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的閱讀及答案
語文閱讀理解在平時測試、期末考試中都占有很大的比重,所以,多做一些閱讀練習,不僅能熟能生巧,輕松應對考試,最重要的,對于語文學習能力的提高非常有幫助。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秋》的閱讀及答案,以供同學們練習、反思和感悟!
《秋》的閱讀及答案 1
【原文】
秋詞
劉禹錫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問題】
1、前人寫詩填詞講究煉字,試分析詩句“晴空一鶴排云上”中“排”字的表達作用。(2分)
2、全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人生態(tài)度?你認為詩人眼中“秋日勝春朝”的理由是什么?(2分)
【參考答案】
1、(2分)“排”,在這里是“排開、推開”的意思(1分),形象地寫出了黃鶴一飛沖天,仿佛沖破白云阻隔的氣勢,表現(xiàn)了作者奮發(fā)進取的.豪情和豁達樂觀的情懷。(1分)
2、(2分)全詩表達了詩人一種激越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1分)。理由是在如此秋高氣爽的天氣,看見黃鶴直沖云霄,詩人心情豁然開朗,詩情廣闊,于是說“我言秋日勝春朝”(1分)。
《秋》的閱讀及答案 2
秋懷
嵩山中作
涼葉蕭蕭散雨聲,虛堂淅淅掩霜清。
黃華自與西風約,白發(fā)先從遠客生。
吟似候蟲秋更苦,夢和寒鵲夜頻驚。
何時石嶺關(guān)山路,一望家山眼暫明?
秋懷字詞解釋:
1﹑涼葉:在寒風中的樹葉。蕭蕭:落葉聲。散:散播﹑散發(fā)。雨聲:指落葉聲像雨聲一樣。
2﹑淅淅:風聲。掩霜清:即掩于霜清,意思是被清冷的秋霜遮蓋著。掩,鋪散,遮蓋。
3﹑黃華:指菊花。華,同“花”。
4﹑遠客:遠離家鄉(xiāng)的客子。
5﹑候蟲:隨季節(jié)而生或發(fā)鳴聲的昆蟲,如秋天的蟋蟀等。黃庭堅《胡宗元詩集序》說:“候蟲之聲,則末世詩人之言似之!
6﹑眼暫明:指因喜悅而眼神頓時明亮起來。暫:頓時。
秋懷翻譯:
一片片寒葉輕輕地飄灑,就像是傳來沙沙的雨聲;虛寂的廳堂秋風淅淅,遍地鋪蓋著露冷霜清。
門外,黃菊依舊與西風相約而至;屋里,白發(fā)已先為遠客伴愁而生。
我好比知時應節(jié)的鳴蟲,吟唱之聲逢秋更苦;我又似是孤棲寒枝的烏鵲,懷鄉(xiāng)之夢入夜屢驚。
石嶺關(guān)山的小路呵,何時才能夠再次登臨——望一眼家鄉(xiāng)的山水呵,我的雙眼頓時閃耀出喜悅的光芒?
秋懷閱讀答案:
試題:
①“明”是明亮、喜悅之意(1分)。
、谠娙说母星樵臼浅羁嗟,前六句觸景生情,各種秋天的景物,秋葉、秋雨、秋蟲、寒鵲等使詩人倍感寂寞悲涼(2分)。在孤獨愁苦中,詩人不禁思念家鄉(xiāng)。雖然離家很遠,腳下是走不完的`“石嶺關(guān)頭路”,但在想象中遙望家鄉(xiāng)的山水,眼前突然明亮起來,心中涌起溫暖、喜悅的情感(3分)。
答案:
解題可分三步:
一、直截了當?shù)卣f出“明”字的含義;
二、簡要概括前六句觸秋天悲涼之景而生寂寞愁苦的之情;
三、簡要而具體地分析詩人感情陡轉(zhuǎn)的原因。
這一步是重點,是對前兩步的總結(jié)和升華,要結(jié)合尾聯(lián)的意思組合答案,思鄉(xiāng)是令人愁苦的,卻又給游子以動力,使詩人的情感發(fā)生了變化,變得明亮而喜悅。
秋懷賞析:
金宣宗興定二年(1218),詩人從三鄉(xiāng)鎮(zhèn)移居登封,過上了比較安定的生活。然而,戰(zhàn)爭的形勢卻日趨險惡。當年九月,蒙軍主帥木華華黎集結(jié)大軍,包圍了太原,并攻破了濠垣,詩人面對破碎的山河,懷舊淪陷的故鄉(xiāng),心中抑郁難平。在這首詩中,詩人以候蟲和寒鵲自喻,抒發(fā)了流落他鄉(xiāng)的凄涼苦悶和對于家鄉(xiāng)的殷切懷念。
個人資料:
元好問,字裕之,號遺山,金章宗明昌元年(1190)出生在太原府忻州秀容縣,(今山西忻州)。他家是北魏鮮卑族拓跋氏的后裔,是累世為宦官的書香人家。詩人從小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十四歲時,投師陵川學者郝天挺門下,學業(yè)更有長足的進步。少年時代的元好問,還曾跟隨當縣令的叔父元格游宦山西、山東、甘肅、陜西等地,飽覽了各地名山大川,增長了不少閱歷見識,為以后的詩歌創(chuàng)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秋》的閱讀及答案 3
秋暮吟望
趙執(zhí)信
小閣高棲老一枝,閑吟了不為秋悲。
寒山常帶斜陽色,新月偏明落葉時。
煙水極天鴻有影,霜風卷地菊無姿。
二更短燭三升酒,北斗低橫未擬窺。
趙執(zhí)信二十八歲因佟皇后喪葬期間觀看洪昇所作《長生殿》戲劇,被劾革職。此后五十年間,終身不仕,徜徉林壑。
1、詩中有哪些意象能夠體現(xiàn)“秋暮”,它們共同營造了一種什么樣的意境?試做簡要分析
2、詩人說“不為秋悲”,那是為何而悲?說說你的看法。
答案:
1、寒山、斜陽、新月、落葉、煙水、鴻影、霜風、殘菊,將這些景物組織人詩,加起來便形成了悲苦的意境。以上頷聯(lián)、頸聯(lián)四句中提供的意象,空間從遠到近,從高到低,從水上到陸上;時間從黃昏到月明,從月明到深夜,無一物不是令人望而興悲之色,無一時不是令人難以忘悲之時。
2、詩人看似曠達、閑淡,實則落寞、惆悵。首聯(lián)即說了“不為秋悲”,詩人心境看似曠達、淡,實則是對現(xiàn)狀不可改變的無奈之嘆;中間兩聯(lián)寒山,落葉,霜風,殘菊等意象的悲苦色調(diào),透露出內(nèi)心深處的憂傷與落寞;尾聯(lián)在燭光下飲酒的長今,流露出終老山林的惆悵。后面三聯(lián)以斜陽、落葉、孤鴻、殘菊、短燭、低橫北斗等低沉意象為主,綴詞成章,惆悵失意之情溢于言外。
