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為學》讀后感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后感了!千萬不能認為讀后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為學》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為學》讀后感1
“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人之為學有難易乎?學之,則難者亦易矣;不學,則易者亦難矣!鼻宕鷮W者彭端淑所著《為學》開篇闡明自己的觀點,又用貧富二僧的故事,論證了為學的成敗在于為與不為的道理。讀了這篇文章,使我深受教育。
一個人天資昏昧,才能平凡,如果他每天堅持不懈地學習,持之以恒。當他干出一番大事業(yè)的時候,你會認為他昏昧、平凡嗎?而一個人天資聰敏,才智過人,但他自恃天分很高卻不努力學習,整日滿足現(xiàn)狀,一生庸庸碌碌,難道你還會認為他是天才嗎?古今中外杰出的政治家、科學家、發(fā)明家的非凡能力,都是出于他們長期不懈的努力。他們竭盡全力,備嘗艱辛,百折不撓,終于成就大業(yè)。比如美國著名的發(fā)明家愛迪生,7歲上學時被老師看成笨學生,只上了三個月學,被迫輟學回家,在媽媽的'指導下,自學了英語、算術(shù)、化學、地理、歷史等多門課程。他12歲時,由于家境貧苦,不得不在火車上一邊賣報,一邊做實驗。一次化學藥品著火,車長盛怒之下的一耳光,使他右耳失聰,被迫流浪他處,繼續(xù)尋找職業(yè),但他仍然利用一切機會刻苦自學和做實驗,終于成為一位舉世聞名的發(fā)明家,一生發(fā)明了發(fā)報機、留聲機、電燈、電影機、蓄電池等一千多項發(fā)明,被人們稱為偉大的天才。我國近代的王羲之“臨池學書,池水盡黑”,潛心苦學,堅持不懈,終于成為著名的書法家。
貧富二僧皆想去南海,富僧雖躊躇滿志,但一直苦于未能買船,而貧僧立下去南海的志向,就憑一瓶一缽,不惜跋涉幾千里,以堅定的意志,實現(xiàn)了自己的愿望,令富僧慚愧不已。立下雄偉大志,就要腳踏實地而為之,一味地強調(diào)客觀條件而不為,就會一事無成。相反,雖然身處艱難困苦,仍然毫不氣餒,勇往直前,未必不會成功。
聯(lián)想到我們的學習,有的同學自恃聰明,學習不刻苦,不認真,靠耍小聰明應付學習,結(jié)果知識掌握的很膚淺,成績起伏不定,遠不如那些天資一般,卻踏踏實實、勤奮刻苦的同學;有的同學自甘平庸,認為自己天分不高,再努力也沒用,所以灰心喪氣,不努力學習。如果能從主觀上反思一下,天資不如人,我就“笨鳥先飛”,用勤補拙,常此以往,努力不懈,你還會不如別人?
