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入口免费视频_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99_波多野结衣国产一区二区三区_农村妇女色又黄一级真人片卡

利州南渡閱讀答案

時間:2024-05-24 14:01:18 閱讀答案 我要投稿
  • 相關(guān)推薦

利州南渡閱讀答案

  無論是在學習還是在工作中,我們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閱讀答案,借助閱讀答案我們可以檢查自己的得與失,分析原因及時總結(jié)。你所見過的閱讀答案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利州南渡閱讀答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利州南渡閱讀答案

利州南渡閱讀答案1

  利州①南渡

  溫庭筠

  澹然②空水對斜暉,曲島蒼茫接翠微。

  波上馬嘶看棹去,柳邊人歇待船歸。

  數(shù)叢沙草群鷗散,萬頃江田一鷺飛。

  誰解乘舟尋范蠡,五湖煙水獨忘機。

  【注】

  ①利州:在今四川廣元,南臨嘉陵江。

 、阱H唬核ㄩW動的樣子。

  閱讀題目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首聯(lián)描寫渡江時景色,江面開闊,水波粼粼,彎彎島岸接連遠處青山,起筆自然。

  B.頷聯(lián)寫自己乘船到了江心聽到馬的嘶鳴聲,回頭看到岸邊柳樹下有人在等待渡江。

  C.頸聯(lián)借鷺飛渲染了江邊的清曠和寂靜,與王維“漠漠水田飛白鷺”的`詩句神韻同出。

  D.這首詩描寫利州南渡時的所見所感,江中岸上交替著墨,最后觸景生情,思路清晰。

  16.這首詩的尾聯(lián)蘊含著詩人多種復(fù)雜的情感,請簡要分析。(6分)

  參考答案

  15.(3分)B(“波上馬嘶看棹去”是寫自己在岸邊等船時所看江中之景,“柳邊人”包括詩人。)

  16.(6分)①“尋范蠡”表達詩人歸隱之心;②“誰解”表達詩人無人理解的孤寂;③“獨忘機”表達詩人對世俗的厭惡。

  【評分標準】每答出一點給2分,意思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

利州南渡閱讀答案2

  利州南渡

  溫庭筠

  澹然空水帶斜暉,曲島蒼茫接翠微。

  波上馬嘶看棹去,柳邊人歇待船歸。

  數(shù)叢沙草群鷗散,萬頃江田一鷺飛。

  誰解乘舟尋范蠡②,五湖煙水③獨忘機④。

  注釋:溫庭筠,唐代詩人、詞人。出生于沒落貴族家庭,多次考進士均落榜,一生不得志。范蠡:春秋時楚人,助越王滅吳后因越王難共安樂乘舟離去。③五湖煙水:據(jù)《吳越春秋》稱,范蠡功成身退,乘扁舟出入三江五湖,沒人知道他最終到哪里去了。④忘機:忘卻俗念。

  8.本詩歌頸聯(lián)萬頃江田一鷺飛,與王維(《積雨輞川莊作》)漠漠水田飛白鷺,神韻同出,請從寫景的角度比較分析二者的異同。(5分)

  9.詩的尾聯(lián)作者提到乘一葉扁舟尋找范蠡的足跡,這樣寫有什么用意?誰解、獨忘機體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情感?請作簡析。(6分)

  參考答案

  8.【答案】二者都通過動靜結(jié)合、視覺、色彩等寫景角度描繪出空曠、寂靜的晚渡圖。(2分)不同之處,本詩巧用了數(shù)量詞屬對工穩(wěn),對比強烈,深化了詩境。承接上句天時向晚,飛鳥歸巢,所以萬頃江田之上只有一鷺飛翔,強烈地渲染了江邊的清曠和寂靜。王詩,巧用疊詞,使得詩歌讀來更顯律動美、韻味美,增強畫面感。(3分)