[注釋]“一枝”語出《莊子逍遙游》“鷦鷯巢于深林,不過一枝”。“老一枝”意為終老山林。
。1)簡要賞析頷聯(lián)中“!薄捌眱勺值拿钐。(3分)
【答案】“常”強調(diào)時間頻度,將隨朝暮變化的山色寫為常著落日之色;“偏”字突出情態(tài),將新月照落葉的自然現(xiàn)象視為有意為之!俺!迸c“偏”改變景物的客觀性,為情造景,凸顯詩人的心緒與情感。(4分)
【解析】語言風格類的題目,首先考查學生解字的能力,學生需要結(jié)合詩歌的意思先將兩個目標字的大意講出,并結(jié)合詩人的情感進行分析。比起前兩年的考題,同樣是考查能力層級D(鑒賞評價)的題目,回答起來更脫離格律,單純用答題模板套作的.話恐難得分,表現(xiàn)出四川對考生古詩文素養(yǎng)要求提高的趨勢。
(2)本詩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心境?結(jié)合全詩簡要分析。(5分)
【答案】詩人看似曠達、閑淡,實則落寞、惆悵。首聯(lián)即說“了不為秋悲”,詩人心境看似曠達、閑淡;中間兩聯(lián)寒山,落葉,霜風,殘菊等意象的悲苦色調(diào),透露出內(nèi)心深處的憂傷與落寞,尾聯(lián)在燭光下飲酒的長今,流露出終老山林的惆悵(4分)
【解析】本題考查考生對詩歌情感的理解。較為簡易,只要能夠找出表達作者情感的詞語,情感基調(diào)便能準確答出,在第二聯(lián)后,詩中出現(xiàn)了多個凄清冷峻的意象,所以情感的主要內(nèi)容是落寞的愁苦心境。加上全詩的景色描繪的寒冷凄清,便能較好回答本題。
《秋》的閱讀及答案 4
[正宮]塞鴻秋 潯陽即景
(元)周德清
長江萬里白如練,淮山數(shù)點清如淀,江帆幾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飛如電。 晚云都變露,新月初學扇,塞鴻一字來如線。
1.“正宮”是這首散曲的宮調(diào),“塞鴻秋”是 。根據(jù)這首散曲的字數(shù)和構(gòu)成特點,它應屬于散曲中的 。(2分)
2.以下對這首曲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第一二句,縱目萬里長江,放眼淮上遠山。作者從大處著眼,從遠處落筆,勾畫山水全貌,雄偉壯麗。
B.三四句遠眺江帆和山泉,使用比喻,以工整的對偶敘述,帶著分明的動感。
C.五、六句寫天空浮云和月亮的變化,構(gòu)成整個畫面的背景。一個“學”字,使月亮變得富有人情,頓覺搖曳生姿。
D.最后一句寫北塞鴻雁南歸,不僅點明秋季時令,而且又為這無聲詩的畫面上留下了“陣雁驚寒”的音響,令人產(chǎn)生無窮的遐想。
3.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來又構(gòu)成了一幅色彩絢麗的潯陽山水圖。請從動靜寫景的角度對這首散曲上片作簡要賞析。(3分)
參考答案:
1.曲牌名;小令。(每空1分)
2.B(3分)
3.一、二句側(cè)重寫江、山的雄偉,是靜態(tài)的;(1分)三、四句著重寫江帆的迅疾、山泉的飛流,是動態(tài)的。(1分)動靜變換,形成錯落有致、姿態(tài)萬千的潯陽山水秋色圖景。(1分)
《秋》的閱讀及答案 5
客舍悲秋有懷兩省舊游呈幕中諸公
岑參
三度為郎便白頭,一從出守五經(jīng)秋。莫言圣主長不用,其那蒼生應未休。
人間歲月如流水,客舍秋風今又起。不知心事向誰論,江上蟬鳴空滿耳。
。ㄗⅲ捍髿v四年(769),岑參在嘉州刺史任滿后滯留蜀中。由于戎瀘間受亂軍阻路,只好折回成都,此詩即作于成都客舍,此時離詩人去世僅四五個月的時間。其那:怎奈。
閱讀題目
1.下列對本詩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首聯(lián)“三度為郎”“一從出守”兩句自敘平生,概括了詩人的仕途經(jīng)歷。這里說“三”是言其為多數(shù),且與下文“五”字不重復。
B.頸聯(lián)“客舍秋風今又起”,點出題目“客舍悲秋”,寫出了詩人寄居成都客舍的情景,融凄涼的情感于蕭瑟的'秋景之中。
C.尾聯(lián)“江上蟬鳴空滿耳”,以景結(jié)情,動靜結(jié)合,“空滿耳”與杜甫《蜀相》“隔葉黃鸝空好音”的“空”都是“白白的,徒然”之意。
D.本詩為詩人在成都客舍向幕中諸公傾訴情懷之作,敘事抒情,感情深沉凄切,格調(diào)慷慨悲涼,讀來不禁令人唏噓長嘆。
2.從全詩來看,作者“悲”的原因有哪些?請結(jié)合詩句簡要分析。(6分)
參考答案
1.C“動靜結(jié)合”說法錯誤,從詩中來看,“江上蟬鳴空滿耳”意思是“空聽江上蟬聲吵嚷不休”,只有動,沒有靜,“蟬聲滿耳”烘托出詩人晚年的孤獨寂寞。
2.①不受重用,“三度為郎”“一從出守”“長不用”概括了詩人的仕途經(jīng)歷,飽含生平未得意的感嘆;
、谏厝A易逝,“便白頭”“歲月如流水”“秋風今又起”三句悲嘆時光流逝,也是悲嘆自己年老體衰;
、凵n生之痛,“蒼生未休”,詩人不安;
④孤獨寂寞,“心事向誰論”“蟬鳴空滿耳”表現(xiàn)了詩人有滿腹心事,卻無處傾訴的凄涼。(三點即可)
《秋》的閱讀及答案 6
秋生澤國,無邊落木,又作蕭蕭下。澄江過雨,涼飆吹面,黃花初把。蒼鬢羈孤,粗營雞黍,濁醪催貰①。對斜斜露腳,寒香正好,幽人去,空驚咤。 頭上綸巾醉墮,要欹眠,水云縈舍。牽衣兒女,歸來歡笑,仍邀同社②。月底蓬門,一株江樹,悲蟲鳴夜。把茱萸細看,牛山③底事,強成沾灑。
注釋:
①貰:讀shì,賒欠。
、谏纾阂环N民間傳統(tǒng)節(jié)日的慶;顒。
、叟I剑骸蛾套哟呵铩份d,齊景公登牛山,流涕曰:“美哉國乎!若何去此而死也?”