通過學習《為學》,使我受益匪淺。天才出于勤奮,“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作為一名小學生,我們從小就要有遠大的報負,扎扎實實地學好文化知識,勤奮刻苦,堅持不懈,只有這樣,才能學有所成,成為祖國的棟梁之材。
《為學》讀后感2
前些天,我學習了《為學》這篇文章,明白了“事在人為”的道理。掩卷遐想,思緒萬千……
立志,乃事業(yè)的第一步,它就像船舵一樣,為萬噸巨輪確定航向!胺蛑井敶娓哌h!币删痛髽I(yè)者,必立高遠之志。敬愛的周總理正是從小胸懷大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才把自己的一切無私地奉獻給祖國和人民。
“有志者,事竟成。”通常,人們對這句名言堅信不疑,可是為何《為學》中所提到“蜀鄙二僧”同是有志去南海,最后卻“僧富者不能至而貧者至焉”呢?因為,“壯志與毅力是成功的雙翼”,歌德的這句話告訴我們,成功就像一只雛鷹,少了壯志或毅力二者中的哪只翅膀,都是飛不起來的,也就是說,事業(yè)的成功屬于有遠大志向而又能迎難奮進的人。正如,貧富二僧皆有遠大志向,可富者空有其志,“數(shù)年來欲買舟而下”卻不去奮斗,就像開門一樣,門都不打開,里面的人就想出去,這怎么可能呢?當然,去南海只能成為他遙遠的夢;而窮者則立志去爭取,富者問他“何恃而往”,窮者“恃”不畏艱險、挫折、荊棘、坎坷和失敗的精神“而往”,乘風破浪,最終到達了南海,貧者之所以能夠?qū)崿F(xiàn)自己的志向,是因為他不僅用志向指導著自己去奮斗,而且用奮斗的結(jié)果來證明了他的.志向。翻閱古今中外的歷史長卷,這樣的事例不勝枚舉:高爾基,為了寫歌頌無產(chǎn)階級的作品,為了共產(chǎn)主義事業(yè),飽受人間辛酸,在饑餓和危險的威脅中不屈服,不畏縮,像海燕一樣在雷鳴電閃中擊風搏浪,在社會這座大學里千錘百煉,終于,成為一個堅強的無產(chǎn)階級戰(zhàn)士,一位偉大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從諾貝爾到愛因斯坦,從李時珍到童第周,凡是在事業(yè)上有所成就的人,他們的成功無一不是努力奮斗的結(jié)果。由此可見,“有志者,事竟成”不是說只要立定鴻鵲志,自有鵬程萬里時;而是既要有偉大的創(chuàng)造志向,還要有爭取成功的更偉大的奮斗精神。
一個真正胸懷大志的青年或少年,他在學習本領(lǐng)、成就大業(yè)的征途中,必定能夠沖破各種艱難險阻,擊浪揚帆,破浪遠航。巴斯德曾經(jīng)這樣說過:“壯志是事業(yè)的大門,工作是登堂入室的旅程,旅程的盡頭便是成功!”
《為學》讀后感3
讀過彭端淑《為學》,大家多會對富僧大加批評,誠然,富僧擁有雄厚的物質(zhì)基礎(chǔ),而沒能到南海,這確實是應該大加斥責的。但是,大家多忽視了另一方面,那就是富僧聽到貧僧由南海回來之后,臉上顯出的“慚色”。僅此一點,筆者認為也是值得贊許的,因為能顯出“慚色”,就說明他有了悔意,他的“慚色”至少會成為他爾后實現(xiàn)理想的一種動力。
在人生的道路上,誰能不辦錯一兩件事?重要的是做錯之后如何對待,一個人如果能在做錯之后顯出“慚色”,那就說明他已經(jīng)認錯了,并可能在此之后有悔改。
展開歷史的畫卷,讓我們看一看那些沒有實現(xiàn)理想于慚愧之后奮發(fā)有為的人,是如何面對失敗與挫折的。我國古代文學家蘇洵,他舉進士不中,有“慚色”燒盡以前所寫之文,閉戶苦讀,通讀六經(jīng)、百家之說,終于成為著名的文學家。異邦音樂大師貝多芬,32歲時突然耳聾了。當時他心情痛苦絕望之極,甚至一度閃過自殺的.念頭,有“慚色”后并沒自殺,反而以驚人的勇氣和毅力克服了困難。最后一部杰作——《第九交響曲》是在他的聽覺完全喪失后完成的。
再拿我們當代的事例來說吧,當代保爾——張海迪,在醫(yī)院工作時,有人拿著一瓶貼著外文商標的西藥,求她翻譯。這時她并不懂外文,因而她只好慚愧地搖搖頭,而就在這以后,她立志要學好外語,終于掌握了幾門外國語言!