  9.【答案】尾聯(lián)借范蠡助越王滅吳后乘舟離去的典故表達詩人欲學范蠡急流勇退,放浪江湖的愿望,(1分)表現(xiàn)了淡泊遺世,忘卻機心,厭倦名利的歸隱之志,(2分)另一方面,范蠡是因越王勾踐難共安樂才辭官隱遁的,所以作者借范蠡的事跡暗表達自己浩然有歸隱之志,實際上是失意后的無奈之語。(1分) 誰解有無人理會的失意之情。(1分)獨忘機流露出人生失意的無奈之情,其實并不能忘機。(1分)

  賞析

  詩人來到了嘉陵江畔,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開闊清澄的江面,波光粼粼而動,夕陽映照在水中,閃爍不定;起伏彎曲的江島和岸上青翠的山嵐在斜暉的籠罩下,一片蒼茫。這一聯(lián)寫江景,交待了行程的地點和時間:日暮時江邊渡口。因為詩寫的就是渡江情景,所以首聯(lián)從此著筆,起得非常自然。頷聯(lián)緊承上聯(lián),寫人馬急欲渡江的情形:渡船正浮江而去,人渡馬也渡,船到江心,馬兒揚鬃長鳴,好像聲音出于波浪之上;未渡的人(包括詩人自己)歇息在岸邊的柳蔭下,等待著渡船從彼岸返回。這兩聯(lián)所寫景物都是詩人待渡時岸邊所見,由遠而近,由江中而岸上,由靜而動,井然有序。

  接下來,頸聯(lián)寫渡江,船過沙灘,驚散了草叢中成群的鷗鳥;回望岸上,江田萬頃,一只白鷺在自由自在地飛翔。這一聯(lián)巧用數(shù)量詞,不但屬對工穩(wěn),而且深化了詩境。群鷗棲息沙草之間,可見天時向晚,飛鳥歸巢,所以萬頃江田之上只有一鷺飛翔。這幅色彩鮮明的畫面強烈地渲染了江邊的清曠和寂靜。后來李清照《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中有爭渡,爭渡,驚起一灘歐鷺的詞句,其境界正與此聯(lián)上句所展示的'畫面相類似,而下句江田白鷺的空闊悠深和王維的漠漠水田飛白鷺(《積雨輞川莊作》)更是神韻同出。

  前面三聯(lián)描繪了一幅寧靜而充滿生機的利州南渡圖,作為餬口四方、疲于奔走的詩人摹然置身于這樣的環(huán)境,不能不觸景生情,遐想聯(lián)翩。所以尾聯(lián)偶然興起了欲學范蠡急流勇退,放浪江湖的愿望。這兩句的言外之意是,自己便有淡泊遺世,忘卻機心之志,也沒有人能夠理會。

  溫庭筠的詩中曾有自笑謾懷經(jīng)濟策,不將心事許煙霞(《郊居秋日有懷一二知己》)的自負與自嘲,這里卻浩然有歸隱之志,實際上是失意后的無奈之語。獨忘機,其實并不能忘機。這一點和范蠡也是共通的。范蠡是因越王勾踐難共安樂才辭官隱遁的。所以,兩個人都可謂是極有機心的人。

  這首詩描寫行旅在利州南渡時的所見所感,景物描寫江中,岸上交遞著墨,層次分明,色彩清麗,靜中有動,栩栩如生,特別是頸聯(lián),是被人們傳誦的寫景名句。最后觸景興感,自然真切。全詩八句,無不與水相關(guān),但清雋而不堆砌。在章法上,此詩別具一格,不落俗套。按照律詩的一般規(guī)律,前后四聯(lián),起承轉(zhuǎn)合,各有所歸。此詩前三聯(lián)卻遞相承接,景物描寫得很充分,意境幽遠淡雅。尾聯(lián)由寫景轉(zhuǎn)而遐思,但仍從舟、水絻結(jié),以致轉(zhuǎn)中有合,脈絡(luò)依然清晰完整。有人說,溫庭筠的以山水、行旅為題材的詩多感慨深切,氣韻清澈,以這首詩來看,確實如此。利州南渡(溫庭筠)

利州南渡閱讀答案3

  一、本大題4小題,每小題3分,共12分。

  1.C(A.緝jī B.殮liàn/剜wān D.熨yù/佞nìng)