、畔铝袑@首詞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詞的上闋“秋生”句和“澄江”句,交代了時節(jié),描寫了環(huán)境特點,營造了悲涼孤寂的氛圍,奠定了全詞的感情基調(diào)。
B.“蒼鬢”句,描寫了詞人兩鬢斑白,人生老邁,漂泊孤苦,只能靠自己種地養(yǎng)雞糊口,連喝杯濁酒也要賒欠的困頓境遇。
C.“把茱萸細看”與王維詩“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異曲同工,遙想了故鄉(xiāng)親人對身處遠方的詩人的思念。
D.整首詞所描寫的蕭蕭落木,雨后澄江,云水縈舍,月下江樹的景象,畫面感極強,表現(xiàn)了詞人獨具匠心的構(gòu)圖能力。
、圃~結(jié)尾句“牛山底事,強成沾灑”,借用齊景公登牛山而悲泣的故事,來抒發(fā)時光易逝的人生悲嘆。下面詩句中與這句的用法相同的兩項是(4分)
A.桑之落矣,其黃而隕。自我徂爾,三歲食貧。(《詩經(jīng)·衛(wèi)風·氓》)
B.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南唐·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C.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唐·劉禹錫《烏衣巷》)
D.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宋·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E.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毛主席《沁園春·長沙》)
⑶下闋寫詞人酒醉“欹眠”后,有“牽衣兒女,歸來歡笑,仍邀同社”一句。請結(jié)合全詞簡要賞析這一句。(5分)
參考答案:19分
、牛2分)C(“遙想了故鄉(xiāng)親人對身處遠方的詩人的'思念”有誤,“把茱萸細看”抒發(fā)的是時光易逝、人生短暫的感慨和詞人對故鄉(xiāng)親人的思念)
、疲4分)C、D
【評分參考】答對一項得2分。答案超過兩項本題不得分。
⑶(5分)這一句描寫了詞人酒醉中的夢境(或“想象”)(1分):詞人回到家中,兒女牽衣,一家人高高興興地去參加社日活動(1分)。與下文醒來后眼前孤獨漂泊的生活(1分)形成鮮明的對比(或“襯托”“虛實結(jié)合”)(1分),表現(xiàn)了詞人的羈旅愁苦和對家人的思念之情(1分)!驹u分參考】意思對即可。
《秋》的閱讀及答案 7
滿庭芳·碧水驚秋
秦觀
碧水驚秋,黃云凝暮,敗葉零亂空階。洞房人靜,斜月照徘徊。又是重陽近也,幾處處,砧杵聲催。西窗下,風搖翠竹,疑是故人來。
傷懷。增悵望,新歡易失,往事難猜。問籬邊黃菊,知為誰開。謾道愁須殢酒,酒未醒、愁已先回。憑闌久,金波漸轉(zhuǎn),白露點蒼苔。
1.詞作的景物描寫有什么特點和作用?請結(jié)合詩句作簡要分析。(5分)
2.詞中流露出哪些情感?請結(jié)合詩句分析。(6分)
答案:
1.融情入景,以景語始,以景語終,在層層鋪敘、描寫中表達了傷離懷舊的心緒。(或詞作開篇描繪碧水放冷光,黃云聚集,大地蒼茫,落葉滿階,又有砧杵聲聲入耳之境,視聽結(jié)合)(動靜結(jié)合)(2分),營造衰颯、蕭索的意境(1分) 渲染氣氛,烘托出詞人此時此地的.悲苦心境(2分。
(手法答出擬人,可酌情給分。)
2.(1)故人故園之思。(1分)飄泊異鄉(xiāng),秋天日暮聽到砧杵聲時,很自然地會起故園之思,“西窗下,風搖翠竹,疑是故人來。”在寫景中透露出懷人的情思。(2分)
。2)時光流逝的慨嘆。(1分)驚秋,砧杵聲催讓詩人不覺生出時光飛逝的慨嘆。(2分)
(3)貶謫之后知音難覓的慨嘆。(1分)“增悵望,新歡易失,往事難猜”婉轉(zhuǎn)地表達出在遭貶謫以后的生活歷程的孤單,“問籬邊黃菊,知為誰開”流露知音難覓無人理解的悲苦。(2分)(答出兩條就可給6分)
《秋》的閱讀及答案 8
落日幽州,憑高望處,秋思何限。候雁哀鳴,驚麇②晝竄,一片飛蓬捲。西風萬里,踰沙越漠,先到斡難河畔。但蒼然、平原目極,玉關(guān)消息初斷。
千秋祇有,明妃冢上,長是青青未染。聞道胡兒,祁連每過,淚落笳聲怨。風霜頓改,關(guān)河猶昔,汗馬功名今賤。驚心是、南山射虎,歲華易晚。
【注】
