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格列佛游記觀后感
當(dāng)觀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觀后感就是自己的一種思想感悟,觀后感相當(dāng)注重“感”,也就是從作品中領(lǐng)悟出的道理與思想。那要怎么寫好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格列佛游記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格列佛游記觀后感1
在前段時間看過電影《格列佛游記》之后,主人公格列佛的那種無畏的探索精神和頑強(qiáng)的生命力給了我深深的感觸。
小說以辛辣的諷刺與幽默、離奇的想象與夸張,描述了酷愛航海冒險的格列佛,四度周游世界,經(jīng)歷了大大小小驚險而有趣的奇遇。
游記中首先講到格列佛被流落到了一個小人國,身處于小人國的格列佛對于這個國家的人來說就是一個巨人,在飲食、居住、活動等多方面都給小人國的人們帶來諸多的不便,經(jīng)過長時間的討論決定,國王大臣們決定將他處死,當(dāng)格列佛被告知這消息后他慌忙地逃離了這個小人國度。真是一波未平另波又起啊,剛從小人國逃離出來的格列佛又來到了一個名稱巨人國的國家,在這個國家,他被一個農(nóng)家所收養(yǎng),并將他成為一個小玩偶,然后供獻(xiàn)給皇宮貴族們欣賞,他得到了大家的'喜愛。
小人國、大人國里光怪離奇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然而給我印象最深的是,1710年格列佛泛舟北美,巧訪了荒島上的慧因國,結(jié)識了具有仁慈、誠實和友誼美德的慧因。在慧因國的語言中沒有“撒謊”和“欺騙”這樣的字眼,人們更不理解它的含義。他們不懂什么叫“懷疑”、什么是“不信任”,在他們的國度里一切都是真實的、透明的。
格列佛在慧因國里度過了一段美好的時光,他完全融入這個社會,以致于與暗喻人類的耶胡交往時形成強(qiáng)烈的反差,因為他們總是以懷疑的眼光看待他的誠實,使他感到失落,對人類產(chǎn)生了極度的厭惡。
我很羨慕文中的主人公有幸能到慧因國,慧因國是我們所追求和向往的理想境地,在這里你不需顧慮別人說話的真假,而在現(xiàn)實的世界,有著太多我們不愿看到的事情常常發(fā)生。
理想終歸是理想,現(xiàn)實才是現(xiàn)實,我們都只能生活在現(xiàn)實生活中,盡管現(xiàn)實中有太多的不美好但我們還是無法逃避,而是應(yīng)該學(xué)會更堅強(qiáng)地去面對,讓自己活出一片精彩。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應(yīng)該學(xué)習(xí)格列佛那種無畏的探索精神和頑強(qiáng)的生命力。同時,我也期盼著我們的社會也會像游記中所談到的慧因國那樣,孩子們的眼中不再有疑慮,教育與現(xiàn)實是統(tǒng)一的。真心的希望這個社會可以多一點真誠、少一點虛偽。
格列佛游記觀后感2
你知道一個人身上最美麗的品質(zhì)是什么嗎?是理性和美德。當(dāng)我讀完《格列佛游記》后,我更加理解了這一真理。
說到斯威夫特的“小人國”、“大人國”的故事,幾乎稱得上家喻戶曉了。也正是他筆下格列佛那充滿神秘色彩的生命藍(lán)圖深深地吸引著我。