從以上事例中,我們可以看出失敗和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失敗中永不爬起。一次失敗,只不過是多了一次更好地反省自己,從而更好地認識自己、認識生活的艱辛的機會。然后,求索、奮斗,開發(fā)潛能,激發(fā)勇氣,磨練意志創(chuàng)造出難以想象的奇跡。不要在乎別人的嘲笑與諷刺,你應爬起來,在別人的取笑中開拓你的路。
在我們學習中,由于各種原因而遭挫,有的人便灰心喪氣萎靡不振,甚至麻木不仁。還有的在失敗面前并沒有失望,在顯出“慚色”以后,能夠總結(jié)經(jīng)驗和教訓,勇往直前,鼓足勇氣努力學習,并取得了好成績。
前人在逆境中,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中能夠有這樣遠大的理想和抱負,我們90年代的青少年在這樣好的條件下,難道就沒有嗎?
《為學》讀后感4
“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人之為學有難易乎?學之,則難者亦易矣;不學,則易者亦難矣。”這是清代彭端淑說的,有錯嗎?
讀了《為學》,我心里就感到隱隱作痛,夜不能眠,它令我臉發(fā)燒,心作痛,所以我內(nèi)心很不平靜,心中的漣漪不斷蕩漾,我不得不暗暗地責問自己:進了初中后,你究竟在趕什么了?
可能是升中考吧!升中考的失敗對我的打擊實在太大,太大了!升中考的失敗使我遭受到許多的白眼,許多的指責。這都足以令我陷入萬丈深淵,不能自拔。我對學習失去信心,直到在暑假姐姐引導我學會了《為學》一課后,我對學習有了希望,對生活也有了希望,F(xiàn)在老師讓我真正領(lǐng)會到當中《為學》一課的奧秘了。
這《為學》使我看到以前的我:成績差,總為自己尋找一些客觀的原因(藉口),說什么“我很笨”呀、“我基礎(chǔ)不好”呀,“試題太差”呀之類的`話。殊不知:為了學習知識,搞好成績,我付出過努力嗎?付出過多少艱辛勞動,我又有沒有改進學習的方法?我“學之”了嗎?我“為之”了嗎?
論條件,我會比文中的“窮和尚”差嗎?他幾乎三餐溫飽的問題也解決不了,但他僅靠他雙腳,只是去幾千里外的南海,意料之外的是,他竟到達了目的地。他靠得是什么?靠得是他對理想的追求,以及對為現(xiàn)實理想而付諸行動的毅力。偉大的音樂家貝多芬,三十二歲突然耳聾了,當時的他心情痛苦之極了,但他就是靠著他對音樂的那種追求,以驚人的勇氣和毅力克服了困難,創(chuàng)下了一部驚世之作----《第九交響樂曲》。這說明了什么?
論天資,不可否認,我們的同學有的天資較差,反應遲鈍,這樣是不是意味著搞不好學習呢?偉大發(fā)明家愛迪生小時侯就是又聾又啞,被人稱為“笨蛋”。也許當時他真是十分笨,可是他“笨鳥先飛”,終于靠自己的勤奮刻苦,成為世界聞名的“發(fā)明大王”。可見,“笨”并不是借口,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由于“笨”而止步不前!安粚W”“不為”,又怎能搞好學習呢?
學過《為學》,我如夢初醒,后悔莫及。前人在逆境中,在艱苦環(huán)境中能有這樣遠大的理想和抱負,我們在二十一世紀的青少年在這樣好的條件下,難道沒有了嗎?