、傥耐⑹剑1856-1904),江西萍鄉(xiāng)人。清末愛國詞人、學者、思想家。光緒十六年(1890年)榜眼。中日甲午戰(zhàn)爭,他力主抗擊,上疏請罷慈禧生日“慶典——奏劾李鴻章“昏庸驕蹇、喪心誤國”,終被革職驅(qū)逐出京。
、邝,讀jūn,獐子,鹿的一種。
1.下列對詞句的賞析,不恰當?shù)膬身検牵ǎǎ?分)
A.“落日”三句,寫在落日余暉的映照下,詞人登上幽州城頭,滿目所及,觸發(fā)了他綿綿無期慷慨悲涼的秋思。
B.詞中提到的“幽州”“斡難河”“玉關(guān)”“明妃冢”“祁連山”都遠在邊塞,表明作者對邊塞生活的向往。
C.“千秋”三句是說,千百年來,在塞外,只有昭君墳頭上的.草是青的,以此表達了詞人對寧邊安土者的追思和敬仰。
D.“聞道”三句,寫當年漢強盛時胡人從祁連山經(jīng)過時,常常悲傷落淚,胡笳聲噎。從一個側(cè)面反映了作者對當朝統(tǒng)治者不能御敵的不屑。
E.詞的上片寫景,透露出慷慨悲涼的氣氛;下片結(jié)句通過寫李廣晚年南山射虎時感慨時光流逝,表達了作者的凄涼心境。
2.這首詞下片中從“風霜錘改,關(guān)河猶昔”到結(jié)尾,表達了詞人怎樣的情感?請簡要分析。(6分)
答案:
1.BE
2.(1)吊古傷今之感。山河猶在,英雄不存,遍尋不見有御敵報國之人。
(2)對歲月流逝、功業(yè)未成的喟嘆。年事已高,無力報國。
。3)對當朝統(tǒng)治者的不滿。作者以李廣自比,空有報國之志,無人賞識,不得重用。
(答出1點得2分)
《秋》的閱讀及答案 9
秋興八首·其六①
杜甫
瞿塘峽口曲江②頭,萬里風煙接素秋。
花萼③夾城通御氣,芙蓉小苑入邊愁④。
珠簾繡柱圍黃鵠,錦纜牙檣起白鷗。
回首可憐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
【注】①此詩寫于安史之亂剛結(jié)束,蜀地仍戰(zhàn)亂不息,詩人時年55歲,滯留夔州。
②曲江:地名,在長安城南。
、刍ㄝ啵夯ㄝ嘞噍x樓,在長安南內(nèi)興慶宮西南隅。據(jù)載,唐玄宗開元二十年,從大明宮依城修筑復道,達南內(nèi)興慶宮,直至曲江芙蓉園。
、苋脒叧睿簜鱽磉叺貞(zhàn)亂的消息。
、耪埛治鍪茁(lián)的作用。(3分)
、普埡喴p析頸聯(lián)的表達效果。(4分)
、亲髡咴谠姼柚信d發(fā)了哪些感慨?請簡要概括。(4分)
答案:
⑴點出了題目中的“秋”字(1分);渲染了一種蕭瑟、迷茫、冷清的氛圍(1分);引出下文對萬里之外的京城昔日繁盛的描寫(1分)。
⑵使用了借代的`手法(1分),用“珠簾繡柱”借代行宮別院,用“纜”、“檣”借代游船(1分),寫出了曲江行宮別院建筑的奢華(1分),皇帝所乘游船裝飾的華美,游樂的聲勢之大(1分)。(如果從煉字的角度賞析“圍”、“起”,最多給2分)
、潜磉_了作者的羈旅之愁,對亂后京城破敗的痛惜,對國家中落的憂念,隱含了對統(tǒng)治者驕奢淫逸的不滿。(每點1分)
《秋》的閱讀及答案 10
秋霽①寄遠
杜牧
初霽獨登賞,西樓多遠風。
橫煙秋水上,疏雨夕陽中。
高樹下山鳥,平蕪②飛草蟲。
唯應待明月,千里與君同。
【注釋】
、凫V:雨雪停止,天放晴。
②平蕪:平曠原野。
(1)本詩寫“煙”著一“橫”字,《使至塞上》寫“煙”著一“直”字。請簡析這兩個字的表達效果。
(2)這首詩寄托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答案:
。1)“橫”寫出了“煙”的范圍之廣,化抽象為具體,渲染了縹緲朦朧的范圍!爸薄睂懗隽恕盁煛钡膭虐螆砸阒。
。2)表達了作者對遠方故人的思念之情。
相關(guān)閱讀
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1.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2.請從寫作手法的角度,賞析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
柳長句杜牧日落水流西復東,春光不盡柳何窮。巫娥①廟里低含雨,宋玉②宅前斜帶風。不嫌③榆莢共爭翠,深與桃花④相映紅。灞上漢南千萬樹,幾人游宦別離中。
【注】
、傥锥饝宴娏昱f游杜牧滕閣中春綺席開,柘枝
、谛U鼓殷晴雷。垂樓萬幕青云合,破浪千帆陣馬來。未掘雙龍牛斗氣,高懸一榻棟梁材。連巴控越知何有?珠翠沉檀處處堆。
[注]①鐘陵,今南
《九日齊山登高》作者為唐朝詩人、文學家杜牧。其古詩全文如下: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但將酩酊酬佳節(jié),不用登臨恨落暉。
《早秋客舍》作者為唐朝文學家杜牧。其古詩全文如下:風吹一片葉,萬物已驚秋。獨夜他鄉(xiāng)淚,年年為客愁。別離何處盡,搖落幾時休。不及磻溪叟,身閑長自由。