格列佛,一個天生喜歡冒險,不甘無聊的人。小人國里的他是龐然大物,刀槍不入,甚至一連吞幾十頭黃牛仍饑腸轆轆。而在大人國里,他成了巨人們的玩偶,整天被玩弄于手掌間,時不時還與蒼蠅、老鼠展開激戰(zhàn)……漸漸地,我仿佛跟著格列佛一起走進(jìn)了那些奇幻的世界。然而,令我深感汗顏的是他在慧骃國的經(jīng)歷。
慧骃國,在這個人馬顛倒的世界里,格列佛結(jié)識了人的主宰慧骃,而他卻降為供慧骃驅(qū)使的畜生“野胡”。在慧骃國,之所以人不如獸,是因為慧骃富有理性、公正誠實、仁慈友愛,而慧骃的種。種美德,“野胡”絲毫都沒有,相反,他們卑鄙齷齪、貪婪好斗、好吃懶做。這兩者,無疑形成了強(qiáng)烈的對比。
即便是這樣,我仍羨慕格列佛有幸能到慧骃國。因為在慧骃國的`語言中,沒有“撒謊”、“欺騙”這樣的字眼,他們也不懂什么叫“懷疑”、什么是“不信任”……在那里,一切都是真實而透明的,是我們所向往的理想境地。
理想和現(xiàn)實或許就在一念之間,但終究有區(qū)別。我們都具備慧骃的理性和美德嗎?我們的社會風(fēng)氣是否可與慧骃國相媲美?想必回答是斬釘截鐵的“不”,F(xiàn)實生活中的人們,仍有一部分丑陋齷齪、貪得無厭,他們恰恰和“野胡”屬于同一種類;但又因為他們自以為有理性,就變本加厲地為非作歹、腐化墮落。這樣,不僅絕不能跟慧骃相提并論,就連那毫無理性的、最可惡的“野胡”也不如。
其實,丑陋并無大礙,重要的是要有美麗的積極進(jìn)取精神。只要我們帶著一顆理性的心去面對事情,學(xué)會用美德去解決問題,或許一切都將柳暗花明。要知道,沒有永遠(yuǎn)絕對的智者或愚者,只有不愿妥協(xié)的心。
我相信,理性與美德是永恒的話題,也是一個智者必備的條件;蛟S我們并非擁有天生的聰慧,但這并不妨礙我們?nèi)カ@取理性與美德。若我們時刻讓理性跟隨,與美德相伴,那么我們的生命、我們的社會必將流光溢彩。
格列佛游記觀后感3
這個寒假,我讀了由英國作家喬納森·斯威夫特所著的《格列佛游記》,剛翻了幾頁,便被作者的描寫所吸引。作者以辛辣的諷刺與幽默,離奇的想象與夸張,將我深深帶入主人公格列弗的奇遇之中。
格列弗一共游歷了四個國家:小人國、巨人國、飛鳥國和慧骃國。他在小人國里成了身材龐大的巨人,在小人們看來似乎擁有神力,刀槍不入,一連吃幾十頭黃牛仍填不飽肚子;在巨人國里,他卻成了巨人們的玩具,身型不占優(yōu)勢的他,是那么的渺小而脆弱,稍不留神就有喪命的危險;后來,他去到了神秘的飛鳥國,那里的人們利用鳥和海底磁鐵的力量,可以隨心所欲地移動;最后,他去了慧骃國,那是一個美好的國度,他在那里生活得十分快樂滿足……讀著,讀著,我仿佛身臨其境,跟著格列弗一起展開了冒險。
在我看來,格列弗落入的四個不同國家,正是作者想要道出的四種不同人生境地。我們總是被逼迫到某一境地之中,也許會無奈,也許會辛酸,但這中間的苦痛滋味只有自己才明白。很多時候,我們都只是渺小的個體,往往身不由己,但還是要努力散發(fā)自己的光芒。在不同的境地中,人也會發(fā)生變化,有些人變得狡猾、貪婪、攀附權(quán)勢,有些人則變得瀟灑、堅強(qiáng)、恬淡坦然。
格列弗在慧骃國度過了一段美好的'時光,他覺得十分幸福和愉悅,這與和前面小人國的耶胡交往時形成強(qiáng)烈的反差。因為耶胡總是以懷疑的眼光看待格列弗的誠實,使格列弗因不被信任而感到十分失落。
慧骃國是我所追求和向往的社會。在那里,人們可以不需要對人有所猜忌,不用處處提防著周遭的人和事。而現(xiàn)在的社會,有著太多令我們不安的因素,好像隨時都有可能被小偷搶劫,被黑心商欺騙,被人販子拐賣。有時候靜下心來想一想,現(xiàn)在到底是怎么了?我們變得越來越多疑,伸手幫助一下別人都會猶豫:他是真的需要幫助,還是說對我另有企圖?我們?yōu)槭裁淳筒荒馨阉讼氲脝渭円稽c呢?