  2.A不合語境。神色自若:形容在異常情況面前態(tài)度鎮(zhèn)定,表情自然。應(yīng)改為“心平氣和”。

  3.C搭配不當。刪去“培養(yǎng)和”或者將“培養(yǎng)和提高健身教練的水平”改為“培養(yǎng)健身教練,提高他們的水平”

  4.B(④提出論述對象“空靈”, ②與西方美學觀念比較,指出獨特性,①⑥③用比喻形象說明中國藝術(shù)追求的境界特點,⑤緊承③正面肯定空靈之美。

  二、本大題9小題,共 43 分。

  5.D勉:盡力

  6.D.即使(A.讓/與 B.的/到 C.卻/如果)

  7.B.提高生命價值不等于天下與生命不可得兼。只是有道之人把生命看得最重,即使拿世人看得最重的天下來換,他們也不會為此傷害生命。

  8.D謾:欺詐

  9.B(確立法律制度的作用是使像伯夷一樣的人能保持忠貞,盜跖一樣的惡人不敢為非作歹,并非消弭忠與奸的界限。)

  10.A

  11.①制服老虎而不用籠子,禁止奸邪而不用刑法,杜絕虛假而不用符信,這是孟賁、夏育感到擔心的,也是堯、舜感到為難的。(“服”、“塞”、“患”各1分,大意1分)

  ②處在現(xiàn)在這個時代,為君主盡忠思慮,為天下造福的法寶,再沒有比上述這些更符合長遠利益了。(“忠”、“計”各1分,大意1分)

  12.(1)開闊清澄的江面,波光粼粼而動,夕陽映照在水中,閃爍不定;起伏彎曲的江島和岸上青翠的山嵐在斜暉的籠罩下,一片蒼茫。渡船正浮江而去,人渡馬也渡,船到江心,馬兒揚鬃長鳴,好像聲音出于波浪之上;未渡的人歇息在岸邊的柳蔭下,等待著渡船從彼岸返回。船過沙洲草叢群鷗四處驚散,水田萬頃一只白鷺掠空孤飛。前三聯(lián)描繪了一幅寧靜而充滿生機的利州南渡圖。(描述內(nèi)容準確、語言生動得3分,特點1分)

  (2)詩人觸景生情,(1分)偶然興起了欲學范蠡急流勇退,放浪江湖的愿望,表達了自己淡泊遺世,忘卻機心的歸隱之志,(1分)同時也有無人理會的失意之情。(1分)“獨忘機”流露出人生失意的無奈之情,其實并不能忘機。(1分)

  13.(1)云無心以出岫 撫孤松而盤桓(2)層巒聳翠 飛閣流丹

 。3)躬自厚而薄責于人 (4)不悱不發(fā)

 。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6)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三、本大題2小題,共10分。

  14.“相當糟糕的態(tài)度”是持傳統(tǒng)生物學觀念的學者的看法,他們將人類放在至高無上的地位,若有人將人類與生物擺在平等位置,他們是無法接受的。(2分)作者不這樣認為。他敢于向傳統(tǒng)觀念挑戰(zhàn),承認人類的社會行為與生物的社會行為有極大的共性,是可以互為比照的。(2分)

  15.幽默風趣。(2分)①“它們倒更像一些制作精巧、卻魔魔道道的小機器”, 諷刺怕遭到非難的作者極端保守的心態(tài),他們恨不得把昆蟲看做是天外來客,完全有異于人類,甚至是“非生物的”,像“魔魔道道的小機器”一樣。②“螞蟻的確太像人了,這真夠讓人為難”,諷刺人類的自大心理,渺小的螞蟻的很多行為與我們相似,我們卻不愿意或不敢承認這一事實,真是有些為難。③“它們什么都干,就差看電視了”,用夸張的語言說明螞蟻的社會行為太接近人類了——恐怕離看電視也不遠了吧。坷2分,舉其它例言之成理即可)