《秋》的閱讀及答案 11
趕秋
彭學明
一個回閃,一隊人馬往那條路上呼喊而去。
又一個回閃,一彪隊伍從這條路上踏歌而來。
左邊,是一路吆喝走著的少男少女。
右邊,是一路舞著長龍的少男少女。
抬起頭來。四面山頂,還是銀枷銀鏈銀冠銀圈匆匆而行的少男少女。
湘西。苗鄉(xiāng)。陰歷七月初七、初八。
很久很久了,這個民族從遠古地帶越過洪荒,輾轉(zhuǎn)徙來。千辛萬苦,千萬里路,安居了,樂業(yè)了,卻遭到了敵人的層層圍攻。父母被殺害了,夫妻被拆散了,山林成了焦炭,田園成了荒草,房屋成了灰燼。巴貴當戎——這個民族的英雄,與敵人進行了九十九個日日夜夜的大搏斗后,在立秋的時候,聯(lián)合九十九寨的男男女女,做了九十九臺秋千架,搭了九十九個秋歌臺,吹了九十九對蘆笙嗩吶,舞了九十九對龍燈獅子,趕秋!成雙成對的青年男女,纏纏綿綿的苗歌情話,熱熱鬧鬧的趕秋場面,逗引得敵人心神激蕩,丟弓棄弩,都去趕秋。巴貴當戎們立即取了暗器,內(nèi)外呼應,關(guān)門打狗,全殲來敵。從此,為了憶念這位英雄,趕秋代代相傳,年年相繼,成了這個民族的驕傲,成了這個民族的重大狂歡節(jié)日。
也是很久很久了,一個叫巴貴達惹的苗族青年,英俊正直,傾倒了遠遠近近的所有姑娘,可無一人能夠中意。于是他搭了秋千百架,讓一百個寨子的姑娘于立秋這天蕩秋千、賽情歌。趕秋于是多了一份愛情、多了一份情調(diào)、多了男歡女愛的卿卿我我。
四根木柱伸天而呼,數(shù)十塊木板懸空而起。這就是幾千年不變的秋臺。一面面三角彩旗,裝扮成秋天的各種顏色,于深山曠野里獵獵飛動。一只老虎,頹然倒在秋臺,這是紙的,是一種象征,一種人類戰(zhàn)勝自然、善良戰(zhàn)勝邪惡的偉大。旁邊的兩排獵人,手持長矛梭鏢和弓箭,威風凜凜,剽悍驍勇,一臉的莊嚴與豪邁。秋臺下的人們,針也似的密密插了,一陣震耳欲聾的歡呼。穿著古老苗服的一男一女,各抱著一捆連枝帶果的水稻、包谷、高粱和棉花,在秋臺上跳躍鞠躬,報告一年的好收成。這便是秋公秋婆!——是秋天的使者,巴貴當戎與其夫人的理想化身。這扮演秋公秋婆的,是眾推的德高望重者。立時,九眼銃轟然炸響,花燈花鼓蚌殼龍燈,便在銃聲中瘋瘋癲癲地舞向秋場四方。整個苗鄉(xiāng)歡天喜地。
而秋千上,則是趕秋節(jié)最為風流的歌男歌女。秋架一二十米高,車輻相互錯開,或八對或十二對,每對都系有一架秋千,有如苗鄉(xiāng)古老的筒車水碾,在一根軸上上下旋轉(zhuǎn)。這個被送上車頂了,那個還懸在車腰,另外一個卻被吊在車下凌空懸起。這一群蕩秋千的少男少女,正如純潔柔軟的流水,滾落在這旋轉(zhuǎn)著的車架上,很輕盈,很瀟灑,悠悠揚揚,飄向空中。先是自由對歌,一個在秋千上唱了,另一個坐在秋千上接;后是罰歌代蕩,誰停在最上面蕩不起來了,誰就得唱,這縱然倒了霉,可誰都愿意。出一回洋相要什么緊?倒一回霉要什么緊?歌聲里可有幾多悱惻、幾多溫情、幾多燃著烈焰的眼睛?
那姑娘又停在最上面了,紅唇未開,先見千般嬌情。你聽啰:
哪條山溝出泉水?哪個高坡出太陽?
哪個寨子來的哥?肯不肯過我的河?
屋后山溝出泉水,屋前高坡出太陽。
不要問哥哪里來,妹吔給哥做雙過河鞋。
一來二去,歌里生出釅釅的依戀與相愛,兩個對歌的男女雙雙走下秋千,情意相邀,去趕秋場。青春,就這么貼近這么融合,這么走入神秘的森林或草地。那剩下的,便頓生萬般羨慕與激情,競相登上秋千,讓一顆心與自己的歌聲高高蕩起。來不及登上的,就干脆站在秋架下,你唱我和,我唱他應。廣廣闊闊的秋場上,立時擺出了百攤歌臺,飛出萬首情歌,造設千對情人。那早年喪偶的孤獨者,也涌起了遲暮難耐的渴求,租借起這年輕人的地盤,擺一個大大方方的情臺。
秋場上,熙熙攘攘的趕秋人,提著獸皮山雞,挑了鮮蛋鮮果來場交易。沿路陳列的首飾、銀鏈,在風中聽得見聲音。貼壁而掛的花錦花帶,展示著苗鄉(xiāng)的智慧與色彩。攤攤點點的小吃小賣,如一張張風景畫,新新鮮鮮地鑲在這野山野地的野鏡框里。這都是男女互獻殷勤的好場所。買一份見面禮,挑一份定情物,然后走進夜色走進幻想走進人們見不著的地方。
其實,這人山人海的夜晚,無論哪里,都見得著你的,只是不要怕。他們也一樣,也是同樣的興奮,同樣的激動,同樣的目的。不管相識不相識,你都可以與她搭話、玩笑、親吻,你可只管伸出你青春勃發(fā)的燙手,擁她、抱她、撫她,她不會大驚小怪、大喊小叫。與你一樣,她也幸福。在這樣的時候,倘若你很勇敢卻又不失分寸,那么你就很出色,你就會贏得一個姑娘永恒的感情與恩愛,可是,千萬別挑花了眼,看中人家的媳婦,這時的苗鄉(xiāng)人,媳婦比女兒金貴,你半根毫毛也動不得,否則你會遭到一頓痛罵,甚至一餐痛打,那才叫打得好咧!