《為學》讀后感5
讀過彭端淑《為學》,大家多會對富僧大加批評,誠然,富僧擁有雄厚的物質(zhì)基礎(chǔ),而沒能到南海,這確實是應該大加斥責的。但是,大家多忽視了另一方面,那就是富僧聽到貧僧由南海回來之后,臉上顯出的“慚色”,僅此一點,筆者認為他也是值得贊許的,因為能顯出“慚色”,就說明他有了悔意,他的“慚色”至少會成為他爾后實現(xiàn)理想的一種動力。
在人生的道路上,誰能不辦錯一兩件事?重要的是做錯了后如何對待,一個人如果能在做錯之后顯出“慚色”,那就說明他已經(jīng)認錯了,并可能在此之后有悔改。
展開歷史的畫卷,讓我們看一看那些沒有實現(xiàn)理想于慚愧之后奮發(fā)有為的人,是如何面對失敗與挫折的。我國古代文學家蘇洵,他舉進士不中,有“慚色”燒盡以前所寫之文,閉戶苦讀,通讀六經(jīng)、百家之說,終于成為著名的文學家。異邦音樂大師貝多芬,32歲時突然耳聾了。當時他心情痛苦絕望之極,甚至一度閃過自殺的念頭,有“慚色”后并沒自殺,反而以驚人的勇氣和毅力克服了困難。最后一部杰作——《第九交響曲》是在他的聽覺完全喪失后完成的。
再拿我們當代的事例來說吧,當代保爾——張海迪,在醫(yī)院工作時,有人拿著一瓶貼著外文商標的西藥,求她翻譯。這時她并不懂外文,因而她只好慚愧地搖搖頭,而就在這以后,她立志要學好外語,終于掌握了幾門外國語言!
從以上事例中,我們可以看出失敗和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失敗中永不爬起。一次失敗,只不過是多了一次更好地反省自己,從而更好地認識自己、認識生活的艱辛的機會。然后,求索、奮斗,開發(fā)潛能,激發(fā)勇氣,磨煉意志創(chuàng)造難以想像的奇跡。不要在乎別人的嘲笑與諷刺,你應爬起來,在別人的.取笑中開拓你的路。
在我們學習中,由于各種原因而遭挫,有的人便灰心喪氣萎靡不振,甚至麻木不仁。還有的在失敗面前并沒有失望,在顯出“慚色”之后,能夠總結(jié)經(jīng)驗和教訓,勇往直前,鼓足勇氣努力學習,并取得了好成績。
前人在逆境中,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中能夠有這樣遠大的理想和抱負,我們21世紀的青少年在這樣好的條件下,難道就沒有嗎?
《為學》讀后感6
作為一名教師,讀馮衛(wèi)東院長的這本《為“真學”而教》,真是內(nèi)心慚愧很多也思考很多。教育是美的,而“美是難的”,難就難在學生是否“真學”,而老師又是否“真教”。這兩者是否真正的存在和諧的發(fā)生。
首先,要明白何為真學,真學即讓學習真正的發(fā)生,真學要有真學的理念,一真學,從兒童立場出發(fā);真學要明白兒童是學習的主體,那就要求我們從兒童的本身的角度去看待學習,思考學習,不能以我去想兒童,而是回歸“童我”,以已“度”人。真正的站到兒童的那方思考學習本身。
二真學,在質(zhì)量與效率的和諧共生中發(fā)生;在當下的教育現(xiàn)實中,很多教師不得不面對課堂質(zhì)量和課堂效率的問題。教育不僅僅在于灌輸給孩子知識,唯恐知識量的.不足,這樣的后果必然導致教育質(zhì)量的短缺,在教育效率和教育質(zhì)量兩者之間,應以質(zhì)量為先,以質(zhì)量為重。重視教育質(zhì)量才是真正的實效教育,重視教育質(zhì)量也必然派生出真正的教育效率。
三是真學,依據(jù)一定標準和學生“獲得”來衡量。如何真正促進學生有效的,優(yōu)質(zhì)的學習,如何去衡量我們的課堂和教學有沒有真正的發(fā)生,教師教學所遵循的一定標準和學生的“獲得”會給我們參照和考量。教師教學的衡量標準就是最主要的三標即課程標準、教學目標和課堂評價標準。而學生的“獲得”則指學生的增值,這個增值不僅僅指知識,還包括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方方面面,學生的學習動力的增長,學習到的方法,學習的知識和技能,學習的意義收獲。這些都會告訴我們是否是真學和真教。
我們需要真學的理念,真正好的理念會轉(zhuǎn)化成教育的動力,提升教育行為,但好的理念更需要我們以實際行動展示和表現(xiàn)出來,化思想為行動力!