  四、本大題3小題,共13分。

  16.林黛玉。(2分)表現(xiàn)寶黛二人心有靈犀,彼此相知。(3分)

  17.①“鳳尾森森,龍吟細細”從外形、色彩、聲音三方面展示了竹子的形象,也展現(xiàn)了瀟湘館環(huán)境的清幽,使其成為紛繁富麗的大觀園中一處清雅所在。連賈政也贊嘆“這一處還罷了”。 ②與黛玉形象契合,竹與她形神合一,物我交融。由黛玉口中說出她愛竹子,竹是黛玉絕妙的象征。翠竹修長,隨風搖動,像黛玉纖巧婀娜的身段和弱柳扶風的步態(tài);竹不與群芳為伍,永遠清秀質(zhì)樸,與黛玉不事濃妝艷抹及清高孤傲的性格非常契合;竹秋斗風霜,冬傲冰雪的不屈風貌,與黛玉的叛逆性格投合;“斑竹一枝千滴淚”,竹又映襯著號稱“瀟湘妃子”的林黛玉對愛情的執(zhí)著與以淚洗面的悲劇命運。③充分展現(xiàn)了黛玉的內(nèi)心世界!皡⒉睢钡闹裼, “陰陰翠潤”的竹影,令“幾簟生涼”的竹影,就像籠罩在黛玉心中的重重陰影,透出

  一股沁人心肺的悲涼。④暗示了黛玉不幸的命運。雨滴竹梢,似黛玉心在哭泣。瀟湘館的環(huán)境與湘妃的心境無不透出令人窒息的悲涼氣氛,暗示著黛玉生命的'秋天已經(jīng)到來,悲劇的命運正在等待著她。(每點2分,答對3點即得滿分。第②點提到象征義即可,不必詳細分析。)

  五、本大題2小題,共12分。

  18.示例:①江面上浪花飛舞,水光粼粼。②一朵浪花,一個跳動的音符;一排浪花,一組激昂的旋律,一江浪花;一個歡樂的生命。

  19.參考示例:

  正文內(nèi)容:有一種節(jié)約叫光盤,有一種公益叫光盤,光盤行動體現(xiàn)的是品質(zhì)和責任。我們應(yīng)從現(xiàn)在做起,從節(jié)約糧食做起,爭做節(jié)約糧食的傳播者、實踐者和示范者,用實際行動參與到節(jié)約糧食的行動中來,讓節(jié)約引領(lǐng)風尚,共同為建設(shè)文明、和諧、環(huán)保的校園環(huán)境作出應(yīng)有的貢獻。我們倡議:以“光盤”

  利州南渡閱讀答案

  正文內(nèi)容:有一種節(jié)約叫光盤,有一種公益叫光盤,光盤行動體現(xiàn)的是品質(zhì)和責任。我們應(yīng)從現(xiàn)在做起,從節(jié)約糧食做起,爭做節(jié)約糧食的傳播者、實踐者和示范者,用實際行動參與到節(jié)約糧食的行動中來,讓節(jié)約引領(lǐng)風尚,共同為建設(shè)文明、和諧、環(huán)保的校園環(huán)境作出應(yīng)有的貢獻。我們倡議:以“光盤”為榮,“剩宴”為恥。同學們,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讓我們一起加入光盤族,一起對“浪費”說不!

  六、本大題1小題,共60分。

  20.審題指導(dǎo):把握材料主要對象(亨特、漁民),緊扣中心事件(如何對待海鷗),確立過程與結(jié)果的關(guān)系,分析生意紅火和每況愈下的原因,以此確定立意。

  立意參考:

  亨特角度:①心存善心,必有回報②慷慨待人,收獲回報

  漁民角度:①勿顧眼前利益,因小失大②切勿舍本逐末③成功應(yīng)具備長遠眼光

  綜合角度:①共存才能共贏②理性對待得與失③和諧之美

  若從海鷗角度談善于趨利避害,視為偏題,未把握材料主旨。

  評分標準:參照2013年廣東高考語文作文評分標準

利州南渡閱讀答案4

  利州南渡

  溫庭筠

  澹然空水帶斜暉,曲島蒼茫接翠微。

  波上馬嘶看棹去,柳邊人歇待船歸。

  數(shù)叢沙草群鷗散,萬頃江田一鷺飛。

  誰解乘舟尋范蠡②,五湖煙水③獨忘機④。

  注釋:?溫庭筠,唐代詩人、詞人。出生于沒落貴族家庭,多次考進士均落榜,一生不得志范蠡:春秋時楚人,助越王滅吳后因越王難共安樂乘舟離去。③五湖煙水:據(jù)《吳越春秋》稱,范蠡功成身退,乘扁舟出入三江五湖,沒人知道他最終到哪里去了。④忘機:忘卻俗念。

  1.本詩歌頸聯(lián)“萬頃江田一鷺飛”,與王維(《積雨輞川莊作》)“漠漠水田飛白鷺”,神韻同出,請從寫景的角度比較分析二者的異同。(5分)

  2.詩的.尾聯(lián)作者提到乘一葉扁舟尋找范蠡的足跡,這樣寫有什么用意?“誰解”、“獨忘機”體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情感?請作簡析。(6分)

  參考答案:

  1.【答案】二者都通過動靜結(jié)合、視覺、色彩等寫景角度描繪出空曠、寂靜的晚渡圖。(2分)不同之處,本詩巧用了數(shù)量詞屬對工穩(wěn),對比強烈,深化了詩境。承接上句天時向晚,飛鳥歸巢,所以萬頃江田之上只有一鷺飛翔,強烈地渲染了江邊的清曠和寂靜。王詩,巧用疊詞,使得詩歌讀來更顯律動美、韻味美,增強畫面感。(3分)

  2.【答案】尾聯(lián)借范蠡助越王滅吳后乘舟離去的典故表達詩人欲學范蠡急流勇退,放浪江湖的愿望,(1分)表現(xiàn)了淡泊遺世,忘卻機心,厭倦名利的歸隱之志,(2分)另一方面,范蠡是因越王勾踐難共安樂才辭官隱遁的,所以作者借范蠡的事跡暗表達自己浩然有歸隱之志,實際上是失意后的無奈之語。(1分) “誰解”有無人理會的失意之情。(1分)“獨忘機”流露出人生失意的無奈之情,其實并不能忘機。(1分)

利州南渡閱讀答案5

  1、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后面的問題。(11分)

  西江月 秋興

  程馞

  盡日荷鋤治圃,有時捉杖尋泉。山翁招我坐橋邊。笑指菊花開遍。 隔岸重重竹樹,近溪點點潭煙。灘頭流下小魚船。轉(zhuǎn)過蘆花不見。

  [注]程馞:字墨仙,明朝休寧人。

  5.(1)結(jié)合詩句簡要分析作者通過“山翁”的形象寄托的思想情感。(5分)

  6.(2)詞的下闋運用了哪些表達技巧?簡要分析。(6分)

  2.閱讀下面一首宋詩,然后回答問題。

  村行-王禹偁

  馬穿山徑菊初黃,信馬悠悠野興長。 萬壑有聲含晚籟,數(shù)峰無語立斜陽。 棠梨葉落胭脂色,蕎麥花開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悵?村橋原樹似吾鄉(xiāng)。

 。1)這首詩抒發(fā)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情感?

 。2)這首詩的頷聯(lián)和頸聯(lián)歷來為人稱道,譽為“繪景佳句”。請簡要分析這兩聯(lián)的寫作手法。

  3、閱讀下面一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 浣溪沙 蘇 軾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蕭蕭暮雨子規(guī)①啼。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fā)唱黃雞②。

  注:①子規(guī):杜鵑鳥;②黃雞:白居易詩有“黃雞催曉”句,用以感嘆人生易老。

  有古人在評價這首詞時認為“門前流水尚能西”一句富含哲理,運用得十分巧妙。你同意這樣的觀點嗎?為什

  么?請結(jié)合全詞進行簡要賞析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8—9題

  宿云夢館

  歐陽修

  北雁來時歲欲昏,私書歸夢杳難分。

  井桐葉落池荷盡,一夜西窗雨不聞。

  【注】歐陽修曾坐“朋黨”之罪出放外任,這詩是外放時途經(jīng)云夢驛館之作。 8、這首詩抒寫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情感?結(jié)合第一、二句詩做簡要分析。(6分) 答:

  9、這首詩的第四句化用了哪位詩人的什么名句?作用是什么?(5分)

  答:

  4、閱讀李賀的兩首詩,回答詩后問題.