有燈的地方,你看得見燈下人影攢攢。無燈的地方,你看得見手電明明滅滅。有燈無燈,你都聽得見歌。少男的、少女的、老爺?shù)、老嫗的,一首一首,通夜都唱?/p>
就在這抑揚的調(diào)子里,滿山滿山的包谷壯了,一丘一丘的谷子黃了,一坡一坡的梨子熟了,一架一架的葡萄紫了,一樹一樹的楓葉紅了。
(有刪改)
1 .下列對文本相關(guān)內(nèi)容和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 .文章講述了“趕秋”習俗形成的歷史背景,及其至今仍具有的鮮活生命力,時間跨度較大,突出了這一民族習俗的`傳承性。
B .文章開頭采用兩組整句,展現(xiàn)了趕秋的少男少女活潑歡快的狀態(tài),渲染了熱烈喜慶的趕秋氛圍,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C .在苗鄉(xiāng)人心中,歌聲是愛情的催化劑,歌男歌女通過歌聲放飛愛情;如今,秋場已淪為歌男歌女的情臺,失去了原有的意義。
D .文章中的歌詞運用起興的手法,采用問答的形式,極具民歌特色,凸顯了民族風情,表達了苗鄉(xiāng)青年對美好愛情的熱烈向往。
2.關(guān)于文中描述巴貴當戎傳說的部分,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 .安居樂業(yè)的苗族人遭到敵人圍攻,妻離子散,家園盡毀,此時巴貴當戎擔起了抗敵重任。
B .文章連續(xù)運用六個“九十九”構(gòu)成的排比句,通過夸張手法,表現(xiàn)了巴貴當戎殺敵的艱難。
C .巴貴當戎以盛大的趕秋場面來吸引敵人,使得他們丟弓棄弩,無心戰(zhàn)斗,最終全軍覆沒。
D .文章補敘巴貴當戎的傳說,交代趕秋正是為紀念這位英雄而產(chǎn)生的,使文章內(nèi)容更完整。
3.文中關(guān)于苗鄉(xiāng)人“趕秋”的場面描寫很有特色,請簡要分析。
4 .“趕秋”是湘西苗族的傳統(tǒng)習俗,其中寄寓著苗鄉(xiāng)人怎樣的民族心理?請結(jié)合文本簡要分析。
答案:
1.C.“ 秋場已淪為歌男歌女的情臺,失去了原有的意義”錯誤,由“秋場上,熙熙攘攘的趕秋人,提著獸皮山雞,挑了鮮蛋鮮果來場交易。沿路陳列的首飾、銀鏈,在風中聽得見聲音”可知,秋場還是交易的場所,并非完全淪為歌男歌女的情臺,失去了原有的意義。
2.D .“ 文章補敘巴貴當戎的傳說”錯誤,文本在敘述過程中插入“很久很久了”“也是很久很久了”,因此不是補敘,只能算是插敘。
3.①選材方面,側(cè)重從面上選材,描寫人物群像,表現(xiàn)湘西的民族習俗;
②視角方面,趕秋路上、秋臺上、秋千上、秋架下、秋場上不同方位結(jié)合,視覺、聽覺結(jié)合,全面描寫趕秋的熱鬧氣氛;
、壅Z言方面,運用詩化的語言,多用疊音詞,如廣廣闊闊、攤攤點點、新新鮮鮮等,情感飽滿,使得文章讀起來朗朗上口,具有音樂美;
、苋朔Q方面,既運用第三人稱,正面實寫,直接表現(xiàn)趕秋者的形象,又運用第二人稱,帶著想象虛寫,讓人如臨其境,很有感染力。
4.①凝聚人心,匯聚力量,抗擊外來入侵者;
、诓煌鼩v史,崇敬英雄,祈盼和平安寧;
、蹜(zhàn)勝自然,希望風調(diào)雨順獲得豐收;
、苜澝缾矍,享受幸福和樂的生活。
《秋》的閱讀及答案 12
報秋
宗璞
似乎剛過完春節(jié),什么都還來不及干呢,已是長夏天氣,讓人懶洋洋的像只貓。一家人夏衣尚未打點好,猛然卻見玉簪花那雪白的圓鼓鼓的棒槌,從擁擠著的寬大的綠葉中探出頭來。我先是一驚,隨即悵然。這花一開,沒幾天便是立秋。以后便是處暑便是白露便是秋分便是寒露,過了霜降,便立冬了。真真的怎么得了!
這花的生命力極強,隨便種種,總會活的。不挑地方,不揀土壤,而且特別喜歡背陰處,把陽光讓給別人,很是謙讓,據(jù)說花瓣可以入藥。還有人來討那葉子,要搗爛了治腳氣。我說它是生活上向下比,工作上向上比,算得一種玉簪花精神罷。
我喜歡花,卻沒有侍弄花的閑情。因有自知之明,不敢邀名花居留,只有時要點草花種種。有一種太陽花又名死不了,開時五彩繽紛,雜在草間很好看。種了幾次,都不成功。連死不了都種死了。我們常這樣自嘲。
玉簪花卻不同,從不要人照料,只管自己蓬勃生長。往后院月洞門小徑的兩旁,隨便移栽了幾個嫩芽。次年便有綠葉白花,點綴著夏末秋初的景致。我的房門外有一小塊地,原有兩行花,現(xiàn)已形成一片,綠油油的,完全遮住了地面。在晨光熹微或暮色朦朧中,一柄柄白花擎起,隱約如綠波上的.白帆,不知駛向何方。有些植物的繁茂枝葉中,會藏著一些小活物,嚇人一跳。玉簪花下卻總是干凈的?赡芤驓馕兜木壒,不容蟲豸近身。
花開有十幾朵,滿院便飄著芳香。不是丁香的幽香,不是桂花的甜香,也不是荷花的那種清香。它的香比較強,似乎有點醒腦的作用。采幾朵放在養(yǎng)石子的水盆中,房間里便也飄散著香氣,讓人減少幾分懶洋洋,讓人心里警惕著:秋來了。
秋是收獲的季節(jié),我卻是兩手空空。一年、兩年過去了,總是在不安和焦慮中。怪誰呢,很難回答。
久居異鄉(xiāng)的兄長,業(yè)命喜好詩詞。前天寄來南宋詞人朱敦儒的《西江月》:
日日深杯酒滿,朝朝小圃花開,
自歌自舞自開懷,無拘無束無礙。
青史幾番春夢,紅塵多少奇才,
不消計較與安排,領取而今現(xiàn)在。
我把領取而今現(xiàn)在一句反復吟哦,覺得這是一種悠然自得的境界。其實不必深杯酒滿,不必小圃花開,只在心中領取,便得逍遙。
領取自己那一份,也有品味把玩、獲得的意思。那么,領取秋,領取冬,領取四季,領取生活罷。
1.作者在第一自然段中寫到看見玉簪花開,先是一驚,隨即悵然。(4分)
(1)作者為什么吃驚?
(2)聯(lián)系全文看,作者為什么悵然?