其次,真正的認識真學,就必須了解“假學”,追問假學情形,問為什么,尋找根源,打假歸真。
最后為真正的教學而行動,踐行有效的“改課”舉措。
教師課堂上應激發(fā)情意,充滿讓學生想學的能量;要在學習過程中培植自覺,在學會中會學;理解傾聽和傾聽教育;發(fā)生經(jīng)歷,展開“讓學”路程即把學習過程交給學生,讓他們更多的經(jīng)歷知識發(fā)生的過程;改造問題,使學習深入,高質(zhì)量,富含思維內(nèi)涵的提問才是對學生素養(yǎng)的智化;用好錯誤,鼓勵再學的信心,鼓勵學生認真的犯錯,犯值得犯的錯;注重玩與動,努力驅(qū)動學生玩動,走向樂學勝境。
《為學》讀后感7
文言文,又稱古文。是一種看起來很難學習的文章類型。許多人對它避之不及,其實,細細閱讀。卻會有一番讓人受益終身的道理……在這么多的古文里,你,最鐘意哪一條呢?
——題記
“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
這首流傳千古的《為學》深受我的喜愛,它講述了兩個和尚實現(xiàn)夢想的事,我閱后覺得其深有一番大道理。便時時銘記心中,希望有一天能施其用途。
還記得又一次參加市里的讀后感征集比賽,我是整裝待發(fā)、信心滿滿,相信自已一定可以拿到一個好名次。
我開始不分晝夜地寫了,當時我思如泉涌。如秋風掃落葉般奮筆疾書,很快我的'讀后感便起草完畢。
我開始在電腦上打字了,我開始很積極,幾乎天天都敲上那么幾個字,后來卻不再如此。我惰性慢慢漲起來,每天打著寫讀后感的名號開始玩電腦。
時光如飛鳥般流逝,暑假的生活也在我的手中溜走了。我急了,開始瘋狂地找那篇讀后感的草稿,幾乎將家翻了過來,也沒能找到。
我決定不交了……
開學,大家交作業(yè)的時候,我才意識當初的決定是多么的荒唐。其實,再補一篇,還是來得及的。什么“第2名”、“第三名”、“第4名”……這些與我寫作水平相當?shù)暮脤W生都把工工整整打印出來的讀后感交了上去,老師收過以后,沒有像以往那樣放下,而是一直舉在手中,似乎在等某一個人。大家都不約而同地望著我,我尷尬極了,臉深深陷入了手臂中,希望能在那小小的臂彎之中,感受到一點點慰藉。
老師見我沒有交的意思,失望地搖搖頭,把那一打厚厚的稿紙放下……
我羞愧萬分,似乎掉進了寒冰地獄,那“好學生”的名頭也讓我感到了深深的不安。
后來,我終于找到了那篇草稿,在老師布置的練筆中,隨隨意意地交掉了。那次,老師下的評語,至今我還記憶猶新:如果你把這篇文章交上去,說不定會得獎,其實你有這個能力。但是,到底是什么原因,使你與成功失之交臂呢?
我的耳邊似乎又響起那熟悉的《為學》聲: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
《為學》所著,其實不僅是學習的真理,亦是生活的真理。
天下事有難易乎?
答案是:沒有。天下的事情沒有困難和容易的區(qū)別。只要做,那么困難的事情也容易了。如果不做,那么再容易的事情也困難了。
今日再品《為學》。又明其理:對于生活,敢作敢為,實乃真英雄!
