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登白云絕頂閱讀答案
在學(xué)習(xí)、工作中,我們經(jīng)常跟閱讀答案打交道,閱讀答案可以給我們提供解題指導(dǎo)和解題思路。一份什么樣的閱讀答案才能稱之為好閱讀答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登白云絕頂閱讀答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登白云絕頂閱讀答案1
登白云絕頂
劉過
雨罷新晴怯宿寒,一簾秋色滿闌干。
欲窮大地三千界,須上高峰八百盤。
累世避人秦婦子,一時驚客漢衣冠,塵寰元有清吟處,便作三山蓬島看。
閱讀題目
1、不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機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詩人在雨后新晴之時登上高處,此處白云繚繞,視野開闊;令人浮想聯(lián)翩。
B、詩人眼中的景物雖然已帶有讓人心怯的寒意,但畫面秋意濃郁,色彩豐富。
C、“秦婦子”“漢衣冠”巧妙使用典故,暗示此處是詩人心中理想的桃花源。
D、詩人認為塵世之中就有適合自己清吟雅誦的地方,這也就是人世間的'仙境。
2、詩的三四兩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理解?對全詩的主旨有著怎樣的作用?(6分)
參考答案
【參考答案】
1、B(并沒有直接點明色彩,“秋色滿闌干”只能表明秋意濃郁。)
2、(1)想把天下各個地覽無余,就得繞,的山峰(2分)喻指要想得遠,必須站得高(2分)(2)提高全詩的理趣,提升了詩歌的格調(diào)。(2分)
登白云絕頂閱讀答案2
登白云絕頂
劉過
雨罷新晴怯宿寒,一簾秋色滿闌干。
欲窮大地三千界,須上高峰八百盤。
累世避人秦婦子,一時驚客漢衣冠,塵寰元有清吟處,便作三山蓬島看。
15.不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機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詩人在雨后新晴之時登上高處,此處白云繚繞,視野開闊;令人浮想聯(lián)翩。
B.詩人眼中的景物雖然已帶有讓人心怯的寒意,但畫面秋意濃郁,色彩豐富。
C.“秦婦子”“漢衣冠”巧妙使用典故,暗示此處是詩人心中理想的桃花源。
D.詩人認為塵世之中就有適合自己清吟雅誦的地方,這也就是人世間的仙境。
16.詩的`三四兩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理解?對全詩的主旨有著怎樣的作用?
答
15.B.“色彩豐富”錯誤,結(jié)合“雨罷新晴怯宿寒,一簾秋色滿闌干”可知,雨停了,天氣初晴,積久的寒意逼人,無邊的秋色灑滿了欄桿灑滿了門戶。通過樸實自然的筆觸,描摹出一個清新、絢麗而又寒意襲人的秋日。“秋色滿闌干”只能說明秋意濃郁,并沒有直接點明色彩豐富。
16.①想把天下各個地方一覽無余,就得盤盤繞繞,登上最高的山峰。喻指要想看得遠,必須站得高。②提高了全詩的理趣,提升了詩歌的格調(diào)。
本題考查學(xué)生評價詩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結(jié)合“欲窮大地三千界,須上高峰八百盤”可知,想要窮盡廣闊大地上的三千大干世界,就要登上有著十八個盤旋的道路的高峰,從而寫出了詩人登臨絕頂?shù)牡谝粚痈惺。在這里,三千界,使用佛經(jīng)典故,極寫大地之廣大繁富。八百盤,指登山的道路有八百個盤旋回繞的彎,使用夸張手法,極寫道路的曲折漫長,側(cè)面表現(xiàn)了山之高大艱險。喻指要想看得遠,必須站得高。結(jié)合“塵寰元有清吟處,便作三山蓬島看”可知,這白云山的絕頂就是這樣可以當(dāng)作三山和蓬島看待的清吟之處,就是人世間的樂土和仙境。全詩著重吐露了詩人登臨絕頂?shù)母惺,展現(xiàn)了詩人別樣的情懷。詩的三四兩句要想看得遠,必須站得高,提高了全詩的理趣,提外了詩歌的格調(diào)。
【登白云絕頂閱讀答案】相關(guān)文章:
葉夢得《點絳唇·乙卯登絕頂小亭》閱讀答案及翻譯賞析06-13
登余干古縣城閱讀答案11-16
《登飛來峰》閱讀練習(xí)與答案12-27
《登金陵鳳凰臺》閱讀答案01-21
與夏十二登岳陽樓閱讀答案11-18
登岳陽樓其二閱讀答案01-27
許渾《登凌歌臺》閱讀練習(xí)及答案06-20
杜甫《登岳陽樓》閱讀答案附賞析06-14
杜審言《登襄陽城》的閱讀附答案06-16
《再登岳陽樓感慨賦詩》閱讀答案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