2.作者在第三自然段中寫自己種太陽花的經(jīng)歷,這樣寫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過12字)。
3.作者在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個自然段中分別使用了六個便宇和五個領取,這樣寫在表達上有什么好處?(8分)
(1)反復用便字的好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過26字)
(2)反復使用領取的好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過26字)
4.對文章的分析和鑒賞,正確的三項是(6分) ( )
A.玉簪花的芳香似乎有點醒腦的作用,可以提醒人們秋的到來,讓人減少一些惰性。
B.本文主旨可以概括為主要贊美那種生活向下比、工作向上比的玉簪花精神。
G.作者對領取而今現(xiàn)在一句的吟哦讓人們體味到一種悠然自得,面對現(xiàn)實的人生態(tài)度。
D.領取自己那一份,是勸慰人們及時把握自己應得的那一份,而不要有非分之想。
E.作者借助比較的手法,巧妙地寫出了玉簪花所散發(fā)出的與其它幾種花不同的芳香。
F.作者把玉簪花的綠葉描寫為綠波,使人們想到生活的長河,有廣闊的空間感和深邃的時間感。
參考答案:
1.答:(1)沒幾天便是立秋。
(2)收獲季節(jié)卻兩手空空。
2.反襯玉簪花生命力之強。
3.答:(1)將一個個節(jié)氣緊湊地銜接起來,強調(diào)時光的飛逝。
(2)層層鋪開,逐步擴大,對點明本文主旨起到強化作用。
總結(jié)規(guī)律:段有段意,文有文旨,閱讀任何一篇現(xiàn)代文,都要先整體把握其主旨、思路。
4.答:ACE
《秋》的閱讀及答案 13
《秋懷》
節(jié)物豈不好,秋懷何黯然!
西風酒旗市,細雨菊花天。
感事悲雙鬢,包羞食萬錢。
鹿車何日駕?歸去潁東田。
閱讀習題
1. (1)頷聯(lián)描寫秋景,但并未具體細膩地描寫秋景情態(tài),請問運用了什么手法?該聯(lián)在詩中有哪些作用?(3分)
(2)詩人秋懷“黯然”的原因具體有哪些?試作分析。(4分)
(3)詩人在這首詩中表現(xiàn)了復雜的情感,請作簡要分析。(4分)
2.(1)“悲”是這首詩的感情基調(diào),從全詩來看,作者所“悲”包括哪些具體內(nèi)容?(4分)
(2)賞析頷聯(lián)“西風酒旗市,細雨菊花天”在表達上的特點和作用。(4分)
3.名家云:“歐陽公文字好者,實而有條理。即章法嚴謹,絲成繭成!闭埬憔捅驹姷摹罢路ńY(jié)構(gòu)”上的特點做一具體分析。(6分)
4.本詩語言精練,但蘊情豐富,試就其情感意蘊做一分析。(5分)
閱讀答案
1.(1)白描。(1分)作用:以樂景寫哀情,反襯出詩人心情的“黯然”;(1分)承接首句“節(jié)物豈不好”進行描寫(或照應首聯(lián)“節(jié)物豈不好”)。(1分)
(2)感嘆國事,心情悲傷;(1分)身居高位而無補于國家,心懷羞愧;(1分)想歸隱田園卻一時難以實現(xiàn),心中無奈;(1分)雙鬢因悲憂而蒼白。(1分)
(3)詩人從感念“節(jié)物”出發(fā),借景抒情,(1分)表達了詩人憂世有心而救時無術(shù),既慕隱居而又難能如愿,熱愛生活和感嘆國事的復雜感情。(3分)
2.(1)作者所“悲”包括:
、僖蚴朗路彪s而雙鬢蒼老。
、谝蛳硎芨吖俸竦摱中呃。
③面對美好的秋景而無心欣賞!
、軞w隱園田的心愿一時無法實現(xiàn)。(4分。每個要點l分)
(2)頷聯(lián)將“西風”“酒旗”“市”“細雨”“菊花”“天”這幾個名詞聯(lián)綴在一起,使用純白描手法,不著一個動詞,卻寫出了西風里酒旗招展、細雨中菊花盛開的動態(tài)景象。(2分)這兩句以樂景寫哀情,照應首聯(lián)“節(jié)物豈不好”,從反面襯托突出了詩人心情的“黯然”。(2分)
3.參考:結(jié)構(gòu)嚴謹是這首詩的突出特點,它就像蠶吐絲成繭,層層傾吐一絲不亂。
首聯(lián)用反問句式,點明自己熱愛自然而又心緒黯然的矛盾,不能不引起讀者的`疑問。2分。頷聯(lián)承首句描繪“節(jié)物”,詠盡節(jié)日佳趣。1分。頸聯(lián)承第二句做了回答,因“感事”(感嘆國事,連鬢發(fā)都因悲憂而變得斑白了)和“包羞”(自己實在羞于過這種食厚祿而于國無補的茍且生活。1分。尾聯(lián)表明抉擇,不想“黯然”,就憤然思歸(鹿車,借用佛家用語,以喻歸隱山林。我何日才能駕起鹿車,回到潁東去過躬耕田畝的生活呢?2分。
4.參考:對自然的熱愛;感嘆國事衰微、對與世浮沉的茍且生活的厭惡;對歸隱山林、過躬耕田畝生活的渴盼等!扒楦幸馓N”答兩處3分,三處4分。適當分析1分。
《秋》的閱讀及答案 14
山居秋暝①
王維
空山新雨后②,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③,蓮動下漁舟④。
隨意春芳歇⑤,王孫自可留⑥。
【注釋】
、訇裕喝章,黃昏。②空山:空曠、寂靜的山野。新:剛剛。③竹喧:竹葉碰擦發(fā)出沙沙的聲響。這里指竹林中笑語喧嘩。浣女:洗衣的`女子!爸裥鷼w浣女”即“竹喧浣女歸”。④下:這里是回來的意思。“蓮動下漁舟”即“蓮動漁舟下”。⑤隨意:任憑。春芳:春天的花草。歇:消散,消失。⑥王孫:原指貴族子弟,后來也泛指隱居的人。留:居!冻o·招隱士》中有“王孫兮歸來,山中兮不可以久留”,詩人在這首詩中是反用其意。
1.讀一讀這首詩,借助注釋,說說前四句的詩歌大意。
2.從“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兩句,可以看出詩人面對這幅秋景時有怎樣的感受?