《為學》讀后感8
這本書第一章說了賁老師的成長之路,他立志做一位有思想的教師,從最初的合格老師到優(yōu)秀老師再到有思想的老師,賁老師一直在努力,獨立寫教案,設(shè)計課堂,設(shè)計自己,每天記錄課堂,寫教學手記,賁老師用他自己的每一段教學經(jīng)驗告訴我,教學之路要不斷給自己新目標,做一位時刻有思想的老師,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關(guān)鍵是看學生是否在學習,教師的教是否支持了學生的學習,促進了學生的發(fā)展,和學生一起共同努力,超越自我。
賁老師主張構(gòu)建學為中心的數(shù)學課堂,讓學生更有準備地學,在課堂學習之前,嘗試“小研究”的方式對即將學習的內(nèi)容進行感受與預學,讓學生主動去思考并帶著困惑進入課堂學習,書中也詳細介紹了“小研究”如何設(shè)計內(nèi)容,設(shè)計練習,復習課以及設(shè)計原則,從學生角度出發(fā)設(shè)計,讓學生獨立思考,然后在課堂上交流互動,賁老師的課堂希望每一位學生都“在場”,師生平等,關(guān)注每一位學生是否思維參與,是否深度參與,教師要還給學生充分交流言說的機會,學生以研究的心態(tài)對待學習內(nèi)容,這樣的課堂是生動的,有思考的,教師退到幕后引導著學生在課堂上交流思考,服務促進學生的學。
賁老師還有一個亮點,他的課堂改變了傳統(tǒng)的課后練習,為了練而練的目的,他的練習時研究性的練習,把練習過程的控制權(quán)向?qū)W生轉(zhuǎn)移(學生選題,學生改題,學生編題),作業(yè)成為了學生展現(xiàn)各自想法的平臺,愛上作業(yè),不是負擔,所有學生參與作業(yè)中,表達和交流自己的想法,這樣的練習更有意思,更有思考,學生學起來也沒有累贅。讀后感·書中有許多賁老師的課堂案例,他用自己的每一節(jié)課向我表明以學為中心的課堂是什么樣子的.,這樣的課堂教師怎么做,學生是怎么在教師的引導下展開思考的,每一節(jié)課都有思想的碰撞,意外的收獲,學生的想法,創(chuàng)造力讓我們更有動力和他們一起努力下去,超越自我,改變自我。
賁老師的數(shù)學課堂是學為中心,生動有思考的,希望新手上路的我能借鑒他的經(jīng)驗不斷努力,從合格老師一步一步進階,他多年的探索源于他不斷的思考和追尋中,為了學生的發(fā)展而不懈努力,以他為方向腳踏實地教書育人。
《為學》讀后感9
中國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國家,在世界幾大文明古國中,中國連續(xù)發(fā)展至今的文明,已有五千多年的歷史了。兩千多年前,“諸子百家”便提出了很多理念,如:仁者愛人、道法自然、自強不息等,如今仍深深地影響著中國人的生活。這個暑假,我也走進經(jīng)典,走近古人,認真閱讀了《中華經(jīng)典誦讀》讀本,其中的一個故事讓我思緒萬千……
這個故事是《為學一首示子侄》中的一個片斷。故事大意是這樣的:蜀國有兩個和尚,一貧一富,他們都準備去南海。貧和尚說走就走,只帶了一缽一碗,而富和尚多年前就準備買船南下,可一直沒有成功,直到貧和尚人南;貋砹耍栽跍蕚渲。為此事,富和尚感到慚愧不已。這個故事的結(jié)尾頗有深意,它是這樣寫的: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幾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貧者至之。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
最后一問問得好,一語警醒夢中人!我細細思量,自己不就是故事中的那個富和尙嗎?很多時候,我也有理想,也常常立下一些志向,制定一些美好的計劃,可往往連眼前的事情都做不好。就拿今年暑假的事來說吧,媽媽為了讓我英語覺得更好,特意給我買了一套《書蟲》,并附有配套光盤。因為學習語言,聽是最主要的,所以媽媽打算為專門買一臺CD機,可是轉(zhuǎn)了幾家商店,都沒有買到,后天因為種種原因,最終把這事兒給耽擱了下來。一個暑假轉(zhuǎn)眼就過去了,可是我的《書蟲》依然還在睡著大覺,F(xiàn)在想來,我十分慚愧:有些事并非要條件一定滿足才可以去做,沒有專門的'CD機,我可以在電腦上聽,坐車時可以利用汽車的CD聽。或者可以自己學著讀,遇到不會的單詞可以查《有道》……辦法有的是,可是就差實際行動,一再為自己的懶惰找理由,而不是為行動創(chuàng)造條件。
人往往就是這樣,先給自己樹立一個遠大的志向,卻非要等等條件滿足以后才去行動。殊不知,這種等待就是浪費時間,浪費青春。這個世界上從來不缺乏有理想有志向的人,卻很少有為為理想為志向付出行動而努力奮斗的人。讓我們從今天起,從現(xiàn)在起,做一個像貧和尚一樣的人,立刻行動,馬上行動,沿途美好的美景在等著我們!
