闖進去是失禮的。禮儀是一種道德行為規(guī)范。表明禮儀比起法律、紀律,其約束力要弱得多,違反禮儀規(guī)范,只能讓別人產(chǎn)生厭惡,別人不能對你進行制載,為此,禮儀的約束靠道德修養(yǎng)的自律。
第二,禮儀的直接目的是表示對他人的尊重。尊重是禮儀的本質。人都有被尊重的高級精神需要,當在社會交往活動過程中,按照禮儀的要求去做,就會使人獲得尊重的滿足,從而獲得愉悅,由此達到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和諧,
第三,禮儀的根本目的是為了維護社會正常的生活秩序。沒有它,社會正常的生活秩序就會遭到破壞,在這方面,它和法律、紀律共同起作用,也正是因為這一目的,無論是資本主義社會還是社會主義社會還是社會主義社會都非常重視禮儀規(guī)范挦建設。
第四。禮儀要求全體成員荶同遵守。道德體系中包括三個層次的內(nèi)容:職業(yè)道德、婚姻家庭道德、社會道德。禮儀要求全體成員共同遵守,因此它屬于社會公德的內(nèi)容。社會公德是最簡單、最起碼的道德行為規(guī)范,如果一個人連社會公德都不能遵守,那么就說明這個人的道德修養(yǎng)太差了。由此也說明禮儀修養(yǎng)和重要性。
第五,禮儀要求在人際交往、社會交往活動中遵守。這是它的范圍,超出這個范圍,禮儀規(guī)范就不一定適用了。如在公共場所穿拖鞋是失禮的,而在家穿拖鞋則是正常的。
禮儀修養(yǎng)6:
在古代,坐立行走都是是有講究的,就說坐吧,席地而坐是古人一種日常起居習俗,它起源于商周時期,并一直延續(xù)到我國的唐代時期,長達2000多年。而其坐姿又有不同種類,如下:
其一是席地而坐,其坐姿是這樣的:兩膝跪在席上,兩腳背朝下,臀部落在腳踵上,坐姿有點像跪。這種姿勢,我個人認為,有點接近日本的跪禮中的“正座”;其二為跽,也稱長跪,姿勢為:在席地而坐的姿勢時,臀部離開腳后跟,上身筆直,這時人的身體似乎加長,故又稱長跪,這是一種將要站起來的準備姿勢,有時也表示對別人尊敬的意思;其三為蹲踞,也稱居,具體姿勢是:腳板著地,兩膝聳起,臀部向下而不貼地,像我們現(xiàn)在正常蹲下一樣;其四為箕踞,具體為:臀部貼地,兩腿分開平伸,上身與腿成直角。只是一種特別隨便的坐法,也是古代也是最不恭敬的坐法之一,這也許和現(xiàn)代坐時蹺二郎腿是一樣不受歡迎的吧。
而現(xiàn)在,我們雖然不需要有遵循那么嚴格的規(guī)矩,但還是要懂得最起碼的坐姿,便是要上半身挺直,放松雙肩,雙膝并攏,給人一種大方、優(yōu)雅之感,這時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很多同學喜歡蹺二郎腿,并已經(jīng)形成習慣。翹二郎腿不僅僅會影響腿型,而且會給人一種太過隨意,不尊重別人的感覺,我曾經(jīng)聽說一個真實的事情,一個素質很高的學生在老師的推薦下去公司面試,結果卻令老師意外,學生并沒有被錄取,詢問原因才知道,他開始時表現(xiàn)很好,坐姿很標準,回答問題流暢自然,老板對他很滿意,可聊著聊著,他便翹起了二郎腿,背也很自然地蜷起來,最后被老板駁回了。這就說明很重要的一點,不要臨時抱佛腳,注意自己平時的一些禮儀的細節(jié),養(yǎng)成好的習慣,那么無論出現(xiàn)什么狀況,我們總會從容不迫去面對,并取得成功。
再說古代的站姿,自古以來“站似一棵松”是受人贊美的,在《禮記·曲禮上》記載,“立如齊”“立勿跛”“立不中門”說的意思就是站的時候要呈立正姿勢,不能站在門中間,就是在現(xiàn)在,我們的長輩還會教導我們不要站在門中間的門框上,是不禮貌、不尊重別人的行為。所以我們在站立的時候要懂得一些忌諱,并且姿勢要優(yōu)美,放松并挺直腰板,給人一種自信、大方的感覺。
在古代的行走也分多種,行指走路,走即是跑,步是徐行,奔是跑,趨是小步快跑,而趨在古代是比較有講究的,它是一種恭敬的動作,一般情況下都需要趨,特別是在長輩、老師、君王面前等。平日里,我們不需要像模特走路一樣優(yōu)美夸張,還是需要抬頭挺胸,走直線。我覺得在和長輩一起走時,應配合長輩的步伐,不能自己走得飛快或很慢,顯得不禮貌,也會讓他們感到不舒服。
【當代大學生應具備的禮儀修養(yǎng)有哪些】相關文章:
現(xiàn)代青年人應具備怎樣的禮儀修養(yǎng)06-09
銷售員應具備的素質有哪些04-29
管理者應具備的能力有哪些04-05
經(jīng)理人應具備的素質有哪些04-26
管理者應具備能力有哪些04-27
管理者應具備的素養(yǎng)有哪些09-22
當代大學生禮儀素養(yǎng)低下的原因有哪些-禮儀知識06-05
優(yōu)秀管理者應具備的能力有哪些03-02
管理者應具備的能力要求有哪些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