練習與測試答案
參考答案:
1.一場新雨過后,青山特別清朗,秋天的傍晚,天氣格外的涼爽。明月透過松林灑落斑駁的靜影,清泉輕輕地在大石上叮咚流淌。
2.詩人欣賞這樣的美景,認為這“空山”是一個稱心的世外桃源,情不自禁地想要留下來。他覺得“山中”比“朝中”好,潔凈純樸,可以遠離官場而潔身自好,所以就決然歸隱了。
《秋》的閱讀及答案 15
秋頌
、偾锾斓拿,美在一分明澈。
、谟腥说捻酉袂,有人的風韻像秋。
、鄞砬锾斓臈鳂渲溃⒉粌H在那經(jīng)霜的素紅,而更在那臨風的颯爽。
、墚斎~子逐漸蕭疏,秋林顯出了它們的秀逸。那是一分不需任何點綴的灑脫與不在意世俗繁華的孤傲。
、葑顒尤说氖乔锪钟持淙。那酡紅如醉,襯托著天邊加深的暮色。晚風帶著清澈的涼意,隨著暮色侵染,那是一種十分艷麗的凄楚之美。讓你想流幾行感懷身世之淚,卻又被那逐漸淡去的醉紅所攝住,而情愿把奔放的情感凝結(jié)。
、拊幸晃划嫾耶嬤^一幅霜染楓林的《秋院》。高高的楓樹,靜靜掩住一園幽寂,樹后重門深掩,看不盡的寂寥,好像我曾生活其中,品嘗過秋的清寂。而我仍想悄悄步入畫里,問訊那深掩的`重門,看其中有多少灰塵,封存著多少生活的足跡。
、咦钅腿藢の兜氖乔锶仗煊畹拈e云。那么澹澹然、悠悠然,悄悄遠離塵間,對俗世悲歡擾攘,不再有動于衷。
⑧秋天的風不帶一點修飾,是最純凈的風。那么爽利地輕輕掠過園林,對蕭蕭落葉不必有所眷戀——季節(jié)就是季節(jié),代謝就是代謝,生死就是生死,悲歡就是悲歡。無需參與,不必流連。
、崆锼惋L一樣的明澈!包c秋江,白鷺沙鷗”,就畫出了這分明澈。沒有什么可憂心、可緊張、可執(zhí)著,“傲殺人間萬戶侯,不識字煙波釣叟,”秋就是如此的一塵不染。
、狻伴e云野鶴”是秋的題目,只有秋日明凈的天宇間,那一抹白云,當?shù)闷鹨粋“閑”字。野鶴的美,淡如秋水,遠如秋山,無法捉摸的那么一分瀟灑,當?shù)闷鹨粋“逸”字!伴e”與“逸”,正是秋的本色。
也有某些人,具有秋的美。也必須是這樣的人,才會有這樣的美。這樣的美來自內(nèi)在,他擁有一切,卻并不想擁有任何。那是由極深的認知與感悟所形成的一種透徹與灑脫。
秋是成熟的季節(jié),是收獲的季節(jié),是充實的季節(jié),卻也是淡泊的季節(jié)。它飽經(jīng)了春的蓬勃與夏之繁盛,不再以受贊美、被寵愛為榮。它把一切贊美與寵愛都隔離在澹澹的秋光之外,而只愿做一個閑閑的、遠遠的,可望而不可即的——秋。
1、文章是具體抓住“秋”的哪幾方面來進行描述的?(2分)
2、本文的結(jié)構(gòu)方式是什么?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2分)
3、第?段中“擁有一切”與“不想擁有任何東西”兩句自相矛盾么?為什么?(2分)
4、作者描繪的秋天給你的人生態(tài)度帶來怎樣的啟迪?(2分)
【答案】
1、秋林(秋葉)秋云秋風秋水
2、總分總;對秋天的贊美之情。
3、這里并不矛盾,其實是對人生的一種感悟,就好像秋一樣沒有想過要追求和炫耀什么,但卻得到了許多人的贊美,擁有了許多別人不可能相媲美的梅。其實這里暗喻人也是一樣有舍才有得,過分苛刻地追求名利到頭來不見得你會多么的富有,但是從容淡定,寵辱不驚可能會擁有一切,而這一切絕不是金錢可以獲取的!其實表達出作者對人生一種淡泊、灑脫的精神!
4、如:做人當如秋天,與世無爭,寧靜致遠。
《秋》的閱讀及答案 16
浪淘沙秋
朱梅
塞下景荒涼,淡薄秋光,金風淅淅透衣裳。讀罷安仁《秋興賦》,憀栗悲傷。
廿載住邊疆,兩鬢成霜,天邊鴻雁又南翔。借問夏城屯戍客,是否思鄉(xiāng)?
閱讀題目:
1.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詞人在秋風漸起時,倍覺塞下景色荒涼,淡薄的秋景凄清、悲涼,惹人憂傷。
B.“漸漸”作響的“金風”與馬致遠《天凈沙秋思》里的“西風”一樣,都描繪了一種清涼凈潔的意境。
C.二十多年邊疆苦寒,不覺鬢發(fā)已白,猶不能回歸,詞人對困境的'描寫意蘊豐富。
D.夏城戍守的將士,是否像我一樣有滿腔愁懷?共情的思鄉(xiāng)愁緒讓人更覺傷感。
2.朱栴作為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明朝第一任慶王,明代九大攘夷塞王之一,身份特殊,他在詞中所表達的情感與“夏城屯戍客”有何不同?詞人是如何表達這種感情的?
參考答案:
1.B
2.情感:
①夏城屯戍客思鄉(xiāng)尚有回歸的可能,心懷希望,而駐地藩王雖有南歸之心,但沒有希望,悲涼絕望中又有怨憤之情流露。
手法:
、谟玫涫闱椤=栌门嗽涝娢谋磉_自己的悲傷之情。
③借景抒情。通過秋天蕭瑟的景色渲染憂傷之情,借用鴻雁抒發(fā)自己不能南歸的憂愁。
【《秋》的閱讀及答案】相關(guān)文章:
(經(jīng)典)《秋》的閱讀及答案06-21
《秋》的閱讀及答案06-20
偷秋閱讀答案06-20
秋蓮閱讀答案10-10
《秋》的閱讀及答案(薦)06-20
《秋望》閱讀答案07-27
閱讀答案《詩中的秋》10-02
聽秋閱讀答案[精選]01-18
聽秋閱讀答案11-14
悲秋閱讀答案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