  南 園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guān)山五十州?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

  注:吳鉤,刀名。凌煙閣,李世民為表彰開國功臣,命人將長孫無忌、魏征等24位功臣之像列于凌煙閣上。若個,哪個。

  馬 詩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何當金絡(luò)腦,快走踏清秋。 注:絡(luò)腦,馬籠頭。 (1)《南園》和《馬詩》表達的思想內(nèi)容基本相同,它是什么? (2)《南園》和《馬詩》運用的藝術(shù)手法各具特色,試加以說明.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8~9題。

  利州南渡 溫庭筠

  澹然空水對斜暉,曲島蒼茫接翠微。 波上馬嘶看棹去①,柳邊人歇待船歸。

  數(shù)叢沙草群鷗散,萬頃江田一鷺飛。

  誰解乘舟尋范蠡,五湖煙水獨忘機。

  【注】①波上句:指未渡的人,眼看著馬鳴舟中,隨波而去。波上:一作“坡上”。棹:槳,也指

  船。

  這首詩前三聯(lián)寫景抒情有什么特點?

  分答:

  指出這首詩尾聯(lián)用典的出處。該聯(lián)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5

  分 答:

  閱讀下面兩首詩,然后回答8—9題。

  春寒 同兒輩賦未開海棠二首(之二)

  陳與義① 元好問②

  二月巴陵日日風,春寒未了怯園公。 枝間新綠一重重, 小蕾深藏數(shù)點紅。 海棠不惜胭脂色,獨立蒙蒙細雨中。 愛惜芳心莫輕吐, 且教桃李鬧春風。

  【注】①陳與義: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詩人。詩人曾自注,“借居小園,遂自號園公”。此詩寫于南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二月。當時金兵連陷青州、徐州,進攻楚州,大有席卷江北之勢。②元好問:金代著名文學家、詩人、歷史學家。金亡不仕,隱居故里,潛心編纂著述。 8.請分析陳詩前兩句在全詩中所起的作用。(5分)

  9.簡要分析兩首詩中詩人借助海棠花的形象所表達的不同思想感情。(6分)

  1.5.(1)①山翁是一個怡然自安,超然自處的隱逸者的形象。(1分)②通過“招”與“笑”二字,可以看出作者與山翁關(guān)系的親密,從“笑指菊花開遍”中,可以看出二人共同的高雅的情趣。(2分)作者正是通過山翁這一形象的塑造,傳遞出自己向往田園山水的隱逸情懷,高潔的品性。(分)

  6.(2)疊詞:“重重”寫出竹樹濃密蓊郁之態(tài);“點點”營造潭煙輕盈迷蒙之境。 對偶:“隔岸”“近溪”遠近對舉,“重重”“點點”疊詞增韻,“竹樹”“潭煙”相對,寫出景色清幽靜謐之美。

  遠近結(jié)合:“隔岸”遠觀,“近溪”體察,更顯景物的和諧有致,幽美雅靜。

  動靜結(jié)合:“竹樹”“潭煙”屬靜景,“漁船下灘”屬動景,一動一靜顯出靜謐,引人遐思。(回答出其中任意兩點即可)

  2.(1)熱愛自然、思鄉(xiāng)。

  (2)①對比、動靜結(jié)合②擬人、比喻③喧染(色、味)④遠近結(jié)合(二聯(lián)遠景、三聯(lián)近景)(注:答出兩點給全分)