《為學》讀后感10
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下面請欣賞關(guān)于為學的讀后感1000字,希望你們喜歡!
讀了《為學》一文,給了我很大鼓舞。此文短小精悍,文中寓有深刻的道理。
文中講:“人之為學有難易乎?學之,則難者亦易矣;不學,則易者亦難矣。”的確,天下事有難易之分。但為何不從另外一個角度去看?題有難易,只要去做,去鉆研,難道還怕不能攻破;事有難易,為何別人做起來能輕輕松松?別人做得到的我們難道就做不到嗎?俗話說,“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我相信世上沒有做不到的事。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幾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窮者至焉。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是啊,難道我們就比不上一個窮和尚?和尚立志南海一游,能達到自己的目的,那我們也能。你立下志,去實現(xiàn)自己的愿望,認認真真去上學,踏踏實實去做事,還怕學不到,做不到,實現(xiàn)不了的嗎?回顧一下,愛迪生當初不也是靠揀破爛兒度日嗎?童第周不是被認為“低能兒”的嗎?那他們?yōu)槭裁茨艹蔀閭ゴ蟮陌l(fā)明家?還有蒸汽機的發(fā)明者瓦特,引力發(fā)現(xiàn)者牛頓……,他們做為一代科學家,為何能創(chuàng)一代佳績?難道他們高智能嗎?那童第周呢?他們就是靠著這種刻苦鉆研,吃苦耐勞,勇于拼搏的精神去創(chuàng)造去爭取的。他們?yōu)楹文苋烁F志不窮?他們?yōu)楹文芴ぬ崒嵢嵺`?我們?yōu)楹尾荒苣?他們是人,我們也是人。難道我們不及他們嗎?不,上天賜于我們的.是平等的,只要我們自己去開拓,去奮斗,就能取得輝煌。
話雖如此,但實際生活中有多少人這樣踏踏實實去做?又有多少好高騖遠之徒去盲目追求?人不能沒有志向,但立志也不能只說不做,譬如我自己吧,我曾有自己的追求和理想,也曾立過志,寫過規(guī)章制度,
也曾為自己立過行為規(guī)范。但寫歸寫,說歸說,做起來真是千難萬苦。唉,放棄吧,反正有下一次。我想許多朋友也曾有像我一樣的思想歷程吧,其實這是我們自己在給自己做偽裝,在偽裝我們那一顆虛偽的心,在盡力挽回我們所謂的“面子”。讓我們真實面對現(xiàn)實吧,事在人為。
有句詩說“莫問辛勞有多少,耕耘自得新收獲”。是啊,何必去管那些付出。讓我說,事還是在人為,讓我們這些得過且的朋友摘下這虛榮心所拼湊成的面具,丟掉我們我們所謂的“面子”,去樹立自己的理想,去開辟一片屬于自己的藍天吧!
【《為學》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為學讀后感04-10
《為學與做人有刪節(jié)》閱讀答案06-13
讀《為學》有感(精選20篇)11-27
學霸為你破解高考英語語法填空題06-04
學霸教你學數(shù)學06-03
少兒學英語學什么04-10
學弈讀后感11-10
學記讀后感04-08
學奕讀后感04-30