《格列佛游記》告訴我,我們應(yīng)該生活得純粹一點,不要因為社會的殘酷,而患上了“疑心病”,失去最真實的自己。我們都是這個社會中的一員,我們一起構(gòu)成了社會這個整體。我們是什么,社會便是什么。
格列佛游記觀后感4
《格列佛游記》我在很小的時候就讀過,在多年后的今天再次重讀此作卻有不同的感受。
小時候讀《格列佛游記》僅僅是覺得寫得非常有趣,富有豐富的想象力。從小到大聽《西游記》長大的我對變大、變小、還有會說話的動物都有著異常的喜愛,或者是說執(zhí)著,我有時候也會想象世界上存在著大人和小人。
因為小時候我讀書看電影并不多,除了《西游記》中我還沒有在其他地方看到過有關(guān)的描寫。而《格列佛游記》滿足了我的想象,在大人國、小人國、慧骃國……等國家的細(xì)致描寫甚至有時會讓我產(chǎn)生真正存在有這樣國度的錯覺。
喬納森斯威夫特不僅記述了格列佛在那里看到的人,你還可以讀到那里的各種民俗、見聞,一切就像是格列佛真的旅行過這樣的國家。
但是多年后的今天,再次拜讀這樣的經(jīng)典文學(xué)我卻有了同小時候非常不同的感受。不同于小時候認(rèn)為富有想象力,現(xiàn)在這本書吸引我的是它辛辣無比的嘲諷語言。
《格列佛游記》寫于啟蒙運(yùn)動期間,直接對封建制度進(jìn)行打擊,在文中有許多地方有對當(dāng)時黑暗、貪婪、黨爭、偽善……各種負(fù)面存在英國進(jìn)行間接或直接地嘲諷,在第一卷中用“高跟黨”跟“低跟黨”暗喻當(dāng)時英國的黨派之爭。
而在第二卷,描寫則更加露骨,借用格列佛這個典型而又“愛國”的英國人之口說出了當(dāng)時英國的.制度。第三卷主要寫的是飛島國科學(xué)家不切實際的科學(xué)幻想。
而在整本書中,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便是第四章關(guān)于慧骃國的描寫。其中人獸顛倒的情景,那里象征人類的卻地位卑微的“耶胡”十分相像以及最后格列佛被慧骃所“感化”對回到國家后的“耶胡”十分厭惡,難以接近……
這一切都透露出作者對當(dāng)時社會的不滿,對當(dāng)時社會的反抗:一個原來無論情況如何都在贊美英格蘭的人最終卻不愿回到英國看到人類,這樣大的轉(zhuǎn)變更是體現(xiàn)了本書的嘲諷,讓人感受到嘲諷語言的魅力。
讀《格列佛游記》,不同的年紀(jì)會對于同一本書會產(chǎn)生不同的感受,斯威夫特使人既沉迷于他的天馬行空的想象,又為書中辛辣、諷刺的筆觸以及深刻的內(nèi)涵而動容。這完美的結(jié)合使《格列佛游記》成為世界文學(xué)史上的一塊里程碑。
格列佛游記觀后感5
當(dāng)我翻開《格列佛游記》時,我立刻被它的目錄深深地吸引了:小人國、大人國、飛島國。這些字眼仿佛帶著無限的魔力,勾起了我的好奇心。
《格列佛游記》是18世紀(jì)英國的一部優(yōu)秀諷刺小說,作者是喬納森·斯威夫特,他以游記的方式,寫出了他在小人國、大人國、飛島國和慧骃國的旅行。在一篇篇的游記中,作者用了大膽的筆觸,虛構(gòu)了一個又一個令人匪夷所思而又栩栩如生的奇幻世界,并借著故事中的主人公格列佛的奇遇對英國的政治以及人性的丑陋進(jìn)行了辛辣絕妙的諷刺。
書中小人國、大人國里離奇古怪的故事深深地吸引著我,然而給我印象最深的卻是格列佛的慧骃國之旅。在慧骃國的語言中沒有“撒謊”和“欺騙”這樣的字眼,人們更不理解它的含義。他們不懂什么叫“懷疑”、什么是“不信任”,一切都是真實、透明的。在它們的國度,統(tǒng)治者“慧骃”居然是我們平常見到的“馬”,它們擁有人類的種.種美德和理性,它們善良、誠實、自強(qiáng)。而奴隸竟然是桀驁不馴的人類!那里的“人”卑鄙齷齪,貪婪好斗,好吃懶做,有著難聽的名字:野胡。我很羨慕格列佛能有幸到令人追求和向往的.世外桃源———慧骃國,結(jié)識了有仁慈、誠實的慧骃,度過了一段美好的時光。在慧骃國,你根本不需要顧慮別人說話的真假,但在現(xiàn)實世界,我們的老師和父母從小就告誡我們要提高警惕,不要上當(dāng)受騙。因為有太多我們不愿意看到的事情卻時常發(fā)生:有人用花言巧語騙取別人的血汗錢,有人拐賣兒童牟取暴利,有人利用好心人的幫助進(jìn)行敲詐,有人甚至為了金錢而拋棄自己的親生父母。在平時生活中,當(dāng)遇到有難之人需要我們伸出援助之手時,我卻遲疑;當(dāng)我需要別人幫助時,我又不敢接受。這既妨礙了我去關(guān)愛他人,同時也錯過了別人的無私幫助。它讓我的內(nèi)心感到十分痛苦和矛盾,這難道不是現(xiàn)實世界中一種悲哀嗎?
我期盼著有一天我們的生活氛圍會和慧骃國一樣,我們的眼中不再有疑慮,我們的社會只有真誠,沒有虛偽。
【格列佛游記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格列佛游記閱讀答案07-04
《格列佛游記》閱讀答案09-05
閱讀格列佛游記心得10-26
最新《格列佛游記》閱讀心得03-27
格列佛游記讀書筆記03-08
格列佛游記讀書筆記02-09
《格列佛游記》的讀書筆記07-06
《格列佛游記》讀書筆記優(yōu)秀11-12
格列佛游記章節(jié)讀書筆記10-29
格列佛游記讀書筆記(薦)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