  3.答:同意。蘭芽溪水,沙路無泥,蕭蕭暮雨中傳來杜鵑的啼叫,作者來到一個遠離塵世、潔凈如洗的地方。這里的“溪水西流”給作者極大的啟迪:水尚能西流,人生就不能再次年輕嗎——體現(xiàn)了作者不因為年老而消極悲觀的態(tài)度。通過富含哲理的這一句,全詩體現(xiàn)了作者樂觀向上的精神。 4.答:(1)主題都是表現(xiàn)積極進取、希望投筆從戎、馳騁沙場、為國建功。也有懷才不遇之苦。 (2)《南園》是直抒胸臆,較為痛快淋漓;《馬詩》通篇用比,托物言志,抒情委婉,耐人尋味。

 。8.(1

  )這首詩抒寫了詩人思念家人,渴望與家人團圓的思想感情以及思念不得的愁緒。

  這首詩的前三聯(lián)即景抒情,寓情于景,通過對日暮江岸寧靜恬美的景色與自由飛翔的鷗鷺形象的生動描繪,表達了詩人對自然山水美景的喜愛之情,含蓄地表現(xiàn)了詩人遠離官場、親近自然的隱約心曲。(言之成理即可 勾踐滅吳”或“范蠡泛五湖”。尾聯(lián)抒發(fā)欲步范蠡后塵忘卻俗念,沒有心機,功成引退的歸隱之情。(意思對即可

  8. 前兩句交代了陰冷的自然環(huán)境:早春二月,日日風寒,細雨飄零,春寒襲人。(1分)為下文描寫海棠在寒風冷雨中獨立開放做鋪墊,(2分)烘托出海棠花的大無畏精神。(2分)(如答“一語雙關(guān),‘風’‘ 寒’不僅僅是自然界的風寒,更主要的是社會的'風寒——金兵南侵,南宋小朝廷處于風雨飄搖之中”亦可。) 9. 陳詩中海棠花冒寒在風雨中開放,表現(xiàn)了海棠與春寒斗傲的孤高絕俗的精神,寄托了詩人雖處家國離亂之中卻仍不畏艱難困苦,忠貞愛國的情懷。(3分)

  元詩中海棠紅蕾深藏,不像桃李那樣在春風中炫耀自己,贊揚了海棠的矜持高潔,不趨時,不與群芳爭艷的品格,這正是作者堅守自已節(jié)操,獨善其身形象的寫照。(3分)(答“元詩中詩人借海棠暗示、告誡自己的兒女們要穩(wěn)重行事,要像海棠一樣不輕易顯露自己的芳心,保持自己的心的純潔”亦可。)(分析海棠形象1分,概括精神品格1分,寄托作者情懷1分)

  詩歌鑒賞答題技巧

  1、修辭方法:比喻、擬人、設(shè)問、反問、借代、對偶、夸張、襯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復(fù)等。 2、表達方式:記敘、議論、描寫、抒情。

  抒情:可分為直接抒情,間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描寫:可分為動靜結(jié)合、虛實結(jié)合、點面結(jié)合、明暗結(jié)合、正側(cè)結(jié)合、粗筆勾勒、白描工筆;樂景寫哀、哀景寫樂等。

  3、表現(xiàn)手法:賦、比、興;抑揚變化、鋪陳描寫、象征聯(lián)想、襯托、對比、想象、聯(lián)想、照應(yīng)、托物言志等。

  4、篇章結(jié)構(gòu):開門見山、曲筆入題、卒章顯志、以景結(jié)情、總分得當、以小見大、層層深入、過渡照應(yīng)、伏筆鋪墊等。

  5、思想感情有:迷戀、憂愁、惆悵、寂寞、傷感、孤獨、煩悶、恬淡、閑適、歡樂、仰慕、激憤,堅守節(jié)操、憂國憂民等。

  6、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遠、意境優(yōu)美、意味深長、耐人尋味、言近旨遠等。 詩歌鑒賞表達程式

  這首詩采用了(表達方式、修辭手法、表現(xiàn)手法)技法,寫出了(意象)的(某某)特點,表現(xiàn)(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鑒賞及答題 :

  第一種模式 分析意境型

  1提問方式:這首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

  2提問變體: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3解答分析:這是一種最常見的題型。所謂意境,是指寄托詩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綜合起來構(gòu)建的讓人產(chǎn)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個方面。答題時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題步驟:

  ①描繪詩中展現(xiàn)的圖景畫面。考生應(yīng)抓住詩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語言再現(xiàn)畫面。描述時一要忠實于原詩,二要用自己的聯(lián)想和想像加以再創(chuàng)造,語言力求優(yōu)美。

 、诟爬ň拔锼鶢I造的氛圍特點。一般用兩個雙音節(jié)詞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靜優(yōu)美、雄渾壯闊、蕭瑟凄涼等,注意要能準確地體現(xiàn)景物的特點和情調(diào)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體。比如光答“表達了作者感傷的情懷”是不行的,應(yīng)答出為什么而“感傷”

  第二種模式 分析技巧型

  1提問方式:這首詩用了怎樣的表現(xiàn)手法?

  2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表現(xiàn)技巧(或藝術(shù)手法,或手法)。詩人是怎樣抒發(fā)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解答分析:表現(xiàn)手法是詩人用以抒發(fā)感情的手段方法,要準確答題,必須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現(xiàn)手法。表現(xiàn)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寫手法、修辭手法三大類。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間接抒情兩種。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就是直抒胸臆。間接抒情: 1借景抒情,如“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2托物言志,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詠物詩;

  3托物寓理,如“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一般是哲理詩。 描寫手法主要有:

  (1)襯托,分正襯和反襯。正襯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反襯又有動靜襯,如“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聲寂襯,如“日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以樂景襯哀情,如“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等。

  (2)聯(lián)想和想像,又叫虛實結(jié)合,如“野花留寶靨,碧草見羅裙”。 (3)對比。

  (4)白描。如“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田野無閑田,農(nóng)夫皆餓死”。 修辭手法在古詩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有:

  (1)比興。如“關(guān)關(guān)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先言它物引起所詠之物。 (2)比喻。(3)擬人。(4)夸張。

  (5)雙關(guān)。如“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 (6)用典。如“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此外還有設(shè)問、反問、反語等。 4答題步驟:

  (1)準確指出用了何種手法。

  (2)結(jié)合詩句闡釋為什么是用了這種手法。 (3)此手法有效傳達出詩人怎樣的感情。 第三種模式 分析語言特色

  1提問方式:這首詩在語言上有何特色?

  2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語言風格。談?wù)劥嗽姷恼Z言藝術(shù)。

  3解答分析:這種題型不是要求揣摩個別字詞運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詩表現(xiàn)出來的語言風格。能用來答題的詞一般有:清新自然、樸實無華、華美絢麗、明白曉暢、多用口語、委婉含蓄、雄渾豪放、筆調(diào)婉約、簡練生動……

  4答題步驟:

  (1)用一兩個詞準確點明語言特色。 (2)用詩中有關(guān)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 (3)指出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第四種模式 煉字型

  1提問方式:這一聯(lián)中最生動傳神的是什么字?為什么? 2提問變體:某字歷來為人稱道,你認為它好在哪里?

  3解答分析:古人作詩講究煉字,這種題型是要求品味這些經(jīng)錘煉的字的妙處。答題時不能把該字孤立起來談,得放在句中,并結(jié)合全詩的意境情感來分析。

  4答題步驟: (1)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 (2)展開聯(lián)想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點出該字烘托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利州南渡閱讀答案】相關(guān)文章:

《南州六月荔枝丹》閱讀附答案06-15

《小港渡者》閱讀答案06-14

《辰州途中》閱讀答案12-06

《在義與利之外》閱讀答案12-29

沁園春·泉南作閱讀答案01-18

送梓州李使君閱讀答案01-28

太平州新學記閱讀答案與翻譯09-15

元稹《使東川·南秦雪》閱讀練習及答案03-10

《“天眼之父”南仁東》閱讀答案06-16

李宣遠《并州路》閱讀練習及答案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